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說出一部電影證明你是中年人了
要是說一部的話那在我小時候印象最深的還是在影院看的,叫《古今大戰秦俑情》是程小東導演,由鞏俐和張藝謀主演的奇幻穿越題材的電影。
那時候才十幾歲,感覺鞏俐在裡面扮相好美,是小時候串親戚時在影院看的。影片講的是秦始皇練成的長生不老丹葯被自己的衛兵試用,沒想自己還沒等到用就一命嗚呼。於是就很多士兵被活活封死在了秦俑里,誰知道那長生不老葯竟然起作用了,由張藝謀扮演的試葯將軍竟然奇跡般的活了下來,知道民國時被盜墓者驚醒。於是就來到了現代跟轉世情人,鞏俐扮演的一個秦妃產生一段奇幻愛情故事。
印象中是八幾年看的,這部劇平時很少重播,估計能看過的差不多都我這個年紀以上了,哈哈!暴露年齡了!
小時候很想要圖1的機器人一個,誰還記得圖3中的反派叫什麼來著?
那個年代的奧特曼,看過他的都成old man嘍[捂臉]
《青春祭》(1985)張暖忻導演,李鳳緒、馮遠征主演。
主要講述女知青李純到傣鄉插隊落戶,借用李純的視角,反映了動亂年代裡傣鄉的民俗風情和傣族人民的熱情善良。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就想起這裡面女主角李純的旁白。有一次,她們結束勞動後, 她看到傣族小夥子和姑娘們在對歌,非常富有生氣。於是她說:看著他們,我感到又累又喪氣,我既不會幹活又不會生活,帶著一身的暮氣。
那時候就覺得這句話直擊內心最弱小的地方,刺了一下。電影想要表達的當然更多,不過這句話給了我沉重的一擊,好像說到自己心坎里,那樣的有點暮氣沉沉,漸漸老矣之感。
順便推薦一下這部電影,張暖忻導演以女性極其細膩的拍攝手法,描繪了那個年代裡,女孩青春意識火苗的漸漸蘇醒。
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一部電影,八十年代中國的電影真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啊~
一部電影代表一個時代,都有時代烙印。現在的中年人也就三十五歲以上吧,按這樣推理也就是1983年前後,也就是絕大部分的80後。我這里有部電影是很小的時候看過的,他的名字是《太極張三豐》。
這部電影是我姥爺去世的時候看的。那時候沒有電視機,姥爺去世時通過露天電影去看的。相信很多00後沒有看過這部電影,因為真的太久了。雖然久遠,但絲毫不影響它的精彩程度。他講述的是兩個孤苦無依的小男孩(天寶君寶)被少林寺收養,從此相依為命,互相玩耍,互相學習。從小到大,他們都是少林寺最勤奮的兩個孩子,睡覺練武,洗衣服練武,吃飯也練武,是兩個絕絕對對的武痴。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的勤奮終有回報,在少林寺始終處於頂尖地位。但命運就是這么不公,在一次達摩院的考核競選中,天寶打得對手心寶無力還手,但心寶耍詐,暗算天寶,天寶憤怒重拳傷了心寶並贏得比賽。但達摩堂首座包庇自己徒弟,說天寶出手狠毒,還要逐他出羅漢堂。天寶不服,但首座引眾師兄圍攻天寶君寶致他們兩人最終出逃。逃出去後兩人賣藝為生,看到奸官無道,君寶心憐眾人,但天寶被花花世界,官威所迷,一心當官,兩人至此產生隔閡。終於天寶覓得良機去當兵,雖然有次競選以一敵四打敗四個副刀統,但依然沒能贏得刀統之位。他就設計將君寶和對朝廷不滿的人引入軍營一網打盡,君寶僥幸逃脫但一蹶不振,每日三瘋。被哥們出賣的滋味是真的難受。但最終君寶醒悟,學會了太極,主動找天寶報仇,並最終勝利為民除惡。
這部電影武打設計非常精彩,是李連傑和錢小豪的武打巨作。整個故事情節緊湊,扣人心懸,場面宏大,是部難得的好電影,也是80後的武俠夢,小時候看過電影的人基本上都可以稱自己為中年人了。謝謝大家!
