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民之所需 我之所行——從《生死羅布泊》看地質工作的「為民務實」
徐夢華
(中國地質圖書館 北京 100083)
摘要 本文從行業電影 《生死羅布泊》 入手,結合當前開展的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通過這部影片所描述的內容、運用的藝術手法闡釋地質工作「為民務實」的特徵及帶來的啟示。
關鍵詞 生死羅布泊 地質工作 群眾路線 為民務實
2012年5月,一部以8位地質工作者深入羅布泊地區為國家尋找鉀鹽為主要故事,以展現地質人排除萬難、不辭辛苦、無私奉獻的精神為主旨的電影上映,在地質行業內部引起熱烈反響,無數地質工作者看後熱淚盈眶,並勾起了他們對自己艱苦野外工作的回憶和追述。對於這部電影在行業內部的轟動效應,有論者稱之為「一個時代精神的新標識」,認為《生死羅布泊》「已重新鑄造了地質人之魂!」
可以說,這絕非溢美之詞,盡管它沒有像商業大片那樣引起社會上的廣泛熱議,也沒有取得幾億的票房,但它卻對所有觀看過的人產生了巨大的心靈沖擊,將這個行業的艱苦、光榮和奉獻的精神深深烙下,使之成為一種揮之不去的靈魂指引。它所描述的內容、所運用的藝術手法、所帶來的啟示無不蘊含了地質工作「為民務實」的作風。
1 為民解困,為國解憂——地質工作的先行頌
時值「三光榮」精神提出30年之際,這部影片成為地這一精神的藝術典範之作,應是當之無愧的,但若透過那蒼茫遼闊又危機四伏的戈壁灘,那一張張被風沙皴裂的乾枯面龐,那閃著寶石般藍色的一汪鹵水,那些再也回不來的生命所留下的堅毅足跡,我們不禁會問:他們究竟是為了什麼?一路上危險重重卻又為何義無反顧?
解開這個問題,也就解開了這部影片的核心。
影片開頭以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時送給周恩來總理一張羅布泊衛星圖片為引子,點明此次野外考察的重大歷史緣由:「對羅布泊進行科學考察,揭開羅布泊的神秘面紗成為中國地質工作者的歷史使命」,緊接著,又通過地質勘探隊工程師鄭建剛在動員大會上的講話告訴觀眾這次行動的直接目的:「這次我們進羅布泊,還是為了能夠找到鉀鹽,……中國人口眾多,如果中國人自己不能養活自己,那必定會給全球帶來災難……從鉀鹽中能夠提煉出鉀肥,沒有鉀肥我們國家的糧食產量就會大幅度的下降,中國人就會餓肚子,但是,我國現在有98%的鉀鹽全靠進口,難道我們這么大的一個中國就真的找不到鉀鹽了嗎?」
如此質朴的話語道出了他們此行簡單而又重要的使命,就是為國家尋找鉀鹽,因為這關繫到糧食生產問題,繼而關繫到老百姓會不會餓肚子的問題。一個如此宏大的國家使命,實則是每一個普通百姓的生計問題,而這正是地質工作的本職所在,為了完成這一使命,8位地質工作者克服風沙、塌方、氣眼、酷熱缺水、汽車沒油等無數隨時可能致命的危險,頂住回單位受處分的壓力,終於為國家找到了急需的鉀鹽,為百姓填飽肚子找到了關鍵的資源保障。
上天、入地、下海,地質工作的一切都是為了為國家尋找更多的資源,讓百姓的物質有足夠的後備儲蓄。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一切空話都是無用的,必須給人民以看得見的物質福利。……我們的第一個方面的工作並不是向人民要東西,而是給人民以東西。」給人民以看得見的物質福利,這就是地質工作的根本。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大慶油田、攀枝花釩鈦磁鐵礦等一批重要礦產地的發現,到新世紀十幾年來一批大氣田、大銅礦的突破,「青藏高原地質理論創新與找礦重大突破」,「全國1642個縣(市)650萬平方千米的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等等,這些看得見的實實在在的成果已充分證明了地質工作的為民務實。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選擇了出征,便沒有任何的猶豫和退縮,影片中的鄭建剛、阿扎提等人正是如此,面對三位隊友意外犧牲的殘酷事實,面對接下來未知的險境,他們不是沒有選擇返回的機會,而是冒著被處分的危險選擇「繼續前進」!當這四個字一次次在屏幕上出現的時候,地質工作的偉大性就一次次被凸顯,他們並不是為了回來時戴上「光榮」的大紅花,手捧表彰的證書,而只是為了完成那份屬於自己的工作任務,為了讓中國人不餓肚子!為民解困,為國解憂,這就是地質工作的核心任務;淡泊名利、堅守崗位,這就是地質工作者的可敬可佩之處。
