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八百觀後感怎麼寫
《八佰》電影你看了么,《八佰》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的,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2020看《八佰》觀後感範文五篇,希望大家喜歡。
《八佰》觀後感1
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以後,中國軍隊第88師是最先進入戰場抗擊日軍的中國部隊。最初謝晉元是作
為第262旅參謀主任,在寶山路商務印書館對面的樓上在最前線指揮戰斗。戰斗到9月中旬,第524團團長黃永淮在戰斗中身負重傷,第262旅旅長便 任命謝晉元為新任團長,指揮該團負責正面陣地的防守任務。
因戰況激烈,該團先後補充了4次兵員,原來的老兵在戰火中不斷犧牲,補充人員主要來自地方保安團。戰斗至10月下旬,面對日軍的不斷增兵,中國軍隊發現如果死守閘北,將有被包圍殲滅的危險,於是下令中國軍隊撤退到蘇州河南岸防守。但為了配合外交,給世人留下中國軍隊仍堅守蘇州河北岸抗戰的印象,於是決定讓第88師留下一部分部隊,作為中國最後的軍隊堅守。
對於留下來最後堅守的軍隊,師長孫元良很清楚他們將面臨的結果,曾表示留置閘北守備最後陣地的部隊,最多是犧牲,最少也是犧牲。」最終 孫元良決定以中校團附謝晉元率第262旅524團固守原第88師師部所在的四行倉庫為據點,作為中國在閘北的最後一支 部隊堅守蘇州河北岸。這便是堅守四行倉庫的謝晉元及所率領的部隊被稱為「四行孤軍的原因。
孫元良親自向謝晉元在四行倉庫下達了率第一營死守上海最後陣地的命令。之所以將最後兩支中國軍隊死守的陣地設在四行倉庫基於以下幾點考慮:首先四行倉庫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堅固易於防守,並容易掌握部隊。四行倉庫作為原第88師師部,糧食和彈葯都儲存了很多,而且為了防止自來水管被日軍截斷,還有大量的飲用水儲存。
《八佰》觀後感2
83年過去了,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或許很難理解領悟過去那個年代的悲慘和傷痛,戰爭的硝煙早已散盡,但讓今天的人們記住,在我們腳下的這塊土地上,曾經發生過最殘酷壯烈的戰爭,有過先烈們浴血抗戰的驚天壯舉!
『貳』 祖國花朵中的插曲,作者是喬羽,原名是什麼
《讓我們盪起雙槳》是1955年拍攝的少兒電影《祖國的花朵》主題曲。這首由劉熾先生作曲,喬羽先生作詞,旋律優美、節奏輕快的歌曲,創作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橫跨半個世紀,影響了足足三代少先隊。 讓我們盪起雙漿 作詞:喬羽 作曲:劉熾 讓我們盪起雙槳, 小船兒推開波浪. 海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 四周環繞著綠樹紅牆. 小船兒輕輕,飄盪在水中 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 紅領巾迎著太陽, 陽光灑在海面上, 水中魚兒望著我們, 悄悄地聽我們愉快歌唱. 小船兒輕輕,飄盪在水中 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 做完了一天的功課, 我們來盡情歡樂, 我問你親愛的夥伴, 誰給我們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小船兒輕輕,飄盪在水中 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 讓我們盪起雙槳, 小船兒推開波浪. 海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 四周環繞著綠樹紅牆. 小船兒輕輕,飄盪在水中 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 啦...... 小船兒輕輕,飄盪在水中 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 詞作者 喬羽(1927~ )山東濟寧人。