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海心湖——《江湖兒女》影評
昨天,看了賈樟柯導演的《江湖兒女》,看完後,我一直在想,什麼是江湖?
1.
在2001年的山西大同,斌哥風頭正盛,他手下小弟眾多,行內前輩也都要仰仗他的能力與人脈。
他有一張英俊的鞋拔子臉,目光凌厲眼角帶鋒,臉上常掛一絲若有若無蔽運飢的笑,眼神多數時候是散漫遊移的,但一旦聚焦,並伴隨著顴骨的肌肉張力和唇部的驟然收緊,就會讓人不寒而慄。
他以一個歌舞廳兼麻將館為根據地,靠著幫人解決麻煩建立自我價值。影片開頭就向我們展示了斌哥維護公正的威嚴和高效。
一個要賬的人遭遇了被稱為老賈的老賴,老賴不僅死不承認自己借過錢,還現出了「你要沒有證據就不要亂說」的無賴嘴臉。
斌哥默默看著,然後對手下說了一句「去把二爺請出來」。然後,二爺應聲而至,問題迎刃而解。
二爺是誰?怎麼這么厲害?
他不是別人,正是是關公本公(的塑像)。江湖中人,對於此三絕之「義絕」大都心存敬畏,他的出現,有兩重意義:一是道德拷問,會勾起老賴的羞恥心。二是厄運威脅,會引發老賴內心的恐懼。在羞恥和恐懼的雙重作用下,信口雌黃的老賴不再撒謊造次。
斌哥有兩下子!
也許,「江湖」二字代表一種更高效的秩序規則,比之於法律,它賴以運作的羞恥與恐懼在人心中植的更早,扎的更深。
巧巧是斌哥的女人,場子里的小弟都叫她嫂子。她齊劉海,短直發,寡言少笑,與斌哥一起時卻有一種如影隨形心意相通的默契感,她跟斌哥跳舞,陪斌哥見客,代斌哥收錢,在斌哥的手下面前嬉笑怒罵,左右逢源。
然而,從場子里出來,回到家中,她就變成了礦務局職工趙巧巧,會跟鄰居討論形勢險峻、生計艱難,會為年邁酗酒心懷憤懣的礦工老爸擔憂,會和男友郭斌在巷子里散步聊天兒。
斌哥本名郭斌,是大同機電廠的下崗職工。
也許,江湖是一個避難所,它讓在現實形勢下絕望無助的年輕人可以憑著努力重新找到尊嚴和身份認同。但與此同時,它又像一個虛妄的熱血江湖夢,只發生在斌哥的宏返自留地里,且需要依靠港產老片不斷自我催眠。
畢竟,真正的江湖,沒那麼簡單。
散步時,巧巧說,聽說礦務局會整體搬遷到新疆,咱們走吧,去新疆好好過日子。
郭斌答:那是你們礦務局,哪輪得著我們機電廠。
巧巧說,可以帶家屬,跟我走,你就是家屬。
……
斌哥不想走,他不想成為誰的家屬。
他看到此刻的大同正值新悄衡舊更迭,有很多發展機會。
他相信以他目前的身份地位,可以抓住這些機會,讓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
斌哥並沒有沉醉在自己的夢里,他依然在現實世界中尋找著機會,並准備運用在夢中獲得的力量感,殺回來。
昔日的江湖老大、如今的房地產開發商二哥來了,來請「斌斌」幫自己擺平樓盤內「鬧鬼」的糟心事兒,斌哥一口答應。可緊接著第二天,二哥就掛了,被一幫毛頭小子捅死在停車場里。
不久之後,斌哥也遭遇了飛車黨的圍攻,被迫跟他們喋血街頭,差點慘死其中。
江湖,終是險地,是人性兇殘的競技場,是惡之花盡情綻放的地方。然而,這只是表層。表層之下更復雜,有人心的叵測,有流動的慾望,有深層的利益糾葛。那些拿命賭明天的年輕人,不過是大神手中的棋子,風頭無兩如斌哥者,亦難逃成為炮灰的厄運。「拿槍的人,死的更快。」斌哥一語成讖。
幸有巧巧拚死相護,斌哥沒死。
一年之後,斌哥出獄,卻發現昔日的江湖早已重新洗牌,過去的小弟已經忘了他這個大哥,他身無分文,煢煢孑立,心如死灰。
忠義,是豪俠的品格。對於普通江湖客而言,因為稀缺,才顯珍貴。
2.
巧巧很珍貴,她不僅在危難時刻救了斌哥,還在事發後替他頂缸,堅稱槍是自己撿的,這一句話就讓她做了五年牢。
然而,斌哥卻拋棄了她,在自己出獄後頭也不回的跑到另一個城市,過上另一種生活,投入另一個女人的懷抱。
為什麼?