「民之所憂,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溫家寶總理在2008年3月18日上午答人民日報人民網記者問時如是說。具體到地質工作而言,「為民務實」其實是最容易做到的,因為我們是直接面向國計民生的工作,我們的任何一項成績都是為了使老百姓的生活過得更好。地質人不用語言說話,而是用一口口油田、一座座礦山、一處處群測群防點、一口口水井等超越語言的行動和事實證明自身的價值,用默默的奉獻和無私的胸懷實現這份工作的意義。
2 以實為據,以真動人——地質藝術的楷模
作為一部故事片,《生死羅布泊》切實展現了地質工作為國解憂、為民謀福的艱辛和奉獻精神。而作為一部行業電影,它也用真實的歷史背景、真實的災難事例、真實的環境,塑造了真實可信的人,書寫了他們偉大的人格和精神力量,展現了地質工作者質朴真誠的藝術追求。
毛澤東同志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為什麼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並強調藝術創作要為人民大眾服務。70多年以後,這句話在文學藝術界仍備受推崇,無論什麼形式的藝術形式都應該以表現人民,服務人民,讓人民看得懂為目的。在這方面,《生死羅布泊》亦可稱為典範。
從創作過程來看,影片是嚴謹而又真實的。創作人員在人物造型等方面查閱了大量的資料,采訪了多次進入羅布泊地區的地質工作者,僅編劇黃世英一人就曾先後8次進疆實地采訪,整理了近20萬字的采訪筆記。影片中人物遇到的突發性災難都是在羅布泊有記載或曾經發生過的,都是真實的素材。而在羅布泊地區的實景拍攝也為影片增加更具震撼的效果,戈壁、沙漠、湖泊,低溫、風沙、乾旱,乃至晃動的鏡頭都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從故事的結構和敘事節奏來看,也非常適合普通百姓的觀賞需求。故事從美國尼克松總統訪華這一宏大敘述格局中鋪開,繼而把視點聚集到鄭建剛等人物的形體、目光、語言等細小的行為上,將宏大命題具象為幾個個體,用小視角表現大主題,這種以小見大的選擇最能展現人性的光輝,凸顯出人格力量的偉大。而在蒼涼悲壯、遼闊雄渾的背景音樂聲中,三個人物一開始接連地因為突發意外而死去,這樣的危險如影隨形。誰將是下一個遇到危險的人?考察隊還會遇到什麼困難?他們最終能完成此行的任務嗎?這些懸念緊緊牽動著觀眾的心,讓觀眾深入到劇情中去。羅布泊地區本身的神秘元素與創作團隊精妙的敘事節奏完美結合,使這部平實質朴的記錄片恰當地融入了驚悚、懸疑元素,變成了一部極具觀賞性的影片。
從故事中人物形象的表達來看,影片具有以無聲勝有聲的力量。全片中演員的台詞很少,說的是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用語,沒有一句口號、概念、說教和豪言壯語,只留下在漫無邊際的戈壁灘上艱難跋涉的腳步聲,跟隨這腳步,我們離羅布泊越來越近,離鉀鹽越來越近,更離地質人堅韌、無畏的品格越來越近。這種內在的節奏感,傳達給我們的不僅僅是這個行業的艱苦,更多的是面對如此艱苦所表現出的生命硬度和張力,是一種將自己交付於此的忘我和超然。而從藝術表現的角度來看,唯此種用實際行動傳達出的精神和品格才更具感染力和說服力。
天山電影製片廠廠長張毅剛說:「只有真實可以重塑觀眾對主流影片的信任度,只有真實才具有生命力。」於此,《生死羅布泊》確實是圓滿完成了任務,堅守了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實現了為大眾服務的藝術目標。
3 為民務實,以人為本——對地質工作 「為民務實」的啟示
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一部影片所講述的故事總是有限的,但它帶來去啟示卻是無盡的。《生死羅布泊》無論是從創作的過程還是故事中人物細節的處理,都對當前提倡的「黨的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具有深刻的啟發意義。
