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淺析動畫電影的人物塑造方法

淺析動畫電影的人物塑造方法

發布時間:2023-05-16 04:58:39

1. 從藝術特色、人物塑造和主題表達解析《漫漫北尋路》的獨特魅力

《漫漫北尋路》是法國導演雷米·沙耶的作品,這部僅81分鍾的動畫片獲得了許多榮譽,不僅在昂西動漫節贏得觀眾獎,還在布魯塞爾的動畫節上獲得青年公共獎,與此同時,它還獲得了東京動漫節最佳動畫長片大獎,以及第44屆動畫安妮獎提名。在豆瓣的評分更是高達8.2,許多動畫電影愛好者給出了好評。

故事的主角薩沙是俄羅斯的貴族,她的外公是極地冒險家和探險家,薩沙小的時候,外公就經常教她地理知識,給她講自己探索極地的理想。後來,外公駕駛著達瓦伊號去極地探險,卻再也沒有回來。為了尋找外公的達瓦伊號,薩沙循著外公的航線北上,在途中克服種種困難,最終到底極地,並幫外公完成了遺願。

這部電影我反復看了兩次,深深被打動。雖然只是一部短小的動畫片,但畫面優美,製作精良,可以看出導演的誠意和用心。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畫風獨特,人物塑造豐滿立體,主題表達也很豐富。下面,我將從藝術特色、人物塑造和主題表達幾個方面,來解析這部電影的獨特魅力。在最後的部分,我將分析下這部影片對於現實生活的啟發和意義。

藝術特色:2D油畫風格,沒有線條,只有輪廓,帶來獨特的視覺體驗

人物塑造:通過細節描畫和各種對比,來塑造人物,使得人物真實可信

主題表達:很多元化,其中包含對夢想的堅持,冒險和自我棗亮運成長,以及親情的可貴

這部動畫片的導演雷米·沙耶曾經擔任過Tomm Moore的《凱爾經的秘密》的助理導演和故事板畫師,以及讓-弗朗索瓦·拉吉奧的《畫之國》的助理導演和美術設計師,這兩部動畫片都以獨特的畫風而聞名。

雷米·沙耶顯然從中汲取到了不少養分,並發展出屬於自己的風格,凳梁這在《漫漫北尋路》的畫風上有體現,電影的繪畫風格很獨特,畫面中的人物和風景都沒有線條,只有大面積的色塊,呈現出油畫的質感。

反復觀摩這部動畫片後,我認為這種繪畫風格有如下幾個優勢:

1、和故事背景相契合,能夠很好地渲染氛圍

故事背景設定在19世紀末(1882年)的俄羅斯,在19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俄國的繪畫藝術有了很大的突破,當時出現了「鍵純巡迴展覽派畫家協會」。這個時期的繪畫重點研究現實主義,油畫的用色比較暗沉,非常寫實。看看這個時期的油畫,我們會發現它的色調和動畫片的風格很像。

雷米·沙耶的瘋影工作室,宣稱自己為「詩意寫實主義」,美術上兼具獨特性和多樣性,《漫漫北尋路》的畫風就是典型的代表,跟19世紀俄羅斯油畫風格有共同之處,都強調寫實主義。

這部動畫片採用油畫的表現方式,和故事背景完美契合。與此同時,油畫的質地能很好地表現古典時期建築的特點。片中有幾處聖彼得堡的畫面,沉鬱陰暗,充滿著歷史的厚重感,非常之美。

2、帶來新鮮的視覺體驗,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縱觀現在的動畫片市場,美國的3D動畫以及日漫風的動畫大行其道,看慣了這兩種風格動畫片的觀眾,再來看這種細膩溫情的油畫風,會讓人耳目一新。喜歡這部電影的人之中,許多是被其唯美的畫風打動。

這樣獨特的畫風就像品牌logo,在給觀眾帶來特殊體驗的同時,也能確立導演自己的風格。 Tomm Moore導演憑借著《凱爾經的秘密》、《海洋之歌》以及《養家之人》浪漫唯美的畫風,確立了自己的風格,韋斯·安德森也憑借著對稱構圖和配色美學,開拓了自己的新領域。

而《漫漫北尋路》的導演也在尋找屬於自己的創作之路,他即將推出的《瑪莎·簡·卡納里的童年》也會沿襲《漫漫北尋路》的風格。毫無疑問,有風格的東西才會讓人印象深刻。

3、畫面的明暗對比,能更好地表現故事內容

除去沒有線條,運用大量色塊以外,這部動畫片在光線的運用上也很巧妙,大有深意。電影中的畫面有明暗兩個色調,對比很明顯。

薩沙帶著閨蜜參觀阿廖金圖書館的時候,畫面的色調是暗的,因為薩沙是悄悄跑進來的,暗色的畫面可以渲染氣氛。薩沙在白熊酒館當跑堂的時候,畫面大多數為暗色,這是為了表現薩沙的堅持、隱忍,以及打工的不容易。

