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現在幾乎所有的電影都要做成3D的,真的有必要嗎
就商業電影來說大多數還是有必要的。大多數大家能接觸到的電影是商業電影,影院大規模排片也是以盈利為目的,比如動作片和動畫片視覺效果更好的3d電影更符合人們的需求,沖擊力更加強更能吸引人注意力。讓人不至於昏昏入睡,從而可以提高其口碑,還是有必要做成3d的。當然還有一部分電影粗製濫造靠3d噱頭來吸引觀眾進電影院觀看另說。
小眾電影大多是劇情片比較多,對劇情重點刻畫不要求畫面的沖擊力,投資比較小,就目前技術來說拍3d不劃算,而且不一定能大規模排片所以比較少用3d,大家接觸的也比較少。
當然,本人還是希望能看到更多劇情上能更加合理豐富而不是一味注重視覺效果的精品電影能更多出現的。
⑵ 為什麼3D電影會使人進入電影
人的視覺之所以能分辨遠近,是靠兩隻眼睛的差距。人的兩眼分開約5公分,兩隻眼睛除了瞄準正前方以外,看任何一樣東西,兩眼的角度都不會相同。雖然差距很小,但經視網膜傳到大腦里,腦子就用這微小的差距,產生遠近的深度,從而產生立體感。一隻眼睛雖然能看到物體,但對物體遠近的距離卻不易分辨。根據這一原理,如果把同一景像,用兩隻眼睛視角的差距製造出兩個影像,然後讓兩隻眼睛一邊一個,各看到自己一邊的影像,透過視網膜就可以使大腦產生景深的立體感了。 3D立體電影的製作有多種形式,其中較為廣泛採用的是偏光眼鏡法。它以人眼觀察景物的方法,利用兩台並列安置的電影攝影機,分別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攝出兩條略帶水平視差的電影畫面。放映時,將兩條電影影片分別裝入左、右電影放映機,並在放映鏡頭前分別裝置兩個偏振軸互成90度的偏振鏡。兩台放映機需同步運轉,同時將畫面投放在金屬銀幕上,形成左像右像雙影。當觀眾戴上特製的偏光眼鏡時,由於左、右兩片偏光鏡的偏振軸互相垂直,並與放映鏡頭前的偏振軸相一致;致使觀眾的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過雙眼匯聚功能將左、右像疊和在視網膜上,由大腦神經產生三維立體的視覺效果。展現出一幅幅連貫的立體畫面,使觀眾感到景物撲面而來、或進入銀幕深凹處,能產生強烈的「身臨其境」感。
⑶ 有沒有人看3d電影會惡心,暈電影
會有的,有些人不適應3D電影,這也是自來的,還有些人看不出3D效果。事實上即便不惡心,頭暈,很多人看3d電影也會有眼部不適的感覺,因為3D隔著一層眼鏡光線會發暗,有些老式3D設備影院不打出足夠的光,整個都是昏暗的感覺。需要選擇好的影院好的設備。
⑷ 看3d電影究竟有什麼效果看過的進來描述一下。
3D電影的原理其實就是拍攝出的是雙畫面,而這兩個畫面的差別正是模仿人眼的左右兩眼的角度的差來拍攝出來的,現實中的角度差可以讓你的眼睛一眼就能看到物體離你的遠近,而立體電影就是利用這種感觀來實現的3D。
1,3D尤其其實是用3D引擎做出來的游戲,但是3D是否是立體視覺,那要看你的顯示設備是否支持立體視覺顯示,如果可以,那麼就可以戴著眼鏡來觀看立體視覺的游戲,如果不能,那隻能是在平面的顯示器上來看的。3D游戲的普通視覺顯示和立體視覺顯示最大的區別是普通視覺仍然能讓你感覺到是在一個平面上的顯示的東西,而立體視覺顯示的游戲則是讓你突破了屏幕的那層「玻璃」的阻擋,能讓你感覺到所看到的東西是超出屏幕或者在屏幕遠處的。
2,三種3D眼鏡效果,在看電影方面,分別是偏色最差,偏光在中間,快門最好。
