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白金漢宮的英文怎麼讀
白金漢宮的英文:Buckingham Palace,讀音:[ˌbʌkɪŋəm ˈpæləs]。
Buckingham英 [ˈbʌkiŋəm] 美 [ˈbʌkɪŋəm, -ˌhæm]
白金漢郡(英國英格蘭郡名)。
palace英 [ˈpæləs] 美 [ˈpælɪs]
n.宮,宮殿;(主教)邸宅,宏偉大廈;華麗的娛樂場所。
Buckingham Palace英 [ˌbʌkɪŋəm ˈpæləs] n.白金漢宮(英國王宮)[地名] [英國] 白金漢宮〈倫敦〉。Buckingham Palace的用法示例如下:
1..
他必須前往白金漢宮去接受女王授予的「大英帝國勛章」。
2..
霧靄蒙蒙,白金漢宮若隱若現。
3..
白金漢宮對旅遊者來說是個有巨大吸引力的地方。
(1)皇室電影院擴展閱讀:
palace這個單詞13世紀初期進入英語,直接源自古法語的palais,意為宮廷;最初源自中世紀拉丁語的palacium,意為宮殿。
palace的近義詞:
1.mansion英 [ˈmænʃn] 美 [ˈmænʃən]
n.大廈;宅第,公館。
2.chateau英 [ʃæˈtəʊ] 美 [ʃæˈto]
n.(法國封建時代的)城堡;(尤指法國的)別墅,庄園。
palace相關詞彙:
1.ancient palace 古老的宮殿
2.imperial palace 皇宮
3.luxurious palace 豪華的宮殿
4.magnificent palace 華麗壯觀的宮殿
5.presidential palace 總統官邸(不用於美國)
6.exhibit palace 陳列館
7.movie palace 電影院
8.Summer palace頤和園
❷ 香港哪家電影院比較好以及
港島
AMC Pacific Place
Director;s Club
MCL JP 銅鑼灣戲院
MCL 康怡戲院
PALACE ifc
UA CINE TIMES
UA 太古城中心戲院
UA 皇室戲院
數碼港百老匯
總統戲院
九龍
AMC 又一城
MCL 德福戲院
PALACE apm
The Grand Cinema
UA iSQUARE
UA iSQUARE IMAX
UA MegaBox
UA MegaBox IMAX
UA 朗豪坊
嘉禾海運戲院
嘉禾港威電影城
嘉禾黃埔
寶石戲院
影藝戲院
新寶戲院
旺角百老匯
百老匯The ONE
百老匯荷里活
百老匯電影中心
豪華戲院
新界
MCL 將軍澳戲院
STAR Cinema
UA 屯門市廣場
UA 東薈城
UA 沙田
元朗戲院
凱都戲院
嘉湖銀座百老匯
嘉禾荃新天地電影城
嘉禾青衣電影城
巴黎倫敦紐約米蘭戲院
機場UA IMAX
荃灣百老匯
葵芳百老匯
❸ 香港有哪些值得一去的電影院推薦
港島
AMC Pacific Place
Director;s Club
MCL JP 銅鑼灣戲院
MCL 康怡戲院
PALACE ifc
UA CINE TIMES
UA 太古城中心戲院
UA 皇室戲院
數碼港百老匯
總統戲院
九龍
AMC 又一城
MCL 德福戲院
PALACE apm
The Grand Cinema
UA iSQUARE
UA iSQUARE IMAX
UA MegaBox
UA MegaBox IMAX
UA 朗豪坊
嘉禾海運戲院
嘉禾港威電影城
嘉禾黃埔
寶石戲院
影藝戲院
