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天堂 > 萊比錫紀錄片電影節

萊比錫紀錄片電影節

發布時間:2022-07-14 02:24:46

❶ 請問:「世界八大紀錄片節」分別是哪八大呢

德國萊比錫國際紀錄片短片電影節
法國陽光紀錄片節
波蘭克拉克夫紀錄片節
加拿大DOC TALK電影節
加拿大熱門(HOT DOCS)紀錄片節
澳大利亞AIDC國際紀錄片大會
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大會

這是法國陽光記錄片節的一點點資料

法國陽光那面紀錄片節
(2006/06/26---2006/07/02)

The Sunnyside of the DOC
The Sunnyside of the DOC的開會地點在法國的一個西部港口城市--La Rochelle,我們先到巴黎,然後坐火車去的拉羅謝爾。

La Rochelle是一個不大的小城市,火車站很老,是那種典型的歐洲城堡建築,房頂上還掛著一口大鍾,站在小小的廣場上,內心雀躍著一種難以言表的異國浪漫情緒。盡管是旅遊季節,但火車站人跡稀朗,偶爾在站樓下晃過的背包族,讓人遠遠看著內心有些異樣的溫暖,他們是我常態生活之外一份深藏的嚮往。

因為和導演一起出來,對方是精明的未雨綢繆一族,只要身邊有活物,我又開始慣性的不帶腦子,結果被接車的拉錯地方,一氣給拉到了一個孤島上,check in之後發現不對,導演氣得要死,只差把我腦袋給擰下來,後來只好打了一車回來,花了50多歐元,雖然迷糊,數字還是看得明白,狠狠的心疼了一把。

第二天到了會場才知道,主辦方給中國來的客人還設了一個展台,我把我們訓練營的招生海報帖到了上面,看的人還不少,可能是中國字不認識的緣故吧。這次到法國的中國人有:老何兄弟倆、我和導演,還有香港人黃先生,他們都有各自的玩樂和公幹,最後就我老老實實在那站了三天台,也可能是第一次有中國人出現在展台,過來詢問的人一直不斷。

和國內電視節特別不一樣的是,他們的展廳既不豪華,也不超大,從這邊一眼可以望到那頭,人群穿梭但並不喧嘩,比起我們那種「騾馬大會」般的嘈雜,這里有一種特別的樸素和安寧。

The Sunnyside of the DOC主要分成三大塊內容:1,來自全世界的紀錄片內容提供商和發行商的展台式展覽2,各種主題論壇(包括預案銷售、主題研討和主題放映) 3,觀片室Video Library

和HOTDOCS的DOC SHOP有點不一樣的是:The Sunnyside of the DOC 的Video Library,高科技含量更高,他們把所有收集的片子放在後台,有專門的分類和標號,每個進去看片的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和密碼,輸入進去之後,點擊你想看的片子標號,看完後如果覺得片子不錯,直接在電腦界面上留言並點擊發送,你所有想要做的事情就在一分鍾內完成了,這套系統對於時間金貴的買家而言簡直是太有效率了!Video Library只對買家開放,我是強人所難硬找他們給我換了一張卡才加塞進去的。如果你是內容提供方的話,門口的管理電腦上還有一份資料,你如果需要了解你自己的片子有那些買家瀏覽或觀摩過,直接從那裡頭可以免費列印出這些資料,有專門的志願者會義務為你服務。
Video Library每天19:00關門,因為在的那幾天都很忙,所以我都是插空跑到樓上快速的瀏覽了一部分片子,然後直接在電腦上把我的EMAIL地址發送給了每個片子的製片方,回到北京的時候收到將近100多封反饋過來的郵件,我回完它們差不多花了一個月時間。

片子看太多了,人也傻了,最後一天在La Rochelle的時候,從旅館出來碰到一人,面孔看起來有些熟悉,但又想不起來了到底是誰,站在咖啡館門前,跟我搭訕:
--Is it a nice day?
-Sure!
--La Rochelle is a sunny city!
--Yeah, but I have to watch films in video library today, it is my last day here .
。。。。。
回來的路上想起這些,覺得特別悲哀:在繁雜不斷的工作中人已然變成了一具僵屍!

La Rochelle
La Rochelle 是個名副其實的Sunnyside city ,早上4、5點鍾天就已經大亮,到夜裡12:00還跟北京夏天的傍晚一樣。最後一天Video Library下午5:00就關掉了,出來以後一個人在大街上閑逛到夜裡11:00多才回去。

到La Rochelle第一天最強烈的感受:這里才真的是一個適合人或者人類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回望我們的環境,彷彿多年渾然不覺生活在一個巨大的垃圾場中,今天一睜眼,才知道原來我們是在豬圈裡!

空氣在La Rochelle是完全透明的,那感覺好像你只要一伸手,天邊的雲彩就可以摘過來似的,在你和天之間幾乎沒有任何遮擋物!!地面的干凈更不用說的,走在避風港和避風港之間的木製浮橋上,腳下那些其實很有年頭的木板紋理清晰可見!

街道上也有汽車駛過,但全然沒有北京的喧囂和張狂,開車的也不全是年輕人,你會經常看見銀發素裹的老人緩步從車里出來,然後手挽著手往酒吧走去,這些不經意撞見的場景會讓疾走的你忽然內心怦然一動。

酒吧也是La Rochelle的一景,在避風港臨街的一隅,酒吧一個接著一個,成排的桌椅都整齊而緊密的擺放在門口,逗留酒吧的更多是一些中年人的面孔,人不少,但也是同樣的不喧嘩不張揚,在各種不同的表情背後你會看到同一種東西:鬆弛和閑適。

La Rochelle的房子都很老,避風港和避風港之間那些保存完好的百年城垛,還有那些藏在民居背後的老教堂, 和陽光下那些交錯著的白色桅桿一起構成了這個城市獨特的風景。 歷史在這里一直是活著的,在狹窄的街中里穿行,你甚至可以聽到或者觸摸到它們的呼吸聲。

在La Rochelle,歷史是有生命的,這生命來自人對歷史本身的敬意和溫情,那些建築就像一段凝固的時光,讓任何一顆不太堅硬的心都能感受到它的溫暖。這種在人群中鮮活著的歷史更像一隻溫良的老貓,站在暗處,始終沉默,始終不語,靜靜地看著時光之手掠過人類的額頭。

中國的歷史似乎總是少些煙塵氣, 這除了我們不說人話之外, 我覺得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我們失去了歷史應該有的承載物,我們拆掉了太多的東西!少有的那些拆不了的東西就束之高閣,遠離人群, 圈在黑暗和不見光的地方, 歷史本身帶著的余溫在人長久的背棄中也漸然涼寂,然後是忘卻,然後是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記憶空白。
歷史是有生命的,如果我們能把它揣在懷里,或放在人群中,停留在記憶里,它才有可能活起來,伴隨我們一起冥想、呼吸。

反思和觸動
The Sunnyside of The DOC是歐洲最大的一個國際紀錄片節,今年已經是第17屆了,意味著快20年了,這個舞台根本不曾有過中國人的身影,我們這次的出現對他們而言更像一個點綴,那感覺就好像是今天談中國是另一種世界時髦似的。
其實人家壓根就沒帶你玩過,在所謂真正的全球化游戲中,今天,我們在文化輸出和文明分享上基本上是一片空白!但更糟糕的是我們根本都不知道!我們自己把自己關在一個狹長的黑管子當中,望著頭頂上有限的泛著光亮的空間,還在無比的自鳴得意中呢,以為我們是天下第一!

在我們知道或者掌握很少信息量的時候,我們會自負的以為自己就是天下,以為我是世界坐標的原點,以為世界以我為半徑為中心,很多事情只從自己出發,去考慮,去思維。。。
忽然當你把自己從脆弱的雞蛋殼里,擰出來,換一個位置或者多走一步路,再去看原來的生活或者世界,你發現: 即使不是顛覆性的翻轉,至少你會目睹從前你根本無法察覺的很多嚴重錯位。空間緯度的改變會打破日益慣性的常態思維,換一個場景,跳出來,走走、看看,你忽然發現:坐標的原點在變。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我第一次才真正明白它的含義。

外面另一個真實世界的存在讓我知道:地球上人類生活的區域是一個多元的世界,我們只是其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無論是外在的物化的東西,還是內在的精神層面、文明或者文化層面的,我們的祖先也許從前發出過很強的聲音,用他們創造的璀璨的物質和精神文化,但今天,離開那個臆想的原點,回到那個我們該呆的角落,我已經強烈的感受到那種衰落。而且今天的我們對於這個所謂的全球或者地球,也更難看到會有新的或有價值的精神財富產生或者留下,過度的商業和物化,讓這個民族已經變得越來越不像人了,越來越遠離人本了。

這種全國人民一個聲音的大背景下,對於內容創作者是一種更大的挑戰。今天我再去看中國紀錄片的問題時,對於內容創作本身而言,我覺得最致命的問題在於我們的基本功太差,知識結構、文化底蘊和技術掌握上,我們離要完美表達的那個東西還有很遠很遠的距離。當然這樣簡單埋怨導演的見識短淺基本功薄弱其實絲毫於事無補,這趟法國之行,給我最大的清醒是:我們急於建設的應該是真正意義的製片體系和製片人。
但是接下來的問題是:製片人從哪裡來?理想意義的製片人又在何方?

一個圓滿意義的製片人,在我看來,應該是這樣一個理想形象:
1,他不乏普世的仁愛之心,但是又在事情操作層面相當理性;他善於思考,但不可以只是沉湎於形而上的理想,他需要有創業、創新和奔跑的實務能力。
2, 他諳熟商業之道,但又不世俗不功利,而且對內容和藝術卻有相當的敏感,有足夠的鑒賞和審美能力。
3, 他能讀懂人心,善於與人溝通,同時又能享受做幕僚和觀眾的樂趣。

但是,這樣一個有著高超的思考和操作能力的完美形象會在哪裡呢?!