對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人說斌哥本性軟弱色厲內荏,他承受不了巧巧厚重的情義。有人說,斌哥愛面子,混的不好沒臉見自己心愛的女人。軟弱,面子,這些觀點都有道理,但也不免流於表象。
斌哥的「見異思遷」,是整部影片的核心情節,只有看到這一選擇背後的東西,才能更深也更真的理解電影中的兒女和江湖。
且聽我慢慢道來。
也許,大家都聽說過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該理論由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其著作《動機與人格》中提出。
早期時馬斯洛提出了五種人類需求,分別是:生理、安全、愛與歸屬、自尊、自我實現。其中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被他稱為低級需求,後三種則被稱為高級需求。
需求的實現是有層級的,低級的需求被滿足後,高級需求才有機會被看到。
對於個人來說,每個階段都會有相對主導的需求。哪個需求佔主導,取決於個人的狀況和當時的「促動狀態」。比如,飢寒交迫時,生存需求就會占據首位。失戀後,對愛的需求會顯著升溫。某個需求佔主導時,其他需求並未消失,只是相對淡化,處於暫時休眠狀態。
言歸正傳,斌哥之所以會離開巧巧,起初是基於生存和安全的需求。
當時,他差點慘死街頭,但幕後黑手始終不得而知,即便他絕口不提,這種基於安全焦慮的恐懼恐怕一直都在。出獄後,他面臨著生計窘迫,也見識了世態炎涼,此刻,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在他的需求體系中占據了首位,也成為他行為選擇的主要動機。
於是,他遠走他鄉寄人籬下,使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了緩解。
按理說,這時候他應該回去找巧巧了,畢竟低級需求得到滿足後,愛的需求該上位了,而且他也會因為當初離開巧巧而遭受內心的道德煎熬。
可是,他沒有這么做。不僅如此,他還有了新的女友林家燕,而且在巧巧找來時故意對她避而不見。
為什麼?
因為斌哥已經把林家的事業當做自己新的江湖,他要在此奮發圖強,重現往日輝煌。這樣的行為選擇也揭示出他內心需要層次的新序列:自尊需求已經跨越了愛的需求和道德需求成為他生命的主導,且具有不可撼動的地位。
這是多方合力的結果。
首先,自尊需求是男性普遍的精神動力,對斌哥來說更具有特殊的意義。
《海闊天空》里有這么一句歌詞,「冷漠的人,謝謝你們曾經看輕我,讓我不低頭,更精彩的活。」每次聽到或唱到這句時,我都會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力量感。
而對斌哥來說,他經歷了從「高樓」到「深溝」,從「光萬丈」到「一身銹」,真正體驗了命運若「飛碟」,遇上方知有。而那些曾經敬他耐他之人,在他落魄時又來欺他辱他輕他賤他,這期間累積的屈辱和憤怒,都化成一股力量,默默推動著自尊需要在他內心的擴張與膨脹。
其次,每個人和特定需求的聯結度也取決於個人獨特的成長因素。
江湖老大斌哥似乎很享受那種受人擁戴、被人依賴的感覺,權力地位、財富、控制感、價值感,這些因素對於成長期的斌哥來說,可能曾有某種特殊的意義。
而巧巧是個精神獨立物質自足的女人,她蓬勃如蒿草,即便身無分文,也可以在陌生的城市獨立存活,在她面前,斌哥無法充分實現自己的價值。
再次,依然是上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的後遺症——恐懼。
如前所述,自尊需求上位後,其他需求並沒有消失,只是暫時休眠。而這其中最顯著的就是基於恐懼的安全需求,哪怕這種需求被他壓抑在內心的最深處,也依然會與其他需求一起共同決定著他的行為選擇。
毋庸置疑,尊嚴、財富帶來的力量和控制感可以有效應對內心的恐懼,從而部分滿足他的安全需求,這成為他留在林家的又一個心理誘因。
斌哥要的是自尊,為了自尊他可以豁出一切。巧巧則渴望著愛,兩人內心需求的錯位讓他們風流雲散勞燕分飛。
什麼是江湖?
我們每個人的內心就是江湖。
這里是各種需求戰斗的修羅場,為了上位,它們彼此較勁又互相勾連,最終老大勝出,為穩局面,必然手起刀落殺伐決斷,但不管上位者多麼有恃無恐,沒有滿足的需求都永遠在騷動……
斌哥心裡的江湖讓他忘恩負義背叛感情,但只要是江湖,就會處在變動之中。變,讓以後的故事更完整、更耐人尋味。
3.
什麼是江湖?
江湖是名利場,是人們的內心需求在現實世界的撕扯碰撞。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什麼是利?
一個利字,貫穿著馬斯洛提到的五種需求,生存,安全,愛與歸屬,自尊,自我實現,哪個都脫不了干係。
利是生存的保障,它能增加安全的籌碼,它能提升(甚至決定)人們「抱得美人歸」的概率、受人尊重的可能,它在一定層面上反映著個人潛能和自我價值的實現程度。
小人逐利,君子重義。
什麼是義?