今天我們提倡共產黨員要走群眾路線,何謂黨的群眾路線?「簡單地說來,它包含兩方面的意義:在一方面,它認為人民群眾必須自己解放自己;黨的全部任務就是全心全意地為人民群眾服務;黨對於人民群眾的領導作用,就是正確地給人民群眾指出斗爭的方向,幫助人民群眾自己動手,爭取和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因此,黨必須密切聯系群眾和依靠群眾,而不能脫離群眾,不能站在群眾之上;每一個黨員必須養成為人民服務、向群眾負責、遇事同群眾商量和同群眾共甘苦的工作作風。在另一方面,它認為黨的領導工作能否保持正確,決定於它能否採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方法。」
鄧小平同志的話充分闡釋了黨的群眾路線的全部要義,即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為人民群眾辦實事。為老百姓服務,就是為每一個個體的發展謀福利,讓每一個個體的人格都能得到足夠的尊重,每個個體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而在中國,「凡是符合最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受到廣大人民擁護的事情,不論前進的道路上還有多少困難,一定會得到成功。」因為中國的「人民」是最容易滿足和最具包容心的。具體到當前的地質工作現狀,則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來改變我們的作風,加強我們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
3.1 轉變作風,以人為本,不斷提升自身素養
作為一項涉及國計民生的公益性行業,我們在服務對象上已經是非常明確的了,但我們的服務態度還需要不斷改善。因為群眾不僅僅是指系統外與我們工作沒有關系的老百姓,還指我們行業中的普通職工。
對於行業外的普通百姓,與我們發生直接關系的比較少,需要注意的就是提高我們的修養,摒棄高高在上的作風,努力搞好與他們的關系。重點是面對行業內的普通職工,共產黨員尤其是黨員中的幹部應該如何改善與群眾的關系。首先要改變的就是觀念里的等級之分,觀念里高高在上,不接地氣的俯視情結,由此培養一種普世情懷,培養一種人人平等的觀念。影片中一行8人的科考隊,其內在是有所謂的「等級」之分的,有高級工程師,有剛畢業的大學生,有司機……但是,在這一路上我們卻沒有看出任何的「不平等」,沒有看出任何「上級」對「下級」的命令、指揮,看到的只是一種其樂融融的工作氛圍。這種優良作風在野外工作中還比較常見,但是,一旦我們回歸到機關單位中,一旦穿上正規的職業裝,這種作風往往就不見了。所以,我們的黨員幹部在這方面要尤其注意,平時多讀書,多關心職工思想,勿要動輒指手畫腳,真正以一種平等尊重、寬容理解的作風帶領職工工作。
3.2 艱苦樸素,勤勉扎實,不斷提高業務能力
鄧小平同志在《高級幹部要帶頭發揚黨的優良傳統》一文中曾指出:「我們的歷史經驗是,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關心群眾。只要你關心群眾,同群眾打成一片,不僅不搞特殊化,而且同群眾一塊吃苦,任何問題都容易解決,任何困難都能夠克服。」在影片中我們就看到了這種與民同苦的可貴精神,高級工程師鄭建剛和冷眉因為常年在外,只能把孩子寄養在老家,還把省下的糧票接濟家裡有三個孩子的同事;地質考察隊一行8人一路上沒有任何豐盛的飯餚,都只以烤饢和水為食,唯一一次改善伙食是在湖泊邊烤現抓的魚;到了羅中地帶後鄭建剛每晚拿出的大白兔奶糖是大家最期盼的零食……凡此種種,都表現了那時物質生活的艱苦。但我們的高級工程師們沒有抱怨,我們的地質先遣隊員們沒有抱怨,這在今天卻成為了一種難能可貴的精神。
隨著地質工作的保障條件越來越好,我們的隊伍中也出現了一種攀比享樂的風氣:外出調研比待遇、開會吃飯比規格、同級職位比收入……這些都有礙於密切我們與群眾的關系,也有損於我們的行業形象。我們要做的,是像冷眉那樣在艱苦的環境下冷靜地思考我們的實踐和理論,是像黃世英編劇那樣多次赴羅布泊實地采訪,應該讓事實勝於雄辯,讓實效勝於標榜。