《馬蘭花》
昨天晚上剛和女兒一起看了這部早期的黑白電影《馬蘭花》
記得小學的時候,學校裡面放電影,看的最多和最喜歡的就是《馬蘭花》
猶記得劇中的歌謠:
馬蘭花、馬蘭花
風吹雨打都不怕
勤勞的人在說話
請你馬上就開花
劇中憨厚老實的夫婦、好吃懶做的大蘭、勤勞善良的小蘭,還有智慧勇敢的馬郎,以及山上的樹公公和活潑可愛的動物夥伴們。
小時候,多麼希望這么神奇的故事是真正存在的,小孩子的心中總是有好多小願望,多麼希望能真的有一朵無所不能的美麗的馬蘭花,幫我們把所有的願望都實現。
當然現在已近而立之年,依然在心中盼望著,有一朵美麗神奇的馬蘭花,把我的願望都實現~~
《暖春》
初中的時候,去實踐基地看的電影,劇中的主人公小花是被爺爺撿來的,年邁的爺爺和小花相依為命。兒子迫於媳婦的冷漠,不敢接濟老父親。
小花勤勞懂事,幫著爺爺下地幹活。為了自己的嬸嬸能早點懷上孩子,去山裡逮螞蚱,等等
最終善良的小花得到了家人的疼愛。而兒子也知道了多年的秘密,原來爺爺的兒子當年也是被撿來的。
善良的老人一輩子默默守著這個秘密,為了不讓兒子遭受白眼和譏笑,老人默默地承受著兒子的冷漠而堅持沒有說出這個秘密。
當時看的時候,我們女生都哭的稀里嘩啦的,真的很感人
舞台姐妹,野火春風斗古城,喜臨門 許茂和他的女兒 牧馬人 小花 大蓬車 流浪者 以前的電影基本沒落過
一句話,電影《黑三角》家長帶著去的影院。日本電影《人證》,還是家長帶著去的。還有像什麼《劉三姐》這樣後來復映的60年代老電影,也是家長帶著去的天津本地勸業場裡面原本就有(現在沒有了,原來最早有八大天)天宮影院看的,條件比商場對面的光明電影院差好多(直到現在,光明依然「活著」,和新世代的電影城抗爭著,其他大多被迫改行了)。日本電影《追捕》,上小學的時候學校組織的,兒童影院觀看(下同),法國電影《虎口脫險》,學校組織的(票錢找家長要,回到學校交給班長或班主任老師)。電影《苦菜花》、《平鷹墳》(雖然已經記憶模糊了)。《八女投江》,簡直不要太多。電視劇還用說嗎?蹭看也是看啊!1988年以後不需要(蹭看)了!!(圖中就是曾經的兒童影院,90年代一度改名為小光明影院,學校組織觀看電影,主要是距離不算遠,雖然比不上八一禮堂、和平電影院,延安影劇院,濱江影劇院和光明電影院距離近,但是因為電影院的名字很關鍵,票價一毛錢啊!!!適合小學、初中的學生啊!!!!)
出生在七八十年代的小夥伴想必應該符合你所謂「中年人」吧,那個年代電視機並不那麼普及,很多經典老電影我是到了80年代後期才有機會在電視上看,比如《小兵張嘎》、《賭神》、《佐羅》、《少林寺》、《警察故事》等。
其實每個年代都有屬於這個年代的電影,就像近幾年漫威系列電影比較流行,再過十年二十年,漫威這類型電影卻未必了。
我看過的電影——大部分電影票是2毛
《奇襲》《一江春水向東流》《苦菜花》《喜盈門》《月亮灣的笑聲》《紅牡丹》《扎西》《馬蘭花》《渡江偵察記》《地雷戰》《地道戰》《閃閃的紅星》《黑三角》《冰山上的來客》《廬山戀》《雞毛信》《永不消逝的電波》《小兵張嘎》《許茂和他的女兒們》《人證》《望鄉》《小街》《蹉跎歲月》《卷席筒》《野火春風斗古城》《人到中年》《春苗》《人生》《青松嶺》《高山下的花環》《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大篷車》《第一滴血》《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葉塞尼亞》《駱駝祥子》《賣花姑娘》《紅日》《吉鴻昌》《瞧這一家子》《大橋下面》《小花》《城南舊事》《戴手銬的旅客》《小字輩》《開槍為他送行》《牧馬人》《被愛情遺忘的角落》《英雄兒女》《流浪者》《追捕》《尼羅河上的慘案》《自古英雄出少年》《佐羅》《少林寺》《巴山夜雨》八幾年還看過第一個立體電影忘記叫什麼名字了,印象最深的是九十年代《上帝也瘋狂》太 搞笑 了
中年人是指40_55歲年齡段的人,正是正宗的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看了樓主這個問題,感慨自己也屬其中之列了.要說電影還是小時候看得多,那時候主要是露天放映,又以黑白片為主.要說最開心就是那時候,瘋玩瘋跑,無憂無慮,現在再也看不到那種場景了,大家都埋頭看手機了.
