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上過數字十大標榜的3D動畫電影有那些
青春電影是電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那些或美好、或苦澀、或甜蜜、或悲傷的種種情緒,都在光影的沉澱與雕琢之下變得鮮活生動,從不同的層面和角度解讀出青春的多層意味,傳遞著不一樣的理解與感受。本期《數字飆榜》盤點了國內外十部被廣泛關注的優秀青春電影,在感受光影魅力的同時,體會青春、感懷青春、詮釋青春。
1、數字飆榜之十大青春電影《頭文字D》
賽車,速度,青春,香港古惑仔,日本秋名山,這便是影片《頭文字D》,由日本同名暢銷漫畫改編、在大銀幕里精心炮製的一場「極速盛宴」。
5年來,18歲的藤原拓海每天駕著父親殘舊的AE86送豆腐,卻無意中練得一手出神入化的駕駛技術。對賽車毫無興趣的他,卻參加了山路賽,以平日送貨的舊車,挑戰飈車好手。拓海的表現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獲得勝利,一夜成名,還從此激發起他潛在的賽車慾望。他開始在迂迴曲折的秋名山路之間,不斷地勇於面對各種充滿驚險的挑戰賽。
《頭文字D》所信仰的「飆車族精神」,作為一種古典主義的速度美學,這一次和來自香港的「古惑仔」們身上所特有的、那種鄉愁般的舊式江湖氣質交相混融。這里,有青春,有友誼,有賽車男兒的熱血涌動,獨特的故事結構打造出特有的冷調熱血的漫畫美感,成就了一種最含蓄的賽車故事。
《頭文字D》是一出關於生命的傳說,一群默默無聞的小子,在秋名山車道上上演了一個激動人心的故事,當賽車已經成為一個人的所有,那麼極限的運動便很顯然地注進了生命的含義,速度、死亡、勝利、宣洩、以及漫無邊際的聲色犬馬,當風呼嘯從耳邊滑過,隨之那精彩絕倫的生命便悄然遠去,沒有什麼能阻擋他們,對於他們來說,這只是一種證明,證明自己存在的意義。
數字飆榜之十大青春電影《頭文字D》
上榜理由:激情飛揚、熱血奔騰是青春年少的基本品質。
2、數字飆榜之十大青春電影《獨自等待》
2005年的國產影片《獨自等待》是一部特立獨行的喜劇,描述了都市青年人現實的生活,表現了當代青年人真實的心理狀態。
繁華都市之中,陳文和他的一班好友懷揣各自的夢想,終日徘徊在等待與尋覓的地平線上,過著波瀾不驚的簡單生活,快樂而充實。陳文在偶然邂逅理想中的愛情目標劉榮之後,他那顆渴望愛情的心被瞬間點燃了激情。
在一班好友的百般慫恿之下,經由綽號「孫子」的所謂戀愛專家的點撥,陳文不顧一切地是使出五花八門的求愛攻略,演繹出一幕幕頗具喜劇色彩的浪漫情節。然而此時,在他身旁暗中相助的多年玩伴李靜,卻在心中默默隱藏著對陳文的真愛。
經過一番愛情游戲之後,陳文愛的人和愛他的人都離他遠去,他只能收拾心情,開始獨自等待。在獨自等待的人生旅途中,陳文青澀的生命不斷努力地實踐著夢想,在不知不覺中體味著成長的真實滋味。
《獨自等待》的故事情節雖然簡單,導演伍士賢卻沒有遵循固有的思維方式,他讓暗戀不顯得苦澀,失去不感到絕望,錯過不會變成遺憾,等待也不會陷入孤獨。影片在都市迷惘的表層下宣揚了一個積極的主題,生活永遠有下一個目標,也永遠有意料不到的驚喜,不管經受多少挫折,都不該丟棄心中的夢想。影片片尾出現一行字幕,「獻給從我身邊溜走的人」,雖然略顯傷感,但卻充滿著對於未來的期待與渴望。
