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天堂 > 2017上海電影節期間票房

2017上海電影節期間票房

發布時間:2025-05-16 17:02:33

❶ 龍之戰電影有票房多少

累計票房6534.3萬

《龍之戰》是由電影頻道節目中心出品,高峰執導,劉佩琦、曹雲金、羅昱焜領銜主演的戰爭史詩電影。影片改編自中國近代史上的鎮南關大捷戰役,講述了1885年法軍進攻越南涼山,萃帥馮子材率領廣西狼兵頑強抗擊法軍,最終取得勝利的英雄故事。影片於2017年6月18日在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首映,2017年8月4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❷ 上海電影節紅毯,朱一龍憔悴,張天愛忙著凹造型,張譯的狀態如何呢

第24屆上海電影節紅毯典禮舉行,作為電影領域的重要獎項,受邀嘉賓一般都不會拒絕到會,因而紅毯上星光熠熠。導演張藝謀、陳凱歌、管虎,演員吳京、張涵予、吳磊、周冬雨、倪妮、黃軒等人都帶著自己的作品走上紅毯。

上海電影節

拍完一張合影之後,張譯悄悄提早退場,在出口等著新人們攝影。他之所以如此做,是為了給新人更多的鏡頭,懼怕自己在場會招引攝影師的注重。網友看了張譯在紅毯上的表現,有人誇他是低沉又有原則的好演員。有人說影帝便是影帝,豁達。

❸ 到底應該選擇愛我的還是我愛的

婚姻,是人生一輩子的大事,千萬不能馬虎,如果讓我選擇,除非是兩情相悅,否則我寧願單身。婚姻當中充滿的太多的不確定性,很多人盲目的結婚但是很快又會盲目的離婚,我身邊有一些朋友就是這樣。沒有孩子的還好,有了孩子的又多了一層牽掛更多了一層糾纏。婚姻,是兩個人一輩子的修行,不是兒戲。即便是兩個兩情相悅情投意合的人結婚也不見得能夠白頭偕老,更何況只是單方面的愛戀。

也許會有人說,婚姻沒有愛不愛,只有合適不合適。在我看來,婚姻里少了愛情,這樣的婚姻是不完整的。婚姻本來就是兩個相愛的人願意長久在一起並且接受國家法律保護的一種行為,婚姻不應該是為了傳宗接代而妥協。在沒有遇到那個對的人之前,談多少次戀愛都不過分,結多少次婚也都不過分,如果你不試你怎麼知道那個人到底合不合適?但是,兩個人結婚的前提一定是兩人相愛的。

在傳統的思維引導下,一個人離過兩次婚,別人就會對他有看法,尤其是女人別人看待她的眼光更是鄙夷的。但是,我們應該向傳統低頭嗎?首先,我相信傳統觀念的一些道理,比如門當戶對。可是,我們也不應該被傳統觀念完全束縛自己,結婚離婚都是自己的事情,婚後生活是不是幸福也只有自己猜知道,何必在乎別人的眼光。日子總歸是自己過的,又沒有別人能夠代替你過。就像腳上穿的鞋子一樣,到底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穿過才知道。

當然我也能夠理解,選擇愛自己的人結婚主要是考慮到婚後的生活自己不用那麼辛苦。選擇愛自己的人結婚,他就能包容自己的很多缺點,自己過得也會相對來說比較輕松。每個人修希望能夠找一個呵護自己包容自己的人,男人女人都一樣。找一個愛自己的人結婚,對方就能夠在婚後生活不愉快或者鬧矛盾的時候多遷就自己,甚至自己可以故意的指使對方為自己做一些事情。只要他愛自己,那她就能夠包容自己。

還有選擇自己愛的人結婚,選擇這樣的人無非是對方的條件比較優秀,身上一定有一項或多項有點吸引了自己,讓自己為他著迷願意為他付出。看起來找一個自己愛的人結婚是處於比較被動的,在婚姻里各個方面都要受制於人,但是自己真正愛一個人那有能算什麼呢?這或許就叫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吧。只要自己覺得幸福,怎麼選擇都是自己做決定,跟別人沒有太大的關系。