北尋途中的畫面基本上都是暗色調,以灰色,黑色,暗黃色、暗紅色等為主,是為了渲染苦寒的環境,以及壓抑的心情。

電影中還有許多光線明亮的地方,值得細細品味。薩沙回憶祖父的部分,畫面基本上都是明亮的,這不僅是為了區分現實,還能夠渲染情緒。

阿廖金出發的時候,周圍的人為他歡呼送行,藍天白雲下,阿廖金立在船頭,脫帽致意,陽光灑下來,他的身上鍍上了一層金色。金色代表著歡樂和希望,明亮的色調能表現阿廖金意氣風發、和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心情。

薩沙回憶小時候,外公帶著自己玩游戲的時候,畫面也是金色的,金色代表著歡快、美好,能夠渲染薩沙幸福的心情。

薩沙找到外公的遺體,讀外公留下的信的時候,有個幻想的場景也是金色的,這是為了渲染外公的英雄氣概,探險的精神,以及薩沙欣喜的心情,和對外公的懷念。

電影通過明暗對比來表現人物心情,渲染氣氛的地方還有很多,值得仔細品味。

影片雖然短小,但是人物塑造卻很豐滿,女主角薩沙出身貴族,身上沒有驕矜之氣,從小深受外公的影響,對極地充滿嚮往。外公到北極探險後,沒有回來。政府懸賞100萬盧布尋找外公的達瓦伊號,許多人無功而返,甚至認為這艘船已經沉沒。薩沙卻堅信外公的船沒有沉,並踏上了北尋之路。

嬌嬌小姐如何敢冒險到極地?在我看來,女主角真實可信,沒有崩掉,源自於以下兩個方面:

1、細節刻畫

對於貴族小姐,很多人會有刻板印象,覺得她們養尊處優、高傲驕縱,小船員凱馳對薩沙也曾有這樣的誤解。但其實薩沙和那些妖艷賤貨完全不同,這從很多細節可以看出來。

在電影開頭,薩沙帶著閨蜜參觀圖書館,閨蜜關注的是她的新裙子,漂亮的手鏈,以及英俊的王子。而薩沙的台詞則全部是關於外公以及極地探險的。

她說,阿廖金圖書館是以我外公的名字命名,閨蜜看到手鏈,感慨好漂亮,薩沙則說,這是他外公去因紐特人聚居地探險的時候得到的。她關注的是,東北航道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外公是第一個成功穿越的俄羅斯人。

看到這里,我就想到宮斗劇中的橋段,那些庸脂俗粉會關注皇上賞賜的衣服、脂粉,關注點在女人的穿戴打扮,如何取悅聖心,而女主通常就對這些不太感興趣,反而會對謀略、兵書之類的東西感興趣。

除此外,電影中還回放了她小時候,外公跟她玩游戲,讓她掌舵的情景,這說明,她從小耳濡目染,對航海和極地冒險就充滿嚮往。媽媽也對薩沙說過,她和外公真的很像。

這些小細節散落在影片的各處,看似很瑣碎,其實都是在刻畫人物,為她後續冒險踏上北極之旅進行鋪墊。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細節刻畫,才讓人物性格更飽滿,更立體,薩沙敢到極地探險並且表現不錯,就更具有說服力。

2、各種對比

除了細節刻畫外,影片中通過許多對比來呈現人物的成長過程,細致地刻畫人物。

薩沙在白熊飯館打工時,剛開始,她早上起不來,當跑堂很多狀況應付不過來,手忙腳亂,還把客人要的酒給錯,千金小姐劈柴被斧頭帶到後面。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礪之後,她起得比老闆娘還早,給老闆娘做早餐,食材准備工作很充分,對客人的需求也應對自如。

這個部分通過前後對比,來表達薩沙的堅韌和勇敢,願意為夢想付出努力,展現了她的成長蛻變。

除此之外,片中還將薩沙和閨蜜進行對比。 這個在上文有講述,閨蜜就像那些普通的女孩子,追求的是個人的幸福和安穩,所以她關注新裙子,漂亮的手鏈,以及英俊的王子。而薩沙則是有大抱負的人,她關注的是祖父的航海事業,極地探險,以及家族的榮譽。

另外,影片中還通過生活環境的對比,來體現薩沙的堅韌和頑強。 在家裡的時候,她穿著漂亮的公主裙,住著華麗的大房子,父母視她為改變家族命運的珍寶。而在外面的時候,她穿著粗布衣裳,要干很多重活換取自己的食宿,在挪威號上,她甚至要和男性船員擠在一間房間里,面對這些,她沒有絲毫的抱怨。

