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3d電影時代

3d電影時代

發布時間:2022-05-31 04:27:35

A. 世界上第一3d電影什麼

不是阿凡達,是《愛情的力量》。

1922年,世界上第一部3D電影是《愛情的力量》,遺憾的是,影片很早之前就已經遺失了。早期的3D電影都是以展示立體效果為主,片中常以指向觀眾的槍、扔向觀眾的物體為噱頭。

拓展資料:

立體電影是一種電影,將兩影像重合,產生三維立體效果,當觀眾戴上立體眼鏡觀看時,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亦稱「3D立體電影」。

1953年5月24日立體電影首次出現,好萊塢推出了一種電影。戴著特殊眼鏡的觀眾像在觀看《布瓦那魔鬼》及《蠟屋》這類驚險片那樣,發現自己躲在逃跑的火車及魔鬼的後面。從而為我們帶入了立體電影的時代。

1839年,英國科學家查理·惠斯頓爵士根據「人類兩隻眼睛成像不同」的現象發明了一種立體眼鏡,讓人們的左眼和右眼在看同樣圖像時產生不同效果,這就是今天3D眼鏡的原理。

B. 3D時代,我為何會暈

雖然目前裸眼3D技術正在飛速發展,但大多數3D視頻的觀看都需要專用眼鏡的支持。這些眼鏡有的帶有一紅一綠兩個鏡片,有的是由兩片偏振鏡片組成的。無論這些眼鏡的原理是什麼,其目的都是讓人的兩隻眼睛接受有一定差別的2D影像,並在大腦中合成、轉化成3D視頻。雖然具體機理聽起來很復雜,但眼鏡的製作過程卻並不復雜,有些簡單的眼鏡甚至是由一個硬紙板加上兩個凹凸不平的塑料鏡片製成的。這種粗糙的眼鏡,正是一部分人在看3D時出現眩暈的「罪魁禍首」。如果是因為眼鏡導致的眩暈,解決起來也十分容易,就是去找一副製作比較好的眼鏡。
除了要戴上特別的眼鏡,觀看3D視頻與2D視頻最大的區別,就在於3D的視頻更加「真實」。看一場2D的《阿凡達》,所體驗到的無非是坐在屏幕前看電影,而一場3D的《阿凡達》,更像是在男女主角旁邊做一個旁觀者,隨著男女主角在叢林中奔跑,甚至在天空中飛翔。由於3D的視頻更加真實,就會讓觀看者產生更加「身臨其境」的感受,比如電影中顯示的是主角在快速奔跑,由於畫面的抖動和3D視頻的高度擬真,觀看者的眼睛會告訴大腦「我正在和主角一起跑」的信息,大腦在這種情況下就要做出回饋,指示「跑動中」的觀看者應該如何跑、應該跟誰一起跑、跑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等等。但是事實上,觀看者正坐在電影院的沙發里,舒服地吃著爆米花喝著汽水,觀看者的身體告訴大腦「我正在沙發里一動不動」,大腦這個時候就應該指示身體繼續吃爆米花或者活動一下舒展舒展筋骨。這樣,大腦就會需要同時指示身體運動和不運動,這就出現了矛盾。當矛盾出現的時候,大腦則有可能產生保護性的眩暈。這種情況在玩大型的3D游戲時也會出現。
至於為什麼有些人會眩暈,有些人不會,有些人在長時間觀看3D視頻之後才會感到眩暈,這在目前還無法很好地解釋。但是如果出現了眩暈的感覺,就一定要停止觀看3D視頻,給大腦一個時間理清思路。另外,3D視頻看得多了,也可能讓大腦對3D產生適應,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眩暈。如果你每次眩暈就去休息,但卻並未因此再也不看3D視頻,也許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觀看3D出現眩暈的次數越來越少了,能連續觀看的時間越來越長了,這時候你也就克服了3D眩暈。

