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極盜者》這部電影到底是怎麼拍出來的
片子是純哥哥推薦給我的,他很激動的在微信上說拍攝場景有多漂亮,以後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之類。剛好今天下午沒事兒,就一個人包場看了。其實也不是我要包場啊,我每次看電影的時間都是朋友上班的時間,所以電影廳常常只有我一個人。不過這種感覺其實也挺不錯的。
關於劇情
看之前翻了翻豆瓣,分數不高,評論挺兩極化的。好像吐槽的幾乎都在吐劇情,我就沒抱著看劇情的心態去,雖然我是一個堅定的劇情黨。不過去電影院都是追求視覺享受吧!況且我真對電影院上映的電影一直沒抱過五星的期待值呀,能遇上就是幸運。可是,看完之後,真心覺得覺得劇情不夠好的人,估計都是活得很累的人吧 ╭(╯^╰)╮ 他們真心沒看懂想要表達的是什麼吧?當然咯,正如對白里說的那樣,每個人只看到自己願意看到的東西。
第一感覺,這是為我們射手座拍的片兒,所有我們追求的元素都在裡面,自由,速度,力量,刺激,信仰……很合胃口。所以劇情的硬傷90%都可以忽略了。如果真是加上復雜的劇情,就感受不到裡面傳遞的美妙了。
關於環保
有些人說這是環保片兒。呵呵,也算一部分吧。看完電影以後,再看影評,覺得這些不同,不是因為電影本身好不好,而是大家的三觀不同罷了。作為一個堅定的ETO成員,我如果是男一我肯定就加入男二的隊伍了!人類啊,真是白白浪費了這個美麗的地球。所以我真心沒覺得男二他們有做錯什麼。消滅人類暴政!ヾ(≧▽≦*)o
(⊙o⊙)…突然覺得我是不是三觀不正啊啊哈哈。其實我覺得環保並不是電影想要表達的最終目的。男二說的那些話,有人說是極端環保主義者的洗腦,但那些是我一直以來都贊同的。看來我的確偏執啊 (⊙﹏⊙)
關於選擇
我覺得最重要的中心在選擇二字上面。男二說,這是我們自己選擇的路,沒有人能為別人的路負責。所以我覺得男一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主角,他只是一個引子,真正的靈魂人物應該是男二。男一和男二比起來,是多麼遜色,特別是吼出我是FBI的時候,多麼譏諷。
男一最自我的瞬間是何時?想必不是作為警察的時候吧,當他和男二他們完成翼裝飛行,降落在那一片草地之上,幾個大男人激情相擁的那時,他才是最真的自我吧。這才是他應該有的生活,而不是後來的那些劇情,所以電影欠佳的,就在此處。我們都不願意接受,男一這樣追求自由自我的人,怎麼會用所謂的規矩和法律來束縛自己呢?有些邏輯很詭異,男一打死了喜歡的姑娘,怎麼就怪到男二身上去了?這是多麼幼稚和自私的思維方式啊!
當然咯,人類本來就是自私偽善的一個種族。男二他們錯?錯在哪兒?害死別人?藐視法律?而人類是如何對待自然?自私沒有錯,偽善就呵呵了。
B. 克里斯托弗諾蘭(實拍狂魔克里斯托弗·諾蘭)
受全球新冠疫情的影響,2020年的全球傳統電影行業遭受了史無前例的打擊,許多有著多年輝煌歷史的電影院已經因為經受不住長期歇業帶來的收益負增長,而不得不宣布關門大吉。好萊塢的各大電影公司更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已然處於正式拍攝的多部電影作品因為無法上映或者無法保證票房成績而不得不延期上映,而原本列入拍攝計劃的多個電影項目在殘酷的行業現實面前,不得不宣布暫停開發,那些好不容易才從一堆好萊塢一線明星中找齊了卡司陣容的電影項目,也不得不面對電影公司的重新權衡。即使是作為好萊塢「新晉一哥」的迪士尼也不得不宣布大規模的裁員。
不過,在艱難的處境之下,以網飛為代表的流媒體影視作品卻異軍突起,逐漸超越傳統院線電影,成為電影業界一支不容忽視的重要力量。
許多人不由得開始思考,既然在家一樣可以看電影,那電影院的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如果僅僅只是為了人際交往,去一個密閉黑暗的環境之中待上兩三個小時,電影院又是否真的值得人們去消費?
