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列各詞源於哪個國家卡通搖滾蒙太奇
卡通,是英語「cartoon」的漢語音譯。對於這個詞的詞源,有兩種不同說法:其一是說它來自法語中的「carton」;其二是說它源自義大利語中的「cartone」
搖滾,起源於1940年代的美國
蒙太奇(Montage)在法語是「剪接」的意思,原為建築學術語,意為構成、裝配。經常用於三種藝術領域,可解釋為有意涵的時空人為地拼貼剪輯手法。最早被延伸到電影藝術中,後來逐漸在視覺藝術等衍生領域被廣為運用,包括室內設計和藝術塗料領域。
『貳』 求一些有關搖滾的電影
滾石風雲 Stoned(2005)
導演:
Stephen Woolley
主演:
帕迪·康斯戴恩 Paddy Considine
Monet Mazur
Leo Gregory
影片聚焦於上世紀60年代登峰造極的英國音樂人布萊恩·瓊斯,當時的他不僅是名聲響徹世界樂壇的搖滾巨星,還是標新立異的時尚青年和花花公子。在最輝煌的7年間,他組建了世界最偉大的搖滾樂隊「滾石」,不過,影片故事並非關於滾石樂隊,而是向世人撥開布賴恩·瓊斯神秘死因的重重疑團。
1962年,布萊恩·瓊斯組建了滾石樂隊,並成為該樂隊的領軍人物和靈魂人物,他暖昧的氣質和獨具的天份倍受矚目,可是好景不長,1969年,他離開樂隊,不久,慣於沉浸於聲色之中他被發現溺死在家中的泳池……
披頭傳奇外一章Backbeat(1994)
導演:
伊恩·索夫特雷 Iain Softley
主演:
伊恩·哈特 Ian Hart
Nicholas Tennant
斯蒂芬·多爾夫 Stephen Dorff
「披頭四」的崛起是當代流行樂界的傳奇,本片企圖捕捉他們成名前的一段青春歲月,藉以反映六十年代初期的時代氣氛。劇情描述約翰藍儂一心想組合唱團揚名天下,力邀好友史都華前往德國漢堡跟他合組搖滾樂隊。其後,他又找了志同道合的保羅·麥卡尼與喬治·哈里森一起在漢堡的小酒吧賣唱。不久,史都華認識了熱愛藝術的德國女孩艾史翠,乃重拾畫筆向繪畫發展,並表明不再唱歌。藍儂有點妒忌,力勸史都華離開艾史翠。
重金屬之旅 Metal: A Headbanger's Journey(2005)
演員:
Alice Cooper .....Himself
Bruce Dickinson .....Himself
Ronnie James Dio .....Himself
U2神采飛揚U2: Rattle and Hum(1988)
導演:
菲爾·喬安諾 Phil Joanou
主演:
亞當·克萊頓 Adam Clayton
博諾 Bono
B.B. King
劇情
本片是愛爾蘭藉超級搖滾樂團U2在美國巡迴演唱期間拍攝完成的演唱會紀錄片,製作目的是想讓觀眾來了解U2如何工作、如何創作歌曲?以及他們對音樂所付出的感情。演唱會上U2唱了他們的金曲,也演唱了其他知名歌曲,還與BB king一起表演 二重奏。
金屬製品合唱團Metallica: Some Kind of Monster(2004)
導演:
Joe Berlinger
Bruce Sinofsky
主演:
James Hetfield
Lars Ulrich
Kirk Hammett