選題聯想
看著那樣多形式各異的好片子,我覺得大腦受刺激:紀錄片的題材其實是多麼的寬泛,我們的導演什麼時候可以更貼近地面更貼近皮膚說些好玩的有趣的人話和故事呢?!
我們有那樣多的事情可以做,那樣多的題材可以去拍:

生育的故事和話題 中國人口這樣多,真的是毛澤東的一個愚蠢政策導致的嗎?!我覺得未必 比如采訪83歲外婆 60歲的媽媽 還是35歲的女兒 每個人的生育觀、生育感受以及生育故事一定是不一樣的 同樣年紀的女人 城裡的和農村的又有怎樣不一樣的故事和命運呢?。。。。選擇好對象,裡面一定有辛酸 有痛苦 但一定也有快樂 有幸福 這快樂和幸福又是什麼?

中國千人一面的城市 一樣的高樓 一樣的白色瓷磚 一樣的蘭色反光玻璃 一個的品種的草籽 一樣高低的草坪。。。。。可以采訪城市生活居民的感受 外來者的觀感 還有設計者的本意和當下的態度 我們都不用去振臂高呼民族想像力這樣的空洞詞彙 各個讓我們無法明辨地區差異的死板面孔足夠讓我們每個人無地自容:我們的生活是怎樣的缺乏創意和想像力!

菜市場 城市是誰的城市 菜市場的商販來自何方 他們有著怎樣共同的辛酸和樂趣。。。在昆明的菜市場 度量單位是公斤 你要買一斤酸菜 賣的人會告訴你只需要買三兩就夠了。。。但在北京 度量單位卻是10元 5元 什麼東西都是 10元3斤 或者 5元2斤 你只打算要2斤東西的話 最後對方一定會賣給你比5元 10元更多的東西。。。一個城市和一個城市的不一樣在這些細節中便一覽無余

音樂在中國人生活中的位置 哪些人在聽音樂 在透過什麼方式聽什麼類型的音樂,我們在聽中國的音樂,還是聽外國的音樂,是古典的還是現代,我們透過何種渠道接觸到各種類型的音樂,中國有無真正的樂迷,真正的樂迷「痴」到如何的一個狀態 。。。。每一個小切面展開 都會有無數讓製作人自己或觀眾意想不到的故事鋪展開來

詩歌去了哪? 當下的中國社會有誰在關注詩歌?他們又是以什麼樣的方式去關注詩歌?寫詩的是誰?讀詩的又是哪些人?他們又會在什麼樣的場合讀詩?。。。詩歌在普通中國人的生活中什麼時候輝煌過,是怎樣的輝煌?它又在什麼時候隕落?它又是如何隕落到今天的缺失狀態?

中國的雕塑 各個城市廣場的雕塑出爐背後,早期爆發戶庭院內維納斯塑像,新式社區內雕塑的來龍去脈,798工廠內各類冠以藝術之名的雕塑。。。。還有西單廣場和去十渡路上一個叫韓村的馬路上那些塑料椰子樹也算上的話,所有這些一一展開,中國人的群體審美的水平和個體審美的差異都一覽無余了。

結婚證的故事 結婚證產生於何時?在每一個中國人日常生活中有怎樣的作用和功效?中國的結婚證生效范圍?是咱們自己給自己生產的「合格證明書」還是在更遠范圍內也同樣有效?在中國以外的地方中國結婚證產生過哪些啼笑皆非的故事?

介紹信的故事 介紹信產生於何時?為什麼會有介紹信?最早產生此物的背景是什麼?介紹信在多大范圍內有效?在有效范圍之外使用介紹信時出過哪些意想不到的故事?因介紹信出過的千奇百怪的笑話、締笑姻緣的官司。。。。

戶口的故事 中國為什麼會有戶口?戶口制度起源於何時?一個沒有戶口的人在中國如何生活?因為戶口普通中國人經歷了怎樣的悲歡離合?今天的戶籍又有怎樣的變異?這種變異背後的故事是什麼?。。。。

中國人到底怎麼學英文 英文到底在中國人生活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一個中國人從什麼時候開始學英文?怎麼學?一生要花多長時間去學?學習的障礙和誤區到底在哪裡?對於英文程度的測試,一個普通中國人究竟要經歷多少個門檻才可以算作合格?全世界關於英文水平的認知到底有多少?。。。關於英文的學習和英文的考試在中國催生了多少個企業?這些企業為中國的「雞的屁」增加了多少貢獻。。。。。。。

中國老人的社交生活 中國的老年人在干什麼,除了在大馬路上扭秧歌以外?他們的社會公共生活到底在哪裡?他們在跟誰一起生活?如何生活?他們的情感世界、精神世界在眼花繚亂的世俗生活背後到底演繹著怎樣的故事?。。。。

粉絲是誰?誰是粉絲? 粉絲到底是一群怎樣的人?為什麼會成為粉絲?各種粉絲用怎樣的方式追逐他們內心的偶像?粉絲個人的生活狀態是怎樣的?他們如何生活?靠什麼為生?他們如何面對周圍的目光和質疑?他們在短暫狂歡之後又是如何返回到他們常態生活?

17歲孩子讀什麼? 在日益成人化的媒體社會中孩子們到底在消化怎樣的精神食糧?他們是否還在讀書?他們讀怎樣的文字?他們如何獲得他們的信息渠道?許多過早來自成人社會的知識和信息對他們的生活有著怎樣的影響?他們的世界到底是怎樣的?誰在關心他們?又是以何種方式被關注?他們和成人社會有沒有溝通?如何溝通?

中國人的周末如何度過? 除了KTV和郊區游 中國人還有哪些其他的周末的玩法?和誰一塊玩 如何玩。。。。

中山公園何其多 中國有多少中山公園 怎麼出來這樣多中山公園 又是哪些人在中山公園里消磨時間 他們以什麼的方式在公園里渡過 公園管理中問題有哪些 有多少是全國都一樣的?同樣的問題各個城市的解決方法是什麼?。。。。

中國幼兒園孩子的接送 誰接 用什麼工具接 什麼時候接 什麼時候送 一路上要闖多少關口。。。。。因為這種接送 有過多少尷尬 無奈 以及有趣 好玩的故事。。。

中國人的城市公交 公交線路 公交站牌 如何設置 每個城市都不一樣 有多少民主路 中山大道。。。。

中國大學的門 中國大學到處都是門 正門 東門 南門 還有西門和小西門 這些門都建於何時?最老的大學大門在哪裡?門口都站著誰 大學門口的小商販都在賣什麼?冰棍、文憑、圖書。。。還有別的什麼?

中國的廣告牌 城市裡的廣告牌以商業的居多,稱為戶外廣告 鐵路旁邊、城鄉結合處還有農村的廣告以及各種標語口號 誰寫的 什麼狀態和背景下寫上去的 寫給誰看的。。。我覺得把它們羅列到一起,會非常有好玩和有意思。。。。。。。。。

鄭瓊 寫於2006/09/03

DOC TALK其實是一個規模很小的紀錄片大會,非常加拿大化,整個會議也就兩天,一共才13個提案,全部來自加拿大本土的製作公司,買家也以加國為主,零星有二個來自美國電視台和相關機構,可能是因為他們靠得比較近的緣故

資料真的很少,去了一些英文的網站也是寥寥無幾,看來規模真的不大

❷ 紀錄片領域,有哪些專門的獎項

(1),國內9個紀錄片評選大獎,
( 2 ),7個A級國際紀錄片評選獎項
( 3 ),20個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誕生於1993年,是經國家廣電總局、教育部和北京市委批准,由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北京師范大學主辦,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電影頻道節目中心、中國電影資料館、北京電視台影視中心、中國電影報社、北京市電影公司、北京新影聯影業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電影基金會、北京影視藝術家協會、北京市學生聯合會等單位聯合承辦的一項大型文化活動。
電影節設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最佳觀賞效果、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最佳紀錄片,藝術創新特別獎等獎項,在大學生投票推選的基礎上,由大學生和青年評論家組成的評委會評定。電影節主會場設在北京師范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此外還將在北京20餘所著名大學放映參賽影片,觀影人次達20餘萬人次。
國內獲獎情況:1998年 《周恩來外交風雲》 獲第五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和最受大學生歡迎的影片

❸ 龔向陽的獲獎情況

2008年5月,中國農工民主黨湖南省委向雙峰電信員工龔向陽頒發了湖南省人民政府、省人事廳、農工省委授予的二等功證書,以表彰他多年來在參政議政和文藝創作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績。
龔向陽是中國電信雙峰分公司員工,業余從事攝影創作10餘年,1997年5月以攝影家身份加入中國農工民主黨,現系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員、湖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婁底市攝影家協會理事、雙峰縣第六、七屆政協委員、文聯委員。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龔向陽積極參政議政,多次參與專題調研並撰寫調研報告和提案。
在創作上,他先後獲全國五一文化獎、省攝影展銅獎、市五個一工程獎等20餘個獎項。2003年開始紀錄片創作,2006年紀錄片提案《舞台》入圍上海文廣傳媒紀實頻道「真實中國·導演計劃」。拍攝歷時3年的紀錄片《印馬渡》,2007年9月獲中國廣播電視學會「2007國際紀錄片選片會」年度優秀紀錄片獎;10月在第50屆德國萊比錫國際電影節「中國日」上映;獲2007(第九屆)四川國際電視節「金熊貓」獎人文類紀錄片評委特別提名獎。 今年3月,《印馬渡》被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收藏。《印馬渡》這一系列的展映和獲獎,標志著湖南的獨立電影開始走上國際影壇。
本次立功人員中,絕大多數是省內專家、教授,龔向陽是唯一的普通國企員工。

❹ 中央電視台曾經播放過的剪紙動畫片

我倒!!!!
劇情能否詳細點?