數字飆榜之十大青春電影《獨自等待》
上榜理由:在獨自等待中,青春顯得寂寞,但不頹廢。
3、數字飆榜之十大青春電影《NANA》
影片《NANA》是一部標準的青春電影,改編自同名暢銷漫畫,影片融合了純真的友誼和愛情,將音樂作為情感宣洩的時尚元素,講述了兩個女孩各自關於夢想和愛的故事,青春中的種種感傷被一一呈現。《NANA》的主角是兩位同名的少女,大崎娜娜和小松奈奈。娜娜來自破碎家庭,堅強獨立的她是一位渴望一舉成名的搖滾樂手。天真可愛的奈奈則是朵溫室小花,在她的小天地里只有她的男友。盡管各處極端,命運卻叫這兩位女孩子相遇。她倆一起經歷友情、愛情、夢想和現實之間的種種問題,反映出真實世界裡日本年輕女性的青春起伏。
影片《NANA》的故事不但吸引著各個年齡的女性,兩位主角更成為潮流象徵和模仿對象。跟原著漫畫一樣,《NANA》以現實的角度探討社會現象、日本年青人的潮流、生活模式和他們對人際關系和事業的態度,務求在滿足漫畫讀者之餘,再吸納不同層面的新影迷。影片將漫畫的世界觀完全再現,但是無論是音樂、美術或服裝,都力求真實呈現,同時也細膩地描述兩個女主人公的微妙心情。
影片《NANA》最大的魅力在於不斷延伸擴展的劇情:兩個20歲女子的想法與迷惑,從少女轉為女人的瞬間與淡淡的青春時光,就像是一分為二的女孩子,有著對照的個性。並由兩位女主角的周遭朋友中,交織出一群極富魅力的男男女女,這些角色的青春無奈與愛戀,成了影片的精華,而影片所展開的故事,更是很多年輕人心情共鳴的寫照。
數字飆榜之十大青春電影《NANA》
上榜理由:青春的夢想要勇敢去實現,盡管充滿了無奈與艱辛。
4、數字飆榜之十大青春電影《十七歲的單車》
對於青春,不同的導演有著自己不同的風格,講述著不同的故事。影片《十七歲的單車》是中國第六代導演王小帥的代表作,是一部現實題材的青春電影,講述了有關十七歲的所有矛盾、彷徨、愛情、生活、理想,以及對現實的解釋,對社會規則的模糊,對利益沖突的擺脫。
為了得到一輛單車這個簡單的理想,兩個十七歲的孩子分別從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來達到他們相同的理想,在一番爭奪之後,他們終於學會了如何選擇學習、如何共同擁有。同時,愛情和現實,炫耀和成長,他們都必須一一面對,而伴隨著城市的誘惑和成長的煩惱,兩位少年也在對成人世界的理解中完成了青澀的蛻變。
影片《十七歲的單車》在揭露下層人悲哀的同時,也揭示了現代年輕人最明顯的特徵:沖動和迷茫,成長的挫折和錯誤,使人迷茫失去理智,進而產生沖動,影片所有的人物和矛盾都圍繞這樣一個單車和兩個17歲的年輕人展開。單車是他們共同的迷茫,使他們產生一致的沖動,表現出現代社會現實壓迫下年輕一代的本質特徵。因為單車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所以可以幫助影片從一開始,就讓人覺得真實可信。而影片中的人物對話、行為也都非常真實,幾乎沒有太多的語言,都是通過真實的動作,最樸素的表情,樸素到連一點表演的雕飾都不存在,給人一種親切自然的感覺。
數字飆榜之十大青春電影《十七歲的單車》
上榜理由:學會選擇與承受,是青春蛻變的必經之路。
5、數字飆榜之十大青春電影《關於莉莉周的一切》