Metallica以全球8千5百萬張的專輯銷售量高居全美SoundScan唱片銷售時期以來唱片銷售總排名TOP 5,出道以來一首又一首撼動全美主流搖滾榜的經典,在繼1997年《ReLoad重裝》就沒有新作的他們,久違六年之後狂囂推出他們的最新錄音室專輯《St. Anger》,讓許多重金屬迷是興奮不已,他們甚至還為了首支新單曲的音樂錄像帶拍攝勇闖聖昆汀監獄,在一群重刑犯前演出! 除此之外,這支搖滾勁旅也在今年被MTV台選為「MTV輝煌巨星」,邀請林普巴茲提特、艾薇兒、林肯公園等藝人一同向這些樂壇老大哥們致敬。 這張久違的新專輯的錄制過程其實艱辛萬分,先是主唱詹姆斯進出戒毒中心接受治療,然後原任貝斯手傑森離去,雖然最後找到曾為大名鼎鼎的Ozzy Osbourne伴奏的羅伯加入,但因報到的太晚,也來不及參與新專輯的錄制,種種突發狀況讓這張新碟的發行市困難重重。 為了拍攝這張新輯的首支同名單曲的MV,這些團員們還勇闖美國舊金山的聖昆汀監獄,這個監獄最有名的就是有一個「No Hostage Policy」,也就是獄方並無保護人質政策,簡單來說就是任何人在獄中發生了任何被囚犯挾持或其它的意外,就只能靠上天保佑,並沒有人能夠保證會出面去援救人質安全出來。不過他們也在兩天內把這支相當特殊的MV拍攝完成,順便還開了一場小型演唱會,讓犯人極其興奮。 這支已經縱橫樂壇20年的樂團,隨著新專輯的推出,也向林普巴茲提特和linkin park這兩支表現優秀的後輩發出號召,邀請他們一起上路狂飆,展開夏季巡迴「Summer Sanitarium Tour」,這也將再度證明他們在重金屬搖滾領域的龍頭老大的地位。
幾近成名Almost Famous(2000)
導演:
卡梅倫·克羅 Cameron Crowe
主演:
凱特·哈德森 Kate Hudson
傑森·李 Jason Lee
弗蘭西斯·麥克多門 Frances McDormand
劇情
故事發生在1973年的美國,當時搖滾樂正方興未艾,新晉的搖滾樂團不斷涌現。這些樂隊與他們的音樂讓15歲的小威廉著了迷,經過一番努力,他獲得了來自老牌滾石音樂雜志的「特殊」任務——采訪一支正在走紅的搖滾樂隊「平靜之水」。於是他不顧母親的反對,跟隨樂隊踏上了巡迴演出的音樂之旅。在經歷了一番風雨之後,不再僅僅是采訪者而是樂隊一員的威廉終於感悟了家庭與生活的真諦。
天鵝絨金礦Velvet Goldmine(1998)
導演:
托德·海因斯 Todd Haynes
主演:
喬納森·萊斯·梅耶斯 Jonathan Rhys Meyers
Eddie Izzard
伊萬·麥克格雷格 Ewan McGregor
1970年,搖滾樂在世界上爆發了,代表人物布萊德·斯萊德成為萬人景仰的領袖,1984年,他在一次狂歡的演出中遭人「暗殺」,自此銷聲匿跡。年輕記者阿瑟開始了對昔日偶像的調查。在布萊恩的妻子曼迪的講述下,故事回到70年代:斯萊德的崛起,他與美國搖滾歌星庫爾特·懷爾德的相互鼓舞與相互迷戀,還有他最終的隕落。阿瑟找到了庫爾特,他描繪的與斯萊德的關系像寓言一樣美麗動人。在采訪和調查中,阿瑟少年時代的歌星夢想被再次點燃。他將自己想像成另一個斯萊德,與懷爾德重新溫存那份相惜相愛的感情,而天使般的斯萊德正在雲中美麗的宮殿里歌唱……
盧·里德:搖滾心靈Lou Reed: Rock and Roll Heart(1998)
主演:
大衛·鮑伊 David Bowie
盧·里德 Lou Reed
劇情
回顧lou reed三十年的音樂歷程,從Velvet Underground到單飛到futuristic rock opera。訪談不僅有reed還有多位好友。另外圈內音樂人David Bowie、David Byne、Patti Smith、Suzanne Vega、Dave Stewart、Philip Glass也出鏡談lou reed對自己的影響。
車庫搖滾 Garage Days(2002)
導演:
亞歷克斯·普羅亞斯 Alex Proyas
主演:
Kimble Rendall
Emma Lung
馬爾頓·索克斯 Marton Csokas
國家/地區: 澳大利亞
對白語言:英語
關於一支年輕的悉尼搖滾樂隊,試圖尋求一席立足之地,他們在成為新希望前還有漫長的一段搖滾路要走。
搖滾兄弟 Brothers of the Head(2005)
導演:
吉斯·富頓 Keith Fulton
