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評價動畫電影《海洋奇緣》
本片中南太平洋與波利尼西亞文化的背景,元素眾多:熱帶海島,大海,原始部落,椰子,木舟,刺身,圖騰雕像,神話傳說等,配上土著歌曲,異域文化色彩濃厚。
本片內容並不復雜:在一個南太平洋島上住著一個波利尼西亞部落,部落酋長女兒莫阿娜嚮往大海,在家園遭受危機時,她不顧反對,乘船出海,與傳說中半神毛依一起將寶石心還給女神。
亮點 女漢子與真漢子, 擬人大海(扔出去還回來2333),椰子海盜,蠢萌小雞,調皮紋身,歌手螃蟹精,毛依變身(老鷹,鯨魚,鯊魚頭?)編輯與導演腦洞真大。最後結尾火山惡魔原來是女神,這種神轉折結局堪比《瘋狂動物城》
以下轉自網路
《海洋奇緣》影片創意
波里尼西亞人是居住在南太平洋小島上的民族,有著自己獨特的風土文化、宗教藝術。大約三千年前他們航行在廣袤的南太平洋上,發現了大洋洲的很多島嶼,但一千年後他們突然中止了航行,一直沒有人搞明白其中的原因。該片的靈感就是從這開始的[11] 。
製作過程
編劇傑拉德·布希為了創作出完美的劇本,他在四年內間為《海洋奇緣》寫出了700多個版本。
為了貼合現實,導演們曾帶著動畫師、音樂班底兩次探訪FIJI、 SONOA、大溪地等南太平洋島嶼,並和當地村民、刺青專家、地質學家交流,就是為了深入了解當地風土人情和文化傳說。結果他們為村名們航行的熱情、與海洋的依戀深深感動,因此希望在片中刻畫這種名族情感[12] 。
波利尼西亞人(Polynesians)
大洋洲東部波利尼西亞群島的民族集團。包括毛利人、薩摩亞人、湯加人、吐瓦魯人、夏威夷人、塔希提人、托克勞人、庫克島人、瓦利斯人、紐埃人、復活節島人等10多個支系,共有90多萬人(1978)。屬南方蒙古人種和澳大利亞人種的混合類型,身材中等偏高,皮膚為淺褐色,體毛較少,頭發為寬幅波狀黑發,面部寬大,略呈頜突。使用多種語言和方言,彼此差別不大,同屬南島語系波利尼西亞語族。原崇拜多神,迷信巫術,現多改信基督教和天主教。
起源之謎編輯
浩瀚的太平洋上,星星點點散布著許許多多的島嶼。它們被分成三大島群,即密克羅尼西亞、美拉尼西亞和波利尼西亞。其中波利尼西亞群島范圍最大,它北起夏威夷群島,南至紐西蘭,東至復活節島,占據著太平洋中部遼闊的海域。早在輪船自由航行於大洋之前,這些島嶼上就有土著民族居住了。居住在波利尼西亞群島上的80萬土著民族被稱為波利尼西亞人。其實,波利尼西亞人的祖先也是從其他地方遷移來的,並非是在當地經歷了從猿到人的演化過程發展而來的,因為在這些島嶼上沒有發現遠古人類生存或活動的遺存痕跡。同時,從地理學的角度來看,這些島嶼的面積都太小,對於需要漫長的時間進行演化的人類祖先來說,缺少足夠的活動空間。
那麼,波利尼西亞人的祖先來自何方?人們爭論了數百年之久,主要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認為來自西方,另一種說法認為來自東方。兩種說法都有一定道理。
從地理位置上看,波利尼西亞群島與其西面的密克羅尼西亞、美拉尼西亞兩大群島相毗鄰。而它與東面的美洲大陸之間相隔遼闊的海域。從語言上看,波利尼西亞人的語言與其西面兩大群島有密切關系。這三大群島的語言同屬一個語種,即馬來一波利尼西亞語種。這一語種包括的范圍,西起非洲東部的馬達加斯加島,東至復活節島的廣大地理空間。另外,波利尼西亞的一些主要家畜和栽培作物,與東南亞地區相近。這些事實長期以來使一些人類學家認為,波利尼西亞人的祖先是從西部遷移來的。