新寶戲院
旺角百老匯
百老匯The ONE
百老匯荷里活
百老匯電影中心
豪華戲院
新界
MCL 將軍澳戲院
STAR Cinema
UA 屯門市廣場
UA 東薈城
UA 沙田
元朗戲院
凱都戲院
嘉湖銀座百老匯
嘉禾荃新天地電影城
嘉禾青衣電影城
巴黎倫敦紐約米蘭戲院
機場UA IMAX
荃灣百老匯
葵芳百老匯
❹ 香港電影院的分布
香港已經有大小一百三十多家電影院了 主要是UA(環藝)
嘉禾 百老匯 主要都往內地發展了
因為香港地盤有限啊
❺ 泰國黨派在王宮的紀念碑上刻泰國屬於人民不是國王,你怎麼看
泰國國王哇集拉隆功,在德國和自己剛剛出獄不久的詩妮娜貴妃以及20名女子逍遙快活,日子過得十分舒心,可是泰國國內卻爆發了2014年泰國政變以來的最大規模遊行活動。
瑪哈上台之後不僅沒有收斂,反而越來越肆無忌憚,這也就導致了抗議者第1次在反政府遊行中將矛頭指向了國王。
對於王室的挑釁在泰國十分罕見,以至於令不少在泰國的僑民和常去泰國旅遊的遊客感到很驚訝,有很多人發現在電影院播放電影前歌頌泰王的歌曲,已經很少會有人站起來認真聆聽了,大部分人都選擇坐在座位上,無動於衷的玩著手機,這預示著泰王在泰國普通民眾心中的地位正在下降,泰國那個關於「十世而亡」的預言恐怕真的要兌現了。
❻ 推薦一些關於法國皇室歷史的電影
雖然不是法國,但是,是皇室歷史
物傳記片的頂峰之作
轟動世界的第一流的視聽享受音樂片
深刻洞悉人性的經典之作
中文片名:莫扎特傳
原片名:Amadeus
影片類型:劇情 / 音樂
片長:160 min
國家/地區:美國
對白語言:英語 義大利語
色彩:彩色
導演:米洛斯·福爾曼 (Milos Forman)
劇情介紹:
本片講述了偉大的音樂天才沃爾夫崗.阿巴迪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的一生。影片採用倒敘手法,由安東尼奧.薩利埃雷(Antonio Salieri)講述。他是一位宮廷樂師、莫扎特的天才使他既羨慕又震驚,心理上發生了變態,決定除掉莫扎特。音樂在全片中具有敘述和點出主題的作用,將莫扎特的音樂和他的生平事件串連在一起,刻劃了莫扎特與薩利埃雷在音樂上的沖突。
1782年,年僅26歲的莫扎特來到維也納,其絕世才華立即傾倒了整個奧地利宮廷,同時也引起了宮廷首席樂師薩利埃利的嫉妒。薩利埃利為人自負,自詡為維也納音樂界第一人。莫扎特的才華既令他驚嘆,也使他陷入深深的絕望之中。心胸狹窄的薩利埃利由嫉轉恨,決心不惜一切代價毀滅掉這個強大而可怕的「對手」。
莫扎特的音樂造詣超塵脫凡,在生活中卻是個不修邊幅,行為恣肆的人。在薩利埃利的挑唆之下,保守、刻板的維也納主流音樂界視他為「異端」,處處為他設坎施絆。莫扎特的樂譜遭到大量刪改,作品無法在劇院上演,生活日漸困窘。
莫扎特的父親突然去世,這使莫扎特悲痛萬分,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身體一落千丈。薩利埃利知道自己的機會終於來了。他戴上莫扎特父親生前用過的假面道具,敲開莫扎特的家門,要他譜寫一篇《安魂曲》。莫扎特在恐懼和疾病的雙重摺磨下夜以繼日地工作。《安魂曲》寫成了,他自己也終於油枯燈盡,氣絕身亡,死時年僅35歲。
薩利埃利的陰謀得逞之後,自感莫扎特的冤魂日夜索命不休,最後精神失常,被送進瘋人院。時光流逝,曾經烜赫一時的薩利埃利漸漸被人遺忘,莫扎特的作品卻成為人類音樂殿堂里的瑰寶,在世間永遠傳唱。
❼ 求問一部王室的電影,很急很急的!!!!
