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介紹一下閩清
你好 很高興為你解答閩清縣位於福建省東部,居閩江中下游,是福州市下轄的一個縣。總面積1503.83平方千米。人口30萬。郵政編碼350800。縣人民政府駐梅城鎮。
【經濟社會概況】
全年全縣完成生產總值53.84億元,比上年增長7.6%。工業總產值73.81億元,增長9.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9.87億元,增長14.2%。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4.07億元,增長5.6%。不含水口電廠財政總收入24997萬元,同口徑增長11.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6439萬元,同口徑增長13.1%。出口總值1482萬美元,下降34.9%。實際利用外資604萬美元,增長69.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0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54億元,增長8.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90元,增長6.4%。農民人均純收入4217元,增長10.1%。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79‰。
工業經濟。陶瓷發展以實現全縣百條先進建陶生產線和建好池園電瓷城為目標,引導企業改燃降耗、信貸融資、確立品牌、開發產品、提升質量、組建集團。全年新上金陶、中陶等13家建陶企業,全縣先進建陶生產線達73條,被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協會授予「中國陶瓷生產基地縣」榮譽稱號。池園電瓷城建設扎實推進,二瓷盤活後高壓電瓷發展勢頭良好,全年新上崇業、滬雲、杉一等電瓷企業25家,電瓷行業生產終端產品份額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5%,全縣陶瓷業新增產值3.5億元。工藝品等新興產業不斷發展,引進了奇聖、恆達、福閩等9家工藝編織項目。金盛鋼業、森尼味精分別投入6000萬元和4200萬元進行技改擴產。重視質量創新工作,自力等4家建陶企業通過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精藝瓷、微晶玻璃和福晶磁性材料等項目填補了福建省陶瓷產品的空白,豪業公司豪業牌干壓陶瓷磚和老山精食品公司梅塔牌閩清糟菜獲福建名牌產品,飛天公司「飛天牌」商標獲省著名商標,大世界等10家企業被評為市十大陶瓷品牌,廣安天然氣項目投產供氣。
農業經濟。全年糧食播種面積2.40萬公頃,其中優質稻面積1.23萬公頃,糧食總產量達11.9萬噸,增長10%。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繼續培植壯大茶果、畜牧、林竹、水產、食用菌、蔬菜等六大產業。全面啟動「環閩清綠色屏障工程」,扎實推進林權制度改革,全年造林0.15萬公頃,完成林改205個村、面積14.49萬公頃。種植西紅柿等蔬菜1.23萬公頃,栽培食用菌7200萬袋,庫區網箱養殖總規模突破1萬箱。加強對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扶持,老山精食品、茶口粉干廠、豐達農場等11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被評為2003~2004年 福州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或重點基地,茶口粉干廠還被列為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完成昌溪水庫除險加固等一批重點水利工程。全年共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5040多人,其中外出務工2500多人。全面推行農村低保制度,登記參保人數6499人。
招商引資。加強項目平台建設,金沙、白中沿「白金」連接線的兩個工業集中區已完成規劃論證,8個縣級工業集中區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新入駐企業15家,其中壢埔工業集中區已擺滿項目。利用水口電建公司的閑置土地,整合引進三德水泥、福閩工藝品及美洲水泥膏等3個規模以上工業項目。全縣共引進62個項目,其中外資項目3個,總投資1405萬美元,內資項目59個,總投資10億元。已有富順陶瓷、千頃現代農業、恆達工藝品等17個項目建成投產,滬雲電瓷電器、福閩工藝品30個項目已落地建設。
社會事業。陶瓷、食用菌等一批新技術、新工藝、新品種得到進一步推廣應用。全年共引進推廣新技術、新產品15項,實施星火項目7項。學校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投資1720萬元用於中小學危房改造,實施各級改造項目14項,面積3.37萬平方米。完成縣衛生監督所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組建,縣、鄉(鎮)、村三級醫療保健網路逐步健全。連續5年獲得省級計生工作「二類先進縣」。
【改善發展環境】
京福高速公路建成通車,農村公路路面硬化工程已完成190公里。修訂完善了《城區總體規劃》,梅溪斜拉橋、實驗幼兒園綜合樓、城區垃圾轉運站、梅山陵園(殯儀館)、縣醫院傳染病區改擴建等工程投入使用,城區防洪堤二期工程已完成占總工程量的87%,新會場主體工程已完成,解放大街南側中段整體拆遷改造已轉入拆遷補償、安置階段。完成池園葉洋等6個村350人造福搬遷任務。外交學院福建博一學院一期工程已完成規劃、可研、立項等工作。雲龍220千伏變電站投入運行,嵩灘埔水電站主體工程基本完成,城區電網改造全面鋪開。
【旅遊業發展】