快門的原理是把普通的60HZ刷新的LCD換成120HZ,即把每秒種在顯示器上顯示60幅畫面的速度加大一倍,分別交替顯示左眼和右眼的畫面,而在顯示設備顯示左眼看的畫面時,通過信號的同步,這個時候你眼鏡的左眼是可以看到東西的,但是右鏡片是關閉著看不到任何東西的。當右畫面在顯示設備上顯示時,你的右鏡片可以看到東西,但是左鏡片是關閉著的。這樣就分別讓你的左右眼看到各自的畫面,但是由於閃動的頻率很高,為每秒120次,每隻眼睛60次,人的眼睛有一定的延遲,所以感覺不到眼鏡的閃動(中國的日光燈電壓頻率為50HZ,由於頻率不同,所以快門眼鏡看日光燈時會閃得厲害)
所有3D片源在3D顯示設備上顯示都是有重影的,因為是雙畫面的。快門其實在某一瞬間看到的不是重影,但是由於交替顯示的頻率高,所以肉眼看上去是重影的。一個畫面重影越大,那麼3D效果就越好。如果某一個片斷沒有重影,那麼就是這個沒有3D效果
⑸ 3D電影有什麼效果
3D電影能呈現出「立體效果」
2D和3D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2D僅僅只能看一個平面,而3D則能感受到一個空間的存在。而動畫人物近在眼前是一種叫「IMAX 3D」的技術(巨幕電影),要比3D更加的科技感,在3D基礎上加上IMAX,這樣IMAX 3D裡面的立體人物就對焦清晰,立體感很強。出現的畫面更加的真實。
3D立體電影的製作中廣泛採用的是偏光眼鏡法。它以人眼觀察景物的方法,利用兩台並列安置的電影攝影機,分別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攝出兩條略帶水平視差的電影畫面.
放映時,將兩條電影影片分別裝入左、右電影放映機,並在放映鏡頭前分別裝置兩個偏振軸互成90度的偏振鏡。兩台放映機需同步運轉,同時將畫面投放在金屬銀幕上,形成左像右像雙影。
(5)3D電影洗腦擴展閱讀:
3D電影不適宜人群
1、獨眼、雙眼矯正視力相差3行以上、斜視、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及高危人群、眼部手術恢復期的患者。
2、高血壓、心臟病、眩暈症、恐高症者,精神抑鬱或狂躁者。3D電影的畫面內容多為飛行、旋轉、快速切換、穿越起伏的運動場景,對於有恐高、暈車症狀的觀眾易產生精神緊張和心理不適,此外3D電影音樂和畫面比較刺激,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能會發生血壓升高、頭暈、胸悶等不適。
3、高度近視眼患者、遠視眼患者、老年人、有閉角型青光眼家族史的人、以及「淺前房、窄房角」的觀眾都屬於青光眼的高危人群,不宜觀看3D電影。
⑹ 3D電影震撼逼真,為什麼3D電影看起來這么真實呢
3d電影之所以看起來如此的真實,就是因為拍攝3d電影的時候是用了兩部攝像機一起拍攝的。這樣拍攝出來的效果就和我們人眼的效果是非常接近的,所以我們才在看電影的時候。會覺得電影的情節和畫面如此的真實,彷彿自己身臨其境,就像在自己眼前看到一樣。所以說3d電影的原理其實也非常的簡單,就是利用了兩台攝像機同時拍攝所造成的立體感來代替人眼的感官。所以就造成了我們在看3d電影的時候會身臨其境。
3d電影給我們帶來的是高度的沉浸式視覺體驗給人們的視覺享受,這是2d電影遠遠不能夠替代的。因為2d電影只是一個平面所放射出來的畫面,它沒有3d電影那種真實的感覺,沒有那種身臨其境的體驗,所以外國的科幻大片一般都是採用3d的方式放映出來。這樣才能讓我們感受到那種炫酷的特效和爆炸的場景。如果用2d影像來展現那些場景,那會顯得非常的平淡無奇。
⑺ 關於洗腦的電影
片名叫 記憶裂痕
他不是被政府洗腦的,是被一家大公司.