影片《關於莉莉周的一切》講述了一個躁動不安又殘酷凄美的青春故事。作為日本新電影運動主將之一的岩井俊二,作品中始終洋溢著對純真夢想的追求、對青春純真的回憶、以及對現代社會的憂患思索,他對情感細微之處的出色把握,和他的作品中多樣化的影像風格使他被廣大觀眾所深深喜愛。
在影片《關於莉莉周的一切》中,岩井俊二在視覺上延續了一貫的游動鏡頭和把握光線的風格,更用黑底網聊字幕割裂原本完整優美的長鏡頭,試圖通過令人眩暈的閃動製造迷醉的氣氛,把觀者帶入青春迷失方向的情境中。影片的聲音與畫面一樣,充滿逆反和背叛的企圖,凸現了少年令人敬畏的心靈世界。
影片《關於莉莉周的一切》的導演岩井俊二對於青春的擷取總是有獨特之處,他總能洞察關於青春的一切,純真又幾近殘酷。影片在畫面上依舊努力詮釋唯美和壓抑的感覺,大塊的色彩,抖動的鏡頭,完美的構圖將故事流暢的展開。記憶與虛妄交織,溫柔與殘酷交戰,在殘酷的青春物語中,涵蓋了一個屬於青澀的時代。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青春是過往逝去的懷念,懷想青春也就成為一種感傷。沒有青春孩子們渴盼著青春,青春於他們而言,也許只是美麗幻想。而身處青春中的孩子們,卻又無從感受青春的存在,只有苦悶中的吶喊。而真正意識到青春的時候,青春卻已臨近末梢將姍姍而去。那種追懷的不忍便成為一種殘忍,殘忍成為青春輓歌中無法釋懷的心結。
數字飆榜之十大青春電影《關於莉莉周的一切》
上榜理由:青春有很多層外衣,其中一層名叫殘酷。
6、數字飆榜之十大青春電影《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影片《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是一部充滿詩意的青春電影,清新華麗的畫面,動人優美的義大利民歌,猶豫彷徨的少年,凄美孤獨的少婦,影片沒有太多的悲傷主題,只是在平靜地講述一個傳說,一個關於青春與愛情的美麗傳說。影片通過一個特殊而動盪的時代背景,通過一個青春期少年的回憶和視角來講述一個動人的故事。片中沒有情愛糾葛,只有青春過剩的精力和無邊飄緲的幻想。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的導演在這部影片中保留了少年時代鬧劇式的純真,用熟練的鏡頭語言表達憂郁愁悵的少年成長心路:畫面的交接中,會心的微笑、少年眼中成熟女性的無語的凄美、富於音樂性的鏡頭特寫,融合而成這段西西里美麗的傳說。
就像所有關於青春與成長的電影一樣,《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也在關注著人性的共同之處,那就是成長的矛盾和痛苦。影片以一個少年的視線,把觀眾帶入了那傷感故事的深處,在這悲傷的故事背後,一位美麗而脫俗的女人和一個青春懵懂的少年,一定會觸動內心深處那最柔軟的同情。
在《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中,那種無比美麗的鏡頭語言運用得恰到好處,帶著人們走進了電影一起體會那個時代的孤獨。少年主人公騎著自行車巡行在海邊的大路上,海鷗在飛翔,沙灘上有斑駁破舊的船,海風吹起了少年的思緒。而女主人公移步輕蓮、風情萬種,搖曳於風中的曼妙身姿,更激起了許多關於青春幻想的美好回憶。
數字飆榜之十大青春電影《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上榜理由:青春需要歷練,青春也更需要幻想。