<<王宮風雲>>
國王突然駕崩,正在國外逍遙度假的阿爾諾王子夫婦被緊急召回。雖然阿爾諾是次子,但王位繼承法規定,在任國王必須已婚,所以阿爾諾未婚的哥哥伍德布退居二線。王室繼承人的重任在一夜之間便陰錯陽差般地降臨到了阿爾諾這個花花公子的頭上,而阿爾諾的妻子阿爾梅勒也就理所當然地成了王妃。於是,享受慣了花天酒地的阿爾諾被迫放棄了吸食大麻,身為矯正發音科醫生的阿爾梅勒向來不招女王的待見,不善交際的她也不得不開始學著適應王宮里的種種繁文縟節。 此前,夫妻倆都沒有受過任何王室的特別訓練,匆忙上陣鬧出了不少笑話。國王夫婦應邀去訪問斯里蘭卡,阿爾梅勒王後居然在機場吻遍了所有斯里蘭卡的官員,又和歡迎他們的斯里蘭卡姑娘一起跳舞;國王夫婦去出席一個圖書館的剪綵儀式,國王居然把幕布剪了。然而,雖然夫妻倆都鬧笑話,但王室似乎對阿爾梅勒更為不滿。趾高氣昂的太後橫挑鼻子豎挑眼,自以為是的國王也認為王後很笨拙而醜陋,不管是她的發型、衣著,還是表情都僵硬而古板,彷彿時時刻刻都很緊張,然而越緊張就越犯錯;性格溫順,別人讓做什麼就做什麼,顯得懦弱、無主見。有時候就是屋漏偏逢連陰雨,阿爾梅勒越小心越努力就越出事。一次,她頭戴王冠,親了一下正在吃飯的女兒,結果王冠居然掉進了女兒的湯里;她去敬老院慰問老人,有人拿蛋糕砸陪同的大臣,結果大臣一閃,蛋糕不偏不正地砸到了阿爾梅勒……類似窘困的遭遇不勝枚舉,可憐的阿爾梅勒覺得老天爺似乎是故意欺負她這個老實人。更令她傷心地是,無論她再怎麼委曲求全、小心翼翼,也難討專制、刻薄、挑剔的女王歐仁尼的歡心。終於,一件事讓阿爾梅勒徹底崩潰了,這天,提前回家的她居然撞見了阿爾諾和自己的好朋友洛朗斯的姦情。自此,忍無可忍的阿爾梅勒決定不再沉默:她先是打電話給媒體,偷偷揭露國王婚外戀的內幕,又故意帶女兒繞著路走回家,因為要接受記者采訪;她還提議設立王宮開放日……總之,阿爾梅勒一面以親和時尚的公眾形象繼續出席各種公益慈善活動,一面暗中操縱和利用新聞媒體,巧妙地實施著自己的報復計劃。表面上看,她似乎依舊忍氣吞聲,寬容大度,很快贏得了大眾的同情和好感,而實際上,王室和公眾都被她玩弄於股掌之中。 當然,世上沒有不通風的牆,阿爾諾和歐仁尼女王很快便知道了阿爾梅勒的陰謀,但為時已晚。歐仁尼以阿爾梅勒生病為由禁止她參加自己的生日宴會,結果在王宮陽台上向群眾招手致意時,下面的人潮卻爆發出了整齊的喊聲:「阿爾梅勒,阿爾梅勒。上帝似乎開始垂青於阿爾梅勒。但悲劇卻不期而至了,阿爾梅勒在參加的一個蹦極活動中意外遇難,而這個活動本就是一次為世界和平而舉行的公益活動。
❽ 歐洲的電影學院,不要太多錢的有那些
歐洲電影學院Top 20
歐洲電影學院Top 20
德國:1. Hochshule fur Filmkunst und Fersehen (HFF) Muenchen
HFF成立於1967年,它不但是柏林電影節的官方組織者之一,而且還是德國著名導演維姆·文德斯(Wim Wenders)的母校。
Tel. (00)49 89689570
http://www.hff-muc.de
比利時:
2. L\'Institut national des arts et spectacle (比利時國家高等舞台藝術和傳播技術學院,簡稱Insac)
Insas是隸屬比利時法語地區政府的國立學院,成立於1962年。學院的教學目的是培養擁有舞台藝術和傳播技術,具備電影創作實踐能力和相關技術的專業人才。該學院繼承了比利時國內外優秀的電影教學傳統,長期以來致力於保持一流的教育教學水平。(註:1.Insas在中國駐比利時使館提供的比利時高等藝術學校認證名單上 2.它相成績最優秀的一百位學生提供全額獎學金)
('Tel. (00)32 25119286
http://www.insas.be
丹麥:3. Den Danske Filmskole(丹麥國立電影學校)
('丹麥國立電影學校建校於1966年,實行大學四年制。它在電影聲像、製片以及電影剪輯、導演教學等領域享譽全歐洲,是著名導演拉斯馮提爾(Las Von Trier)(Dogme精神的首倡者?)的母校。
Tel. (00)45 32686400
http://www.filmskolen.dk
