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蘇格蘭瑪麗女王有什麼和事實不符的地方
瑪格麗特挪威是挪威國王埃里克的女兒,也是亞歷山大三世的外孫女。
Ⅱ 蘇格蘭的瑪麗的介紹
蘇格蘭女王瑪麗,瑪麗女王,英文名:,導演為約翰福特,, 弗雷德里克馬區。類型屬於劇情,傳記。1936年7月28日在美國上映。
Ⅲ 《蘇格蘭瑪麗女王》的簡介
《蘇格蘭瑪麗女王》內容簡介
1561年,蘇格蘭還是個未開化的國家。當年輕的蘇格蘭女王從法國回到蘇格蘭時,起初,她的人民非常高興見到她。她的丈夫——法國國王死了,現在,她需要一個新的丈夫。可是瑪麗,這位蘇格蘭女王是個天主教徒,而當時大多數的蘇格蘭人都是新教徒。當時的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也是位新教徒。在那個年代,人們都樂於為他們自己的教會而戰,並不惜獻出生命。.
年輕的瑪麗女王該嫁給誰呢?誰是她的朋友,誰是她的敵人?瑪麗既美麗又聰明,她熱愛生活,喜歡冒險,也熱愛人民。或許,她愛的人太多了。人們說她「又狂又壞,認識她是危險的」。但那是真的嗎?..
1587年,瑪麗坐在英格蘭的福瑟臨黑城堡里,疲憊又憂傷。現在她是伊麗莎白女王的囚徒,不久將被送上斷頭台。她拿起筆開始給她的兒子詹姆斯——現在的蘇格蘭國王寫信。這就是她一生的故事……
Ⅳ 誰知道蘇格蘭瑪麗女王的生平簡介啊
瑪麗·斯圖爾特
瑪麗·斯圖爾特(1542年12月8日——1587年2月8日),蘇格蘭女王(1542——1567),法國王後(1559——1560)。1542年12月8日出生在蘇格蘭林立思戈宮。出生之後6天就成為蘇格蘭女王,他的父親詹姆斯五世年方30就死於霍亂,而蘇格蘭王後,法國吉斯公爵的妹妹瑪麗·德·吉斯則成為攝政。
1543年瑪麗女王在斯特靈城堡加冕為蘇格蘭女王。根據蘇格蘭貴族會議所既定的聯法攻英的方案,5歲大的女王被送到法國宮廷作為法國皇太子的未婚妻。在那裡,在亨利二世和凱瑟琳·德·美第奇王後的庇護下,瑪麗受到了她所能收到的最好的教育。瑪麗女王17歲那年嫁給了同齡的法國皇太子弗朗索瓦。同年亨利二世死在一次騎士比武大會上,弗朗索瓦成了法國國王,瑪麗則成了法國王後。
據記載,瑪麗王後和國王的感情很深,雖然國王自幼體弱多病,身體浮腫,舉步維艱,而且明顯性無能,但瑪麗和弗朗索瓦之間彷彿存在著一種超越朋友的感情。然而1560年弗朗索瓦二世橫死,瑪麗王後結束了在法國的生活,最終回到了蘇格蘭。
回到蘇格蘭的瑪麗並沒感到身分提高帶來的優越性。她被各種紛爭搞得焦頭爛額,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她有天賦,正如她有野心一樣。1565年7月,瑪麗一世出人意料的嫁給了表兄亨利·斯圖爾特·達恩利爵士,後者英俊年輕,風度瀟灑,但最有吸引力的是亨利可以在伊麗莎白死後繼承英格蘭王位(條件是伊麗莎白沒有後嗣)。但婚後瑪麗就發現他的丈夫是個好色成性的登徒浪子,一方面他喋喋不休的要求瑪麗賦予他「國王」的稱號和實權,另一方面他大肆打擊女王的寵臣們,尤其是女王的義大利籍秘書大衛·里奇奧,甚至還糾合蘇格蘭貴族當著女王的面殺害了里奇奧。這引起了女王的仇恨。1567年2月9日,正在愛丁堡柯克歐菲爾德宮養病的達恩利勛爵被離奇地掐死在花園,而且當晚柯克歐菲爾德宮還發生了爆炸。人們認為這是女王的情人博斯韋爾伯爵所為,但女王糾合了一群支持自己的貴族組織了一次虛假的審判,結果是伯爵本人無罪釋放。
