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天堂 > 柏林電影節首映

柏林電影節首映

發布時間:2022-06-19 12:37:44

A. 求 45周年 百度網盤免費資源鏈接,謝謝

《45周年》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5Sc9qr64_TblwAG871gYwg

提取碼:1h24

《45周年》是由安德魯·海格執導,夏洛特·蘭普林、湯姆·康特奈、多莉·韋爾斯、傑拉丁妮·詹姆斯等人主演的愛情影片。影片於2015年2月6日在柏林電影節首映。影片講述了凱特·莫塞爾與丈夫的45周年結婚紀念日到臨之際,一封意外來信將兩人婚姻推向進退兩難境地的故事。

B. 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發展歷史

1945 年的夏天,電影從德國人的生活中暫時消失了兩個月,德國多數大城市成了一片廢墟,柏林的建築倒塌了四分之三,許多人躲到地下掩體過夜,更多的人露宿街頭。盟軍雖然佔領了德國首都,還有更多的事要做,重建秩序,保障治安,捉拿納粹余黨,滿足居民日用供給。在這種情況下,所有的文化場所都關門了,但衣食的匱乏也沒能阻礙老百姓對娛樂生活的需求,那一年的秋天剛剛來臨,歇業不久的電影院紛紛開張,奉獻出兩個小時的忘情投入和溫馨空間,是電影給了風雨飄搖中的德國人最後一點卑微的溫暖,即令國破家亡,德國電影人也在努力工作。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誕生的第一年,政府就對資助電影極為熱心,他們想到要搞一個大規模的國際電影節,就定在柏林,須知對於聯邦德國來說,西柏林是嵌入民主德國的一塊飛地,地理位置非常敏感。為什麼一定是柏林?
從柏林電影節誕生的第一天起,政治就是壓倒性的主題,至少電影藝術交流完全不在考慮之列。這是一個完全的冷戰產物。
對柏林電影節的創辦起到關鍵作用的其實是美國駐德的文化官員,他們一心要將電影節塑造成鼓吹西方文明制度,反對共產主義的文化橋頭堡。柏林這個曾經的東歐文化樞紐,此刻成為西德民主復興的象徵。
1951年6月,西柏林舉辦了第一屆電影節。因為預算不高,規模也不大,只有20個國家的來賓參加,這個被盟軍炮彈摧毀的城市顯然不是理想的旅遊之地,所有人都對糟糕的天氣和接待工作怨聲載道。柏林的濃厚政治色彩從一開始就和戛納、威尼斯等競爭對手注重商業性涇渭分明,其他歐洲電影節都十分依賴明星及圍繞明星的狗仔隊來獲得關注,滿街是兜售電影和計劃書的片商。但柏林卻依靠地緣政治的特殊位置,吸引了包括邁克爾·鮑威爾、羅伯托·羅西里尼和亨利-喬治·克魯佐在內的一流電影人光臨。參加電影節的國家和人數也逐年穩步上升,終於被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FIAPF)接納為國際A類電影節,加入了老資格的威尼斯和戛納的行列。
第1屆柏林電影節美國人贊助了大部分資金,美駐德官員OscarMartay參加完威尼斯電影節後對在柏林舉辦一個類似的活動十分支持,他還希望舉行的時間不能跟在夏秋之交的威尼斯之後,不然對新生的柏林電影節來說,吸引好電影參加就更困難了。幾乎就在柏林電影節創辦風聲剛傳出,東邊馬上宣布要在每年夏天舉辦一個國際青年電影節。所以西柏林這邊決定把會期放在6月,以示抗衡,而且要吸引東邊的人來參加,並不限於青年人。每年6月舉辦的傳統一直到1977年才改到2月。
光有政客,是辦不起來電影節的。
所以如果從電影人的角度來看待政治掛帥的柏林電影節,就會發現,真相並非僅僅政治那麼簡單。
聽說要舉行國際電影節,德國的電影人開始摩拳擦掌,他們很希望有機會找到海外投資和發行的渠道。這種渴望在百廢待興的德國尤其強烈,所以柏林電影節的本地化特色從創辦伊始就十分突出。
各方利益交匯,最後都集中到一個人的身上——阿爾弗雷德·鮑爾(AlfredBauer),他擔任了前幾屆柏林電影節的組織者。二戰中鮑爾在UFA工作,也擔任了戰後英國佔領軍的電影政策顧問。他想通過努力讓柏林重新回到歐洲文化版圖的中心位置,再度成為電影製片和發行的樞紐。
柏林的電影業內人士起初也是歡迎電影節的,既是繼承了柏林作為德國電影中心的文化遺產,也能讓製片廠有利可圖。由於當時德國的分裂,西德電影人無法進入蘇聯控制下的巴貝爾斯堡製片廠(世界上最大、最悠久的電影製片廠之一)和約翰尼斯塔製片廠。他們的飯碗大都不穩固,於是許多柏林的從業者都跑到慕尼黑、漢堡、杜塞爾多夫和威斯巴登去工作了。尤其是慕尼黑,本來在德國國內可以說是柏林文化上最大的競爭對手,成了新的電影發行中心,巴伐利亞人開始宣稱慕尼黑成了電影之都,這都讓留守的柏林電影人心急如焚。西柏林電影工會向市長施加壓力,說柏林的電影工業已然到了生死存亡的關口,只剩下為數不多的製片廠,有的還想西遷中,已經沒什麼人把新電影的首映禮放到柏林,長此以往,電影工業將從柏林消失!