西班牙:
4. Escuela Superior de Cinema i Audiovisuels de Catalunya (Escac)
Escac是西班牙唯一被西班牙電影藝術科學院承認的私立學校,同時也是法國國立高等路易盧米耶學院(Louis-Lumiere)的合作夥伴。
Tel. (00)34 937361555
http://www.escac.es
5. Escula de Cinematograffa y del Audiovisual de la Comunidad de Madrid (馬德里電影學校,簡稱Ecam)
馬德里電影學校是一所歷史悠久的電影學校,提供三年制的大學教育。西班牙著名導演佩德羅·阿莫多瓦(Pedro Almodovar)曾經在該校就讀。
Tel. (00)34 915121074
http://www.ecam.es
匈牙利
6. Szinhazi es Filmmuveszeti Egyetem (Szfe)
Szfe建校於1863年,由奧匈帝國皇室一手創立。它在1948年改為現名,成為匈牙利目前唯一的電影藝術學院。它實行五年制教育,師資力量享譽全歐洲。
Tel. (00)36 13188111
義大利
7. Scuola nazionale di Cinema (義大利國家電影學校,簡稱SNC)
義大利國家電影學校創辦於1935年,是義大利新寫實主義派大師米開朗基羅· 安東尼奧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和著名女演員歌迪亞·卡汀娜(Claudia Cardinale)的母校。該校以嚴格的招生標准而聞名,一年僅招生50人。
Tel. (00)39 0672294319
http://www.snc.it
波蘭
8. Lodz(波蘭羅茲國家美術學院)
該校是波蘭唯一一所實行歐洲LMD學制的電影學院,師資力量強大。另外它還是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安傑伊·瓦依達(Andrzej Wajda),克日什托夫·基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等波蘭知名導演的母校。
Tel. (00)48 426748139
http://www.filmschool.lodz.pl
捷克
9. Filmova a Televizni fakulta akademie (布拉格電影學院, 簡稱Famu)
該校成立於1947年,擁有極高的學術聲譽。它不但提供大學和碩士階段的教育,還開設了博士階段和短期培訓(英語授課)的課程。
Tel. (00)42 221197211
http://www.amu.cz
英國
10. The National Film and Television School (英國國家電影電視學院,簡稱NFTS)
英國國家電影電視學院成立於1971年,由英國政府一手創辦。目前由歐洲電影學院(European Film Academy, EFA)的院長Pik Powell擔任校長,提供MA教育和短期培訓課程。
Tel. (00)44 1494731425
http://www.nftsfilm-tv.ac.uk
11. The London film school (倫敦電影學院,簡稱LFS)
倫敦電影學院始建於1956年。該校最大的特色在於實行與眾不同的管理體制:它讓所有學生都成為該校旗下一家非營利性公司的成員,進行實踐式學習。在這種體制下,由於至少每三個月就能參加一次電影製作,它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有很高的實踐水平。
Tel. (00)44 2078369642
http://www.lfs.org.uk
法國公立大學/學院
12. Ecole nationale superieure des metiers de l\'image et son (國立高等音像職業學院,簡稱Ensmis或Femis)