但後來發生的是改變了女王的命運。1567年5月15日,女王和被懷疑殺害達恩利勛爵的博斯韋爾伯爵在聖十字架宮成婚。這次不得人心的婚姻是蘇格蘭貴族們開始公開反對瑪麗一世的統治,女王希望通過答應貴族們的要求保全博斯韋爾伯爵,但貴族們沒有信守諾言,將女王囚禁在列文湖畔的城堡里,瑪麗在這里被迫將王位傳給了她和達恩利勛爵的兒子詹姆斯。
1568年瑪麗從列文湖城堡逃了出去,她組織了幾次未遂的軍事政變,之後被迫逃到英格蘭尋求她的表姐伊麗莎白一世的庇護,不料她被伊麗莎白軟禁在卡萊爾城堡。
瑪麗的囚禁生活足有20年之久。因為這期間反對新教的起義接連不斷,直接威脅著新教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統治。雖然女王本人希望能夠保住瑪麗的性命,末了還是被迫下令處決瑪麗。
1587年2月8日瑪麗女王在弗斯利亨城堡被處決。傳說劊子手事前沒有把斧子磨得鋒利些,以至於第一次看下去之後脖子沒有完全斷裂,鮮血如注。劊子手把瑪麗女王冷峻的頭顱展示給眾人的時候,驚愕的發現女王的嘴還在喃喃的動。
在蘇格蘭人眼中,瑪麗女王更像一個悲劇中的女英雄而不是統治者。值得欣慰的是,當初瑪麗和達恩利結合的初衷(使他們的後代繼承英格蘭和愛爾蘭王位)在她死後成了現實。1603年,蘇格蘭的詹姆斯六世繼承了童貞女王伊麗莎白的王位,成了名副其實的英國國王。
Ⅳ 求 瑪麗女王 百度網盤免費資源下載鏈接,謝謝
《瑪麗女王》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lC-UP4Gz7RuUZ8tD2W-0uw
瑪麗女王的劇情簡介:故事根據約翰·蓋2004年所著傳記《真實的瑪麗·斯圖亞特》改編,講述瑪麗·斯圖亞特(羅南飾)和伊麗莎白一世(羅比飾)一度交惡,而她卻不知自己已四面楚歌。
Ⅵ 有沒有關於蘇格蘭女王瑪麗的電影
《蘇格蘭女王》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C40Xkbq8KGr_JGGGBBj-Sw
講述了16歲的瑪麗·斯圖爾特成為法國王後,喪偶後的她回到蘇格蘭想收回王位,蘇格蘭和英格蘭卻在伊麗莎白一世的統治之下,兩人展開權力斗爭的故事。
Ⅶ 電影頻道播過的伊麗莎白
Elizabeth
簡體中文名: 伊麗莎白
編劇: Michael Hirst
導演: 謝卡 卡普爾 (Shekhar Kapur)
主演: Cate Blanchett / Geoffrey Rush / Christopher Eccleston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上映年度: 1998
語言: 英語 / 法語
又名: Elizabeth / 伊麗莎白一世 / 伊莉莎白
由凱特布蘭切特主演。劇情簡介 :
1554年, 瑪麗一世(Kathy Burke飾)統治下的英國百
業凋敝、宗教沖突此起彼伏。瑪麗是個狂熱的天主教徒,
眼看著自己來日無多,她對國內新教徒加緊了鎮壓。她對
自己的妹妹、王位繼承人伊麗莎白公主(Cate Blanchett
飾)也毫不留情,打算在適當的時候以謀反的罪名絞死她。
但她沒能熬到那一天。1558年,瑪麗駕崩,伊麗莎白
即位,英國舉國上下一片歡騰。令伊麗莎白興奮不已的不
僅僅是登上王位, 她還見到童年的心上人羅伯特-達德利
(Joseph Fiennes飾)結束流放,重新走進了她的生活。
