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院里的聲音效果相當於多少級別多少錢的電腦音效卡
我算算。一般電影院的電影音效以及三d畫面感。少說也得5000以上。如果高級電影院的話。沒有上萬,是買不到的,這只是我初步判斷。可能比我想像的還要誇張。電腦音效卡一般用個內置的就感覺非常夠用了。再好的也就兩三天。就感覺是效果的極限了。你跟大電影院怎麼比?
❷ 影院的聲音制式是什麼意思
SRD (Dolby Digital) 就是先前大家常聽見的Dolby AC-3環繞音效,Dolby實驗室現在將其改名為Dolby Digital,原因可能有二:原本AC-3在電影院使用時稱為Dolby Stereo Digital,家用AC-3的正式全名則是Dolby Surround AC-3,弄得許多人都有點混淆不清,乾脆就把電影院及家用同時改為Dolby Digital統一名稱;另外一個原因則是為了因應DTS公司也走入家用市場,Dolby Digital可以與在商標上大大註明「Digital Surround」的DTS系統一較長短,同時念起來也比較簡明有力。 最早使用SRD數位環繞音效注碼的影片是一九九二年的《蝙蝠俠2》,現在已經有超過一千部以上的影片使用此種環繞音效(陸續還在增加中),而全世界裝設相對應硬體設備的電影院也有六千多家,SRD、DTS與SDDS可以算是目前最流行的幾種電影環繞音效標准。 SRD音效一共分別為類比 mono 單聲道 , stereo立體聲 , dolby surround 三聲道 dolby pro-logic 四聲道 及數位型 dolby-digital 5.1聲道 , dolby digital-EX 6.1聲道. 其中.1指的是超低音
SR我沒有找到
對不起,非此類專業人士
❸ 為什麼電影院的音響效果那麼好
首先電影院的音響系統是真的好、功率不很大但是動態好,這個區別於專業演出設備,音爵士音響就可以做到。其次電影院里的建築建聲做的真是好、這個和大劇院一樣、專業的吸聲材料和結構。分開剖析下:關於音響,可能很多人最直觀的理解就是看到的音箱,但它只是最終發聲的設備,一整套的音響系統還包括音源和中端處理器和功率放大器。電影院里的音源都是原音經過高清解析的、中端處理解析成多聲道立體聲、所以我們在影院里聽到汽車呼嘯而過是那麼真實。同時影院里的發聲器即我們所說的音箱也是很厲害的,我見到最多的都是jbl三分頻的,很多都有帶高音號角,高音號角可以把人的尖叫聲淋漓盡致發揮出來,低音炮將槍擊的砰砰聲和震撼的氛圍發揮出來。關於建築建聲這個涉及到聲學方面、裡面涉及的內容太多、但有一個原則就是人耳效應,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這個目的,欺騙你的耳朵讓你感覺你就在現場。
❹ 電影院的超級音效是如何煉成的
電影誕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經過從無聲、單聲道到多聲道立體聲的技術改進,從普通銀幕發展到大幕、球幕、環幕等。在世界電影放映史上曾產生過3次大的危機。一直以來,改善電影院的視聽環境是增強電影放映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影院中觀眾所接收的聲音信息的質量,不僅取決於影片自身及還音系統質量的優劣,還取決於電影院聲學特性的好壞。在片源和還音系統相同的條件下,對影廳的控制就成為各個影院改善觀眾廳視聽環境的重要手段。