7、數字飆榜之十大青春電影《壞孩子的天空》
青春的殘酷在電影這個藝術世界裡,被堂而皇之地帶到每個觀眾的面前,活生生的觀感常常帶來無可奈何的悸動。影片《壞孩子的天空》獨具慧眼地用外冷內溫的態度去總結青春,不流於教條的假樂觀,也沒有濫情的鋪張失落。世間的得失,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表面上看不見的人格成熟。
《壞孩子的天空》是一部殘酷的青春電影,北野武的電影題材經常是暴力的,這部影片跟其他的電影相比,可以說得上是很柔和了。然而北野武用冷調的鏡頭來描述的青春生活與成人世界的碰撞,還是使得這部電影顯得很殘酷。這部影片中帶有濃濃的自傳體色彩,折射出北野武自己的影子。
北野武的過人之處是並非把打架生事和搞破壞進行儀式化,而是專心地去描寫自強過程中的實質感覺,當主人公小馬發現自己在打拳方面沒有天分,便毅然投身黑社會事業,而另一位主人公新志在失去了小馬的友誼後,明白了榮耀絕不能彌補孤獨,總是擁有拳手的天分,也只是內心世界成長的試煉。
少年們在人生的分叉點上,還不知如何決定的時候,就被社會的洪流沖走了。他們小小的身影,在電影里被刻畫的清晰透明。這樣一個個殘酷的青春物語,卻沒有太多的悲壯感。就算是主人公在各自道路上遇到挫折,也不是他們去主動選擇。只是偶爾發現前方道路似乎已經關上,下一步如何走還不清楚,這樣就被推向了前方。
數字飆榜之十大青春電影《壞孩子的天空》
上榜理由:青春也許會迷失方向,但終究會找到回歸之路。
8、數字飆榜之十大青春電影《情書》
《情書》是日本著名導演岩井俊二執導的第一部公映的劇情長片,影片以清新感人的故事和明快唯美的影像,首先在日本國內引起了空前的轟動,繼而影響很快就波及到整個東南亞甚至歐美。現在,這部美麗動人的作品不但成為一個時代最為膾炙人口的愛情文藝片,更是被眾多影評人視為日本新電影運動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影片《情書》採取交叉蒙太奇的敘事手法,由一個同名同姓的誤會開始,通過兩個女子書信的交流,展現了一個純真青澀的初戀,以含情脈脈的筆觸舒緩地展現了兩段可貴的愛情。
在精心描繪愛情的同時,岩井俊二還著意表現了對逝去歲月的懷念和追憶。過往的愛情和青春也正是在主人公的回憶中才逐漸清晰、復活。與現實相比,影片中的過去更為明快優美。在那一幅幅唯美的畫面中,漫天飛舞的片片櫻花,暗生情愫的少男少女,都喚起人們對於浪漫青春的無限遐想。而《情書》中所構築的那個美好的中學時代,可能也正是岩井俊二和很多人最為溫馨純潔的回憶。
影片《情書》中對過往青春的追憶和有關生死的描繪都極具東方氣質,含蓄優美、感而不傷地表達了影片的主題,那就是珍惜有限的青春和寶貴的愛情。岩井俊二用精細的光線擺動鏡頭,沒有出賣膠片去商業性地製造性慾的火光,也沒有用特效的華麗讓人神經緊綳,更沒有用高分貝的暴笑、巧克力式的甜膩來迎合觀眾的趣味,而是輕輕地,淡淡地,以愛之名,用簡單的線條譜寫了一曲質朴而又殘缺、美麗卻又動聽的青春戀歌。
數字飈榜之十大青春電影《情書》
上榜理由:浪漫的愛情是所有青春夢想中最甜蜜的回憶。
9、數字飆榜之十大青春電影《猜火車》