1961年 人參娃娃 剪紙 萬古蟾 上海美影廠 30
http://dzh.mop.com/topic/main/readSubMain_7405636_0.html

人參娃娃 1、千年老參,形似人體,故稱人參。
2、美術片:人參娃娃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62年攝制
導演:萬古蟾
造型設計: 胡進慶
財主胡刮皮家的童工小虎子整天挨打挨罵,夜裡還要不停地挑水。一次, 他發現一個身穿紅圍兜的娃娃在井邊玩耍,便與他成了好朋友。娃娃看到小虎子被財主打得傷痕斑斑,為了幫他還清欠債,獲得自由,便送給他一株大人參。
本片於1961年獲民主德國第四屆萊比錫國際短片和紀錄片電影節榮譽獎,1979年獲埃及第一屆亞力山大國際電影節最佳兒童片銀質美人魚獎。
這部動畫片很有中國特色,故事內容很傳統,藉助人參娃娃懲罰財主胡刮皮的小故事。人物造型是中國最傳統的剪紙,很逼真可愛,人物個性都很鮮明,而且人參娃娃各個都白白胖胖的,很討人喜歡,配音也很清脆,小人參天真的聲音把孩子童趣都表露無疑!還有別的人物造型也同樣別具特色,加上故事的出奇效果,帶給我們緊張氣氛的同時也感到風趣幽默的感覺。
http://www..com/s?kw=&sc=web&cl=3&tn=sitehao123&ct=0&rn=&lm=&ie=gb2312&rs2=&myselectvalue=&f=&pv=&z=&from=&word=%C8%CB%B2%CE%CD%DE%CD%DE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LPn7K5If0dc/

❺ 雷磊的作品和電影節

2009年10月 三部動畫入選了加拿大渥太華國際動畫節競賽單元2010年1月《彩色魔方與乒乓球》入選德國斯圖加特國際動畫節競賽單元2010年10月《這個念頭是愛》入選 加拿大渥太華國際動畫節競賽單元,並獲得最佳短片獎2011年3月《這個念頭是愛》《鴨梨還是外星人》入選捷克國際動畫節2011年5月 三部動畫入選斯洛伐克國際動畫節2011年7月《我的我的》入選渥太華國際動畫節展映單元2011年8月《這個念頭是愛》入選德國萊比錫國際記錄片和動畫電影節2012年1月《我的我的》入選荷蘭國際動畫節競賽單元2012年2月《我的我的》入選澳大利亞墨爾本國際動畫節2012年2月《 這個念頭是愛 》入選克羅埃西亞薩格勒布國際動畫節2012年6月《呼嚕嚕,轟隆隆,嘩啦啦》入選2012 瑞士Fantoche國際動畫節放映單元。2013年1月《大手啊大手,越大越好》入選2013年斯圖加特國際動畫節國際放映單元。2013年2月兩部動畫入選2013荷蘭動畫節主競賽單元,並獲得最佳動畫短片。2013年3月《照片回收》入選捷克國際動畫節主競賽單元,並獲得最佳實驗動畫短片。2013年3月《照片回收》入選法國昂西國際動畫節主競賽單元。2013年6月《照片回收》入選賽普路斯國際動畫節主競賽單元,並獲得評委會特別獎。2013年6月《照片回收》入選瑞士fontoche國際動畫節主競賽單元。2013年7月 兩部動畫入選加拿大渥太華國際動畫節。2013年7月 《照片回收》入選克羅埃西亞薩格勒布25fps試驗電影節競賽單元2013年8月 《大手啊大手,越大越好》入選第56屆萊比錫紀錄片/動畫電影節競賽單元。2014年3月 《照片回收》入選奧地利維也納獨立短片電影節競賽單元。2014年5月 《照片回收》獲得奧迪利Prix Ars Electronica 2014 利茲數碼藝術節評委會特別獎。2014年5月 《 大手啊大手,越大越好 》入選薩格勒布動畫節 Animation goes MSU項目單元 。2014年6月《這不是一個可以說謊的時刻》入選瑞士 Fantoche國際動畫節特別放映單元。2014年6月《薩格勒布》入選渥太華國際動畫節主競賽單元。

❻ 中國電影在世界各電影節或電影展上獲獎的歷史

中國電影國際獲獎情況

1950年
《中華女兒》獲第五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自由斗爭獎」、《趙一曼》獲「優秀演技獎」。

1951年
《鋼鐵戰士》獲第六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和平獎」、《白毛女》獲「特別榮譽獎」、《新兒女英雄傳》獲「導演特別榮譽獎」、《中國人民的勝利》、《解放了的中國》獲「一等斯大林獎金」。

1952年
《人民的戰士》獲第七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爭取自由斗爭獎」、《抗美援朝第一部》、《抗戰的越南》獲「勞動人民爭取自由和平斗爭獎」、《內蒙人民的勝利》獲「電影編劇獎」。

1954年
《智取華山》獲第八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爭取自由斗爭獎」、《梁山伯與祝英台》獲「音樂片獎」。

1955年
《梁山伯與祝英台》獲第九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映出獎」、《雞毛信》獲「優勝獎」。

1956年
《神筆》獲「大馬士革第三屆國際博覽會電影節短片銀質第一獎章、威尼斯第八屆國際兒童電影節8--12歲兒童文藝影片一等獎; 南斯拉夫舉辦的第一屆國際兒童電影節優秀兒童電影獎」。

1957年
《神筆》獲華沙第二屆國際兒童娛樂片比賽大會特別優秀獎。
《女籃五號》獲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銀質獎章。
《祝福》獲卡羅維發利第十屆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1958年
《邊寨烽火》獲卡羅維發利第十一屆國際電影節青年演員獎。

1959年
《老兵新傳》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技術成就銀質獎章。
《小鯉魚跳龍門》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動畫片銀質獎章。

1960年
《五朵金花》獲第二屆亞非電影節最佳女演員銀鷹獎。
《聶耳》獲第十二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傳記片獎。
《女籃五號》獲墨西哥國際電影周銀帽獎。

1961年
《革命家庭》獲第二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銀質獎章。
《非洲之角》獲第四屆國際非洲電影節最高獎----非洲獎。
《小蝌蚪找媽媽》獲瑞士第十四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短片銀帆獎。
《人參娃娃》獲民主德國萊比錫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1962年
《小蝌蚪找媽媽》獲法國第四屆安納西國際美術電影節兒童影片獎。
《大鬧天宮(上集)》獲捷克第十三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短片特別獎。

1964年
《小蝌蚪找媽媽》獲法國第四屆國際電影戛納斯電影節榮譽獎。
《掌中戲》獲澳大利亞第十三屆墨爾本國際電影節優秀獎狀。

1974年
《小號手》、《東海小哨兵》獲南斯拉夫第二屆國際美術電影節獎狀。
《地雷戰》獲奧地利第十四屆維也納電影節紀念獎。

1978年
《大鬧天宮》(上下集)獲倫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小蝌蚪找媽媽》獲「南斯拉夫1978年國際美術電影一等獎。

1979年
《人參娃娃》獲埃及第一屆亞歷山大國際電影節最佳兒童片獎----銀質美人魚頭像獎。

1980年
《小花》中的女主角陳沖獲第七屆索波特「為自由而斗爭」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舞台姐妹》獲第二十四屆倫敦國際電影節英國電影協會的年度獎。

1981年
《舞台姐妹》、《農奴》獲馬尼拉國際電影節金鷹獎。
《苗苗》獲第二屆印度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兒童片獎。

1982年
《天雲山傳奇》、《歸心似箭》獲第一屆香港電影節金像獎最佳影片獎。
《四個小夥伴》獲義大利第十二屆季福尼國際兒童和青年電影節最佳榮譽獎。
《阿Q正傳》中的男主角嚴順開獲第二屆國際喜劇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三個和尚》獲第32屆西柏林電影節最佳編劇銀熊獎和葡萄牙埃斯皮尼奧國際動畫電影節獎。
《猴子撈月》獲第4屆渥太華動畫電影節一等獎。
《美在運動中》獲義大利科爾蒂納電影節特別獎。
1983年
《陌生的朋友》獲第三十三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泉水叮咚》獲第13屆季福尼國際兒童電影節義大利共和國總統獎、第3屆印度國際新青年電影節最高獎----金像獎、各族兒童評委會最佳獎、最佳兒童女演員二等獎。
《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獲第七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美洲大獎。
《鹿鈴》獲第13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1984年
《河南尋古》、《江蘇秀色》獲法國蓬沙拉國際旅遊電影節最高金獎。
《貴州風情》、《絲綢之路上的甘肅》、 《中國人參之鄉》、《北京之游》獲第18屆國際旅遊電影節特別獎。
《西藏----西藏》獲法國塔布國際旅遊電影節旅遊片冠軍----金比利蕾娜獎。
《鷸蚌相爭》獲第34屆西柏林國際兒童電影節銀熊獎、南斯拉夫薩格勒布市第6屆國際動畫片電影節特別獎、加拿大國際動畫片電影節特別獎。
《水面莊稼》獲聯合國糧食及農業業組織獎。

1985年
《黃土地》獲瑞士第3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第29屆倫敦電影節倫敦電影研究所電影獎、第7屆(亞、非、拉)三大洲電影節攝影獎。
《邊城》獲加拿大第9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評委會榮譽獎。
《泉水叮咚》獲伊朗德黑蘭第15屆國際教育電影節教育類專片比賽銅獎。
《月光下的小屋》獲印度第4屆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國際評獎團授予金像獎和兒童評獎團授予的金牌。
《昆蟲世界》獲第11屆國際技術電影節紀錄片一等獎。

1986年
《良家婦女》獲捷克斯洛伐克第25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主要獎和國際電影評論家組織獎、西班牙第18屆大西洋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獎、安達魯西亞電影作家協會評論獎、西班牙電影俱樂部聯合電影俱樂部獎、比利時皇家電影博物館皇家電影資料館發掘新電影獎。
《移核魚》獲西柏林第14屆國際農業電影節金穗獎、捷克斯洛伐克第3屆尼特萊國際農業電影節A類一等獎和唯一的聯合國糧農組織埃及農業神獎。

