『壹』 河南浚縣姓快的名人
目前記載上沒有姓快的名人,其他名人有以下幾位:
王越(1426年12月3日—1499年1月12日),初名王悅,字世昌。大名府浚(xùn)縣(今河南浚縣)人。明代中期名將、詩人。景泰二年(1451年),王越登進士第,授御史。累官右副都御史、巡撫大同。明憲宗時官至兵部尚書,總制大同及延綏甘寧軍務,以功封威寧伯,為明代因功封爵的三位……
謝偃 (599~643)
謝偃(599-643),漢族,隋末唐初衛州衛縣(今浚縣衛賢,隸屬省轄市鶴壁市)人,仕隋為散從正員外。謝偃參加由唐太宗親自主持的「殿試」,並以「對策及第」中進士,授陝西省高陵縣令,屬下掌管文書的佐吏主簿。時李百葯工五言詩,謝偃善作賦,時人稱為李詩、謝賦。出為湘潭令。《集》十卷,今存……
端木賜 (前520~前456)
端木賜(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復姓端木,字子貢(古同子贛),以字行。漢族,春秋末年衛國(今河南鶴壁市浚縣)人。孔子的得意門生,孔門十哲之一,「受業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稱其為「瑚璉之器」。對他好時他看人不順眼,別人遠離他了又會埋怨別人,如子思。性格自私,驕縱使氣。才……
劉培桐 (1916~1994)
劉培桐,著名環境學家(1916-1994)1916年12月5日,劉培桐出生於河南省浚縣。1940年,劉培桐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地理系,獲學士學位;留校任西北師范史地系助教(因抗戰學校內遷陝西成立西北聯合大學)。1941年,劉培桐調前中央研究院重慶北碚地理研究所聘任為助理研究員,主要……
盧楠 (1507~1560)
盧楠(1507-1560)字子木、次楩、少楩,大名浚縣人。自稱浮丘山人,且恃才傲物,憤世嫉俗,當地人稱其為盧太學。盧楠自幼才華橫溢,詩詞曲賦出口成章,後來贏得了「才壓江南」的美譽。方誌記載盧楠(1507-1560),字次楩,又字子木,今浚縣城關鎮人。明代著名文學家。卒於隆慶三年(……
張宗周 (1885~1917)
張宗周(1885~1917年),名希聖,字宗周。浚縣人。光緒三十年(1904年)考取庠生,後肄業於浚縣英文學堂。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到開封,先後執教於河朔中學、河南省立優級師范。他與私立中州公學學監韓警亞、教習暴式彬是密友,常為內憂外患,-無日而憂心。其時,同盟會影響日益擴……
常仙甫 (1888~1946)
常仙甫,字玉堂,1888年4月23日生於河南省浚縣屯子鄉裴庄村一個富裕的農民家庭。兄妹六人,排行第三。父親常宣貴為人正直,崇尚岳飛、文天祥,曾任晚清國子監。常宣貴對子女要求很嚴,經常對常仙甫說:「『文官不貪錢,武將不怕死,何患天下不太平』,堂堂須眉男兒,就要以天下為己任。無論為官……
王梵如薯志 (?~670)
王梵志(?—約670年)唐初白話詩僧。衛州黎陽(今河南浚縣)人。原名梵天,生平、家世均不詳。詩歌以說理議論為主,多據佛理教義以勸誡世人行善止惡,對世態人情多諷帆賣刺和揶揄,對社會問題間或涉及。多數作品思想消極,格調不高。語言淺近,通俗幽默,常寓生活哲理於嘲諧戲謔之間。藝術上比較粗糙,……
李文田 (1894~1951)
李文田,(1894—1951)字燦軒,1894年生於河南浚縣。幼喪父,生活十分困難,由舅家供養。高中畢業後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於六期步科。參加西北軍後,曾任灤河兵工廠總監、團長、旅長等職。西北軍失敗後,堅持在山西練兵,擁護宋哲元重組二十九軍,是八名共建二十九軍的骨幹將領之—……
蕭勞 (1896~1996)
蕭勞(1896~1996.3.11),原名稟原,字鍾美、重梅,號蕭齋、善忘翁,開封市人。蕭勞祖籍廣東梅縣,其祖父蕭承愷時已定居開封,其父蕭亮飛即出生於開封。蕭勞出生於河南浚縣,但自幼在開封生活,直至晚年還講一口開封話,他對前去拜訪的開封鄉親,一再表示,我是開封人。蕭勞出身於詩書世……
李欽聃