本來官方和電影業內人士一拍即合,你搞你的政治宣傳,我推廣我的電影,似乎可以在柏林電影節這個平台上相互依存。但很快電影人發現柏林電影節並非想像中那麼有利。西柏林當時有200多萬人口,七分之一失業,剩下有工作的收入也非常低。所以柏林電影節沒法去和戛納、威尼斯的豪華尊貴相提並論,他們不得已打出親民、大眾的牌,將上座率和普通影迷的參與度放到了重要地位,所以設置了露天電影、明星遊行、簽名大會的單元,特別是加上政治考慮,把露天放映場所設在東西柏林交界處,想吸引東柏林的人來看(柏林牆1961年才修建)。 電影節放映了HansAlbers主演的[NightsontheRoad],Albers在德國很出名,他對東西柏林的觀眾都具有極大號召力,最後果然喚起了觀眾們共同的情感。
柏林電影節與眾不同的另一點是把獎項的決定權交給普通影迷,從1952年第二屆到到1955年第五屆,都沒有專業評委會。觀眾投票來決定把大獎給誰,1956年改成國際評委和觀眾一起決定獎項歸屬,那屆的主席是馬塞爾·卡爾內,1957年後才全部改為評委投票制度,文化品位慢慢顯現出來。
但一開始的大眾政治路線就遭到了電影人的激烈反對,有人說盲目擴大放映規模在國際上沒有先例,不是電影節的正道,因為加映了一些收不回錢的場次,片方更不高興。發行人說,普通觀眾對較為藝術化的電影接納程度並不高,此舉毫無益處,我們是在辦電影節,不是什麼白酒展銷會。但這一回合最終是政治贏了。
得不到本地電影人的支持,必然難以持久。德國電影製片人協會聲明拒絕參加電影節活動,協會發言人表面上將不參與歸於德國製片人在國際市場上日益弱化的地位,他們無力和美國、法國、義大利競爭。其實從深層次來說,不過是電影人對美國佔領政策不滿而產生的抵制,他們尤其討厭美國人把持柏林電影節,制訂的政策說到底主要是為美國人的政治宣傳服務,然後為覬覦中歐市場已久的好萊塢商人大開方便之門,對德國電影的發展卻沒什麼益處。
製片人協會還認為:因為盟軍的電影政策,德國電影現處在一個很悲慘的境地。導致這種局面的原因是美國極力將居於壟斷地位的德國電影公司UFI(納粹時期,由最大的製片廠UFA和其他公司合並而來的卡特爾組織)分解的政策,並限制德國電影公司同時涉足電影業中的多個分支,比如從事製片的不得同時經營發行或放映環節,這樣的後果是出現了很多小公司,全都勢單力薄。所以德國業內人士頻頻向有關機構游說,要求更合理的政策,比如允許垂直經營,擴充實力和好萊塢巨頭展開競爭。
德國電影人在和電影節官方談判是否參加的時候,提出為了拯救德國電影,除非政府提供減稅優惠或者增加補貼。這個願望落空了,為了表示安撫,組委會同意在第二屆電影節設立一個特別單元,針對外國買片人和國際傳媒,宣傳30到40部德國戰後幾年中拍的好電影,幫助德國電影出口。鮑爾說電影節很願意成為德國電影公司和國外買家之間的橋梁,向外推介國產片,他希望勸服德國電影人,柏林電影節不僅是外國影片的展台,一定也支持德國電影。 但事情並不順利,鮑爾向德國經濟部申請撥款被拒絕,計劃中的單元擱淺,一些製片人只好自己出錢做了個小型展會,把最有商業價值的幾部德國片推出去。因為缺乏政府的支持,效果好不到哪去,業內人的積極性被挫傷了,他們對電影節的壞印象並沒有發生根本改觀。所以在最初的四五屆電影節上,德國電影的參與率還是很低。這種局面直到好些年後,德國電影恢復了生機和信心,商業電影在國內市場的份額大幅上升後才好轉。
面對電影界批評政府不扶持國產電影的批評,西德內政部舉辦了一個類似德國奧斯卡的獎項(bundesfilmpreis),由公眾、文化界和知識分子組成的評委會對全年德國電影進行評選,就是Deutscher Filmpreis(德國電影獎)的前身,這個獎代表政府,其實更類似中國的華表獎,1953年這個獎成為電影節的特別單元。而把獎項納入電影節范疇,是對外推廣的一招,有助於提高獲獎影片的國際知名度。
但德國影人卻指出這個獎的目標才不是為了復興電影業,其中存在嚴重的政治傾向,內政部表彰的全是反共或倒向北約的電影。面對質疑,官方人士稱這個獎是個禮物,我們想給誰,就給誰。
1956年,柏林電影節被接納為A類電影節,但其聲譽卻被良莠不齊的競賽單元所削弱,影評人抱怨柏林好片子太少,品種太單一。
這個批評實際上是個參賽權的問題,一比較戛納和柏林的參賽國家名單,很容易發現戛納的參賽資格面向所有國家,包括蘇東陣營,法國外交部會向所有建交的國家發送邀請函,法國電影製片人協會也積極向蘇聯和中國發出邀請。
1958年,戛納將金棕櫚頒給蘇聯電影雁南飛,德國記者強烈要求柏林電影節組委會邀請所有國家參賽,不管政治和意識形態的差異。有記者認為:電影節作為展示窗口的年代過去了,作為正宗的國際A級電影節,雖然不意味著不問政治,但一定要向所有國家開放。在這點上,奧伯豪森電影節比柏林幹得好。對社會主義陣營國家來說,柏林電影節太過壁壘森嚴,直到 1969年才把金熊獎給了南斯拉夫電影《第一次工作》。
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了一個明顯的停滯時期。1971年,在傳統的影片競賽之外創立了新電影國際論壇。1974年,電影節上出現了第一部蘇聯影片,一年後,東德影片也加入進來。政治氣候發生了變化,西德和東德簽署了條約。從此,柏林電影節把自己重新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C. 求 長江之戀 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長江之戀 》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R8VGgKwhF4D5TWD4uVh6FQ