1987年
《猴子撈月》獲保加利亞卡布洛沃第4屆國際喜劇電影節最佳短片獎。
《老井》獲第7次夏威夷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獎。
《以蟎治蟎》、《蝴蝶》獲聖塔林第14屆國際農業與環境電影節特別獎。

1988年
《山水情》獲88上海國際動畫電影節大獎。
《不射之射》獲88上海國際動畫電影節特別獎。
《紅高梁》獲第38屆西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植物內生菌》獲第15屆西柏林國際農業電影節金穗獎。
《一人一畝地》獲第15屆西柏林國際農業電影節銅穗獎。

1989年
《紅高梁》獲布魯塞爾國際電影節21電台青年評委最佳影片獎。
《晚鍾》獲第39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獎----銀熊獎。

1990年
《黃河謠》獲第14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山水情》獲最佳短片獎。
《本命年〉獲第4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
《菊豆》法國第43屆戛納電影節路易斯·布努埃爾特別獎、第35屆巴利亞多利德電影周金穗獎。
《晚鍾》獲哥倫比亞第7屆波哥大電影節最佳影片、導演和音響效果獎。
《童年往事》獲美國洛杉磯奧斯卡學院電影節銀獎。
《芙蓉鎮》獲民主德國電影家協會1989年發行影片最佳外國故事片評論獎。
《三個女人的故事》獲第12屆克雷黛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提名獎。

1991年
《出嫁女》獲第17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中國岩溶》獲西班牙巴塞羅那國家地質學電影節大獎棗最高藝術質量獎。
加拿大、香港、中影合拍故事片《秦俑〉獲法國巴黎奇情動作電影展大獎----最受歡迎影片;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配樂。
西影廠和台灣合拍故事片《大紅燈籠高高掛》獲第48屆威尼斯電影節銀獅獎、金格利造型特別獎、國際影評人獎和艾維拉諾莉特別獎。
北影廠香香港合拍故事片《過年》獲第4接訥京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獎;趙麗蓉獲
最佳女演員獎。

1992年
《來自火焰山的鼓手》獲第四十二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兒童影片獎」。
《大紅燈籠高高掛》獲義大利大衛獎評選活動「最佳外語片獎」。
《四十不惑》獲第四十五屆瑞士洛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評獎」。
《秋菊打官司》獲第十四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和「最佳女演員獎」。
《留守女士》獲第十六屆開羅國際電影「金字塔金像大獎」和「最佳女演員獎」。
《心香》獲夏威夷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獎」。

1993年
《香魂女》(導演:謝飛)、《喜宴》(長春電影製片廠攝制)獲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血色清晨》、《四十不惑》、《雙旗鎮刀客》、《媽媽》獲第四十三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新電影論壇獎。
《天堂回信》(導演:王君正)獲第43屆柏林電影節「國際兒童青年電影中心獎」;荷蘭第7屆國際兒童電影電視節最高獎「兒童電影節獎」;美國芝加哥第10屆國際兒童電影節成人評委和兒童評委兩項最佳影片獎;伊朗第9屆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找樂》(導演:寧瀛)獲第四十三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新電影論壇獎和特別榮譽獎;第6接訥京國際電影節青年導演競賽項目金櫻花獎和東京都知事獎;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青年導演大獎」首獎,獎金35萬美元;第十五屆法國南特亞非拉三大洲電影節金熱氣球獎,男主角黃宗洛獲最佳男演員獎。
由田壯壯執導、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的《藍風箏》獲第6接訥京國際電影節大獎,最優秀女演員獎(呂麗萍)、新人特別推薦獎和東京都知事獎。
《霸王別姬》(導演:陳凱歌)獲法國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金棕櫚獎」和國際影評聯盟大獎;洛杉磯影評家協會最佳外語片獎;日本福岡第38屆亞太電影節最佳導演和最佳剪輯獎。
《菊豆》(導演:張藝謀)獲保加利亞瓦爾納市首屆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鞏俐),鞏俐還獲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秋菊打官司》(導演:張藝謀)獲法國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獎,並名列香港第12屆電影金像獎最佳十大華語片之冠。
《大紅燈籠高高掛》(導演:張藝謀)獲英國影視藝術學院最佳外語片獎、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獎、比利時電影評論家協會大獎。 動畫片:上海美影廠《12隻蚊子和5個人》獲法國第19屆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教育獎。《悍牛與牧童》獲第3屆伊斯梅利亞國際紀錄片、短片電影節塔胡特銀像獎。謝晉導演獲法國首屆《軒尼詩》創意和成就獎。

1994年:
《火狐》(導演:吳子牛)獲第四十四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推薦獎」和在法國蒙彼利埃舉行的中國電影節金熊貓獎。
中國遼寧電視台拍攝的電視紀錄片《兩個孤兒的故事》獲第二屆亞洲電視映像節最高獎賞——最優秀獎,中國中央電視台的電視片《姊妹溪》獲優秀獎。
《炮打雙燈》獲第42屆西班牙聖塞瓦斯蒂安電影節評委特別提名獎。女主角寧靜獲最佳女演員獎。
《黃土高原徑流林業》在第11屆國際農業電影上,獲聯合國糧農組織獎。

1995年
《紅粉》(導演:李少紅)獲第4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優秀單項獎視覺效果「銀熊獎」。
《黑駿馬》(導演:謝飛)獲第19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藝術節最佳導演獎,男主角騰格爾獲最佳藝術獎。
《紅櫻桃》(導演:葉大鷹)獲第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軒尼詩記者杯棗最佳創意獎」。女主角郭柯宇獲最佳女演員獎。
《二嫫》(導演:周曉文)獲第四屆國際電影節「瑪雅美洲豹」金獎,女主角艾麗婭獲最佳女演員獎。
《霸王別姬》(導演:陳凱歌)獲日本東京東影評論家大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張國榮獲最佳男主角獎。同時該片還獲得日本東京每日新聞電影大獎、最佳影片獎。
《陽光燦爛的日子》(導演:姜文)男主角夏雨獲第一屆新加坡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影片被美國《時新周刊》評為年度國際「十大最佳影片」第一名。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導演:張藝謀)獲第4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電影技術獎」;被美國全美影評人聯盟評為年度格里菲思電影獎「最佳外語片獎」;獲美國第61屆紐約影評人協會年度電影獎「最佳攝影獎」。
《女兒紅》(導演:謝衍)女主角歸亞蕾獲捷克第30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蘭陵王》(導演:胡雪樺)獲美國洛杉磯桑塔·克拉里德國際電影節最佳外語片獎;出品人鄭凱南獲榮譽獎狀;攝影顧長衛獲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攝影獎」。 《與往事乾杯》(導演:夏鋼)獲葡萄牙第24屆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國際電影俱樂部聯合榮譽獎。
《活著》獲香港第14屆電影金像獎評選「十大華語片」之一;男主角葛優獲「第47屆戛納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1996年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導演:張藝謀)獲69屆奧斯卡攝影獎提名。
《太陽有耳》(導演:嚴浩)獲4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國際電影評論協會獎」和最佳導演「柏林銀熊獎」。
《紅粉》(導演:李少紅)獲第27屆印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孔雀獎。
《紅櫻桃》獲第5屆不結盟及發展中國家平壤電影節大獎「火炬金獎」,導演葉大鷹獲最佳導演獎,女主角扮演者郭柯宇獲最佳女演員獎。

1997年
《鴉片戰爭》(導演:謝晉)獲加拿大蒙特利爾電影節「美洲特別大獎」。
《金秋鹿鳴》獲第七屆開羅國際兒童電影節長故事片金獎和兒童評委獎。

1998年
《變臉》(導演:吳天明)獲第29屆印度國際電影節「金孔雀獎」。
《我也有爸爸》獲印度海德拉巴第10屆國際兒童電影節最高榮譽獎「金象獎」。
兒童演員王泉(影片中飾病童大志)獲本屆影展「特別獎」。導演黃蜀芹獲由兒童和青少年觀眾組成的評審委員會頒發的「最受歡迎的兒童故事片」--「金匾獎」。
《紅色戀人》獲第22屆開羅國際電影節「金字塔獎」銀獎,片中女主角扮演者梅婷被評為最佳女演員。

1999年
《紅河谷》獲第十七屆伊朗「曙光」國際電影節「最佳影幕獎」。
《永樂大鍾》獲第一屆布達佩斯國際科學電影節「國際電影、電視和廣播合作理事會獎」。
《一個都不能少》獲第五十六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
參考資料:http://www.ccnt.com.cn/china/guoqing/huilist/huojiang3.htm

❼ 中國有哪些動畫片獲過獎

《神筆》義大利第八屆威尼斯國際兒童電影節兒童文娛片一等獎
敘利亞第一屆大馬士革國際博覽會電影節短片銀質一等獎
南斯拉夫第一屆貝爾格萊德國際兒童電影節優秀兒童影片獎
波蘭第二屆華沙國際兒童電影節木偶片特別優秀獎
加拿大第二屆斯特拉特福國際電影節獎狀
1949-1955年文化部優秀影片一等獎

烏鴉為什麼是黑的》 義大利第八屆威尼斯國際兒童電影節獎狀
1949-1955年文化部優秀影片三等獎

《機智的山羊》 羅馬尼亞第一屆布加勒斯特國際木偶片電影節獎

《中國木偶藝術》 義大利第八屆威尼斯國際兒童電影節獎狀

《小蝌蚪找媽媽》 瑞士第十四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短片銀帆獎
法國第四屆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兒童片獎
法國第十七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南斯拉夫第三屆薩格勒布國際動畫電影節一等獎
法國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第四屆國際兒童和青年節二等獎
第一屆中國電影「百花獎」最佳美術片獎

《大鬧天宮》1962年獲第十三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短片特別獎, 1963年獲第二屆電影百花獎最佳美術片獎;上下集於1978年獲第二十二屆倫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1982年獲厄瓜多第5屆基多國際兒童電影節三等獎,1983年獲葡萄牙第十二屆菲格臘達福茲國際電影節評委獎。