我想到一句話,心中有大謀劃的人,才不會在意這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他們的關注點全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薩沙小小年紀,就有這樣的胸襟和認知,真是讓人欽佩。

這部電影的主題比較多樣化,不同的人可以看到不同的主題,比如:對信念的堅守和夢想的堅持,敢於冒險以及自我成長,除此之外,還有親情的可貴。

1、對於夢想的堅持

對夢想的堅持,這個主題是通過外公傳遞出來的。外公阿廖金喜歡探險,夢想是達到極地,並且把旗幟插到北極之地。為了實現這個理想,他不在意家人的不理解,執意要探尋夢想之地。從薩沙爸爸說的話可以看出來,阿廖金的行為是不被自己女婿認可的。這位伯爵認為自己的岳父是瘋子,給家族丟臉。可事實上,他是給家族帶來榮譽的人,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在我看來,外公阿廖金是非常值得敬佩的人,他放盪不羈愛自由,身上有戰斗民族的那種彪悍和無畏,對於夢想有著宗教般的狂熱和執著,最後甚至犧牲了自己的性命。這種理想主義者是崇高的,英雄式的,是值得謳歌和贊美的。並且,他的精神也滋養著後代,讓薩沙成長得堅韌強悍,擁有大無畏的氣概。

2、勇於冒險和自我成長

這個主題是通過薩沙來體現的,原本是優雅高貴的伯爵之女,看似美麗而柔弱,其實她特別有主心骨,她繼承了外公堅韌和強悍。父親否定祖父,認為她也給家族丟臉,所有人都認為外公的達瓦伊號沉沒了,只有她相信,那艘船還在某片海域,等待著別人的發現。

正因為如此,她不惜離家出走,去尋找外公的達瓦伊號,她要向世人證明自己沒錯,外公沒有錯,她要捍衛祖父的理想,維護家族的榮譽。個子嬌小的薩沙,擁有著與外表不相稱強悍和執著。在經歷過重重磨難後,她最終找到外公的遺體,也找到了達瓦伊號。

看電影的時候,我深深地被薩沙打動,她那種堅定,勇敢,為了夢想,排除萬難,篤定向前沖的勁頭,深深地感染著我。她不愧是戰斗民族的女兒! 而通過這次冒險,她捍衛了外公的尊嚴和家族的榮譽,最終和父親達成和解。這場冒險之旅,是她的成長之旅。

3、親情的可貴

電影中,關於親情的表現比較隱蔽,但也非常打動人心。 外公對薩沙呵護有加,從小就教她地理知識,跟她講自己的理想。而薩沙對外公非常欽佩,以他為榮,甚至為了維護外公,踏上了北尋達瓦伊號的冒險之旅。

薩沙和父親的親情表現很真實。因為薩沙的不配合,原本要被派往羅馬擔任大使的切爾涅佐夫伯爵,最後事業受阻,於是將氣撒到女兒身上,責怪女兒是災星。在女兒離家出走後,他派人四處尋找,相信他內心也有過後悔,後來女兒成功歸來,父親什麼都沒說,只是上前抱住女兒。

除此外,拉爾森和倫德的兄弟情的呈現也很細膩真實。拉爾森和倫德是兄弟,父親本來把船給拉爾森,可是哥哥倫德認為他還沒能力駕駛挪威號,所以,拉爾森只能屈居二副,他內心憤懣不平,經常忤逆大哥。

影片的後半部分,在進入極地之後,倫德為了保護挪威號,不惜要犧牲自己,在挪威號被摧毀後,他讓弟弟帶著船員先走,不要管他。這讓拉爾森深受感動,內心也很震撼,在生死關頭,他對哥哥沒有恨,只有愛和保護。 在危難關頭,親情散發著動人的光輝。

最後,我想來說說這部電影給我帶來的啟發,以及對我們現實生活的意義。這部電影傳達的這兩個理念,讓我獲益匪淺。

1、如果你有一個夢想,你要學會捍衛它

在《當幸福來敲門》中,威爾·史密斯飾演的父親,對兒子說過這樣的話,「如果你有一個夢想,記得要去捍衛它。」在這部影片中,祖父阿廖金,以及薩沙都是勇敢捍衛夢想的人。

阿廖金是狂熱的極地探險家,為了到達理想之地,他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而薩沙繼承了祖父的果敢無畏,為了找到達瓦伊號,她不惜離家出走 ,在白熊酒館打工也要去到北極,在北尋的路途中,經歷了許多難以想像的困難,她都沒有退縮,他們都是敢於捍衛夢想的人。

現實生活中,多少人空有理想,而行動力不足?仔細想想,很多人所謂的夢想,是不是僅僅只停留在口頭?捫心自問,你對自己的夢想付出了多少?有沒有竭盡全力去捍衛它? 只有行動能夠讓你到達理想的彼岸。如果你有夢想,也請努力捍衛它。