毛澤東同志在《論聯合政府》中指出,「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雖然地質系統不是政府機關,但我們是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公益性機構,我們的每一分資金都來源於人民的稅收,每一項工作都應該經得起人民的檢驗。當前大好的地質工作形勢為我們提供了更多機會,也增強了我們脫離群眾、高高在上的危險,這就更需要我們謹遵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教誨,發揚「三光榮」等行業內的優良傳統,摒棄個人主義、爭權奪利、推諉扯皮等不良風氣,腳踏實地地將關注點放到工作上來,認真本分地做好本職工作,平和大度地尊重每個個體。唯此,地質行業的「為民務實」才能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鄧小平.1994.鄧小平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17
鄧小平.1994.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28
鄧小平.1993.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42
郭友釗.從肖繼業到阿扎提[N].中國礦業報.2012年5月5日(B3)
李澤生.大壯大美的《生死羅布泊》[N].中國藝術報.2012年6月6日(3)
劉曉慧.「三光榮」精神的時代新標識——關於電影《生死羅布泊》的前世今生[N].中國礦業報.2012年5月26日(A1)
劉揚正.十年,地質工作取得豐碩成果——地質調查工作向「十八大」獻禮系列報道之一[N].中國礦業報.2012年10月18日(A1)
毛澤東.1993.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467
毛澤東.1991.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857
毛澤東.1991.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094~1095
『貳』 求幾部在新疆演的電影,比如無人區,生死羅布泊這種,最好像生死羅布泊這樣的探險片謝謝
深淵,地心歷險記,127小時,荒島餘生,黑暗侵襲
『叄』 有沒有關於羅布泊湖神秘事件的電影
《生死羅布泊》
『肆』 求分享生死羅布泊(2012)王洛勇主演的電影網盤資源鏈接或者下載方法
鏈接: https://pan..com/s/1C1A_h6KWDQiXUl-j7CREtg 提取碼: 8fgb
導演: 董玲
編劇: 黃世英 / 胡瀚文 / 董丹蕊
主演: 王洛勇 / 袁琛 / 楊聖文 / 艾尼瓦爾·阿不拉伊提 / 馬冬 / 阿爾森·阿不都拉 / 艾克拉木·艾克拜爾 / 周波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2012-05-22(中國大陸)
片長: 90分鍾
又名: 羅布泊 / Live or death in Lop Nor
影片《生死羅布泊》講述了70年代末,一支由八人組成的地址科考隊進入羅布泊,為國家尋找鉀鹽的故事。因為鉀鹽為國家的稀缺戰略資源,所以地質隊員們都以找到鉀鹽為己任。在經過勘察後,地質隊員們把目標鎖定在被稱為「死亡之海」的羅布泊地區。影片一開始,就將一個天地蒼涼、荒無人煙的西部景象展示給了觀眾。既讓影迷見識了勘探隊員未來工作環境的艱險,同時又將一種寂寥粗獷的自然之美,深深的刻印在觀眾的心裡。
『伍』 和樓蘭有關的電影或電視劇,是哪部
《魂斷樓蘭》,是2004年由王強執導的驚悚懸疑片,由寧靜、孫大川、丁夢雨等主演。改編自蔡駿小說《詛咒》,講述在古城樓蘭發生的詭異故事。
劇情簡介:
1900年,斯文.赫定與斯坦因在沉睡千年的羅布泊荒原發現了樓蘭古城,從此,在這個神秘而古老的文明遺址上上演了一幕幕現代文明人貪婪的悲劇。
帶著對千年不腐的樓蘭女屍、堪與埃及法老圖坦卡蒙金色面罩媲美的金色面具等無數古墓寶藏的好奇和貪婪,他們不顧綠洲已變成荒原的大自然警示、不顧守墓者斷臂擋道、白骨不倒的悲壯、不顧曾經作惡者的懺悔,以自己的瘋狂引發了帶血的詛咒……
(5)講羅布泊的電影有哪些擴展閱讀:
其他相關藝術作品:
文學作品:《樓蘭》 吳蔚著 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2011。
影視作品:
CCTV-10《探索·發現》系列節目,北京某規劃設計院與考古專家一起再現了樓蘭古城風貌。中央電視台的品牌節目《探索·發現》得知這個項目後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並隨行做了這個項目的節目錄制。