致力打造「名山、碧水、古民居」旅遊品牌,成功舉辦了十八坂商品交易會暨第五屆古民居文化旅遊節。引進5000萬元的白岩山開發項目,進山公路已鋪設水泥路面10公里;雄江天江度假村建成營業;黃楮林溫泉景區(一期)項目,對外試營業反映良好,雙休日遊客近千人;啟源大酒店被評為三星級酒店;宏琳厝、水口電站正在申報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全年共接待遊客30.8萬人次,旅遊直接收入3696萬元,比上年增長27%。
『貳』 閩清有幾個鄉
截至2019年,閩清縣有5個鄉,5個鄉分別是:雲龍鄉、上蓮鄉、三溪鄉、桔林鄉、下祝鄉。
閩清(古屬福州府閩清縣)簡稱「梅」,福建省福州市下轄縣,位於福建省東部、閩江中下游,距省會福州50公里,截止到2017年全縣總面積1466平方公里,轄11鎮5鄉291個村居。
縣人民政府駐梅城鎮,全縣轄有梅城、梅溪、白樟、金沙、白中、池園、坂東、塔庄、省璜、雄江、東橋等11個鎮和雲龍、上蓮、三溪、桔林、下祝等5個鄉,下轄271個行政村、21個居委會。
鄉鎮介紹
1、梅城鎮郵政編碼:350800
轄10個居委會、2個村委會:梅城居委會、城北居委會、台山居委會、溪口居委會、南門居委會、城西居委會、桂園居委會、西門街居委會、洋桃居委會、梅西新村居委會、城關村、大路村。
2、梅溪鎮郵政編碼:350800
轄2個居委會、20個村委會:梅溪居委會、梅溪新城居委會、上埔村、榕院村、鍾石村、榕星村、北溪村、樟洋村、石鄭村、馬洋村、渡口村、里寨村、建興村、新民村、梅埔村、石湖村、石榴洋村、扶山村、南泉村、廷洋村、塔峰村、橋東村。
3、白樟鎮郵政編碼:350804
轄1個居委會、13個村委會:白樟居委會、白南村、樟山村、半山村、溪南村、雲渡村、下爐村、白雲村、前庄村、小園村、橫坑村、白洋村、池埔村、園頭村。
4、金沙鎮郵政編碼:350805
轄1個居委會、18個村委會:金沙居委會、鶴墩村、鶴林村、沃頭村、光輝村、三太村、廣峰村、前坑村、溪頭村、下林村、墘面村、上演村、東坑村、雲際村、寶峰村、城門村、古洋村、重坑村、巫嶺村。
5、白中鎮郵政編碼:350805
轄13個村委會:田中村、珠中村、白汀村、前坂村、攸太村、黃石村、梅坂村、可梅村、保林村、普賢村、繼善村、繼新村、霞溪村。
『叄』 平潭舊電影院在哪裡如題 謝謝了
平潭縣電影公司商家名稱Company Name: 平潭縣電影發行放映公司 主營業務Business: 影視節目製作 所在地區Countries/State: 中國-福建-福州 聯絡地址Address: 平潭縣潭城鎮北大街2號 郵政編號Zip/Postal Code: 聯系電話TEL: 0591/24320226 傳真號碼Fax: 聯系人Contact: 手機號碼Mobile Phone: 網站地址Website: http://con2227069.cn.ebankon.com 清宣統元年(1909年),連江縣城關白石頂臨水宮放映無聲電影。這是福州地區最早的電影放映。民國元年(1912年),福州南台蒼霞洲基督教青年會設電影場,每星期六免費招待會員。民國14年夏,上海新奇影戲社在福州經營電影。從歐美購買電影放映機和影片,租售給電影院。同年,葡萄牙商人在福州南台福新街開辦大光影戲院,放映故事片《孽海潮》。此後,福州開設蒼霞洲廣資樓戲園、東街文藝劇場、南街福州電影院、福新街啟明電影院等營業性影(戲)院,全盛時達到十五六家。 民國21年11月初,福州友聲電影院首次公映有聲電影《曾志圖報》《馬賽革命歌》、《西線無戰事》。同月,東街文藝劇場,蒼霞洲青年會電影場上映國產第一部蠟盤發音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據報載,當時「由於發音清晰,觀眾擁擠,途為之塞」。 此後,由於新片不繼,舊片充斥,影業蕭條,抗日戰爭勝利後,有所復甦,經常放映電影的有青年會電影場、文藝戲院、南京戲院、南華戲院和大羅天戲院。 1949年8月後,福州市人民政府接管、改造市區電影院。1950年3月16日,福州市人民影院(前身為南京戲院)首映蘇聯彩色影片《西伯利亞史詩》(即《森林之曲》)。同年7月15日,解放劇場放映蘇聯影片《青年近衛軍》。1951年,基督教青年會電影場、大眾劇場、文藝劇場、大羅天戲院、閩南影院和輪工劇場相繼放映《偉大的友誼》、《斯大林格勒大血戰》、《望穿秋水》、《趙一曼》、《冬去春來》和《永遠的秘密》等。 1956年,新建的倉山影劇院開業。1957年西湖露天影劇場和省人民劇場兼營電影放映業務。1966年8月,市區各類對外放映單位達23家。「文化大革命」期間,堅持正常運營的僅11家。 80年代初,福州電影市場出現繁榮景象,市區對外放映單位發展到43家。其後,台江的中心戲院經過整修,改名為兒童影劇院。1985~1986年,台江、大眾兩家專業影院改建,開發立體聲電影技術。同期,電視、錄像、舞廳相繼出現,觀眾分流,市區電影市場萎縮。1990年,各類對外放映單位僅剩27家。 1985年春節開始,市區和縣影院、影劇院、俱樂部相繼舉辦「電影晚會」(即周末通宵電影專場),供市民和流動人口宵夜娛樂和歇息。一般從晚間八點半到次日凌晨六點半放映五部新故事片。 表7-3-6 1990年福州地區城鎮專業電影院、影劇院一覽表 放映單位名稱 開業年月 放映機及光源 座席(個) 空調設備 軟座硬座 福州人民影院 1951.12 5505型 氙燈 1050 有 福州大眾影院 1952.11 5505型 氙燈 1300 有 福州台江影院 1956.1 5505型 氙燈 1022 有 福州兒童電影院 1983.10 5502型 氙燈 700 有 福建省人民劇場 1953 5505型 氙燈 1200 有 福州大戲院 1985 5505型 氙燈 1300 有 福州光榮劇場 1953 5502型 氙燈 1222 有 福州天華劇場 1978.1 5502型 氙燈 1000 有 福州文藝影劇院 1956 5505型 氙燈 1000 有 福州倉山影劇院 1955.6 5505型 氙燈 1030 有 福州中心影劇院 1979 5501型 氙燈 731 無 閩侯縣電影院 1960.1 5505型 氙燈 1720 無 福清人民電影院 1954.5 5501型 氙燈(改) 1100 無 福清漁溪電影院 1958 5502X型 氙燈 1104 無 長樂縣電影院 1956.7 5501型 氙燈 876 無 長樂縣人民劇場 1977 5501型 氙燈 1500 無 連江縣電影院 1958 5502X型 氙燈 1027 無 羅源縣電影院 1959.8 5501型 氙燈 1061 有 平潭縣電影院 1984.1 5502X型 氙燈 1240 無 平潭嵐城影院 1958 5501型 氙燈(改) 1224 無 閩清縣電影院 1956 5505型 氙燈 1200 無 永泰樟城影院 1986.2 5502型 氙燈 1031 無 永泰縣影劇院 1958 5501型 氙燈 1086 無 電影《楊子的夏天》又名:《漂流瓶》 導演/編劇:丁小明導演闡述及故事梗概:我一直試圖拍攝一部描寫"青春成長"的作品。