那時候看了許多電影,基本上以戰爭片居多,那時年齡太小都印象模胡了.只是有一部電影印象倒是很深刻,這部電影的名字是<<戰上海>>.電影講述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包圍了上海,盤踞在上海的國民黨軍成了瓮中之鱉.但他們不甘心滅亡,蔣介石命令京滬杭警備湯雲甫固守頑抗,准備與解放軍對抗到底.最後就是解放軍秋風掃落葉一樣把他消滅了.
本來就是一部普通的戰斗故事片,為什麼記憶這么深刻呢?就是在影片中有這樣一個場景,國民黨軍在開會,突然一聲"湯司令到"大家全部起立立正.我們一夥小朋友對這個情節印象特別深,所以經常學著說.就站在教室門口,有同學進來就大吼一聲湯司令到.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形成了一個梗.以後看的電影就沒有這么深的印象了.
其實那時候的電影還有很多,不乏經典之作,像<<地道戰>>,<<地雷戰>>,<<渡江偵察記>>,<<平原游擊隊>>等.裡面的許多人物都要忘記了,但湯司令這個形象卻記憶深刻.這部電影應該可以證明吧.
⑵ 天津勸業場天津勸業場牌匾
1、天津標志性建築物有哪些?2、天津勸業場的老建築背景歷史,誰詳細和我說說!謝謝3、天津勸業場的品牌由來天津標志性建築物有:
1、勸業場:
天津勸業場坐落在和平區和平路與濱江道相交處,是一座折中主義風格的大型建築,建成於1928年。最早由買辦高星橋創辦,大樓由法籍工程師慕樂設計,建築面積共2.1萬平方米,主體五層,轉角局部七層,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是天津市特殊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
2、天津廣播電視塔:
天津廣播電視塔,津門十景之一,景名「天塔旋雲」。1991年10月建成。佔地面積35萬平方米,坐落在河西區體院北,西靠風影綺麗的水上公園。總高度415.2米,為世界第六、亞洲第四高塔。
3、天津奧林匹克中心體育場:
天津奧林匹克中心體育場是第29屆奧運會足球預選賽賽場之一。其昵稱為「水滴」。位於天津的西南,成為濱海城市天津的地標建築。這座佔地面積8萬平方米的體育場,總建築面積15.8萬平方米,功能齊全,設施先進。
4、望海樓教堂:
望海樓教堂位於天津市河北區獅子林大街西端北側,斜對獅子林橋,以其舊址望海樓而得名。於1869年底建成此堂,具有歐洲哥特式建築風格,是天主教傳入天津後建造的第一座教堂。
5、天津之眼:
天津之眼,全稱天津永樂橋摩天輪,跨海河連接河北區與紅橋區,是一座跨河建設、橋輪合一的摩天輪,兼具觀光和交通功用。天津之眼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橋上瞰景摩天輪,是天津的地標之一。
天津勸業場建築面積原為16500平方米天津勸業場,經過幾次改造修建天津勸業場,現在建築面積為29600平方米,為大型綜合性開敞式商場。
天津勸業場於1926年開始籌建時,高星橋聘請法籍工程師設計,建築風格明顯受折衷主義建築形式的影響。主體五層,轉角局部七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七層之上建有高聳的塔樓,由兩層六角形的塔座、兩層圓形塔身和穹隆式的塔頂所組成,上面裝有旗桿、避雷針兼做裝飾物。整棟建築顯得壯麗挺拔。
在立面處理上,底層臨街陳列窗上方是一圈鋼筋混凝土大挑檐,在商場入口處,是大拱券,並與兩側大挑檐連接貫通,拱券頂部和前面都有精細的花紋裝飾。陽台設計有凸有凹,凸陽台牛腿支承,凹陽台兩側配以廊柱,中部裝以寶瓶欄桿。五層轉角處有三開間的挑陽台,挑梁也為牛腿狀,五層和七層皆為半圓拱窗券,有三連拱和二連拱之分,增加了立面裝飾效果。