'國立高等音像職業學院成立於1943年,下設劇本、導演、製片、剪輯、圖像、聲音、布景七大分部,培養了如諾埃米·勒維沃斯基(Noémie Lvovsky)、萊提希雅.馬松(Laetitia Masson)、阿諾德-德斯普里欽(Arnaud Desplechin)、弗朗索瓦·奧宗(Francois Ozon)等知名導演。
Tel. (00)33 153412100
http://www.femis.fr
13. L\'Ecole nationale superieure Louis-Lumiere (國立高等路易盧米耶學院, 簡稱Ensll國立高等路易盧米耶學院是由盧米耶兄弟製片公司和萊昂·高蒙電影公司於1926年聯合創辦的。該校以對學生的要求嚴格聞名,它在追求教育專業化的同時,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全才」型的電影人才。
Tel. (00)33 148154010
http://www.ens-louis-lumiere.fr
14. Le Studio des arts contemporains-Le Fresnoy (勒弗諾瓦當代藝術學院)
依託該校龐大的客座藝術家群,勒弗諾瓦當代藝術學院致力於填補影視後期製作領域的空白。勒弗諾瓦當代藝術學院被認為是技術圖像領域高等學業的權威。
Tel. (00)33 320283800
http://www.le-fresnoy.tm.fr
15. L\'Institut europeen de cinema et d\'ausiovisuel (南錫二大歐洲音像電影學院,簡稱Ieca)依託南錫二大的師資力量和硬體環境,Ieca自1973年以來就一直致力於培養兼具技術能力和影視藝術的復合型人才。
Tel. (00)33 383177979
http://www.univ-nancy2.fr/IECA/
法國私立大學/學院
16. L\'Ecole superieure libre d\'etudes cinematographiques (高等自由電影研究學院,簡稱Esec)
高等自由電影研究學院成立於1973年,它的目標是培養「創作輔助」型的人才,使學生能夠憑借扎實的本領和專業資格,加入視聽職業行業,並能很快晉升到頂級職位。 文憑得到法國國家承認。
Tel. (00)33 143424322
'http://www.esec.e
17. L\'Ecole internationale de creation audiovisuelle (Eicar)
由著名導演兼製片人VULIN先生創建的EICAR國際電影學院成立於1995年,前身為Actorat電影學院。該學院位於巴黎十三區的義大利大道,與國家博物館為鄰。富有遠見的VULIN先生在創院之初即將之定格為國際化,因為他懂得多文化的碰撞融合將成為藝術創作的靈感源泉。EICAR是一所專門培訓影視人才的專業院校,由法國教育部負責實施教學計劃,招收法國及世界各地的學生。畢業生文憑得到業內認可,就業前景看好。
Tel. (00)33 153791000
http://www.eicar.fr
18. L\'Ecole superieure de realisation audiovisuelle (法國影視視聽技術學院,簡稱Esra
法國影視視聽技術學院是一所成立於1972年的私立學校,致力於培養影視專業人才。下屬聲音技術學院、三維動畫製作學院及繼續教育學院。該學院畢業生文憑得到業內領域的一致認可。本學院在巴黎、雷恩、尼斯有三家分校
Tel. (00)33 144252525
http://www.esra.e
19. Le Conservatoire libre cinema francais (法國自由電影學院,簡稱CLCF)
法國自由電影學院成立於1963年,是一所提供導演助理、場記員和剪輯師3個專業培養課程的影視學院。學院專長為攝影平台實踐,在學校畢業生中,有許多都已成了當今法國影視界製片、後期製作和監制方面的專業人士;而學校的國外留學生在回國後也都成了他們本國影視業界的高級管理人才
Tel. (00)33 140361919