近年來電影蓬勃發展,而相對地電影院的趨勢式逐漸趨向小型化和多廳化;小型化的電影院的一般觀眾廳容納在300-500座以下,且均已不設樓座。而多廳化的情況則集中在整棟建築物內部,有時廳與廳之間相鄰接,難免雜訊相互干擾的問題相對突顯,建築設計時就需要謹慎應對處理。
對於觀眾而言,選擇一家電影院,除了考慮影片的播出方式——如平面或三維IMAX形式,其次就是電影院的音效如何了。
電影院的銀幕可以做得很大,使觀眾在很遠也能看清楚。揚聲器的功率也不受聲回輸的限制,也可以音量調整到很響亮;如此觀眾廳可以很長,但是長度超過40米以上,會造成視聽不同步的缺陷。再擇如果揚聲器功率使用過大,前後座位的聲級差會更加懸殊。
來自未經聲學處理後牆的長延遲反射聲(主要對前區座位),很容易產生明顯回聲,使對白清晰度嚴重受損,這是常見的聲學缺陷。可以在後牆加裝傾斜的板牆,使來自揚聲器的直達聲部分反射給後座聽眾。務使揚聲器發出的直達聲與任何反射面的第一次強反射聲之間的初始延遲時間的間隙不超過40微秒,它相當於直達聲和反射聲的傳播路程差13.7米。觀眾廳內如果要保留一些反射面時,頂棚中央區乃是優選界面。
從視線方面來考慮,電影院座位應以環繞銀幕成弧形排列為宜,結果後牆也順著成為弧形;而銀幕後面的揚聲器總是指向觀眾廳的後牆,如此就更會對前座引起強烈反射聲,甚至產生聲聚焦現象,形成的回聲干擾特別嚴重。因此電影院的後牆一般還是處理強吸聲為宜。
平行側牆之間會產生顫動回聲,但電影院的背景雜訊較音樂廳為高,因為時有笑聲、嘁嘁細語聲,所以只要不是十分強烈的反射表面,這些顫動迴音的干擾程度並不太明顯。為控制電影院的混響時間,側牆必須做吸聲處理,有利於消除顫動迴音。
為了使全場聽眾都有較為均勻的直接聲,前後的聲級差不致過大,揚聲器的位置應該放置在銀幕高度2/3以上;同時利用揚聲器的指向特性,主軸射向後牆,以便利用揚聲器軸向聲級最高的特點,彌補隨著距離作反平方衰減的損失。這樣使聲束覆蓋區均勻一些,以便調節前後排座位聲級的差異。實驗得知揚聲器主軸對著前面觀眾席,前後排相差10dB-12dB,而對著後牆則前後差可縮減為5dB左右。但是如此將會使後牆反射更強烈,更需要做強吸聲處理。如果揚聲器主軸射向2/3的後座,可以減少後牆強反射的威脅,但是前後排的聲級差異會稍微大些。
銀幕後面的強吸聲處理,可以消除後牆反射聲對直達聲的干擾,同時也減少這個空間的混響而提高言語清晰度,對多聲道立體聲電影院,則更有利於聲像定位。
電影院的聲音是錄音重放,其衰減過程比較特殊,它不僅體現出觀眾廳的衰減過程,而且包括錄音棚中錄下的衰減過程,或是電子調音加工過程中所帶來的衰減過程。
為了便於控制混響,電影院的每座容積在4 m3左右。作為專用電影院雖然沒有舞台空間,但銀幕到第一排座位之間必須保持相當距離,而使用寬銀幕時,這個距離更大。因此在這個空區的地面上最好鋪設地毯,減少反射和加強聲源定位。銀幕有一定的設置高度,如此觀眾廳的每座平均容積會比4 m3大些,這時只有加強界面吸聲處理。另外電影院的滿座率因為影片關系的變化很大,所以要採用吸聲較大的軟墊式座椅,俾使人多或人少的不同佔用座席的電影院內部的總吸聲量,都能保持穩定不致差異過大。人造皮革座椅吸聲較差,不易滿足此種要求。這些都是保持觀眾廳內有較短響時間的控制因素。
放映立體聲電影效果影片的觀眾廳,為使來自各個聲道的聲音保持明確的方向感,電影院廳內混響時間比普通單聲道的廳堂要求更短一些。