但是,另一方面,波利尼西亞人與其西面兩大群島的土著居民也有很多不同之處,而與其東面美洲大陸的印第安人卻有很多相似之處。例如,在體形上,密克羅尼西亞和美拉尼西亞人都身材矮小,而波利尼西亞人則相對要魁偉些,這與印第安人更為相近。在血型上,波利尼西亞人和美洲印第安人都缺少B型和AB型血型。另外,人們還發現,波利尼西亞人的神話傳說和傳統習慣中,也有若干與印第安人相似之處。因此,有一些人類學家認為,波利尼西亞人的祖先是從東面的美洲遷來的。
從地理條件看,在古代航海工具很原始的情況下,亞洲大陸或東南亞地區的居民,由於有密克羅尼西亞和美拉尼西亞兩大群島的存在,可以利用這兩大群島作為跳板或中轉站,從而比較容易地來到波利尼西亞。而美洲印第安人要到波利尼西亞群島,則不具備這種有利條件,他們要越過遼闊的海域,其間缺少島嶼作為跳板。
然而,太平洋上的海流,對從東南亞或亞洲大陸直接向東航行到波利尼西亞群島,會造成很大的麻煩。在太平洋中部赤道南北兩側,有兩股強大的海流,即南赤道洋流和北赤道洋流。兩股洋流都是自東向西,從太平洋東部流向太平洋西部。所以,乘木帆船從太平洋西側逆著這兩股洋流向東長久航行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另外,與這兩股強大的洋流相伴,還有兩股強大的季風,常年保持著和這兩股洋流一致的方向。狂風巨浪,對於古代的小木船或帆船,不啻於滅頂之災。16世紀時,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曾多次試圖從東南亞地區向東航行,到太平洋中去探險,但每次都失敗了。因此,位於太平洋西部的密克羅尼西亞和美拉尼西亞群島的許多島嶼,都不是被從亞洲大陸或東南亞向東航行的航海家發現的,而是由從美洲向西航行的航海家發現的。例如,1527年,海爾南·科台斯命令一支探險隊從墨西哥出發向西航行到菲律賓,一路很順利,可謂一帆風順。而後,他又命令船隊經原來的路線再返回,探險隊經過多次嘗試,試圖向東再橫越太平洋返回,結果均以失敗告終,風和洋流總是毫不客氣地把船向西推回到印度尼西亞。他們的這一嘗試,前後持續了2年時間,都未成功。
Ⅱ 如何評價動畫電影《Moana》
《海洋奇緣》講述了16歲少女莫阿娜為拯救自己部落所在的海島,獨自踏上了航海之旅,並結識半神毛伊一同展開精彩冒險的故事。影片的靈感來自大洋洲的波利尼西亞文化,片中為莫阿娜配音的奧麗依就是一名波利尼西亞裔女孩,而為半神毛伊配音的則是身高接近兩米,身材壯碩的巨石強森。有著大洋洲薩摩亞人血統的巨石強森不僅外形相對符合半神身份,他本人也有類似毛伊身上的紋身。個人看過《海洋奇緣》之後,面對媲美《少年派》的激動人心的畫面,媲美《獅子王》的激動人心的歌曲,還有一個自始至終都埋了伏筆的激動人心的故事。已經基本詞窮了。影片開篇就是電影界的三大最難拍元素大集合,小孩,動物,水。當然作為一部動畫長片,也許小孩與動物不能算做難拍,但片中的水,卻是出乎意料的「活了」。大洋之上是無盡的船隊連接著海島,穿越星海歸來的黃貂魚映入眼簾。在世界頂尖的CG技術演繹之下,太平洋的夜空如夢似幻,大洋洲的烈烈風帆在夕陽映照之下,直叫人流連忘返。片中結合了太平洋群島土著語和英語的歌曲深邃如海,狂放如風。可以這么說,《Moana》原聲帶的前14首歌曲,個人認為就沒有不好聽的。在影片中與情節合為一體的歌曲所帶來的感染力,正是文化力量的沖擊。關於主題曲《How Far I』ll Go》,個人比較愛聽配音演員演唱的版本,職業歌手演唱的版本包含了太多的歌唱技巧,容易落入俗套。至於所謂的中文版主題曲,不聽也罷。《海洋奇緣》講述了一個關於成長,關於傳承,關於親情,關於救贖的多元故事。對莫阿娜來說,親情是桎梏也是力量。