李欽聃,字老聃,號稱大伾山人,1929年正月出生,河南浚縣城關鎮人,曾服務於醫界多年,退休後專於繪畫,使他的繪畫日益精進。他的畫路很廣,無論山水、花卉、翎毛、人物、草蟲等,樣樣都有深厚的功力,是一位極有創造潛力的畫家。 李欽聃自1952年拜名畫家梁鼎銘教授學素描,之後又隨黃君壁等……
申茂功
申茂功,男,渣轎者漢族,1940年1月生,河南浚縣人,曾用名申整歲,195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後被開除黨籍),1957年11月參加工作,河南省第一紡織工人技校畢業。是中共第九屆中央委員,第十屆、十一屆中央候補委員(任職至1979年)。1955年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56年……
孫東生
孫東生,男,漢族,1964年6月生,河南浚縣人,1985年7月參加工作,民建會員,哈爾濱工業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在職研究生畢業,管理學博士,教授。1981.07——1985.07,黑龍江商學院商業經濟系商業經濟專業學習1985.07——1999.08,黑龍江商學院商業經濟系教師……
羅樹森
羅樹森1934年12月生,男,漢族,河南省浚縣人,中共黨員,畢業於河南省百泉農業專科學校,武陟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原副主任,高級農藝師。1979~1980年,大面積引進鄭引一號並推廣應用,獲新鄉地區科技進步一等獎。1984~1986年,承擔了農業部10.5萬畝小麥、玉米兩熟高產攻關……
『貳』 鴻篇巨制還是宏篇
鴻篇巨制和鴻篇宏篇相比較,鴻篇巨制才是正確的。
【拼音】hóng piān jù zhì。
【釋義】規模宏大的長篇或大部頭的著作。
【出處】清·梁啟超《進化論革命者頡德之學說》:「此年余之中,名人著述,鴻篇巨制,貢獻於學界者,固自不少。」
【示例】面對這部可以流傳千古的鴻篇巨制,談遷心中的喜悅可想而知。
【用法】聯合式;作主語、賓語、兼語;形容篇幅長的作品。
【近義詞】巨制鴻篇、鴻篇巨著。
【反義詞】片言只神斗語、言簡意賅。
鴻篇巨製造句
1、這將是一部鴻篇巨制。
2、鴻篇巨制百位書法提名展仇高馳參展。
3、看到富人,偉人的鴻篇游譽磨巨制也會心潮澎湃。
4、周先生的鴻篇巨制,耗費了他半生的心血。
5、在他50多歲時,終於完成了鴻篇巨制《國榷》。
6、近十年來,我國小說鴻篇巨制不少,但真正優秀的長篇卻不多。
7、好萊塢已將重點放在基於3d電影製作的鴻篇巨制之上。
8、豐子愷的畫並非什麼鴻篇巨制,相反,多是小巧簡單是漫畫。
9、他整年累月地蝸居在浚縣大亻丕山,開始構思創作這一鴻篇巨制。
以虛核上內容參考網路-鴻篇巨制
『叄』 "鴻篇巨制"是什麼意思
讀音:hóng piān jù zhì
釋 義 鴻:巨,大。形容工程大,功夫深的著作。
出 處 1、清·皮錫瑞《經學歷史·經學復盛時代》:「今鴻篇巨制,照耀寰區。」
2.清 梁啟超《飲冰室詩話》:「其鴻篇巨制,洋洋灑者,行將別裒錄之為一集。」
『肆』 電視劇《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黎陽和曾小婭發生過關系嗎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網路網盤高清知運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oxgPMwF6Sb5L90c_pxPOdw
發坦弊生關系啦、黎陽的,搭信樑上下來啦,離婚啦、結婚啦
『伍』 電影一句頂一萬句在那裡拍攝的
《一句頂一萬句》在河南延津縣拍攝的。
在拍攝《一句頂一萬句》的時候為了更好的吵櫻體驗生活,幾位主演提前兩個月到當地進組,李倩每天去紡織廠上班,毛孩學修鞋,劉蓓學打火燒。
毛孩還在拍攝期間每天送片中小女孩百惠上學。同時劉蓓的第一場戲是在弟弟家要帶小侄女去吃飯的戲,拍了28條才通過。
(5)浚縣電影3d擴展閱讀:
《一句頂一萬句》電影冷靜克制,干凈利落,雖然有些力道不足,但液碰遲沒有狗血,有的是質朴真誠以及悲憫情懷。導演劉雨霖承繼了父親對普通人心靈世界的洞察力,對人性中幽微之處的透徹認識。