?pwd=su51 提取碼:su51
《長江之戀》
導演: 劉麗婷、董潔心、董玲俐、陳琳、劉瑋、張艷芬、王向韜、史嘉年、陳釗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2019-08-26(中國大陸)
集數: 6
片長: 45分鍾
追溯人類漫長的足跡,不同的大陸上,一個又一個文明的發生與崛起,無一不是在大江大河邊枝開葉漫。長江,世界上最偉大的河流之一,全長6380多公里,流域面積達180萬平方公里,約佔中國陸地總面積的五分之一,承載著中國約百分之四十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集群。她是搖籃,是圖騰,是無數代詩人和歌者心中的神祇。我們都是河流之子,我們與長江相親相依,我們依水而居,建立城池;我們舟楫往來,互通有無;我們灌溉、捕撈、放牧。兩岸青山,一江碧水,讓中華兒女魂牽夢縈。
《長江之戀》是國內首部4K拍攝,全景式、浸潤式、立體式記錄長江的大型紀錄片。是國家廣電總局重點扶持項目,由上海海廣播電視台牽頭,聯合長江經濟帶11省市衛視,聚焦新思路、新做法下的新長江,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獻禮巨制。2019年8月至10月,上海紀實頻道、東方衛視聯手湖南、浙江、江蘇等11家衛視,火熱播出。