我幫你找這部電影的資料來
-------
【中文片名】《致命報酬》
【又名】《記憶裂痕》、《空頭支票》
【英文片名】《paycheck》
【導演】吳宇森John Woo
【原著】菲利普·迪克Philip K. Dick
【編劇】迪恩·喬格瑞斯Dean Georgaris
【主演】
本·阿弗萊克Ben Affleck - Michael Jennings
烏瑪·瑟曼Uma Thurman - Rachel
阿倫·艾克哈特Aaron Eckhart - Rethrick
科姆·菲爾Colm Feore
凱瑟琳·莫利斯Kathryn Morris
【類型】動作/科幻/驚悚 片長:119分鍾
【級別】PG-13(動作暴力場面及粗口)
【發行】派拉蒙影片公司
【上映日期】2003年12月25日
【影片簡介】
劇情
邁克·簡寧斯(本·阿弗雷克飾)正在被追殺,但是他卻不知道為什麼會被追殺。作為一名受雇於致力於頂級機密項目研究的高科技公司的計算機天才,簡寧斯在每做完一個項目後,都會按例行慣例接受短期的記憶刪除程序,其目的是保證項目中的機密信息不會被泄露。雖然代價是巨大的,但是報酬也是豐厚的,這次他所負責的是一個為期三年的機密項目,公司保證在項目完成後給予他44億美元的天價報酬。
但是當簡寧斯從洗腦程序中蘇醒過來之後,他所得到的並不是那張44億美元的巨額支票,而是一個裝著證明他自願放棄任何報酬聲明的神秘信封。由於記憶已經失去,他沒有任何辦法驗證此言的真假。所以信封成了他惟一的線索,隨著線索的逐漸增多,FBI的探員也開始出現在他的生活中。
簡寧斯終於知道了事情的復雜性,沒有兌現的支票之後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在與他一起工作了三年的同事雷切爾(烏瑪·瑟曼飾)的幫助下,簡寧斯必須與時間賽跑,在被滅口之前將腦海中紊亂的記憶碎片全部拼回原位,恢復昔日的記憶,並揭開謎團背後的巨大黑幕……
【另一版本簡介】
邁克爾·簡寧斯(本·阿弗萊克飾)是一個極具天賦的電腦工程師,受雇於一家專門進行研究機密工作的高科技公司。他接受了一份協議,在研究工作完成之後,他將獲得八位數的高額酬金,代價是刪除工作期間的記憶,以防止資料外泄。當邁克爾消除記憶之後,他得到的卻不是事先協商好的高額美元,而是一個裝有香煙、剃須膏和手錶等日常雜物的普通公文紙袋。該公司同時通知邁克爾,是他主動放棄了幾千萬美元的酬勞。在完全喪失了兩年的記憶之後,邁克爾已經失去了證明是否是自己放棄了這筆錢的能力。但是事情不光是錢那麼簡單,聯邦警探因為莫名的原因前來抓捕他,而他昔日的老闆也派出殺手不惜一切代價地追殺他。邁克爾漸漸意識到在自己身上肯定發生了不同尋常的事情。真相淹沒在邁克爾為數不多的瑣碎記憶之中,多虧有和他共同生活多年的愛人雷切爾(烏瑪·瑟曼飾)的鼎力相助。兩人攜手合作,趕在前僱主雷吉米(埃仁·艾克哈特飾)派人殺害他之前解開了這段記憶裂痕之謎……
經過一連串驚險刺激的生死逃亡之後,真相開始浮出水面。八位數高薪泡湯後換來的那堆看似無用的雜物,正是邁克爾當初精心安排用來提醒自己的線索,這些雜物幫助他回憶起過去的一切。原來邁克爾的研究內容和預測未來息息相關……
【作者簡介】
本片根據著名科幻作家菲利普·K·迪克(Philip K. Dick)1953年發表的同名短篇小說改編。迪克的作品數量雖然不算多,卻無疑是當代科幻小說界最著名的元老之一,他的作品被改編成電影的比例非常之高,影迷們所熟悉的幾部作品包括《銀翼殺手》、《全面回憶》和《少數派報告》,看過這些電影的都應該知道,這幾部影片還有本片在內,其主人公的記憶都被抹去或者篡改,無知和有知,已知和未知,這些和人腦記憶有關的題材是迪克最衷愛的創作靈感。 《記憶裂痕》一片的拍攝預算超過1億美元,該片的導演原本鎖定為因《紅龍》而知名的布萊特·瑞納,但後來卻因他臨時改變主意接下新版《超人》的導演工作而臨陣換人,當時考慮了多個人選,但是誰也沒想到,派拉蒙公司會最後簽下了擅長執導動作片的香港導演吳宇森,這也成了吳進軍好萊塢後的第一部科幻作品。這部片子對他的意義非常重大,因為要在好萊塢取得真正的成就,那至少必須拿出一部在票房和口碑上都成功的科幻電影,而之前因為二戰背景《風語者》慘遭「滑鐵盧」,甚至連累到米高梅電影公司的股票大跌,所以吳宇森需要一部票房大作來證明他還沒有到江郎才盡的時候,本片的成敗也直接影響著好萊塢片商對他下一部反應華工生活的史詩巨制《命運之土》(Land of Destiny)的投資熱忱。
