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演員大全 > 李安導演是作者電影嗎

李安導演是作者電影嗎

發布時間:2022-07-21 18:56:21

㈠ 李安電影的代表作品是什麼

李安電影的代表作品:

1、卧虎藏龍

導演李安的十部經典作品中這部《卧虎藏龍》是最有名的影片之一,公映後口碑票房雙豐收,而且創造了許多紀錄,其中榮獲第7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等4項大獎,也是華語電影歷史上第一部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的影片,上映後北美票房突破了1億美元門檻。

㈡ 李安作為《卧虎藏龍》的導演還有哪些作品呢

李安(Ang Lee),1954年10月23日出生於台灣屏東縣潮州鎮,祖籍江西德安,編劇、導演。是電影《卧虎藏龍》的大導演,從1990年就開始出名,完成了《推手》的劇本,1992年拍攝《推手》,1993年拍攝《喜宴》等等等等。


㈢ 李安是 中 國 電 影之父嗎

當然不是了,李安是90年代才涌現的導演,而中國電影都有百年歷史了。

張藝謀比較擅長色彩的運用,在藝術指導方面比較強,所以他當開幕市導演,而且這么重要的工作,除非出現重大特殊情況,不會換人的

㈣ 情感與理智 影評 李安

李安版《理智與情感》影評
《理智與情感》是李安導演的第一部英文片。該片的製作班底中,只有他導演一個中國人,而包括後期、發行等各項工作都是好萊塢的工作模式。說白了就是一個中國人帶領一批外國人拍外國人的故事。我總結起來,這部影片是東方的藝術,西方的技術。李安走的是內斂含蓄的中國思路,而西方文化傳統也深深的滲透在他的鏡頭之中。

根據作者電影理論,一部電影既不是演員的作品,也和編劇攝影師無關,而是導演的作品,而該作品就是導演思想的體現。我想,李安正是這樣一位導演,他的作品無不深深打上了他自己的文化烙印,也就是中西兼而有之的多重文化身份。李安的生平和從影軌跡我就不詳細介紹了,大家都知道李安從小受到中國傳統中庸文化的影響,而後又接受西方電影戲劇的培養,從西方技術文化那裡學習到自身得以安身立命的形式要素,可見中西方的文化對他都有深刻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應該是勢均力敵的,所以在他的思想里,中西方文化並非是沖突不可調和的,而是完全可以融合的,而這種融合就體現在他的電影語言中。我們發現,從父親三部曲到好萊塢三部曲再到走向國際的《卧虎藏龍》《斷背山》,他的電影都是委婉平和的敘事方法,是內斂含蓄的中國思路,而在視聽語言上,是獨特的中西結合。

首先,東方傳統思想幫助李安十分到位地理解了簡奧斯汀作品的靈魂,深入挖掘了人物性格。影片中有兩位主人公。大姐愛琳娜是典型的東方女性性格,堅強隱忍,不與人知不與人訴。愛德華是她心愛的人,可是她卻一直埋藏在心裡,無欲無求。她的理智超乎所以,感情成了附屬和壓抑,即使當她得知愛德華和露西的婚約時,眼神中閃過一絲哀怨,矜持著鎮定,維系自己的理智。回到倫敦,她見到了闊別的愛德華,卻如普通朋友般的客套的行禮、規矩的交談,暗涌的曖昧被她深深壓抑著。而妹妹瑪麗安卻是純粹的西方性格。她不拘小節,敢愛敢恨。她義無反顧的愛上了英俊的威勒比,而對敦厚寬仁的布蘭登上校無動於衷。威勒比離開後,她放任自己無止盡的思念,然而倫敦之行讓她心碎,看到了昔日的情人將另一個女人擁入懷中,她放肆大哭,無拘無束。

其次,東方傳統思想使他能夠找到西方作品中蘊含的東方哲學,從而詮釋出英國田園文化的精髓。影片中,愛德華不得不對5年前的一個幼稚的承諾負責,愛琳娜得知後也信守諾言尊重這個承諾,兩個相愛的人卻不得不分離。如果換一個人來導演這部影片,對於諾言的束縛未必有李安這樣深刻的認識和體會。這是人性中最寶貴的部分,在東西方以不同的名義和形式存在,它是東方傳統倫理所強調的一種信守諾言的道德,也是西方傳統對所謂紳士的要求,李安在這里找到了東西方傳統美德的契合點。