婚姻是一輩子的修行,如果希望婚姻能夠長治久安的話,就算選擇了一個愛自己的,或者自己愛的人,盡量還是相互愛上彼此吧,這才是婚姻長久的基礎。

❹ 排片表出爐啦!500部電影在上海電影節展映

6月9日,上海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召開發布會,正式公布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新進展,其中最受影迷關注的展映單元,將有500多部影片覆蓋上海45家專業影院,場次達1500場左右,排片表已於9日晚發布。從11日上午8點開始,影迷們可以通過上海國際電影節獨家售票平台購票。
17日-26日舉行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今年迎來了第20屆,為此,組委會今年全球征片數量再創歷史新高,展映內容豐富多彩,除了常設的一帶一路、向大師致敬、名導新作、SIFF經典、地球村等單元,還新設了中華戲曲電影、中國新片、建軍90周年、香港回歸20周年等國產電影單元。
值得影迷們注意的是,電影節組委會今年優化了線下取票方式:16日前,已購票影迷到任何一家電影節展映影院,都可以通過電影節專用取票機掃碼取票,但電影節開幕當天後,影迷只能到觀影影院取票。據介紹,去年上海國際電影節總票房超過2000萬元,其中線上售票超過60%,購票用戶中,上海本地影迷約佔三分之二,其他地區以蘇浙和北京的影迷最多。 揚子晚報記者 張漪

❺ 為什麼中國的文藝片票房慘到不行,歐美的文藝片卻很高票房

首先,我想澄清一點,歐美地區的文藝片票房並不總是高得驚人。以北美為例,去年上映的660部電影中,只有130部票房超過千萬美元,216部票房過百萬美元。這些大多是由主流電影製作公司發行的商業片,加上一些外語片。同樣在2012年,中國院線上映的156部影片中,有156部超過630萬人民幣(約100萬美元)的標准,其中《國王的演講》以620萬人民幣排名157。雖然其中多數是分賬片和批片,但整體上,中美兩國的文藝片票房差距並不大。

讓我們深入分析一下。去年,中國有幾部電影票房接近或超過7000萬人民幣,如《桃姐》、《晚秋》、《奪命金》等。麥兜系列、《神探亨特張》、《浮城謎事》、《浮城大亨》、《翻滾吧阿信》、《我11》等電影也都超過了百萬美元。加上《白鹿原》的1.4億、《黃金大劫案》的1.5億、《二次曝光》的1.1億、《春嬌與志明》的7200萬,這些電影也包括文藝片或類型片,證明了中國文藝片市場並不缺乏需求。今年,更有一部《致青春》獲得了7億人民幣的票房,證明了文藝片在中國市場具有可觀的觀眾基礎。

以一個直觀的例子來說明:上海電影節在6月17日至6月23日間放映了318場,取得361萬人民幣的票房,觀影人數有46662人,場均觀眾人數超過150人。大部分放映的影片以「文藝片」或「藝術片」為主,即便在平均票價80元的情況下,顯示出藝術片市場在中國的一線城市仍然存在。

個人定義中,文藝片與商業片相對,通常指的是沒有商業元素的電影類型。然而,好萊塢去年的《林肯》、《烏雲背後的幸福線》、《被解放的江哥》甚至《少年派》都被認為是文藝片,但它們的北美票房全部過億美元,並進入了年度票房前30。這些電影在商業屬性上並不遜於多數商業大片。賈樟柯曾提出投資藝術院線的構想,以幫助中國藝術電影和類型片獲得足夠的展示空間。上海電影節的實例證明了在中國的一線城市,藝術片市場不容小覷。

歐美電影市場的上映流程通常包括獨立製作的藝術電影或類型片在藝術院線上映,然後在獲得好評和票房潛力後擴映至1000家左右影院,如果票房走勢良好,進一步擴映至主流商業院線。以《愛在午夜降臨時》為例,該片在紐約和洛杉磯的5家藝術院線點映,單周取得24.6萬美元票房,平均單館票房近5萬美元。之後該片在31家藝術院線點映,取得40.4萬美元票房,單館票房約1.2萬美元。第三周,上映規模擴大到52家,平均單館票房仍然維持在1萬美元以上,第四周,該片擴大至897家影院,單周票房約205萬美元,單館不過2280美元左右。第五周,該片重新將放映規模縮減至441家,單周票房仍然達到130萬美元,單館平均數卻超過了3000美元。截至2013年7月24日,該片反映兩個月,累計北美票房739萬美元,盡管無法與商業大片相比,但對於《Before》系列而言,已經是北美最好的票房成績。若加上版權收入和影碟銷售,該片的盈利並非不菲。