原名慶寶。著名詞作家,在中國有「詞壇泰斗」之稱。 1946年入北方大學藝術學院學習。曾任華北大學三部劇本創作員。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曾擔任中國中央戲劇學院、中國戲劇家協會、文化部劇本創作室創作員。 1977年後任中國歌劇舞劇院副院長、院長,中國劇協第四屆理事,中國音樂文學學會長,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 喬羽的創作與時代同步,上個世紀50年代,他著有電影文學劇本《劉三姐》、《紅孩子》,歌詞《我的祖國》、《牡丹之歌》、《人說山西好風光》、《讓我們盪起雙槳》等在中國家喻戶曉的作品。80年代,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後,喬羽創作的《心中的玫瑰》、《難忘今宵》、《思念》、《說聊齋》、《巫山神女》、《夕陽紅》、《愛我中華》、《祖國頌》等歌詞表達了新時期中國人民的心聲,因而他的作品廣泛流傳,成為人們傳唱的經典之作。 喬羽代表作品:《我的祖國》、《人說山西好風光》、《讓我們盪起雙槳》、《心中的玫瑰》、《難忘今宵》、《愛我中華》等。 曲作者 劉熾(1921~1998) 原名劉德蔭,作曲家。陝西西安人。幼年隨民間藝人學習鼓樂。1939年入延安魯藝師從冼星海學作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中央音樂學院進修,後任煤礦文工團副團長。作品包括歌劇音樂,大合唱、電影音樂各10部,及其它中、小型音樂作品。著名的有歌劇《阿詩瑪》;大合唱《祖國頌》;歌曲《我的祖國》(電影《上甘嶺》插曲)、《風煙滾滾唱英雄》(電影《英雄兒女》插曲)、《讓我們盪起雙槳》(電影《祖國的花朵》插曲);舞蹈音樂《荷花舞》等。 作品: 歌劇有《白毛女》(曲作者之一),《減租會》《果園姐妹》《牧羊姑娘》(與人合作),《火》,《阿詩瑪》等;電影音樂《陝北牧歌》、《上甘嶺》、《祖國的花朵》、《風暴》、《英雄兒女》、《大渡河》、《哪是我家》等;其它有《工人大合唱》、《邊疆戰士大合唱》、《祖國頌》、《天天向上》、《荷花舞》、《牧笛》,第三、六套廣播體操音樂,管弦樂《哀樂》等。童聲大合唱《英雄少年》、《天鵝之歌》、《山谷里的回聲》、《藍天和大地》、《金色的小船》等。他的歌曲《翻身道情》、《崖畔上開花》、《讓我們盪起雙槳》、《我們在大地上栽種鮮花》、《我的祖國》、《英雄贊歌》、《新疆好》、《祖國頌》等幾代人共同傳唱,其中《翻身道情》、《新疆好》、《菏花舞》獲世界青年聯歡節獎。《祖國的花朵》獲電影音樂獎。《讓我們盪起雙槳》獲各種全國獎。《我的祖國》獲全國首屆金唱片獎。《祖國頌》已成為各種慶典必唱歌曲之一。新近創作的《衛士的搖籃》《礦工是人類的太陽》獲全國歌曲金獎。 《讓我們盪起雙槳》是怎樣寫成的 作者:劉熾 幾十年來我寫過很多兒童歌曲,最難忘的要數寫《讓我們盪起雙槳》這首歌曲了。 那是1955年7月初,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導演帶領《祖國的花朵》攝制組全體成員,以及一大群十一二歲的小演員來到萬壽山下,在頤和園中嬉戲,到昆明湖上劃船,讓孩子們熟悉將要拍攝的環境,水上的感覺,劃船的技術和動作……我是這部電影插曲的作者,也就跟著他們一起來了。 我這個人從小怕水。孩子們上了小船,我卻站在湖邊犯難了。這時,孩子們熱情地喊我:「劉熾叔叔,趕快上來呀,開船啦!」我便硬著頭皮,登上了小船。開始,我只能老老實實地坐著,兩手抓住船舷,一動也不敢動。孩子們玩得可真開心,嬉戲、歡樂,劃著、鬧著,那活潑可愛的神態感染了我,使我著了迷,不再怕水了。我和孩子們打水仗、賽船,脫下鞋坐著船舷上打水泡泡。船在水上漂,人在船中笑。我這個中年人又像回到了童年。我以孩子的心境,從孩子的角度觀察著湖水、小船、風浪,尋找歌中幸福少年內心的節奏。當船快要劃到犀牛望月的銅牛附近時,我突然感覺到了具體的樂句在腦中顯現,在心中直蹦。我立刻告訴劃船的小朋友:「快靠岸,快靠岸!」三個孩子全用眼睛瞪著我:「劉熾叔叔怎麼啦?」「歌的旋律出來了,我得馬上記下來!」我對孩子們說。 我上了岸,坐在犀牛望月的石頭上,只用了20分鍾就完成了《讓我們盪起雙槳》的獨唱和二部合唱,又用十來分鍾的時間稍加改動,這首曲子就完成了。我讓導演把孩子們召集起來,把剛寫好的曲子唱給大家聽,孩子們反應強烈,拍著手,說:「真好,唱出了我們剛才在船上的心情。」 電影公映後,這首優美輕快的兒童歌曲就傳遍了全國。不久,便流傳到國外,後來又編入中小學音樂教材,並獲得了各種獎勵。這首歌曲一直流傳到現在,一些四五十歲的人,當唱起《讓我們盪起雙槳》的時候,就回憶起美好的童年時代。