【演員表】
烏瑪·瑟曼 Uma Thurman .... Dr. Rachel Porter
本·阿弗萊克 Ben Affleck .... Michael Jennings
阿倫·艾克哈特 Aaron Eckhart .... James Rethrick
保羅·吉亞瑪提 Paul Giamatti....Jimmy
Claudette Mink .... Sara Rethrick
馬克·布蘭頓 Mark Brandon .... Lottery Host
克里斯塔·艾倫 Krista Allen .... Holographic Woman
Lori Barrera .... Nursery Customer
Jason Calder .... Wolfe Goon
約翰·卡斯尼 John Cassini .... Agent Mitchell
弗爾維奧·希希爾 Fulvio Cecere .... Agent Fuman
Robert Clark .... Member of String Quartet
Joe Coyle .... School Teacher (uncredited)
Kendall Cross .... Scientist
阿隆·道格拉斯 Aaron Douglas .... Scientist #3 (uncredited)
柯姆·菲爾 Colm Feore .... John Wolf
【動作大師回歸強力動作片】
本片由香港著名動作片導演吳宇森執導。他從執導《終極標靶》開始打入好萊塢,此後還拍攝了由約翰·特拉沃爾塔主演的《斷箭》、尼古拉斯·凱奇和約翰·特拉沃爾塔主演的《變臉》、湯姆·克魯斯主演的《碟中諜Ⅱ》等影片為他帶來「億萬票房大導」的美譽,成為好萊塢電影界地位最崇高的華人導演之一。
與注重真實體現火爆、刺激場面的好萊塢電影相比,吳氏動作片更關心如何拍攝出暴力場面的意境美。吳宇森導演的動作片被國外媒體評價為:「動作片帶來新的情感深度」。以動作片見長的吳大導演,去年一改往日硬朗打鬥的動作片風格,導演了二戰題材影片《風語戰士》。今番他再次回歸動作片路線,在懸疑驚險的劇情中平衡貫穿浪漫愛情線索,融合了科幻、懸疑等類型,藉助於計算機技術,大玩驚險刺激的暴力美學游戲。
【演員陣容強大】
1、酷男本·阿弗萊克一展英姿
該片的主演本·阿弗萊克在1997年參演了凱文·史密斯的一部低成本電影《追逐艾米》而在聖丹斯電影節上嶄露頭角。同年,他與好友馬特·達蒙合作擔任編劇並出演的《心靈捕手》被評為當年金球獎和奧斯卡獎最佳編劇。他參演的《珍珠港》在中國創下了票房過億的好成績。面貌英俊且實力不凡的本可以說是星途無限,他先後被評為新一屆「全世界最美麗的50人」、「新世紀10大偶像明星」、「電影圈前十位酷男」。去年更因一部《超膽俠》而一躍成為票房巨星,在這部影片中他既要舞棍,還要玩飛車,更要玩命被火車追,且看他如何巧妙脫身,化險為夷。
2、好萊塢有史以來最美的女人之一加盟助陣
剛剛在鬼才導演昆汀·塔倫蒂諾新作《殺死比爾》中大顯身手的烏瑪·瑟曼出任該片的女主角。雖然她本身表示並不喜歡血腥、暴力的武打場面,但是對於吳導能令銀幕上呈現的暴力產生美感表示由衷的贊嘆。瑟曼被某雜志評為好萊塢有史以來最美的女人之一,對於她的美,人們又眾口不一。人們用像謎一樣吸引著我們的斯芬克斯之美來形容烏瑪·瑟曼:她不是非常美麗,盡管她很美麗;她也不是絕頂聰明,盡管她很聰明;但是她把美麗與智慧恰到好處地同時成為了她的擁有。烏瑪還是法國著名的化妝品公司蘭蔻(LANCOME)新款香水「玫瑰奇跡」的廣告代言人,這是對美的要求極為苛刻的法國人第一次選中一名美國明星作為其品牌的詮釋者。她還是好萊塢戲路最廣的女星之一,無論是焦慮脆弱的女病人、放浪形骸的黑幫老大情婦、貌美如花卻心如蛇蠍的「毒藤女」、還是美麗優雅的女作家,她都能詮釋得讓人信服,此片中她將作為本·阿弗萊克的女友,同他一起沖鋒陷陣。
⑻ 看3D電影是什麼感覺啊