相比之下半神毛伊就算能變成《冰雪奇緣》中的馴鹿,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強大。迷失後的感悟,迷茫後的自我認知,都是救贖的過程,不斷的認清自己,就是成長,有能力代表族群,自是傳承。由此看來《海洋奇緣》在音樂與故事方面與《獅子王》均有相似之處,都含有諸多飽含力量的動畫場面與令人無法忘懷的故事情節。在2016上半年經歷了《瘋狂動物城》的「滿城皮毛」,年末的《海洋奇緣》作為迪士尼動畫的巔峰代表作之一,再次讓觀眾得到了視覺,聽覺和心靈上的全方位滿足。
Ⅲ 動畫電影《海邊的異邦人》
動畫電影《海邊的異邦人》
片名:《海邊的異邦人》
片源:網頁 | 網盤 | 片長59分鍾
住在海島上高中生知花實央,因為失去了父母,經常一個人坐在海邊。住在沖繩離島上的橋本駿很在意常常坐在長椅上看海的孤獨少年——知花實央,於是上前與對方攀談,兩人逐漸變成好友。
隨著實央離島,二人慢慢斷了聯系。三年後,實央再次出現在駿的面前,還大膽告白。不斷拒絕的駿擋不住實央的熱情,有了春梁妥協的跡象,但就在此時,駿的前未婚妻櫻子找來了……
超級好看!這部電影我居然現在才發現畫風超級好非常唯美,好想住到海邊去啊!然後內容,話說我一個不腐的女子也忍不住磕得津津有味啊根本停不下來啊!!唯一的缺點就是太短了不夠扒李運看啊啊啊好想看點番外啥的哭了後勁有點太足了!!快點看起來!
此片為雙擾仿男主同性哦
Ⅳ 動畫電影《海洋奇緣》觀後感影評
看完影片,其實最讓我震撼的,不是迪士尼新公主元氣少女莫阿娜,不是花臂少年逗逼半神毛伊,而是火山惡魔惡卡。作為終極大BOSS存在的惡卡,一直是個迷,負責推進影片的緊張情緒。惡卡曾經打敗毛伊,讓毛伊失去了魔法魚鉤。莫阿娜要完成這次“連環闖關任務”,就必須在最後一關打敗惡卡,才能歸還“海洋之心”。然而,故事的最後,當毛伊試圖拚死一搏的時候,莫阿娜看到了惡卡的內在——原來她是海洋女神,因為失去了真心,才變成了惡魔。失去了真正的自我,神會變成惡魔。光明會變成黑暗。所謂的黑暗力量原來來自於此。這就是這部電影最深層的寓意了吧!
莫阿娜的航行是為了找尋到自我——尋路人。
毛伊的歷險是為了找尋到自我——人類的英雄。
“海洋之心”歸位之後,惡卡找到了自我——光明的生命之源海洋女神。
當莫阿娜返回家鄉,一直自給自足、閉關鎖島的莫圖魯尼人找到了自我——自由的航海家。
他們找到了自我,忠於自我,才取得了未來幸福的通行證。
對於我們來說,生活看似忙碌不停卻不一定是因為熱愛自己做的事情。多少孩子在學校里悶悶不樂,心染塵埃;多少大人疲憊不堪,難負重壓。甚至不少身患心理疾病,最終自殘自殺,讓人痛惜。這樣的“黑暗力量”如何被光明驅散呢?
因為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在遇到各種各樣的選擇時,特別是學業上、事業上的重大選擇,上什麼學校,做什麼工作,我們不是為選擇項的豐富自由而欣喜,反倒是像枷鎖,無從下手,平添壓力。說到底,還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就像我喜愛的漫畫家蔡志忠說過的,“我認為一個人,要選擇自己最拿手,最喜歡的事物,然後全力以赴,把它做到極致,沒有不成功的。”
所以,從電影院回家的時候,我看著女兒許下心願,願你及早了解自己想要什麼,把人生過成你自己想要的樣子。
前一段時間,每天晚上和女兒一起讀的床邊書是米切爾•恩德的《永遠講不完的童話》。開頭一個故事是《願望國》,願望國有一所魔法學校,孩子們可以學習魔法。魔法的秘訣不是像《哈利波特》那裡的咒語、葯水,而是一個人內心真正的願望。
女兒問,什麼是真正的願望?