宮廷總顧問塞西爾(Richard Attenborough飾)勸伊麗
莎白暫時拋開兒女情長,把精力放到處理國事上。當時英
國國力單薄,沒有軍隊,周邊國家對它存有領土野心。而
伊麗莎白在宮廷內部也有政敵。為首的是諾福克公爵(Chr
istopher Eccleston飾)。 塞西爾建議她盡快結婚,選擇
對象主要是法國的昂如公爵(Vincent Cassel飾)和瑪麗的
丈夫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伊麗莎白雖然表面上同意接
見求婚使節,但私下裡芳心早已暗屬達德利。
她面臨的第一個真正的危機來自於法國的瑪麗女王(
Fanny Ardant飾)。 這位熱衷於用武的女王在蘇格蘭邊境
集結大量部隊,准備伺機進犯。英國朝廷為開戰或媾和展
開了激烈爭論。最後伊麗莎白屈於諾福克公爵的壓力,未
聽從情報大臣沃爾辛厄姆(Geoffrey Rush飾)的意見, 倉
促同意開戰。結果英國慘敗。倍嘗屈辱滋味的伊麗莎白意
識到,如果她要真正行使國王權利,必須樹立自己的威信。
緊接著她為了愛情差點兒送了自己的性命。她拒絕了
法國和英國的求婚,把自己的一片真情獻給了達德利。一
個美麗的夏夜,當她和達德利在泰晤士河邊約會時,一支
冷箭掠過她的頭頂,射中了她的貼身保鏢。而這支箭本是
想要了她的命的。
驚嚇之餘,她渴望達德利能給她以安慰,殊不料達德
利已經秘密結婚,這猶如青天霹靂,使她五內俱焚。她無
法容忍最親愛的人侮辱、背叛她,斷然與他決裂了。從此
她只信任沃爾辛厄姆一個人。
法國的威脅越來越近。由於伊麗莎白拒絕了瑪麗女王
侄兒昂如的求婚,女王發誓要報復。她送給伊麗莎白一條
染了毒液的綢裙,結果毒死了伊麗莎白的女侍。憤怒的伊
麗莎白開始反擊。她派沃爾辛厄姆去蘇格蘭引誘瑪麗女王,
然後在床上借機把她殺死。她成功了。
在國內,伊麗莎白依靠沃爾辛厄姆的幫助,暗暗積蓄
力量,在反對勢力的一次宮廷政變中,她徹底掃除了異己
分子,從而鞏固了自己的王位。
重新坐上王位寶座的伊麗莎白彷彿已脫胎換骨。她威
嚴、冷峻、剛毅,終生未嫁。
現在也已經有了第二部:
Elizabeth: The Golden Age
簡體中文名: 伊麗莎白2: 輝煌時代
導演: Shekhar Kapur
主演: Cate Blanchett / Clive Owen
上映年度: 2007-10-12
官方網站: http://www.elizabeththegoldenage.net/
語言: English
製片國家/地區: UK
又名: 黃金時代 / 輝煌年代 / 煌煌吾王
劇情簡介 · · · · · ·
1585年,此時伊麗莎白一世(凱特•布蘭切特 Cate Blanchett 飾)已經52歲。她單身未嫁,政治手腕已經非常成熟,處理國務也比年輕時得心應手。她思想開明,允許人們信仰羅馬天主教。然而,卻屢屢受到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的種種對抗,瑪麗甚至派殺手暗殺伊麗莎白未遂。
另一方面,女王還面臨著西班牙這個宿敵。西班牙和英國之間的宗教差異,加之海盜活動猖獗的現況,使得二國矛盾日漸尖銳,為日後的戰爭埋下伏筆。
羅利帶著海外新鮮的探險經歷在女王面前出現,令女王多年塵封的心有了悸動。然而,女王的愛情,註定了要屈服於國家的利益。
在英國與西班牙的戰爭中,女王展現出的強大魄力,把大不列顛推向霸主的輝煌巔峰。
Ⅷ 我要找關於伊麗莎白女王的傳記(一世哦!)