C. 3d電影有哪些

1、尋夢環游記

該片的靈感源於墨西哥亡靈節,講述了熱愛音樂的小男孩米格和落魄樂手埃克托在五彩斑斕的神秘世界開啟了一段奇妙冒險旅程的故事。該片於2017年11月22日在美國上映,2017年11月24日在中國內地上映,2020年7月20日在中國內地重映。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尋夢環游記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阿凡達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鍾馗伏魔:雪妖魔靈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獅子王

D. 為什麼現在的3D電影立體感比不上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立體電影

立體電影是用兩個鏡頭如人眼那樣從兩個不同方向同時拍攝下景物的像,製成電影膠片;在放映時,通過兩個放映機,把用兩個攝影機拍下的兩組膠片同步放映,使這略有差別的兩幅圖像重疊在銀幕上,這時如果用眼睛直接觀看,看到的畫面是模糊不清的,要看到立體電影,就要在每架電影機前裝一塊偏振片,它的作用相當於起偏器,從兩架放映機射出的光通過偏振片後,就成了偏振光,左右兩架放映機前的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互相垂直,因而產生的兩束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也互相垂直,這兩束偏振光投射到銀幕上再反射到觀眾處,偏振光方向不改變,觀眾用上述的偏振眼鏡觀看,每隻眼睛只看到相應的偏振光圖象,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機映出的畫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機映出的畫面,這樣就會像直接觀看那樣產生立體感覺,這就是立體電影的原理。
3d動畫(電影),片面的說就是三維的,針對咱們以往看過的2d動畫而言,明白??
2d是二維的,空間來講只有x,y兩個軸,平面的
3d多出一軸,x,y,z三軸,是立體的,我們就生活在三維世界裡,所謂3d動畫就是盡量還原其真實感,空間感,像最終幻想,和你說的冰河時代,都是3d也就是三維的動畫,真實感就很強

E. 3d電影出來有多少年了解一下

3D電影是立體電影,1953年5月24日立體電影首次出現,為了把觀眾從電視奪回來,好萊塢推出了一種新玩意兒--立體電影。戴著特殊眼鏡的觀眾像在觀看《布瓦那魔鬼》及《蠟屋》這類驚險片那樣,發現自己躲在逃跑的火車及魔鬼的後面。從而為我們帶入了立體電影的時代。

F. 三維動畫與影視的融合時期是什麼時間,代表作有什麼在這個時期的特點··

其發展到目前為止可以分為3個階段。1995年至2000年是第一階段,此階段是三維動畫的起步以及初步發展時期(1995年皮克斯的《玩具總動員》標志著動畫進入三維時代)。在這一階段,皮克斯/迪斯尼是三維動畫影片市場上的主要玩家。2001年至2003年為第二階段,此階段是三維動畫的迅猛發展時期。在這一階段,三維動畫從「一個人的游戲」變成了皮克斯和夢工廠的「兩個人的撕咬」:你(夢工場)有怪物史瑞克, 怪物史瑞克我(皮克斯)就開一家怪物公司;你(皮克斯)搞 海底總動員海底總動員,我(夢工場)就發動鯊魚黑幫。從04年開始,三維動畫影片步入其發展的第三階段——全盛時期。在這一階段,三維動畫演變成了「多個人的游戲」:華納兄弟電影公司推出聖誕氣氛濃厚的《極地快車》;曾經成功推出《冰河世紀》的福克斯再次攜手在三維動畫領域與皮克斯、夢工場的PDI齊名的藍天工作室,為人們帶來《冰河世紀2》 。至於夢工場,則製作了《怪物史瑞克3》,並且將《怪物史瑞克4》的製作也納入了日程之中。
能夠完成實拍不能完成的鏡頭製作不受天氣季節等因素影響對製作人員的技術要求較高可修改性較強,質量要求更易受到控制 三維短片製作過程實拍成本過高的鏡頭可通過三維動畫實現以降低成本實拍有危險性的鏡頭可通過三維動畫完成無法重現的鏡頭可通過三維動畫來模擬完成能夠對所表現的產品起到美化作用製作周期相對較長三維動畫廣告的製作成本,與製作的復雜程度和所要求的真實程度成正比,並呈指數增長。畫面表現力沒有攝影設備的物理限制,可以將三維動畫虛擬世界中的攝影機看作是理想的電影攝影機,而製作人員相當於導演、攝影師、燈光師、美工、布景,其最終畫面效果的好壞與否僅取決於製作人員的水平、經驗和藝術修養,以及三維動畫軟體及硬體的技術局限。三維動畫技術雖然入門門檻較低,但要精通並熟練運用卻需多年不懈的努力,同時還要隨著軟體的發展不斷學習新的技術。它在所有影視廣告製作形式中技術含量是最高的。由於三維動畫技術技術的復雜性,最優秀的3D設計師也不大可能精通三維動畫的所有方面。三維動畫製作是一件藝術和技術緊密結合的工作。在製作過程中,一方面要在技術上充分實現廣告創意的要求,另一方面,還要在畫面色調、構圖、明暗、鏡頭設計組接、節奏把握等方面進行藝術的再創造。與平面設計相比,三維動畫多了時間和空間的概念,它需要借鑒平面設計的一些法則,但更多是要按影視藝術的規律來進行創作。

