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誰推薦幾部七八十年代的台灣老電影
小城故事、小畢的故事、悲情城市、汪洋中的一條船、八百壯士、窗外、雁兒在林梢、兒子的大玩偶、搭錯車、在水一方、看海的日子、殺夫、雪在燒、歡顏、庭院深深、金盞花、大哥大等等
② 台灣本土老電影都有哪些求片名
《再見阿郎》播出時間:2003年11月11日至2004年4月26日每周一至周五晚上八點於台視播出二十年前,古意、郭添、明郎三人原為好友,古意、郭添兩人服務警界,明郎因涉入黑道,並犯下重案,古意、郭添奉命追捕,明郎走投無路,將初生嬰兒托予古意後,不願就逮,墮海後生死未卜……。為了不負好友所託,和彌補不及阻止明郎墮海的遺憾,古意及美枝夫婦,不顧辛勞,將阿郎視為已出,撫養長大成人。
《又見阿郎》是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出品的倫理情感劇,由李岳峰執導, 莫佩儒、黃美津、李海蜀編劇,江宏恩、江祖平、丁力祺、邊瀟瀟等主演。
該劇講述了"阿郎"的祖輩離開家鄉到台灣奮斗的故事。
該劇已於2009年11月10日登陸CCTV-8首播。
③ 方日龍什麼電影
《童子功》。
《童子功》,中國香港1971年郭南宏執導,亞洲影後凌波主演武俠電影。老賊為打壓漢人整治少林,請來兩位絕頂高手,一身童子功刀槍不入,老英雄會斗五惡霸,卻被方日龍用三招童子功斬殺。
凌以其擅長的女扮男裝,演俠士甘素凡,為替師父報仇,與浪俠(凌雲)連手對付仗恃「童子功」絕招橫行江湖之武林惡魔(魯平)。導演郭南宏通過驚險,緊張的場面,充分暴露敗類的野心及猙獰嘴臉,並頌揚兩位青年俠士不畏強暴的精神,讓全片充滿懾人心魄的魅力。
(3)1964年的台灣電影有哪些擴展閱讀:
主演:
1、凌波中國台灣電影演員,出生於廣東汕頭,本名黃裕君,4歲時被賣到廈門當養女,改名君海棠,因為養父是晉江安海鎮人,所以常常被認為祖籍是晉江安海,現定居加拿大。
2、凌雲,70年代港台電影巨星。1941年5月21日出生,原名林龍松,祖籍台灣彰化。中專畢業後,在叔父經營的百貨公司工作。1957年投考玉峰電影公司演員訓練班,以藝名龍松拍攝多部台語電影,成為台語電影首席小生。
服完兩年兵役後,1964年簽約邵氏電影公司,改名凌雲,以冷峻小生形象走紅。1965年與影星葉楓結婚,1983年因感情不合離異。與邵氏1977年約滿後以自由身接拍其他電影公司影片,並以動作明星姿態活躍於影壇。1981年導演影片《英雄對英雄》,今已息影。
④ 台灣50、60年代的電影
淘骯傻匪郎斗
⑤ 台灣的歷史影片
日治時期
日治時代台灣自製日語電影《莎勇之鍾》,李香蘭主演第一部在台灣拍攝的電影是1907年2月日人高松豐治郎率領日本攝影師等一行人在全台灣北、中、南一百多處地點取鏡的《台灣實況紹介》。電影內容涵蓋城市建設、電力、農業、工業、礦業、鐵路、教育、風景、民俗、征討原住民等題材[16]。第一部台灣人製作的劇情片《誰之過》於1925年由劉喜陽、李松峰等人組成的台灣映畫研究會製作。不過即使劇情片,仍有相當多的影片。具有政治宣傳的作用[17]。
1908年,高松豐治郎於台灣定居,開始在台灣北、中、南七大都會建戲院放映電影,並與日本及歐美的電影公司簽約,建立制度化的電影發行放映制度。1924年後,台北的放映業者由日本請來一流的辯士(電影說明者),電影放映業愈加彭勃起來。1935年10月,日本領台40年舉行台灣博覽會,以及隔年台北與福岡間開辟航空通運,這兩件事推化造就了日治時期台灣電影放映業的鼎盛時期[17]
民國時期
台語電影興起
主條目:台語電影