『叄』 觀電影《八佰》心得感悟範文四篇
寫 觀後感 其實也是我們獨立思考的過程,同時也能夠讓我們提高自己的文字表達能力,更好的充實自己的生活。下面是我和大家分享的觀電影《八佰》心得感悟範文四篇,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觀 電影《八佰》心得感悟範文
如果說《1917》是偏向於個人英雄主義,憑借著一個人的英勇排除萬難、堅持到底,傳達了正確的消息。那麼《八佰》是真正意義上的集體力量、民族力量,這種力量更有震撼力,也更能觸動人心。
抗戰中的上海,已經幾乎淪陷,被困在四行倉庫中的四佰多名中國士兵是這個城市最後的防線,如友塌果他們失守,上海便真正的淪陷了。
隔著一座橋對岸的租界是另外一番景象,有歌舞昇平,是美好的天堂。同時也有很多心懷國家危亡的各界人士,他們心中有著無奈、有著失望,更有著對中國士兵的期許。
日軍揚言三小時之內攻下四行倉庫,想要擊潰這上海的最後一絲反抗,當日軍試圖通過工事摧毀牆體,讓倉庫中的中國士兵失去作戰的陣地。緊要關頭,有人身體上綁了炸彈,開啟了自我犧牲式的爆破,去摧毀日軍的工事。緊接著就是一個接一個的士兵排成隊,身體都綁了炸彈,只留下自己的姓名,然後就為國獻身了。
不禁讓人發出感嘆,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天空中的飛機中有各國的觀察員,為了向其他國家表明中國的立場,冒著挑釁敵軍的危險,中國士兵決定升旗,護旗手被稿鬧機槍掃射,旗桿將倒之際,中國士兵用身體繼續護旗,不顧生命的成為旗桿下的水泥樁。
戰斗機中的士兵對這種舉動甚是驚訝,飛機的玻璃時不時被中國士兵打中,展示了我們的決心和大無畏的精神。
最後為了保存實力,去喚醒更多的中國人,四佰名士兵決定沖過橋的對面,沖到安全區。明知道會被機槍掃射,但是這是我們必須的選擇,就好像那幾個冒死將電話線送到倉庫的英雄一樣,多活一個就是多一分希望。
危難之際,我們能看到同胞之情,安全區的教授也會拿出自己的槍,不願再忍受別人的欺負,混血後代也會貢獻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因為身體里流著一半中國人的血。無數的人們拿出最珍貴的物資,為的就是爭一口氣。
戰爭是萬惡的,和平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吾輩不應忘記這血的教訓,當以自強不息去敬慰先驅。這種近似殘暴,令人發指的場面希望不要再有,那一幕幕血肉模糊,那一幀幀生離死別帶來的只有痛心與沉重。
記錄不去忘記,是我們最大的尊重。珍惜好好生活,也是先驅們當初最真摯的期望。
觀 電影《八佰》心得感悟范鍵告罩文
看了《八百壯士》後,我心中有說不完的激動,這部愛國主義影片,主要敘述當時日軍進攻上海的真實戰況,我八十八軍五二四團第一營官兵五百人,由團長謝晉元中校率領掩護國-軍之撤退,並陷入三面之包圍中,即戰四晝一夜,有四行倉庫通過穌州河進入英租界。這裡面有一個很英勇的女孩,叫楊惠敏,自願當童子軍,父親勸她回去,她不肯,說要讓中國立起來。上海鬧飢荒時,他去維護秩序,還將國旗送到四行倉庫,路上危機重重,可為了立志氣,強民心她死也要去。
故事的高潮在楊惠敏乘船送國旗一段,令人印象深刻。
大姑藝人唱八百壯士,在烽火連天的上海四行倉庫已陷入日軍圍攻謝晉元沉穩的指揮戰斗,楊瑞符營長足智多謀,八百壯士英勇頑強,打退多路進攻。上海各界人民熱情支援八百壯士抗敵。女軍楊惠敏身負國旗,在日軍飛機轟炸下潛入倉庫,將旗幟送入倉庫。播音員為市民報告八百壯士戰斗的情況。(孫愛軍)
當時,全國的童子軍堅守著“不要餉、不吃糧、不怕苦、不怕死”的號令。我為之感動因為他們不是為自己的利益而貢獻,而是為了國家未來的前途而貢獻著,不貪生怕死,這才是真正的中國人。800個烈士,多麼珍貴的“一筆財富”啊,就這樣犧牲在了日本人的手榴彈中,我真惋惜埃這時,我的心中又萌生了憎恨之情,日本人為什麼要將八百壯士趕盡殺絕呢?為什麼一定要佔領上海呢?為什麼要攻擊中國,不和我們做朋友呢?為什麼?為什麼?難道,為了統治全世界,日本人要傷害所有人嗎?要讓所有人看不起嗎?