僧多粥少,無底線的逐利必然死的很快,有情有義才能活得更長。所以義,既是我們基因中的「出廠設置」,也是更長遠的生存與安全保障。
莊子說,「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兩條魚之所以相濡以沫,是因為泉水乾涸,只有彼此扶持才能共同存活。
不僅如此,對公義的執著和信念,也會讓人心生敬意,同時體現和實現著個人的自我價值。
由此可見,江湖中人追求和爭奪的義、利、名、意氣,其背後都有需求的影子。所以,人在江湖的行為選擇,皆是內心需求的反映。
那我們就以需求為鏡,再看巧巧和斌哥。
2006年,巧巧離開了奉節,與斌哥分道揚鑣。
2017年,斌哥回到了大同,來投奔巧巧。
十一年後的斌哥,不僅皮膚干澀、眼神疲憊、上身佝僂,還喪失了行走的能力。巧巧接納了斌哥和他的輪椅,讓他可以盤腿坐在熱炕頭上吃自己親手做的熱湯面。
斌哥為什麼回來?
因為行走不便生活無著?
我不這么覺得。
首先,他是一個把面子看得比命都重的人,以如今這副慘象,沒有什麼特殊原因,是打死都不會邁進大同半步的。大同,對他來說意味著什麼,我們都知道。
其次,他的狀況看似悲慘,但也不是什麼終身癱瘓的大毛病,幾針下去就能慢慢恢復,換句話說,這病在哪兒都能治好,沒必要一定要回大同。
所以我想說,他之所以回來,是鼓了很大的勇氣的,他揣著這副悲催模樣,冒著被人恥笑羞辱的風險回來,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觸動巧巧的同情心,以便重新獲得她的愛。
看來,對愛的需求在斌哥心裡重新佔了上峰。只是,自尊也不會就此罷手,它依然鋒芒畢露,和愛撕扯對抗。
於是,在人前,他敏感易怒一觸即發。在巧巧這里,他也不敢貿然出擊,只是小心翼翼的試探。
「你為什麼收留我?」
「為什麼從不問我林家燕在哪裡?」
巧巧的回答讓他失望。
「收留你是因為一個義字」,「不問,是因為這跟我沒關系。」
愛的需求沒能得到滿足,挫敗感讓自尊迅速上位,於是斌哥「走了!」
但他沒想過,一個為他做了五年牢但只因他當面的一句交待就迅速放手的女人,一個在十幾年後依然活在當年與他共處時的老場子和舊時光里的女人,對他怎麼可能沒有愛?之所以絕口不提,是因為巧巧也有自尊,也有害怕再次被傷害的恐懼,她需要時間去平復去確認。
假如斌哥能夠再堅持一下,也許,巧巧心中的自尊需求和安全需求會慢慢退場,愛的需求也會緩緩復甦。
可是,他沒有給自己等待的時間,人性中那過於強勢的自尊總是搶著幫他做決定,讓他一次次地淪為被需求攝去魂魄的莽漢。
所以,無論是外在的江湖還是人心的江湖,都需要秩序和理性。如果斌哥能早一天看清自己,那麼他留給巧巧的,就不會是一個看似瀟灑的背影。
影片留給我們的,也不會是巧巧形單影只的悲酸和凄惶。
㈡ 《雪中悍刀行》主演已定,各位怎麼看
看到這個陣容,說實話心裡有點涼,不是因為這些演員差,而是因為《雪中》的人物形象太深入人心,一旦拍爛實在讓人無法承受。下面說一下我心目中的演員陣容,歡迎吐槽。
涼王徐鳳年:胡歌。推薦理由:徐鳳年可以看作是李逍遙和梅長蘇的結合,儒雅有不失霸氣。
老涼王徐驍:李雪健老師。推薦理由:北涼王徐驍和張作霖的形象不謀而合,李雪健老師飾演的張作霖和馮敬堯都是經典。
白狐臉兒:董璇。推薦理由:看過《雪花.女神龍》的人應該對上官燕印象非常深刻,天生美貌又外冷內熱。
劍九黃:李保田老師。推薦理由:普普通通的一位老人,卻是一個大智若愚的人。一句「風緊扯呼」,非李保田莫屬。
天下第二王仙芝:於承惠老師。推薦理由:《李小龍》傳奇中的葉問,《神鵰俠侶》中黃葯師,《倚天屠龍記》中的張三豐,無一不是高深莫測的大師風范,霸氣側漏。(只可惜,於承惠老師15年去世了。)
劍神李淳罡:侯勇。推薦理由:羊皮裘老頭兒原來是劍神,《大染房》中的陳六子,《大秦帝國》中的嬴渠梁,侯勇的實力不用多講。
李義山:王志飛。推薦理由:《大秦帝國》中的衛鞅感動了多少人,毒士李義山非他莫屬。
溫華:黃曉明。推薦理由:教主既能駕馭楊過,又能演的了韋小寶,與溫華小流氓、大英雄的形象相符。
徐龍象:王寶強。推薦理由:瘦瘦小小卻力大無比,憨憨傻傻卻看透人生,這樣的角色非寶寶莫屬。
褚祿山:曾志偉。推薦理由:既能搞怪惹笑又能心狠手辣,拍馬屁又能打硬仗,這樣的角色除了志偉大哥實在不好找啊。
袁左宗:陳坤。冷靜沉著,動若脫兔,陳坤的氣質和白熊太相似。
徐渭熊:章子怡。推薦理由:相貌並不出眾,女強人,胸懷謀略,國際章跟二姐完全符合。
餘地龍:吳磊。推薦理由:武學奇才,風流少年。
徐北枳:黃軒。
陳錫亮:王凱。
徐偃兵:陳龍。
裴南葦:范冰冰。
青鳥:蔣欣。
王初冬:趙麗穎。
陸丞燕:王濤。
魚玄機:楊紫。
陳芝豹:陳坤,氣質完全一模一樣。
姜泥:關曉彤。推薦理由:同樣的國民女神。
曹長卿:唐國強老師。
《雪中》的經典人物實在太多了,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真心希望有一天《雪中》電視劇也能成為經典!