台語電影《舊情綿綿》,洪一峰主演。1955年,麥寮拱樂社歌仔戲團團主陳澄三與何基明導演合作,拍攝該團的拿手戲《薛平貴與王寶釧》,成為二戰後第一部台語片,一直到1981年最後一部台語片《陳三五娘》為止,歷經了二十多年的台語電影時代。根據統計,台語片的總產量將近兩千部,產量最多時一年高達120部作品問世。《薛平貴與王寶釧》在當時台灣社會引起大轟動,皆創下當時票房紀錄,[18],引來一窩風的台語歌仔戲跟拍風。
健康寫實電影
1960年代,台海情勢逐漸穩定,中央電影公司提出健康寫實的製作路線,兼顧歐美寫實主義電影下,聘請李行拍攝《蚵女》與《養鴨人家》兩片。兩片均頗叫好叫座。[16]。
60年代末期,知名導演李翰祥來台發展,並香港電影技術帶進台灣。此階段所拍電影類型除了初期的黃梅調,尚有歷史宮闈片《如西施》及文藝片,其中以瓊瑤原著為藍圖者佔了8部。
胡金銓與新武俠片
1960年代,香港卲氏公司開始製作新派的武俠片,其中的兩位主要導演胡金銓與張徹後來都來台灣發展。胡金銓於1967年為聯邦公司編導武俠片《龍門客棧》締造了絕佳的票房紀錄[19],從此武俠、功夫、武打類型的電影成為台灣電影的主流之一,直到80年代才沒落。胡金銓的電影發揮中國京劇的特色,結合彈簧床與吊鋼絲的特技,運用蒙太奇電影手法,使得武打動作快速俐落,動靜收放形成視覺韻律。
功夫片興起
1971年,香港嘉禾公司推出李小龍主演的功夫片《唐山大兄》及次年的《精武門》均在台掀起一股功夫熱潮,而台灣武俠主流自此就轉化為功夫片、武打片繼續在台灣流行。接著張徹在卲氏公司幕後支持下,於1974年率奇子弟兵姜大衛、狄龍等來台成立的長弓公司,也讓功夫武打片,成為當時台灣電影的要角。
愛國政宣電影
1970年代中期之後,開始了一段台灣電影的愛國政宣片時期,如《英烈千秋》、《大摩天嶺》、《戰地英豪》、《女兵日記》、《八百壯士》、《梅花》、《筧橋英烈傳》、《望春風》、《香火》、《黃埔軍魂》、《成功嶺上》、《源》、《皇天後土》、《假如我是真的》、《辛亥雙十》、《血戰大二膽》等。
除此,叫特殊的片種則有如《汪洋中的一條船》的自我勉勵寫實片及如《一個女工的故事》的文藝片。
學生電影類型
之後,李行、宋存壽、屠忠訓等導演拍了一些如《小城故事》、《早安台北》、《候鳥之愛》、《歡顏》等清新的小品。之後,導演林清介則在《一個問題學生》賣座後,連續拍攝相同類型,以學生生活為主題的學生電影,這些類型電影包括《學生之愛》、《同班同學》、《男女合班》、《台北甜心》、《畢業班》等。而這波電影尚有《拒絕聯考的小子》、《年輕人的心聲》、《不妥協的一代》。此階段學生電影成為台灣新浪潮電影出現以前的重要台灣電影類型。這些低成本獨立製作方式,也讓新導演有了拍片的機會。事實上,台灣知名導演侯孝賢也在此階段接拍了《就是溜溜的她》、《風兒踢踏踩》等兩部片子。
台灣新浪潮電影的興起與沒落
台灣電影「現代主義」化,可說是始於三支短片合而為一的黃春明原著改編電影-《兒子的大玩偶》(片中另有《蘋果的滋味》、《小琪的那頂帽子》)。除了部分禁演引發的《台灣電影宣言風波》外,中影公司大膽啟用新人拍攝鄉土文學作品,也是確立台灣電影新浪潮的主因。事實上,於《兒子的大玩偶》之前,中影已先啟用楊德昌、柯一正、張毅、陶德辰拍攝了《光陰的故事》,《在那河畔青草青》與《小畢的故事》。這些電影也促成了台灣電影的新風貌,更因票房賣座,讓台灣新電影成為主流[16]。
《兒子的大玩偶》製作完成後,突破當時台灣政治與電影保守勢力的抵制,於輿論、口碑與市場的支持下,為往後台灣電影的創作自由創造一片天空。其後,包括侯孝賢、楊德昌、張毅、萬仁、柯一正、陳坤厚、曾壯祥、李佑寧、王童等也確定了以導演為主;形式新穎、風格獨特、意識前進的台灣新電影。
一般來說,此波新浪潮電影中較重要的作品計有《風櫃來的人》、《海灘的一天》、《看海的日子》、《老莫的第二個春天》、《玉卿嫂》、《油麻菜籽》、《童年往事》、《我這樣過了一生》、《青梅竹馬》、《殺夫》、《恐怖份子》、《戀戀風塵》、《桂花巷》。
