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上映多久就可以在網上看了
要看他在電影院放映多久,如果是大片放映周期可能長一些。上映兩個月網上可能就有高清正版出現。
B. 電影票房如何分成
按照中國電影的票房分賬慣例,100元的票房,5元錢是要上繳的電影基金,上稅3.3元,剩下的91.7元,影院拿走47元,院線拿13元,製片方和發行商拿剩下的31.7元。
北美票房中,發行商可得約55%。導演收入有的是只拿片酬,有的另外加分紅。
C. 電影院跟影片是怎麼分成的 比如一張電影票為30元,那麼電影院拿多少 導演能拿多少,製片人和演
按照中國電影的票房分賬慣例,假如是100元的票房,
5元錢是要上繳的電影基金,上稅3.3元,剩下的91.7元,
影院拿走35—40元,院線拿約5元,製片發行商方拿剩下的約50.
導演,編劇、演員沒有分成,只有報酬,但一般都會約定分紅。分紅導演和大牌演員一般沒問題,但編劇就拿得到拿不到就兩回事了。(本人就是編劇)
D. 泰國看電影要唱國歌,印度看電影中場休息,在各國看電影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去別的國家看電影的體驗是很新鮮的。
每個國家看電影的風俗習慣可能都略有不同,但是比較有特色的就是泰國和印度了。
首先說一下泰國,在泰國每天早上08:00和晚上18:00,所有的公園、火車站、輕軌站、地鐵站、學校和街道等公共場合都會固定播放泰國國歌,從來沒有例外。所有人聽到國歌,都必需馬上停止手頭上的事情,面向泰國國旗肅立,如果是奏國歌時人在屋內或所在的地方沒有懸掛國旗,就可以原地肅立,並摘下帽子以示敬意。不管是哪個國籍的人,在泰國都要尊重這一風俗習慣,否則會被泰國警方逮捕。
印度的高級電影院一般顏值都比較高,美輪美奐的色彩賺足了觀眾的眼球,各種顏色的搭配魔幻典雅,浪漫而不失情懷。印度的爆米花不是甜的,是鹹的,而且是特別咸,一般中國人吃印度的爆米花會覺得味道很奇怪,不太適應。
E. 約女生看電影,該如何表現
要明白去電影院,並不是完全為了電影,而是要去升高關系。我先教大家一個我常用的慣例:邊吃爆米花邊互動。比如你看到一個電影橋段,就問她:「好笑嗎?」如果說:「不好笑。」拿爆米花扔她,說:「這么好笑你都不笑」女生肯定還擊你,就跟她打鬧起來,找機會跟她親近就可以了。
F. 電影盈利模式
投資電影從2002年2月1起《電影管理條例》裡面明文規定之後,在國內就正式合法,但是在那時候電影市場完全是被影視圈內人士或者有資金實力的人以及公司壟斷的一個行業,普通人即使你有這樣的資金實力,也很難找到這樣的機會去參與一部電影版權的投資。
很多影視明星都曾經在新聞媒體上公開表示,他們做演員片酬並不是他們主要的收入來源,最大一部分的收益其實就是來源於電影版權投資。電影投資的收益當然主要是來自於電影上映之後的票房數據,票房越高,收益越高。
G. 為什麼星期二看電影要打折
揣著剛發的幾百元工資,21歲的「農民工」小何站在電影院門前———今天,是他的生日!