雪中」的改編,必然會聚焦於「荒唐世子的奢靡生活」和「趙室君臣與北涼父子的勾心鬥角」,為何?省錢!
至於雪中的精髓……
北涼將士皆面北背南而死的壯烈英風,怎麼拍?
三千直撞營願死者隨我死的慘烈豪雄,怎麼拍?
李淳罡大雪坪一聲劍來的放曠恣意,怎麼拍?
鄧太阿劍封天門天上仙人如雨落的英姿俠骨,怎麼拍?
1、實話講,能沉下心去塑造「只跟天下人要一壺酒」的張巨鹿,「不練劍了」的溫華,「再修三百年換她飛升」的洪洗象,「這次風緊不扯乎」的黃陣圖,「生前為蒼生死後無墳塋」的李義山,就已經是一個平凡書迷對導演組最大的期待了。
怕只怕,雌雄莫辨南宮僕射,天下第一裴南葦,胸甲天下魚幼薇等胭脂評絕色和世子殿下的愛恨糾葛會成為情節重點。
也不是說感情戲拍出來書迷就一定不愛看。以燈換命陸丞燕,縞素擂鼓小泥人,或細膩或豪邁,皆令人拍案叫絕,而「大夢百年過情關,觀雪一夜悟長生」的女盟主何嘗不令人心疼?
2、可我看吶,最後濃墨重彩的,多半是扶牆而出之類讓人會心一笑的小段子了。
書迷期待心愛小說電視化的感情可以理解。
但都被餵了這么多年的屎,也該長長記性。
除了主打感情線的宮斗、言情、都市,哪部大火的玄幻武俠IP影視化讓原著粉滿意了?
「流浪地球」「琅琊榜」是個例,而且在原著圈裡也不是就毫無批評。
身為書迷,我想看得是一路磕磕絆絆,不斷失去和成長,只敢夜深時候小心翼翼地委屈一下的北涼王。
而不是一擲千金買詩詞,多情之人最無情的世子殿下。
3、其實目前的國內演藝環境來說,好的導演及團隊節選雪中的一段故事,拍一部部電影是可行的,應該能保持一定的水準,但是拍電視劇的話,就近幾年的電視劇水平讓我覺得完全就是扯淡。
比如拍《劍來》《六千里》《騎鶴下江南》《曹官子》這樣的電影作品,能達到之前何潤東和林更新拍的《三少爺的劍》那個效果,我個人都很滿意了。
但是從電視劇的宏觀來說,這需要非常強大的演員陣容,後期製作,重要的是經費和周期,我是不相信,國內現在還有哪個導演,團隊,公司敢來接這個活的。
雪中確實很喜歡,就當吹吹牛,國內拍過的玄幻仙俠,我覺得算優質的只有《風雲系列》《仙劍系列》,武俠的話只有《笑傲江湖》李亞鵬版,及他的《天下第一》。
最重要的就是,人家捨得砸錢做特效啊,雪中那麼多裝逼的招式情節,哪個不要錢做的出來啊,風雲在2002年的時候,就那麼大膽的敢做火麒麟的模型,聶風從凌雲窟出來,沒事就把江劈開玩一下。
怎麼看呢?最好的回答是不想看,因為小說和影視劇的區別就是一個是視覺傳達,一是自己在腦海里想像,小說中的人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我自己也剪輯了幾版雪中的人物群像,有胡歌的也有陳坤的,下面評論區有說胡歌演徐鳳年好有說陳坤演好,我做一個小視頻都有爭議就別說是電視劇了,還有就是現在小說拍電視劇改編的太多,毀三觀的也太多斗氣化馬什麼的真的不能忍,所以斗破我一集也沒看,因為編劇不是烽火,拍出來的只是編劇心中的雪中,如果真的喜歡雪中是應該不會去看的吧,看的應該是沒看過雪中的。真的喜歡雪中的就去買實體書再看一邊雪中,去喜馬拉雅聽大斌的雪中。這樣才不會毀掉自己心中的雪中悍刀行,這只是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首先,這是一個老餅了,按照之前放出的信息,應該去年就上線了,現在又把時間改成2020年,可是時至今日仍沒有確切的發布會消息,可能涼涼了吧。不過既然那麼多網文都改編成電視劇了,雪中這樣的神作被改也是遲早的事。
