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去上海的旅遊
特殊時期還是要帶好口罩。
上海的交通非常便利的,外灘、南京路步行街、陸家嘴、城隍廟、人民廣場等上海代表景點。可以一同瀏覽。上海迪士尼距離市區較遠,而且遊玩時間較長,很多項目會排隊,一般單獨遊玩~
1、外灘
外灘是最具上海城市象徵意義的景點之一。長1.5公里,由南向北漫步,左手邊是寬闊的中山東一路,路邊一字排開著數十棟風格迥異的外國建築。緊靠上海的母親河—黃浦江,江上巨輪穿梭是近代上海城市的起點,轉眼間展現著上海的過往與繁華。
推薦游覽方式:(性價比最高)
漫步:在外灘一側漫步賞景,可以看到對岸陸家嘴鱗次櫛比的摩天大樓,燈火通明,微風拂面好不愜意。
跨江渡輪:跨江渡輪從外灘的金陵東渡碼頭購票登船,船票價格為2元,歷時10分鍾左右,將遊客送至對岸的陸家嘴。
2、南京路步行街
全國十大著名步行街之一,是上海開埠後最早建立的一條商業街。這里是百貨公司的聚集地,商品類目齊全,是購物者的天堂。以看到像縮小版舊式電車穿梭往來,很有老上海的味道,不妨體驗一下。
還有一些口碑很好的店,都可以打卡~
真老大房:最有特色的是熏魚和鮮肉月餅。熏魚外面的糖醬,是用祖傳秘方配製而成。鮮肉月餅採用的是精製肉醬,經260℃高溫烘烤而成。
3、東方明珠
是上海的地標之一,位於浦東新區陸家嘴,塔高約468米。直徑50米的下球體室外觀光廊標高90米。263米的上球體觀光層直徑45米,是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的主觀光層。值得一玩就是那個懸空觀光走廊,可以看到黃 浦江 兩岸全景。
東方明珠主要展區分為四個部分:塔底展區、下球展區、上球展區和頂層展區。
塔底展區:上海城市歷史發展陳列館,遊客可在這里了解上海這座城市的發展史。
下球展區:(78-95米)擁有240度的環幕影院並加上了地幕效果,可體驗95米高空處的VR過山車。
上球展區:(259-263米)主觀光層,擁有全透明的懸空走廊及俯瞰外灘的觀光平台。
頂層展區:(351米)東方明珠最高觀光區域,整體裝扮成太空世界,遊客彷彿從宇宙飛船中眺望外灘的繁華景緻。
4、城隍廟
對於初訪上海的遊客而言,城隍廟是全面地領略上海歷史、文化、風情,並品嘗到地道的上海小吃的第一窗口,是來上海必游的景點之一。
5、田子坊
由上海最具特色的石庫門里弄演變而來,位於浦西,堪稱很小資的地點之一,從茶館、露天餐廳、露天咖啡座、畫廊、家居擺設到手工藝品,以及眾多滬上知名的創意工作室應有盡有。迷宮一般的弄堂。
6、新天地
正如其名,是上海的一片時尚、潮流街區。整片區域以老上海石庫門建築為基礎,融入了西方的元素,精心打造成一片充滿現代感的國際化街區
這里有著風味美食餐廳、風格獨特的咖啡店、精品畫廊及各式高檔時裝品牌,較為國際化的環境也備受歐美遊客青睞。新天地還是上海知名的夜生活區,各式酒吧林立,哪怕是入夜後也格外燈紅通明。
7、思南路
思南路曾是法租界內的一條馬路,道路兩邊是參天的法國梧桐樹,充滿文化氣息。曾經的那段風霜歷史令這里匯集了眾多頗具特色的西洋老宅子。壯碩成片的法國梧桐遮天蔽日,讓這里的景緻有別於大上海的浮華,形成一條靜謐的懷舊之路。
8、中華藝術宮
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中國國家館,會後上海美術館正式遷入。氣派的藝術宮本身就是一大看點,整體以中國紅及「東方之冠」作為設計元素,顯得格外宏偉
B. 黑河市王肅事跡
王肅,原名王玉純,1914年4月27日出生於奉天省新民縣(今遼寧省新民縣)金太牛錄村一個農民家庭。7歲入小學。因家境貧困,小學畢業後沒能繼續升中學,在家勞動並堅持自學。1930年春,入新民師范學校讀書。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被迫停學,回到家鄉。
1934年王肅赴北平,進入東北流亡學生為主的東北中學高中班讀書。在東北中學,王肅如飢似渴地勤奮學習。他還非常關心政治時事,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軍事訓練,以便將來更好地報效祖國。同年暑假,王肅考入北平東北大學邊疆政治系。聚集在東北大學的學生,大部分是憂國憂民的東北流亡青年。王肅和其他愛國青年一樣,仇恨日本侵略者,不滿反動當局的統治,積極探索救國真理。在進步同學影響下,他積極參加「一二·九」學生運動。不久,加入進步青年組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他決心投身於抗日斗爭。8月,他與幾名進步青年,沖破敵人封鎖,在山西省五台縣蘇子坡,找到八路軍,參加了隨營學校政治訓練班。10月,訓練結束,被分配到河北省阜平縣戰地動員委員會。11月,經戰地動員委員會主任王平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曾任晉察冀三分區十大隊三營教導員、三分區政治宣傳科長。他經常深入連隊了解情況,協助領導起草文件,為報刊撰寫稿件。1939年冬,調任三分區二團政治處主任,後任團政治委員,率領全團指戰員堅持開展敵後游擊戰爭。每到一地,他不顧疲勞,先到連隊駐地了解戰士吃、住和傷病情況。組織上給他的馬匹,經常讓給有病的同志騎,或給部隊馱東西。1942年底,奉調到中共晉察冀分局黨校學習,後留校工作,直至抗日戰爭勝利。
