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現在鋪天蓋地的3d電影(IMAX除外)真的好嗎感覺觀影體驗不怎麼樣
3D電影包括IMAX3D其實是一種潮流
從卡梅隆的《阿凡達》掀起3D電影的浪潮
而如今的3D電影已經成為電影的賣點和噱頭
畢竟票價也和普通票價不一樣
但是,個人認為大部分是行業跟風狀態
並不是所有的3D電影都能被稱為真正的3D電影!
雖然3D效果的製作成本相對較高
但是加一點特效就以3D為賣點
這不能就說是3D電影!
在我看來什麼是3D電影呢?
比如《阿凡達》《變形金剛》等
這些大部分內容都是以3D效果呈現的
不過,還有一種原因也會影響3D觀影體驗
那就是電影院的場地和設備
所以說選擇觀看好的3D電影
1、看電影本身是不是3D大製作
2、選擇評價高的電影院
想信你會有更好的觀影體驗!
國外早就不流行3d了,戴上眼鏡後畫面昏暗縮小,還不如看2d呢,以後裸眼3d多好
『貳』 看3D電影的壞處
專家:看30分鍾休息一下
本報訊 對觀看3D電影引發的不適,眼科專家指出,在觀看3D影片時,觀眾感官會受到強烈刺激,中樞神經受到強烈刺激後會產生一系列應激反應,極容易引發頭疼,無疑會加重腦部神經的負荷,極易引發頭疼。
此外,由於戴上3D眼鏡會讓人的眼睛不停調節以適應聲光刺激,所以容易造成疲勞。而且影院光線很暗,3D電影的影片場景比一般電影刺激,更容易讓人產生激動的情緒,導致誘發急性青光眼。因此,青光眼患者應慎看3D電影。
如果觀眾感到頭痛或惡心、視物模糊不清,或者看燈光時,周圍有一圈繽紛的彩虹圈,即使用手揉也不能除去,應該警惕青光眼的急性發作,及時就醫。
專家提醒,觀看3D電影時,應盡量選擇中間或後排的座位,觀看30分鍾左右,就應該把3D眼鏡摘下來休息一下。患有癲癇症、心臟病等疾病的人最好少看3D電影,以免引起不適,導致病症加重。(宗禾) 日前,義大利衛生部就對欠缺衛生措施的電影院採取行動,沒收大批立體眼鏡。衛生部屬下的咨詢機構同時建議,6歲以下兒童不要觀看3D電影。
據報道,義大利米蘭市一名3歲的女童日前在電影院佩戴立體眼鏡看電影後眼睛發炎。隨後,義大利衛生部對多家電影院進行衛生檢查,沒收了7000副立體眼鏡。
義大利衛生部還要求電影院在每場電影之間把立體眼鏡清潔消毒,並貼上「不會引致視力問題」的標貼,否則將會繼續沒收立體眼鏡。
義大利衛生部指出,使用立體眼鏡容易傳播眼疾,甚至可能導致觀眾的前額生皰疹,而且沒有足夠證據顯示它們不會影響視力。
與此同時,據義大利一個消費者團體前日透露,義大利衛生部屬下的一個咨詢機構指出,《阿凡達》等必須使用立體眼鏡觀看的3D電影,可能對眼睛造成不良影響,建議6歲以下的兒童都不要觀看,成年人也要避免長時間佩戴立體眼鏡,而且立體眼鏡則應該改為用完即棄。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指出,佩戴立體眼鏡會令眼睛過勞,還可能導致頭痛和視力模糊。研究還指出,年紀小的觀眾受此症狀的影響會較大,五六十歲的人群則相對影響較小。
負責研究的班克斯教授已向電影業界指出有關問題,後者已表示願意作出改良,減少對視覺的影響。不過,這類改良並不會完全消除問題。市場專家預測,3D電影會在5年內成為市場主流。(宗禾)
『叄』 為什麼中國3D電影效果這么差
這個3d電影原理其實是很簡單的,就是兩台攝像機並列起來拍攝,模擬人眼的成像效果,外國人很早就在搞3d電影,技術相對成熟,咱們是在人家阿凡達火了之後跟風為之,自然差得多
『肆』 3D 電影為何會遭到部分觀眾的抵制
我以前認為3D電影是潮流,所以越來越多的3D電影,雖然3D製作與電影效果的差異大部分都嚴重影響了觀看體驗,睏倦,眼神疲憊。 直到我出國才了解,所有原創的3D電影都是2D版的影院,都是3D和2D排錯開的,可以選擇你喜歡的外觀,不會有所謂的3D特別版。 抵制3D不是抵制3D電影,而是抵制我們被剝奪的選擇。
很明顯,長時間看不到,長時間看到電子屏幕的高亮度,對人眼所造成的傷害更大。 無數病人因長期觀察電子屏幕引起的近視眼病已證明,醫生的建議是有道理的。 所以有一天,3D可以裸露,不會讓我變成6隻眼睛,也不會讓我的鼻子超負荷。 不會引起3D頭暈,惡心和頭暈視力障礙,不會誘發眼底病變的高度近視。 然後我每天都看3D。