《人參娃娃》 第四屆萊比錫國際紀錄片和短片電影節榮譽獎
埃及第一屆亞力山大國際電影節最佳兒童片獎

掌中戲》 澳大利亞第十三屆墨爾本國際電影節優秀獎

《金色的海螺》 第三屆亞非國際電影節盧蒙巴獎

《牧笛》 丹麥第三屆歐登塞童話電影節金質獎

不怕冷的大衣》 首屆上海文學藝術獎優秀影片獎
1986-1987年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美術片獎

《超級肥皂》 日本第二屆廣島國際動畫電影節教育片組二等獎
第七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
首屆全國影視動畫節目展播特別獎

《新裝的門鈴》 第一屆上海國際動畫電影 節特別獎

《黑貓警長》 1986-1987年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美術獎
首屆中國兒童電影「童牛獎」優秀美術片獎

《葫蘆兄弟》 埃及開羅國際 兒童電影節三等獎
1986、1987年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美術獎
第三屆中國兒童電影「童牛獎」優秀美術片獎

《補票》 1988年廣播電影 電視部優秀影片獎

《不射之射》 第一屆上海國際動畫電影節特別獎

《強者上鉤》 日本第三屆廣島國際動畫電影節E組 一等獎

《山水情》 第一屆上海國際動畫電影節大獎
蘇聯第一屆莫斯科國際 青少年電影節勇與美獎
保加利亞第六屆瓦爾納國際動畫電影節優秀 影片獎
加拿大第十蒙特利爾電影節最佳短片獎
印度孟買國際紀錄 片、短片、動畫電影節最佳童話片獎
第九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 美術片獎
1988年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
1989年首屆上海文學藝 術優秀成果獎

《魚盤》 第一屆上海國際動畫電影節A組一等獎
1989 年上海文化藝術節優秀成果獎
第四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 片獎

《半夜雞叫》 第二次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評獎委.員.會二等獎

《草原英雄小姐妹》 第二次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評獎委.員會三等獎

《差不多》 法國第十屆圖爾國際短片電影節青年獎

《長在屋裡的竹筍》 南斯拉夫第三屆薩格勒布國際動畫電影節一等獎

《狐狸打獵人》 南斯拉夫第四屆薩格勒布國際動畫電影節美術獎

《阿凡提》 1979年文化部優秀美術片獎
第三屆中國影「百花獎」最佳美術片獎
全國少數民族題材電影「騰龍獎」美術片一等獎

《好貓咪咪》 1979年文化部優秀美術片獎

《哪吒鬧海》 菲律賓第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法國布爾波拉斯青年童話電影節寬銀幕電影獎
1979年文化部優秀美術片獎
第三屆中國電影「百花獎」 最佳美術片獎

《老狼請客》 義大利第十二屆季福尼青少年電影節最佳榮譽共和國總統銀質獎章

《三個和尚》 丹麥第四屆歐登國際童話影銀質獎
第三十二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
葡萄牙國際國片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第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
1980年文化 部優秀美術片獎

《我們的朋友小海豚》 義大利第十二屆季福尼青少年電影節最佳榮譽共和國總統銀質獎章
《猴子撈月 加拿大第四屆渥太華國際動畫片電影節兒童片一等獎
保加利亞第四屆卡洛澳國際喜劇電影節最佳短片獎

《南郭先生》 文化部1981度優秀美術片獎

《人參果》 菲律賓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鹿鈴》 第十三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最佳動畫片特別獎
文化部1982 年度優秀美術片獎
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

《淘氣的金絲猴》 文化部1982年度優秀美術片獎《蝴蝶泉》 文化部1983年優秀美術片獎
全國少數民族題材電影「騰龍獎」美術片二等獎

《鷸蚌相爭》 第十三屆柏林國際短片電影節銀熊獎
南斯拉夫第六屆薩格勒布際動畫電影節特別獎
加拿大多倫多國際動畫電影節特別獎
文化部1984年度優秀美術片獎

《火童》 日本第一屆廣島國際國電影節一等獎
第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
文化部1984年度優秀美術片獎

❽ 全世界目前排在前10的動畫片是哪幾部如題 謝謝了

去鑒定一部動畫的真正的價值,必須通過各種角度,符合大眾及專業領域的評比才能 打造出真正的專業排行榜 動畫 是一門簡單而又復雜的藝術 , 她的美感是一般電影達不到的。懂得欣賞動畫的人,生活也會變的多彩 。身為動漫迷也不能一味的去漫罵中國動畫,我們應該適當的給以中國動畫的鼓勵,給動畫家們以自信,告訴他們 :我們相信他們能製作出好的動畫,不能盲目的否定國產 ! 以下就是我們通過多方角度去衡量,評比得出的排行 首先是中國動畫排行榜 一.《天書奇譚》 排名第一,相信大家都很喜歡這部動畫吧,也非常經典的一部 ,想想當時哪個國家讓動畫的人物會最先『學會』法術,讓動畫的人物最先『學會』變化,如果中國的孫悟空不騰雲駕霧,日本的啊童木絕對也飛不起來。蛋生很可愛,那仨反派狐狸精也……很搞笑,片中各式精彩的鬥法讓我百看不厭。可憐蛋生的師父盡力除妖還被捉上天庭審判,唉,動畫里的天帝向來沒一個好東西 。 二.《葫蘆兄弟》 非常經典!相信僅僅在中國就超過10億人熟知這幾個字眼 ,在想想如果沒有七個葫蘆娃打開這個異能世界的門,美國大片X-man也不知道還要等多久才能製作出來。 三.《神筆馬良》 很古老的作品了,不過仍是經典之作。小時候對馬良的三秒成形畫法佩服得五體投地(真的每次畫都沒超過三秒啊),當然最想要的還是那支畫什麼就有什麼的神筆。 四。《漁童》 很有中國傳統年畫的風格,正義的可愛漁童,白鬍子老翁,還有勢利眼縣官都各具鮮明特色。最好玩的當然還是那個外國神父,「科連的撈頭,迂盆是握的,應該還給握……」很佩服這個配音演員,音配得真絕 五.《哪吒鬧海》 照抄中國古典神話故事,故事沒有什麼新鮮感了,不過在當時來說也算一大經典了 。 六.《人參娃娃》 1961年獲民主德國第四屆萊比錫國際短片和紀錄片電影節榮譽獎;1979年獲埃及第一屆亞力山大國際電影節最佳兒童片銀質美人魚獎。不錯了吧! 七.《阿凡提》 木偶劇,當時又有幾個國家會做,又有幾個國家能做這么好? 八.《小蝌蚪找媽媽》 本片是中國第一部水墨動畫片,1961年獲瑞士第十四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短片銀帆獎;1962年獲第一屆電影百花獎最佳美術片獎,法國第四屆昂西國際動畫電影節兒童片獎;1964年獲法國第十七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榮譽獎;1978年獲南斯拉夫第三屆薩格勒布國際動畫電影節分組一等獎;1981年獲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第四屆國際兒童和青年節二等獎。 九. 《海爾兄弟》 朋友和知識的主題刻畫 畢竟也算一種成功了 , 就畫面質量來說就稍遜一稠了 十. 《舒克和貝塔》 說實話在畫功上,在故事情節上都很簡單,粗糙。但是沒有它,我現在身邊也不會有這么多忠實的好朋友,或許你也是吧 可能有人質疑 寶蓮燈、 西遊記 、哪吒傳奇、 封神演義、 精靈世紀等這些動畫怎麼沒有擠進中國前十,當然我也是結合專業和實際情況就事論事, 至於那些大頭兒子小頭爸爸之類的大家都心裡清楚,我也就省略了。 再開始日本動畫排行榜 1.《灌籃高手。》 不用我多說,它排第一是有絕對的實力的,流川楓的冷傲,仙道章的沉穩,藤真的睿智,當然還有櫻木花道的單純,每個人物都刻畫的非常經典,帶著對籃球的執著,追求,尤其在扣藍的那一瞬間 讓每一位觀眾都會燃起拼搏的那份激情。 2.《蜂蜜與三葉草》 這個排第二可能有人會質疑,但我相信看過這部動畫的人絕對不會反對的,整個劇情的充滿喜劇色彩,對人生的感悟 青春而平淡 浪漫卻真實 3.《棒球英豪》 這個大家都知道了,很經典的一部青春劇,給人的感覺就是乾乾凈凈,簡簡單單,卻非常的貼切,它的成功標志了一部優秀的動畫絕不是需要豪華的畫面和拯救地球的之類轟動主題平平淡淡才是真嘛 4.《全職獵人》 鬼才富江義博的又一大力作,其光芒覆蓋了他的出名作幽游白書, 從畫面的質量來說是非常優秀的,但它的劇情才是最亮點,從不造作,每個環節有會理性的 分析問題,而不是浮在表面的去發展,當然還有它所表達的主題 朋友 讓很多人都為止吸引,幾乎鄙棄了所有愛情的成分 而又能精彩的表現這部動畫這在日本動漫界也是一大創舉了。 5《火影忍者 》 還不錯,很有特色的一部動畫,就是出的比較慢 6.《幽游白書》 這個也不多說了,名氣非常大的 7.《天使怪盜》 應該也有很多人看過,非常浪漫的畫風,浪漫的色調,也提高了很多的審美能力,估計這個漫畫家大多是受了德拉克洛瓦的熏陶 。 8.《妖精的旋律》 雖然是一部禁片,但是很多真正的動漫迷都很了解,從人性和社會來分,只有它才能看稱經典,充分表現出社會的復雜,黑暗的一面。 9.《神奇寶貝》 這一部動畫或許日本為小孩子特別製作的了,但還是吸引了很多青少年,不過劇場版的劇情就比較理性 深度了,或許背叛,欺騙,壓迫這些復雜的詞彙是小孩子不能一下就能理解的,但是這是一個劇本基本的需要啊,真搞不懂中國有些人總是喜歡將動畫和小朋友聯系在一起,搞的像以成人看動畫為恥,小孩看動畫為榮這種地步了。 9.《高達》 這個主題就比較大了,本來是一部優秀的動畫,可能是拯救地球,拯救人類這類似的主題太多了吧,一下子就顯的這個劇情就比較俗了,但是裡面的人物感情刻畫,心理描寫也是一大亮點 10.《網球王子》 《棋魂》 《柯南》 《海賊王》 《浪客劍心》 這5部並列第十 整體而言都有好 有壞的一些因素,本來浪客劍心 可以擠上前十,但我看過它的劇場版之後就發現了一點問題,不是從製作角度來看,而是他的劇情隱瞞及美化了日本的那場侵略行為,這讓愛國的本人認為是非常不能原諒的! 00 《愛麗絲學園》 推薦一下吧 算是不錯的休閑劇 00《執槍少女》 一部和妖精的旋律相媲美的動畫, 00《聖鬥士》 00《七龍珠 》 這兩部個人認為書比較好看,其實那時日本動畫還不如中國才 當然我門也不能老是抱著以前的榮耀炫耀現在的自己,以前的榮耀就充分證明了我們中國人還是有這樣的實力,所以我門需要繼續努力,讓我們的後輩同樣也有榮耀可以向世界炫耀他們!! 接下來是歐美的 NO.1 《弗蘭德斯的狗》 其他就不說了,這是唯一一部讓人感動一生的動畫,但真正讓它出名的是由和日本一起製作 的劇場版,雖然比較老了,但決不是用華麗的畫面,先進的製作水平就能取代的。 故事講得是一個小男孩(主人公)和爺爺相依為命,爺爺靠送牛奶維持溫飽,他們還有一隻狗,是他們在河邊救的,後來,那隻狗原來的無賴主人想要回狗,但他們逃脫了…… 小男孩喜歡畫畫,而且畫得很棒!對了,小男孩還有幾個很好的玩伴,家庭都不錯,其中,有一個小女孩家很富有,而且喜歡主人公,也經常幫助後。爺爺死了,只剩下小男孩一個人,就由他來送牛奶,但因為被人陷害,牛奶也沒得送了,生活很艱苦,這時鎮里舉辦畫賽,獲第一名者可免費去著名的美術學院上學,當然,主人公從小都沒進過學校!他湊足報名費將自己所有希望寄託於這次畫賽,用一張廣告紙的背面畫了他爺爺的半身鉛筆素描!無可否認他的畫技是出色的!但不幸的是,他簡單的素描旁邊有一幅,一大幅絢麗的油畫…… 失去夢想的他和那隻狗走在雪地中,飢寒交迫的他們無意中發現了一個錢袋(故事大概是十六世紀時期的),錢袋上寫有主人的名字,剛好就是喜歡他的那個小女孩的父親,他們把錢袋送還小女孩家,一家人都正在為此事發愁,失而復得使一家人喜出望外,正准備給他們做吃的,狗躺火爐邊睡著了,而主人公卻悄悄的離開了,飢餓的他在雪中徘徊!過了一會,狗醒來沒見主人,也追了出來,飢餓的它已無法嗅出主人的蹤跡…… 最終,狗在教堂門口發現了小主人公,狗用力喚醒了小主人公,在艱難的移動中,他們走進了教堂.教堂里有兩副著名的壁畫,平時都不展開,而且觀看還需要錢!小男孩這次終於看到了!是如此美麗和壯觀!小男孩笑著,抱著狗睡在了兩副壁畫下! 最後倆個小天使飛上了天堂。 NO.2獅子王 非洲草原上最歡樂的一天,所有的動物都聚集到這里,爭相目睹獅王木法沙和王後沙拉碧產下的小王子辛巴。 此時,巫師拉飛奇棗一隻充滿智慧的老狒狒正在為小辛巴舉行洗禮。他捧起一捧細沙撒在小辛巴頭上,然後高高地舉起 大家都知道了 其餘大都是3D大片,故事情節也比較簡單,所以就不介紹了 NO.3貓和老鼠 NO.4大力水手 NO.5馬達加斯 NO.6超人特工隊 NO.7 雪地靈犬 NO.8加菲貓 NO.9 鬼馬小精靈