《猜火車》是一部倍受爭議的青春電影,這部影片中沒有苦口婆心的家長式人物,沒有道德的矛盾沖突,沒有世紀末的大審判,有的只是混亂的思想片段和頹廢到極限的青春。《猜火車》被譽為一部經典的另類影片,不僅僅在於它所反映的是另類人群的叛逆青春,更在於那些超常規的拍攝手法。在這部影片中,導演將另類的人群界定為一群吸毒的年青人。無疑,毒品是可怕的,販毒者是可恥的,但吸毒人卻是可憐的。對於可怕與可恥,無須多言,但那可憐的吸毒者中間是否還隱藏著什麼,影片導演向人們所揭示的便是這隱藏在可憐背後的精神寄託。
影片《猜火車》以第一人稱作為敘事角度,完全在主人公的敘述中展開情節,隱藏影片的立場,而在本來已十分鬆散的結構中隨意終止敘述,並加入評論、分析甚至跨時空的追憶。這種純主觀的手法不僅使人耳目一新,也十分貼切影片的基調,因此以後的同類型影片屢屢採用,幾乎成為固定模式。
影片《猜火車》的世界裡就沒有什麼明媚陽光,只有對平淡瑣碎的囂張掙扎,只有對縹緲快感的變態追求,只有對骯臟生活的自我放逐。這是關於另類青春的真實寫照,導演以近乎殘忍的冷銳,直白地把鏡頭放在觀眾的面前。也許很多人沒有這樣的青春,但是未必沒有想過放縱,沒有想過嘲諷成年世故的規則,至少在潛意識里,誰也逃不脫青春的躁動與叛逆。不過,當內心身陷泥淖卻難以抽身的時候,是異常痛苦的,畢竟沒有多少青春可以無所謂的放浪形骸。
數字飈榜之十大青春電影《猜火車》
上榜理由:頹廢的青春是另類的,青春的頹廢卻是短暫的。
影響力指數:★★★★☆
10、數字飆榜之十大青春電影《陽光燦爛的的日子》
影片《陽光燦爛的的日子》是姜文的導演處女作,在王朔的小說《動物兇猛》的基礎上改編而成,表現了在「文革」時期幾個軍隊大院孩子的動盪青春。影片《陽光燦爛的日子》畫面優美,表演朴實,對文革時期青少年的生活狀態和青春期的困惑有著極為真實的描繪,真實生動地記錄了一代中國少年的青春和成長,傳遞出中國電影少有的生命力和沖擊力,給觀者帶來極大的愉悅與震撼,公映後獲得極高的上座率。
影片《陽光燦爛的日子》是一部名副其實的青春回憶故事片,20世紀70年代的北京城空空盪盪,留下的都是些青春期的叛逆少男少女。傷感懵懂,痛徹殘酷,卻充滿陽光,如夏日裡燒荒草的味道;亦如夏日午後,胡同里透過樹陰灑下的一片陽光,鮮活而懶散,真實卻夢幻。
影片《陽光燦爛的日子》有著濃濃的英雄主義和理想主義的情結,影片以 「文革」為題材卻用了陽光燦爛的日子這樣一個片名,影片是部隊大院的孩子們對「文革」的個人記憶,夾雜著王朔的思考和姜文的個人經歷。那是一份苦澀的回望,是對於理想和良知缺失的年代一種譏諷和反省。
無法否認姜文作為一個導演的才華,散文詩一般的敘事,風趣而不乏深意的旁白,導演和演員之間巧妙的配合,再加上顧長衛的攝影,達到了光影聲畫完美的結合,拍出了一種兇猛而又躁動的氣息,同時又把這種氣息放在一種略帶感傷的回味和沉靜的審視中,可以說,《陽光燦爛的日子》是講述青春題材的電影中最為出色的一部。
數字飆榜之十大青春電影《陽光燦爛的的日子》
上榜理由:青春充滿了陽光,所以青春才顯得格外珍貴。
❷ 無限戰爭是3d電影嗎
《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
是由安東尼·羅素、喬·羅素執導,小羅伯特·唐尼、克里斯·埃文斯、克里斯·海姆斯沃斯、等主演的科幻片,
該片講述復仇者聯盟和他們的超級英雄盟友們必須願意犧牲一切,才能在滅霸毀滅宇宙之前將其擊敗。
該片於2018年4月27日在美國上映,2018年5月11日在中國大陸上映。是的。
