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女孩被人販子擄走,忍辱負重10年後瘋狂報復,《喊山》這部電影你覺得怎麼樣
《喊山》雖是一部鄉土影片,其中卻摻雜著主人公的愛情故事,影片題材受眾范圍較小,其中蘊含著貧瘠大山中的人情世故和不為人知的拐騙事件,講述了一個啞巴女主自我救贖之後喜獲愛情的故事。這是一部現實主義類題材影片,暴露出弱勢群體女性的不堪遭遇,揭露現實社會角落中的骯臟不堪,對於該片的觀感,更多的是壓抑和沉思,同時呼籲珍惜自己的美好生活,影片集暴力、兇殺、懸疑、情感為一體,從而達到了寫實的效果,非常具有教育意義。
故事雖然悲戚,但好在女主真正擁有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感情,且她的內心也真正得到了釋放,演員的演技值得誇贊,真正做到了無聲勝有聲的高境界水平,為觀眾講述了一段既傷感又細膩的故事,使人震撼。
電影《喊山》雖然給予觀眾沉重壓抑感,不及歐美大片刺激觀感強烈,也不能帶來喜劇的逗趣效果,但該影片是名副其實的優質片,值得每個人前去觀看,細細品味其中韻味。
㈡ 電影《喊山》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我記得這個劇讓人很震撼,這個故事反映了太多社會問題,既虐心又暖心。以此情感為主要牽引線索,引人入勝讓人心裡產生極大的觸動,讓我不禁感嘆人生的曲折,有些人一生來就是幸福的,而有的人卻註定悲慘的命運。
影片還有機融入了時下最熱門的社會話題——拐賣婦女兒童與堅決打拐,也因此,影片有了幾分現實主義的批判力。與此同時,山鄉巨變所帶來的民風、人情、人心、人性的裂變,也在古樸與現代的對撼中,愚昧與文明的較量中,足見極彩之光,影片的深刻立意也躍然幕上。
㈢ 八九十年代農村題材電視劇有哪些
1、渴望(1990)
《渴望》是1990年出品的50集電視連續劇,由魯曉威、趙寶剛執導,張凱麗、李雪健、黃梅瑩、孫松、藍天野主演。
該劇講述了年輕漂亮的女工劉慧芳面對兩個追求者遲疑不決。一個是車間副主任宋大成,一個是來廠勞動的大學畢業生王滬生。她渴望愛情,但是,前者有恩於她,後者身處困境,需要幫助,這使她左右為難。1990年12月在中央電視台播出。
2、趟過男人河的女人(1995)
《趟過男人河的女人》是1995年由陳國軍執導,李琳、張兆北等主演的劇情電視劇。
該劇講述了美麗善良山杏深得同村年輕人喜歡,村治保主任兒子大寶,更要非山杏不娶,而山杏卻與下鄉扶貧幹部玉生相愛了。
3、夜深人不靜(1996)
《夜深人不靜》 是一部農村家庭喜劇電視劇,主要演員為趙本山,范偉,高秀敏。以趙本山飾演的農民老樂回家為兒子張羅婚事為劇情主線,展示新時代農民的精神風貌。
4、一鄉之長(1997)
《一鄉之長》是張惠中執導,趙本山等主演的電視劇。該劇以最小的政府機關"鄉"為背景,通過一鄉之長的沉浮,展示新時期農村進步與落後,廉政與腐化,權利與金錢之間的復雜社會斗爭。
5、山城棒棒軍(1997)
《山城棒棒軍》是重慶電視台、中國電視劇學研究會合作出品的方言電視劇,該劇由束一德執導,龐祖雲、趙亮、王群英、張新、仇小豹、謝先麗等聯袂主演,該劇於1997年首播。
該劇講述了一群棒棒軍在重慶朝天門碼頭一帶,靠著一根竹棒、兩條繩索,下力討生活的故事。
《庄戶人是天》是一部20集的電視連續劇。劇作家郭建華先生融合《姜守本進城》、《橋》、《三掌櫃》三部小說改編劇本。本劇吳俊華擔任導演,青島電視台出品。
㈣ 鄉村愛情花姐("花姐"張希永)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身處困境時有人積極面對,有人萎靡不振。而有人得遇貴人從此展翅高飛,一發不可收拾。
上世紀八九十年,有很多草根英雄在改革的大浪潮中成就非凡事業。其中有一位草根英雄來自社會基層,不年輕美貌,也無過硬背景,依靠對藝術的堅定信念誤打誤撞成為喜劇演員。
在電視劇《鄉村愛情》中,賓縣旅館的老闆娘"花姐"給觀眾們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
"花姐" 的心直口快以及古道熱腸成為全劇的點睛之筆。誰能料到這樣一位富有個性的老太太是一位名叫張希永的男士飾演。
隨著劇情的發展,"花姐"的戲份越來越少甚至消失不見。其原因到底是為何?