以前在電影學院上學時總迷戀著台灣侯孝賢的作品,也許是福建和台灣僅有一海之隔的原因吧!無論是《童年往事》還是《風櫃里來的人》總有著許多似曾相識童年的故事和影子。每一看完片子,一種苦澀的滋味縈繞在心頭,強烈的創作刺激和挑戰, 2003年下決心把兒時夥伴們的故事拍下來…其實這是一部關於青春和成長的影片。是一部帶著濃濃平潭方言色彩的影片。影片中我不想過多地去強調故事情節的曲折離奇,但求一種少年情懷,一種淡淡的味道,一種朴實的情感。以青春期少年的視點來展示兩個不同生活環境下,卻有著相同命運的女人……夏天的海邊,沙灘邊的破船,象徵了於娜的家庭也構成了本片的主要空間環境;原汁原味的福建方言和孤島上漁民原始地生活方式,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小島傳說,為本片增加了神秘色彩。楊子的內心世界充滿了少年人多姿多彩的青春朦朧美好的幻想,他心目中的於娜完美無缺,是他心中的女神,他看不到於娜是一個受過虐待的女人,是一個因殺人而有罪的女人。於娜的內心世界充滿對現實的逃避與恐懼,她逃離大都市來到這個封閉的小島上求得安寧,在這里她希望能從自己內心的困境中解脫出來但殘酷的現實使她重生的希望再次破滅……故事發生在平潭縣,一個距台灣僅有78公里的小島(澳前鎮)。一個處於青春萌動期的少年-----楊子就生活在這個島上 這天,島上來了一個大都市的女人,叫於娜是楊子的遠房親戚三十歲左右,豐韻性感,美麗寡言,有點神秘,衣服總是穿得嚴嚴的,喜歡平靜地走在海邊,喜歡獨自一人在卧室里用一枚硬幣拋來拋去,由此來決定自己的命運。她的到來令楊子燥動不安,在楊子心目中於娜始終是那麼完美性感,是希望和理想的化身。趙姐,楊子的媽媽,於娜的遠房表姐,一個普通的漁民家庭主婦,忍受著丈夫的暴力。那日他在陽台上晾衣服時,同時發現了自己魚網般的破內褲和於娜的性感內衣,這一比較自己實在顯得醜陋,這傷了她做女人的自尊,她迅速將自己內衣藏起,開始注意自己的穿著打扮。封閉傳統的小鎮,鎮上的人們只是羨慕或新奇於娜不同於他們的生活方式,他們看到的只是她每天在海濱公路上平靜地走來走去,看到的是她的美麗與神秘,其實並沒有一人真正了解於娜的內心與都市生活。於娜在城裡受到丈夫暴力虐待的一幕幕情景在趙姐夫婦身上一次次地上演……整日寡言的楊子對父親行為充滿了仇恨,沙袋成了楊子發泄的對象……想起了父親對母親辱罵和毆打情景,楊子的拳頭一次次地擊打在沙袋上……在一次深夜,楊子的父親趁著趙姐(楊子的母親)深睡,捏手捏腳跑進於娜的房間,欲強*於娜…在於娜叫喊中楊剛強*未遂,於娜重生的希望再次破滅…強*未遂的楊剛,無意中發現了一張通緝於那的報紙……謎底一層層剝開,於娜竟是一個殺人兇手!她無法忍受丈夫的暴力與虐待,殺害了丈夫後躲到這個她小時候曾生活過的漁島上來。楊剛借著酒瘋,當著於娜的面毆打了趙姐,趙姐無奈之下只好求救於娜,憤怒中於娜舉起了手中木杵……那日,太陽半浸在海水裡,滿天滿海的紅霞,美的讓人流淚,一襲白衣裙的於娜向海邊跑去……
『肆』 福州閩清縣有幾個鄉鎮
梅城鎮
面積9平方千米人口3.8萬人(2004年)代碼350124100 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距省城福州50千米。轄10個居委會、2個行政村:~001_梅城居委會、~002_城北居委會、~003_台山居委會、~004_溪口居委會、~005_南門居委會、~006_城西居委會、~007_桂園居委會、~008_西門街居委會、~009_洋桃居委會、~010_梅花新村、~201_城關村、~202_大路村。
梅溪鎮
面積148平方千米人口2.12萬人(2004年)代碼350124101 位於閩清縣城東部。轄1個社區、20個行政村:~001_梅溪社區、~201_上埔村、~202_榕院村、~203_鍾石村、~204_榕星村、~205_北溪村、~206_樟洋村、~207_石鄭村、~208_馬洋村、~209_渡口村、~210_里寨村、~211_建興村、~212_新民村、~213_梅埔村、~214_石湖村、~215_石榴洋村、~216_扶山村、~217_南泉村、~218_廷洋村、~219_塔峰村、~220_橋東村。
白樟鎮
面積80.78平方千米人口1.73萬人(2004年)代碼35012 位於閩清西南部,距閩清城關11千米。轄1個居委會、13個行政村:~001_白樟居委會、~201_白南村、~202_樟山村、~203_半山村、~204_溪南村、~205_雲渡村、~206_下爐村、~207_白雲村、~2208_前庄村、~209_小園村、~210_橫坑村、~211_白洋村、~212_池埔村、~213_園頭村。
金沙鎮
面積156.7平方千米人口1.31萬人(2004年)代碼350124103 位於閩清縣西部,距縣城23千米,海拔150~850米之間。轄1個社區、18個行政村:~001_金沙社區、~201_鶴墩村、~202_鶴林村、~203_沃頭村、~204_光輝村、~205_三太村、~206_廣峰村、~207_前坑村、~208_溪頭村、~209_下林村、~210_墘面村、~211_上演村、~212_東坑村、~213_雲際村、~214_寶峰村、~215_城門村、~216_古洋村、~217_重坑村、~218_巫嶺村。
白中鎮
面積41.8平方千米人口1.8萬人(2004年)代碼350124104 位於閩清縣的西南部,距縣城21千米。轄13個行政村:~201_田中村、~202_珠中村、~203_白汀村、~204_前坂村、~205_攸太村、~206_黃石村、~207_梅坂村、~208_可梅村、~209_保林村、~210_普賢村、~211_繼善村、~212_繼新村、~213_霞溪村。
池園鎮