其次,如果這個劇放出的信息是真的,先說選角,最大的關注點就是男主角了,不是說李光潔演技不好,但是從他以往的氣質路線來看,和徐鳳年的契合度也太低了吧,人家戲骨王勁松還會謙虛地說演員的演技是有天花板的,也不是誰都能演,咱們青年演員更該謙虛謹慎,量力而為。但是,咱也不敢就下定論說李光潔絕對演不好,因為胡歌和《琅琊榜》的珠玉在前,唱衰的太早可能會被狠狠打臉。
除了主角,書中各色人物和情節實在太過龐雜,電視劇改編一定會做出刪減取捨,可是舍了誰我都捨不得。而且那些驚才絕艷的人物誰能演,怎麼演?如果真的讓大家心目中的演員來演,估計所有投資加起來也請不起。
再說製作團隊,如果碰到正午陽光這樣的良心團隊,拍出來的也不會太差。看編劇履歷表上有《舞樂傳奇》這樣的良心好劇,心裡多少踏實一些。
最後也最關鍵的是,如果網上的劇集簡介是真的,劇情已經被改編得面目全非了好嗎,徐鳳年的千里放逐成了劫富濟貧行俠仗義,與朝廷的對峙變成了心懷天下的護國大將,編劇大人,你確定跟我們看的是同一本書嗎?一劇之本如果崩塌那再好的團隊、再炸裂的演技也救不回來了。
但是,雪中的主題又決定了,真的不好拍,也肯定拍不好。況且這樣的劇拍出來一定是大投入大製作,那麼在資本裹挾下,肯定要做出讓步犧牲,如果變成《擇天記》那個樣子可怎麼辦?
我只求不要拍電視劇,因為拍了我肯定會看,看完肯定會氣。還是留書中世界一個清凈吧。
真的?假的?開玩笑的吧!!!
徐鳳年面貌上應該如 歷史 上的蘭陵王。找個中年大叔。什麼意思?
不建議拍電視劇,即使拍,需要頂尖編劇精心雕琢劇本。頂尖的正劇導演掌控全局。因為,雪中優秀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它有 歷史 深度,甚至可以說,最出彩的部分也是 歷史 深度。裡面有大量的文人戲,這些文人不是普通的文人,而是謀國的文人,如黃三甲等,這些文人基本上達到了平天下的境界。他們之間的交鋒是最精彩的,也是最難用其它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的。如果沒有好的編劇,導演只會毀了它。(像以前翻拍的秦時明月,拍的什麼鬼)
像這種古裝劇,尤其是裡面有大量的武俠打鬥甚至軍隊廝殺。這些需要大量的資金,尤其是北涼與北莽的大規模戰斗,甚至可以說是國戰了。拍攝這些的資金是出乎想像的。
再者就是演員。由於作者的寫作特點,每個人物都十分鮮活,這對演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光是演技,還有年齡,容貌等客觀要求。如,徐鳳年,找個中年大叔來演合適嗎?
最後,沒有金剛鑽,就別攬瓷器活。建議出動漫。(個人觀點,非喜勿噴)
堅決不看,破壞心中的經典!
大雪龍騎軍,請劇組全體赴死
北涼王 黃三甲 王仙芝 南宮 洛陽 人貓 曹長卿 吳素 裴南葦
雪中出電視劇之時,便是我持鍵盤入陸地鍵仙之時!