面對這些質疑之聲,將電影製作視作藝術創作的大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達了對傳統電影行業,特別是電影院的支持。
在許多電影公司紛紛力促旗下一部分原本計劃院線上映的影片轉變以網路上線的方式與觀眾們見面的時候,諾蘭抵制住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依舊堅持確定自己的最新巨作《信條》將會在院線與觀眾們見面。
並和華納兄弟持續溝通,努力確保自己的作品將會也只能在電影院上映之後才會登陸流媒體平台。或許在全球疫情肆意泛濫的殘酷現實面前,諾蘭的執著似乎顯得有些脫離實際,但是他的藝術追求和人格魅力卻由此可見一斑。
隨著《指環王》、《黑客帝國》等一批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好萊塢商業電影大規模運用電腦藝術並最終取得史無前例的商業成功,電腦特效便逐漸在商業電影製作過程中越來越具有分量,甚至有了喧賓奪主之勢。
有鑒於此,克里斯托弗·諾蘭在自己的作品中盡可能地避免特效的存在,只要是能夠實拍的場景,他便不會考慮特效的運用,即便後者能夠為整部電影的製作節省數以千萬的資金。當然,也正是由於諾蘭的老派和固執,數以千萬的全球觀眾和影迷們才得以在諾蘭的多部作品中看到那些令人瞠目結舌的實景拍攝場景。
在《蝙蝠俠:俠影之謎》中,諾蘭大膽顛覆了蒂姆·波頓為蝙蝠俠系列電影定下的怪誕哥特風格,以現實主義視角為觀眾重新講述了那個此前從未展現過的英雄起源故事。今天坐在屏幕前的觀眾可能很難想像,《俠影之謎》中的樓頂追逐戲份,《黑暗騎士》中的高空跳樓、醫院爆炸以及上千人的集會場景,《黑暗騎士崛起》中的空中墜機和油罐車爆炸等等完全採用的是實拍,運用後期特效僅僅只是為了去除演員身上的威亞和遠景烘托。
在《蝙蝠俠:俠影之謎》大獲成功之後,諾蘭和華納一同創造了DC漫改電影有史以來最為成功的超級英雄電影系列,並憑借續作《蝙蝠俠:黑暗騎士》奪得了超級英雄類型電影的第一個奧斯卡獎杯。
「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引發全球影迷轟動之後,功成名就的克里斯托弗·並沒有選擇繼續拍攝系列電影的續集,而是回歸自己的電影夢想,集結了一眾好萊塢大牌,歷時數年,用1.6億美元打造了至今依舊無法超越的銀幕經典《盜夢空間》。
這部電影雖然有諸多堪稱視覺奇觀的場景畫面,但是諾蘭依舊沒有採用純電腦特效拍攝製作,而是讓整個製作團隊耗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去搭建製作拍攝場景。
比如小李子進入夢境看見日本宮殿在滔滔洪水之中逐漸淹沒的視覺奇觀就是劇組精心搭建場景和機關之後實景拍攝出來的成果。還有巴黎街頭小酒館的爆炸後碎片滿天飛的場面也是劇組巧妙利用氣壓炮創造出來的幕後奇跡。
影片最為經典的莫過於,在失重環境中在不斷旋轉的酒店走廊打鬥的場面,而這一幕幾乎完美地致敬和復刻了《2001太空漫遊》。
相信熟悉科幻電影歷史的影迷們一定不會忘記庫布里克在《2001太空漫遊》中堪稱完美的實景模型運用,而克里斯托弗·諾蘭在數十年後所取得的電影成就也絲毫不遜色於當年的電影大師庫布里克。
伴隨著《星際穿越》的上映,全球范圍內掀起了一場關於天體物理學和人類未來發展的討論,憑借這部電影作品,諾蘭深深影響和改變著世界,也贏得了無數影迷和電影人的尊重。
而當我們走進電影製作的幕後,走進電影震撼人心的畫面效果背後的努力付出,我們更會被諾蘭的執著與堅毅而折服。
在正式拍攝《星際穿越》以前,克里斯托弗·諾蘭請教了著名的天體物理學家基普·索恩,為了能夠清晰准確的在銀幕上呈現黑洞的模樣,諾蘭甚至讓後者系統向他介紹和教授了關於黑洞的大量物理知識。
相較於諾蘭以往的電影作品,《星際穿越》運用了大量的特效和後期製作。因為故事劇情涉及到了大量的外太空場面,而這些場景顯然是現有實景拍攝技術所無法企及的,不過即便如此,諾蘭依舊讓製作團隊為電影拍攝製作和建造了大量的場景。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為了拍攝電影,幕後團隊在加拿大北部地區種植的五百畝玉米,在電影拍攝完成之後,這五百畝玉米甚至還賣了錢,為電影添了一筆意外的收入。
