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你認為內地電影與香港電影有哪些不同點
香港電影圈製造了電影史上「東方好萊塢」的成功神話,這個約600萬人居住的「彈丸之地」,一直擁有全球規模數一數二的電影王國,所製作的電影數量,幾乎超越所有西方國家,輸出電影之多,只僅次於美國,而且擁有自己一套成功、成熟的商業模式。內地華語電影圈就像國足的待遇一樣,不少骨灰級影迷甚至直接宣稱:「好多年不看內地國產片了,只有歐美片才能給我們要射的快感!」今天咱們先不說這個「塢」那個「塢」的,就從咱們的同胞兄弟——香港電影圈下手,好好學學人家是怎麼「玩」電影的。
80年代是香港電影的鼎盛時期,當年在整個亞洲乃至全球電影市場上是何等威風!相信彼時的小青年都會有擠在小黑屋裡看錄像的經歷吧!不管你是否影迷,你都會為港片的基本吸引力打動:比如說故事的方式、影像與音樂的配合、人類普遍情感的煽動與塑造。這些跨文化吸引力,都是藝術技巧製造出來的。那技巧,就是娛樂的藝術!這段時間,香港電影拍攝得既革命化又商業化、既中規中距又大膽嘗試。當時的電影沒有急於求成,沒有裝模作樣,沒有那麼多電腦技術,沒有那麼多知識硬傷,沒有西方那種不自然的音樂效果和武打設計。對人物能認真刻畫,對歷史背景能對得起歷史,對背景音樂和台詞有考究有底蘊,對外有交流有借鑒。這讓當時的香港電影走在亞洲前面,甚至在世界上也不遑多讓,其繁榮和成績有僅次美國電影業的感覺!難怪有「東方好萊塢」之稱。這個時期的香港電影圈大體可從以下三個角度闡述:
1、好片高產:
然而到了最近這10年左右,香港電影的沒落和內地電影在國際上的斬獲無數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風水輪流轉,這次終於輪到我們內地電影代表中國電影界參加各種國際級別的大賽,但是我們不能驕傲,我們和歐美電影的差距可能要靠一代人來能追超甚至趕上,所以,加油吧,不管是香港的還是內地的,都是中國電影的翹楚!
Ⅱ 香港電影中粵語是原聲還是普通話是原聲
這取決於電影和放映地方,如果純港產片,在香港放映的話,肯定就是粵語原聲,如果在大陸放映話,就是全期配的。如果是合拍片,在香港放映的話,香港演員說的是原聲,大陸演員是後期配音粵語,在大陸放映的話就調轉,香港演員配國語,大陸演員原聲。
對我而言,無論是哪個後期配音,都有損電影的現場感,會出戲。支持原聲,說普通話的說普通話,說粵語的就說粵語,不要後期配音了,好難聽。
香港電影,如果是面對香港市場為主,以粵語語境寫的劇本,那我會認為是粵語是原聲。我的感覺是配音再好,也比不過原聲。
就拿今年賀歲片人潮洶涌來說。這不是香港電影,但是因為有劉華,我忽略了,在廣州看的,進場發現居然是粵語的。劉華是原聲,其他都是配音。
太尷尬了。所有人的粵語都是標準的。但是你會聽得出那些普通話的語境,那些普通話的梗,給生硬的配了廣州話。幹嘛,幹嘛,廣州播放不提示就直接給了粵語,是廣州人不配聽原聲嗎。電影明明好看的,我卻出戲。
另一部哪吒重生,我朋友圈大贊粵語版,但我沒有信心了。直到上了優酷才看的。這部配的廣州話就好多了。語境沒有那麼生硬。
以前進電影院,如果主角是香港的,那我們自然而然會想看粵語版的。現在不一定了。
Ⅲ 下列關於香港導演王家衛電影風格的評析中不正確的A電影視覺感印象化,感情抒情。B電影畫面扭曲變形切誇
選D。電影鏡頭以靜態為主。剛做的
Ⅳ 以下哪個是香港電影界的獎項() A.金馬獎 B.金鷹獎 C.金像
金像獎是香港及大中華電影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創立於1982年. 故選:C. |
Ⅳ 下列選項中不可以作為電影造型語言的是
下列選項中,不可以作為電影造型語言的是()。
A、 畫面構圖 B、 劇本 C、 色彩 D、 音響
正確答案: B
Ⅵ 以下哪項不是電影《如果:愛》在第25屆香港金像獎中所獲獎項
最佳視覺效果提名
最佳視覺效果:黃宏顯、黃宏達、張仲華《頭文字D》
Ⅶ 下列哪一部電影不是香港導演劉偉強的作品
《投名狀》是陳可辛的作品,裡面是劉德華 金成武 李連傑 徐靜蕾 主演的
劉偉強一般不導演這樣類型的電影 他都是那種純商業的!
Ⅷ 港片一般都是什麼類型
港片一般都是動作片類型,大部分以武打動作為代表的。
香港電影(Hong Kong Film)是華語電影的先驅者。華語電影是分割成四個地方發展的:香港電影、大陸電影、新加坡電影和台灣電影。
在1997年回歸之前,香港已發展成為華人世界(包括海外華人社會)以至東亞電影的製作基地之一。幾十年來,香港一直是電影工業基地之一和電影出口地之一,人們把它稱做「東方好萊塢」。
1897年電影開始傳入香港。1898年開始有商業性電影放映。1901年出現第一家電影院喜來園。1909年,上海亞細亞影戲公司在香港拍攝了影片《偷燒鴨》。1913年,黎民偉和美國人布羅斯基合辦了香港第一家製片機構──華美影片公司,攝制了故事短片《莊子試妻》。
1923年,黎民偉又和他的兄弟等創辦了香港第一家全部由香港人投資的製片機構──民新影片公司。1925年上映了它拍攝的香港第一部長故事片《胭脂》。
Ⅸ 香港金像獎影片以什麼條件入圍
影片參選資格
香港電影金像獎從1982年開始,每年評選頒發一次,從未間斷。凡在香港作首輪公開放映的香港電影 (見注釋一),均可自動參選,但必須符合以下所有條件:
(一) 於本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期間上映;
(二) 必須是公開售票,以及在一星期內放映不少於五場; (三) 影片長度必須是六十分鍾或以上;
(四) 以三十五毫米菲林放映或數碼放映;
注釋一:影片必須符合下列其中兩項條件,方合資格為香港電影:
1、導演須是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的香港居民;
2、出品公司須有一間為香港合法注冊公司;
3、影片最少有六個工作項目的工作人員為香港居民,以十六個獎項計算: 監制、編劇、男主角、女主角、男配角、女配角、新演員、攝影、 動作設計、美術指導、服裝造型、剪接、原創電影音樂、原創電 影歌曲、音響效果及視覺效果。
每個工作項目只計算一位香港工作人員; 若「原創電影歌曲」的作曲、填詞及主唱多於一位為香港工作人員,亦只會計算其中一位。
各個獎項參選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