路易斯·沛沛 Louis Pepe
主演:
Luke Treadaway
Harry Treadaway
劇情
2006年柏林電影節全景單元的開幕片是基思·富爾頓和路易·貝貝的《Brothers Of The Head》,講述了一對玩朋克搖滾的雙胞胎兄弟組樂隊的故事。
搖滾巨星 Rock Star(2001)
導演:
斯蒂芬·赫瑞克 Stephen Herek
主演:
馬克·沃爾伯格 Mark Wahlberg
蒂莫西·奧利芬特 Timothy Olyphant
詹妮弗·安妮斯頓 Jennifer Aniston
克利斯·科爾茲是一名辦公用品銷售員,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搖滾歌星。紅極一時的Steel Dragon樂隊是他嚮往、追逐的目標。克利斯和朋友們組成一支業余樂隊Blood Pollution,竭力模仿Steel Dragon樂隊主唱鮑比·畢爾斯的,他的執著與痴迷與日俱增,為此他經常和樂隊成員發生爭吵;隊友演奏時,樂曲稍有出入,他便大打出手。終於,大家再也無法忍受他那近乎偏執的熱情。畢竟,他們不想一味模仿、照搬,他們需要創新。克利斯被逐出了樂隊。
與此同時,Steel Dragon樂隊正打算撤掉主唱鮑比·畢爾斯。正巧克利斯的兩位歌迷同鄉給Steel Dragon樂隊看了Blood Pollution的演出錄像,吉它手柯克·卡第看中了克立斯,決定約他面試。在女友艾米麗的協助下,克利斯大獲全勝,以精湛的表演一舉征服Steel Dragon樂隊成員。至此,克立斯成為Steel Dragon樂隊的主唱,為重金屬時代寫下輝煌的一筆。
單身一族Singles(1992)
導演:
卡梅倫·克羅 Cameron Crowe
主演:
蒂姆·波頓 Tim Burton
卡梅倫·克羅 Cameron Crowe
Peter Horton
另外還有中國的北京雜種和北京樂與路等。
『叄』 搖滾樂起源於哪個國家啊
搖滾樂起源於上世紀40至50年代。最早是派生於美國黑人音樂和節奏BLUCE音樂。晚些時候傳如歐洲。由於最早的搖滾節奏輕快,所以被電台DJ稱為ROCK(搖動)AND ROLL(滾動)。 60年代搖滾樂在歐美迎來了第一次發展。也誕生了第一批搖滾大師和超級明星。艾爾維斯 普萊斯利(1935.1.8----1977.8.16 ) 家熟知的貓王這時進入人們的視線。他的歌曲時而柔美時而快速明快,成為當時的流行巨星。埃爾維斯·普雷斯利不是第一位演唱節奏與布魯斯的白人歌手,但他是第一位將鄉村音樂和布魯斯音樂融進山地搖滾樂中的白人歌手。如果他沒有將流行歌曲、福音音樂、甚至蘭草音樂或歌劇式的渲染調和成一體,他可能也不會變成一個主流的超級明星。他的50年代的唱片確立了搖滾樂的最基本語言;他的富有爭議的性感舞台形象確立了這種音樂在視覺上的標准;他的歌喉也是令人難以置信地充滿磁性和多變性。作為一位搖滾樂大師,埃爾維斯是無人可比的,他在50年代後期,不僅僅是搖滾樂壇的偶像,還是搖滾樂的象徵。進入60世紀之後,在他精明的經理人湯姆·帕克(TomParker)「上校」的指導下,普雷斯利放棄了現場演出,而轉向多產但卻缺乏靈感的電影明星生涯。除了電影中的歌曲之外他已很少錄音。但是他的受歡迎程度卻並未因此而受到太大的影響,並且當他於1968年在拉斯維加斯以一種新的、更符合時代潮流的形象重登舞台之後,他的傳奇式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鞏固。1971年的統計表明,到當時為止,普雷斯利的唱片銷量已達到1·55億張單曲唱片,2500萬張專輯和1500萬張EP唱片,這一紀錄只有賓·克羅斯比(Bing Crosby)和「披頭士」(the Beatles)樂隊可以達到。
麻煩採納,謝謝!