我想了一下舉了兩個例子,就像你看的歷史故事裡,明熹宗朱由校自幼沉迷於刀鋸斧鑿油漆的木匠活,技巧嫻熟,一般的能工巧匠都比不上他。而另一位皇帝宋徽宗趙佶如果心無旁騖專研書法,肯定是一個名垂青史的書法家。
哦,這兩個皇帝真正的願望不是當皇帝,而是當木匠和寫字。女兒似懂非懂地說。
直到昨晚,搶鮮觀看最新上映的《海洋奇緣》,發現這部迪士尼最新奇幻音樂片更好地回答了女兒的問題。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影片中,三歲的莫阿娜到海邊,海水自動分開給她讓路,給她送上美麗的貝殼。你相信這樣的神跡嗎?我相信。因為喜歡一種東西,內心會有一個聲音告訴你。
莫阿娜從小就喜歡大海,盼望著有一天能走出部落去探索外面的世界。然而她的父親卻一直期待她接任部落的下一任酋長。幸好睿智的祖母說,目標能夠給你提供前進的方向,但是錯誤的目標卻會引你走向深淵。一定要遵循內心的聲音。
莫阿娜也曾妥協過,她聽從父親的教導,努力為成為下一任酋長而努力。在部落議事會上,應對得體。學習如何成為一名強而有力的首領,保護部落子民,保證他們富足安康。然而在危難來臨的時候,莫阿娜內心真正的願望復甦了。她揚帆出海,乘風破浪。真正的願望有強大的內驅力,讓一人“自燃”,像發動機一樣引爆人的生命。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盡力讓孩子做自己真心喜歡的事,進入真正擅長而喜愛的領域,就會成為那個“被選中的人”,如有神助! 正如紀伯倫在詩中說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喬布斯說得更明白: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是的,你要聽自己的聲音,並認真聽清楚。
珍愛天賦,讓堅定的心汲取無窮的力量
作為一名老師,我深深地體會到,有的孩子確實有知識學習的天賦,有的孩子有體育的特長,有的善藝術,有的愛音樂。比如,老虎伍茲為什麼成為高爾夫王子,有其天賦的原因。巴菲特接受《財富》雜志采訪的時候說:我生來就知道怎樣利用資本。
我接觸過很多家庭,最失敗的家庭教育是養出了一個長不大的孩子。經常有些五六年級的孩子,書包還是由媽媽給收拾的。忘帶作業的時候,打電話責怪媽媽。更奇特的是,媽媽還軟聲細語地道歉。這樣的孩子都不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事情,何談了解自己的天賦呢!
要知道有些路需要孩子自己去走,幫助孩子及早找到真正的自己,為自己負責,是父母最大的責任。就像莫阿娜,父親把自己懂得的關於一個首領所需的知識和本領悉心傳授,雖然她最終沒有走父親給安排好的`路,但父親那句“沒有什麼事是解決不了”,成為了她的信念。所以後來在大海上遇到一次次打擊的時候,她才會很快想到辦法,轉敗為勝。
當然,天賦是一方面,卻並非天生做某件事做得比較好,就一定能出類拔萃。鼓勵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第二步更要激發他堅持努力的信念。
其實和家庭一樣,作為教育者,也要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擅長和喜歡的東西,默默地跟隨內心,在時間里磨礪、積累,最終才有燦爛爆發的一天。
做自己,才有可能在未來得到幸福。
在這個政治正確在你球全面崩塌的寒冬,再開女權視角來談迪士尼“公主電影”的這部新片,也多少有了些莫名其妙的心理負擔。但還是要來港一港!因為,實在是太暖了啊。陽光,海島,鮮花、歌舞,皮膚黝黑的部落公主,性情頑劣的遠古半神,海洋選擇的少女,聆聽心底的聲音,夢想和勇氣,友誼和冒險……一連串的詞堆砌下來,會發現這回的故事依然是迪士尼百試不爽的傳統配方,但那又怎麼樣?看完後你還是會像我一樣默默點開網站,查查機票和酒店,最後去下了一首Rock版《You’re welcome》。(哈哈哈原聲碟里竟然最愛他!)
Moana是迪士尼的第14位公主,也是首位來自大洋洲、或說是波利尼西亞人的公主,當然,“公主”在今日的語境下早已談不上是令小女孩艷羨的身份,而狡猾的迪士尼爸爸也乾脆借著Moana和Maui吵架來先吐槽為敬——
Maui:“If you wear a dress and have an animal sidekick, you're a princess!”