代碼350124105 轄1個居委會、19個行政村:~001_池園居委會、~201_池園村、~202_潘亭村、~203_東洋村、~204_葉洋村、~205_麗山村、~206_麗星村、~207_九斗村、~208_頂坑村、~209_福斗村、~210_井後村、~211_隔兜村、~212_寶山村、~213_店前村、~214_寶新村、~215_東前村、~216_陳厝壠村、~217_嶺頭村、~218_仁周村、~219_田地村。
坂東鎮
面積61平方千米人口40687人(2004年)代碼350124106 位於閩清縣西南部,距縣城25千米。轄1個居委會、27個行政村:~001_坂東居委會、~201_湖頭村、~202_鹿角村、~203_朱厝村、~204_坂中村、~205_坂東村、~206_溪西村、~207_壢埔村、~208_旗峰村、~209_樓下村、~210_文定村、~211_下洋村、~212_楊坂村、~213_李坂村、~214_坂西村、~215_塘坂村、~216_新壺村、~217_林田村、~218_前埔村、~219_車墘村、~220_墘上村、~221_仁溪村、~222_洪安村、~223_貝蘭村、~224_限頭村、~225_仙下村、~226_秋峰村、~227_溪峰村。
塔庄鎮
面積73.3平方千米人口24687人(2004年)代碼350124107 位於閩清縣南部,東與永太紅星、盤谷交界,南與省璜鎮接壤,北與坂東鎮毗鄰。轄1個居委會、24個行政村,64個自然村:~001_塔庄居委會、~201_塔庄村、~202_茶口村、~203_上汾村、~204_荷峰村、~205_坂尾村、~206_梅寮村、~207_爐溪村、~208_南墘村、~209_甲洋村、~210_飯洋村、~211_龍池村、~212_溪東村、~213_蓮宅村、~214_梅坪村、~215_林洞村、~216_高峰村、~217_黎家村、~218_斜洋村、~219_下庄村、~220_坪街村、~221_玉台村、~222_秀環村、~223_坪洋村、~224_秀洋村。
省璜鎮
面積116.7平方千米人口19302人(2004年)代碼350124108 位於閩清縣西南邊陲,距縣城43千米。轄1個居委會、26個行政村:~201_省璜村、~202_下坂村、~203_山邊村、~204_建功村、~205_和平村、~206_上雲村、~207_王洋村、~208_官洋村、~209_太源村、~210_爐前村、~211_橫溪村、~212_谷洋村、~213_谷口村、~214_佳壟村、~215_鳳池村、~216_前峰村、~217_玉水村、~218_嶺里村、~219_三新村、~220_塘下村、~221_良寨村、~222_際峰村、~223_柴嶺村、~224_省汾村、~225_洋里村、~226_璜蘭村。
雄江鎮
面積111平方千米人口6359人(2004年)代碼350124109 位於閩清西北部,是水口庫區的重點鄉鎮。轄1個居委會、12個行政村:~001_大雄居委會、~201_梅雄村、~202_西山村、~203_芹洋村、~204_安嶺村、~205_橋頭村、~206_鳳山村、~207_梅山村、~208_湯下村、~209_梅洋村、~210_梅台村、~211_尚坑村、~212_馬池村。
東橋鎮
面積187.34平方千米人口2萬多人(2004年)代碼350124110 位於閩清縣北部,距縣城32千米,是水口水電廠所在地。東南面與閩候縣洋里鄉、小箬鄉交界;北面與古田縣接壤。轄22個行政村:~201_過洋村、~202_大溪村、~203_大箬村、~204_安仁溪村、~205_義由村、~206_山限村、~207_溪芝村、~208_湖洋村、~209_朱山村、~210_黃坪村、~211_官圳村、~212_劉山村、~213_北洋村、~214_南坑村、~215_溪沙村、~216_新橋村、~217_黃土嶺村、~218_村後村、~219_高港村、~220_竹嶺村、~221_坪溪村、~222_下宅村。
雲龍鄉
面積57.1平方千米人口1.0萬人(2004年)代碼350124200 位於閩清縣東南部,距縣城7千米。轄10個行政村:~201_後壟村、~202_台鼎村、~203_潭口村、~204_官莊村、~205_雲中村、~206_台埔村、~207_際上村、~208_際下村、~209_柿兜村、~210_竹柄村。
上蓮鄉
代碼350124201 2004年7月2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閩政文[2004]243號)批復同意撤銷閩清縣後佳鄉、佳頭鄉並入上蓮鄉。全鄉轄上蓮、溪坪、新村、蓮埔、上寨、田溪、石漏、下豐、上豐、佳頭、大土乾、街中、福星、佳洋、卑溪、林中、頂洋、樟里18個行政村。鄉政府駐上蓮村。 附:原上蓮鄉(代碼350124201)位於閩清縣西南部,與永泰縣交界,距縣城39千米。面積63.74平方千米,人口8179人(2004年)。轄9個行政村:~201_上蓮村、~202_溪坪村、~203_新村村、~204_蓮埔村、~205_上寨村、~206_田溪村、~207_石漏村、~208_上豐村、~209_下豐村。 附:原佳頭鄉(代碼350124202)位於閩清縣西南部,距縣城45千米,海拔500米。面積13平方千米,人口1132人(2004年)。轄2個行政村:~201_佳頭村、~202_大墘村。2004年,撤銷佳頭鄉並入上蓮鄉。 附:原後佳鄉(代碼350124203)位於閩清縣西南部,南北與永泰、尤溪相毗鄰。面積49.9平方千米,人口3642人(2004年)。轄7個行政村,18個自然村:~201_街中村、~202_福里村、~203_佳洋村、~204_林中村、~205_卑溪村、~206_頂洋村、~207_樟里村。2004年,撤銷後佳鄉並入上蓮鄉。
三溪鄉
面積47平方千米代碼350124204 位於閩清縣東南部,東鄰閩侯縣、南連永泰縣、西接坂東鎮、北靠雲龍鄉,距縣城30千米,距福州80千米。轄12個行政村:~201_三溪村、~202_前光村、~203_佳壟里村、~204_溪柄村、~205_新豐村、~206_鼓舞村、~207_寶溪村、~208_山墩村、~209_前坪村、~210_洋坊村、~211_上洋村、~212_溪源村。
桔林鄉
面積103.2平方千米人口7119人(2004年)代碼350124205 位於閩清縣西北部,與古田縣毗鄰。轄13個行政村:~201_四寶村、~202_後洋村、~203_伴嶺村、~204_高洋村、~205_新光村、~206_寶湖村、~207_湯兜村、~208_桔林村、~209_尚德村、~210_關山村、~211_錫洋村、~212_溫湯村、~213_槐林村。 梅城鎮