1945年9月上旬,根據黨中央指示,中共晉察冀分局組織東北籍幹部回東北工作。王肅與陳大凡、王堃騁、徐明、許烈等從阜平出發,徒步行軍來到東北。10月23日抵達海倫縣,一周後到北安。中共黑龍江省臨時工作委員會決定派王肅、李銀全、王文斌、劉挺進、於德水和何學東赴黑河地區開辟工作。王肅任黑河軍分區司令員、政委兼黑河中心縣工委書記。當時有人說他是「光桿司令」,他卻回答說:「現在看是光桿司令,但只要我們按照黨的政策去發動群眾,就不是光桿司令啦!」
黑河是黑龍江省北部邊陲重鎮。日偽統治時期,敵人把這里做為反蘇的重要基地,偽警憲特反動勢力麇集。蘇軍接管後,情況仍是十分復雜。僅有9萬人口的黑河地區,土匪就有3000多人,是黑龍江省土匪最多的地方。王肅受任後,與幾名戰友立即趕赴黑河。途經孫吳縣,留下李銀全任該縣縣長,以控制北黑線上這個重鎮。到黑河後,通過地方幹部胡宇翔的關系,王肅住在雙發祥皮鋪掌櫃韓子和家裡。這位60多歲的回族愛國工商業者,對王肅照顧得十分周到。11月份的黑河,已進入嚴冬季節。王肅身無大衣,腳無棉鞋,仍穿著從關內帶來的舊棉衣,迎著刺骨的北風,到群眾中去宣傳黨的政策,啟發群眾的階級覺悟。為加強開辟工作的力量,後來又有幾批幹部來到黑河。當時條件十分艱苦,許多幹部白日擠到一個狹小的房間工作,晚間就睡在地板上。
按照省工委的指示,王肅來黑河的主要任務,就是發動群眾,組建一支人民武裝,在這個邊陲地區站住腳。王肅率領幹部深入到伐木、淘金、放排工人以及制粉業、制材業工人聚居的地方,通過一批骨幹分子的串連,到12月中旬,隊伍已發展到七八十人。沒有槍支,就組織幹部、戰士到城外被焚毀的日偽軍械庫去揀。又組織店鋪作坊為部隊生產軍需品。通過地方「維持會」的頭面人物為部隊籌措給養。在王肅領導下,經過艱苦工作,藉助多方力量,黑河軍分區的第一支人民武裝——黑河人民自治軍建立起來,成為開辟工作的依靠力量。
1945年12月,黑河人民自治軍司令部由黑河鎮遷往離黑河8里地的上二台屯。王肅經常冒著危險,乘馬爬犁到黑河鎮內開會,部署工作。這期間,土匪活動頻繁。一天夜裡,匪首楊青山糾集300多匪徒撲向上二台屯軍分區司令部。在王肅指揮下,打退土匪數次進攻,激戰到天明,匪徒受到很大傷亡後撤走。這場戰斗的勝利,鍛煉了人民自治軍,也鼓舞了當地群眾的信心,對安定黑河的政治局面起了很大作用。
1946年4月中旬,軍分區司令部又進駐黑河鎮內。先後召開了各界代表大會,組建了璦琿縣政府,恢復了地區行政辦事處,開展了反奸反特斗爭,使建軍建政工作有了重大進展。生產有所恢復,群眾生活日趨穩定。5月,依照黑龍江省的統一部署,在全地區開展了剿匪斗爭。6月上旬,黑龍江省工委召開各縣委書記、縣長聯席會議,討論如何貫徹《中共中央關於清算減租及土地問題的指示》。接到通知後,王肅連夜召開會議,准備會議材料,然後帶警衛班去省城北安開會。會議結束後,為盡快傳達中央指示,王肅立即與省工委派往黑河任軍分區政治部主任的劉光烈及其愛人江燕一道,乘坐運貨卡車返回黑河。汽車行至孫吳縣附近,曾兩次遭土匪襲擊。省工委得知此情況後,命孫吳縣派一個連護送。6月12日,行至離黑河90里的西崗子村時,王肅擔心孫吳縣的安全,讓護送部隊返回孫吳。上午11時,他與司令部通了電話後,3輛卡車繼續向黑河駛去。當汽車行至離黑河僅20公里的松樹溝獾洞橋附近時,突然遭到楊青山股匪襲擊。王肅和劉光烈、江燕等乘坐的第一輛卡車,准備急駛沖過土匪的埋伏線,由後邊卡車上的警衛班戰士鉗制敵人。但土匪的埋伏線很長,第一輛車還未沖過去,輪胎即被打壞,司機負傷,劉光烈、江燕等相繼犧牲。王肅和警衛員邊打邊撤到一間草房裡繼續射擊。土匪攻不進去,就點燃了草房,並喊話勸降。王肅燒毀了隨身所帶文件,繼續同土匪激戰。土匪集中火力向他射擊,王肅身中數彈,英勇犧牲。時年32歲。
王肅的遺體被送到黑河武廟。安葬前,要為他換一件干凈的衣服,但從他那既當枕頭又包衣服的包裹里,竟找不到一件完整的衣服。王肅的遺體被安葬在黑龍江畔人民公園。黑河人民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並將黑河主要街道——大興街命名為「王肅大街」,將他遇難地的一座橋命名為「王肅橋」,作為永久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