張希永出身在普通工人家庭,自幼就熱愛藝術。在學校他一直是文藝骨幹。可天不遂人願,張希永的夢想隨著母親的退休而破滅。
1978年, 張希永才滿18歲 ,就被迫頂替母親在沈陽一家不足百人的防爆器工廠工作。在日復一日簡單重復的操作中,張希永逐漸厭煩這種枯燥無味的日子。
可在那個年代人們思想還很保守。對於張希永這份安穩的工作很多人是艷羨不已。張希永唯有聽天由命安心工作。
這時他到談婚論嫁的年齡。 1983年,張希永與胡百君結為夫婦 。兩人青梅竹馬,兩家比鄰而居數十年。
恰巧胡百君也是頂替母親和張希永在同一家工廠工作。兩人的緣分天註定。真是可遇不可求。生活在八十年代,兩夫妻都有穩定工作在當時中國家庭很普遍。
兩人的小日子過得很滋潤。 可好景不長, 1985年,政府發布通告,要求防爆廠等多家企業進行改制,若一年時間還未見成效則要求這些企業均破產清算。
張希永夫婦聽聞此消息後猶如晴天霹靂。隨後工廠在整頓期間長達數月未發工資。夫妻兩人無收入拿何生活,他們整日為此焦慮。
迫於生計夫妻二人唯有擺攤做買賣。 兩人將一種名叫"菇果"的山東小山果碼放整齊在街頭叫賣。這種小山果僅賺2毛的薄利,根本難以給他們帶來溫飽。
張希永夫婦邊擺攤做生意邊等待工廠起死回生。可在1986年,防爆機械廠到底還是倒閉,張希永夫婦成為解放後第一批下崗工人。
此時兩人才二十多歲,面對這一情形他們茫然不知所措。一下衣食無著落的張希永與妻子胡百君決定做些小買賣維持生計。
可菇果根本不賺錢。 兩人一合計開始尋找出路。 兩人遂又在商品批發市場做起塑料袋批發生意。可惜,兩次生意都不順。無奈之下。張希永又踏入工廠開始從事枯燥乏味的重復工作。日子逐漸好轉。
此時的神州大地悄然改變。新浪潮正涌來,人們對新事物也逐漸欣然接受。張希永內心深處隱藏多年的藝術夢又蠢蠢欲動。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全國各地的娛樂場所如雨後春筍般開了一家又一家。同樣沈陽市掀起開辦歌舞餐廳的浪潮。
張希永聽聞歌舞餐廳可唱歌賺錢, 遂前去一試。誰知首次登台,張希永贏得陣陣掌聲。第一次演出就得到歌舞餐廳老闆的賞識,張希永信心倍增。
隨後張希永被邀請唱歌的次數大幅增多,收入也翻了一番。隨後張希永乾脆辭職專干餐廳陪唱。
當時的趙本山在春晚出演小品大火,張希永將趙本山視為榜樣。一次偶然,張希永在陪唱時被人嘲笑他的模樣神似老太太。這一句譏諷的話,張希永幡然醒悟,從此他開始反串老太太在東北走紅。
隨著人氣漸長,張希永受邀參演遼寧衛視的《大話流行》這一欄目中反串角色。
因男扮女裝讓觀眾眼前為之一亮,張希永獲得觀眾的高度認可。從此張希永名聲大震,並受到趙本山的青睞。
張希永53歲時拜趙本山為師。趙本山從來是愛才惜才之人,隨後他安排張希永參演《鄉村愛情》中 "花姐" 一角。
在銀幕上觀眾們被"花姐"的舉手投足引得捧腹大笑,時至今日仍有人親切地稱呼張希永為"花姐",可見人們對他在 《鄉村愛情》 中扮演的角色印象尤為深刻。
可隨後《鄉村愛情》中"花姐"這一人物消失不見。人們紛紛猜測"花姐"扮演者張希永有可能與趙本山發生矛盾。
按趙本山一貫作風,凡師徒之爭,趙本山都會動用手段對其予以懲罰,甚至封殺。可事實並非如此, 張希永和趙本山關系一直良好。
趙本山不讓張希永繼續出演《鄉村愛情》這部電視劇,其原因有兩點,一是張希永個人有自己的發展之路。
一直以來,張希永雖歷經挫折,卻對待工作一絲不苟。趙本山對此很欣賞,將劉老根大劇場的運營工作交由張希永負責。
而張希永本人很尊重師父的決定,另外他有自己的短視頻平台給大家展示自己的才能,他本人很滿足如今的現狀。
二是張希永飾演的"花姐"定位是賓縣旅館的老闆娘。 在未來故事發展中,"花姐"這一人物完全沒必要再出現。
張希永意識到這些自願退居二線。劉老根是趙本山不可或缺的經濟收入。他自然要將其交給自己最信任之人張希永打理。
張希永開始是普通的勞動人民階層,夢想對他來說遙不可及。在人生的上半場,他的生活充滿艱辛。
可他從未被困難打倒,而是努力尋找出路。正是這份執著讓他走到今日。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涌現出很多明星。他們大多歷經坎坷,憑借對藝術的執著和刻苦努力才有今天如此輝煌的成就。
時代造就人物,人物影響時代。
文/南宮欽
㈤ 講述80年代農村愛情的電視劇
《籬笆 女人和狗》
《轆轤 女人和井》
《古船 女人和網》
《女人不是月亮》
《趟過男人河的女人》
《趟過女人河的男人》
《夢醒五棵柳》
《種啥得啥》
反映80年代農村題材的電影:
《生財有道》
《月亮灣的笑聲》
《喜盈門》
《咱們村裡的年輕人》
《咱們的牛百歲》
《人生》
《黃土地》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
《被愛情遺忘的角落》
《山菊花》
《飛來的女婿》
《迷人的樂隊》
《咱們的退伍兵》
可能有幾部是90年代的。
㈥ 這45部農村題材電視劇,你看過多少部
農村劇,是指以農村生活為背景的電視劇,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僅在電影方面就創作了438部農村題材影片,而農村題材電視劇的數量更是龐大。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農村題材電視劇:
1、《一村之長》(1993): 該劇通過郝運來這個不想當幹部的人當上幹部,運用他的聰明、智慧,解決了村裡如二叔賴稅、集資辦油坊、鄉長小舅子佔道養豬等等難題,真實地反映了當今農村的現實生活。
2、《趟過男人河的女人》(1995): 該劇講述了一個名叫山杏的農村女人的坎坷人生。
3、《夜深人不靜》(1996): 該劇是一部農村家庭喜劇,以趙本山飾演的農民老樂回家為兒子張羅婚事為劇情主線,展示新時代農民的精神風貌。
4、《一鄉之長》(1997): 該劇以最小的政府機關"鄉"為背景,通過一鄉之長的沉浮,展示新時期農村進步與落後,廉政與腐化,權利與金錢之間的復雜社會斗爭。
5、《男婦女主任》(1998): 該劇主要劇情是鄉里要開婦女主任會議,老主任年紀大了,新主任還沒有選出來,無人去開會,情急之中,村長同意讓鳳蓮的丈夫劉一本先去應付一次。不料這位男婦女主任卻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6、《庄戶人是天》(2000): 該劇吳俊華擔任導演,青島電視台出品,融合《姜守本進城》、《橋》、《三掌櫃》三部小說改編劇本。
7、《當家的女人》(2002): 該劇以安徽省宣城市向陽鎮女農民企業家貢玉香為原型改編,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10年為歷史背景,圍繞著女主人公菊香的曲折人生經歷,透過幾個家庭錯綜復雜的矛盾糾葛,展現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啟唯給農村帶來的巨大變化,進而揭示了中國農民在生存、生活、情感、觀念上的變化。
8、《燒鍋屯鍾聲》(2002): 該劇講述了組織部副部長楊天虹為貫徹「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進駐燒鍋屯,為村民先後解決了集資款、土地、失學兒童等一系列問題的故事。
9、《劉老根系列》(2002,2005): 該劇主要講述德高望重的老支書被兒子頂下來後,去城裡生活了一段時間長了見識,回到家鄉搞旅遊餐飲業,到街上利用民間藝術吸引觀眾,在50歲時實現了自己讓鄉親們富起來的夙願的故事。
10、《走進八里堡》(2003): 該劇取材於陝西,演員在劇中講陝西話、吼秦腔,並由郭達、劉遠等陝籍演員主演,"陝西風"撲面而來,令老陝備感親切。
11、《馬大帥系列》(2004,2005,2006): 該劇是一部帶有淚水的喜劇,反映的是一個農民從農村到城市那種最底層的生活。
12、《郭秀明》(2003): 該劇講述了陝西省銅川市惠家溝村黨支部書記郭秀明的真實事跡。
13、《希望的田野》(2003): 該劇是中國大陸製片,是電視製片人叢麗「田野三部曲」的第一部作品。
14、《種啥得啥》(2003): 該劇通過棒槌溝的人參巨款失蹤案件為線索,描寫了圍繞這個案件所發生的眾多矛盾和糾紛。
15、《聖水湖畔》(2005): 該劇以保護耕地為時政背景的農村題材電視連續劇。
16、《美麗的田野》(2006): 該劇是電視劇《希望的田野》原班人馬歷經兩年精心創作的"田野三部曲"的第二部。
17、《鄉村愛情系列8部》(2006開始): 這是一部反映農村青年愛情婚姻、事業生活的輕喜劇,塑造了一群鮮活的富有新時代氣息的農村青年形象。
18、《插樹嶺》(2006): 該劇是東北農村輕喜劇,故事發生在東北農村。
19、《上門女婿》(2006): 該劇以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末黃河流域的農村生活為背景,講述了地地道道的中國農民在由貧困走向致富的時代變革中,觀念、心靈、情感、命運的變化。