2、面對他人的非議,唯有實力能讓人閉嘴

女主角薩沙雖然是個小女孩,但卻是名副其實的大女主。她果敢、有主見,擔得起「人狠話不多」的稱贊。

身無分文,在白熊酒店打工,她經過短時間的磨練,把跑堂工作做得游刃有餘,連嚴厲的奧爾加對她都稱贊有加,那些客人後來也對她刮目相看。

她想搭乘挪威號去北極,就事先做好了許多功課,了解各個海域的情況,還知道挪威號所有船員的情況。船員們覺得她是累贅,她就在隔離倉學習航海結繩,在暴風雨來臨的時候,依靠結繩的技能,系好帆控制住船身,讓看不上她的船員暗暗稱奇。

倫德被系在摧毀的挪威號上的繩子拽住,差點從冰川上摔下的時候,她勇敢地沖上去,一斧頭砍斷了絆住倫德的繩子,讓他轉危為安,把那些船員驚得目瞪口呆。最終,沒人再說她是累贅。

當我們還弱小的時候,難免被人看不起,或遭遇各種非議。 讓他人閉嘴的最好辦法,不是跟人爭吵,為自己聲辯,而是保持低調,好好積攢實力,讓自己成為有用的人。當你變得強悍的時候,那些對你嘰嘰歪歪的人,自然會閉嘴。

《漫漫北尋路》這部動畫片,雖然簡短,但稱得上是精品之作。獨特的繪畫風格,讓人沉醉不已。不僅能很好地描繪俄國的風情,還能通過冷暖色調的變化,表現人物的心情。在日漫風以及3動畫風靡的今天,讓人耳目一新。電影雖然簡短,但在人物塑造和主題表現上,都可圈可點。人物塑造有細節,有對比,真實可信,而主題的表達豐富多元,也給人許多有益的啟示,讓人回味悠長。