『肆』 電影搖滾幫的配樂是取自哪個樂隊
布衣樂隊
主唱/吉他:吳寧越
吉他/古箏:張巍
貝司:林那
鼓手:方方
1995年成立於寧夏銀川。音樂清新灑脫自然,具有西北人特有的本真氣質,聽他們的歌曲,彷彿徜徉於寧夏那一方世外桃源粗獷無垠的荒野,有一種令人頭皮發麻的美感。被主流媒體評價為最被人關注以及最優秀的民謠搖滾樂隊。
樂隊成立14年,發行唱片《那麼久》,現場唱片及DVD《喝不完的酒》、EP《布衣的那兒》,以及眾多在樂迷手中廣泛流傳的非正式發行唱片。第二張錄音室大碟即將於2009年中面世。曾為電影《瘋狂的石頭》配樂,其中主題歌《我愛你親愛的姑娘》廣為人知。作品《為你唱》收錄紀念張炬唱片《禮物》中。
布衣樂隊是迷笛音樂節、雪山音樂節等國內大型搖滾音樂節上的常客。台風草根,充滿來自於賀蘭山下的質朴與幽默,音樂優美動聽與熱血沸騰激情澎湃並駕齊驅,為樂迷津津樂道。中國最棒的原創現場樂隊之一。
年歷:
六年前的夏天,來自中國西北地區的布衣樂隊在北京進入人們的視線,人們開始談論他們有著濃郁西北韻味的音樂。越來越多的世界各地的樂迷來到布衣樂隊演出的酒吧,欣賞他們與眾不同的聲音,其中很多人聽著他們的音樂而走入中國的大西北,在那片土地上尋找布衣的音樂帶給他們的西北特有美好感覺。今天的布衣樂隊與往日不一樣,
脫胎換骨的他們更加自信。他們的態度決定了他們的音樂,熱愛生活、自由自在,而音樂或激昂或飄逸或低沉或靈動,而始終貫穿其中的是布衣身上來自於賀蘭山下的質朴與幽默。
布衣是他們的名字也是代表了大多數人中國人的生活狀態,在過去「布衣」只屬於書本,而現在布衣屬於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音樂的新一代的年輕人。在個性不斷被復制的中國流行音樂界,布衣樂隊因為他們獨一無二的西北地域音樂氣質在眾多音樂人中脫穎而出。中國各大媒體將視線投向了布衣樂隊,向更多的中國年輕人介紹他們的音樂。更多的年輕人通過布衣的音樂重新認識、喜愛、欣賞本民族的音樂。當然,布衣的音樂不再是兩千年前的中國音樂,他們通過屬於他們的表達方式,創造這片土地上最美麗的聲音。
布衣樂隊年歷:
�6�11997年:為希望工程捐資義演,舉行寧夏高校巡演,同年單曲《秋天》打上寧夏黃河風雲榜。
�6�11998年:在寧夏與科威特的流行樂隊聯合,為受水災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夏王陵捐資義演。
�6�12000年:在北京參加「樂壇驚雷」大賽獲第三名幾及最佳主唱獎。同年與偉酷網站簽約 發表《秋天》、《自由的鳥》、《三十里鋪》。
�6�12000年:《秋天》、《自由的鳥》入選中央電視台四套的「新民樂」欄目,播出後廣受好評。
�6�12001年:獲寧夏人民廣播電台最佳原創樂隊獎。
�6�12002年:參加中國北京「迷迪音樂節」,參加大眾音樂基金主辦的「豎起耳朵」現場音樂系列。
�6�12003年:摩登天空唱片公司badhead3民謠合輯《花園村》中發表單曲《秋天》。
�6�12004年:接受英國BBC電台專訪;
:參加中央台節目高歌《三十里鋪》;
:參加賀蘭山"中國搖滾的光輝道路"大型音樂節演出;
:參加midi音樂節,並被多家媒體看好,被評為"最被關注的民謠搖滾樂隊";
:中國權威專業音樂媒體《音樂周刊》用大幅版面介紹了寧夏的布衣樂隊,並進行了訪談;銷量極高的《完全生活手冊》也用大版幅刊登推介布衣、布衣音樂和布衣的生活;
:組織並參加以寧夏原創音樂為主題「只有一個寧夏北京站」系列演出。
�6�12005年:繼續作為主角之一參加「只有一個寧夏銀川站」演唱會;
:與唐朝、許巍、張楚等多位搖滾人共同錄制紀念張炬合輯《禮物》,作品《為你唱》收錄其中;
:作為第一支受邀在北京香格里拉飯店表演的搖滾樂隊為來華的「卡薩布蘭卡」舞蹈團隊演出;
:5月27日在京成功舉辦「布衣樂隊十周年」紀念演出;
:7月參加香港〔V〕音樂頻道舉辦的傑克丹尼·非常音樂派對西安、貴陽、南寧布衣專場巡演;