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出生於格林尼治,即今日倫敦的格林尼治,1603年3月24日逝世於薩里),於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是都鐸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後一位君主。她終身未嫁,因此被稱為「童貞女王」。她即位時英格蘭處於內部因宗教分裂的混亂狀態,但她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蘭的統一,而且在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統治後,使英格蘭成為歐洲最強大, 富有的國家之一。英格蘭文化也在此期間達到了一個頂峰,涌現出了諸如莎士比亞,培根這樣的著名人物。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亦在此期間開始確立。她的統治期在英國歷史上被稱為「伊麗莎白時期」,亦稱為「黃金時代」。
童年
伊麗莎白誕生於倫敦的普雷森希宮,她是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個王後安妮-博林唯一倖存的孩子。由於她父母是按新教教規結婚的,天主教認為她是一個私生女。她出生時被指定為王位繼承人,她的同父異母的姐姐瑪麗成為她的服侍者。伊麗莎白三歲時,她的母親被判叛逆罪處死,一年後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三個王後簡·西摩就生了一個男孩:愛德華。伊麗莎白和瑪麗都成了愛德華的傭人。
亨利後來的王後們對這兩個公主都很好,亨利本人也經常關注她們的成長,她們受到很好的教育,有可靠的朋友和同齡的伴侶。1547年亨利死後,他最後的那位王後凱瑟琳·帕爾和她的新丈夫托馬斯·西摩(他是簡·西摩的兄弟和新國王愛德華六世的舅父)養護伊麗莎白。西摩被年輕的伊麗莎白所吸引,他夫人死後,他本來打算娶她為婦,但他和他的兄弟愛德華·西摩後來都在一系列權利斗爭中被處死了。
伊麗莎白受到很好的教育,她的教師包括英國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人文主義者羅傑·阿斯坎。她受到古典、歷史、數學、詩歌和語言的教育。在她統治期間她可以說和寫六種語言:英語、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拉丁語和希臘語。在凱瑟琳·帕爾和她的其他教師的影響下伊麗莎白成為了一個新教徒。
在她兄弟生前,她的地位比較穩定,但愛德華1553年就因肺結核或砒霜中毒而去世了。琴·格蕾夫人只做了九天女王,就被她家翁的同黨推翻,並被其後上台的瑪麗處死。瑪麗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她逼迫伊麗莎白改信天主教。伊麗莎白表面上雖然昄依,但內心仍然是一個新教徒。瑪麗對此非常不滿。有一小段時間里伊麗莎白甚至被關入倫敦塔。有人認為她是在這里認識了她後來的愛人萊斯特伯爵羅伯特·達德利的,但更可能的是他們在童年時代就相識了。
伊麗莎白保了命,但瑪麗與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的婚禮使得英格蘭重歸天主教的可能性增大了,對此英格蘭人民及貴族都很不滿。1558年瑪麗無子而亡,伊麗莎白成了她的合法繼承人。英國國會重申了亨利八世國王規定伊麗莎白作為繼承人的安排。
加冕