『伍』 為什麼近兩年3D電影少了
的確,自從《阿凡達》帶火3D市場之後,有一段時間,什麼片子都會拍成3D的,不管什麼類型的。武打的,動作的,槍戰的,恐怖的。。。。。。。
然後,也帶動了影院的硬體設施升級,現在哪怕是5、6線的縣城電影院,都能放映3D電影了。
現在3D似乎沒那麼火了,這也是市場決定的,當然觀眾也已經審美疲勞了,對3D電影也沒有那麼稀奇、好奇了。
甚至一段時間,很多電影本身就有3D版、2D版的分類拷貝,由觀眾選擇。
看3D電影要帶眼鏡,這個大家都知道,慢慢的一些觀眾也嫌麻煩了,特別本身就戴眼鏡的觀眾。
從製作方來看,製作3D片的成本肯定會比一般的電影高。這是勿容質疑的。
從影院方來說,3D片的票價會比一般的片貴,然後又是3D眼鏡,又要管理,本身觀影的人也不如一般的影片人多。所以影院也會嫌棄。
既然,製作方,觀眾,影院都對3D電影有了隔閡,你說它還怎麼火。
關注,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如有不滿意的請見諒謝謝!
自從卡梅隆用《阿凡達》「重新發明」3D電影以來, 3D幾乎成為了大片的標配 。
伴隨著票價和影院設備的升級,現在要拍攝、上映、觀看一部非3D的大片,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政治錯誤」的舉動。在這種背景下,諾蘭的《敦刻爾克》依舊堅持用2D上映,不僅僅需要勇氣,還需要一種藝術的自信。
在這背後的,是IMAX2D的《敦刻爾克》的不俗票房。當然,不能否認的是,諾蘭很有可能利用了自己的影響力,力保影片用2D格式上映。但是越來越多的導演,也正在漸漸拋棄3D——尤其是3D並不能帶來更好的觀影感受的時候,他們對於3D的放棄,似乎顯得正確而且大公無私。
十月份即將登陸大銀幕的《銀翼殺手2049》,雖然是一部高 科技 、高概念的大片,但卻依舊選擇了IMAX2D格式。
《阿凡達》
有一組數據可以表明,為什麼導演正在漸漸放棄3D。2016年,好萊塢一共製作了68部3D電影,數量創造了 歷史 新高。但是去觀看3D電影的觀眾人次,卻同比減少了8%。兩廂綜合,3D電影市場的縮減,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有很多原因造成了這個局面。不僅僅是過暗的銀幕亮度,笨重的3D眼鏡以及超過2D影片30%的票價。最為關鍵的是,3D在很大的程度上,並沒有提升觀影質量。相反,在很多場景中,3D反而成為了累贅。拖影、模糊、抖動,種種觀影過程中的bug,已經嚴重影響了觀影體驗。在一定程度上,放棄3D,反而是更好的服務於觀眾。
其實早在2012年,英國媒體就提出了 「3D熱潮銳減」 的觀點。只不過彼時3D正如火如荼,誰也沒有注意到這一點。當時間轉到2017年,3D電影已經經過了斯科塞斯 (《雨果》) 和文德斯 (《皮娜》) 這種級別導演的實踐之後,似乎已經成為了商業上的「刻工求意」,而不是電影語匯的一種拓展。
3D究竟有沒有參與敘事,並且成為表情達意的電影手段呢?答案在目前這個階段,基本是否定的。因為無論是在《變形金剛》、《雨果》還是在《地心引力》抑或是在《少年派》之中,都沒有成為電影的語匯。所以,IMAX公司決定削減3D電影的數量和比重,來重振公司的口碑和業績,也是有理可尋的。
在未來,3D是不是會成為電影語匯的一種,並像聲音和色彩一樣,成為一部電影「所必須」的部分,這依舊是一個未知數。
在電影語匯得到拓展的時間節點上,很多諾蘭無法比肩的導演和攝影師,都曾經「倒行逆施」地開了 歷史 的倒車。有聲電影出現的早期,偉大的卓別林和更偉大的愛森斯坦,都曾經極力地反對「聲音」這個電影元素。
但當時間沉澱,錄音質量不再是技術掣肘的時候,這兩位大導演並沒有固執己見地拋棄有聲電影,反而留下了影史上著名的《大獨裁者》和《伊凡雷帝》。
《大獨裁者》
技術上的問題,終究會被技術攻克;藝術上的事情,在藝術家手中,終究會變成藝術語言。