2. 動畫劇本中 個性化人物和類型化人物 舉例

隨著時代的發展,動畫片的表現題材、表現形式都呈現出越來越多元化,動畫片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沒有一定之規。像有些給成年觀眾看的動畫片,劇本中的人物性格比較復雜、多層次,更像一般電影中的人物形象的創作手法.比如在前面提到過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就處理得很細膩。一些藝術短片中,為了表達一定的主題內涵,或者是某種情緒、情感,人物被濃縮為代表特定含義的符號。比如有一部《學走路》的動畫短片,一個小孩本來很正常地走路,可是偏偏遇見了形形色色的各種人,軍人要他走路趾高氣揚,運動員要他連跑帶跳……結果最後,小孩反而一瘸一拐地不會走路了。在片中,每一種人物都象徵了生活中的某類人群,他們的造型、動作把內在鮮明的個性特徵表現出來。在這里,我們主要談談主流的商業動畫片中的人物。雖然片中的人物造型變化無窮,性格千差萬別,但動畫人物存在著共同的劇作特徵和創作規律。在劇本中塑造動畫人物,首先要符合影視劇作中人物的共同特性。人物形象鮮明生動.人物性格要有典型性。由於容t上的限制,劇本中的人物形象多為相對集中的一個或一組,他們是矛盾沖突的主體和情節的軸心。這些創作上的基本規律,也是適合於動畫劇本中的人物的。當然,動畫人物也有一些區別於電影人物的自身的特性。閃亮的主人公主人公的唯一性,是戲劇矛盾的中心。用「閃亮」這個詞,主要是想說明劇中的主要人物要突出、鮮明,強調主人公在劇中的惟一性。迪斯尼總結過自己的創作經歷,他認為:動畫片需要一個強烈而有吸引力的中心角色。這裡面,「一個」也可能是一組,主要為了說明人物刻畫要集中,主要人物要突出。大多數的商業動畫片,都在著力塑造一個主要角色,從動畫片的名字就能看得出來,像我們前面提到的《怪物史萊克》、《聰明的一休》、《機器貓》等影片。這樣的安排,使這個特定人物的命運線索和故事的起承轉合融為一體,影片的筆墨更為集中,人物形象更能夠鮮明地突顯出來。相對一般的電影電視劇,無論是影院動畫,還是系列動畫片,它的容量都較小,故事情節也比較簡潔,塑造人物就更應該集中發力。所以,在構思動畫劇本的時候,一定要首先明確,哪個人物是你要著力表現的,那麼主要的戲劇矛盾、情緒氛圍,都要圍繞著這個人物展開。具體來說,怎麼讓你的主人公更突出呢?第一,就是戲量的保證。主人公出現在劇情中的時間,肯定會遠遠多於其他人物,它就像一顆恆星,而其他人物則是環繞它的行星,主次很分明。第二,更為重要的就是主人公在矛盾沖突中的中心地位。在戲劇矛盾的漩渦中,主人公是否始終是推動劇情最主要、最有力的那股力量。矛盾因他而起,因他而發展變大,最終因他而解決。動畫人物的性格動畫人物的獨特性格:類型化的性格和天真的孩子氣。一、劇作中人物性格的含義在劇本創作中,運用劇作的表現手法對劇中人物性格的各個方面進行文字刻畫,是劇作者塑造人物的根本途徑。在劇本中,性格就是構成作為情節發展動力的沖突、抵觸和差異的基礎。在商業動畫片的劇本中,動畫人物一般都採用類型化的塑造手法。類型化人物有兩方面的特徵:首先,人物的個性特徵明顯,我們往往可以用一、兩個詞來概括人物性格,觀眾易於把握。其次,比起現實生活中的人物,類型化人物的性格經過了提煉和誇張,並用生動的細節加以充實,使其更為鮮明。比如說美國動畫片《美女與野獸》,影片講述的是被巫術詛咒的野獸王子和美麗女孩的愛情故事,野獸王子的強悍粗魯和女孩的智慧優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兩人的個性都是來源於現實生活,經過了誇張和提煉,變得更加典型化了。二、動畫片的人物性格塑造:類型化人物我們先從劇作中人物的分類談起。戲劇理論家和教育家貝克的《戲劇技巧》中,把劇作中的人物分為三種類型:第一,概念化人物。「概念化人物是作者立場的傳聲筒,作者毫不把性格描寫放在心上。」第二,類型化人物。「類型化人物的特徵如此鮮明,以至於不善於觀察的人也能從他周圍的人們中看出這些特徵。」這種人物「每一個人都可以用某些突出的特徵或與其密切相關的特徵來概括」。第三,個性化人物(Round Character),也有人翻譯作「圓整人物」的。「圓整人物在類型中把自己區別開來,大的區別或者細微的區別。」這種人物具有性格的多側面和復雜性。他們的性格復雜到無法用簡單的話語來概括和分析。動畫片劇本要求故事框架簡潔明了,人物形象鮮明突出,這一點在很多成功的動畫創作中都有體現。宮崎駿定位自己的作品,只是「一個簡單的人說出的簡單故事。」迪斯尼一再強調動畫需要「生動的、有吸引力的中心人物」。正像我們前面談到的那樣,動畫片本身具有單純、「孩子氣的天真」等特點,類型化的人物塑造方式與這些特點很契合。另外,大多數動畫片還是以兒童觀眾作為受眾的主體J_或者說是家庭共享的。面對小觀眾的理解力,過於復雜多變的人物是他們難以把握的,沒有哪個觀眾會對一個自己搞不明白的角色感興趣。而類型化的人物是適於小觀眾理解、把握的。一、 如何塑造類型化的人物可以分為幾個步驟:人物定位;選擇提煉「原生」人物;誇張放大人物特點;為人物增加有特色的細節。首先是定位:你要塑造一個怎樣個性的人物?這個人物的基調是什麼?肯定要先有一個感性的、概括的想法。這是最具原創性的一部分工作,作者的靈感正體現在這里。一個動畫形象之所以能與眾不同,決不僅僅取決於他外表的獨特型,動作語言的搞怪逗趣兒,實際上這些東西歸根結底都來源於人物的定位,定位的獨辟蹊徑、到位準確,是一個動畫人物能夠超過其他角色的前提條件。舉個例子來說,迪斯尼的米老鼠和唐老鴨,稱得上世界最著名的動畫形象。他們是動畫片里的搭檔,都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個性卻I哈好形成了鮮明對比:米老鼠理智、純潔、勇敢,幾乎是完美的正面形象。而唐老鴨卻性格反復無常、易怒,甚至表現出陰暗的一面。他們的性格及造型各有特色,都有不可替代的獨特性,這也是他們能被觀眾認可的主要原因。一篇文章(人們猜測作者可能是迪斯尼)中談到:米老鼠現在已經受到限制,因為在公眾的印象中它已經被看成男童子軍。每當我們讓它表演捉弄人、發脾氣、鬧笑話,都會有無數的人來信罵我們。這就是唐老鴨表現的那樣輕松的原因,它是我們的出路,我們可以把不能用於米老鼠的各種想法都用在它身上。可見,人物的定位對動畫人物形象的影響,以及對動畫片整體都是起決定性的作用。其次,就是選擇提煉「原生」人物,並對人物特點進行誇張放大。無論你的主角是動物還是植物,或是想像出來的古怪精靈,他們的個性特點、思維邏輯,還是來源於人,所表現的思想內涵也必然是「人性」的某一部分,動畫人物的性格也要從真人身上去選擇和提煉。現實生活中的人都是多側面的,性格也復雜多變,而類型化人物,就是要求劇本創作者對人物性格進行簡化,選擇那些最有典型性、最鮮明、最富有表現力的個性特徵。尤其是那些講述「正邪」斗爭的故事,比如《花木蘭》、《獅子王》,好人壞人徑渭分明,正面角色幾乎是完美的,反面角色的性格特徵,也在圍繞著「邪惡」這個主題設計。光提煉人物性格特點還不夠。我們常常說現實生活過於平淡,不夠戲劇化。現實生活中的人,也往往不夠典型。通過把某類人物的性格特點集中到一個角色身上,再誇張放大,甚至極端化,人物的形象會變得更加鮮明獨特,動畫片更是要求人物要誇張。正如迪斯尼說的那樣:誇張和幻想就是動畫的本性。生活中,我們也會碰到急脾氣的人,可像唐老鴨那樣幾乎不停「呱呱」,遇事就爆炸的個性,就是動畫片經過了提煉和誇張,創作的個性化人物。最後,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就是為人物增添性格化的細節。在影視這種表現手法中,我們不可能直接告訴觀眾:這個人物很善良,那個人物很自私,人物個性要讓觀眾自己去發現。那麼,當你為人物設計了某種性格特徵之後,就要用細節去表現出來。天真的孩子氣又指什麼呢?與一般商業影片中的類型人物相比,動畫中的人物形象在思維和行動方式上,更加單純明朗,富有想像力。就像迪斯尼說的:帶著一種天真的孩子氣。我們經常會發現,即使動畫中的反面角色,他的邪惡與狡猾也往往是兒童式的,比如稱王稱霸,自私自利。人物解決問題、處理問題的方式,更是求新求巧,就像孩子總是以「是否有趣」、「是否好玩」為衡量好壞的標准,這種做法是否切合實際需要倒在其次。最後,再談談設計性格的差異來強化人物各自的鮮明特徵。就像迪斯尼設計出的米老鼠和唐老鴨這對搭檔一樣,一部動畫片中,不同人物造型、個性、動畫特徵之間的差異,會使人物各自的特徵都更加突出。有時,這種對比還有營造出新鮮逗趣的效果。比如《貓和老鼠》這部動畫片中,貓和鼠這兩個人物的獨特性就是建立在對比上的。它們本身的造型、性格特徵並非獨一無二,但由兩個這樣的人物所組成的人物關系,卻是比較新鮮、比較獨特的,也容易引發戲劇沖突,產生嚎頭和笑料。類似的雙人搭檔在迪斯尼的許多系列動畫片中都會看到,像兔子和獵人。