該新電影絕大多數是由台灣政府所屬的中影所投資拍攝,主要的推動者為中影主事者明驥與中高階層的小野和吳念真。此三人,可說是促成台灣新電影的主要功臣,也對當時低迷的台灣電影產生重大影響[16]。
在此影響下,台灣業內原本拍攝商業電影的導演見狀,也將此潮流引進商業電影境地,此種以鄉土小說為類型的商業電影,計有《金大班的最後一夜》、《在室男》、《嫁妝一牛車》、《孤戀花》、《孽子》等。不過因為產量畢竟有限,1980年代台灣電影仍以如許不了主角的喜劇,與其他如著賭博片、犯罪片的商業電影。
另一方面,因為香港電影的成功,讓台灣輿論上也開始出現對台灣新電影的批判聲音。以藝術電影為主軸的台灣新電影的支持者與反對者逐漸壁壘分明,此因素,讓集體的台灣新潮流電影方朝終於1980年代末期結束[16]。不但如此,在票房也大為失利。不過,相對的,此藝術電影,卻同時間大受國際影展與各國藝術電影市場上的歡迎。
⑥ 你印象最深刻的一部電影是什麼
我覺得是《暖春》。
「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了!雖然讀三字經的少了!但這幾個字早早就深深植入我們的心底,這是我們的文化,是我們的本性。而最能體現這種淳樸的,莫過於《暖春》了!
電影最後,當全村人在為小花募捐時,村長說出驚人秘密,爺爺的兒子竟也是他年輕時收養,為了這個收養的兒子不受委屈,爺爺終身未娶。而小花,這個被愛供養的女孩兒長大後,沒有留在繁華的大都市,而是回歸山裡,這個收養的她的地方,做一名鄉村女教師。祖孫三代,雖沒有血緣,卻是至親至愛的親人。當全家人坐在一起,商量用愛幫助更多的人,更是贏得了無數觀眾的掌聲。
⑦ 反映台灣60 70年代的電影有哪些
台灣往事
⑧ 洪金寶演廚師的電影是
洪金寶演廚師的電影是《功夫廚神》。
《功夫廚神》是2009年上映的一部喜劇電影。由葉永健導演,洪金寶、吳建豪、應采兒等出演。講述了黃閣圍村的村長黃秉義被師侄誤解、陷害,最終贏回榮譽的故事。
劇情介紹:
黃閣圍村的村長黃秉義(洪金寶飾),精通廚藝,受村民敬重。十年前其兄黃秉基(梁小龍飾),醉酒鬧事,弄斷一手,黯然離開圍村,囑義好照顧其子黃繼祖(樊少皇飾)。怎料童年黃繼祖誤會叔父趕走其父奪村長位置,矢志長大後一定報仇。
一次圍村喜宴,祖囑手下良(洪天明飾)在酒菜內落瀉葯陷害義,迫走義。
義因誤會而結識「四海一品」老闆沈青(應采兒飾),義不容辭地幫「四海一品」再創新獻。
義的高超廚藝得以重現,但卻惹來初出矛蘆的廚藝天才龍建一(吳建豪飾)的挑戰。最終,黃秉義以精妙刀工做出一道「冰鮮鯛魚片」令龍建一的「薄切生海豚」黯然失色,龍建一心悅誠服,並決意拜師學藝。
其後,祖得知義為「四海一品」的大廚,便開始處處針對「四海一品」,並派人多番搗亂。黃秉義為了不想連累眾人,萌生去意。
未幾 , 舉行全國「廚神」大賽 ,龍建一為重振「四海一品」的名聲,決意參賽。而黃繼祖的「粵皇軒」亦報名參加,並派出兩屆廚神的總廚田秋刀出賽。比賽過程十分緊張激烈,中華廚藝大放光芒。
比賽前,黃秉義與黃繼祖私下會面,兩人決意用功夫一解恩仇。
最後一輪決賽,在種種不利的情況之下,龍建一以黃秉義傳授的一道看似平凡的「開水白菜」菜色技驚四座,將「粵皇軒」的「佛跳牆」比了下去。
洪金寶,1952年1月7日出生於中國香港,演員、武術指導、導演、監制、編劇、龍虎武師。
洪金寶生於香港,祖籍浙江寧波。洪金寶幼年生性頑皮好勝。1958年,洪金寶被送入於占元創辦的中國戲劇學院京劇戲班學習,與其他「元」字輩的師弟元樓、元彪、元奎、元華、元武等人合稱「七小福」。
1961年,出演首部電影《愛的教育》,飾演小禿子何壽全。1962年,與成龍、李麗華合作出演電影《大小黃天霸》。1964年出演電影《生死關頭》。1966年,進入邵氏兄弟影業並參與胡金銓執導的武俠片《大醉俠》的武術設計。