㈢ 《江湖兒女》這部電影怎麼樣好看嗎
總的來說,這部電影很帶有賈樟柯的風格。而且,在這部電影中也在多處致敬了自己以往的作品,從點映的效果來說還是不錯的。
每個人在自己的角色裡面表演的都很用心,也很出色。兩個不同的生活軌跡交織在一起,各種沖突顯得恰到好處。而且,在劇中你也可以看到賈樟柯在致敬自己以往的電影,很值得期待。
㈣ 有沒有根據出名小說改編的有聲小說
《無心法師》作者尼羅,播講八音六合、雲天合
筆者心目中最優秀的有聲小說,不僅是小說,拍攝為網劇後的作品也非常成功,講述一個英姿颯爽的不老不死的法師的故事,與其說無心是個法師,其實他更像是平凡人多一些,法師只是他謀生的手段而已,男主角沒有很牛逼的技悄虛隱能,他在歲月長河中的漂泊更多的是給人一種感悟,其實長生也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啊。
多人播講的《無心法師》每個播講人都比較精確的抓住了小說中各個角色的特點,無論是女聲還是男聲都非常悅耳,每個播講人感情都非常投入,啟廳最後月牙彌留那一段對話更是感人至極。
㈤ 重案六組第三部大斌失蹤時放的是什麼歌曲
我和我的祖國,李谷一唱的
分局文藝幹事艾萍和周志斌也可以說就是因為這首歌而相識的
歌曲《我和我的祖國》,由李谷一演唱,是一首深受人們喜愛的經典之作。這首歌曲採用了抒情和激情相結合的筆調,將優美動人的旋律與朴實真摯的歌詞巧妙結合起來,表達了人們對偉大祖國的衷心依戀和真誠歌頌。
愛國主義歌曲
基本信息
歌曲:我和我的祖國 作詞:張藜 作曲:秦詠誠
歌詞
合唱版 我和我的祖國 一刻也不能分割 無論我走到哪裡 都流出一首贊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 我歌唱每一條河 裊裊炊煙 小小村落 路上一道轍 我最親愛的祖國,我永遠緊貼著你的心窩 你用你那母親的脈搏和我訴說 我的祖國和我 像海和浪花一朵 浪是海的赤子 海是那浪的依託 每當大海在微笑 我就是笑的旋渦 我分擔著海的憂愁 分享海的歡樂 我最親愛的祖國,你是大海永不幹涸 永遠給我 碧浪清波 心中的歌 我和我的祖國 一刻也不能分割 無論我走到哪裡 都流出一首贊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 我歌唱每一條河 裊裊炊煙 小小村落 路上一道轍 我最親愛的祖國,我永遠緊貼著你的心窩 永遠給我 碧浪清波 心中的歌 啦……啦…… 永遠給我 碧浪清波 心中的歌 獨唱版 演唱:廖昌永 專輯:凝聚 我和我的祖國 一刻也不能分割 無論我走到哪裡 都流出一首贊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 我歌唱每一條河 裊裊炊煙 小小村落 路上一道轍哪畝銷 我最親愛的祖國 我永遠緊依著你的心窩 你用你那母親的脈搏 和我訴說 (Music) 我的祖國和我 像海和浪花一朵 浪是那海的赤子 海是那浪的依託 每當大海在微笑 我就是笑的漩渦 我分擔著海的憂愁 分享海的歡樂 我親愛的祖李游國 你像大海永不幹涸 永遠給我 碧浪清波 心中的歌 我最親愛的祖國 你像大海永不幹涸 永遠給我 碧浪清波 心中的歌
創作背景
引言 「發表的和未發表的,我已不知道我創作了多少首歌,但是《我和我的祖國》和《我為祖國獻石油》是我的創作生涯中最不能忘懷的兩首歌。」著名曲作家秦詠誠因參加「愛國歌曲大家唱·湖南長沙篇」來到長沙,談到當年創作這兩首歌時的情景,秦老打開了記憶的閘門。 再到長沙憶當年 這次是秦老第二次到長沙,「第一次是1969年,我們遼寧創作耐桐組到革命老區來體驗生活,住在省委招待所。」秦老還回憶起當時第一次吃苦瓜的情景,「居然那麼苦,後來才知苦瓜可以清熱解毒。」 秦詠誠簡介 秦詠誠,作曲家、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原籍江蘇贛榆,1933年7月生於大連,自幼酷愛音樂。14歲開始發表歌曲,1952年考入東北魯迅文學藝術學院音樂系,師從李劫夫、霍存慧學習作曲。1954年進作曲研究生班及蘇聯專家配器班深造,1956年畢業並留校任教。1957年進入中央音樂學院,師從蘇聯作曲專家列西古洛夫學習配器一年。1978年任遼寧省樂團副團長,1981年任沈陽音樂學院作曲系主任。1986至1996年出任沈陽音樂學院院長。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遼寧省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遼寧省文聯副主席等職。 