❾ 我想知道國際電影節是幾月幾號能告訴我嗎

世界電影節匯編

電影節名稱 舉辦地 舉辦時間 創辦時間 備注

貝爾格萊德國際電影節 南斯拉夫 1月

印度國際電影節 印度(新德里) 1月中旬 1952年 原為不定期,

1978年起每年一屆大獎:金孔雀獎

阿沃亞茲國際科幻電影節 法國 1月中旬

布魯塞爾國際電影節 比利時 1月中下旬

聖丹斯電影節 美國(鹽湖城) 1月下旬

貝爾格萊德國際電影節 南斯拉夫 1月

印度國際電影節 印度(新德里) 1月中旬 1952年 原為不定期,1978年起每年一屆大獎:金孔雀獎

阿沃亞茲國際科幻電影節 法國 1月中旬

布魯塞爾國際電影節 比利時 1月中下旬

聖丹斯電影節 美國(鹽湖城) 1月下旬

鹿特丹電影節 荷蘭 1月下旬-2月上旬 1972年 每年一屆 大獎:老虎獎

伊朗國際電影節 伊朗 1月下旬-2月上旬

泛非電影節 布吉納法索 2月

邁阿密電影節 美國 2月上旬

葡萄牙國際幻想電影節 葡萄牙(波爾圖 2月上旬

哥德堡電影節 瑞典 2月上旬

柏林國際電影節 德國 2月中旬 1951年 每年一屆 大獎:金熊獎

聖塔芭芭拉國際電影節 美國 3月上旬

菲斯帕克非洲電影節 3月上旬 號稱"非洲奧斯卡"

舊金山亞裔美國人國際電影節 美國 3月上旬 1982年

坦派爾國際短片電影節 芬蘭 3月中旬

布魯塞爾幻想電影節 比利時 3月中下旬

弗里堡電影節 瑞士 3月中下旬 1987年

伊斯坦布爾國際電影節 土爾其 4月上中旬

香港國際電影節 中國 4月 1977年 每年一屆 非競賽類電影節

歐洲環境電影節 法國巴黎 4月

巴黎電影節 法國 4月上旬 1986年 每年一屆

新加坡國際電影節 新加坡 4月上旬 1988年 每年一屆

科涅克國際偵探電影節 法國 4月中旬

洛杉磯獨立電影節 美國 4月中旬 1995年 每年一屆

克利夫蘭國際電影節 美國 4月中下旬

休斯頓國際電影節 美國 4月中下旬

奧伯豪森國際短片電影節 德國 4月下旬

馬德里幻想電影節 西班牙 4月下旬

華盛頓國際電影節 美國 4月下旬-5月上旬 1987年 每年一屆

舊金山國際電影節 美國 4月下旬-5月上旬 1957年 每年一屆 大獎:金門獎

上海國際電影節 中國 4月下旬-5月上旬 1993年 兩年一屆 大獎:金爵獎

電影節名稱 舉辦地 舉辦時間 創辦時間 備注

保加利亞喜劇電影節 (索菲亞) 5月

戛納國際電影節 法國 5月上中旬 1939年 每年一屆 大獎:金棕櫚獎

西雅圖國際電影節 美國 5月中旬-6月上旬 1975年 每年一屆

丹佛國際電影節 美國 6月

墨爾本國際電影節 澳大利亞 6月 1952年 每年一屆 短片比賽:金質飛鏢獎

卡塔赫那國際電影節 哥倫比亞 6月 1960年 每年一屆 "印第安卡塔麗娜"獎

卡多利卡神秘電影節 義大利 6月

午夜太陽電影節 芬蘭 6月

貝沙洛國際電影節 義大利 6月

悉尼國際電影節 澳大利亞 6月

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 法國 6月上旬

慕尼黑電影節 德國 6月下旬-7月上旬

斯洛伐克電影節 斯洛伐克 6月下旬 1993年 每年一屆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俄羅斯 7月 1959年 兩年一屆 1999年改為每年一屆

希洪電影節 西班牙 7月

侯謝國際電影節 法國 7月上旬

劍橋電影節 英國 7月上中旬

歐登塞國際電影節 丹麥 7月上旬-8月下旬

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 捷克 7月 1946年 1958年以前每年一屆 現兩年一屆 水晶球獎

耶路撒冷電影節 以色列 7月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瑞士 8月上中旬 1946年 每年一屆 大獎:金豹獎

廣島動畫電影節 日本 8月上中旬

蘇格蘭愛丁堡國際電影節 英國 8月中下旬 1947年 每年一屆 非競賽性電影節

挪威電影節 挪威 8月中下旬

中國長春電影節 中國 8月中下旬 1992年 兩年一屆 大獎:金鹿獎

多維爾美國電影節 法國 8月-9月

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 加拿大 8月下旬-9月上旬 1977年 每年一屆 大獎:美洲大獎

電影節名稱 舉辦地 舉辦時間 創辦時間 備注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西班牙 9月 1953年 每年一屆 大獎:金殼獎

馬爾摩電影節 瑞典 9月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義大利 9月上中旬 1932年 每年一屆 大獎:金獅獎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加拿大 9月上中旬 1976年 每年一屆