:8月參加在內蒙古舉行的「格根塔拉草原搖滾音樂節」;
:8月與羅琦超載張楚同台參加「綠色北京」露天音樂節;
:再次受邀參加中國最大規模的「迷笛音樂節」
�6�12006年:4月2日布衣樂隊受邀參加華語音樂盛典「百事音樂風雲榜」頒獎盛典,走過明星紅地毯,布衣樂隊參與錄制的合輯唱片《禮物》囊括本屆盛典[2005內地最佳歌曲獎],[最佳搖滾歌曲],[最佳搖滾專輯],[最佳作詞]四項大獎;
:與中唱嘉年公司簽署樂隊作品海外發行合約;
:舉辦布衣樂隊成立十一周年紀念演出;
:6月與日本著名音樂人Funky一同為電影《瘋狂的石頭》創作電影音樂;
:9月8日參加北京朝陽公園流行音樂節,作為開場樂隊演出,同台演出的還有英國著名樂隊placebo。
:10月受邀參加在北京雕塑公園舉行的「搖滾啤酒音樂節」
:10月日本巡演。
:11月參與喜劇電影《大電影之數百億》的電影音樂創作。
:11月樂隊第二張專輯正在錄制中……
2007年:受邀請參加寧夏啤酒節
:10月3日受邀參加摩登音樂節。
:10月6日受邀參加雪山音樂節大型演出。
:11月10日受邀參加天津音樂節。
代表作:《三峰》《秋天》《為你唱》《自由的鳥》《世事難料》《粼蘭曲》……
『伍』 推薦一部能講述美國搖滾歷史的電影
中文名稱:沒有方向的家
英文名稱:No Direction Home:Bob Dylan
資源類型:DVDRip
發行時間:2005年
電影導演:馬丁·斯科西斯 Martin Scorsese
電影演員:鮑勃·迪倫 Bob Dylan
地區:美國,英國
語言:英語
製作團隊:SAPHiRE
簡介:
譯名:沒有方向的家
片名:No Direction Home:Bob Dylan
其他外語片名:Bob Dylan Anthology Project (USA) (working title)
國家/地區:美國
導演:馬丁·斯科塞斯 Martin Scorsese
主演:
鮑勃·迪倫 Bob Dylan .... Himself (voice)
瓊·貝茲 Joan Baez .... Herself
艾倫·金斯堡 Allen Ginsberg .... Himself
艾·庫伯 Al Kooper .... Himself
瑪利亞·穆達爾 Maria Muldaur .... Herself
皮特·西歌 Pete Seeger .... Himself
大衛·范·羅克 Dave Van Ronk .... Himself
上映:2005年7月21日
類別:記錄片/音樂
語言:英語
色彩:彩色
字幕:英語
IDMB評分:8.9/10
簡介:
也許真是該對美國搖滾樂歷史上的傳奇人物Bob Dylan總結的時候了。不過普通人顯然是不能勝任這個「特權」的,所以這次出馬的是「不太普通」的大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在這部將於本月底上映的名為《沒有方向的家》的影片中,斯科塞斯用了約4個小時的時間記錄了美國民謠大師Bob Dylan 40多年傳奇的音樂生涯,首次真實地曝光了很多迪倫的鮮為人知的畫面。
『陸』 搖滾源自哪個國家
歷史上第一首被打上搖滾烙印的作品是美國的白人音樂家Bill Haley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錄制的《整日搖滾》(Rock Around the Clock)。那個時候的Bill Haley穿著筆挺的西裝,而且還打著領帶,頭發梳得油光發亮,如果這樣的一個人走在大街上,或者站在現在的舞台上演唱這首歌,一定沒有人會認為他是在唱搖滾,可偏偏歷史把它定義成第一首搖滾作品。這也沒什麼奇怪,原來人們還覺得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原來人們還覺得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呢!我們可以把它當作是時代和我們開的一個玩笑。這樣說來,其實任何具體的定義似乎也都是相對的,因為時代在變,人們的認識領域也在不斷地隨之拓展、改變。