1968年,出演羅維導演的武俠動作電影《斷魂谷》。1969年,出演何夢華執導的電影《飛燕金刀》。1971年,加入嘉禾並升任武術指導,完成電影《奪命雙劍》的動作設計。1972年,洪金寶參與李小龍主演電影《精武門》的拍攝工作;同年拍攝電影《合氣道》,該片是洪金寶第一次擔任主角的影片,戲中他扮演男二號。
1973年,洪金寶在電影《龍爭虎鬥》中和李小龍過了招。1974年,主演葉榮祖執導的動作電影《死亡挑戰》,擔任電影《鬼馬雙星》的武術指導。1975年,擔任電影《忠烈圖》的動作導演。1976年,擔任電影《少林門》的動作導演。
1977年,簽約嘉禾成為導演;同年拍攝電影《三德和尚與舂米六》,這部電影是洪金寶第一部導演的作品,此外他還擔任了影片的主角和武術指導。
1978年,與梁家仁合作拍攝電影《肥龍過江》。同年和劉家榮,麥嘉組成了嘉寶影片公司,主演麥嘉導演的電影《老虎田雞》。1979年,與師弟元彪合作拍攝電影《雜家小子》。1980年,洪金寶拍攝僵屍喜劇電影《鬼打鬼》,獲得香港電影全年票房冠軍 。
1981年,洪金寶組織元彪、林正英等洪家班人馬,拍攝功夫喜劇電影《敗家仔》,憑借該片他獲得了香港電影金像獎歷史上第一個最佳動作設計獎。
1982年,洪金寶自導自演的電影《提防小手》上映,獲得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提名,並以主演的另一部電影《提防小手》獲得獲得第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1983年,洪金寶聯合眾多諧星主演功夫喜劇《奇謀妙計五福星》;劇中洪金寶飾演茶壺一角;擔任電影《A計劃》的武術指導。1984年出演電影《貓頭鷹與小飛象》;擔任電影《神勇雙響炮》的武術指導。1985年,執導並主演動作喜劇電影《福星高照》,該片在香港票房達到三千萬,成為1985年香港年度票房冠軍。
1986年,主演曾志偉導演的喜劇電影《夏日福星》,飾演鷓鴣菜一角。1987年,洪金寶導演兼主演動作電影《東方禿鷹》。1989年,導演電影《群龍戲鳳》;憑借在電影《七小福》的表現獲得第三十三屆亞太影展最佳男主角獎 。
1990年,與成龍、梁家輝合作拍攝電影《火燒島》,飾演劉世傑一角;擔任電影《鬼咬鬼》的武術指導。1991年,主演電影《猛鬼入侵黑社會》。1992年與曾志偉,陳百祥,馮淬帆合作出演喜劇動作電影《五福星撞鬼》。
1993年,出演武俠電影《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並擔任電影的武術指導。1994年,擔任電影《東邪西毒》的武術指導。90年代中期因港產片不景氣,洪金寶開始減產。1995年,主演電影《摩登笑探》,飾演pierre一角。
1997年,執導動作喜劇電影《一個好人》,影片在香港本地票房收入4500萬港元。1998年,赴美國拍攝由唐季禮監制的美國電視劇《過江龍》。[20]2000年重回香港電影界。2001年,與鄭伊健、張柏芝、古天樂合作出演電影《蜀山傳》,飾演白眉道人。
2003年,洪金寶執導電影《卧底威龍》。2004年,主演喜劇電影《大阪撻一餐》。2005年主演電影《殺破狼》,飾演大反派王寶 。2007年,出演時裝功夫喜劇《雙子神偷》。
2008年,主演電影《三國之見龍卸甲》,並擔任電影的動作指導。2009年,憑借電影《葉問》的動作設計,獲得第46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和第2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同年洪金寶和保定市火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在河北保定創建洪金寶國際影視培訓基地。