再如,在這部影片里,李安把東方的含蓄與內斂和西方的個人化與追求微妙地融合在一起。西方是個人化的,追求轟轟烈烈的愛情,而中國自古是教義禮節,門當戶對,更講究倫理。在《理智與情感》中,東方的倫理就體現在尋找理智與情感對立的平衡點,愛琳娜的冷靜克制和瑪麗安的熱情奔放代表著兩種情感表達和處世之道,相互對照而制衡。經李安處理,我們看到的就是一股纏綿悱惻的愛情暗流與一種隱而不露的性靈情思相互交匯。

再看李安的視聽語言,是中西合璧的典範。他充分運用人物調度、光線和色彩,將一部戲劇式的故事嵌套於散文化的敘事之中,淡化戲劇沖突的外部形式,而注重呈現生活的自然形態,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它有典型的西方元素和形式,也有東方人特有的內斂的情緒表達:中庸有度、含而不露。

比如,瑪麗安大病時布蘭登來找姐姐愛琳娜的那場戲。場景中光線的運用十分到位,表達了人物內心的復雜感受。愛琳娜出現的時候身後是一扇窗戶透進來一束光線,因為此時她和瑪麗安處在困境里,她們急需幫助,而布上校的到來對她們來說無疑是一個幫助,所以她身後窗子的光線也就象徵著希望。而隨著交談的深入,布上校敞開了心扉,而相應的愛琳娜的角度也有所改變,身後窗子所佔畫面比例越來越大,光線也越來越充足,證明布上校這次的到來,是姐妹們困境中的曙光和希望。

再比如色彩的運用。刁鑽刻薄的珍妮總是以黑色衣服出場,這代表了她內心黑暗。然而和露西談話那場戲,卻打扮得非常鮮艷,雖然顏色很鮮艷,但是卻特別的俗氣,這正是這個人物的特點——世俗。

影片後段,有一段全景式的環境描寫,這是一個移動的大全景鏡頭,陽光布滿綠色的草地,伴著瑪麗安的歌聲慢慢的移動過來,這些地方曾經都是她們走過的,現在通過瑪麗安的歌聲這個鏡頭從新搖一次的時候,彷彿也是在讓觀眾來重新回味影片中發生在這里的一切事情。最後落幅還是回到兩株連根樹,和粉紅色的蘆葦,小房子被這一切美麗的事物和陽光包圍著,表現了人物此時的幸福感受,也同樣有一種經歷風雨才能見彩虹的感覺。

二、東方美學色彩
東西方審美自有差異,縱觀李安的作品,不難發現,很多影片的細節中透露出東方美學色彩,呈現出深刻而具體的東方文化特色。東方文化在電影里的體現,可以不止是武俠打打殺殺的中國功夫。

先來看兩處細節。片中的姐妹二人就是理智與情感的化身,但是這並不是絕對的。姐姐雖然是理智的,但她心中其實也有一直壓抑著一種情感的成分。在瑪麗安病危卧床的一場戲中,愛琳娜來到妹妹身邊,她流著淚喊著:別丟下我一個人。從景別上看是一點一點推進的,這是在一點一點的推進人物的內心世界,這正是愛琳娜情感的宣洩。影片最後,當聽到心愛的愛德華深情告白的時候,愛琳娜突然失聲痛哭了起來。我想看到這里很多人都會驚異於她怎麼會這樣剋制不住近乎失態呢?我想這正是姐姐內心情感的爆發,壓抑許久而爆發出來的情感可能會比顯露在外的更能給人以震撼。

