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部電影拍完,誰賺錢最多,導演還是製片
在電影行業,演員和導演的收入分配各不相同。通常情況下,大牌明星在一部電影中能夠獲得最高的收益。這不僅是因為他們的片酬往往非常高昂,而且還因為他們的名字和形象往往能吸引大量的觀眾,從而帶來可觀的票房收入。
而大牌導演則緊隨其後,他們同樣可以獲得高額的薪酬,並且在票房分成中也佔有一定的份額。導演不僅負責電影的創意和製作,而且他們的藝術才能和經驗往往能夠確保電影的質量和市場表現。
除了明星和導演之外,製片人也是電影收益分配中的一個重要角色。雖然他們不直接出現在銀幕上,但製片人負責電影從籌備到拍攝再到後期製作的每一個環節,他們的工作對於電影的成功至關重要。
製片人通常會獲得電影預算的一部分作為自己的報酬,同時,他們也會從電影的票房收入中分得一部分利潤。盡管製片人的收入可能沒有明星和導演那麼高,但他們對電影的成功有著不可忽視的貢獻。
總的來說,電影中的收益分配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涉及到眾多參與者。而大牌明星和導演由於其個人品牌的影響力,往往能夠獲得更多的經濟回報。然而,製片人和幕後團隊同樣為電影的成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們的貢獻同樣值得被認可。
Ⅱ 拍一部電影是誰出資拍攝是導演還是製片人賺的錢誰分最多
當然是製片人,製片人即是投資方,控制著整個劇組的開支,以及進度的協調。而導演只是相當於一個經理一樣的角色,統籌全劇組,包括演員,攝像,燈光等等。不過導演和演員也可以參與投資,成為製片方。至於如何分紅,就要看入股的比例來分了,跟股份制一個意思。
Ⅲ 拍電影的導演拍了電影從哪裡得來錢
一般不是由導演籌錢。這個工作是製片人做的,他發現好的劇本後,通過自身交際圈去整合朋友手裡的資源來達到籌錢的目的。然後雇導演拍攝。如果是獨立製片,國內很多導演自掏腰包,或者與有投資能力的製片人合作拍攝。
Ⅳ 電影投資商、電影院、發行方和導演這四方是如何分錢的
電影投資的,負責出錢給導演拍電影。
導演拍完電影,電影上映了,賺到了錢,把成本還給投資商。
發行方就是影片上映以後,向投資商買了版權,發行電影的DVD什麼的,賺到的錢是自己的。
導演就負責發片酬,剩下的錢就是自己的。
Ⅳ 如果我們拍完一部電影,誰給我們錢,假設我是導演哪種
導演還是合同制的。他們的工資基本上都是年薪(香港著名導演吳宇森現在再好萊塢,年薪8千萬)計算,當然具體項目應該還有分紅。
拍戲使用的財力物力當然是有公司出的(排除像現在周星馳這樣自己做老闆的,公司就是自己的,就不用多說了)。
電影的製作一般都會設置經費的額度,超過額度導演跟公司都是要承擔風險的。那麼公司肯定會跟導演商量如果再經費額度規定金額跟期限內完成,那按照合同規定談好的比例,扣除各項開支,剩餘的利潤按照幾幾分成。具體看導演跟公司合作模式。也有臨時導演。
導演的存在不需要依據,真正意義上的導演並不是你去考一個證你就是導演了,導演是一個發展歷程過來的,像張藝謀原來並不是導演,只是一位攝影師,通過創作得到觀眾任何的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導演,一切按票房說話。
現在網路非常流行,如果你自己自編自導出像瘋狂石頭一樣的經典之作,除了名,你也是有名導演。導演的依據,是你身後做出過多少有意義的片子,而不是一紙文憑。沒有哪個公司說我去聘請一個沒拍過電影的拍電影。
很多藝人都是自己當演員賺夠錢了,有資本了。我要嘗試一下導演這個位置。有能力了有條件了自然就要往更高方向走。像王力宏就是。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Ⅵ 一個電影票房的錢,跟導演有什麼關系,是給導演錢還是怎麼樣
有的合作關系導演分成,有的只是僱傭關系,領工資電影票房的錢是分給影院公司和投資方的,導演一般只拿固定薪水。具體合同有可能導演有分成,或者導演參與投資也會有分成。但是票房打到一定程度,導演會有獎金。還有就是導演如果按期完成電影(包括後期製作),導演也會有獎金。
中國電影票房簡介:
2015年中國電影票房達到了440點69億元,比2014年增長48點7%。81部票房過億的電影中,國產電影佔了47部。2018年12月31日,國家電影局發布的數據顯示,當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609點76億元,同比增長9點06%,城市院線觀影人次為17點16億,同比增長5點93%。
國產電影總票房為378。97億元,同比增長25,89%,市場佔比為62,15%,比2017年提高了8。31個百分點,市場主體地位更加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