G. 中國什麼時期開始有放3D 電影的影院 大概時間也行

現在就有了 北京
華星影城 矩形幕 26×18米(京城IMAX影院第一家)
中國電影博物館 矩形幕 27×21米(京城設備最好的IMAX影院)
北京萬達影城石景山店 矩型幕 22 X 13 (亞洲首個數字IMAX放映系統)
上海
和平影都 矩形幕 20×15米
長春
長影世紀城IMAX 矩形幕 21.8×13.4米
萬達歐亞店 矩形幕 21.8×13.4 米
廣東
東莞萬達影院 矩形幕 29 X 25
長沙
萬達影城 (數字IMAX)
雲南
昆明順城王府井百老匯影城 21米*12米(中國西南首家IMAX影院)
天津
天津中影國際影城(新開的)
武漢
環藝影城IMAX廳 2007年2月開業 銀幕面積330m2 座位數648
香港
九龍灣MegaBox商場IMAX影院 銀幕面積 座位數278
台北
美麗華大直影城IMAX影廳 銀幕面積609m2 座位數
台北日新威秀影城IMAX廳 (台灣第一座數字IMAX影城)座位數600+

H. 我們什麼時候才能進入3d電影時代呀

目前短時間內普及不太現實,3D技術水平還是不夠完善,設備成本較高,難以在近兩年普及,不過可以在家觀看了,就是設備購買渠道還是要受到很大限制的,目前家庭用戶要真正體驗3D電影還是需要佩戴3D立體眼鏡的。

I. 3D電影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中國第一部3D電影是哪部

中國第一部3D電影是《定軍山》,在1905年,不過那時候大多數人連電影都沒看過,更不用說3D電影了,所以其實3D電影並不普及。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在北京的豐泰照相館誕生,著名京劇老生表演藝術家譚鑫培在鏡頭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幾個片斷。片子隨後被拿到前門大觀樓熙攘的人群中放映,萬人空巷。這是有記載的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電影,標志著中國電影的誕生。

1905,適逢譚鑫培60壽辰。北京豐泰照相館老闆任慶泰獲得了拍攝中國人自己的電影的靈感。這一年,離狄克遜發明電影放映機過了16年,離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放映《火車到站》過了10年。

《定軍山》取材於《三國演義》第70和71回,是講三國時期蜀魏用兵的故事。建安廿年,即公元215年,曹操平漢中,並派大將夏侯淵、張郃等留守,駐兵定軍山和天盪山各隘口。劉備趁曹操立足未定,同年率將進兵漢中,老將黃忠打敗了駐守天盪山的張郃後,又奮勇取定軍山,經法正指點,奪得定軍山以西的擋箭牌山的山頭,踞高臨下,直取夏侯淵,夏措手不及,被黃忠腰斬,從而奪得了定軍山。