3. 動畫片中人物塑造重要性

動畫片中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能夠展現時代背景,能夠啟示人們的道德觀和價值觀。

優秀的動畫作品能夠賦予角色符合人物經歷和故事情節的性格特徵,通過對人物性格的塑造,感染觀眾。

在對動畫中的人物感興趣的同時,感受角色的內心世界,更好的理解人物,理解作品本身想要傳達的內涵。

(3)淺析動畫電影的人物塑造方法擴展閱讀

動畫片人物性格的塑造重要性:

動畫中的人物性格能影響作品,這種影響體現在讓動畫作品更具生命化和生動化。動畫形象本身是無生命動態無運動性的,是作者給予了人物生命,而這種給予的方式便是給人物賦予相應的性格特徵,以此來表現人物形象的內心活動和情感世界。

這是因為性格的存在,才讓一個個僵硬的動畫角色變得鮮活起來,變得即使外表相似言行卻截然不同,使其更有辨識度的同時,讓故事情節也更加生動。

4. 為什麼動畫電影中的人物造型那麼有特點呢

造型特色應該是動畫與真人實拍電影差異明顯的一個部分。電影角色由真人扮演,場景也是真實的自然環境,不同的影片角色與角色之間,場景與場景之間的共性很強,雖然根據題材的不同,會有地域性或時代性的區別,但總體來說差異不大。而動畫影片,從角色到場景都是由動畫創作者源於真實環境的藝術再造,加入個人情感與想像力,充滿主觀性與藝術特色,以繪畫等方式創造出來的,是一種直觀的符號性視覺形象。有這樣的得天獨厚的條件,使動畫的造型元素比起電影來更為豐富,形象更誇張而富有想像力,可以接近真實場景,也可以完全不似現實中存在的物體。動畫師有無限的空間去發揮,運用繪畫造型手段對角色的風格、外形、色彩及材質等要素以綜合,根據故事風格,創造出合適的動畫形象。可以說造型節奏感是動畫區別於電影而獨有的。動畫創作者會根據不同的劇情來創作符合影片風格的角色與場景等視覺元素,不同風格的影片,其帶給觀眾的視覺感受和審美體驗截然不同,可以使觀眾最直觀地體驗這部動畫所要傳達的本質內涵和人文特點。