商場內部是中空迴廊式。中間有一座過橋相連通,過橋兩側設置兩部雙向樓梯。場內四角分別設有四座樓梯和五部電梯,溝通垂直交通。靠北側胡同內還有兩座鋼制太平樓梯。場內交通十分流暢。
中空部分屋頂為階梯形的鋼筋混凝土平頂,四周向中間退縮,有三層天窗,以利自然採光和通風,四周部分屋頂為屋頂花園,即「天外天」游樂場。整座勸業場大樓地基以梅花樁鋼筋混凝土為基礎。
勸業場的匾額,為清末高官、近代天津著名大書法家華世奎老先生所書,後被有關權威部門列為中華名匾。此為勸業場建築文化增添了畫龍點睛之效。
有關專家指出,天津勸業場是我國和津門近代優秀建築之一,也是我們中國和天津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在中國和天津的歷史、文化發展史和建設史上都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它同天津市其它古建築、現代建築一起展現著我國和天津市建築藝術、技術發展的延續性,因而也是對人們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民族傳統和革命傳統教育的生動教材。有人說:上海有個「大世界」,天津有個「勸業場」,如果不去逛一逛,枉到津滬走一趟。勸業場這座近代優秀建築已經成為天津的標志和象徵之一,是津門建築文化具有典型特點的代表作。
厚重的歷史
天津勸業場始建於1928年,至今已有七十年歷史。在經營中,以其獨特的經營特色和業昭誠信的服務宗旨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信任。
1992年改制為股份制企業。
1994年1月28日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1994年8月26日改擴建後的勸業新廈竣工開業,豪華典雅的共享空間里,巨大的電子熒幕和聲控彩色噴泉為廣大顧客提供了美的享受。新老商廈總建築面積5.7萬平方米,營業面積3.6萬平方米。
1997年11月15日正式組建天津勸業場(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集團公司所屬天津華運商貿物業公司以儲存、運輸業務為主題。佔地55.4平方米,年吞吐量150噸,年運輸能力80萬噸。
蔣子龍 文錄—選自《話說勸業場》.序言
勸業場被稱為天津的「城中之城」,「市中之市」,這就是說天津形成現代格局的繁華是有了勸業場才開始的。勸業場的興興衰衰自然就集中地、生動地體現了天津的歷史。
勸業場成了天津繁華的象徵。
知道天津市的必知勸業場。不了解勸業場則不算真正了解天津。
八大天
天華景戲院、天樂戲院、天宮影院、天會軒戲院、天露茶社、天緯檯球社、天緯地球社、天外天屋頂夜花園,昔日的勸業場在四至七樓開設了這八個娛樂場所,合稱「八大天」。
勸業「八大天」以其獨有的魅力,將中西文化交相輝映。絲竹之聲餘音繞梁,戲曲之韻清雅入耳,巨商大賈川流於里,文人騷客唱和其中,儒雅之中華氣度,款款之紳士風范,杯籌交錯,流光溢彩,不僅為商業聚集了人氣,也帶來了不薄的收入。
秉承「八大天」的文化氣度,「新八大天」的文化業態將緊緊把握新型都市文化消費的脈搏,用新概念的「天」字系列經營品牌,以小而雅的格調,都市休閑文化的饕餮,定製式的服務,映現都市生活原本的態度。「新八大天」將成為都市文化消費新的熱點,綻放「無限消費」的魅力。
天華景演藝館
是對昔日「天華景戲院」的恢復與改造。恢復後的天華景演藝館環境高貴、典雅,規模限定在100人左右;演出的曲目、形式將多種多樣,京劇、評劇、越劇、梆子、話劇、其他劇種、歌舞、相聲、雜技等一應俱全;並將根據顧客的個性需求,採取定製式服務,顧客可按菜單隨意選擇,提前定製;同時,演藝館還配備茶水、咖啡、茶點等相關餐飲服務,使顧客足不出戶,便能遍覽天下戲曲,沉浸於文化與藝術的美學熏陶之中。