相比之下,中國藝術片幾乎沒有合理上映的空間。一些資源豐富的導演和製作公司可能能夠依靠人脈,讓影片首周進入幾個院線;然而,大多數獨立製片方只能獲得工作日白天場零散的放映機會,到周末便消失在票房中。這樣,哪部電影能夠獲得優良票房?許多藝術電影甚至根本無法獲得上映的機會。

實際上,類型片或藝術片的觀影人群在任何國家都是有限的。北美的藝術院線可以在一部分二三線城市建設,而中國目前能維持藝術院線生存的城市不超過20座。美國人均收入4萬美元,而中國中小城市家庭年收入是否能達到4萬人民幣都是個問題。中國電影票價平均35元,而北美平均不到8美元。對於每月家庭收入三四千的人來說,拿出40元去看所謂的藝術片,實在不容易。

❻ 上影節片單「開機率排行榜」:受限韓令沖擊,超過20個項目被「消失」

上海電影節的「片單大戰」今年熱鬧非凡。樂視影業和萬達相繼發布新片單,樂視影業交出12部新片,包括張藝謀的《影》、郭敬明的《爵跡2》及李仁港的《刺局》等。萬達則發布36部項目片單,其中9部為電視劇,27部電影。然而,小娛發現,電影項目中9部是去年發布的「冷飯」,明年是否會開機尚不可知。

片單發布數量的增多,讓人不禁疑惑其可靠性。據統計,去年上海電影節期間宣布的超過200部片子,完片率僅40%左右。更重要的是,限韓令的沖擊使得超過20個項目的片單遭遇「難產」。去年的科幻電影、成人向動畫電影、新公司崛起等趨勢,在今年的片單中似乎已成泡影。

值得注意的是,樂視影業在母公司樂視控股面臨財務危機的背景下,仍被視為較為靠譜的公司。2016年投資的11部電影票房均過億,《長城》《盜墓筆記》過10億,項目完成率高達94%。小娛將整理去年上影節片單完成率的top10,及倒數榜單,為觀眾揭示哪類項目最可靠,哪類項目最易成為「P」。

去年上影節公布了一系列中韓合拍片,但因兩國間的薩德爭端,這些項目最終被扼殺。被限韓令影響的公司中,CJ E&M發布15個項目首當其沖,已完成拍攝的中韓合拍片《平安島》《花樣廚神》無法上映,《功夫機器人》、中國版《老手》《長壽商會》等項目也無下文。萬達發布的《斗破蒼穹》電影版因啟用韓國導演姜帝圭,開發似乎也遲遲未有進展。向上影業的《幽靈飛車》主演是涉吸毒丑聞的Bigbang成員T.O.P崔勝鉉,該項目恐怕難以推出。

好萊塢發布片單通常提前一年就宣布明確定檔,但在中國,很多項目往往連劇本都沒開發,就敢塞進片單。中外合拍、大IP大玄幻、頂級製作,到最後發現還是一次性只公布3、4部片子較為靠譜,也符合開發節奏。一次公布10部以上的,沒有三五年根本做不出來。

而且,片單發布規則存在漏洞,不管是不是主投主控,哪怕是協助發行也要算在自家片單里。因此,我們會看到一個項目成為4、5家公司的片單重點,這導致了國產電影完片率大幅下降。去年上影節公布的十餘部科幻大片、20多部魔幻大片,目前來看,離電影「重工業化」進程仍然遙遠。