20分鍾創作出旋律 「一首歌一般來說是先有詞再有曲,但是《我和我的祖國》是先有曲再有詞。」秦老對《我和我的祖國》的創作背景記得非常清楚。 「1985年,著名詞作家張藜打電話給我,說:『我很喜歡你的《海濱音詩》,旋律很美,企圖為它填詞,但這是首器樂曲,填得不好,你可不可以再創作一首啰?要同樣情調的,但旋律不能雷同!』當時我正好在北京,在中央教育行政學院學習,於是一天下午張藜邀請我到家裡吃飯,到他家裡是下午5點多,嫂子還在廚房忙乎,於是我就開始想旋律,按張藜的要求,不是《海濱音詩》的『上行』旋律『51235……』而是『下行』『56543215……』沒想到,我一下找到了主旋律,作曲的都曉得,找到了主旋律,一下子就能展開了,於是不到20分鍾,一首樂曲就創作出來了。」 秦老說:「創作出來後,張藜把它揣在了兜里,一揣就是半年。一次張藜去廣西,在路上就一直想詞,以至於煙頭把卧鋪的枕頭燒了個洞也沒有察覺。到了廣西,住進招待所,第二天一早起來,推開窗,眼前是一座大山,大山下是一條河,美景一下打開了他的靈感,於是『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贊歌,我歌唱每一重高山我歌唱每一條河……』詞一下子就涌到了他眼前。」 李谷一一唱而紅 完成了《我和我的祖國》詞曲創作後,秦老把它收進了一盤帶子,這盤帶子有14首歌,「唱片社把這盤帶子給了當時最紅的歌星李谷一。」秦老說,「李谷一當時就說『我最喜歡《我和我的祖國》這一首』。果不出所料,這首歌被李谷一一唱而紅,流傳開來。」 秦老表示,自己最喜歡第二段歌詞:「我的祖國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浪的依託,每當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旋渦,我分擔著海的憂愁,分享著海的歡樂。」「在這里,把個人與祖國的關系比喻成浪花和海的關系,這個比喻以前還沒有人這么用過,這個比喻既深刻又有內涵,形容也很優美。」秦老說。 詞曲的天然結合是一首歌成為經典的必要條件。「如果只有張藜的詞而沒有曲的優美,這首歌也不一定能傳唱,一首歌被傳唱很大原因是其旋律被人們接受。」秦老在談到《我和我的祖國》的旋律時認為,這首歌的旋律現在看來還是一種創新。「這首歌用我用了每小節三拍,這樣比較輕跳,而整首歌是八分之六拍,這個節拍,又使整首歌既輕跳又很悠揚、很抒情,現在很少有歌曲用八分之六拍,因此即使是現在這首歌還是有創新意義。」 三天體驗譜出石油工人「國際歌」 秦詠誠是在革命音樂和民間音樂的沃土培育下成長起來的新中國第一代作曲家,近半個世紀以來,他創作了大量不同體裁、題材和風格的音樂作品。其中的《我為祖國獻石油》被稱為石油工人的「國際歌」。 1964年3月,中國音協組織全國各地音樂名家去大慶深入生活。沈陽音樂學院派年輕的教師秦詠城一同前往。那時,大慶油田條件非常艱苦,冬季,沒膝深的積雪,漫天飛揚的暴風雪,氣溫在攝氏零下三四十度。在大慶,秦詠誠和另外兩個音樂家有幸被安排與「王鐵人」一起生活。「跟王鐵人在一起的3天,改變了我的一生!」秦詠誠說,「王進喜干起工作來很『瘋狂』,他那種為國為民的『忘我』精神,深深感染了我!」 3天後秦詠誠等人回到指揮部的招待所,這時候宣傳部拿了一摞子的歌詞,奔赴大慶的曲作家們在眾多相關的歌詞中挑選自己中意的作品並為之譜曲,秦詠誠沒想到會有這么一個機會,於是在眾多歌詞中一頓挑選。當他翻到了《我為祖國獻石油》這首詞頓時驚呆了。 「哎呀,我就說這首詞好啊,能夠概括石油工人的精神面貌,『頭戴天山鵝毛雪,面對戈壁大風沙啊』就是石油工人在全國各地生產的狀況。我一邊拿著歌詞,一邊哼著曲調,已經開始有了動機了,完了之後我就去大慶指揮部食堂,一氣呵成,用了20分鍾就把這首歌曲寫完了。」寫完這首歌第二天,有一個演員就在大慶給石油工人演唱,唱完了之後很受歡迎,然後這首歌就傳開了。
歌曲賞析
手法 《我和我的祖國》是以第一人稱的手法訴說了「我和祖國」息息相連、一刻也不能分離的心情,而作為歌詞,作者運用了兩個具象化的比喻:其一是,「我和我的祖國」是子女和母親之間的關系,其二是,「我的祖國和我」是大海與浪花之間的關系。前者是情因,抒發的是母與子眷眷與拳拳之情,後者是情據,感受的是大海與浪花的依託與憂樂之據。「我和我的祖國」、「我的祖國和我」的永恆的關系式,更是亘古不變的情感。如果要尋找一下人類共同而高尚的精神情感,且是不分國籍不分民族的情感,那隻有一個唯一的答案,就是愛國主義,這就全人類共有的永恆的主題。 《我和我的祖國》的作者秦詠誠,他生在海邊,長在海邊,大海賦予他生命,賦予他性格,賦予他大海一樣寬闊的情懷,也賦予他大海般深廣而綿長的旋律。他深諳大海的潮起潮落,他深愛大海的碧浪清波。