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賞析動漫電影論文

賞析動漫電影論文

發布時間:2023-09-11 06:19:19

❶ 動漫賞析的論文.. 要2000字

[摘 要] 發展我國動漫產業,既要清醒地理解動漫產業作為高科技、高文化產業的科技文化內涵問題,又要注重著力解決制約我國動漫產業發展的人才瓶頸問題。美日動漫產業的實踐為我國動漫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注重科技內涵和文化內涵的經驗教訓。我國動漫人才的培育要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注重科技內涵和文化內涵的動漫人才素質教育道路。
[關鍵詞] 動漫產業 科技內涵 文化內涵

目前,我國動漫產業的發展可謂內外交困。要解決這樣一種被動局面,關鍵在於解決動漫產業作為高科技、高文化產業的內涵問題,解決制約我國動漫產業發展的人才瓶頸問題。
一、動漫產業發展的科技內涵
就畫面製作而言,動漫製作技術經歷了通過人工手繪的圖畫攝制、計算機二維動畫製作、計算機三維動畫及利用網路技術三個階段。
傳統的動畫製作是用人工手繪的圖畫攝制完成的。在總體設計階段,按照劇本繪制出一張張連環畫一樣的故事圖畫,專業術語叫分鏡頭繪圖劇本。一般短短的幾分鍾,需要繪製成百上千甚至上萬張圖畫。然後使用特製的靜電復印機將草圖謄印到醋酸膠片上,用手工給譽印在膠片上的畫面的線條進行描墨,然後上色。最後拍攝製作。可以看出,傳統的動畫製作技術耗時費力,效率不高,對動畫產業化發展形成了制約。
計算機二維動畫製作是輔助動畫師製作傳統動畫。二維電腦動畫製作,同樣要經過傳統動畫製作的四個步驟。主要的區別是電腦的使用。這種方法可以隨時存儲、檢索、修改和刪除。大大簡化了工作程序,方便快捷,提高了效率。可以利用電腦對兩幅關鍵畫面進行插值計算,自動生成中間畫面。精確、流暢,而且將動畫製作人員從煩瑣的勞動中解放出來。電腦動畫輔助著色可以解除乏味、昂貴的手工著色。用電腦描線著色界線准確、不需晾乾、不會竄色、改變方便,而且不因層數多少而影響顏色,速度快,更不需要為前後色彩的變化而頭疼。電腦動畫中的各種角色造型,以及它們的動畫過程,都可以存在圖庫中反復使用、修改等等。
計算機三維動畫製作。三維動畫主要依賴電腦圖像生成技術(簡稱CG)。在完成了前期製作,如文學劇本創作、分鏡頭劇本創作、造型設計、場景設計的一系列工作後,便進入了動畫片段製作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是建模、材質、燈光、動畫、攝影機控制、渲染等。首先根據前期的造型設計,通過三維建模軟體在計算機中繪制出角色模型。凡是出場的角色和場景中出現的物體都要建模。通常使用的軟體有3DS Max、Auto CAD、Maya等。建模不僅僅是一種技術,它更需要創意和美術素養。因為藝術性是建模的追求。建模包括多邊形建模、樣條曲線建模、細分建模等。
完成了建模,接下來需要將模型表面的細節和結構進行加工處理。如加工處理表面的顏色、透明度、反光度、反光強度、自發光及粗糙程度等。細節處理和結構加工必須要有生動逼真的效果。
然後進行燈光模擬、動畫片段製作、攝影機控制、渲染器渲染。最後將動畫片段、聲音等素材,按照分鏡頭劇本的設計,通過非線性編輯軟體的編輯,生成動畫影視文件。
動漫產業科技創新方面,美國動畫得風氣之先。1995年迪斯尼推出世界上第一部電腦三維動畫《玩具總動員》,比之於二維平面動畫三維動畫更加真實,更具立體感。等到1998年第二部三維動畫《蟲蟲危機》推出,三維動畫技術更加成熟。其溢出效應直接促使華納、夢工廠等公司盡快地應用三維動畫技術進行影片的製作。1999年迪斯尼推出《玩具總動員2》時,其三維動畫技術又上了一個台階,動畫的三維效果比之前的影片更加平滑流暢。2000年迪斯尼耗資3.5億美元推出的《恐龍》,其三維動畫技術已達爐火純青的地步。1300個電影特效鏡頭展現了活動的、寫實的、會說話的三維恐龍和狐猴,該片畫面「逼真」的視覺效果讓受眾瞠目結舌。
這種逼真來自對技術細節的關注。如製作狐猴的動畫時,為了呈現它們身上細密的皮毛,技術人員不但為每個狐猴加上了超過上萬根的毛發,更誇張的是,還特別用軟體將這一萬多根毛發一一編號,並藉由這套昵稱為「發型師」的程序,在電腦中依場景所描寫的環境,將不同編號的毛發依風向決定它的方向及位置甚至是不同的毛色。為讓觀眾體驗到更真實的情境,技術人員特別設計了一組程序,將這些恐龍身上的肌肉,依所在的位置及特性,切割成幾千塊大小不等的多邊形,貼附在骨骼上,使片中恐龍的肌肉與皮膚能根據整個骨骼移動的方向、力量、速度的大小,產生不同的皺折或震動。