穿裙子帶寵物就是公主了?現場起碼會有二十個女生起立“那我也是公主!”但是現在沒人嚮往公主了好嘛,大家都已經進化到仙女、到神奇女俠了。“公主”背後隱藏的嬌滴滴一無所長又富有聖母心的刻板印象,說來也算是迪士尼開的先河,立完靶子如今再自己打,又成了喚醒新世代女性意識的先驅,永遠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不過方式還算巧妙,像是航海時上躥下跳的Moana,體育成績大約能在歷任公主中排到前列,但從頭至尾依然一條小裙紙、帶一隻“可能是迪士尼史上最蠢的動畫角色”(導演語)的公雞出海,但內心OS卻活脫脫是:“我穿裙子、披長發、有一隻豬、一隻雞,但我知道我不是公主!”但事實上,是公主,或是酋長的女兒,都不是關鍵,關鍵在於Moana作為故事的主角,有夢想,更有勇氣;她是冒險的主宰者,不等待別人來拯救,還去喚醒和拯救他人。而最最重要的是,她善良卻不盲從,懂得傾聽內心的聲音,用身體力行的冒險給天下所有的小女孩示範了那堂永恆的成長課:know who you are & listen to your inner voice.
所有的小女孩都終將會面對Moana經歷的那道考驗——但你一定要跨過那道他們不準你踏足的礁,因為跨過之後才會發現,你原本屬於海洋。
夏天的時候曾經去采訪本片的主創,兩位導演是2D時代攜手走過的好基友,作品包括大名鼎鼎的《小美人魚》和《阿拉丁》。兩人興致勃勃講了五年製作期的許多點滴,從Maui的紋身靈感到將海洋擬人化的挑戰,但如他們所言,最大的挑戰還是故事。
盡管大家很早就確定這會是個英雄拯救家園的冒險故事,但最開始英雄未必是女性,確定是女性後,早期的故事也沒逃出英雄救美和美救英雄的套路。直到南太平洋的一場采風之旅,那些關於波利尼西亞人的航海傳說促使導演們推翻了全部設定,這場夢想與勇氣的冒險才是今天的模樣。
女性力量耀眼地裝點了這場奇妙的航程,如母親的包容,如祖母的理解,如女神的一體兩面,熔岩或青山,暴烈與溫柔只在一念之間。當然最厲害的是Moana,她是父親與Maui的反叛者,打破陳規和舊有信條,同時亦是他們的拯救者,帶去身體與心靈的重生之機——當然啦他們也是很厲害的,沒有Maui的力量我們的Moana也無法獨自完成冒險,反正我們又沒有要追求女極權,政治正確的世界當然是攜手共進,只是我們想先給能乾的姑娘們起立鼓掌三分鍾。
最後的最後,這是你在《Brave》《Frozen》之後第幾次看到公主們淪為高貴的單身狗了?總之這幾年,迪士尼的女主角們普遍表示——談戀愛,沒興趣。
莫非這是貴圈的未來趨勢?
Ⅳ 有哪些劇情好的日本動畫電影呢
1、《同級生》
《同級生》是根據中村明日美子創作的同名漫畫改編的劇場版動畫,由A-1 Pictures製作,於2016年2月20日在日本上映,中國台灣由天馬行空代理發行,於2016年5月20日上映。
該片講述了一絲不苟的眼鏡男高中生佐條利人獨自練習唱歌時,被英俊瀟灑的樂隊成員草壁光吸引從而引發的愛情故事。
因為失去,所以追求。「歸宿」和「羈絆」是最重要的。因為在自己的眼前並沒有出現過。不良少年正廣與有著「熊殺」之稱的康介相遇了。
Ⅵ 求動漫名字,一群人好像因為飛機失事被困在一個島嶼里生活,好像有挺多人的,有男有女,翡翠台播過!
迷失,Lost吧
Ⅶ 日本動畫電影有哪些值得推薦
我這里只推薦幾個我之前看過,覺得不錯的:
1、言葉之庭 5、天氣之子 9、你好世界
2、秒速5厘米 6、聲之形 10、煙花
3、你的名字 7、千與千尋 11、我想吃掉你的胰臟
4、螢火之森 8、歲月的童話 12、追逐繁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