還有一處,妹妹瑪麗安醒來以後,已經失去了以前的那份天真的情感,但並不是她從此就變得非常理智,在影片快要結束的時候,李安安排了一場戲,就是瑪麗安和姐姐去以前遇到威勒比的地方。看到這里也許觀眾又會覺得突兀,為什麼瑪麗安已經看清了威勒比接受了布蘭登卻還念念不忘他呢?同樣,即使是理智的選擇了深愛自己的布蘭登,在她心理仍然會存有一份情感,瑪麗安的回憶讓觀眾明白,情感和理智都並沒有絕對化,而是像東方美學所傳達的一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存,李安巧妙的用影像語言把這種東方美學理念傳達給觀眾。

西方講究戲劇矛盾和沖突,而東方偏重於融合。理智與情感不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存著,而且在適當時候它們是會融合的。當瑪麗安眼看姐姐的心上人就要被搶走時,她責問愛琳娜的時候,愛琳娜的理智再也沒有辦法控制情感了,她宣洩著自己內心的痛苦,這是她第一次在妹妹面前放任情感,也是姐妹兩個人在內心深處的一次溝通和理解。瑪麗安深深的理解了姐姐愛琳娜的痛苦,對她以前的不理解在此刻化解。而最後兩個人的擁抱,說明了兩個人物彼此的融合和理解,也就是理智與情感的融合。

三、抓住東西方觀眾共同心理
李安在美國摸索10年,熟悉雙方觀眾的觀影口味,所以在他影片的劇作結構和製作方式上,都盡可能的尋找東西方文化的契合點來進行創作。

在李安的中國片里,都會安排一些洋角色,而且無論劇本的安排上還是人物設置和台詞上都力求做到讓外國人看懂。而他的一系列外國作品也顧及到了中國觀眾的口味。在中國,尊卑位第、忠孝倫理、婚姻貞節、傳宗接代等傳統觀念,自古沿襲至今。雖然如今時代不同了,很多人不以為然,但其實我們依然生活在傳統的無形羽翼之下,這些東西依然印烙在心靈深處會經常被激發出來而使我們產生共鳴。所以看李安的電影,我們大多能感應到一種傳統文化的體溫(前兩段均有分析,在此不做詳述了)。

其實,無論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發生在一個什麼樣的國度,只要是人類共通的情感,觀眾都一樣會產生共鳴。還是回頭來看這部影片,很多評論贊譽《理智與情感》,說李安怎麼能駕馭一個經典的英國傳統題材。其實,這是人類共通的情感,情感是沒有國界限制的,每個人心中都有那一份細膩的情愫,只要抓住了它,就能跨越文化界限打動觀眾。

李安在該片處理時,對於故事整體表現的情感採用了一種人類共通情感的處理方式,多抓住細節來激化矛盾和解決矛盾。比如,愛德華幫愛琳娜披上披肩的細節,比如小妹妹瑪格麗特的小樹屋,還有影片最後,瑪麗安大病初癒,布蘭登上校陪著她說話讀詩,畫面安詳靜謐,觀眾看到這里都會會心一笑,為瑪麗安的歸宿而感到欣慰。兩人的身後,是兩株連根樹,在影片中多次出現,正代表了此時人物的愛情。這些細節上的處理,讓一個發生在外國人身上的故事泛化成了一個人類的情感,從而能夠打動東西方觀眾。

㈤ 李安是著名導演,獲得過很多國際獎項,你知道他有哪些作品嗎

李安導演主要作品有《好萊塢華人》《為人民服務》 《喜宴》 《推手》 《與魔鬼共騎》 《斷背山》 《綠巨人浩克》 《卧虎藏龍》。

獲獎過程

《推手》的劇本,獲中國台灣優秀劇作獎,獲得第一次獨立執導影片的機會 ,憑借英文電影《理智與情感》,獲得奧斯卡金像獎七項提名。因執導《卧虎藏龍》首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小行星64291以李安的名字命名,憑借《斷背山》獲得第78屆金像獎最佳導演獎;同年,獲評《時代周刊》「影響世界的一百人」。

他不但深諳電影藝術表達中的隱喻之道,用隱喻的手法講述了紛呈多變的創作主題,而且他的隱喻往往又具有含混性的特點,這使其電影大大擴展了闡釋空間,豐富了表達意義並增強了藝術審美效果