世界上最難的就是為某種事物下一個定義,因為這需要描述的准確、精練。而世界上最容易的也可以說是為某種事物下一個定義,因為你完全可以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和認識程度給出一個概念。所以很早以前,在國人的傳統意識中,一頭長發加上皮夾克就是搖滾。然後有人認為,搖滾就是吉他上的SOLO,貝司上的低音,架子鼓上的節奏。現在有人說搖滾是一種精神,可是,也有人說這些都不對。下面是一些所謂的搖滾專家們所給出的定義:
格雷爾·馬庫斯是聞名遐邇的搖滾名著《神秘列車》的作者,他認為搖滾無非是「一種美國文化」,比如埃爾維斯·普萊斯利無非是「把作為美國人的感受戲劇化,把這種感受的含義、價值和美國生活的利弊作形象的表達」。
卡爾·貝爾茲則在他那本《搖滾故事》中視搖滾為「民間藝術」,一種下意識的俚語表達方式。
查理·勒特稱搖滾為「城市之聲」,認為它是都市少年們創造的新音樂吶喊。
喬納森·艾森則在《搖滾時代》中稱搖滾為「對西方文化之偽善的反叛……是一種深刻的顛覆形式」。
戴夫·哈克《物有所值》中用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學說分析搖滾,認為它是「工人階級文化」;而保爾·約翰遜則在《新政治家》重視搖滾為資產階級的陰謀,其目的是招安潛在的革命者,使他們「沉溺於其中而麻木不仁,懶散不堪並脫離實際」。
理查德·戈爾德斯坦在《搖滾之詩》中則認為,搖滾最重要的特點仍是對青春活力的肆無忌憚的揮霍……
美國黑人音樂家Chuck Berry用他的作品給搖滾樂下的定義,這同樣是一首50年代搖滾樂誕生初期的作品Johnny B,Good。它講述了一個彈吉他的年輕人走向成功的故事,它以敘事的手法給搖滾樂加上了一個十分誘人的光環,搖滾樂可以讓一個普通人走向成功與輝煌。這個普通人可以沒有任何的樂理知識,不懂音樂,只要他有理想,只要他勇敢地把自己心裡想的唱出來,只要他願意。另外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國發射給外星生物的一艘飛船上,這首歌還作為人類文明的精華被刻錄在一張光碟上,用以表達地球人的文明成果。
『柒』 著名的披頭士樂隊是哪個國家的
英國。
『捌』 請問搖滾樂是發源自哪個國家的
搖滾樂是發源自美國
搖滾樂的產生背景:
回顧20世紀上半葉的美國歷史,從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期,歐美發生經濟危機,出現了經濟大蕭條;30年代末,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1941年日本襲擊珍珠港,美國投入反法西斯戰爭,直到1945年戰爭才結束。再看50年代以後,50年代,美國是一個相對穩定和繁榮的時期,也經常被視為美國人的繁榮時代。60年代是美國歷史上最動盪的年代之一。由於出兵參加越南戰爭,遭到人民的反對,使全國處於社會、政治極不安寧的狀態。
恰好在50年代,特別是1952年艾森豪威爾就任總統後,美國經濟開始穩定,整個社會也處於安居樂業的狀態。於是,中產階級逐漸增多,他們養兒育女,出現了一個生育高峰期。青少年的數量空前增長,一下子這個世界成了青年人的天下。當時,孩子們在課餘生活里,一般都與家人呆在一起。電視節目也比較健康,在音樂趣味上也沒有太大的鴻溝。青老年人欣賞的音樂也基本相同,都是40年代和50年代的"大樂隊"演奏的音樂,還有就是延續了幾十年的叮砰巷歌曲,歌詞經常表達單純的愛情,音樂也不帶威脅性,盡量給人一種舒適、安寧的感覺。