常生活中人們是用兩隻眼睛來觀察周圍具有空間立體感的外界景物的。3D電影就是利用雙眼立體視覺原理,使觀眾能從銀幕上獲得三維空間感視覺影像的電影。它不同於一般普通電影在放映時只有影像的平面感覺。 3D立體電影的製作有多種形式,其中較為廣泛採用的是偏光眼鏡法。它以人眼觀察景物的方法,利用兩台並列安置的電影攝影機,分別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攝出兩條略帶水平視差的電影畫面。放映時,將兩條電影影片分別裝入左、右電影放映機,並在放映鏡頭前分別裝置兩個偏振軸互成90度的偏振鏡。兩台放映機需同步運轉,同時將畫面投放在金屬銀幕上,形成左像右像雙影。當觀眾戴上特製的偏光眼鏡時,由於左、右兩片偏光鏡的偏振軸互相垂直,並與放映鏡頭前的偏振軸相一致;致使觀眾的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過雙眼匯聚功能將左、右像疊和在視網膜上,由大腦神經產生三維立體的視覺效果。展現出一幅幅連貫的立體畫面,使觀眾感到景物撲面而來、或進入銀幕深凹處,能產生強烈的「身臨其境」感。
⑼ 3D電影的危害有哪些
人們在感受3D電影時,大多為其巨大的震撼力而興奮,大嘆過癮。市場專家預測,3D電影會在5年內成為市場主流。但是,您可知道:全球范圍內對於3D片可能引發視力、精神問題以及一些平衡系統的臨床病變,已經開始受到關注。
1、3D模仿人的雙眼視物
看《阿凡達》、《加勒比海盜》、《變形金剛3》等3D大片,不是讓人感到景物撲面而來,就是好像自己進入了銀幕深處,產生強烈的身臨其境感。
為何會有如此奇妙效果?
D是英文Dimension(維)的字頭,3D是指三維空間。國際上以3D電影來表示立體電影。1839年,英國科學家溫特斯頓發現了一個奇妙的現象,人的兩眼間距約5公分,看物體時,兩隻眼睛的角度不盡相同,即存在兩個視角。這種細微的角度差別,經由視網膜傳至大腦里,能區分出景物的前後遠近,進而產生強烈的立體感。這就是「立體」的秘密——「偏光原理」。
3D電影巧妙地利用了「偏光」。它利用兩台並列安置的電影攝影機,分別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攝出兩條略帶水平視差的電影畫面。放映時,將兩條影片分別裝入左、右電影放映機。當畫面投放於銀幕上,就會形成左、右細微的雙重影像。當觀眾戴上獨特的3D眼鏡(偏光眼鏡)時,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過雙眼匯聚功能,將左、右像疊加在視網膜上,由大腦神經產生三維立體的視覺效果,從而展現出一幅幅連貫的立體畫面,讓人感受到身臨其境的神奇幻覺。
2、頻頻調焦讓眼睛好累
一位朋友問:我整部《阿凡達》看完,眼睛流了一堆眼淚。看得真的很痛苦,有人和我一樣嗎?美國的研究人員分別在兩個工作室進行實驗,得出相同的結論:3D電影、電視會促使大腦出現輻輳—調節差異,並使得為數不少的人出現疲勞、不舒服、眼睛緊張、頭痛等症狀。
何為輻輳?當觀看者直視較近的物體或場景時,雙眼會稍向內轉,使視覺焦點向被視物集中;而當他凝視遠方,雙眼視軸則平行。這種現象,就是輻輳。
何為調節?在看遠近不同的物體時,眼睛內的肌肉會自動調整光學焦點,好集中關注某點的東西,這叫做調節。
正常情況下,眼睛的輻輳和調節是相互協調的,大腦能夠很輕松地將這些信息耦合在一起。但是,透過3D眼鏡看到的世界是分成兩邊的,即可能是在屏幕前面或後面的場景之影像,分別被送到了左右兩眼。這時,眼睛要把落在屏幕前的場景的目光,或落在屏幕後的場景的目光聚合起來(輻輳),同時還得對屏幕進行視覺調節,人的輻輳和調節的協調性被打亂了。人體長時間觀看3D電影,大腦被迫去耦合「輻輳—調節」在不協調的情況下傳進大腦的信息,就會出現視疲勞、視物模糊、不舒服、頭痛等症狀。
3、產生動感讓人眩暈
一位女大學生說:看《阿凡達》時,剛開始覺得還行,過了十幾分鍾就開始難受,覺得頭昏、胸悶、出冷汗、想吐,實在受不了只好出來了。一看時間才過半個多小時,心疼死我的米米了!她的頭暈只是個案嗎?否!現在網上一直流行一個很熱的話題——《阿凡達》觀眾的「暈3菜」問題——「3D暈眩症」。
看3D,為何會有暈眩感?