科幻電影中,只有《明日戰記》(矛盾戰爭)和《機器之血》即將上映,多家參與的《三體》遲遲無法出爐,同樣改編自劉慈欣作品的《超新星紀元》系列也沒了動靜。而上屆電影節討論的「新公司+新片單+新導演」,是否能改變中國電影未來,今年看來新成立一兩年的公司居多,可見電影投資製作這條路,新人總要交學費。而走得穩的往往是前高管們的創業公司。

華誼、光線等公司未在上影節發布片單,而是年初公布。華誼H計劃第五季片單中,2016年的8部全部完成,2017年的15部中則有《律師與殺手》《天靈靈》《小爺》等40%的項目尚未開機。光線影業2016-2017年的16個項目中有一半尚未開機,公司可能並不擅長開發金庸經典項目。華策影業去年上影節後公布「夢+1」計劃,29個項目中17個尚未開機,完成率42%。騰訊影業去年9月發布21個項目,完成率僅30%,部分項目成了「PPT」。

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對電影從業者的浮躁心態表示不滿,認為如果一部片單都不發布,不會影響業務推進。而阿里影業CEO俞永福承認去年上影節的片單,「部分項目成了PPT」,因此今年阿里影業沒有搞「××之夜」。不過,今年發布片單的公司較少,數量謹慎地控制在個位數,更多公司選擇開單個項目的開機或定檔發布會。