就動漫製作技術而言,美國的計算機三維動畫製作技術是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的。較多的動漫產品由計算機三維動畫製作技術完成。這就為動畫作品中人物的肢體語言刻畫增加了技術含量。美國動畫的連貫性和走形率比日本動畫好很多。相對而言,日本的動畫純三維製作的並不多,計算機三維動畫製作技術僅是日本動漫製作錦上添花的輔助。應該說,在動漫製作技術方面,特別是計算機三維動畫製作技術的運用,美國動漫呈現出勃勃生機。
二、動漫產業發展的文化內涵
動漫產業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的一個品類,它的核心特徵依然是創意內容。雖然創意內容中也有技術創新的成分,但更多的是文化內涵的創新。
日本動漫之所以能與美國動漫爭雄的主要表現是其動漫的創意內容強於後者。相對於美國動漫而言,日本動漫更注重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被譽為日本「動漫之神」的手冢治蟲在動漫製作方面就明確的強調動漫要關注情節和人心。他抓住了文化創意產業在內容上的藝術本質,著力於動漫創意的典型人物和典型情節的創造。這一選擇不僅節省了資金,而且注重並提升了日本動漫的藝術品位。這應該是他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一位日本「動漫之神」宮崎駿對於動漫創作的藝術理解與手冢治蟲如出一轍:「動畫是一個如此純真、樸素,又可讓我們充分發揮想像力來表現的藝術。」後來成立了吉卜力工作室的宮崎駿和導演高田勛,正是因為要「追求純粹而高品質的動畫,能真正深入人心、刻畫人們生命中喜悅與悲傷的動畫」而走到一起的。吉卜力工作室成立後,他們更是將全部精力都灌注在他們的每一部動漫作品中。他們的創作理念和主旨更明確為「絕不犧牲品質向有限的時間和預算妥協」,「將良好的影片擺在第一位」。也因此,吉卜力工作室在日本乃至世界動漫和電影界名聲大噪,並奠定了它作為動漫創作經營楷模的世界級地位。
以手冢治蟲為代表的日本動漫作家,除了注重動漫創作的藝術性外,他們還認識到了動漫創作的真實性。如有「日本動漫之聖」美譽的大友克洋可能意識到了日本動漫平面化的缺陷,其動漫作品就非常強調人物和背景的細部真實。
日本動漫作家還認識到了動漫創作的現實性。他們的眼光自然瞄準了「描繪真正生活」的社會題材。由於日本動漫直接源自於漫畫的原因,其動漫創作帶有強烈的哲理和人性思考,更注重揭示世界的規律和人性的本質。宮崎駿的動漫作品就含有更多的哲理和人性思考。幾乎在他的每部作品中都有關乎人類生存、生活的反思。這也是宮崎派漫畫在日本乃至於全世界受眾中引起共鳴,受到熱烈追捧的重要原因。宮崎駿的合作者高田勛亦如此。大友克洋動漫作品的生命力也同樣與其注重動漫創作的現實性有關。
與美國動漫創作相比,日本動漫顯示出了內容上的精深厚重。雖然日本動漫產業發展抓住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根本,在質上表現出其發展的強勁勢頭,但面對現代社會大眾文化的主流市場和日益開放的世界市場,過分藝術化、哲理化的內容,容易走向精英文化和發達國家文化的金字塔,也容易成為民族文化的標榜。同時,忽視動漫創作的產業化發展方向,對動漫產業的發展影響也必將是致命的。
三、結論
發展我國動漫產業,既要清醒地理解動漫產業作為高科技、高文化產業的科技文化內涵問題,又要注重著力解決制約我國動漫產業發展的人才瓶頸問題。美日動漫產業的實踐為我國動漫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注重科技內涵和文化內涵的經驗教訓。我國動漫人才的培育要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注重科技內涵和文化內涵的動漫人才素質教育道路。
參考文獻:
[1]葉朗主編:《2008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年度報告》[R].湖南文藝出版社,2008年6月
[2]孫步忠 曾詠梅:《文化產業發展與科學文化素質教育相關性分析》[J].《財智文摘》,2008年第10期
[3]張曉明 胡惠林 章建剛主編:《文化藍皮書,2007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R].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❷ 動畫專業畢業論文