下祝鄉
面積86平方千米人口2.08萬人(2004年)代碼350124206 位於閩清縣西北部,平均海拔820米。轄22個行政村:~201_下祝村、~202_後峰村、~203_蘭口村、~204_尾厝村、~205_長新村、~206_堡頂村、~207_池樓村、~208_箬洋村、~209_翁頭山村、~210_梧洋村、~211_羅山村、~212_後嶺村、~213_洋頭村、~214_洋尾村、~215_過山洋村、~216_三洋村、~217_前洋村、~218_源溪村、~219_洋邊村、~220_渡塘村、~221_汶洋村、~222_鄒洋村。
『伍』 福州有哪些兒童福利院
福州市兒童福利院;福州市第二社會福利院;福清市社會福利院 ;閩侯縣社會福利院;平潭縣福利院 ;永泰縣福利院;閩清縣福利院。
『陸』 各路大蝦閩清那家網吧有本地電影
每個網吧都有的
『柒』 閩清電影院金剛骷髏島幾點播
一般剛上映的,每隔一兩小時都會播,一天有好幾場呢
『捌』 閩清屬於哪個市
閩清縣屬於哪個市
閩清簡稱「梅」,位於福建省東部、閩江中下游,距省會福州50公里,全縣總面積1466平方公里,總人口32萬,轄11鎮5鄉292個村居。閩清有以下三個方面比較突出的特點:
一是風光秀美。閩清自然和人文景觀豐富,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黃楮林、美菰林次原始林海,森林覆蓋率達66.4%;有朱熹稱之為「八閩岳祖」的白岩山、宋理宗皇帝御筆親題的「白雲山」,華東地區最大的水電站——水口電站和號稱「天下溫泉第一溪」的黃楮林溫泉和大明谷、七疊溫泉景區景點,還有全國單座面積最大的古民居宏琳厝等,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名山、碧水、溫泉、古民居」旅遊格局。
二是人文薈萃。自五代後梁乾化元年(公元911年)建縣至今,曾出過兩宰輔、三狀元、198位進士,福建省歷史上的第一位狀元許將出自閩清坂東文定村;北宋年間的音樂理論家陳暘與其兄禮學大家陳祥道被世人稱作「一朝雙理學」,陳暘著有我國第一部音樂網路全書《樂書》,對我國的古典音樂用繪圖形式做了詳細的記載;陳祥道以《禮書》名世,乾隆年間,《樂書》、《禮書》被收入《四庫全書》,對我國古代音樂理論的研究和中華禮儀文化的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近代有民主革命家、愛國僑領黃乃裳;現代有肝膽外科專家、2005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吳孟超院士,百歲茶葉泰斗張天福等。閩清還是福建省著名僑鄉,有20多萬鄉親旅居海外50多個國家和地區。當代知名僑胞有擔任過世界福州十邑同鄉總會會長的張曉卿、黃雙安、張仕國和劉賢威等。
三是經濟富有特色。農業富有特色,是全省重點油茶縣和南方雜果基地,盛產橄欖、李果、柑桔、蜜柚和無核柿「五大名果」,橄欖、糟菜、粉干「閩清三寶」聞名遐邇。陶瓷生產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南宋年間,12平方公里的東橋義由古窯址是目前國內現存最大的古窯址,建築陶瓷和電瓷實現規模發展,是中國陶瓷生產基地縣,享有「東南瓷都」美譽。水利資源充沛,人均水資源3975立方米,超出全省人均水資源水平24.2%。縣內有華東最大水口電站,還有中小水電站204座,年發電量60.3億千瓦時,是全國首批百個農村電氣化試點縣之一。
近年來,先後獲得全省教育工作先進縣、全省法制宣傳教育先進縣、全省平安先行縣、全國計生優質服務先進縣、全國平安鐵路示範縣、中國溫泉之鄉等榮譽稱號。
『玖』 閩清縣的行政區劃
歷史以來,盛傳閩清自北宋皇祐八年(1063)許將中狀元之後開始分都。據明代黃仲昭的《八閩通志》,卷之十五記載,閩清系元代開始設都。全縣設24個都,其中缺十三、十八都,其變化原因已無資料可考。
明代,初期行政區劃沿用舊制,鄉不變,但復分居仁、護仁為兩個里,全縣計2個鄉,9個里,統各個都。奉政鄉轄宣政、金沙、賀恩、安仁等4個里;壽寧鄉轄仁壽、孝順、居仁、護仁、蓋平等5個里。
洪武五年(1372),實行鄉、里(坊)、都、圖制。
奉政鄉宣政里:昇平坊、一都、二都統一個圖。和豐坊、十六都、十七都統一個圖。
奉政鄉安仁里:十九都、十八都、二十都、二十一都、二十二都、二十三都、二十四都統一個圖。
奉政鄉孝順里:六都、四都及三都的一半統一個圖。九都、五都、七都、八都及三都的一半統一個圖。
壽寧鄉仁壽里:十一都、十都、十二都統一個圖。十四都、十三都、十五都統一個圖。
清代,順治十七年(1660),全縣設2個坊5個鄉。
昇平坊:轄縣城(包括縣前鋪、中街鋪、縣後鋪、玉山鋪)和六墩、葭(佳)洋、曹埔、下金、鍾石、下亭、嶺頭、上湖、石榴洋、東坑、祥溪口;陳洋、扶山、塔頭、橋東、柿兜、馬坪、西園等自然村。
和豐坊:轄際上、官莊、台頭、鄭埔、後壟、前坪、火燒橋、吉溪、土城、潭口;樟邊林、半山裡、池埔、尾頭、園頭、溪前、前坪、上宅、馬坑;半嶺、白雲寺、西山、前洋、後洋、一爐、苦山、橋頭、大雄塘、尾樓、大塅、里爐、湯下等自然村。
旌善鄉:轄坂中、湖頭、梭羅嶺、巷尾、溪頭埔、田坑、加斜、下山壟、名山寺、沙埕墘、堂邊、坂頭、車墘、下杭、上墩、仁溪洋、墘上、坪下、陳田、楊厝柄、李厝柄、榕坪、上汾、堂下、前埔等自然村。
旌良鄉:轄壢埔、高厝前、鷲峰嶺、功德寺、坑頭、龜洋、爐下;白岩寺、羅坪、山中、鄭地、葫蘆門、礁壟、橋頭;茶口、桐柄、爐溪、坂尾、塔庄、矮樓亭(愛留亭)、柯洋仙;隔頭、地藏寺、積善寺、溪西、溪東、樓仔、下庄、洋頭、蓮宅;橋頭、省汾、楓坪、牛角橋、柴嶺、陳山洋、蘭兜洋、洋里、塘下、水門里;磻亭、四角寨、上院寺、嶺里、墓邊、下店堂、下坂洋、山邊厝等自然村。
淳化鄉:轄洋尾、公厝、坑口、官洋、玉水、際兜、飯洋、芹菜壟、王洋、橫坑;池園、井後、寶山、洋頭、觀音堂、潘亭洋、東峰頭、溪墘里、溪坪、店前、吳厝後、上坑寨、大榮坂、田地、微溪;蓮埔、爐下、田溪寺、來超寺、峰洋、隔頭、田中(林中)、新墘、山頭、下洋、庄洋、石圳、池邊、際頭等自然村。