我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壯闊國土,璀璨五千年華夏文明,幾萬萬華夏生靈開始遭受日軍大規模的踐踏與蹂躪。失陷的國土,逃難的貧民,潰敗的軍隊苦難時刻的開始。日本人,你們為什麼要這么做?
如果不是當時的中國不強大,那麼,日軍也不會來攻擊我們了,從現在起,我要發奮讀書,讓祖國更加強大!讓世界各國都和平共處,再也不發生這種事情了。“……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此時此刻,宋祖英的《愛我中華》回響在我的耳畔,我的心也像宋祖英那樣裝滿了沉甸甸的祖國。
觀 電影《八佰》心得感悟範文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嘹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清晨,朗朗書聲的校園里時常會出現這一幕——莊重而嚴肅的升國旗儀式,每當此時,頸系紅領巾的同學們頂著烈日,將右手高舉過頭項,注視著五星紅旗緩緩升起,這,是我們少先隊員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尊敬。
我心中的國旗,是那高高掛在天空,隨風飄揚的五星紅旗。它矩形的紅色旗面,象徵著革命,象徵著中華民族不敗的靈魂;在這碩大鮮紅的旗幟右上方,綴著五顆金黃的五角星,大星居左,四顆小星,環繞在大星之右。那顆大五角星正代表著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而四顆小五角星則代表四個階級,五顆五角星互相聯綴,疏密相間,象徵中國人民的大團結。
記得從幼兒園起,懵懵懂懂的我們在心中卻已知國旗的神聖,這是一種信念滋養在心間。每當周一上午,國歌奏響時,那些頑皮的、愛上躥下跳的小朋友們,此時此刻都安靜了下來,抬頭挺胸,那冒著豆大汗粒的額頭下,那雙似乎要瞪出眼眶的大眼睛,深情地注視著冉冉升起的國旗。
上小學了,學校經常邀請一些老黨員、老紅軍來學校,給我們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悠久歷史及優良傳統,那時的我們還不懂事,總是覺得反反復復聽了那麼遍,甚至都有些不耐煩了。可是我們當時何曾想過,這一次次的宣誓、演講、解說,積累著中華民族的團結和友愛,和我們今天幸福生的來之不易啊。
上中學了,伴隨著功課多元化的增加,我們肩上的學習擔子愈加變沉,在老師和學校的教育下,我們對黨、對國旗的認知愈加深刻。黨和國家為我們提供了全面的成長環境,學校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條件,我們也為著心中的理想,在不停奔跑、努力奮斗,這不就是我們的初心嗎?我們在國旗下成長,在黨的陪伴與守護下長大。
五星紅旗,伴我們成長;五紅紅旗,是我們的驕傲。我們為五星紅旗祈禱:原將來的我們,都能成長為棟梁之才,化作五星紅旗上面一顆顆小小的星星,為祖國的發展、民族的復興,奉獻出我們的一腔熱血、一份力量。
我們在國旗下快樂成長,我們在國旗下幸福生活,讓我們在五星紅旗的帶領下,向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奮勇前進!