更加上了影像的表現力和來自海外教育及生活的開放敏銳眼光。影片的細節表現有不少動人心弦甚至驚心動魄之處,展現出每個角色無人傾訴的苦楚。
起起落落的心路歷程透盡世間滄桑,交織著冷酷與溫情。電影忠實地還原了劉震雲纏密朴實的語言鬧李風格,刻意模糊掉空間和時間,敘事節奏不動聲色
『陸』 河南文化底蘊深厚、民風忠厚善良,有沒有反映河南的影視大片
《1942》應該可以吧?還有《葉落長安》算不算?
底蘊深厚,民風就呵呵了,全國人民對河南人最好的誇獎,咦,你不像個河南人[我想靜靜][捂臉][捂臉][我想靜靜]
有,1942。
河南自古亂世之地,看不到文化底蘊。基本都是生存文化佔主流。雖然地下文物不少,但與地上人文環境不搭界!太勉強了?
河南 歷史 悠久,傳統文化底蘊已經慢慢的消失不見了。
河南是中原地區,自古就就有「逐鹿中原」,「問鼎中原」的說法,這就決定了在漫長的 歷史 進程中,河南一直都是四戰之地。河南繼承了西周貴族的傳統,在洛陽王城公園的廣場上,還矗立著「周王營洛」的塑像,以表示對周人祖先的紀念。民族融合方面,洛陽地區更是功不可沒。唐代詩人張籍的《永嘉行》有生動的記載,「黃頭鮮卑入洛陽,持戟胡兒升明堂」。一再出土戎人墓葬,更是有力證明了古詩描繪的 歷史 場景。時至今日,全國只有4個回族區,河南就獨占其三。可見,河南對民族大融合做出了多麼大的貢獻。
河南同胞朴實醇厚,善良恭謹,老少無欺,這在全國人民心目中都是有口皆碑的。當然,在各個 歷史 時期,各種天災人禍也不斷侵擾著這片多災多難的土地。離我們最近的就是1942年發生在河南大地上的大災荒。凄慘場景無須贅述,河南籍作家劉震雲的小說《1942》對此有生動的描寫。馮小剛導演的同名電影感動了無數同胞。
馮小剛導演的史詩級電影「一九四二」,還有電視「葉落長安」都非常翔實地反應了河南的民風和文化底蘊,由此可以認知現在河南的文化現象。
河南,簡稱「豫」,根據根據《禹貢·九州》,將天下分為九州,豫州居九州之中,現河南大部分地區屬於九州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州之稱。區位優越,位居天地之中,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稱。經濟總量穩居全國第5位。
河南是中華文明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黃帝誕生於今河南新鄭,中華文明的起源、文字的發明、城市的形成和統一國家的建立都與河南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5000年的中華文明史中,河南作為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3000多年,先後有20多個朝代在此建都、200多個皇帝在此執政。中國的八大古都河南就有四個,九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開封、殷商古都安陽、商都鄭州。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均源自河南。文化古跡眾多,有記載祖先在中原大地繁衍生息的裴李崗文化遺址,仰韶文化遺址、龍山文化遺址;有「人祖」伏羲太昊陵、黃帝故里和軒轅丘、由最古老的天文台周公測景台;有 歷史 上最早的關隘函谷關、最早的佛教寺院白馬寺、有「天下第一名剎」嵩山少林寺和聞名中外的大相國寺等等。洛陽、開封、商丘、安陽、南陽、鄭州、浚縣、濮陽是全國 歷史 文化名城。
「萬姓同根,萬宗同源」。河南是中華姓氏的重要發祥地,當今的300個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個,以人口數量多少而排列的100個大姓,中有78個姓氏的源頭或部分源頭在河南,有「陳林半天,黃南排滿街」之稱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於河南。白岩松在《對白》關於地域問題看法,中國最新姓氏調查,前五位有四個祖上都在河南,任何人擠兌河南的都可以回他四個字——數典忘祖。我不在乎你是哪裡人,我只在乎你是個什麼樣的人!