伊麗莎白於1559年1月15日在西敏寺被加冕為女王,當時她的地位很不穩定。她加冕的日子是當時英國著名的數學家和占星士約翰·迪伊挑選的,據說它特別吉利。給她加冕的是卡里斯勒的主教,他是當時在教會界能找到的最高的承認她的合法地位的人。同年她就已經簽署了結束義大利戰爭的卡多-坎陪吉條約。
政治
伊麗莎白44年的統治期間英國宗教分歧的斗爭非常強烈。1530年代裡亨利八世與天主教決裂,聖公會建立。愛德華六世的短暫統治期間聖公會的教義日益完善。瑪麗統治期間聖公會失去了其統治地位。伊麗莎白恢復了聖公會的地位。在伊麗莎白統治的最初兩年間她就發布了至尊法和單一法令,規定國王同時是教會的最高領導人。
雖然她試圖在宗教極端派之間尋找一條折衷的路來走,但她本人無疑是一個新教徒。尤其在愛爾蘭天主教徒和其他被認為是異教徒的人被迫害。威廉·塞西爾是她政治上最親密的顧問,為塞西爾她特地創立了柏利勛爵這個爵位。1598年塞西爾死後,他的兒子羅伯特·塞西爾成為伊麗莎白最親密的顧問,但羅伯特遠遠不能達到其父親的能力。她的管理機構中另一個重要人物是弗蘭西斯·華興漢爵士。華興漢在整個歐洲建立了一個間諜網。他可以保證所有對女王的陰謀都被他所知。
繼承人問題
對伊麗莎白最大的批評是她沒有提供一個繼承人。別人一直以為她會結婚生子,有許多人追求她,包括她的前姐夫,西班牙的菲利普國王,以及她的寵臣萊斯特伯爵。許多人認為萊斯特伯爵是她的愛人。伊麗莎白很明智地避免了他們。幾年後,當她的統治得到鞏固後,人們越來越明顯地看到她不會結婚生子了。
當別人質問她為什麼她不結婚時,她提到她姐姐統治時期她的處境。當時她不但是瑪麗最忌諱的人,而且造反者如托馬斯·懷特爵士還利用她的名義。因此她明智地認識到假如她指定一個繼承人的話,她的地位會被削弱,而且這一舉可以給她的敵人提供一個刺激,因為他們可以利用這個繼承人來反對她。但沒有繼承人英格蘭會在她不時逝世的情況下陷入內戰。1562年她患天花幾乎喪身時這一點變得非常明顯。在一段時間里伊麗莎白曾嚴肅地考慮過結婚生子。但一個天主教的丈夫是顯而易見不可能的,而一個新教的丈夫如萊斯特伯爵會立刻加劇宮廷內的宗派斗爭。無論她選中誰都不會有好結果。不論她個人的傾向如何,她當時的處境使任何傳宗的考慮不能得以實現。
她當時是有一些可能的繼承人的,但伊麗莎白對他們都不予考慮。她的表侄女蘇格蘭女王瑪莉·斯圖亞特是一個天主教徒。在她從蘇格蘭出逃前,甚至此後她一直是一個非常可能的繼承人。瑪麗被逐後伊麗莎白雖然接納了她,但她將瑪麗囚禁起來以保障瑪麗無法威脅她的地位。瑪麗的兒子詹姆士當時還是一個孩子,在他未被考驗之前他還不會被考慮到。其他人選也不太可能。伊麗莎白的女伴之一,琴·格蕾的妹妹凱瑟琳·格蕾夫人因為違背伊麗莎白意願而結婚觸怒了伊麗莎白。凱瑟琳·格蕾的妹妹瑪麗·格蕾是一個馱背矮子。伊麗莎白當時一直希望蘇格蘭的瑪麗一世會昄依新教並找一個伊麗莎白認為可靠的丈夫,因此她在瑪麗在英格蘭被囚期間將她的繼承人的問題一推再推。
與此同時她還是繼續有結婚的可能性。她曾考慮過在法國的眾多王子中找一個丈夫。第一個建議是比她小20歲的奧爾良公爵亨利(後來的亨利三世),當時法王查理九世的弟弟。當這個建議被拒絕後她還考慮過法王更年輕的弟弟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但弗朗索瓦的早夭使這個計劃也破產了。
1568年最後一個有資格做她的繼承人的英格蘭人,凱瑟琳·格蕾夫人,死了。伊麗莎白被迫再次考慮蘇格蘭女王瑪麗。伊麗莎白建議瑪麗與萊斯特伯爵結婚,但瑪麗拒絕了這個建議。不過這時瑪麗的兒子詹姆士已經受到了新教的教育。1570年法王說服伊麗莎白讓瑪麗重返蘇格蘭。但伊麗莎白提出了許多苛刻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讓詹姆士留在英格蘭。雖然如此她的謀士塞西爾還是繼續設法幫助瑪麗回蘇格蘭。但蘇格蘭人拒絕接受這位女王,因此未遂。