由於電影廳混響時間很短,聲音在廳堂內傳播有點像半自由場,所以靠近揚聲器的前排可能太響,而後排又會太輕;因此把揚聲器盡量提高,使揚聲器高音頭剛好放到銀幕上部邊緣處的高度,並利用揚聲器高頻指向性對著後牆來緩和廳內前響後輕的這種矛盾。由於人爾對於垂直方向的敏感度較差,所以不會有聲音和影像分離的感覺。有人嘗試把高音揚聲器升高到銀幕之上,聆聽感覺還不錯,只是對於最前面的幾排會聽出定位偏高。揚聲器掛高之後,可以使掠入射聽眾席所帶來的低頻衰減低谷消除,從而也相當於提高聽眾席中後區的低頻響應。
人耳對水平面上聲源定位是十分敏感的,所以在布置銀幕後面揚聲器時要特別注意。通常使用三聲道揚聲器時,中置的一組揚聲器放在中央是毫無疑問的,而左右兩組則分別放在銀幕左右邊線之內約為幕幅寬度六分之一寬的位置。如果是五聲道揚聲器時,兩側揚聲器約為寬幅約十分之一寬的位置。其第二和第四組揚聲器則分別與相鄰揚聲器距離幕幅寬度五分之一寬的位置。有時尤其在狹長電影院內,為了加強中區和後區的立體聲效果,還可以把揚聲器間距布置得更大一些。
有時為了加強低音效果,把低音揚聲器前的障板連接起來,高音揚聲器則露出在上面。這時就要考慮大面積障板表面作高頻吸聲處理,以減少電影廳縱軸上的反射。注意揚聲器切勿與建築障板有任何聯接,以免產生不應有的強迫振動雜聲。
在特別小型的電影院廳中,有時可把揚聲器完全嵌入牆體內部,此時要考慮檢修時出入的方便。當時寬銀幕立體聲電影已經日趨普及。為了增加某些情景的臨場效果,觀眾廳還設有一套環繞式揚聲器,布置在兩側牆的後三分之二部位及後牆上。它們一般不少於12個揚聲器,兩側和後牆各4個揚聲器。寬的後牆可適當增加一些,揚聲器數量增多,聲場可以均勻一些,而且不讓聽眾感到環繞聲來自某一個揚聲器,以獲得置身其境的效果。再則環繞揚聲器的單只功率不會很大,但總的聲功率應與一個主聲道的聲功率相近,如果個數太少就會影響環繞感的氣氛。
環繞揚聲器的高度一般至少3-4米,並作15度向下傾斜,以照顧中區聽眾。否則邊座聽眾會特別注意到環繞聲來自最近一個揚聲器,而破壞整體環繞感氣氛。為了達到均勻覆蓋聽眾席的效果,這種非強方向的小揚聲器要使用得很多。揚聲器垂直輻射角-3 dB處,應與聽眾席靠牆邊線相接。
在眾多的立體聲電影院中常見的觀眾廳平面體形主要有矩形、扇形、鍾形等,剖面體形主要有一層懸挑式樓座、一層懸挑後退式樓座和無樓座等模式。由統計分析結果可知,扇形和鍾形的STI均值無明顯差異,矩形的STI均值比其它兩種體形稍低。三種平面體形在頻率1000Hz的SPL值在觀眾席分布都比較均勻,由統計分析結果可知,扇形和鍾形的SPL均值無明顯差異,矩形的SPL均值和其它兩種體形有顯著區別,且平均聲壓級值也最高。
一層懸挑式樓座體形和一層懸挑後退式樓座體形的整個觀眾席STI均值無顯著差異,無樓座體形整個觀眾席的STI 均值和另兩種體形有區別,均值稍低。三種體形全部觀眾席的SPL均值之間無顯著性差異。
對於有樓座的觀眾廳,給安裝環繞揚聲器帶來很大困難,尤其在眺台下的聽眾席。所以正規電影院廳不推薦採用跳台方式,而採用坡式布置。
銀幕畫面要對上口型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此時眼睛(以及畫面)會欺騙耳朵的聲源定位能力。當然有時耳朵也會欺騙眼睛,聲音會使人感到固定光點似乎在移動,因此畫面上某處出現講者嘴唇方向。所以多年來電影系統中的所有對白只錄在中置揚聲器的聲軌上。
現在流行多廳式電影院,房屋隔聲更顯重要。相鄰兩廳之間的隔聲量要求很高,一個分離的雙層牆可達到此要求。如有可能設置走到隔離,頂棚和牆面均用吸聲處理,這樣方式最為理想。如果兩廳式上下迭加構造方式,則樓板的空氣聲和固體撞擊聲(例如翻動座墊)隔絕都很重要;理想措施式浮築式樓板再加上彈簧吊鉤的頂棚。