雖然劇組無法實景拍攝出外太空環境下的宏大場景,但是建造電影所出現的飛船、機器人卻是可以實現的。
為了電影拍攝,製作團隊耗費大量時間打造了數艘一筆一比例的飛船,並製作出了一個在演員操控下能夠行動自如的機器人。
最後要說的是作為影片重要外景地之一的冰島,極度寒冷的氣候環境和美輪美奐的自然風光在諾蘭的攝影機下完美化身成為了影片中那個荒無人煙的冰凍星球,為觀眾們帶來史無前例的觀影體驗。
雖然當初《敦刻爾克》的時候,被許多國內媒體拿來和《戰狼2》進行對比,但是這兩部在風格和類型上完全不相同的電影實際上是完全不具有可比性的,表現孤膽英雄深入險境的《戰狼2》與當年由史泰龍主演的《第一滴血》其實要更為接近。
閑話不說,相較於諾蘭的前幾部作品,《敦刻爾克》的故事劇情無疑顯得更加簡潔明了,但這並不意味著這部力圖還原和描摹真實歷史事件的戰爭題材大作在敘事上就不值得一提,電影延續了諾蘭一以貫之的多線敘事風格,同時大量的實景拍攝同時也讓電影的真實感和震撼感大幅提升。
上千人集結在海灘撤退的場面,實景拍攝的空戰場面,數十艘艦船出境的鏡頭·········倘若不是製作團隊後來放出的幕後製作劇照,可能許多觀眾都不大敢相信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運用了實景拍攝。
C. 跪求提供幾張電影院照片!!實拍。
😄
D. VR電影:它和3D電影一樣嗎
不一樣。
區別如下:
1.概念不同
①VR電影是利用虛擬現實通過計算機系統及感測器技術生成三維環境的電影;
②3D電影是利用人雙眼的視角差和會聚功能製作的可產生立體效果的電影。
2.原理不同
①VR電影創造出一種嶄新的人機交互方式,模擬人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覺器官功能,使人能夠沉浸在虛擬境界中;
②3D電影使觀眾左眼看到從左視角拍攝的畫面,右眼看到從右視角拍攝的畫面,這樣一來通過雙眼的會聚功能就可以合成三維立體影像了。
3.效果不同
①VR電影可以讓觀眾走進電影場景中360度查看周圍的環境;
②3D電影可以讓觀眾戴上立體眼鏡體驗身臨其境的感覺。
(4)電影院實拍擴展閱讀
VR電影不同於3D電影的特別之處
1.有全景式的立體成像與環繞音響,以徹底沖破傳統影院的維度,使觀眾在視覺和聽覺上完全浸潤於影片內容。
2.可以通過對觀眾的頭、眼、手等部位的動作捕捉(藉助VR眼鏡和座位按鈕的感測器等可以做到),及時調整影像的呈現,繼而形成人景互動,且擁有劇情的選擇權,尤其是對於關鍵情節和人物命運的「掌控」權。
這樣一來當影片結束時,基於每種選擇的差異性,每位觀眾都擁有一部屬於自己的影片。與視聽覺的感官刺激相比,這種能讓觀眾介入故事發展、甚至自創影片版本的代入性和可玩性,正是VR電影的最大賣點,亦是對電影的美學貢獻,更是對體驗經濟的發展。
E. 驚險刺激的《颶風奇劫》讓人感受到自然的怒火,其中的特效做的怎樣
作為一部好萊塢元素的災難大片,這部電影的特效絕對很棒,運用實拍技術加cg技術的完美結合,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尤其是當你去影院去觀看,便會感受到那震撼的場面。
為了讓場面更加逼真,幕後團隊從分鏡圖繪制到綠幕特效每一個製作都很用心,甚至在表現颶風肆虐的場面中還採用了實拍。起重機吊著重物拋下,演員們頂著極大的危險,以此來完成電影的拍攝。《颶風奇劫》將實拍場面與CG特效的融合,這一切都是為了能讓觀眾有著身歷其境的觀影體驗。
影片場面大,並且真實,按理來說,應該算得上一部比較有影響力的片,然而這部劇的劇情卻遭到了很多網友的抵制。因此根據個人喜愛去選擇了。如果喜歡特效,那麼這部電影絕對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