CCTV-1紀錄片 《新絲綢之路》生與死的樓蘭。
CCTV-9紀錄片《環球同此涼熱》第二部《黃色·回憶》。
『陸』 關於羅布泊或者是戈壁的電影…誰知道呀
[提要] 神秘莫測的「大耳朵」羅布泊,引人遐想的雅丹地貌,荒無人煙的戈壁鹼灘,稀缺匱乏的鉀鹽資源,由罕見、奇特、充滿探險與獵奇等西部元素共同構成,講述羅布泊鉀鹽探尋史的工業題材電影《羅布泊》,明年5月將與觀眾見面。影片《羅布泊》由拍攝《楊善洲》的天山電影製片廠國家一級導演董玲執導,劇本初稿由資深編劇黃世英完成。新華網烏魯木齊11月22日電(記者 賀占軍)神秘莫測的「大耳朵」羅布泊,引人遐想的雅丹地貌,荒無人煙的戈壁鹼灘,稀缺匱乏的鉀鹽資源,由罕見、奇特、充滿探險與獵奇等西部元素共同構成,講述羅布泊鉀鹽探尋史的工業題材電影《羅布泊》,明年5月將與觀眾見面。
記者從《羅布泊》封鏡暨主創人員媒體見面會上獲悉,這部影片以羅布泊鉀鹽開發為歷史背景,故事講述了1972年尼克松訪華時,送給周總理一張羅布泊的地球衛星照片,此時中國人才知道羅布泊已經乾涸。這成為中國地質人心頭揮不去的恥辱。經過半年准備,一隻由8人組成的科考隊挺進羅布泊,地質人要以實際行動緬懷周總理,奪回對羅布泊的發言權,目標是尋找理論上存在的鉀鹽……天山電影製片廠廠長張毅剛說,《羅布泊》投資1200餘萬元,演職人員120餘人,是天山電影製片廠投資最大、演職員陣容最強的一部電影,也是天山電影製片廠第一次採用膠片雙機拍攝完成,影片無論是在視覺張力、音效混響及音樂呈現等方面都有大膽開掘和延展 影片《羅布泊》由拍攝《楊善洲》的天山電影製片廠國家一級導演董玲執導,劇本初稿由資深編劇黃世英完成。王洛勇、楊聖文、艾尼瓦爾・阿不拉伊提等多民族演員傾情出演。
《飛越絕境》
西安電影製片廠1991年攝制
編劇:孫毅安
導演:史晨風
主要演員:師小紅、馬迎春、伊欣欣
『柒』 有沒有在可可西里、羅布泊等無人區拍的的微電影推薦一下
《走出無人區》是知名男裝品牌瑪卡西尼主推的西部題材微電影,主要通過穿越可可西里三大無人區來詮釋青春和夢想,走出無人區,走出人生的迷途。我也挺喜歡這個微電影的,確實不錯,製作精良,是國內微電影少數的精品之一。
『捌』 有關於羅布泊的電影
專門介紹羅布泊的電影好像沒,大部分都是紀錄片中會部分,例如彭加木失蹤、余純順之死,或者紀錄片「絲綢之路」會有。
我去年穿越過羅布泊,不知道你想知道有關羅布泊的什麼信息?
『玖』 哪個大哥大姐知道有關於講羅布泊的電影么小弟謝謝了~
位於新疆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東部的羅布泊,它是一塊吸引著中外史地學者的充滿著神秘感,著迷一般的土地。
羅布泊又名羅布淖爾,先秦時的地理名著《山海經》稱之為「幼澤」。 羅布淖爾系蒙古語音譯名,意為多水匯集之湖。一世紀時的《漢書》描述它「廣褒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
清代,阿彌達深入湖區考察,撰寫《河源紀略》卷九中載:「羅布淖爾為西域巨澤,在西域近東偏北,合受偏西眾山水,共六七支,綿地五千,經流四千五百里,其餘沙嘖限隔,潛伏不見者不算。以山勢撰之,回環紆折無不趨歸淖爾,淖爾東西二面百餘里,南北百餘里,冬夏不盈不縮……」
地理學家徐松在《西域水道記》的插圖中標明塔里木河匯注孔雀河下泄羅布泊。
義大利商人馬可·波羅,俄國探險家H·M·普爾熱瓦爾斯基,瑞典地理學家斯文赫定,美國人哥丁頓,英國人斯坦因,日本人桔瑞超和法國人邦瓦洛等,都考察過羅布泊,並留下精彩的描寫。
1930-1934年,我國科學工作者黃文弼,陳崇器,赴羅布泊實地考察,還實測了地圖。建國後,1959年,1980-1981年中國科學院組織過規模的羅布泊考察,其間80年5-7月彭加木同志為尋找水源,在庫木庫都克地區遇難。
這里,曾經是一個人口眾多,頗具規模的古代樓蘭王國。公元前126年,張騫出使西域歸來,向漢武帝上書:「樓蘭,師邑有城郭,臨鹽澤」。它成為聞名中外的絲綢之路南支的咽喉門戶。 樓蘭故城西約七十公里的古墓地 曾幾何時,繁華興盛的樓蘭,無聲無息地退出了歷史舞台;盛極一時的絲路南道,黃沙滿途,行旅裹足;煙波浩淼的羅布泊,也變成了一片乾涸的鹽澤。
如今,從衛星像片上反映出來的羅布泊是一圈一圈的鹽殼組成的荒漠!
是活生生的湖泊消亡的實例,警告人們在西部生態脆弱地帶進行開發必須以保護生態環境為首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