「每天同些大老粗在一起,我想過個有意思又不用花什麼錢的生日。」對於這個高中沒畢業就輟學來廣州打工的窮孩子,他的夢想就只是上影院看場電影,「每次回家,弟弟妹妹們都會問我,廣州有什麼好玩的?但我從來沒有體驗過真正的城市生活。」小何的眼神里閃過一絲憂傷,他摸了摸自己的口袋,又指了指上映影片的價格表,有點難為情地告訴記者:「聽說白天看戲有折打,但我得幹活。晚上看就意味著兩天白幹了,我還是不看罷了。」
記者告訴他,這幾天在四川瀘州舉行的中國城市影院發展協會理事會會議上,已經敲定今後每周二為「中國電影打折日」,以實現「人人有電影看,人人都愛看電影」的情景,並可能在4月份開始實施時,他這才露出笑臉,滿臉天真地和記者說再見。
幾分鍾後,記者就打折日的事情采訪了廣東兩大院線的負責人,他們不約而同地採取了否定態度,稱票價得跟著市場走,硬性規定打折實質性意義不大,自己根本不會理這事,一位宣傳人員更指其為「無稽之談」。至於電影票價連年上漲,普通市民因此望而卻步的現象,珠江院線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其實很多影院會在白天搞促銷活動,但還是沒多少人去,「大家都要上班,但晚上正好是看電影高峰期,影院也得活啊!」根據記者了解,廣州數家主流影院中,只有新近落成的華納金逸影城,4月份准備在每周二全天候賣半價票。
■廣州影院對打折普遍持抗拒態度,影迷看平價電影的願望何日成真?
行業協會:「打折日」做法是國際慣例
事實上,在香港以及歐美的一些大城市,「星期二電影票半價」的行業措施幾年前就已經全面實施。這也是本次中國電影影院協會「糾集」全國168家影院老總,討論低價特惠日的外在出發點。「電影也是商品,商品都能打折,電影為什麼不能呢?」該協會副會長曹志澄說,「打折日」的提法完全是按照國際慣例,其目的不在打折本身,而是對現行票價是否偏高的一種考量,「如果『打折日』的票房能明顯提高,那麼一定會沖擊現行票價。」之所以選擇周二,曹志澄解釋稱,周末是新片上映的高峰期,周二能成為了解市場動態的風向標,「比如一部電影周末時票房不高,而周二打折後票房反而特別高,那就提醒我們是否定價過高了。」
在內在出發點上,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市場處處長毛羽告訴記者,「我們發現不是沒人看電影,盜版和正版光碟如此興盛就能說明大眾有這個需求。主要是我們的票價沒有拉開距離,影院沒有拉開檔次,這樣令票價總體上升。」據他介紹,國內電影票價打折其實早就有之。一部國外大片引進國內,首輪票價總是最貴,一張票一般在40元左右;等放過15天後,二輪放映票價會降低至30元;三輪放映則可能便宜到20元左右。「我們現在打折不是按照以前的第一輪、第二輪算,而是規定只要是星期二,影院所有電影都打折。」毛羽說,打折幅度會按照各地的發展情況所定,不搞一刀切!因此實行「電影票價打折日」,算是個比較折中的辦法。
電影院:這個決定很不市場化
但在很多影院看來,這仍然是一刀切!雖然「打折日」的決定目前已提請中國發行放映協會協商,但由於目前還只是一個提案,不少影院紛紛起來反對,指票價問題太過復雜,不能從上而下來制定。廣東中華電影城總經理關雪華告訴記者,他們正在商量對策,應該很快就有新動作出來。天河電影城的吳經理則認為,事情還沒定,「打折日」如果能讓更多的觀眾走回影院,當然是積極的,但他認為行政行為更應該用在規劃影院上,例如不應該在天河區搞太多影院,番禺區卻幾乎沒有等現狀的規劃統籌等等。
上海萬裕影城的嚴鳴放經理說,這個決定很不市場化,「怎麼可以搞這種統一的行動呢?而且憑什麼周二進行,為什麼不是周三、周四?我認為電影還是按質論價,比如第一周上檔的票價和第二周應該有所區別。其實現在我們影院也會搞許多打折、團體優惠等促銷活動。」上海聯合院線的市場總監則對「打折日」的活動持保留意見,他認為票價本來就浮動很大,相關的促銷活動也一直在展開,所以不好說「打折日」對今後的票價有何實質性影響。
觀眾:有打折票就多看幾部電影