動畫專業畢業論文
有具體的要求那些嗎?

❸ 一篇關於 動畫片的論文 3000-4000字

小談中美動畫之差異

曾經看過一句話,給你一張白紙,不論什麼樣的夢想和奇跡都可以實現。

自十九世紀動畫誕生以來,各個國家對於動畫的創造與研究就不曾間斷過,創造是動畫藝術魅力之所在。動畫是一種世界性的文化,它全面體現了不同歷史階段中社會、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的特點。由於世界各國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民族風情和不同的經濟形態,縱觀世界一百多年來動畫在不同國家和不同地區發展的歷史,它們所經歷過的興與衰,以及其所呈現的藝術特色,也就各不相同。也正因如此,世界動畫才得以具有如此斑斕多姿的綿延景觀。

接下來以中國與美國為例,在幾個方面上介紹有關兩個國家的動畫差異。

一、題材內容

5000年的歷史沉澱使中國擁有豐富的題材內容。早期的有神仙傳說、古代寓言故事、民間故事、歷史傳說,甚至還有外國故事,比如《神筆》、《驕傲的將軍》、《漁童》和《牧童與公主》;也有革命傳說故事,如剪紙片《紅軍橋》、木偶片《紅雲崖》;還有階級教育類的題材,如描繪舊社會兒童悲慘命運的木偶片《三毛流浪記》,還有《半夜雞叫》;甚至還有關於國際諷刺內容的,如漫畫風格的動畫《黃金夢》和木偶片《誰唱的好》。盡管中國動畫題材的多樣化,古今中外內容的選擇廣泛,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即以育人為主。而且中國動畫片創作中體現的一種思想就是:動畫片是小孩的世界,中國的動畫片也就是呈現幼稚的特色。由於動畫兒童化的思想影響,中國動畫在題材上鮮有愛情題材。以致2002年出現的一部關於青春題材的動畫《我為歌狂》,造成不小的轟動。雖然在製作、畫面效果等方面還存在可圈可點的地方,但在中國動畫史上依舊是個不小的進步。

至於美國動畫,美國的動畫創作有許多是借鑒它國的故事原型,進行動畫再創作。以迪斯尼公司製作的動畫為例,如《灰姑娘》和《白雪公主》,皆取材於德國著名的《格林童話》;包括《獅子王》,也是演繹了《王子復仇記》的故事。而且在題材上,美國並不強調教育思想,因為育人不是西方人製作動畫的目的,從《貓和老鼠》中就能體會到,「樂」才是根本。

二、動畫形象

中國設計的動畫人物形象一般都是正正經經,形象正統。如以前製作的哪吒、神筆馬良等。雖然也有像《三個和尚》這樣的動畫形象設計,但都不能成為主流。現在的動畫形象也是如此,譬如《藍貓淘氣3000問》中的藍貓,不也都是規規矩矩的形象么。而且中國動畫中的人物並沒有自己極為鮮明的個性,尤其是人物的眼睛,許多時候人物的表情、眼神和性格、劇情完全脫節,同一畫面上的兩個人物根本毫無交流,似乎只是各自獨立存在著的。

反觀美國的動畫形象設計,人物造型設計規范,與生活中的原形差別不大,大多不大變形,形象優美,個性鮮明;動物形象則大都作大幅度的誇張:大頭、大眼、大手、大腳,成為被世界各國廣泛借鑒的卡通模式。

三、音樂

音樂對於一部動畫的重要性非三言兩語可以說明。一般音樂的作用,是作為一種獨特的聽覺藝術形式以滿足人們的藝術欣賞要求。而一旦成為動畫綜合藝術的有機組成部分,音樂就具有了獨特的審美特性和審美規律。