THX系統曾按不同條件提出隔聲推薦值,相當於美國隔聲曲線指數達到STC-70的牆體構造。所以在隔牆設計上需要仔細考慮,尤其在低頻段困難更大。另外在電影廳與休息廳之間也要處理隔聲問題,採用類似聲閘的雙道門吸聲處理走道,除了阻絕雜訊侵入內廳,另也可使觀眾進出較暗電影廳之前後,適當調整眼睛適應過程,防止門扉開關的漏光干擾。
電影院的超級音質不只在主動方面的揚聲器的等級,對於被動方面的建築聲環境的預先規劃設計與裝飾處理,更是保證電影院觀眾的視覺與聽覺的多重感官享受。
(作者:杜銘秋;同濟大學建築聲學博士)
❺ IMAX電影廳和杜比全景電影廳是不是音效一樣的
覺杜比影院的效果比imax體驗要好,至少聲效確實比imax影廳要好很多。杜比影院今年六月份才開始進入中國,我覺得它的觀影體驗比imax要好,真的是全景聲效。
拓展內容:
目前,國內院線經常出現的巨幕播放系統有三種:IMAX、杜比影院和中國巨幕。
1/IMAX
❻ 決定電影院影廳音效好壞的幾個因素
室內高清頻道要有好的音響之外。還有家庭影院視聽室要有一套完美音響系統之外。聲場還要適當的做吸音材料隔音材料擴散材料的處理的。避免產生駐波和共振現象。要根據你的聲場進行測試。才能選擇適合你聲場的材料。同時為了提高其聲音和幕布的清晰度。聲音的均混度。要根據你的房型的簡正諧波進行適當的低頻處理。
❼ 電影院的3D音效怎麼搞出來的
經過從無聲、單聲道到多聲道立體聲的技術改進,從普通銀幕發展到大幕、球幕、環幕等。影院中觀眾所接收的聲音信息的質量,不僅取決於影片自身及還音系統質量的優劣,還取決於電影院聲學特性的好壞。在片源和還音系統相同的條件下,對影廳的控制就成為各個影院改善觀眾廳視聽環境的重要手段。
❽ 電影院里的杜比音效4K廳和ATMOS廳有什麼區別
摘要 Atmos是「自環繞聲以來電影院音頻領域最重大的發展」。Atmos是一種環繞聲技術,最初於2012年開發。它在當前的5.1和7.1環繞聲設置上進行了擴展,加了天空聲道的環繞聲效果: ~' ?0 L+ a: T
❾ 電影院的3D音效怎麼搞出來的
這個,只要多幾個音響就能有這個效果了.不需要什麼昂貴的東西把.現在的耳機不是也有這個效果嗎? 電腦揚聲器也行.應該只要播放軟體支持3D處理就行把
❿ 電影音響是DTS好還是杜比全景聲好
杜比全景聲好。
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是杜比實驗室研發的3D環繞聲技術,於2012年4月24日發布。它突破了傳統意義上5.1聲道、7.1聲道的概念,能夠結合影片內容,呈現出動態的聲音效果;更真實的營造出由遠及近的音效;配合頂棚加設音箱,實現聲場包圍,展現更多聲音細節,提升觀眾的觀影感受。適用於影院的杜比全景聲最多有64個獨立揚聲器呈現內容,且多達 128 個音軌。
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代表著全新的影院音頻平台。它為電影製作者帶來完全的創作自由,確保觀眾聽到的聲音與電影製作者的意圖毫無二致。
利用頂部揚聲器和環繞揚聲器,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能夠創造出逼真而自然的音頻體驗,用前所未有的方式將觀眾融入電影情節。
對於電影製作者而言,細節至關重要。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賦予電影製作者完全創新的控制能力, 從而自由控制聲音在觀眾席中的部署與移動。這種全新層級的藝術創作自由實現了音頻與畫面的精確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