http://www.clcf.com
20. L\'Institut international de l\'image et son (國際音像學院,簡稱IIIS)
Tel. (00)33 130690017
http://www.iiis.fr
❾ 我要在哪裡能吃到沈陽海鮮大排檔
西貢海鮮大排檔
地址: 鐵西區凌空二街41號滑翔4小區(滑翔公園對面)
電話: 024-62388313
商戶簡介老店,說「不清楚到底開了多少年」。環境「很簡陋」,「白牆、灰瓦、塑料桌椅」,卻「絲毫不影響人氣」。點菜區像個「小型的海鮮市場」,「選好即稱,稱完下廚」。做法基本就是蒸、炒、燜,味道「不錯」。至於服務,「大喊幾聲還是有人搭理你的」。夏天晚上,小夫妻倆或一群朋友「遛達過去」,喝酒嘮嗑,感覺「很爽」。
❿ 有關於黛安娜王妃的電影
片名:The Queen
譯名:女王
導演:史蒂芬·弗里爾斯Stephen Frears
主演:海倫·米倫Helen Mirren
邁克爾·辛Michael Sheen
詹姆斯·克倫威爾James Cromwell
西爾維婭·西姆斯Sylvia Syms
類型:傳記/喜劇/劇情
片長:97分鍾
級別:PG-13級PG-13級(簡潔有力的語言)
發行:米拉麥克斯影業公司(Miramax)
劇情簡介
1997年,黛安娜王妃在巴黎因為車禍意外身故的消息傳出後,舉世震驚,英國國內更是哀聲一片。悲痛欲絕的民眾對以伊麗莎白女王為首的英國王室表現出來的冷漠和迴避態度十分不滿,一時間群情激憤,反王室的情緒高漲不下,戴妃之死讓英國王室陷入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中。而首相托尼·布萊爾剛剛走馬上任就面臨這樣一個棘手的局面,一面是哀痛憤怒的英國民眾,另一方面是竭力維護傳統、避而不出的英國王室。身處峰頭浪尖、壓力重重的「平民首相」布萊爾必須盡快找到解決辦法,撫平民眾的不滿與怨氣,讓女王與人民的關系恢復往日的和睦,同時確立起自己的聲望和威信。
幕後花絮
《女王》是一個以真實事件為背景、虛構的故事,講述了英國王妃黛安娜身亡後,英國王室與大眾之間出現的矛盾,以及布萊爾首相與女王之間的交流溝通。
影片就選定了這樣一個充滿戲劇性和感情渲染的非常時刻作為影片的背景,對英國社會、王室與政府之間錯綜復雜的矛盾、共生關系進行了細致入微的刻畫,影片被譽為「一幅私密的、有揭示性的、經常是幽默的英國皇室畫像」。
因為涉及諸多英國王室真實人物,為了力求逼真且不惹來法律糾紛,以導演史蒂芬·弗里爾斯和製作人安迪·哈里斯(Andy Harries)為首的製作班底在影片開拍前做足了准備工作,不但參考了大量采訪資料、深入的研究、審慎可信的消息來源,還就每個細節都向律師作過咨詢,確保所有情節都真實可信、有據可查,不會招致王室的抗議和不滿,授人以柄……
影片評論
《女王》真的沒有瑕疵,恐怕我拖了很久一直不知從何說起的原因正在於此,今天在電影院看過第三遍(前兩次是年初的奧斯卡頒獎前夕)才終於斗膽弄墨。首先賣個關子,我不大同意既成的諸多評論對影片最經典鏡頭的讀解:「鹿=王室的權威和尊嚴」——該觀點似乎有悖導演的意旨,在後面的文章中小生將淺述己見。另外,不顧是否會背上「受賄」的指責而先行呼籲:全民都去看《女王》吧,好電影啊!!!
對觀眾而言,《女王》最讓人驚訝的部分不在於各個環節如何精良,而是將本國的、當朝的、健在的皇室成員,就一起真實的敏感事件以不真實的「非紀錄片」的形式請上大銀幕。仔細想一想,這是何其「膽大妄為」之舉——不要說同樣君主立憲的日本人不敢拍《平成天皇》,即便非君主制的國家(不管獨裁或不獨裁),除小布希外也少見哪位領袖被演繹進電影院,何況還不是官方出品的宣傳片或傳記片——別說是影史,上升到人類文明亦屬罕見!所以說,我們怎麼能不佩服導演斯蒂文·弗萊爾斯的無雙手腕呢!?他不僅避免了阿諛諂媚、抨擊批判、醜化顛覆等常見的幾大俗套,甚至將一個很容易悶死人的題材炮製成幽默反諷火花四濺、娛樂指數居然不低的極具商業價值的文藝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