電影產業的發展需要厚積才能薄發。願電影從業者能夠放平心態,給觀眾奉上實實在在的好片,而不是僅僅畫大餅。

❼ 中國電影的電影節

上海國際電影節
中國唯一一個國際A類電影節
上海國際電影節(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是中國國內第一個國際電影節,在中國有很高的重要性。每年6月在中國上海舉行。上海國際電影節由中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及上海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上海文化廣影視集團國際大型活動辦公室承辦。電影節在1993年首次舉辦,1994年,獲得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承認,每年6月上旬舉行,中國唯一的一個A類國際電影節,最高獎名稱為「金爵獎」,下設8個獎項,都由來自各國的國際評委評審產生。上海國際電影節共分為4個主要部分,包括競賽部分金爵獎、國際電影展覽放映、國際電影交易市場,及金爵國際電影論壇暨亞洲新人獎評選。電影節舉辦至今,已經吸引了世界各洲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3823部影片的報名, 959部影片展映,累計票房2770萬人民幣。這是尚沒有完全開放的中國電影市場每年度唯一的一次世界影片集萃,因此,每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對上海及周邊城市的觀眾無疑是一次期待已久的電影朝聖,創辦至今,已經有150多萬人次融入這個中國重要的電影活動中。每年六月期間九天的電影節已然成為上海文化生活一個重要的景觀。
長春電影節
中國長春電影節創辦於1992年,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影電視部批准舉辦的具有國際性的國家級電影節。每兩年舉辦一次。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影電視部、吉林省人民政府、長春市人民政府主辦;長春市人民政府、廣播電影電視部電影事業管理局、吉林省文化廳、中國電影發行放映輸出輸入公司、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和長春電影製片廠聯合承辦 。本屆電影節的宗旨是:友誼、交流、發展。電影節組委會將聘請電影界各方面專家組成評委會。本屆電影節設下列獎項:1、最佳華語故事片獎(包括合拍故事片);2、最佳外語故事片獎;3、優秀華語故事片獎;4、優秀外語故事片獎;5、最佳編劇獎;6、最佳導演獎;7、最佳男主角獎;8、最佳女主角獎;9、最佳男配角獎;10、最佳女配角獎;對獲獎者,電影節組委會分別頒發金鹿杯、銀鹿杯,證書和獎金。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中國電影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是北京師范大學藝術系、廣電總局電影頻道節目製作中心、中國電影資料館、北京電視台影視部、中國電影報社、北京市電影公司、北京新影聯影業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電影基金會、北京市學生聯合會等多家單位聯合主辦的一項大型文化活動。她創建於1993年,是當今中國每年始於春季的第一個電影節。其權威性受到電影界人士普遍認同,被譽為中國電影界具有國際水準的大獎。歷屆有多部獲獎影片後來在國內政府獎、金雞獎、百花獎和東京、柏林、西班牙等國際電影節獲得各種獎項。 大學生電影節以青春激情、學術品位、文化意識為宗旨,以大學生辦、大學生看、大學生評為特色,在教育、文化和影視三界有著廣泛深遠的影響。電影前輩凌子風、著名導演謝鐵驪、謝晉等曾為大學生電影節題詞,希望大學生電影節能推動中國電影的發展。「大學生電影節」還是中國青年導演初試藝聲的舞台,霍建起、張揚、金琛、施潤玖等新生代導演曾在這里首次獲獎,最佳處女作獎和藝術創新特別獎的設立傳達出大學生們對影壇新鮮力量的期待和鼓勵。「大學生電影節」不但贏得電影創作者和大學生觀眾的青睞,還獲得國家廣電總局及相關政府部門的認同,在廣電部2001年召開的北戴河會議中,趙實部長兩次提到大學生電影節對我國電影事業及高校文化所起到的積極推動作用,大學生電影節日益成為具有很大影響力的民間電影活動。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北京電視台、鳳凰衛視中文台、《北京晨報》、《北京晚報》、《北京青年報》等80餘家媒體對電影節進行系列報道,電影節閉幕暨頒獎晚會在廣電總局電影頻道節目製作中心、中央電視台海外中心《歡聚一堂》欄目、北京電視台等重要媒體多次播出,取得較大反響。「大學生電影節」於每年的4月20日--5月4日之間召開。電影節組委會秘書處辦公室設在北京師范大學藝術系。第九屆電影節已在積極進行。她以北京為中心,輻射全國,參賽影片幾乎囊括最新優秀國產影片,學生評委來自全國各大高校,參與人數居國內電影節之最。 本屆電影節設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最佳觀賞效果、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藝術創新特別獎等獎項,在大學生投票推選的基礎上,由大學生和青年評論家組成的評委會評定。電影節主會場設在北京師范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此外還將在北京20餘所著名大學放映參賽影片,觀影人次達20餘萬人次。「大學生電影節」還將舉辦專題影展、專題討論和專題講座等眾多學術活動,集中學界、業界各路英豪,共同探討最新熱門影視話題。老中青年導演與演員,在新片首映式、參賽片劇組見面會、著名導演專題研討會等活動中與大學生歡聚一堂。大學生電影節不僅是大學生的電影盛會,也是電影人的青春聚會。「大學生電影節」還對大學生自己拍攝的錄像作品進行評獎。「大學生錄像作品大賽」是國內唯一面向大學生的影視文化賽事。參賽片規模和評獎規模進一步擴大,參賽對象擴展到香港,關注群體成直線上升。
台北電影節
由台北市政府主辦、台北市文化局承辦,台灣電影文化協會、台灣藝術大學執辦。始於1998年,每年一屆。 是台灣地區重要的電影盛會,從第四屆開始把主題定位於「城市、市民、學生」,並由以國際城市為主題的「城市影展」、以「台北電影獎」「台北主題獎」為況賽單元的「市民影展」、以及以國內外學生作品為主的「國際學生電影金獅獎」三部分級成。

閱讀全文

與2017上海電影節期間票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最佳搭檔雷克斯第一季電影 瀏覽:96
豆瓣電影為什麼上不去了 瀏覽:66
韓國電影排行高分 瀏覽:909
電影動漫長視頻在線觀看 瀏覽:671
日本動畫電影導演宮 瀏覽:365
日本電影畫面審美 瀏覽:401
國內外電影票房 瀏覽:561
歐美電影血腥的有哪些 瀏覽:950
2018上半年電影排名 瀏覽:906
長城電影用英文怎麼說 瀏覽:222
國外黑幫電影人物 瀏覽:515
女生說看電影會哭男生怎麼回復 瀏覽:451
阿貢大電影小恐龍 瀏覽:563
電影保持中立法國電影 瀏覽:718
2016八月份上映的電影 瀏覽:471
電腦百度雲bt下載電影下載 瀏覽:951
有哪些好看的絕境重生的電影 瀏覽:358
泰國養小鬼電影推薦 瀏覽:761
成龍演過的電影及受傷次數 瀏覽:488
日本有點福利的電影電視推薦 瀏覽: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