20、《都市外鄉人》(2006): 該劇講述了農村知識分子進城創業的故事。
21、《別拿豆包不當干糧》(2006): 該劇講述了趙喜富(潘長江飾)起初只是一個摳門的小富農,一心只想著如何賺錢、攢錢,但在陰差陽錯下當上了村長。
22、《農民代表》(2006): 該劇通過金牛鎮金牛集團總裁徐志誠父子新老交替中所發生的一系列沖突,表現了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以徐志誠為代表的農村老一代改革者的努力,以及以徐明遠為代表的新一代改革者的探索……
23、《喜耕田的故系列》(2006): 該劇以一個進城務工的普通農民喜耕田返鄉後的生活為主線,通過一系列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表現了新時期農民的所思所想和喜怒哀樂,展示了億萬農民在黨的領導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生動實踐。
24、《阿霞》(2006): 該劇以我國北部農村居民生活為背景,以四川女青年阿霞來到山西貧困山區後被鄉親們真情感動,帶領村民們一同走上富裕道路為縮影,用獨特的視角講述了當代農村婦女用雙手改變農村落後面貌的感人故事。
25、《歡樂農家》(2007): 該劇生活氣息濃郁,時代特徵鮮明,人物形象鮮活,表現形式活潑,與以往的東北農村題材戲相比,該劇更具時代感,反映的是當下農民面臨的新問題。
26、《柳樹屯》(2007): 該劇講述了一個發生在東北地區的感人故事。
27、《暖春》(2008): 該劇以八十年代末一個偏遠貧窮的小山村裡,活潑善良的女娃小花,在爹娘和奶奶的呵護下,過著雖不富裕但卻快樂的生活。
28、《鄉村名流》(2009): 該劇以水果之村為背景,描寫了村中各色能人的故事。
29、《清凌凌的水藍瑩瑩的天》(2009): 該劇以環保為主題,以鄉情、愛情、兄弟情、父女情等感情為主要發展線索,講述了發生在東北的一個美麗的村莊里的故事。
30、《八月高粱紅》(2009): 該劇以農業大學畢業返鄉的研究生楊八月和柳春龍,和本村新一代知識青年高海林、柳彩雲、高甜草、關秋水、"小鞭桿子"劉金寶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過程中的創業及愛情為主線,展示了80後一代與老一代人的代溝,描寫了幾代人在觀念的碰撞和磨合中的感情糾葛,在左鄰右舍、家長里短之中,生動地表現了兒女情、夫妻情、兄弟情、鄰里情、戀人情等人間真情。
31、《女人的村莊》(2009): 該劇講述了東北地區一個小村莊--張嶺村的男人們成群結隊的進城打工,把村子和家留給了女人。
32、《金色農家》(2009): 該劇講述以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前後為背景,表現了東北沿海的紅草灣村在黨支部的領導下,探索出一條嶄新的生態農業發展之路。
33、《女人當官》(2011): 該劇講述了一個小村莊中的故事。
34、《我的土地我的家》(2012): 該劇是以1978年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的發展變化為背景,描述了三十年來農村改革開放的歷程。
35、《龍門村的故事》(2013): 該劇講述的是為促進龍門村的建設,楊波飾演的村長與岳紅飾演的婦女主任矛盾與團結共存,意外不斷,克服重重困難,團結一致。
36、《櫻桃紅》(2013): 該劇講述了父母雙亡的燕子與弟弟小石頭相依為命的故事。
37、《石榴紅了》(2013): 該劇講述了廣大農民在黨中央惠農政策下艱苦創業,最終過上了紅紅火火的好日子。
38、《老農民》(2014): 該劇講述了由北方農村的一場土地改革所引發的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故事,關注中國當代農村現實生活和農民精神世界60年的發展演變歷程。
39、《收獲的季節》(2014): 該劇講述了鄉村大學生為幫助農民致富,毅然回家創業的故事。
40、《馬向陽下鄉記》(2014): 該劇講述的是不靠譜小公務員馬向陽的鄉村奇遇記。
41、《爹媽滿院》(2015): 該劇聚焦養老,通過講述張廣利子承父業辦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