3D電影畫面逼真,讓你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而且畫面視角頻繁切換,人的眼睛會不停進行自動調節以適應屏幕上的內容,並不斷地向大腦傳達「自己真的在動」的信息。
你實際上坐在座位上並沒有運動。「動」,只是視中樞做出的錯誤判斷,因此大腦不可能收到肌肉運動的信號,這樣頭腦發生了「知覺錯誤」的矛盾,造成了神經中樞的混亂。中樞力求擺脫這種矛盾的困境,發出強烈的眩暈指令,希望重新調整機體運動狀態,人就可能出現頭暈、惡心等不適的症狀。
再則,3D電影,屏幕上不僅有屏幕前面,或屏幕後面的實焦畫面,還有元素豐富的虛焦布景畫面,像遠景虛焦的樹葉就是眾多元素里的一部分。觀看3D電影時,因為這些元素會讓眼球重新聚焦,且屢屢聚焦失敗,這樣也容易產生3D暈眩症。因此,有嚴重眩暈病史、易暈車暈船、有癲癇病史的人,那些耳前庭器的平衡感相對容易被打亂的人,都不宜看3D電影。
4、強刺激可導致青光眼
專家提醒,那些眼壓偏高的人,那些「淺前房、窄房角」的青光眼的高危人群,嘗試3D片的視覺刺激,是一個危險行為。
前房,是位於角膜之後、虹膜和瞳孔之前的空隙;後房,在虹膜、瞳孔之後,晶狀體之前。前、後房內充滿了透明的液體,稱之為房水。房水在前、後房內不斷地循環流動,並且不斷地生成、排出,使眼壓維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上。眼球內是一個封閉的結構,如果房水排出通道——房角阻塞,房水排出受阻,眼內壓升高,引起眼球內壓力太大,則會導致視神經損害。而青光眼,就是一種視神經受損的疾病。
有位台灣人看3D片時,引發急性青光眼,眼壓從原來的20以下飆到69,緊急掛急診。為何會如此?因為人在興奮時,很容易引起瞳孔放大、眼壓升高。在臨床上,經常遇到一些看球賽的球迷,過於興奮而導致急性青光眼發生的案例。而3D電影逼真的圖像和無比震撼的場面,輕而易舉就能讓人精神興奮。那些有青光眼高危因素的人(比如「淺前房、窄房角」),相對來說,更容易導致眼壓升高;再加上3D畫面更耗眼力等,多種因素疊加,就會導致急性青光眼的發作。
5、閃光誘發光敏性癲癇
2010年4月,三星電子曾在其澳大利亞網站上低調發布了一份題為《光敏性癲癇警告和其他健康風險》的報告。而索尼和松下也對使用採用3D技術產品的消費者提出過類似的警示。
光敏性癲癇,是一種在閃光刺激下誘發的一種腦神經痙攣反應。 當熒屏上強烈的閃光刺激被視網膜神經細胞接收,傳送到大腦,引起神經元異常放電,擾亂神經中樞的正常功能,就會導致癲癇發作。一些精神健康專家表示,長時間面對電視或電腦屏幕而引發的光敏感性癲癇,近年來有逐漸增多的趨勢。
如,南京有一位程序員,因在電腦面前不分晝夜地趕項目,忽然出現面色蒼白、失去知覺、口吐白沫的症狀。檢查發現,他患上了光敏感性癲癇。如,一位大二學生因暑假時連續玩了10個小時的網路游戲,突然出現視線模糊、全身抽搐的症狀。經醫生診斷,他患的病也是光敏感性癲癇。
雖然目前還沒有因為觀看三D電影引起光敏性癲癇的例子,但《阿凡達》中潘多拉星球上的植物,光華璀璨;巨大溫和的食草動物,偏小兇猛的食肉動物,納美人的飛行坐騎等,都讓觀眾的眼球和心靈受到刺激,對於癲癇患者來說,這種刺激就很可能會引起癲癇發作。《健康風險》報告羅列的可能產生的身體不適,還有方向障礙等,其中最嚴重的為中風。
6、影響孩子眼睛正常發育
《玩具總動員3》、《怪物史瑞克4》等具有3D效果的動畫片,吸引了不少孩子的眼球。3D片對孩子有何潛在的影響?