早期中國的動畫也很講究音樂的作用,例如《牧童》,是中國式的音樂與繪畫的完美結合。天真的牧童,潺潺流水和搖曳的竹枝始終傳遞著細膩、含蓄的感情,完全是中國格調。貫穿全片的笛聲由中國一代笛子宗師,享有「魔笛」之美譽的陸春齡擔綱,更是經典。《牧笛》被美國評論家稱為「在中國聽到的最妙的電影音樂」。但近年來中國動畫的音樂,彷彿是動畫的附屬品,是由動畫而生,純粹為了製作而製作,絲毫無任何美感可言。

美國動畫中的音樂,依舊以迪斯尼為例。在迪斯尼動畫中,音樂佔有極大的比重,每一段故事,都有與之相匹配的音樂貫穿始終,淋漓盡致地表達著動畫所想要表達的情緒。在迪斯尼的作品中,音樂的發掘是無所不至的,我們可以說的每一部都找到了很對位很合拍的音樂,常常和影片相得益彰,使二者都煥發光彩。

四、藝術性

毋庸置疑,我國早期的動畫片對藝術性的要求非常高,創作十分嚴謹。中國的動畫片創作者一直非常講究創作個性和獨特的思想理念,在有關動畫片的藝術表現的領域中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不少藝術類動畫片都曾在國際上獲過大獎,有著極高的聲譽。譬如80年代著名的水墨片《山水情》,通過古琴師向漁家少年傳授琴藝的感人故事,將中國古典藝術最高水平的寫意山水與古琴曲完美結合在一起,闡述了人與自然高度融洽的得意境界。該作品在國內外一共獲得了8個獎項。

反觀美國動畫,相較於藝術性而言,則更加註重商業價值。美國在其動畫的創始初期即很快進入了產業化式操作,在商業上獲得巨大成功。雖然當時也出現了純藝術追求的實驗動畫,如《美國一瞥》,但佔主流的還是商業動畫。《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美女和野獸》、《灰姑娘》、《獅子王》、《泰山》等一系列的動畫長片的製作,已然形成一個動畫操作體系,並且獲得價值不菲的市場回報。

至於其他方面,則不再一一列舉說明。其實就以上幾個方面的差異而言,中美動畫之間的差別還是挺大的。不斷成長中的中國動畫,若能結合自身特點,揚長避短,合理選題,一定能夠取得巨大的進步。文秘雜燴網 http://www.rrrwm.com

❹ 日本動漫電影賞析論文怎麼寫

要求准確、簡練、醒目、新穎。
目錄
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內容提要
是 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
1、先確立一個論點。全文圍繞這一論點展開論證。對「開卷有益」這種說法,既不能全盤否定,寫駁論文;也不宜全盤肯定,寫成立論文。因為這種說法既有它正確的一面。又有它不夠全面的地方,所以對這個看法要採取「一分為二」的方法進行分析,肯定其有益的一面,否定其有害的一面,從中總結出正確的論點來。只有這樣才能對這一說法作出合乎事實的評價,最終達到以理服人的目的。
2、運用「一分為二」的方法進行分析,要防止出這樣一個毛病:自相矛盾。一會兒說開卷有益,一會兒說開卷有害,令人不知所雲。為了避免這種現象,文章中還要將二者的聯系點明,才算把道理真正說透。
3、從論證方法看,如果所讀的書是壞書,則開卷未必有益,這里可以採取例證法,並輔之以引證法和喻證法,用前幾年社會上黃書泛濫成災毒害青少年作為事實論據,用名人名言作為理論論據,充分論證黃書的害處和讀好書的益處。在此基礎上,再把這兩者辯正地統一起來。說明我們中學生既要多讀書,又要慎重地加以選擇、讀好書。這樣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論證,就將問題說得比較全面而深刻,文章也就具有了不可辯駁的邏輯力量。
導思:這是一篇給材料作文。該題雖然規定了作文題目,但仍給學生思維留下了很大的空間,從文體來看,寫議論文是最好的選擇。學生可以從是非觀、處世態度、治學精神等方面談自己的看法,闡述自己的見解和主張。要寫好議論文,必須做好以下三點:
1、確定論點。根據命題提供的材料,可從不同角度提煉出諸多觀點,但短短600字的文章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一定要選准一個論點充分論證。
2、選好論據。論據能起到充分證明論點的作用,論據選擇要遵循兩個原則:①真實確鑿,不能有虛假成分;②具有典型性,有說服力,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3、組織好論證結構。最常用的結構一般為「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❺ 談從敘事策略分析中國動畫電影