到了50年代中期,這批青少年由於生活條件優越,沒有像父輩那樣經歷過戰爭和苦難,同時又倍受家庭的寵愛,因此,他們開始不理解父母們的思維和生活方式,不願意走父母為自己安排好的道路。他們有了自己的追求和愛好,而且由於人多勢眾,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他們不再跟隨父母欣賞那些多愁善感的流行歌曲。這時,他們正好在搖滾樂中找到了自己的聲音。搖滾樂簡單、有力、直白,特別是它那強烈的節奏,與青少年精力充沛、好動的特性相吻合;搖滾樂無拘無束的表演形勢,與他們的逆反心理相適應;搖滾樂歌唱的題材,與他們所關心的問題密切相關。
搖滾樂的出現:
20世紀50年代初期,美國的流行音樂市場出現了一個三足鼎立的現象。黑人欣賞的音樂基本上以節奏布魯斯為主,中產階級以上的白人聽的都是叮砰巷歌曲,而中西部的農村聽眾所喜歡的都是與農村生活有關的鄉村音樂。然而,到了50年代中期(約1954~1956年期間),唱片市場出現了兩個明顯的現象,即"市場交叉"和"翻唱版"的出現。"市場交叉"是指原來在一個市場發行的唱片,同時在另一個市場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如有些歌曲在節奏布魯斯銷售榜上名列前茅,同時在波普(指當時的流行歌曲,叮砰巷歌曲的延續)榜上也倍受歡迎。看到這種有利可圖的市場交叉情況,有些大唱片公司很快根據正流行的節奏布魯斯歌曲製作出自己的版本,由此導致了大量"翻唱版"的出現。這個時候,原來隔開的三個市場突然間感覺中間的圍牆倒了,在這片廢墟中一種新的風格--搖滾樂正式誕生了。
搖滾樂的正式產生是在50年代中期,但是這個名詞卻在50年代初期就已出現。1951年,克利夫蘭電台唱片節目主持人艾倫·弗里德(Alan Freed)從一首節奏布魯斯歌曲《我們要去搖,我們要去滾》(We're Gonna Rock ,We're Gonna Roll)中創造出了"搖滾樂"(Rock n' Roll)這個名詞。1955年,電影《黑板叢林》(Blackboard Jungle)的上映對搖滾樂的產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它講述的是一群學生造反的故事。一位中學教師面對這群學生唱起了一首歌,這首歌就是影片的插曲《晝夜搖滾》(Rock Around The Clock,例16)。這首歌曲在青少年中引起了極大的轟動。1955年7月,《晝夜搖滾》在波普排行榜上獲得第一名,標志著搖滾時代的到來。它的演唱者比爾·哈利,也因此成了青少年崇拜的第一個搖滾樂偶像。從此,搖滾樂開始風靡全國。
『玖』 著名的披頭士樂隊來自哪個國家
著名的披頭士樂隊來自英國。
The Beatles(披頭士樂隊,又稱甲殼蟲樂隊),英國搖滾樂隊,由約翰·列儂(John Lennon)、林戈·斯塔爾(Ringo Starr)、保羅·麥卡特尼(Paul McCartney)和喬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四名成員組成。
1960年,樂隊於英格蘭利物浦市成立,其音樂風格源自20世紀50年代的搖滾樂,並開拓了迷幻搖滾、流行搖滾等曲風。
(9)電影特輯搖滾是哪個國家的擴展閱讀
1970年,憑借《Let It Be》獲得第13屆格萊美獎最佳原創電影電視音樂獎;4月10日,保羅·麥卡特尼宣布離開樂隊;5月8日,樂隊最後一張錄音室專輯《Let It Be》正式面世,這張專輯在《滾石》雜志2003年發布的五百大專輯排行榜中位列第86位;10月31日,保羅·麥卡特尼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完全解散The Beatles,並且禁止樂隊重組;經過一年的審理辯論之後,法庭批准了麥卡特尼的訴訟。
1980年12月8日,主唱約翰·列儂在紐約被自己的歌迷槍殺。1988年1月20日,入駐搖滾名人堂。1994年,保羅·麥卡特尼、喬治·哈里森、林戈·斯塔爾為樂隊精選集的製作而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