綏來鄉:轄金沙堂、繼善、下溪、上溪橋、上演、墘面、雲際、寶峰、下路、林洋、東坑、橫坑、小園頭、廣坑、大墘菜、下斜、古洋、朱洋山、龍貢隔、澳柄、浪湯洋、湖嶺、人皇寺、鶴林;五峰橋、麗山頭、朱墩、廣濟岩、普賢寺、寶安寺、宮場、田中、溪演、文里壟、白汀、前坂、下黃石、坑口、油瀨(攸太)等自然村。
懷德鄉:轄杉倉、厚錦、雲山、洋頭、上祝、下祝、後房、溪源、洋邊、羅橋、渡塘、前洋、後洋、下寮坑、文洋;許庄、殿洋、半嶺、烏山、竹河、高港、崎兜、倉後埔、姜園、上馬;官圳、龍腰橋、南坑、過洋、局裡、嶺尾、橋頭、墓壟、恭竹居、山限、橫路、東山;感德洋、祭山寺、光南竹、前場、祭源、小際、溪坪、大王坑、後柿、上地元;湯壽橋、岩頭、溫湯、四保、理北山、官山、曲坑、牛墘、桔林、槐林、圳石、馬洋、潭津尾、馬坑、下保、李家義、半嶺、北壟、山頭頂、高洋;桃園、潘宅、洋尾壟、前洋、後洋等自然村。
後因在縣屯糧,另立一鄉。乾隆二年(1737)將海防屯糧割歸在縣,又立一鄉,鄉名和轄地已無法查證。
民國時期,初仍襲清制。
民國4年(1915),全縣設5個區7個保衛團:第一區第一團轄一、二、十六都;第二區第二團轄三、四、六都;第三團轄五、七都;第三區第四團轄八、九、十都;第四區第五團轄十一、十二、十五都;第六團轄十四、十七都;第五區第七團轄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都。同時,在區以下設保,保以下設甲,甲以下設牌。
民國17年9月,實施《縣組織法》,全縣設5個區公所。民國23年5月,實行保甲制度,區公所之下設保、甲。民國25年8月,撤銷區公所,改設區署,全縣設3個區署,30個聯保,187個保,2071個甲。民國27年12月,區署不變,全縣調整為19個聯保,142個保,1665甲。民國29年6月,區署不變,撤銷聯保,建立16個鄉鎮,保甲不變。
2008年,閩清縣轄11個鎮、5個鄉:梅城鎮、坂東鎮、池園鎮、梅溪鎮、白樟鎮、白中鎮、塔庄鎮、東橋鎮、雄江鎮、金沙鎮、省璜鎮、雲龍鄉、上蓮鄉、三溪鄉、下祝鄉、桔林鄉。
『拾』 閩清的一些景點
白雲山
位於戴雲山脈前段,海拔1300米,山頂終年白雲如紗,山中古木參天,松柏森森。千年古剎白雲寺建於宋仁宋年代,寺內建有大雄寶殿、齋堂、觀音閣,素有"八閩第一禪林"之稱,朝拜者絡繹不絕,鳳凰湖位於白雲山最高點的腹桂山坳里,高峽出平湖,湖中常年雲霧飄渺,置身於其中,使人如臨仙境,飄然欲仙。神奇的棋盤古石、仙人洞妙不可言,美不勝收。
白雲寺遠觀日出
明工部侍郎董應舉《上白雲般若庵》詩曰:"海上盡處雲存寺,般若東頭日上天。說有扶桑知遠近,欲從夜半取虞淵。"這個"寺"就是白雲寺,在琅岐島最東邊海嶼鄉的白雲山上。白雲山下是煙波浩淼的大海,所以說白雲山為大海的"盡頭"。最為奇特的是清晨上白雲寺觀看東海日出的壯闊場面。《三山志》說:"登其巔可觀日出。"《閩縣鄉土志》說:"琅山十景,觀日為最。"觀日,便是"白雲觀日",為琅岐第一景。本土人多以"白雲觀日"的壯麗炫耀於世人。如明光祿丞董叔允有《白雲觀日歌》寄給洪塘鄉的朋友曹學佺。詩曰:"我家海上白雲山,東溟萬頃皆狂瀾。朝曦半夜已出海,相與袱被來相看。天雞喔喔波光赭,飛熛煥液扶桑下。東方半壁天欲燃,欲出不出波喧闐。須臾銀濤變成雪,復有如朱赤線相。波中閃爍朱輪走,鯤鵬入燒鯨鯢吼......"把東海日出寫得活靈活現,令人怦然心動。還有一個琅岐人董文駒,清廣東四會縣知縣,其《白雲觀日》詩寫道:"白雲古寺白雲巔,東望微茫水接天。紅日扶桑翻浪出,雷轟赤水火輪懸。"在琅岐人的宣傳和鼓動下,各地的文人墨客,紛紛從福州買舟東下到琅岐島,登白雲山,宿白雲寺,夜半即起,翹首東望,果然不枉此生也!明戶部尚書黃周星,明亡不仕,到琅岐訪友,賦詩說:"薊北江東好論文,十年鸞鶴嘆離群。忽來滄海看紅日,恰有青山號白雲。"就說的是這一件事。此外,明輔宰葉向高等人也都有吟詠白雲觀日出的佳句。解放後在白雲寺附近新建觀日台,有關部門組織過幾次觀日詩會,得律詩、絕詩和折枝詩一百多首,如有劉通的《登白雲遙望青芝》雲:"舉頭東望水無涯,疑向雲山采紫芝。遙見仙人搖櫓去,茫茫滄海欲何之?"傳為一時盛事。
俗話說:名山藏古剎。白雲山上的白雲寺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年),初名白雲般若庵,又名白雲庵,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和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重修。三進構架,四面風火牆。一進"土埕",兩邊迴廊有十八羅漢神像;二進為大雄寶殿,寬敞高大;三進藏經閣。後面左邊廚房裡有"龍頭井","龍泉"從岩縫涓涓流出,甘甜清洌,沁人心脾,雖大旱而不竭。此外庵前有放生池;庵後原有奎光閣,為祀奉孔聖人和文人讀書的地方。明代的洪塘狀元翁正春就是在奎光閣里讀書的。翁正春的父親與海嶼鄉翁對江認宗為兄弟,因此翁正春早年寄讀在海嶼鄉白雲寺里,寫有《游白雲庵記》說:"七閩故以山勝,然遠者隔省會,邇者混市囂,勝與地難乎其兩哉!兩之者其惟白雲之山乎?"又說,"茲山也,勝可步武夷,然邇省會;麗可當三山,然而僻市囂,地與山其造設也奇矣!"並題寫大門的楹聯曰:"白石嶙峋有仙骨,雲峰聳拔無俗塵。"藏頭"白"、"雲"二字。以後翁正春狀元及山其造設也奇矣!"並題寫大門的楹聯曰:"白石嶙峋有仙骨,雲峰聳拔無俗塵。"藏頭"白"、"雲"二字。以後翁正春狀元及第,官至禮部尚書,有一年翁對江誕辰,翁正春無暇回福州,特寄回一軸肖像以為祝賀。至今還為海嶼翁氏家族所珍藏。
清代白雲庵改為白雲寺,民國期間又改為白雲庵,為比丘尼修行的場所。1941年琅岐島淪陷,日軍佔領白雲寺為制高點,凌辱和槍殺無辜的琅岐人民。白雲庵里有七位修行的"菜姑"不堪侮辱,集體懸梁自殺,表示強烈的反抗,表現了中華兒女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可歌可泣。抗戰勝利後,琅岐群眾集資在白雲庵旁新建"超風庵",四時典禮,香火不絕。解放後白雲庵再改為白雲寺,重新修繕,廣植林木,開拓公路,環境愈見清幽,風光愈加秀美,1984年經福州郊區人民政府審定為第一批對外開放的寺廟。附近的芙蓉峰有"八仙岩"、"彌勒腹"等勝跡,成為旅遊勝地,吸引了遊人前來觀光。
白岩山