(1) 眼睛
看3D片,可能影響眼睛正常發育。
眼結構的發育期:自出生~3歲。
人的立體視覺,3歲以前尚未發育好,只有到5歲以後,才發育完全。
眼功能的發育期:4~13歲。
在多種內外因素的作用下,兒童眼生長發育有很大的易變性,而這些變化中最主要的是屈光系統的變化,這就造成了眼的可塑性。
若讓兒童以左右眼不同影像實現3D效果的做法,讓眼睛不斷地運動眼睛的肌肉,緊張地,不斷地調節自己的晶狀體以變換焦距,對其眼睛發育存在潛在影響,很可能會造成斜視、弱視等。
(2)心理
有研究指出,過度的聲光刺激會引發幼兒不良反應。
「這不是熊貓阿寶!爸爸我們快點回家去吧!」一位剛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在家看影碟,喜歡上了熊貓阿寶。但當爸爸帶他去看3D版《功夫熊貓2》時,剛開場不久,他就坐不住了。
一位海外的電子藝術研究者曾拍攝記錄了四五歲孩子盯著電視機時的表情,結果發現,10分鍾之內,孩子的臉變得近乎「痴呆」。
研究者解釋說:「快速切換的鏡頭,很容易對孩子造成信息輸入過度,迫使大腦『過載』。對於孩子,信息爆炸的視聽刺激,就像將白紙在瞬間染成黑色。」
(3)注意力
教育專家指出,孩子「注意力」的特點,不適宜長時間地看3D電影。
孩子的注意力,因年齡段不同而有差別。一般情況下,5-6歲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為10分鍾;7-8歲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為15-20分鍾;8歲以上的小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為20-30分鍾;初中生、高中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為30-45分鍾。
如果帶較小的孩子看100多分鍾的電影,會引起孩子的煩躁情緒。
7、最好看30分鍾休息一次
又想感受時代潮流,又想遠離健康隱患,怎麼辦?
如果雙眼一強一弱,影像會扭曲,無法合組,還會導致不適。所以,請近視、遠視、散光的朋友戴矯正眼鏡觀看。 如果眼部有隱患,使雙眼無法有效配合,看不到3D效果,就不用花錢看3D了。患有癲癇症、心臟病等疾病的人最好就不要看了,以免導致病症加重。
35歲以上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看時,應間隔半小時到亮環境下休息5~10分鍾。如果在看3D電影時,感到頭痛或惡心、視物模糊不清;或者看燈光時,周圍有一圈繽紛的彩虹圈,即使用手揉也不能除去,應該警惕青光眼的急性發作,須及時就醫。
眼睛健康的人,最好也每隔一段時間就閉一閉眼,讓眼睛放鬆一下。建議看15~20分鍾就拿掉3D眼鏡,閉眼睛休息1~5分鍾。最好看30分鍾後休息休息(電影院若能中間休息就最好了)。位置距屏幕不能太近,座位離屏幕15~20米最好。一定要坐直身子,正視電視屏幕,這樣眼睛便不容易感到疲勞。
兒童呢?義大利最高衛生保健委員會已發布公告:禁止6歲以下兒童觀看3D電影;而有些專家卻認為安全年齡界限是8歲,甚至有的說是10歲或是12歲。根據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的長短,可選擇看3D電影的,最好是12歲以上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