宗教寬容的結束
正當此時新教皇庇護五世1570年2月25日革除伊麗莎白的教籍。這使伊麗莎白無法繼續她的宗教寬容的政策。
同時她的敵人對她的陰謀也使她非常震怒。20年來瑪麗一直試圖不向伊麗莎白挑戰。但這時她陷入了她的天主教同情者的陰謀中。這些陰謀的主謀是安東尼·巴賓頓,其目的是營救瑪麗使她取伊麗莎白而代之。對伊麗莎白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消除這個大敵人的機會。1587年她處死了瑪麗(據說她並不情願下這條命令)。
與西班牙的戰爭
伊麗莎白向法國的新教徒亨利四世提供了軍隊和錢財來讓他獲得法國王位。在八年戰爭中他向荷蘭的新教徒奧倫治親王威廉一世(沉默者)提供軍隊來讓他反抗西班牙的統治。不但如此,1568年弗蘭克·德雷克爵士和約翰·霍金斯爵士領導的一支販奴艦隊被西班牙皇家海軍重傷後,西班牙的運財艦隊不斷受到英格蘭海盜的劫掠。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決定以瑪麗之死為借口入侵英格蘭來擊退英格蘭對西班牙在歐洲大陸和在其海外殖民地的挑戰。
1588年九月的一場大風暴和伊麗莎白的海軍將領們擊敗了西班牙派出的無敵艦隊。雖然如此,西班牙1589年擊敗了一個更大的英格蘭反擊艦隊。這場戰爭一直延續到1604年,雙方打了個平手,不論在海上還是在陸上英格蘭並未能占上風。從1594年起在愛爾蘭還爆發了一場游擊戰。
伊麗莎白最後幾年的寵臣是羅伯特·德弗羅,他是萊斯特伯爵的養子。她甚至原諒了他的一些輕罪,但羅伯特1601年參加了一場暴亂,伊麗莎白不得不將他處死。
逝世
伊麗莎白從未結婚,她的死結束了都鐸王朝。在她的晚年,當她不得不確定她的繼承人時,她越來越傾向她的侄子,被她處死的蘇格蘭瑪麗女王的兒子詹姆士。但她從未正式命名他為繼承人。1603年3月24日她死於薩里的列治文宮。她被安葬在西敏寺。她的繼承人是詹姆士一世。這位詹姆士當時已經成為蘇格蘭的詹姆士六世了。此時,英格蘭和蘇格蘭同歸一個君主,一個王朝的統治下,開始了不列顛統一進程的第一步——王室聯合,但英格蘭和蘇格蘭依然被國際承認為兩個國家,而兩個國家依然保持自己獨立運作的政府。她死50年後,英國內戰爆發了,英國成為了一個短暫的共和國。
英國文化
伊麗莎白時期是英國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文學,尤其是詩歌和話劇進入了一個黃金時代。英國對其他大陸的考察,尤其是對美洲的考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如同她的父親,她本人也從事寫作和翻譯,她親自翻譯了霍勒斯的《詩歌藝術》。一些她生前的演說和翻譯作品一直流傳至今。
伊麗莎白的聲望
在由BBC主持的民眾公選的「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中,伊麗莎白列前十名。她經常在話劇或小說中出現。1971年格倫達·傑克遜拍攝的伊麗莎白女王和蘇格蘭瑪麗女王深受歡迎。1998年凱特·布蘭切特在伊麗莎白中扮演女王年輕的時候,朱迪·登奇在莎翁情史中扮演年老的女王。米蘭達·理查森在電視連續劇黑蝰蛇中表演了一個超現實主義的女王。同性戀先驅昆汀·克利斯普在奧蘭多中扮演她。本傑明·布里頓在他為伊麗莎白二世的加冕作的歌劇贊美中描繪了她與羅伯特·德弗羅的關系。
伊麗莎白的神話