動畫角色的造型設計不僅可以製造視覺形式上的節奏變化,還可以塑造一個鮮明的角色性格特徵。由美國夢工場動畫公司出品的動畫《瘋狂原始人》中,克魯德一家的造型能鮮明地強調出他們迥異的個性特點。爸爸Grug有典型的倒梯形身形,寬闊的肩膀,粗壯的手臂,都使人覺得他是一個強有力,可以依靠的人,而與身形對比略顯窄小的臉和倒三角形的下頜,卻顯示出他性格懦弱不安的一面。媽媽是全家人情感依靠的對象,身體曲線圓潤,呈一個上小下大的橢圓形,重心放在下半身,給人以穩定的感覺。大女兒Eep是一個個性開朗,極富冒險精神的女孩,她纖細的腰身和嬌小的手腳都展現出女性的陰柔美,而粗壯的大腿和飽滿的胸臀卻顯示出力量感,一個美麗又堅韌的女性形象就此豎立起來。大兒子個性憨厚,整體呈現一種無害的橢圓形。最小的女孩是個性最野性的,破壞力驚人,與它小小的個頭形成鮮明對比。奶奶個性頑劣,與爸爸相處不融洽,因為年長而力衰,所以她身材矮小,四肢也非常纖弱,只有一顆三角形的腦袋和張揚的頭發來顯示她個性的強烈。這些經過簡化和誇張創造出的人物、景物本身的不同形式感,與其的大小不同,高低變化都可以在畫面上呈現一種比電影更明顯的韻律感。