觀 電影《八佰》心得感悟範文
看完了這部影片,我的心情非常沉重,國民革命軍為守住上海最後一個陣地---四行倉庫,與相差十倍的日本進行血拚。在這場戰斗之中,僅僅只有四百多人的524團卻要面對30萬日軍。這是一場力量懸殊的戰爭,但那四百多人卻讓我們看到中國人誓死保守祖國的心。在這部影片中,沒有主角,但每一個人物都讓我們記憶深刻。
陳樹生,在敵軍的猛烈攻擊下,他選擇在身上綁了七八個爆破彈,視死如歸,沒有絲毫猶豫,義無反顧地跳了下去,與敵軍同歸於盡,他說,必須要有人去打開一個口子。那一瞬間,我哭了,陳樹生他不是沒有猶豫,他有母親在家,怎麼可能不怕死,但是他沒有選擇,自己的犧牲會帶來更大的勝利。還有端午,原本只是湖北保安隊的一員,以為來上海只是清理戰場的,一心只想和自己的弟弟小湖北好好活下去,等戰亂結束一起去英國看看。但他為了國旗能夠順利升起,也沖出去英勇殺敵,最終中彈而亡。
整部影片導演並沒有想當然的把主角定為銘記歷史的第八十八師524團團附謝晉元,而是用了一個長的篇幅來描繪524團的戰士形象。其實在這些人中,大多數都是逃兵,他們一開始並不是我們心中的英雄,遇到危險時,他們會逃會怕死,但正是這種形象,讓我們知道了戰爭的殘酷。可最後他們不還是站了起來嘛,為了國家的尊嚴,他們不再退縮了,他們站了起來,去和敵人拚命!所以中華兒女都是好樣的,中國必勝!
『肆』 《我的祖國》《愛我中華》的作詞人是誰
《我的祖國》是由喬羽作詞,劉熾作曲,郭蘭英演唱的一首愛國主義歌曲。是電影《上甘嶺》的主題歌。
《愛我中華》填詞:喬羽,譜曲:徐沛東,歌曲原唱:韋唯。
『伍』 電影觀後感
祖國在我心中
—觀《沖出亞馬遜》有感
「手牽著手不分你我,昂首向前走,讓世界知道我們是中國人……」耳畔裊裊地回響著劉德華的《中國人》,愛國熱情在心中燃燒,腦海里再一次回憶起那部感人至深的影片——《沖出亞馬遜》,眼前彷彿也出現了兩個高大的身影。
《沖出亞馬遜》這部電影講述了兩名空降兵中尉王暉和胡小龍在南美洲委內瑞拉亞馬遜河流域的「獵人學校」與各國特種部隊學習和訓練期間戰勝各國強兵,殲滅國際毒匪,為國家和軍隊爭光的感人故事。
影片中有很多句話震撼著我、感動著我:當王暉熬不下去想要離開時,胡小龍重重的一拳和那句「你想想我們來這兒到底是為了證明什麼?」怦擊著我的心靈;當總教官被王暉打敗後,他說的那句「你是個真正的軍人。」讓我心中騰起了驕傲;當國旗飄盪在「獵人學校」上空時,王暉的那句「在這里,你和我就是中國。」在我心中激起了千層浪……
是什麼讓這兩個黑頭發、黑眼睛、黃皮膚的中國軍人克服了飢餓、寒冷、屈辱、傷痛、嚴酷的訓練、非人的折磨和敵人的挑釁?是那堅定的愛國信念!是那堅強剛毅的性格!是那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王暉和胡小龍這兩位鐵血軍人,心中融入的不僅僅是倔強和頑強,還有激勵他們前進的愛國熱情!
除了王暉和胡小龍,還有無數人心中裝著祖國:「位卑未敢忘憂國」的陸游,「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曹植,「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還有我們這些21世紀的小主人……
其實,愛國之情就在我的心中:當我耳邊傳來雄壯的國歌聲時,愛國熱情就在我心中涌動;當我看到悲壯的英雄電影時,愛國熱情就充斥著我的大腦;當我讀完感人的愛國故事時,我的心中就噴發出了愛國熱情……對祖國的愛深深地埋藏在我的心底,每當我遇到與祖國有關的事件時,它就會被喚醒,以勢不可當的力量推動我前進。
「……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此時此刻,宋祖英的《愛我中華》回響在我的耳畔,我的心也像宋祖英那樣裝滿了沉甸甸的祖國!
原創!多給點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