D. 《時間空間人》第二部叫什麼名字

《時間空間人》第二部叫《人間,空間,時間和人》。《人間,空間,時間和人》是由金基德執導。

由藤井美菜、張根碩、安聖基、李成宰、柳承范、小田切讓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於2018年2月18在柏林電影節首映。該片講述的是人們搭乘用軍艦改造的游輪旅行的途中,船突然開進了意料之外的世界的故事。

《人間,空間,時間和人》其他情況簡介:

《人間,空間,時間和人》並非《空房間》式的影像實驗,而是關於人類的實驗。顯然金基德在這場實驗中想得過於狹隘,其寓言本就建立在完全善惡符號化的人物上。

人物隨波逐流,沒有任何主觀選擇與想法;真正的人類顯然要復雜得多,即使在本能面前,人類的情感與思維也會左右其行為。

E. 《人間,空間,時間和人》在線免費觀看百度雲資源,求下載

《人間,空間,時間和人(2018)》網路雲高清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3ySr3ZOl9ybRw_Zag1ACwA

?pwd=wygf 提取碼: wygf

《人間,空間,時間和人 인간, 공간, 시간 그리고 인간(2018)》
導演: 金基德
編劇: 金基德
主演: 安聖基、張根碩、李成宰、藤井美菜、小田切讓、柳升范
類型: 劇情、犯罪、奇幻
製片國家/地區: 韓國
語言: 韓語
上映日期: 2018-02-18(柏林電影節)
片長: 122分鍾
又名: 畸欲伊甸園(港)、人間時人(港)、末日飛船(台)、人類的時間、Human, Space, Time and Human
《人,空間,時間和人》講述了一艘老軍艦上不同年齡和職業的人之間發生的故事, 強奸,謀殺,兵變, 金基德沒有給予片中的人物絲毫的放鬆時間。
電影中的所有人物既沒有名字也沒有背景,唯一重要的只有讓人喘不過氣來的「當下」。在一個戲劇性的人際關系的漩渦之中,一場關於食物和生存的斗爭完全轉向了荒誕。

F. 柏林電影節不是需要沒首映過的電影嘛為什麼《無人區》可以參加

柏林電影節7個版塊包括:

競賽單元:在其本土之外尚未發行的正常長度影片。競賽單元有多種獎項設置,包括最佳影片的金熊獎和一系列銀熊獎(包括表演,編劇和製作)。

G. 凱撒必須死的柏林首映

2012年 2月11日,第62屆柏林電影節第二日就出現了質量上乘的競賽作品,快八年沒有執導電影的保羅與維克托里奧·塔維亞尼兄弟此次出手不凡,《凱撒必須死》把莎士比亞的《凱撒大帝》搬上一個特別的舞台,台上的演員是來自五湖四海的重刑犯,他們在監獄的房間、走道、操場上演兩千年前的陰謀和悲劇,演員表一出,影評人便鼓起了掌。保羅與維克托里奧·塔維亞尼兄弟在隨後的發布會上亮相,談起這次在監獄拍攝的新鮮經歷,那些演技一流的重刑犯也觸動他們對藝術的理解。
談罪犯與莎翁:凱撒大帝的經歷就是他們的經歷
《凱撒必須死》的故事沒有它的名字那麼驚悚,片名是來自悲劇《凱撒大帝》裡布魯托斯對弒君行動的疑問,影片發生在羅馬的Rabibia監獄里,一群重刑犯要排演這部莎士比亞的劇作,並在一個月後公演。這些背負著六年、十四年乃至終身監禁的人經過試鏡、排練,把監獄變成了多維度的舞台,真實與虛幻模糊了界限,最令人叫絕的是,影片的背景、地點和所有演員都並非虛構,這些在鏡頭前全無生澀感的犯人如今大多仍在一邊服刑、一邊演出。
導演之一維克托里奧·塔維亞尼透露了這部電影取材的動機:「這是一次巧合,也是非常重要的際遇。幾年前有一個朋友打電話給我們,說她看了一場話劇,感動得痛哭流涕-她很少看戲看哭的,她推薦我們去那個監獄看一下他們的表演。離開那裡的時候,我們意識到自己想對他們的生活狀態了解得更多,我們想拍一部關於這個地方的電影。」
這也是為何影片敘述演員們在獄中排練《凱撒大帝》時全用高反差的黑白畫面,「彩色也許會顯得更自然,但我們想拍出這些人的靈魂,那樣殘酷的生活和記憶,其實是超現實的,過去沒有人嘗試過在這樣的環境拍這樣的電影。」
談演員:這些犯人能和角色溝通
影片里的情節全是實拍,卻有非常強烈的戲劇效果,其中一段試鏡戲就非常精彩:「我們認識這些人的時候,他們有的還算不上演員。一般我們在排練前都會安排試鏡,而且就像我們在片子里那樣,要求他們用兩種情緒-第一次是痛哭、第二次是憤怒-來進行自我介紹。人們其實可能會隨便報一個假名字,可是他們居然沒有撒謊。他們知道我們在拍電影,以後會有很多人看到他們,所以他們報上了自己的真實背景。有的場面很觸動我們,他們確實也是在表演,但是另一種質感,比如布魯托斯殺掉凱撒那場戲,他是痛苦糾結的,過去沒有人那樣演,這些犯人和他們的角色能溝通。」
扮演布魯托斯的Salvatore Striano如今成為了真正的職業演員,他在06年被保釋出獄,因為這部電影又「重回」Rabibia監獄:「Fabio Cavaili(指獄中的話劇導演)說塔維亞尼兄弟導演要找我拍這部電影,我當時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我回到監獄、參加試鏡,劇本里就有這場戲,對演員來說很正常。莎士比亞的劇作對我很大的啟發,2000年前的故事讓我明白發生在監獄里的事,他們在掙扎、想活下去,想得到寬恕,我感謝導演們送我這份珍貴的禮物。」
片尾簡要地交代了幾位主演的命運,保羅·塔維亞尼也表示,當時參演的罪犯里,除了兩、三位已經出獄、並且投入話劇表演事業,大部分的人還在Rabibia監獄服刑。