5. 如何在動畫電影中塑造人物【淺析動畫電影人物塑造方法】

[摘 要] 動畫電影作為電影的一個分支,由於其受眾群和表現手法的不同,使其創作方式也有所不同。本文結合動畫電影自身特點及受眾群需求,針對動畫電影創作方式中的人物塑造方式進行分睜宴燃析,總結出適合動畫電影的人物塑造方法。
[關鍵詞] 動畫電影;人物塑造;受眾群需求
一、塑造動畫人物的真實性
(一)寫出動畫人物的來龍去脈
什麼是人物的「來龍去脈」?我們每一個人生活在社會里,從出生到現在,都有各自的家庭環境,朋友圈子,生活經歷。當我們接觸一個人的時候,對方的過去也不可能是一張白紙,人都有他的「過去」,他的個性、談吐、行為習慣,也都是由於他的過去的那些經歷和成長環境所慢慢形成的。[1]雖然他只是在電影銀幕上出現了短短的兩個小時或者更短的時間,你要讓你的觀眾相信他在之前已經存在。他在銀幕上展現的悉虛個性有他的根源所在。動畫人物更是如此。如電影《千與千尋》中的主人公小千,影片一開始,一個沒有太多生氣,對外界毫無興趣,膽小、任性、嬌氣,不喜歡自己的學校,沒有太多的朋友的形象已經通過她的言談舉止活生生地展現在觀眾面前了,在電影沒有開始的時候她就已經有她的生活、她的個性。動畫電影中的人物在開始其故事以前已經是一個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了。
了解所要創作的人物。越了解人物,便越會知道當他遇到事件時的反應,人物就更真實。要學會跟著動畫電影中的人物走,想想她會怎麼說,怎麼做,怎麼處理緊急情況,當他遇到危險的時候,是奮不顧身還是小心翼翼。
把身邊的朋友當作模特來進行聯系,為人物寫一個你自己認為足夠的「簡歷」,了解他的「來龍去脈」,人物在故事開始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二)人物性格的多表現層次
1.塑造多層次的人物個性
任何人都不可能只有一種個性,一個特點,你所創作的人物也不例外,人物在不同的場合表現的性格會是不同的,工作中的個性,和他人相處時的個性,自己獨處時的個性,都不盡相同,只有人物性格有層次,觀眾才能感覺到人物的真實,才能產生移情並認可人物,塑造人物個性的多面性和層次感是讓動畫電影中的人物變得鮮活和立體最好的方法。比如《怪物公司》中的主人公工作中是一個高大令人敬佩的形象,可是在情感方面卻是一個根本不知道如何表達的傢伙,這樣的設計使他的形象在觀眾眼中立刻鮮活了起來。
2.表現人物個性的方式
人物通過從影片開始到影片結束這一段時間內發生的事件來展現人物性格。如何通過畫面來表現人物呢?
動畫相對實拍而言,人物的細微表情不容易把握,但人物動作可以誇張到極致,因此通過他們內在的(情緒上的)相互作用表現人物個性相對難以表現,但可以通過為他們設計障礙,在爭取他們的戲劇性需求過程中表現人物個性;或通過他們與其他人之間的關系中表現人物個性。
(三)了解和分析人物的基本欲求
動畫電影的主人公都會有一個「目的需求」,他突破每一個障礙的目的也是為了達到最終的「目的需求」,人物塑造時一定要了解他基本需求是什麼。他每一個行為都要有依可循。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特徵的人經歷後便會有不同的基本欲求。我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影片《五歲庵》中小主人公被一幫壞小孩打後,看著那幫壞小孩的媽媽為他們擦拭鼻子上的血。小主人公這時的基本欲求不是去報仇,也不是關注自己的疼痛和委屈,他的基本欲求是讓自己的媽媽給自己擦拭鼻子上的血,壞孩子都有媽媽,可自己卻沒有。如果你是這部片子的創作者,在創作此段落的時候,只有明確了人物的成長環境和心理需求,才能設計出當人物遇到事情後最真實和最迫切的欲求。
二、動畫中常用的人物塑造方式
美國的祥哪動畫作品由於一直以來的受眾群定位為兒童,考慮到兒童的接受能力,創作人都刻意把人物類型化和簡單化,用外在突出而誇張的特點來彌補人物本身個性的單一性和不變性。當你面對的受眾群為兒童的時候,你所創作的動畫中的人物要簡單,但是不能無趣,沒有特點,正是由於人物個性的簡單化,因此在個性、行為、動作、造型等方面要有其獨特、誇張、讓人過目不忘的特點。
動畫不同於實拍片,實拍片對人物的塑造可以細致入微,尤其是演員在展現人物個性的時候可以利用豐富的表情和形態來進行外化表現,但是動畫不同,由於技術和受眾群等原因,動畫中無法表現過於復雜的人物個性,人物的個性簡單而誇張,無論是主要人物還是次要人物,個性顯而易見,有一到兩個獨有的性格缺陷,個性表現越誇張越好。
隨著動畫的發展,其受眾群的范圍也不斷擴大,由兒童擴大到青少年甚至成年人,尤其是針對青少年的動畫作品漸漸嶄露頭角。青春期,這是人生中變化最為復雜和微妙的年齡段,青春期的孩子由於心理和生理的變化,越來越關注自己,關注周圍人對自己的看法。不管生理還是心理每天都處於變化之中,彷徨,不確定性,極其容易受他人影響。沒有正確的價值趨向,自信完全是來自外界對他的認同,而不是自身。生理的變化使他們有了「成人感」,而心理的不成熟又與之相矛盾。針對這個時期受眾群塑造的人物如若依舊簡單而只是個性突出誇張沒有變化的話,很難再吸引觀眾的注意力,產生移情效果。因此人物的個性創作也越來越復雜化。
對於動畫電影的人物創作而言,人物創作一般分為三類:固定型、揭示型和變化型。
(一)固定型
人物個性自始至終沒有變化,並且在影片一開始就將其展現得淋漓盡致,讓觀眾在影片一開始就喜歡上人物本身,產生「移情」,當人物再發生事情或沖突時觀眾才能對其倍加關注。這是動畫電影中常用的人物塑造方式,如動畫電影《龍貓》中的小姐妹就是典型的固定型創作方式,影片在一開始就把可愛、積極、樂觀的姐妹展現在了觀眾面前。
(二)揭示型
揭示型是指人物的個性有多個方面,在影片發展中,人物的個性會結合事件逐一向觀眾展開;人物的個性在故事最初時沒有完全顯現,而在故事發展中通過一次又一次的沖突阻礙而多層次地展現出來。
(三)變化型

閱讀全文

與淺析動畫電影的人物塑造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視頻剪輯在哪裡下載電影合集 瀏覽:975
電影姜子牙動畫人物 瀏覽:662
筆記本電腦看高清電影卡頓 瀏覽:377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大審判電影 瀏覽:815
有哪些好看的戰斗片老電影 瀏覽:765
南陽主題電影城 瀏覽:286
小馬寶莉大電影所有歌 瀏覽:61
女主變小的動漫電影 瀏覽:416
傳奇2015電影海報 瀏覽:363
屍油電影完整版觀泰國 瀏覽:100
劉德華鍾楚紅在越南電影 瀏覽:583
賞金獵人電影票 瀏覽:85
人在驢途電影在哪裡拍的 瀏覽:467
一張電影票可以帶兩個孩子 瀏覽:132
聚影電影網 瀏覽:612
奪冠空閑電影網 瀏覽:250
俄羅斯帥哥電影 瀏覽:478
如何看待花木蘭電影引發的熱議 瀏覽:666
2017最新倫理大全電影神馬 瀏覽:462
美國黑人成功的電影 瀏覽: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