天宮影院
恢復後的天宮影院高檔、懷舊、藝術化、人性化,在裝飾中體現出舊式電影院的氣息和電影文化的歷史發展記憶。影院也將「定製式」服務與日常消費相結合,以主體電影周和定製放映等形式進行運營。這一舉措將凸現天宮影院的文化品位和檔次,形成獨特的區隔空間,在天津電影院中走出自己的個性化道路。
天露茶社
坐落在新廈七樓,設雅間和散座,在風格上將京派茶文化的老舍茶館、巴蜀茶文化的老順興茶館以及蘇杭茶文化的心源茶樓融為一體,將傳統茶文化與現代商務文化進行對接。精緻的茶品、茶具、古玩字畫以及各種精彩的表演將襯托出茶社古香古色的文化韻味。天露茶社在茶文化的基礎上,會更加註重茶樓的多元性以及功能性開發,以契合中產階層的消費品位。
天佑閣
七層之上的六腳塔樓欲供奉勸業的鎮場之寶——金佛,並取名天佑閣。天佑閣的興創將佛教文化慈悲為懷的人文關懷與勸業場以客為本的人文精神結合起來,並以其與生俱來的傳奇色彩為勸業場增添新的旅遊文化資源。
天瑋保齡球社
即原天瑋地球社,它是對現有的八樓保齡球館的改造和提升。改造後的天瑋保齡球社將以老照片、實物裝點其中,並仿造1~2條昔日地球社的球道,提供各種時尚雜志和精美茶點,突出中西文化的合璧及個性化享受,使顧客在進行現代化運動的同時,體驗往日的地球運動風貌,感受勸業場天瑋保齡球社不同於其他保齡球館的獨特文化氣息。
天瑋檯球社
恢復後的天緯檯球社將打造幽靜、高檔、精緻的私人休閑空間。這里不僅能讓顧客享受輕松愉悅的檯球運動,也是休閑聚會、商務洽談的絕佳場所。
天外天屋頂夜花園
天外天屋頂夜花園季節性開放,整個氛圍浪漫、優雅,富於極強的歐陸風情,設散座點綴其間,提供各種飲料、果點,在這里近可以摩挲城市建築風貌,閱讀天佑閣聖藏的中華商業傳奇;遠可以觀賞海河、金街夜景。天外天屋頂夜花園將成為津門一處極具魅力的消夏納涼盛地。
八大天百藝街
「一座勸業場,百年文化街」。八大天百藝街將恢復昔日勸業場的一些傳統特色項目,如古玩字畫、金石郵幣、琴棋書畫、文房四寶、文物鑒定以及具有中國和天津傳統文化特色的老字型大小泥人張、風箏魏等,薈萃中華文化精品,形成一條立體商業文化旅遊街,是文化街中的精品,是中華文化精品的薈萃,是天津第一文化街。
天津勸業場創始人高星橋(1881—1948),江蘇南京人,鐵匠出身,自幼聰穎好學。20世紀初曾任直隸井陘煤礦司磅員,深受該礦主管德國人漢納根的賞識,後任該礦津保售煤處經理,連任十年,漸有積蓄,先在河東旺道庄蓋平房千間,繼在北門里辦華昌金店,1920年又辦起天津商場。 隨著天津商業重心的逐漸南移,高星橋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選中了法租界21號路的一片空地。當時,這片空地的兩個角已經蓋起了樓房,北面是1925年落成的浙江興業銀行;南面是1926年落成的惠中飯店;東西兩面散落著幾間低矮的平房;中間是天祥叫賣行的存貨場,堆放著廢舊木料、傢具及沙石類的建築材料。
高星橋獨具慧眼,料定此處將來必大有發展,便以雄心和魄力,斥巨資十萬四千兩白銀從英國先農公司手中買得了這塊面積為五畝二分的地皮。購置地皮的合同簽訂之後,經法國工部局介紹,高星橋又花白銀一萬兩聘請了「永和公司」的法國工程師阿布雷負責大樓的設計工作,另有一位上海工程師輔佐。
按設計圖紙初步估算,建此商場資金需百萬大洋以上,以高星橋當時的財力,存在困難,經再三考慮,他決定成立股份公司集股興建。高星橋輾轉託人,費盡周折,說服了慶親王載振成為了勸業場的二股東,加入三股,即三十萬元,載振給商場起名為「天津勸業場」,因「勸業」二字的含義順應了當時社會提倡的「實業救國」潮流,高星橋對「勸業」之名相當滿意。
⑶ 西遊記之大鬧天宮電影院里有英文字幕嗎
有 我是內蒙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