昨日下午,記者也隨機采訪了幾位不同年齡、工作的觀眾,大家都不約而同地說,如果有「打折日」,他們每年起碼會多看五六場電影。28歲的劉先生說,「現在電影票太貴了,平日看電影也基本上選擇網上下載的方式,或者買DVD回家看,能用差不多的價錢在電影院看,當然是種超值享受。」大學生小徐也告訴記者,以前影院打折大多是噱頭,缺乏誠意,作為學生很難承受,希望這次是動真格的,讓他們多一些受電影教育的機會:「很多大學生晚上六沒事做,就打牌、喝酒,或者玩游戲,過得很無聊,我相信隨著電影價格的降低,我們的精神生活會得到一定程度的充實。」
當然,也有對此不以為然的。50歲的賀媽媽認為,平時工作忙,下班後就只想回家休息,只有周末一家人才有空去影院,「那個時候票價其實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一家人在一起。」而周二打折,就算票價下降了,去不成同樣沒有意義。
相關新聞:
「打折日」倡議者是當年「五元票價」始作俑者
趙國慶:協會下屬168家影院全部在「打折日」打折
中國城市影院發展協會的會長趙國慶(見圖),因為當年的「五元票價」及其後的戲劇性糾紛成為了風口浪尖的人物。作為這次「打折日」活動的倡議者,他表示,「打折日」是行業的共識,也是落實國家對降低票價的指示,之前已經有影院這么做了,現在只是希望可以成為一個行業內的統一行動。
記者(以下簡稱記):「打折日」這一天協會下屬的所有影院將全天實行半價優惠?
趙國慶(以下簡稱趙):不是的,我們叫「打折日」不是叫「半價日」。全國各城市的影院發展情況不同,票價也有很大懸殊,我們提出每周二各影院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進行打折,但這樣的打折是以不損失片方利益為前提的,比如一部電影的票價只要10元,你再打個折變成只有四五元了,那就不合適了。
記:這個決定對影院有約束力嗎?操作起來可行嗎?
趙:我們協會下屬的影院168家會員單位肯定要遵守這個決定,但是全國尚有三四百家其他影院,這個決定對非會員單位不能產生約束,但我們現在正在爭取中國發行放映協會的支持,希望有更多的影院參與。不過即使產生分歧,效果也不會差,因為我們協會包括了全國最好的影院。
記:這個決定將從什麼時候起實施?
趙:我們將與中國發行放映協會進一步協商,最快要到4月中旬。
記:您當年發起的「五元票價」行動讓人印象深刻,這個「打折日」也是您一手策劃的嗎?
趙:這個活動不是個人發起的,而是行業的共識,也是落實國家對降低票價的指示,之前已經有些影院這么做了,但沒有在整個行業內部形成統一的行動或者條文,現在我們希望可以把它固定下來。
記:您認為這個「打折日」會對最終降低票價產生實質性影響嗎?
趙:許多事都無法提前預料結果,我們只是希望通過這樣的努力為最終降低票價作出點鋪墊和參考,如果效果好,那一定會對降低票價有影響。
H. 電影院開場15分鍾後不能買票是否屬於霸王條約
這個算不上,所謂霸王條款:就是一些經營者單方面制定的逃避法定義務、減免自身責任的不平等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和店堂告示或者行業慣例等,限制消費者權利,嚴重侵害群眾利益。
電影已經開場了,你在買票進去就會裡面的觀眾造成影響,這種規定是讓一部分人不爽,但保證了大部分觀眾的利益。而且這對主任沒什麼額外的好處的
I. 為什麼商場里電影院總在頂樓,而超市都在負一樓
相信大家平日里在各種購物中心裡遊玩時會發現一個規律:電影院往往在頂樓,而大型超市則一般在地下一樓。那麼購物中心為什麼會這樣安排呢?今天就為大家扒扒其中的小秘密!
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停車場往往在地下二樓,剛買完一大堆生活用品的顧客方便直接將物品搬上車,再開車回家。以免出現提著大包小包,苦苦的等待直達電梯或乘坐手扶電梯的尷尬場景。
你在平日逛購物中心時還有什麼小發現呢?分享在評論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