2010年,憑《葉問2》的動作設計,獲得第4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動作設計。2011年,憑《葉問2》獲得第5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男配角以及第3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 。2012年,主演電影《大上海》,飾演上海灘大亨洪壽亭。
2014年1月10日,主演的電影《上海灘馬永貞》在全國上映 。2015年12月,在橫店拍攝英雄史詩片《戰神戚繼光》。
⑨ 李翰祥的主要作品
時間名稱備注1953年《金鳳》(與嚴俊合作)在台北「國語片展映式」上獲最佳國語片獎、最佳女主角獎1954年《嫦娥》與姜南、古壽林合作1955年《雪裡紅》1955年《水仙》1955年《馬路小天使》1955年《黃花閨女》1956年《窈窕淑文》1956年《移花接木》1957年《春光無限好》1957年《安用兒》1957年《丹鳳街》1958年《貂蟬》獲第五屆亞洲影展最佳導演獎、最佳女主角獎等五項大獎1958年《全家福》1958年《給我一個吻》1958年《殺人的情書》1958年《妙手回春》1959年《江山美人》獲第六屆亞洲影展最佳影片獎、最佳女主角獎等多項大獎1959年《兒女英雄傳》1959年《倩女幽魂》1960年《後門》獲第七屆亞洲影展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女主角獎1961年《楊貴妃》獲第15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室內彩色攝影獎,
第1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優等劇情片 1962年《武則天》《王昭君》1963年《一毛錢》1963年《梁山伯與祝英台》第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獎,
黃梅調電影從此風靡港台二十年之久,
鄧麗君也因演唱插曲《訪英台》獲黃梅調歌曲演唱一等獎 1964年《七仙女》《狀元及第》1965年《西施》第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
第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1968年《冬暖》台灣文藝片經典作品之一1968年《四季花開》1969年《揚子江風雲》獲第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情節片獎、
最佳男主角獎、最佳男配角獎 1969年《富貴花開》1969年《鬼狐外傳》1970年《喜怒哀樂之樂》1970年《緹縈》獲第十七屆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獎
第9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古裝片獎 