❸ 有哪些3D效果特別好的電影
首推『阿凡達』,3D電影的里程碑。其次『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圓夢巨人』『神奇動物在哪裡』這些都是效果非常贊的。採納吧
❹ 好看的3d電影有哪些
推薦這些3d電影《阿凡達》《飛屋環游記》《地心歷險記2:神秘島》《龍門飛甲》《生化危機4》,網路搜索速8影院,第一個就是,進去之後就可以搜索找到這些電影了。
❺ 請大家為我推薦幾部3d電影
很多啊
馬達加斯加、冰河世紀、倒霉熊(韓國最新3D搞笑動畫)、怪物公司、戰鴿總動員、超人總動員、汽車總動員、叢林大反攻、僵屍新娘、怪物史萊克、海底總動員、鯊魚黑幫總動員、怪獸屋、平民英雄、
❻ 好看的3D電影
真人3D電影比較出色的有《阿凡達》、變形金剛3
其他有愛麗絲夢遊仙境、諸神之戰、最後風之子、生化危機4、死神來了4、電鋸驚魂7、青蜂俠、雷神托爾、哈利波特7下這些都是後轉制3D效果一般
卡通3d效果相對要好一些,有:美食從天而降、馴龍高手、玩具總動員3、怪物史萊克系列、里約大冒險、冰河世紀3、卑鄙的我、超級大壞蛋、怪獸大戰外星人、閃電狗等
最好看的一部3D短片是《小恐龍找媽媽》
效果出色出屏效果較多的一般都是紀錄片
像深海探奇、與海怪同行、大峽谷、哈勃望遠鏡等
❼ 誰有3D電影,越多越好
阿凡達 少年Pi 奪命深淵 飛屋環游記 地心歷險記2:神秘島 生化危機4 冰河世紀4 死神來了5 黑衣人3 求採納!!!!!!
❽ 怎麼無線看3d電影呢
尊敬的海信用戶,您好!
不建議使用通過網路方式播放電腦中視頻文件,特別是3D大文件,效果無法保證,建議您將3D影響拷到移動硬碟中,直接插在電視機上來觀看3D片源文件。
❾ 全球一共有多少部3d電影
2樓純屬敷衍阿.怎麼可能不能數. 1839年,英國科學家查理·惠斯頓爵士根據「人類兩隻眼睛的成像是不同的」發明了一種立體眼鏡,讓人們的左眼和右眼在看同樣圖像時產生不同效果,這就是今天3D眼鏡的原理。 1922年,世界上第一部3D電影是《愛情的力量》,遺憾的是,影片很早之前就已經遺失了。早期的3D電影都是以展示立體效果為主,片中常以指向觀眾的槍、扔向觀眾的物體為噱頭。 1951年,環球公司推出最有名的3D恐怖片《黑湖妖譚》,該片也是至今為止惟一一部有續集的3D電影。新版《黑湖妖譚》計劃在2011年上映。 1952年,講述非洲探險的《非洲歷險記》被認定為是史上第一部真正的3D長片。該片的口號是「獅子在你腿上,愛人在你懷里」。盡管《生活》雜志在當時稱該片「廉價、荒謬」,但觀眾們仍然熱情地擠進電影院去體驗片中的「自然視角」。 1953年,《恐怖蠟像館》等一批3D恐怖片應運而生,3D片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進入了黃金時期。 1954年,當時世界上最偉大的導演們,絕大多數都對3D電影低眼相看,認為那隻不過是在玩魔術而已,根本不是藝術。然而,希區柯克不這么想,他在1954年拍攝了3D版的《電話謀殺案》,成為了當時3D片中為數不多的精品。 1962年,我國的天馬電影製片廠拍攝了國內第一部3D立體電影《魔術師的奇遇》,桑弧導演,陳強主演。後來又陸續出現了《歡歡笑笑》《快樂的動物園》《靚女阿萍》《俠女十三妹》等。 1982年,迪士尼拍攝了短片《魔法之旅》,雖然這部短片只有16分鍾,但通過CGI與真人表演的混合,打造出了在當時令人驚訝的3D效果。 