他深知,是新中國培養了他,是新中國造就了他,這就如大海和自己,因此,他總是由衷地將大海和祖國聯系在一起。他曾說:「每當看到歌頌祖國的歌詞,我就會有一種難以抑制的創作沖動」。由於他深愛祖國和大海,因此他看到《我和我的祖國》中:「我的祖國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浪的依託,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旋渦,我分擔著海的憂愁,分享海的歡樂。」正好是自己思想情感的真實寫照,因而那熾熱而美麗的旋律,也從內心蹦出,使之成為自己思想情感的真實流露。 風格 《我和我的祖國》歌詞也是很有抒情性和歌唱性的歌詞。你看「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條河,裊裊炊煙、小小村落,踏上一道轍。」高山青青,大河滔滔,是大自然賦予祖國的美麗,炊煙裊裊 ,村落座座,是祖國這個家園的幽靜,道路迢迢,車水馬龍,是祖國人民的開拓。這是美麗富饒的祖國,是母親的健壯美麗的身姿。這樣瑰麗的姿態,本來就引起人們的由衷的喜愛,從而情感也就自然而然的萌生,這就是抒情性的特徵。而大海呢,更是寄託著我們的依戀之情,你看歌詞採取抒情的直白:「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託」,「我最親愛的祖國,您是大海永不幹涸」。正是這種依託的情懷,更能使主人公豪情滿懷,對未來充滿洋溢的熱情,而作為赤子對祖國的情感則更會產生出「我分擔著海的憂愁,分享海的歡樂」。作為我,是大海的浪花,就和大海成為自然的一體,因此脈搏一起跳動,血液一起流動,情感更是融洽而不可分離。正是這樣自然的描繪和直露的抒情,就使得歌詞具有強烈的歌唱性。更有那語言的節奏,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交替使用,使得形象錯綜紛呈,旋律平和舒展,讓人吟誦而不能不歌唱。 作曲家在力求獲得准確、生動的音樂形象的同時,還要在於他對旋律在其語言風格上的把握。曲作者十分懂得生活中的語言或者說生活中的語言節奏與音樂中的旋律節奏結合的規律,在使聽眾聽得清、聽得懂的基礎上,保持了應有的線條美和律動美,從而創造了楚楚動人的音樂形象和絲絲入扣的情感表達。歌曲採用舒展流暢的旋律,6/8、9/8的三拍子,有主歌有副歌的並列二部曲式結構,不強調裝飾性,而讓其自然流露,這樣既朴實大方,又親切感人,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每一個人和生他養他的祖國的血肉聯系,可以這樣說,在詞曲結合的領域中,已經達到了相當程度上的「恰到好處」。因此,《我和我的祖國》是一首具有永久魅力的深受人們喜愛的抒情歌曲。
不知道這個是不是你說的,但我記得是這樣,
個人一直很喜歡這首歌,尤其喜歡李谷一唱的版本。
希望能幫到您。
㈥ 關於美國與德國打仗的戰爭 電影
《拯救大兵瑞恩》《納粹德國》《鐵血巴頓將軍》《帝國覆滅》
《辛德勒的名單》《肖申克的救贖》《兄弟連》
㈦ 電影《無名之輩》口碑爆棚,這部小成本電影為何備受喜愛
這部電影我覺得確實促進了人的心,才會有這么好的口碑的。
㈧ 一條大河的歌詞。我想知道全部的。尤其是後面的。
這一首歌的歌詞是:大河向東流啊,天上的星星參北斗啊,嘿嘿歷梁,殲掘參北斗啊,路見不平一聲吼啊,該出手時就出手哇氏爛核,風風火火闖九州哇
㈨ 關於真善美的微電影劇本
微電影《邊緣》
關注中國夢,彰顯真善美坦敬
這部微電影反映了一個人在追逐夢想和違法犯罪的糾結中逐步成長的歷程。主人公為了兌現曾經的諾言,更出於對社會不公現象的爛信培反抗,曾一度與走向犯罪,但在朋友、親人的感召下,最終走向了正途。
主人公大斌是一位農民工,在建築工地上流血流汗,在一次事故中,千鈞一發之際,工友柱子推開了大斌.在後來的閑談中,大斌承諾如果柱子出現意外,大斌將全力幫助他全家,柱飢唯子還談到在城裡買房子的夢想.後來柱子遭遇車禍,大斌履行諾言,全力資助柱子一家,由於錢上有出入,引起了女朋友的誤會,以致提出分手。為了攢錢,大斌答應了曾經堅決拒絕的亮子讓他做內應偷鋼筋的要求。女朋友了解清楚情況後,他改變主意,以至於被打。為了表彰他,公司獎給他一套房,他卻轉給了柱子的兒子小寶,間接圓了柱子的夢。
㈩ 重案六組4 大斌的衣櫃里藏了韓麗的照片,韓麗和大斌最後會怎麼樣呢大家說一下嘛。
電視劇里演的最後沒在一起吧,大斌的媽媽不喜歡韓麗,而韓麗那個時候已經去完成任務了,應該沒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