1970年《八十七神仙壁》1971年《騙術奇譚》1972年《騙術大觀》1972年《只愛鴛鴦不羨仙》1972年《大軍閥》獲第19屆亞洲影展描寫人物最成功喜劇片獎1972年《風月奇譚》1973年《牛鬼蛇神》1973年《騙術奇中奇》1973年《北地胭脂》1973年《風流韻事》1973年《一樂也》1974年《金瓶雙艷》1974年《聲色犬馬》1974年《丑聞》1975年《港澳傳奇》1975年《傾國傾城》獲獎影片1975年《捉姦趣事》1976年《瀛台泣血》1976年《洞房艷史》1976年《拈花惹草》1976年《騙財騙色》1977年《風花雪月》1977年《乾隆下江南》1977年《金玉良緣紅樓夢》獲第1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美術設計獎1977年《佛跳牆》1978年《乾隆下揚州》1978年《子曰食色性也》1979年《銷魂玉》1979年《軍閥趣史》1979年《鬼叫春》1980年《乾隆與三姑娘》1981年《徐老虎與白寡婦》1982年《武松》1982年《三十年細說從頭》1982年《乾隆皇君臣鬥智》1983年《火燒圓明園》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優秀影片特別獎1983年《垂簾聽政》梁家輝因主演咸豐皇帝榮獲第3屆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1984年《火龍》潘虹因飾演李淑賢獲香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1986年《八旗子弟》1988年《一代妖後》(即《西太後》)1989年《金瓶風月》1989年《敦煌夜譚》1993年《金瓶梅》1993年《情人的情人》1993年《少女潘金蓮》1996年《火燒阿房宮》(40集電視連續劇) 《八旗子弟》 .... 導演
《八旗子弟》 .... 編劇
《緹縈》 (1970) .... 編劇
《潘金蓮》(1964) .... 導演
《武松》 (1982) .... 導演
《武松》 (1982) .... 編劇
《傾國傾城》(1975) .... 導演
《傾國傾城》 (1975) .... 編劇
《佛跳牆》 (1977) .... 導演
《乾隆皇與三姑娘》(1980) .... 導演
《一樂也》 (1973) .... 導演
《酷男之戀》 .... 導演
《兒女英雄傳》 (1959) .... 導演
《一樂也》 (1973) .... 編劇
《風流韻事》 (1973) .... 導演
《徐老虎與白寡婦》 (1981) .... 導演
《聲色犬馬》 (1974) .... 導演
《乾隆下揚州》(1978) .... 導演
《雪裡紅》 (1956) .... 導演
《乾隆下江南》 (1977) .... 導演
《金瓶雙艷》 (1974) .... 導演
《北地胭脂》 (1973) .... 導演
《垂簾聽政》 (1983) .... 監制
《火燒圓明園》 (1983) .... 監制
《金瓶風月》 (1991) .... 美術指導
《敦煌夜譚》 (1990) .... 作詞
《一代妖後》 (1988) .... 編劇
《金玉良緣紅樓夢》 (1977) .... 導演
《浴室艷屍》(1952) .... 置景
《結婚廿四小時》(1950) .... 美術(製作設計)
《別讓丈夫知道》(1952) .... 美術(製作設計)
《玫瑰花開》 (1951) .... 美術指導
《嫦娥》 (1954) .... 導演
《窈窕淑女》 (1957) .... 導演
《雨夜歌聲》 (1950) .... 美術(製作設計)
《雪裡紅》 (1956) .... 編劇
《金鳳》 (1956) .... 編劇
《黃花閨女》 (1957) .... 導演
《黃花閨女》 (1957) .... 編劇
《翠翠 》(1953) .... 導演助理
《馬路小天使》(1957) .... 導演
《笑聲淚痕》 (1958) .... 編劇
《笑聲淚痕》 (1958) .... 導演助理
《安琪兒》 (1958) .... 導演
《給我一個吻》 (1958) .... 導演