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之後,聲音和色彩已經成為了電影的組成部分。假若在這個時代,拍攝一部黑白電影或者是一部默片,那麼一定是導演的藝術理念在作祟,而不是技術手段的限制。由此來反觀3D這個技術性的命題,從3D rig到雙鏡頭攝影機,甚至是卡梅隆宣稱的,《阿凡達2》要是用「裸眼3D」技術——3D正在經歷著自己的技術革新。
在未來,這個商業「元素」是不是會變成電影的「固定組成部分」還是一個未知數。
《阿凡達2》
如果說,3D技術的未來是樂觀的話,那麼「3D藝術」的未來,則沒有那麼光明了。要成為藝術手段,需要參與敘事,並且表情達意,並最終參與並影響影片的「表現力」。但是無論是從《變形金剛》還是從《皮娜》,甚至是戈達爾的《再見,語言》來看,3D並沒有參與到影片的「藝術層面」之上。
那句「不看3D就等於沒看」,成了一句空洞的「廣告語」。無論是商業片導演的「被3D」還是藝術片導演的「實驗試水」, 3D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小玩意」 。
這個「小玩意」可以撬動市場和資本,可以令人不爽,可以讓票價上漲。唯一不能的,就是讓影片變的更加好看,讓人更加「身臨其境」。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3D漸漸遇冷,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言及此,美國媒體表示稱,人們還是希望看到質量更高的平面圖像,而不是立體圖像。所以4K和8K方興未艾,3D則遭遇了寒流。
美國媒體認為,在未來,會有更多的導演回歸到2D電影的范疇之中,但3D並不會消失,畢竟還有卡梅隆這樣執著於3D的導演。
可以暢想的是,在未來,假若3D不再是製片廠強加的「任務」,而是導演「有意為之」的訴求,那麼3D成為電影語匯,並被寫進電影教科書,或許真的是「有生之年」的一個可以看到的事件。謝謝不滿意我的回答請原諒。您的批評就是我前進的動力與方向謝謝。!
疫情么,電影院很難看到了,在家么沒3D眼鏡了
『陸』 在東方受熱捧的3D電影,為何卻在西方受到冷遇
因為近些年再也沒有高質量的3D電影出現了,所以才會在西方市場受到冷遇。2009年,一部3D巨作《阿凡達》讓廣大觀眾感受到了3D技術帶給人們的震撼。從那以後,3D電影在中國的熱潮就再也沒有停止過。盡管3D電影的票價是普通2D電影的一倍,但人們還是蜂擁而至。
如今,3D電影很多,也就有了一些渾水摸魚的作品。像《阿凡達》這樣的高質量電影已經不多了,所以,西方消費者才會逐漸對3D電影失去了興趣。目前來看,只有當外國大片在海外首映後進入中國,票房才會翻倍,真是神奇!
『柒』 3D電影火熱的現在,為何醫生都不建議兒童去看3D電影
3D電影是近些年比較火熱的休閑娛樂,大人和孩子們都愛看,喜歡體驗那種電影角色從屏幕上鑽出來的立體視覺效果。可是3D電影的畫面比較逼真,畫面切換也較頻繁快速,容易讓那些視力發育尚未完全的孩子造成視覺疲勞和損傷,甚至引起弱視和斜視等眼睛健康問題,所以醫生們都不建議兒童看3D電影。
對於孩子看3D電影這件事,有醫生是這樣解釋的:孩子在三歲之前眼睛還沒有發育好,這時候是不適合觀看3D電影的;6歲以上的孩子能夠看懂故事情節,看一會兒是沒事的,但是時間要適度,長時間觀看仍然會對孩子視力造成影響;10歲往上的孩子就沒多大問題了,但是為了保護眼睛視力,應該選電影院比較靠後的座位,而且看一場電影就夠了,不要連續看兩場甚至三場,否則也是會造成視力影響的。
『捌』 為什麼不喜歡看3d電影
不同影院的效果不同,經常會遇到效果不好的電影,看著感覺惋惜不爽,而且容易暈,本人還戴眼鏡,綜上,不喜歡。
『玖』 為什麼現在都是2D的沒有3D電影的
其實製作一部3D電影耗費的成本是很大的,而且並不是所有的電影,都適合做成3D的3D的電影,是需要一些場面比較震撼的比如說,賽車或者是一些動畫片之類的電影就適合做成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