H. 第6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基本簡介

柏林國際電影節主辦方28日宣布,中國香港導演王家衛將出任第63屆柏林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電影節主席迪特·科斯里克評價王家衛為「當代最著名的電影導演之一」,稱贊他的作品「特點鮮明、充滿詩意」。
「上世紀80年代以來,柏林電影節一直將自己作為中國當代電影的一個展示平台,」科斯里克說,「這也是我們有幸邀請王家衛出任2013年(電影節)國際評委會主席的另一個原因。」
王家衛生於上海,長於香港。1988年,他執導的第一部影片《旺角卡門》在香港上映,1991年《阿飛正傳》在柏林電影節展映。此後,他執導的《重慶森林》《墮落天使》和《一代宗師》等影片先後在柏林亮相。1997年,王家衛憑借《春光乍泄》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2006年,王家衛成為戛納電影節歷史上首名來自中國的評委會主席。
獲知將出任第63屆柏林電影節評委會主席,王家衛表示榮幸。他說:「很高興回到柏林,看到全球各地導演們最新的作品。這對於任何一名電影人都是一次充實的體驗。」
柏林國際電影節創始於1951年,以突出文藝色彩和鼓勵新人新作著稱,與戛納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電影節」。第63屆柏林電影節定於2013年2月7日至17日舉行。
入圍名單當地時間12月13日,第6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公布首批入圍名單,格斯·范·桑特執導,馬特·達蒙編劇兼主演的《應許之地》入圍主競賽單元,並將在電影節舉行國際首映。夢工廠3D動畫《克魯德一家》進入非競賽單元展映,同時會在電影節舉行全球首映禮。
《應許之地》的故事靈感源自曾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的《天然氣之地》,講述了兩個天然氣公司職員來到小鎮尋找天然氣的故事。這部針砭實事的作品也是今年好萊塢頒獎季的熱點影片之一,將於12月28日在北美上映。《克魯德一家》則是夢工廠在明年春季檔主打的力作,將於3月22日在北美上映。
此外,韓國知名文藝片導演洪常秀的新作《惠媛》也入圍了主競賽單元,奧地利導演尤里西·塞德爾《天堂》系列三部曲的收官作《天堂:希望》同樣在主競賽單元榜上有名。此前的《天堂:愛》與《天堂:信仰》分別入圍了今年戛納和威尼斯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天堂》系列成為繼《藍白紅》之後又一套分別入圍三大電影節的三部曲電影。
2013年開幕的第63屆柏林電影節,目前已經公布了第一批入駐全景單元的影片名單,這個單元,將集結大量的來自歐洲、北美、亞洲和拉丁美洲的電人,為他們步入國際影壇提供平台。在已經公布的第一批影片中,約瑟夫·高登-萊維特的導演長片處女作《唐璜之癮》赫然在列,而講述《深喉》艷星琳達·拉芙蕾絲生平故事的傳記片《拉芙蕾絲》也將在參加完聖丹斯之後來到柏林。
第6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將於2013年2月7日至17日舉行。知名香港導演王家衛擔任評委會主席。
王家衛導演的《一代宗師》作為第63屆柏林電影節開幕影片。

I. 輪船上天空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叫《人間,空間,時間和人》。

《人間,空間,時間和人》是由金基德執導,藤井美菜、張根碩、安聖基、李成宰、柳承范、小田切讓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於2018年2月18在柏林電影節首映。該片講述的是人們搭乘用軍艦改造的游輪旅行的途中,船突然開進了意料之外的世界,展現人類的道德、倫理的界限。

金基德,出生於慶尚北道奉化郡,韓國導演,編劇。2015年3月,受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的邀請擔任「天壇獎」評委;2016年9月,金基德新片《網》在第73屆威尼斯電影節首映;2020年12月11日,金基德因新冠肺炎並發症在拉脫維亞去世。

金基德的電影以思想的悠遠深邃而聞名世界,他的電影,自始至終都在堅持審視生活、反思人類的本性、關注人文情懷,金基德導演便是一個立足於生活又超脫於生活且致力於闡釋生活的導演,在影壇中堅守著自我,默默地探索著。

J. 柏林電影節是從哪一年開始的

柏林電影節(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 20世紀50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每年一次,原在6~7月間舉行,後為與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 2~3 月間舉行,為期兩周。其目的在於加強世界各國電影工作者的交流,促進電影藝術水平的提高。

閱讀全文

與柏林電影節首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最新歐美驚辣電影 瀏覽:1000
賣魚哥有什麼電影 瀏覽:875
帶女朋友看電影時應該干什麼 瀏覽:818
皇後大道東什麼電影 瀏覽:939
電影荒野求生里的球叫什麼 瀏覽:439
大陸最佳破案電影有哪些 瀏覽:511
豬豬俠之終極決戰3d大電影 瀏覽:768
美國鯨魚電影大全 瀏覽:749
俄羅斯跟美國潛艇的電影 瀏覽:126
馬麗2017電影 瀏覽:949
電影第一次近距離接觸 瀏覽:95
中國賽車動漫電影大全 瀏覽:318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是啥時的事 瀏覽:428
2018歐美好H級超大尺度電影 瀏覽:878
歐美圖片日本理論電影網站 瀏覽:902
14影城電影網15yccom1 瀏覽:422
日本動畫片電影無臉男 瀏覽:856
韓國微電影在線 瀏覽:696
印度電影動印度電影動作片 瀏覽:369
電影大全古裝歷史 瀏覽: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