《丹鳳街》(1958) .... 導演
《丹鳳街》 (1958) .... 編劇
《全家福》 (1958) .... 導演
《春光無限好》 (1957) .... 導演
《妙手回春》 (1958) .... 導演
《殺人的情書》 (1959) .... 導演
《貂蟬》 (1958) .... 導演
《水仙》 (1956) .... 導演
《水仙》 (1956) .... 編劇
《江山美人》 (1959) .... 導演
《楊貴妃》 (1962) .... 導演
《一毛錢》 (1964) .... 導演
《狀元及第》 (1964) .... 導演
《狀元及第》 (1964) .... 監制
《神仙·老虎·狗》(1961) .... 其他
《鳳還巢》 (1963) .... 導演
《倩女幽魂》 (1960) .... 導演
《手槍》 (1961) .... 導演
《七仙女》 (1963) .... 作詞
《七仙女》 (1963) .... 編劇
《情人的情人》 (1994) .... 導演
《火龍》 (1986) .... 導演
《垂簾聽政》 (1983) .... 導演
《垂簾聽政 》(1983) .... 編劇
《火燒圓明園》(1983) .... 導演
《火燒圓明園》 (1983) .... 編劇
《一代妖後》 (1988) .... 導演
《西大後》 (1988) .... 導演
《瀛台泣血》 (1976) .... 導演
《瀛台泣血》 (1976) .... 編劇
《大軍閥》 (1972) .... 導演
《大軍閥》 (1972) .... 編劇
《金瓶風月》 (1991) .... 導演
《金瓶風月 》(1991) .... 編劇
《武則天》 (1963) .... 導演
《武則天》 (1963) .... 編劇
《梁山伯與祝英台》 (1963) .... 導演
《梁山伯與祝英台 》(1963) .... 編劇
《後門》 (1960) .... 導演
《敦煌夜譚》 (1990) .... 導演
《西太後》 (1989) .... 導演
《西太後》 (1989) .... 編劇
《貂蟬》 (1958) .... 導演
《冬暖》 (1968) .... 導演
《王昭君》 (1964) .... 導演
《西施》 (1965) .... 導演
《緹縈》 (1970) .... 導演
⑩ 求一部老電影應該是六七十年代拍攝的的 好像是台灣的
台灣故事片,共3部:《亡命少主》《鬼面忍者》《少主復仇》
出品時間是1982年,武術指導是李海興,並在本片中擔任配角。片子主演羅銳,鹿峰(扮演反派boss雙賀貫天錘),江生(瞎尊者),李海興(忍者角川),陸儀鳳(角川艾子)。
故事是講桃花三忍者的老大跟日本公主私奔並生下主角,後由於日本宮廷斗爭,忍者集團全面出動,追殺公主及其可能繼位的少主兒子。鬼面忍者就是主角的老爹,戴著鐵面具,他被忍者集團的首領用某種葯物控制了。忍者集團的首領用兩柄金錘,號稱「雙賀貫天錘」,他和鬼面忍者並稱是最強的忍者。主角修行了日本武功「迷蹤七番天」以後,和他老媽日本公主、老爹鬼面忍者以及女主角幾個人合力對抗雙賀貫天錘,最後打敗了他。電影里表現了很多忍術,看起來挺新鮮的,武打場面也不錯,主角身體素質良好,肌肉發達,動作到位,打起來很漂亮。他主演了很多忍者電影,如《東方巨龍》、《影子軍團》、《猛龍煞星》(《忍者在美國》)、《忍者在中國》、《忍武者》等,雖然都是小成本製作,但場面火爆,值得一看。他的缺點是演技不行,這可能是一直不紅的原因之一,後來做武術指導還不錯,有《羞羞鬼》等作品,指導的動作挺好看。鹿峰和江生是張家班弟子,早期跟隨張徹拍的《五毒》、《殘缺》等片子很有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