㈥ 李安導演的經典作品有哪些

1、《雙子殺手》

李安第一部技術型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不僅在技術方面被人稱贊,故事劇情也絲毫不落下風。

電影講述了一個老牌特工金盆洗手的故事。可就在他准備迎接新生活的時候卻遭到他自己年輕的克隆體追殺。老王牌VS新王牌,一個雙雄格局。

該片獲得諸多獎項,包括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湯普遜還獲得最佳劇本改編獎),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金熊獎及多項英國學院獎,李安還評選為全國影評協會和紐約電影評論家協會最佳導演。

㈦ 李安導演是哪裡人他有哪些著名作品

李安,1954年10月23日生於台灣,祖籍江西德安,是一位享譽世界影壇的著名導演。1975年從台灣藝術大學戲劇電影系畢業,後修讀伊利諾伊大學戲劇導演專業,並於紐約大學電影製作專業取得碩士學位。1995年憑《理智與情感》轟動國際影壇,獲得奧斯卡七項提名,確立其好萊塢A級導演行列的地位。2009年被美國《娛樂周刊》評為堅持拍電影的「最偉大導演」之一。其屢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金球獎、金獅獎、金熊獎、英國學院獎等國際頂級電影獎項,是華人迄今唯一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導演,更是迄今亞洲唯一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導演。​代表作品:喜宴、理智與情感、卧虎藏龍、斷背山、色·戒、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㈧ 著名導演李安的個人資料

李安,1954年10月23日生於台灣,祖籍江西德安,碩士。是一位享譽世界影壇的著名導演,曾擔任第6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他的第一部作品《推手》獲得了台灣金馬獎最佳導演等8個獎項的提名,《喜宴》在柏林國際電影節上榮獲金熊獎。《卧虎藏龍》榮獲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成為迄今唯一一部獲此殊榮的華語電影,且被《時代周刊》評為2000年度最佳影片、最佳導演。2006年憑借電影《斷背山》榮獲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也是目前唯一華人導演獲此殊榮。李安為華人影壇做出了極大貢獻,架起了東西方文化的溝通橋梁。

㈨ 李安導演的作品是什麼風格的

在華人導演中,李安是一個標桿性的人物,他拍攝了各種不同的電影題材,無論是倫理、武俠、喜劇甚至科幻,他都能從容駕馭,獨特的經歷讓他在東西方文化里游刃有餘,兩種不同文明的沖擊造就了李安與眾不同的視野和氣質,兼具東方傳統的溫文爾雅和西式的灑脫不羈。他的電影手法質朴自然,對白風趣幽默,情節細膩別致,劇情圓融流暢。其導演的華語片致力於探討傳統與現代的倫理矛盾、東方與西方的文化沖突,為台灣電影開辟了新的表現領域;執導英語片亦同樣能深入、准確地把握歐美文化心理。他不但堅持自己的藝術探索,同時又積極和觀眾溝通,他的電影往往成為交流成分的文本,對不同歷史時期的人性困境都作出詮釋和表達,在技術、美學和商業上都實現了突破和突圍,是精神貴族向受眾宣講的典範。

㈩ 哪些導演的電影屬於作者電影

正確答案應該是A李安

與李安導演是作者電影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院會計如何做合並報表 瀏覽:908
電影男主角是個攝影師女主警 瀏覽:466
2015八到12月電影 瀏覽:427
恐怖變異人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354
成龍大哥拍的最新電影片 瀏覽:185
關於西藏動畫電影 瀏覽:305
韓國影片中的電影字幕如何翻譯 瀏覽:167
金融電影電視推薦 瀏覽:247
1905電影如何轉格式 瀏覽:671
英男是日本什麼電影 瀏覽:350
類似愛情電影上映 瀏覽:226
多a夢哆大電影大全 瀏覽:584
好看的大俠電影推薦 瀏覽:740
國內搞笑電影推薦 瀏覽:998
15電影網電影城宅男 瀏覽:456
有關音樂與愛情的電影 瀏覽:167
印度電影主角勇者 瀏覽:634
電影院基金 瀏覽:924
蘇州大光明電影 瀏覽:242
淺淺電影網 瀏覽: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