波士頓電影節 美國 9月中下旬

國際自然電影節 瑞士 9月下旬

科隆電影節 德國 9月下旬

波亞里奧喜劇電影節 義大利 9月下旬

荷蘭影展 荷蘭(尤特夏) 9月下旬-10月上旬

釜山電影節 韓國 9月下旬-10月上旬

東京國際電影節 日本 9月下旬-10月上旬 1985年 1991年前為兩年一屆現為每年一屆

東京國際科幻電影節 日本 9月下旬-10月上旬

柯克電影節 愛爾蘭 10月上旬

根特國際電影節 比利時 10月上中旬

米蘭國際電影節 義大利 10月

希臘電影節 10月 10月

伯明翰電影電視節 英國 10月

布里斯托動畫電影節 英國 10月

渥太華國際動畫電影節 加拿大 10月

雷克雅未克電影節 冰島 10月

紐約電影節 美國 10月上旬 1963年 每年一屆 非競賽類電影節

華沙國際電影節 波蘭 10月上旬

溫哥華國際電影節 加拿大 10月中旬 1982年 每年一屆

山形紀錄片電影節 日本 10月上中旬

芝加哥國際電影節 美國 10月中旬

維也納國際電影節 奧地利 10月上下旬

日內瓦電影節 瑞士 10月下旬

霍夫國際電影節 德國 10月下旬

聖保羅國際電影節 巴西 10月下旬

尼翁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瑞士 10月下旬

洛杉磯國際電影節 美國 10月下旬 1969年 每年一屆

迦太基國際電影節 突尼西亞 10月下旬-11月上旬 1966年 兩年一屆評選非洲及阿拉伯國家影片,塔尼特獎

曼海姆國際電影節 德國 11月

佛羅倫薩紀錄片電影節 義大利 11月

萊比錫紀錄短片電影節 德國 11月

倫敦電影節 英國 11月 1957年 每年一屆,各電影節獲獎電影參評非競賽性

聖胡安電影節 波多黎各 11月

里約熱內盧國際電影電視節 巴西 11月 1984年 每年一屆,大獎:金鳥獎

北歐電影節 德國(盧貝克) 11月

斯德哥爾摩國際電影節 瑞典 11月 1990年 每年一屆 大獎:金牛獎

班夫山嶽電影節 加拿大 11月

國際體育電影節 匈牙利 11月

巴塞羅那電影節 西班牙 11月

夏威夷國際電影節 美國 11月上中旬 1981年 每年一屆

南特三大洲電影節 法國 11月下旬-12月上旬 1979年 每年一屆 大獎:金氣球獎

里爾國際短片及紀錄片電影節 法國 12月

台北電影節 中國台北 12月 1998年 每年一屆

開羅電影節 埃及 12月 1976年 每年一屆 大獎:金字塔大獎

哈瓦那國際電影節 古巴 12月

亞太電影節 成員國內輪流 12月下旬-1月上旬 1954年 每年一屆

-----------------------------------------------------------
全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目前共有11個,它們是:

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1年,於每年的2月7日至18日舉行,最高獎名稱

為「金熊獎」;

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9年,於每年的5月10日至21日舉行,最高獎名稱

為「金棕櫚獎」;

捷克.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46年,於每年的7月5日至15日舉行,最高

獎名稱為「水晶球獎」;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9年,於每年的7月16日至29日舉行,最高獎

名稱為「聖.喬治獎」;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7年,於每年的8月25日至9月4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美洲大獎」;

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1年,於每年的8月30日至9月9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獅獎」;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3年,於每年的9月21日至30日舉行,

最高獎名稱為「金貝殼獎」;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85年,於每年的10月28日至11月5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東京大獎」;

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89年,於每年的11月6日至25日舉行,最

高獎名稱為「金樹商陸獎」;

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6年,於每年的11月7日至18日舉行,最高獎名稱

為「金字塔獎」;

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93年,從今年起每年6月上旬舉行,最高獎名稱為

「金爵獎」。

❿ 中國電影在國際電影節上的獲獎影片

1935年 《漁光曲》在前蘇聯為紀念蘇聯電影國有化15周年舉辦的電影節上獲「榮譽獎」,並獲得一枚金牌。
1950年
《中華女兒》獲第五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自由斗爭獎」;《百萬雄師下江南》、《紅旗漫卷西風》、《大西南凱歌》、《東北三年解放戰爭》獲「紀錄片名譽獎」。《踏上生路》獲「短片名譽獎」。《趙一曼》獲「優秀演技獎」。

1951年 《鋼鐵戰士》獲第六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和平獎」、《白毛女》獲「特別榮譽獎」、《中國民族大團結》獲「報道片獎」、《新兒女英雄傳》獲「導演特別榮譽獎」、《中國人民的勝利》、《解放了的中國》獲「一等斯大林獎金」。

1952年 《人民的戰士》獲第七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爭取自由斗爭獎」、《抗美援朝第一部》、《抗戰的越南》獲「勞動人民爭取自由和平斗爭獎」、《內蒙人民的勝利》獲「電影編劇獎」、《翠崗紅旗》獲「攝影工作獎」。

1954年 《智取華山》獲第八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爭取自由斗爭獎」、《梁山伯與祝英台》獲「音樂片獎」。

1955年 《梁山伯與祝英台》獲第九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映出獎」、《雞毛信》獲「優勝獎」。

1956年 《水土保持》獲「威尼斯第一屆科教片電影節榮譽獎」。
《桂林山水》獲大馬土革第三屆國際博覽會電影節短片銅質第二獎章。
《歡樂的歌舞》獲威尼斯第七屆國際短紀錄片展覽會及第八屆國際兒童電影展覽會獎狀。
《通向拉薩的幸福道路》獲第九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報道紀錄片獎。
《神筆》獲「大馬士革第三屆國際博覽會電影節短片銀質第一獎章、威尼斯第八屆國際兒童電影節8—12歲兒童文藝影片一等獎;南斯拉夫舉辦的第一屆國際兒童電影節優秀兒童電影獎」。

1957年 《神筆》獲華沙第二屆國際兒童娛樂片比賽大會特別優秀獎。
《女籃五號》獲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銀質獎章。
《祝福》獲卡羅維發利第十屆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1958年 《邊寨烽火》獲卡羅維發利第十一屆國際電影節青年演員獎。
《乘風破浪過長江》獲第五屆加拿大國際紀錄片電影節榮譽獎。
《機智的山羊》獲羅馬尼亞木偶片國際電影節獎狀。
《祝福》獲墨西哥國際電影周銀帽獎。
《烏鴉為什麼是黑的》獲威尼斯第七屆國際紀錄片和短片展覽會及第八屆國際兒童電影展覽會獎狀。
《中國的木偶藝術》獲威尼斯第七屆國際紀錄和短片展覽會及第八屆國際兒童電影展覽會獎狀。

1959年 《海魂》獲捷克斯洛伐克工人電影節為世界和平而斗爭二等獎。
《老兵新傳》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技術成就銀質獎章。
《小鯉魚跳龍門》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動畫片銀質獎章。

1960年 《五朵金花》獲第二屆亞非電影節最佳女演員銀鷹獎。
《聶耳》獲第十二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傳記片獎。
《女籃五號》獲墨西哥國際電影周銀帽獎。
《蘿卜回來了》獲捷克第十二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榮譽獎狀。
《砍柴姑娘》、《一幅僮錦》獲捷克第十二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榮譽獎狀。

1961年 《革命家庭》獲第二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銀質獎章。
《非洲之角》獲第四屆國際非洲電影節最高獎—非洲獎。
《小蝌蚪找媽媽》獲瑞士第十四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短片銀帆獎。
《人參娃娃》獲民主德國萊比錫國際電影節榮譽獎。1962年
《小蝌蚪找媽媽》獲法國第四屆安納西國際美術電影節兒童影片獎。
《大鬧天宮(上集)》獲捷克第十三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短片特別獎。

1964年 《小蝌蚪找媽媽》獲法國第四屆國際電影戛納斯電影節榮譽獎。
《金色的海螺》獲印尼第三屆亞非電影節盧蒙巴獎。
《掌中戲》獲澳大利亞第十三屆墨爾本國際電影節優秀獎狀。
《差不多》獲法國第十屆圖爾國際短片電影日青年獎。
《紅色娘子軍》獲第三屆亞非電影節萬隆獎第三名。

1974年 《小號手》、《東海小哨兵》獲南斯拉夫第二屆國際美術電影節獎狀。
《地雷戰》獲奧地利第十四屆維也納電影節紀念獎。

1977年: 中日合拍影片《一盤沒有下完的棋》和中國影片《邊城》在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上獲獎。

1978年: 《大鬧天宮》(上下集)獲倫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小蝌蚪找媽媽》獲「南斯拉夫1978年國際美術電影一等獎。
《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袁霞獲南斯拉夫第七屆索波特為「自由而斗爭」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1979年 《人參娃娃》獲埃及第一屆亞歷山大國際電影節最佳兒童片獎—銀質美人魚頭像獎。
《牧笛》獲在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故鄉丹麥登塞城舉行的第三屆國際童話電影節金質獎。

1980年 《狐狸打獵人》獲南斯拉夫薩格拉布第四屆國際動畫電影節美術獎。
《小花》中的女主角陳沖獲第七屆索波特「為自由而斗爭」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舞台姐妹》獲第二十四屆倫敦國際電影節英國電影協會的年度獎。

1981年 《舞台姐妹》、《農奴》獲馬尼拉國際電影節金鷹獎。
《苗苗》獲第二屆印度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兒童片獎。
《梅花巾》獲菲律賓第一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1982年 《天雲山傳奇》、《歸心似箭》獲第一屆香港電影節金像獎最佳影片獎。
《四個小夥伴》獲義大利第十二屆季福尼國際兒童和青年電影節最佳榮譽獎。
《阿詩瑪》獲桑德坦爾音樂舞蹈電影節最佳舞蹈片獎。
《阿Q正傳》中的男主角嚴順開獲第二屆國際喜劇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灕江畫童》獲哥倫比亞薩拉曼卡短片電影節二等獎。
《三個和尚》獲第32屆西柏林電影節最佳編劇銀熊獎和葡萄牙埃斯皮尼奧國際動畫電影節獎。
《猴子撈月》獲第4屆渥太華動畫電影節一等獎。
《美在運動中》獲義大利科爾蒂納電影節特別極獎。
《中國冰川》獲「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國際科技片榮譽獎。
《藍色的血液》獲第12屆西柏林綠色農業電影節金穗獎。