自古就有逐鹿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說法!距今7800~9000年的賈湖骨笛出土於河南。據河南省人民政府網站,據統計,在二十四史中立傳的5700人,其中河南籍貫的 歷史 名人為,912人,占總數15.8%。唐代留名的2000多名作家,河南居兩成。
僅僅列舉一部分。上古時期:軒轅黃帝,人文始祖,今河南新鄭人;倉頡造字,今河南濮陽人。春秋戰國時期:老子,今河南鹿邑人;莊子,今河南商丘人;墨子,今河南民權人;韓非子,今河南新鄭人;蘇秦,今河南洛陽人;商鞅,今河南內黃人;范蠡,今河南南陽人;吳起,河南濮陽人;列子,河南鄭州人;呂不韋,河南濮陽人。秦漢時期:李斯,河南上蔡人;許慎,《說文解字》,河南漯河人;醫聖張仲景,河南南陽人;科聖張衡,河南南陽人。張良,今河南禹州人;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許攸,河南南陽人;黃忠,河南南陽人;司馬懿,河南溫縣人;荀彧,河南許昌人;蔡邕,河南杞縣人;蔡文姬,河南杞縣人;謝安,淝水之戰,河南太康人;謝玄,河南太康人;范曄,河南淅川人;謝靈運,河南太康人;唐宋時期:玄奘,河南洛陽人;長孫無忌,河南洛陽人;姚崇,河南陝縣人;杜甫,河南鞏義人;白居易,河南新鄭人;李賀,河南洛陽人;劉禹錫,河南洛陽人;韓愈,河南焦作人;李商隱,原籍河南沁陽人,後遷至河南鄭州滎陽;吳道子,河南許昌禹州人;岑參,河南南陽人;元稹,河南洛陽人;花木蘭,河南虞城人;石守信,河南開封人;戚繼光,河南衛輝人岳飛,河南安陽湯陰人;今人,當代著名哲學家、馮友蘭,河南唐河人;二月河,南陽作家群代表人物;王永民,五筆字型輸入法發明者等等。
反映河南電影電視劇及河南拍的電影電視劇:《一句頂一萬句》、《一九四二》、《孔雀》、《精誠大醫》、《給你一千萬》、《新少林寺》、《葉問2》、《我們的四十年》《就是鬧著玩的》、《不是鬧著玩的》、《洛陽水席》、《胡辣湯》《燴面館》 、《豫菜皇後》、《任長霞》、紀錄片《大國糧倉》、《中原人家》、《石磨的婚事》、《鐵拐》等等,限於時間和能力有限,希望條友們多多交流。
歷史 上的河南,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商朝,大周,大唐,大宋都曾定都與此,是古中國的文明中心,也是古中國人都嚮往的心靈故鄉!
河南,四戰之地,特別近代以來,這片土地飽經戰亂,瘟疫,飢荒,水災旱災等自然災害的侵襲,從 歷史 上的衣冠南渡到後來的客家人離開河南南下,大批優秀的河南人遷徙祖國各地,難免導致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斷層!同時就因為朝不保夕,人們首先想的是如何活下去,導致普通民眾勤勞奮斗有餘,而氣節,品行,等小細節的不足,應了那句話,倉稟足而知禮節!
改革開放後,大批的河南人南下務工,在八九十年代,相對落後的河南地區,在廣東有個別不好的事情,所以才導致所謂「地域黑」的產生,這些都是客觀事實,要直面它所產生的原因,繼續努力,提高河南經濟,增強文化教育,新時代的河南才會越來越好!才能逐步改變一些「偏見」!
就是鬧著玩,不是逗你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