談從敘事策略分析中國動畫電影

[論文關鍵詞] 動畫電影敘事方式角色中國風格

[論文摘 要] 動畫電影結合美術和電影的綜合特點,以其獨特的藝術表達形式和審美特點吸引著廣大的愛好者和製作者。動畫具有搜搏獨特的文化傳播方式與藝術形式,敘事則是動畫電影的核心,也是中國動畫電影中需要學習借鑒的地方。本文從動畫電影的選材、主題手法、角色上來談,最後論述中國動畫電影如何發展,提出問題並展望中國動畫應該如何發展。

動畫電影的發展經歷了萌芽期、發展期、成熟期,到今天的繁榮期,動畫形式已在社會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比較世界各國動漫的發展,中國動漫還存在一些差距。在歐美、日本和韓國,動漫已經成為一種主流文化。但像動畫片《魔比斯環》這樣的片子如何能抵抗《怪物史萊克》,關鍵就要看其敘事策略了。動畫電影應有理性的解析,把握商業動畫電影的基本元素,才能充分發揮動畫藝術的優勢。
一、從選材看動畫電影的敘事策略
動畫電影作為電影藝術的一種形式,在選材上應遵循電影藝術的一般原則,但動畫電影由於其媒介、製作方式、製作材料、製作手段和方法等方面的獨特性,而有別於其他電影藝術的選材。在選材上我們首先要確定產品的對象是誰,所要表達的意義是什麼。例如,老少皆宜、雅俗共賞的動畫題材最受歡迎,市場效益也最好,因為它受眾面廣,市場收益相應也會多。關於動畫的選材也有側重於兒童化的,有人認為動畫就是給小孩看的,不適合表現深層次的題材。有人則認為,動畫可以表現所有的題材,我們所謂的動畫全民娛樂的時代已經到來。其實,動畫隸屬於電影中一個分支,在題材表達上必須符合動畫本體特徵。動畫電影區別於實拍電影,最明顯的特徵是動畫具有高度虛擬性。這一特徵決定了動畫不可能像實拍電影那樣接近真實。在一些優秀的動畫電影作品中,很少如實描寫日常生活,相反的是盡力拉開與現實的距離。動畫可以世春祥天馬行空地講述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沒人會對動畫片中的老鼠為什麼會打敗貓而吹毛求疵。其次,動畫電影的題材相對比較簡單。在動畫中,造型的線索簡單、矛盾簡單、人物關系簡單,例如在中國四大名著中,《西遊記》就比較容易被改編成優秀的動畫作品,而《紅樓夢》就非常不適合動畫改編。在《紅樓夢》中光是人物關系就已經十分復雜了,再加上場景之類的更是繁復。
動畫表現的題材可以更加成人化。動畫片早已不僅僅是孩子的專利,以成人為目標觀眾的動畫片現在比比皆是。這樣從商業價值上講,單純考慮兒童觀眾對動畫產業的發展也是不利的。通常只為兒童製作的動畫片僅僅能在電影院的下午和傍晚時間放映,而國家經常出台福利政策限制兒童電影的票價,這樣一來票房收入也大打折扣。相反,如果動畫電影觀眾擴展至成人范疇,那麼就可以進入晚場時段放映並因此有獲得更高票房收入的可能。①這樣無論從商業價值還是發展價值上都是非常有利的,例如動畫片《藍皮鼠和大臉貓》,其後續的商業價值還是比較高的。
二、從主題看動畫電影的敘事策略
動畫電影是一種用來表現其特有主題的藝術形式。在動畫片中不是說所有的都必須有嚴格意義上的敘事主題。許多藝術類的動畫短片並不需要深刻的敘事主題,其動畫可以作為一種純視覺形象的一種表達方式。一部個性化的藝術動畫短片,可能只要有一個絕佳的創意或者奇妙的視覺展現,就能創造出很好的效果,觀眾樂在其中,得到純粹視覺感官體驗。但是作為動畫電影卻並不是這樣,動畫電影通常是以故事情節來傳達大眾共有的精神狀態。在動畫電影的學習中不應純粹追求視覺盛宴,而忽略了對藝術本質的探索和藝術修養的培養。如果把這類作品打回原形,不過是兒童玩具萬花筒罷了。因此動畫電影的主題選材尤其重要。
動畫電影的主題必須突出,如果一部動畫片有多種主題而沒有主次變化。那麼最終這部動畫片將失去主題。例如,日本動畫《再見,螢火蟲》就是一部以旁觀者的角度展現戰爭悲劇的影片。森棗除了在開場展現了空襲後的慘狀外,片中並沒有過多地描述戰爭的慘狀,而是通過描述兩兄妹單純真摯的情感將戰爭的殘酷性深深地刻入觀眾的心裡,使得全片一直彌漫在悲劇的氛圍當中。這就是主題的選擇的重要性,好的主題能引人入勝,使整部動畫具有意義感。