1982年,《13號星期五》第三部上映,本片令80年代的3D電影慢慢復甦。 1983年,3D版的《大白鯊第三集》轟動一時,放映首周就賺得1300萬美元的票房。但因為電影本身水準低下,3D效果也無過人之處,很快就讓觀眾失去了興趣。 1985年,《魔晶戰士》成為世界首部3D動畫長片。 2004年,第一部IMAX 3D長片《極地特快》誕生。該片在2000塊普通2D銀幕上放映,3D IMAX銀幕只有75塊。然而就是這75塊3D IMAX銀幕,獲得的票房佔全片總票房的百分之三十。3D+IMAX的「超強組合」,讓發行方看到了巨大的商業潛力。 2005年,迪士尼的動畫片《雞仔總動員》採用了新型投影技術放映,消除了以往看3D電影時容易產生的眼睛疲勞。 2008年,《U2 3D演唱會》是第一部完全用3D攝影機拍攝的真人影片,這個音樂紀錄片堪稱先鋒。 2009年,環球的動畫片《鬼媽媽》是第一部採用停格動畫形式的3D電影。 2009年,《阿凡達》成為有史以來製作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3D電影。 2010年,中國內地投資3億開拍首部國內3D電影《白蛇傳說》 2010年,《生化危機4來生》採用和《阿凡達》同樣的Fusion 3D的拍攝系統,是一部嚴格意義上的3D作品,並非2D轉3D的影片。 這個是在網路找到的.如果你要找准確的話 很難畢竟現在才3D電影才剛剛掀起熱潮 沒有人去統計 僅工參考
❿ 什麼叫3D電影啊
3D電影就是「三維電影」(英語:3-D film),是使用一種立體鏡視覺顯示系統,再制畫面將左右眼平面投影影像立體顯現成像,令觀眾對影像產生非現實的立體深度。
技術上,通常採用兩台攝影機擺設,同步拍攝影像,取得主體左右側體的立體感。觀看時,觀眾的視覺皮層會自動對圖像結合為單一三維影像畫面。現代電腦技術已能夠不採用傳統雙機拍攝,使用CGI電腦特效製作三維電影。欣賞時需要配戴合適的立體眼鏡。
鏡片其實是一對透振方向互相垂直的偏振片。其原理是平時我們只有用兩隻眼鏡看物體才能產生立體感,如果用兩個鏡頭如人眼那樣,從兩個不同的方向同時攝下電影場景的像,製成正片。
在放映時通過兩個放映機用振動方向互相垂直的兩種先偏振光重疊地放映到銀幕上,人眼通過上述的偏振眼鏡觀看,每隻眼睛只能看到相應獨立的一個圖像。 就會像直接觀看時那樣產生立體的感覺。
(10)無限3D電影擴展閱讀:
1、歷史
1936年利用雙鏡頭攝影機和偏振片可以造出具立體效果的影片,但此技術具有不少限制。之後從RealD 3D等技術發展及《阿凡達》等三維電影流行後,立體影片才近一步被廣泛推廣。有一名澳大利亞導演宣稱,1936年納粹德國時期已經成功拍攝兩部三維電影
2、技術
電腦生成圖像為使用計算機產生的影像,更精確的如應用在影片中的3D特效,還有在電視節目、廣告及印刷媒體中也很常見。在電腦游戲中常使用的即時運算圖形都屬於CGI的范圍,也有些是用來做過場或是介紹用頁面。
在影院看的是立體版本的IMAX和 RealD技術。為營造出立體景深,IMAX 3D採用了雙攝影機及雙投映機拍攝及放映。RealD則採用雙投影機及圓偏振光放映,目前IMAX 3D放映時採用偏光式放映,觀看時以配戴偏光眼鏡來分析立體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