福州白岩山旅遊風景區屹立在海拔一千二百三十七點七米福建省閩清縣西南邊境。白岩山的石帽山群盡皆是懸崖峭壁、層巒迭嶂、雄峻秀拔、絕壁千仞、怪石嶙峋、巉秀聳撥。山群之壯、石林之奇、自然景觀之多確屬罕見有"百景岩"之稱,難怪古人稱之為"閩山第一"。白岩山的風光景色早己聞名於世,歷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動人的詩篇碑刻。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朱熹游覽白岩山後譽之為"八閩岳祖" 。
白岩山是融自然、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旅遊勝地,山上的一百零八景景景都象一幅幅優美的圖畫。順著山間通幽的南宋古徑,如悠忽一線羊腸,緊緊盤著石崖,融進了一片深黛和墨綠之中,使人感到一種古老、莊重之美。行至山腰,來到了距今己有千年歷史的唐代山林古寺--白岩寺,白岩寺飄飄逸逸地鑲在一塊形似蓮花的山岩之中,向前眺望,群山重疊,象一幅絕妙的山水畫,真是無限風光在險峰。寺廟背後五老峰的自然景觀綺麗多姿,游目聘懷,流連忘返。寺內有副對聯極為有趣:"朝朝朝朝朝拜朝朝朝拜、齋齋齋齋齋戒齋齋齋戒"。駱駝峰就象一匹馱著沉重貨物,昂首闊步的活駱駝。"白玉泉"為宋代詩人白玉蟾游岩時得泉而名,洞中水質純潔,流水潺潺,終年不息。龍洞是白岩山的重要景點,觀龍洞要經過驚險的懸崖峭壁。拾級而上是僅容一人側身可進的洞門,洞內龍泉清甜,寒氣襲人,進了洞可登上有七層之多的洞穴,別有洞天。"風動石"如累卵之危,險象環生;"一家仙"殿建於清光緒年間,供香客祈夢,稱之為"神仙第一家"。白岩山的植物有珍稀的紅豆杉、罕見的四方竹。
"達摩殿"是十九世紀中國九大禪林方丈之一古月禪師的紀念遺殿。南蛇出洞趕青蛙,是白岩山所獨有的自然景觀,南蛇想吃洞口的蛙,而機靈的青蛙,騰空跳下懸崖數里多遠的田間躲起來,其形態非常神似。瞥見如屏似鏡的絕壁"美人鏡"就象仙人把一面鏡子嵌在峭璧的岩巔。你若不畏艱險,可以登上白岩山的頂峰,讓你感覺身在雲端,飄飄欲仙;俯瞰腳下,百里山川景物盡收眼底。閩水索帶,群山糾紛,峰巒蒼翠,如綠波粼粼,如龍走蛇行。玳瑁山頂是白岩山的最高峰,山高路險,是觀日出的好地方。一輪紅日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霞光萬道,陽光下,群山層巒疊嶂,氣勢之雄,那壯觀的奇景,會讓你終生難忘。白岩山景,清麗雋秀而又不乏磅礴之氣;古老厚重而又不乏勃勃生機。攀登之後細細品味,它有一種超凡脫俗之美。
黃楮林自然保護區
地處福州市閩清縣西北部、華東最大的水電站--水口電廠大壩上游,區內黃楮林分布均勻,集中成片,是當今世界稀有、中國最大的特有植物黃楮林保護區。黃楮林溫泉有3個露天泉眼,匯成了日出水量800噸的泉源,開辟出大小18個純天然露天溫泉浴池。這些浴池分布在山坳兩側,在「中國溫泉第一溪」百米溪流的上端,以棧橋、石級為「脈絡」,四處通達。它們中有的呈梯田,或梅花狀散落在半山坡上;有的以天然的石窟為浴池,藏於濃陰之中;有的池子則別出心裁建在乾涸的瀑布之下。黃楮林溫泉富含碳酸氫鈉,被譽為「美人湯」,水溫52℃,出水量大,具有美容、潤膚、軟化角質等功效。
大明谷溫泉村
大明谷溫泉村坐落於福州市閩清縣桔林鄉湯兜村,緊挨水口庫區,有著寬闊的水面與閩江相連,湖光山色、碧波盪漾,風光旖旎。溫泉村內的溫泉屬於硫化氫泉,水質好,日出水量大,酸鹼值為7.15,溫度最高為65℃。
大明谷溫泉村千畝規模,集葯浴、精油浴、花瓣浴、牛奶浴、茶浴、醋浴、酒浴、高溫池、純湯池等大型健康水療場所;還提供餐飲、燒烤、釣魚、沙灘排球、登山道、水上樂園、兒童游樂園、滑草場、商務會議等服務配套區域設備,是旅遊觀光,休閑養生的首選勝地。
大明谷溫泉景區設施
2005年5月由香港義能國際集團投資3000萬元開發建設,投資期限40年。整個景區將以溫泉為核心,依勢而建,規劃建成七大功能區:停車區、溫泉洗浴區、住宿餐飲區、生態休閑區、游樂活動區、水上游樂區、度假別墅區等。景區佔地面積約200畝,景區的景點規劃利用天然地勢、自然資源而進行,最大化展現建築、景觀、設施與自然的共融共生。景區將主要圍繞溫泉而展開,打造溫泉旅遊品牌。充分利用原生態山體資源,形成十幾個溫泉組,六七十個溫泉池,建成「生態、養生、休閑、娛樂、美食」為一體的綜合性景區。景區的開發建設將成為閩清縣又一處亮麗的旅遊風景線。
坂東宏琳厝
座落在閩清坂東鎮,始建於清乾隆乙卯六十年 (1795),一座飽經三朝滄桑的古宅,以它人文興盛,二百年長久不衰的歷史而享譽八閩大地,這幢古老的廣宅深院,有著別具一格的建築風采,特別是厝內廊迴路轉,縱橫有序而著稱,厝內35個大小廳堂、30個天井、15個花圃、666間居室,知其結構者方能進出自如,整個建築結構精巧,對稱翼檐卷仰,雕梁畫棟,工藝精湛,堪稱民間建築藝術的魄寶,遊客慕名紛至沓來。
坂東岐廬
岐廬(又稱品亨寨),位於閩清縣坂東鎮,動工於清咸豐三年(1853),完工咸豐八年(1858)距今140多年,系清代道光乙未科進士張公鳴岐所建,張公鳴岐曾任江西、武寧、德安、豐城、建昌、九江等知縣、知府,為官一生,兩袖清風,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與林則徐,沈葆禎結拜兄弟,稱岐為二兄,林則徐曾贈聯一幅"朗月照人如鏡臨水,時雨潤物自葉流根。" 該寨佔地面積10畝(6666平方米),建築佔地4448.6平方米,寨寬75.4米,深59米,寨牆基礎取巨石壘砌,高5.5米,厚3.6米,上築里外兩重土牆,每重厚0.7米,高2米,設三扇寨門,門為三重,外門寬2.65米,中門1.91米,里門1.7米,三重門厚各10公分,重200餘斤的硬木厚板門,寨門建十扇九間火牆厝,正廳寬7.2米,一、二、三官房寬均3.9米,兩邊書院各三間,寬3.5米。厝內雕梁畫棟,木刻花鳥人物栩栩如生,正廳左右官房兩邊書院木屏風上刻有《三國演義》故事人物60幅,每回一幅敘述一個主要故事,雕刻人物,花草鳥獸神態逼真,呼之欲出。該寨平時適合農家居住,過去遇有戰況和匪患時還可用於防禦自衛,寨內有水井一口,井水清潔,常年不斷。有齊備的糧食加工工具。集吃、住、玩於一體,是休閑遊玩的好去處。
黃乃裳紀念館
黃乃裳(1849-1924),名九美,字紱丞,號慕華,閩清縣坂東湖頭村人。乃裳出身貧寒,童年即經常協助父母勞作,後半農半讀於私塾和教會學校。由於不熱衷於科舉,光緒三年中秀才後,光緒二十年才中舉人。乃裳思想進步,具有強烈的憂國憂民意識,對腐敗的清政府和封建制度極為不滿,力主變革。