1983年 《城南舊事》獲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鷹獎。
《孔雀公主》獲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陌生的朋友》獲第三十三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泉水叮咚》獲第13屆季福尼國際兒童電影節義大利共和國總統獎、第3屆印度國際新青年電影節最高獎—金像獎、各族兒童評委會最佳獎、最佳兒童女演員二等獎。
《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獲第七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美洲大獎。
《筆中情》獲法國魯瓦揚電影節外國影片獎。
《馬路天使》、《三毛流浪記》、《甲午風雲》、《阿Q正傳》、《早春二月》、《林家鋪子》、《舞台姐妹》獲葡萄牙第12屆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評委獎。
《四個小夥伴》獲法國郎市青年觀眾電影節青年觀眾獎。
《中國水城》獲第17屆法國國際旅遊電影節特別獎和音樂獎。
《中國旅行》獲第17屆法國國際旅遊電影節公眾獎,同時獲音樂二等獎。
《自古華山一條路》獲特蘭托第31屆國際高山探險電影節卡洛、阿貝爾·基耶薩特別獎。
《飛毽》獲波蘭國際短片電影節榮譽獎、克拉科夫國際短片電影節榮譽獎。
《內蒙古草原》、《江蘇秀色》獲法國塔布市第17屆國際旅遊電影節音樂獎。
《遺傳工程初探》獲法國第36屆國際科學電影協會年會榮譽獎狀。
《鹿鈴》獲第13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1984年 《河南尋古》、《江蘇秀色》獲法國蓬沙拉國際旅遊電影節最高金獎。
《貴州風情》、《絲綢之路上的甘肅》、《中國人參之鄉》、《北京之游》獲第18屆國際旅遊電影節特別獎。
《西藏—西藏》獲法國塔布國際旅遊電影節旅遊片冠軍—金比利蕾娜獎。
《青春萬歲》獲塔什干國際電影節紀念獎。
《泉水叮咚》獲第5屆托馬爾青少年國際電影節小演員表演獎。
《城南舊事》獲第14屆貝爾格萊德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影片思想獎。
《女大學生宿舍》的導演史蜀君獲第24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導演處女作比賽獎。
《沒有航標的河流》獲夏威夷第4屆國際電影節東西方中心獎。(最佳影片獎和柯達獎)
《鷸蚌相爭》獲第34屆西柏林國際兒童電影節銀熊獎、南斯拉夫薩格勒布市第6屆國際動畫片電影節特別獎、加拿大國際動畫片電影節特別獎。
《水面莊稼》獲聯合國糧食及農業業組織獎。
《民族體育盛會》獲突尼西亞第4屆國際運動電影節獎牌1枚。

1985年 《黃土地》獲瑞士第3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第29屆倫敦電影節倫敦電影研究所電影獎、第7屆(亞、非、拉)三大洲電影節攝影獎。
《邊城》獲加拿大第9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評委會榮譽獎。
《泉水叮咚》獲伊朗德黑蘭第15屆國際教育電影節教育類專片比賽銅獎。
《月光下的小屋》獲印度第4屆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國際評獎團授予金像獎和兒童評獎團授予的金牌。
《騰飛吧,中華健兒》獲義大利第14屆都靈國際體育電影節二等獎。
《九寨溝夢幻曲》獲波蘭第22屆克拉科夫國際短片電影節銅龍作曲獎。
《錦綉中華》獲第14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譽獎和蘇聯國家旅遊委員會積極宣傳旅遊,鞏固和平與友誼獎。
《體育盛會》獲第8屆匈牙利國際體育電影節匈牙利電影總局獎。
《灰喜鵲》獲葡萄牙第11屆聖塔倫農業環境國際電影節環境短片組科教片一等獎—金葡萄獎。
《昆蟲世界》獲第11屆國際技術電影節紀錄片一等獎。
《不當演員的姑娘》獲伊斯坦布爾國際電影節優秀影片獎。
《孔雀公主》獲捷克斯洛伐克第14屆兒童電影節水晶蝴蝶杯。

1986年 《郵緣》、《烏鴉與麻雀》獲「法國第1屆科羅朱埃國際消遣片電影節青年觀眾獎。
《飛來的仙鶴》獲法國阿朗松國際兒童電影節農業信貸銀行獎。
《四個小夥伴》獲伊朗第16屆國際教育電影節榮譽獎。
《流浪漢與天鵝》中的吳丹獲蘇聯第9屆塔什干國際電影節主角獎。
《良家婦女》獲捷克斯洛伐克第25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主要獎和國際電影評論家組織獎、西班牙第18屆大西洋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獎、安達魯西亞電影作家協會評論獎、西班牙電影俱樂部聯合電影俱樂部獎、比利時皇家電影博物館皇家電影資料館發掘新電影獎。
《少年彭德懷》獲「葡萄牙第15屆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兒童片獎。
《絕響》獲義大利第四屆都靈國際青年電影節特別獎。
《月光下的小屋》獲美國第8屆洛杉磯國際青少年電影節外國家庭電影優秀獎。
《野山》獲法國第8屆三大洲國際電影節大獎。
《移核魚》獲西柏林第14屆國際農業電影節金穗獎、捷克斯洛伐克第3屆尼特萊國際農業電影節A類一等獎和唯一的聯合國糧農組織埃及農業神獎。
《防治沙漠化》獲西柏林第14屆國際農業電影節金穗獎、《森林與我們》獲銀穗獎、《籠養蒼蠅》獲銅穗獎。
《三峽情趣》獲法國第20屆國際旅遊電影節銀比雷娜獎和公眾獎。
《浙江山水情》獲法國第20屆國際旅遊電影節最佳音樂獎。
《魚桑爭秋》獲捷克斯洛伐克俄斯特拉發第13屆國際環境保護電影節一項主獎。
《紅蟻樹》獲波蘭克拉科夫第23屆國際短片電影節銀片獎。
《中國西南行》獲第19屆捷克斯洛伐克卡羅維發利國際旅遊電影節金花獎大獎。
《長江截流》獲第1屆瑞士洛桑國際能源電影節特別獎第一名。
《貓頭鷹》獲列寧格勒第38屆國際科學影片協會榮譽證書。
《三十六個字》獲南斯拉夫第7屆薩格勒布國際畫片電影節D組教育片獎。

1987年 《回聲》獲捷克斯洛伐克第14屆環境保護電影電視節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教育部獎。
《猴子撈月》獲保加利亞卡布洛沃第4屆國際喜劇電影節最佳短片獎。
《草人》獲第2屆廣島國際動畫片電影節C組一等獎。
《超級肥皂》獲第二屆廣島國際動畫片電影節D組二等獎。
《老井》獲第7次夏威夷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獎。
《以蟎治蟎》、《蝴蝶》獲聖塔林第14屆國際農業與環境電影節特別獎。
《五虎將》獲第17屆德黑蘭國際科教片節金像獎、《灰喜鵲》獲銀像獎、《瀑布》獲榮譽獎。

1988年 《山水情》獲88上海國際動畫電影節大獎。
《不射之射》獲88上海國際動畫電影節特別獎。
《盜馬賊》獲第4屆第三世界電影節頭獎。
《褐馬雞》、《中國珍稀動物》、《不能消失的顏色》獲第2屆國家公園紀錄片國際影視節優秀影片獎。
《井》獲義大利第29屆陶爾米納國際電影節銀質獎;女主角潘紅獲演員銀質獎。
《紅高梁》獲第38屆西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老井》獲義大利第11屆大沙爾索國際新電影節一等獎。
《中國造船》獲米蘭第27屆國際海洋紀錄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
《南北少林》獲都靈第43屆國際體育電影節一等獎——都靈頭獎。
《植物內生菌》獲第15屆西柏林國際農業電影節金穗獎。
《一人一畝地》獲第15屆西柏林國際農業電影節銅穗獎。
《遠離戰爭的年代》獲蘇聯烏茲別克共和國第10屆亞非拉國際電影節霍賈·納斯列金獎。
《化石寶庫》獲「第14屆貝爾格萊德國際科教片電影節金獎。
《生命的能源》獲第2屆洛桑能源電影節金獎。
《人鬼情》獲巴西第5屆國際影視錄像電影節

1989年 《大小夫人》獲保加利亞第5屆幽默與諷刺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紅高梁》獲布魯塞爾國際電影節21電台青年評委最佳影片獎。
《晚鍾》獲第39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獎—銀熊獎。
《江南居民》、《美在自然》獲瑞士能源博士後研究人員協會特別獎。
《少年犯》獲伊朗第7屆曙光旬國際電影節少兒影片國際賽類最佳演員獎。

1990-2008《紅河谷》《永樂大鍾》《一個都不能少》《一聲嘆息》《蘇州河》《站台》《月蝕》《我的父親母親》《卧虎藏龍》《霸王別姬》《戲夢人生》《活著》《搖啊搖,搖到外婆橋》《春光乍泄》《鬼子來了》《花樣年華》《本命年》《阮玲玉》《喜宴》《香魂女》《女人四十》《紅粉》《太陽有耳》《河流》《悲情城市》《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愛情萬歲》《陽光燦爛的日子》《一個都不能少》《過年回家》《可可西里》《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孔雀》《立春》《西幹道》《左右》

參考自 唐懿馨:http://..com/question/68456033.html

閱讀全文

與萊比錫紀錄片電影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遇到俄羅斯軍艦 瀏覽:528
悟空傳電影主要講了什麼 瀏覽:620
美國槍戰動作電影 瀏覽:243
春節檔電影院放什麼電影 瀏覽:466
歐美電影獵捕 瀏覽:559
普通人美國電影 瀏覽:459
保護小白球動漫電影 瀏覽:685
日本陰獸電影解析 瀏覽:378
電影吧2018最新電影 瀏覽:671
俄羅斯籃球教練電影 瀏覽:919
電影院的商品 瀏覽:219
講述非洲移民到美國的電影 瀏覽:674
羅文姬演過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489
百線廣場的電影院 瀏覽:446
射殺老虎的印度電影 瀏覽:399
搜貓電影電視劇官場現形記在線全集 瀏覽:209
四川電視電影學院首頁 瀏覽:264
國產電影黑馬2018 瀏覽:388
2018電影排行總榜 瀏覽:436
秋霞電影網三級圖片 瀏覽: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