在動畫的主題選擇中,應該通過畫面和情節自然流露出來,創作者的觀點要盡可能曲折。但也不是說越曲折越好,不能讓觀眾一頭霧水,不知所雲就好。另外動畫片的主題選擇應有較高的哲學思想和文學思想,要在動畫語言、動畫形式上做多種嘗試,這樣才能有更好的主題以吸引觀眾。選擇好主題的敘事方式後,故事的發展情節多以整個故事的開始、發展、高潮和結尾的先後時間順序展開,圍繞故事情節主線,簡單明了,一目瞭然。這樣的敘事結構可看性強,不僅符合人們的觀賞需求,而且對於兒童這個抽象思維能力較差的年齡階段,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更適合兒童。
三、從角色上看動畫電影的敘事策略
談到角色,大家都會想到“米老鼠、唐老鴨”。作為一部商業動畫長片來說,當故事的主題和情節發展定下來以後,角色的設置無疑就是最重要的了。動畫是創造生命、賦予角色生命的一種藝術形式。角色是動畫中的視覺核心,很多經典的動畫片,在多年以後,故事可能會被觀眾淡忘,但是觀眾往往能記住裡面的“角色”,能被大家津津樂道的也一定是那些經久不衰的角色造型。因此從每個角度來說,動畫片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角色塑造的成功。因為在動畫中,對角色的塑造不是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再現,而是一個虛擬誇張角色的塑造過程。角色造型設計不是純粹的視覺問題,是抽象再創造的過程,是文學語言的視覺化,好的角色能給觀眾以遐想,能充分引起觀眾的興趣。
動畫電影是一種允許和鼓勵個人創造的藝術形式,其中的角色設置可以不遵循現實生活中的約束,可以超現實生活,以凌駕於現實之上的能力。在動畫里,動物可以開口說話,可以有自己的思維,甚至桌椅板凳這些沒有生命的物件都可以行走跳躍等。動畫中角色的形象不管是什麼類型,都是擬人化了的人或物,體現著人類的價值觀和審美情趣。例如動畫片《美女與野獸》中的`“燭台先生” “掛鍾管家” “茶壺大媽”等。但動畫角色的“假定性”也有其自身的限度,不能毫無節制地天馬行空。不管動畫片中的角色如何離奇,如何荒誕不經,它必須有一個合理的內在邏輯,使觀眾相信並能夠接受。如果只一味強調角色的“奇異性”,以至於失去了真實的邏輯基礎的話,這樣的動畫角色必定是不受觀眾歡迎的、失敗的。動畫角色在性格上應簡潔明了、藝術形象鮮明突出、主要角色的性格定位是循序漸進的。這樣做並不是把角色簡單平面化,而是為了角色形象更加鮮明突出。在商業動畫長片中,角色不僅僅是動畫中的簡單形象,而在後期開發的主要產品上也有很大的經濟效益作用。

閱讀全文

與賞析動漫電影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8校園超甜電影 瀏覽:927
吳孟達與古天樂合作了哪些電影 瀏覽:807
2016年戛納電影節 瀏覽:61
阻擊戰爭電影大全 瀏覽:987
第一滴血5史泰龍電影完整版 瀏覽:678
美國尿床小孩獲馬拉松冠軍的電影 瀏覽:226
史詩電影在哪裡可以看 瀏覽:615
哆啦夢電影2018 瀏覽:781
寒山戀是哪個電影的歌曲 瀏覽:185
電影中beyond的插曲 瀏覽:310
杭州保利國際影院今日電影院 瀏覽:318
四川電視電影學院舞蹈 瀏覽:54
成龍電影裡面的跑車 瀏覽:101
姬騎車立立動漫電影 瀏覽:260
西瓜視頻電影推薦老師學生 瀏覽:240
湯日本的一部電影 瀏覽:433
生活是一部魔王電影什麼意思 瀏覽:556
史前鯊魚電影大全集 瀏覽:300
電影天氣觀後感 瀏覽:745
電腦網上看電影自動儲存位置 瀏覽: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