對後來不列顛的統治者來說伊麗莎白的統治期和當時的許多人物有特別的意義。沃爾特·拉雷格爵士、德瑞克和馬丁·弗羅比歇爵士成為後來的探險家的原型,威廉·莎士比亞、克里斯多弗·馬羅爵士和弗蘭西斯·培根爵士成為後代作家的模範。在宗教上伊麗莎白以鐵腕統治,但同時相對於她在大陸上的對手來說她給予她的指揮官和顧問們更大的自由。
雖然她有時制定軍事行動的戰略(比如1589年英格蘭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遠征),但她從未象亨利五世、奧利弗·克倫威爾或溫斯頓·丘吉爾爵士那樣親自充當軍事首領。許多軍事或探險事業都是艦長的個人決定,皇家許可(尤其是對於海盜行為)都是後來補發的。當時的文學創作更是沒有獲得皇家的支持。由此可見伊麗莎白時代的許多事件和文化創作實際上是許多個人行動的總和。對後來,尤其是帝國主義時期的英國人來說這是有象徵性意義的。
現代對伊麗莎白的歷史研究和評價
現代歐洲歷史學家和傳記作者對都鐸時代的評價更加寫實和客觀。從軍事上來看伊麗莎白的英格蘭並不很成功。雖然西班牙無敵艦隊被擊敗,但這只不過是一場從1585年至1604年持續近20年的戰爭的開始。英格蘭士兵在陸地上(主要在荷蘭和法國)的所做所為平平,在1588年後的海戰中也是負多勝少。
1589年和1595年至1596年的海軍戰役尤其損失慘重。1590年至1591年在亞速爾群島以及1597年英格蘭的海盜也遭打擊。1595年一支西班牙襲擊隊在康沃爾登陸並將該郡的大部分地區投入戰火。這是歷史上很少的幾次外國軍隊在英國登陸的事件之一。更糟糕的是在瑪麗一世的最後幾年和伊麗莎白的開始五年中英格蘭不斷被從法國大陸上驅逐。這給英格蘭的自尊心給予了很大的打擊,而且使英格蘭徹底放棄了它在大陸的野心。
伊麗莎白的猶疑不絕對軍事行動尤其不利。在1589年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遠征中英軍沒有攜帶圍攻炮和火炮。但她的小心謹慎是有原因的,也許它們出於長遠的考慮:假如沒有一個堅實的戰略她不願英格蘭捲入昂貴的、不一定成功的冒險。因此她不願在對付強大的軍隊或艦隊作戰時浪費珍貴的資源。
伊麗莎白時期的英格蘭的經濟很不穩定。當時英格蘭對荷蘭和北德漢莎聯盟的羊毛交易不斷增長,這給國家帶來了很大的好處。伊麗莎白統治初期接受了瑪麗留下的三百萬英鎊的巨債。伊麗莎白、西塞爾和她的其他官員不得不採取極端手段來限制國家的支出。這些手段有時帶來了其他的困難,比如許多士兵(包括抵抗無敵艦隊的士兵)很久得不到薪金。但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這個情況得到好轉。當與西班牙的戰爭開始時,英格蘭的經濟盛況是從亨利七世以來從未有過的。
與西班牙的戰爭給英格蘭的經濟重新帶來了巨大的負擔。從1590年代開始英格蘭再次負債。尤其愛爾蘭的游擊戰給英格蘭的經濟帶來了巨大損失,它被稱為「英格蘭國庫的漏斗」。伊麗莎白不得不出售國有地面以及官職。1603年英格蘭的債務再次達到三百萬英鎊,與伊麗莎白統治開始時相差不多。不過詹姆士一世後來在和平時期欠債的速度遠超過伊麗莎白,而伊麗莎白留下的債務並不是無法控制的。
最近對伊麗莎白統治的批評尤其集中在英格蘭的非洲奴隸販賣活動和她在愛爾蘭的失策。這個失策嚴重地影響了英國和愛爾蘭的發展。英格蘭是在1562年加入跨大西洋的販賣奴隸的活動的,當時約翰·霍金斯爵士開始了高利潤的偷賣奴隸活動。他從幾內亞或其他非洲港口獲得他的人類商品,然後將他的俘虜運到西印度的西班牙奴隸市場上出賣。一開始伊麗莎白女王責備霍金斯參加這樣不道德的貿易,但當霍金斯向她顯示他的事業的利潤後她很快就改變了她的見解。她不僅包庇霍金斯的貿易,而且直接從中得利,甚至為他提供船隻和人員。