中國3D電影什麼時候開始的

動作片做為華語電影的主力類型,這么多年來,華影在國際市場也都靠著它搶灘登陸,有遠見的華語電影人知道3D是必經之路,早早謀求著搶佔先機。華語電影人花了50多年的時光,一步一步地在實現著華語3D電影的脫胎換骨。

紅藍立體是最早期最傳統的3D電影技術,1960年代就已經誕生。這種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利用兩部攝影機拍攝,然後再用兩部放映機放映,從不同位置投射紅藍兩色畫面到幕布上形成重迭,再透過紅藍眼鏡觀看就能產生「視差」,從而讓觀眾眼前出現立體效果。

在我國,1960年代就已經出現了利用這種技術拍攝的影片。1962年,由天馬電影製片廠拍攝、桑弧導演、陳強主演的《魔術師的奇遇》,算是國內第一部3D立體電影。將3D電影技術運用到武打片拍攝,是由台灣電影人首創。

在1970年代末,因功夫片題材抄襲成風,已逐現衰落跡象。為了挽留日益減少的觀眾,台灣富華影業公司嘗試用紅藍技術拍攝立體武打片,先後推出了由導演張美君執導的3D立體功夫片《千刀萬里追》及《十三女尼》。

這兩部立體電影雖好看,但看著看著觀眾總會有暈眩嘔心的感覺,這便是當時3D技術最大缺陷之一:紅藍立體最早大都用於黑白電影畫面。比如《魔術師的奇遇》就是,對畫面品質沒什麼影響,然而用在彩色電影畫面,便有了色彩不清晰、不自然的問題,加之兩色影像迭合很不穩定,很容易會讓觀眾適應不良。

雖然觀眾會感覺不舒服,但效果新奇刺激,還是具有相當高的吸引力。事後也證明,3D立體技術確實適合拍功夫片,因為其中的動作、兵器的出現頻率很高,「劍指觀眾」、「萬箭穿心」的立體效果讓銀幕外的觀眾避閃不及,震撼無比。

立體武打片在台灣成功後,也相繼在日本及香港上映,轟動一時,當年還參加法國戛納影展會外市場展覽,獲得影展大會金箭獎等五項榮譽。可惜的是,在一次視察外景場地時,兩部影片的製片人被直升機螺旋槳擊斃。

當時一部立體電影所用的膠片,至少是普通影片的兩倍。因為投資實在太大,3D立體電影逐漸在影院消失了。

J.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走向3D時代 ①熱映的好萊塢大片《阿凡達》以其身臨其境的3D

1.①激發讀者閱讀興趣;②引出說明對象。
2.3D就是三維立體圖像,在屏幕上,通過人的左眼和右眼觀察到物體的細微差異,從而感知到的物體在三維空間中的立體圖像,
3、①3D資源相當有限;
②技術標準的制定是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③人的健康和安全也是3D顯示技術急需攻克的難題。
4.示例:3D技術在未來還可以應用於教學。醫學,水下作業。地下采礦,空中導航等領域。比如,在未來醫學領域,利用3D顯示技術進行手術,將大大提高手術的成功率。
(意對即可)

閱讀全文

與3d電影時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院會計如何做合並報表 瀏覽:908
電影男主角是個攝影師女主警 瀏覽:466
2015八到12月電影 瀏覽:427
恐怖變異人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354
成龍大哥拍的最新電影片 瀏覽:185
關於西藏動畫電影 瀏覽:305
韓國影片中的電影字幕如何翻譯 瀏覽:167
金融電影電視推薦 瀏覽:247
1905電影如何轉格式 瀏覽:671
英男是日本什麼電影 瀏覽:350
類似愛情電影上映 瀏覽:226
多a夢哆大電影大全 瀏覽:584
好看的大俠電影推薦 瀏覽:740
國內搞笑電影推薦 瀏覽:998
15電影網電影城宅男 瀏覽:456
有關音樂與愛情的電影 瀏覽:167
印度電影主角勇者 瀏覽:634
電影院基金 瀏覽:924
蘇州大光明電影 瀏覽:242
淺淺電影網 瀏覽: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