早在光緒元年(1875),就與人合寫關於革除纏足等論文。1895年上京應考,參加了康有為發起的著名的"公車上書",反對清政府簽訂的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1896年,在福州創辦福建第一張報紙--《福報》,積極宣揚維新思想。1898年又赴京應考,在京8個月,與康有為等人來往甚密,並與"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等福建舉子7次上書,請求廢除科舉及改革文字等,積極配合維新派的政治活動。1898年9月21日,"戊戌變法"失敗,乃裳維新思想和行動也告結束。"戊戌變法"失敗後,黃乃裳寄望清廷施行新政、振興中華的幻想完全破滅。此後,他開始把精力用在解決鄉親的溫飽問題上,並開創了中國大批移民越洋墾荒的先河。1899年秋,為"遠女主之淫威與夫專制之虐毒",並為"桑梓窮無聊賴之同胞辟一生活路徑",乃裳舉家來到新加坡。1900年3月,到砂羅越,沿拉讓江上行200里,考察13天,決定在詩巫移民墾荒。6月,與砂王正式簽訂墾約。7月,回國到閩清、閩侯、古田、永泰、屏南、福清等地,招募墾農1118人,分3批到達詩巫。在詩巫墾區,乃裳和墾農們"食與共席、睡與同榻,凡平生所未嘗之苦楚,無弗盡嘗"。他帶領墾農們戰勝了流行的瘟疫、惡劣的氣候、兇猛的野獸蟲蛇。並與性情乖戾的土著居民友好相處,在亘古蠻荒中辟出了田地,種上了蔬菜、稻穀和樹膠,逐步紮下了根基。1904年,乃裳因不準在墾區販賣鴉片和開設賭場,違抗英國殖民當局的旨意,被驅逐回國。
但"新福州"墾區仍然繼承黃乃裳艱苦刨業的精神,進一步發展壯大起來,並從中國吸引去一批又一批的新僑民。90年前的蠻荒之地--詩巫以及後來開辟的墾區,今天都成了現代化的城市。黃乃裳越洋墾荒的偉大創舉和業績,給家鄉和僑居地帶來了巨大的福蔭。人們永遠不會忘記這位開拓海外樂園的先驅。
黃乃裳是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堅強鬥士,他為民主革命嘔心瀝血,貢獻了畢生精力。黃乃裳在戊戌變法後不久就開始追隨孫中山。1900年7月,他在新加坡第一次見到孫中山,孫中山對他開發南洋的壯舉極表支持,並向他作了意味深長的贈言。在孫中山的指引下,黃乃裳認識到"非革命不足以救亡拯斃"。1904年,黃乃裳在新加坡將鄒容的《革命軍》重印一萬冊,帶回廣東、福建散發;1905年,他在廈門辦《福建日日新聞》報,開展革命工作;1906年,在新加坡加入同盟會,1907年黃岡起義,自己因胃病未能參加。但他的許多學生都參加了這次起義;1911年武昌起義勝利後,為推翻清政府在福建的統治,他發動福州英華、福音、培元三書院的學生30多人,組成學生炸彈隊,配合福州的武裝斗爭;福建軍政府成立初期,他一度任交通司長,為支持光復初期的福建軍政府,他以私人名義通電南洋華僑募捐70萬元,向富商籌款百餘萬元。1914年,竊取辛亥革命果實的袁世凱在福建的爪牙汪聲玲,以"慫恿種鴉片"的莫須有罪名判黃乃裳無期徒刑,後在南洋華僑嚴正交涉下才得以出獄。他獲釋後,革命意志益堅。1916年,又創辦《伸報》,繼續宣傳民主共和。1920年,72歲的黃乃裳不顧年邁體弱,應孫中山之邀請,赴廣州就任大元帥府高等顧問。次年因病重辭職回鄉休養。1924年9月逝世。�
為了紀念著名的維新志士、僑領和革命先人黃乃裳先生的光輝事跡,閩清縣委、縣政府通過發動華僑捐資等渠道,閩清縣城關台山建設了一座"黃乃裳紀念館"。黃乃裳紀念館坐落於閩清風景秀麗的台山南麓,北倚台山公園,南鄰雙安別墅,東濱閩江,簇擁於山巔林木之中,與水光山色交相輝映。�
黃乃裳紀念館始建於1994年12月。1995年12月紀念館落成,歷時一年余,總投資350萬元,其中海外鄉親捐資260多萬元。1996年10月舉行了開館剪綵儀式。黃乃裳紀念館館區佔地總面積4800平方米,建築面積達1200平方米,整個建築具有古建築風格;館區空地綠化面積佔98%,樹木花草種類達50餘種,兼具園林特色。紀念館大前門門匾上有現任中央政治局常委賈慶林"彪炳千秋"的題詞,從大前門向主樓仰望,氣勢磅礴,雄偉壯觀,通往主樓的台階有125級。
主樓前場面積360平方米,四周有名貴花卉,中央矗立黃乃裳全身石像。主樓共三層,主樓正面上有原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盧嘉錫題詞的館名。一層是黃乃裳生平事跡展廳,面積180平方米,廳中央安放黃乃裳半身石像,廳內陳列黃乃裳生平主要事跡圖片、文字史料。廳內還有原國家領導人彭沖、葉飛等,以及省市各級領導的題詞。主樓右面側廳是海外傑出鄉親業績展廳,分五個室,分別展掛黃雙安、張曉卿、劉會干、黃順開、劉增欽五位先生的業績圖片。二層是閩清--詩巫圖片展廳,面積150平方米,圖片分別展示了閩清、詩巫兩地的風土人情、文化經濟發展面貌。三層是會客廳,風格整潔、高雅。黃乃裳紀念館先後被福州市、福建省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隨著紀念館的不斷完善發展,現已成為一個融紀念、教育、觀光為一體的名勝景點。
陳暘墓
在閩清縣十五都普賢寺山後外、後江橋亭頭。清嘉慶年間(1796—1820),有人強占破壞此墓,縣令方亨衢,親往踏勘處理,墓得以重修,方知縣又刻一碑,自撰《暘公墓道碑文》。1987年陳暘裔孫陳學香等又重修此墓,墓平面呈鍾形,墓碑書「宋先賢陳暘公之墓」;陳暘系宋神宗、高宗時人,為著名理學家、音樂家。所著《樂書》200卷,為現存我國最早的音樂網路全書。
禾山
位於白塔鄉七步自然村,山上有奇石怪洞24處,散落山中,其中"道人祝凡"、"玉盤映月""孤舟引渡"、"蟠桃慶壽"、"老翁窺斗"、"片瓦寒宮"、"藍鯨揚波"、"銀 壺仙液"等景點, 形神俱肖,栩栩如生,是領略大自然神韻的佳境。
水口水電站
是華東地區最大的水電站,位於閩江幹流中段的閩清縣境內,氣勢恢宏的攔河大壩,蔚為壯觀的發電廠房、船閘、升船機等,組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庫區兩岸青山疊嶂,山水相擁的湖面,湖水碧凈波粼,清新的空氣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