伊麗莎白女王對霍金斯的奴隸販賣的支持為這個貿易提供了皇家的認可,它使這個貿易合法化,它使更多英國商人參加進去了。因此伊麗莎白女王和美國的托瑪斯·傑弗遜一樣受到批評:盡管她在道義上相信這個貿易是不合法的,但她仍然直接從奴隸買賣中得利。
從亨利二世起英格蘭和愛爾蘭之間就存在著一個政治聯系。但到都鐸王朝為止英格蘭對愛爾蘭的統治是很有限的。都鐸王朝開始加強對愛爾蘭貴族的統治。亨利八世與天主教斷絕後愛爾蘭問題就更加加劇了,因為愛爾蘭依然是天主教為主的。1568年西班牙成為對手後愛爾蘭問題也成為了一個涉及英格蘭安全的問題。英格蘭駐愛爾蘭的官員是臭名昭著的,他們很腐敗、對愛爾蘭毫不理解,到處樹敵。小的起義立刻被鎮壓。1570年伊麗莎白被開除教籍後對天主教徒的迫害更加加劇,使兩個民族的關系更加惡化。1594年開始九年戰爭終於爆發。
這場戰爭和四個世紀後美國在越南戰爭的處境相差不多。愛爾蘭反抗者使用游擊戰的手段來消磨和挫敗來鎮壓他們的、裝備良好和有訓練的英格蘭士兵。對英格蘭來說,這場戰爭尤其昂貴。英軍受到多次巨大損失。最後英軍不得不採用焦土政策,假如有愛爾蘭人被懷疑參加反抗,他就全家被殺,英軍燒毀田野,破壞農庄,製造了一場空前的人為大飢荒。
1604年詹姆士一世在他的第一個命令中向愛爾蘭道歉,才結束了這場戰爭。但這場戰爭的殘酷性使愛爾蘭人對英國人的仇恨、敵對和不信任一直遺傳至今。
不過英格蘭參加奴隸買賣和對愛爾蘭的政策也得按當時的情況來分析看待。雖然伊麗莎白對霍金斯的貿易在道義上予以指責,但她當時面臨著三百萬英鎊的巨債。霍金斯為她提供的經濟來源是她所不能拒絕的。不論如何英國在伊麗莎白時期的奴隸貿易遠小於西班牙和葡萄牙,也小於後來荷蘭在17世紀的奴隸貿易。
伊麗莎白對愛爾蘭的政策出於她對西班牙的一個「天主教後門」的恐懼。這個問題來自於新教改革在這個國家的失策。它無法簡單地解決。當然伊麗莎白和她的官員在愛爾蘭的政策無疑加劇了這場沖突,但它還是有戰略原因的。
伊麗莎白給她的繼承人留下了一個困難的、不穩定的國家。尤其在經濟和宗教上許多問題沒有解決。她最主要的貢獻在於她關心她的臣民,捍衛了她的統治,使用了好的顧問。她的統治幫助英格蘭避免了經濟上的危機和宗教戰爭。但17世紀中這場戰爭還是在擁護查理一世的保皇派和克倫威爾領導的新教徒間爆發了。
Ⅸ 蘇格蘭女王瑪麗的圖書《蘇格蘭女王瑪麗》
作者: 美國凱勒斯出版公司
譯者: 龐麗霞
出版社:中國電力出版社
出版年:2005-1
頁數:54
定價:9.9
ISBN:9787508326894 導演: 約翰·福特
編劇: 達德利·尼柯爾斯 / 馬克斯韋爾·安德森
主演: 凱瑟琳·赫本 / 弗雷德里克·馬奇
類型:劇情 / 愛情 / 傳記 / 歷史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1936-08-28
片長:123 分鍾 瑪麗·史多得從法國回蘇格蘭引起了英國皇室的驚恐,整個歐洲都知道伊麗莎白是假冒的英國君主,而瑪麗才上亨利七世的合法繼承人,伊麗莎白在海上阻擊瑪麗未能成功,他安全回到蘇格蘭。投靠了伊麗莎白的大臣們對她的歸來心懷鬼胎,但蘇格蘭人民願意效忠他們的女王,擺脫英國的束縛和枷鎖。大臣們逼迫瑪麗結婚,萬般無奈下她只好和懦弱、嗜酒的達恩利王成親,愛她,能讓大臣們畏懼的波斯威爾失望而去,大臣們利用達恩利王謀反,後將之謀殺。不久瑪麗和波斯威爾結婚,大臣們將達恩利王的死嫁禍給波斯威爾,蒙蔽了一部分蘇格蘭人民,他們再次謀反逼迫波斯威爾放棄伯爵身份遠走丹麥,再逼迫瑪麗退位,一歲的小王子做國王聽憑他們的擺布。幸災樂禍的伊麗莎白表面上同情支持瑪麗,派使者接她到英國避難,實際上是個陰謀,瑪麗被囚禁,當她知道波斯被殺後,放棄了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