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演員大全 > 西南聯大電影哪個省

西南聯大電影哪個省

發布時間:2022-09-07 07:11:46

1. 西南聯合大學在那裡

西南聯合大學在昆明。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The National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是中國抗日戰爭開始後高校內遷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

1937年11月1日,由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在長沙組建成立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在長沙開學(這一天也成為西南聯大校慶日)。由於長沙連遭日機轟炸,1938年2月中旬,經中華民國教育部批准,長沙臨時大學分三路西遷昆明。1938年4月,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從1937年8月中華民國教育部決定國立長沙臨時大學組建開始,到1946年7月31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停止辦學,西南聯大前後共存在了8年零11個月,「內樹學術自由之規模,外來民主堡壘之稱號」,保存了抗戰時期的重要科研力量,為中國和世界的發展進步作出了傑出貢獻。

(1)西南聯大電影哪個省擴展閱讀: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南京國民政府組織東部高校倉促內遷。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乃遷至湖南長沙,組成長沙臨時大學,同年10月開學。因日軍沿長江一線步步緊逼,師生們於1938年2月搬遷入滇。

其中有200餘位師生從湖南步行至昆明,行程數千里,被譽為「文軍長征」。1938年4月,學校定名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設文、理、法商、工、師范5個院26個系,兩個專修科一個選修班。抗戰勝利後,1946年西南聯大解散,三校分別復校北上;師范學院留在昆明獨立設院,改稱昆明師范學院。

在滇期間,西南聯大還曾先後設蒙自分校和敘永分校。西南聯大設有校務委員會,由3位校長任主席:張伯苓、蔣夢麟、梅貽琦;實則始終由最年輕的梅貽琦主政。西南聯大內部俊彥雲集,巨擘濟濟。

其中校內各院系和重要部門的負責人,亦均為一線名流,如文學院院長馮友蘭、理學院院長葉企孫、法商學院院長周炳琳、工學院院長施嘉煬、師范學院院長黃鈺生等,皆一時之選。

此外,校中的陳寅恪、劉文典、朱自清、沈從文、錢穆、金岳霖、吳有訓、周培源、吳大猷、華羅庚、陳省身、陳岱孫、張奚若、潘光旦等也久負盛名。

如此「奢華」的師資陣容,更是培養了大批英才。西南聯大8年,學生有8000人,畢業生3300餘人,涌現了眾多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及台灣「中研院」院士;其中有楊振寧、李政道2人獲得諾貝爾獎。

趙九章、鄧稼先等8人獲得「兩彈一星」功勛獎;黃昆、劉東生、葉篤正、吳征鎰、鄭哲敏、於敏6位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宋平、王漢斌、彭佩雲則成為國家領導人。

三校原在平津,遠離當時的政治中心南京;組成西南聯大後,更是偏安昆明,遠離政治中心重慶。由此獲得了高度的大學自治和充分的學術自由。在一次校慶中,時人曾用對聯描繪西南聯大說:「如雲如海如山,自然自由自在。」

意指三校各不相同的風氣:清華智慧如雲,北大寬容如海,南開堅定如山。幾十年後,有人問沈從文:為什麼當時條件環境那麼苦,西南聯大培養的人才,卻超過了戰前北大、清華、南開30年出的人才的總和?沈從文回答了兩字:自由。

2. 西南聯大現在叫什麼

西南聯大現在叫雲南師范大學。1984年西南聯大改稱雲南師范大學,其舊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首批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全國紅色旅遊精品線路、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全國免費開放博物館、民盟中央傳統教育基地、雲南省社會科學普及示範基地、雲南省國防教育示範基地等。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The National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是中國抗日戰爭開始後高校內遷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

1937年11月1日,由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在長沙組建成立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在長沙開學(這一天也成為西南聯大校慶日)。由於長沙連遭日機轟炸,1938年2月中旬,經中華民國教育部批准,長沙臨時大學分三路西遷昆明。

1938年4月,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雲南師范大學:

雲南師范大學前身是誕生於1938年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師范學院。1946年,組成西南聯大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三校復員北返,其師范學院留昆明獨立建校,定名國立昆明師范學院,1950年改名昆明師范學院,1984年更名為雲南師范大學,1999年,與雲南教育學院、雲南體育進修學院合並重組雲南師范大學。2000年8月,雲南銀行學校並入雲南師范大學。

截至2020年11月,學校有呈貢校區、一二·一西南聯大校區2個校區,校園佔地2901.34畝,佔地面積190.36萬平方米;下設22個學院和學部,有本科專業86個,28所附屬和合作辦學的中小學、幼兒園;

有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1種博士專業學位授權,1個未獲一級學科授權的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16種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有教職工2400人,博士研究生274人、碩士研究生6125人、全日制本科學生28489人、留學生765人。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雲南師范大學

3. 跪求 西南聯大 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西南聯大》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鏈接: https://pan..com/s/18NjhJ97XJ90FHDkqQjkTKQ

提取碼: vfu9 復制這段內容後打開網路網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

《西南聯大》是由雲南省委宣傳部與中央新影集團聯合出品,徐蓓任總導演的歷史紀錄片。該片為紀念西南聯大在滇建校80周年而作,共5集,分別為《八音合奏》《剛毅堅卓》《大學之大》《火的洗禮》《嘉蔭長留》,以日記、文章、口述片段和人物訪談為載體,再現了西南聯大從學校籌建、搬遷、選擇校舍、正式建成,到師生日常教學、生活、研究的一系列歷程。

4. 西南聯大的概況

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全國發動侵華戰爭。為保存中華民族教育精華免遭毀滅,華北及沿海許多大城市的高等學校紛紛內遷。抗戰八年間,遷入雲南的高校有10餘所,其中最著名的是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西南聯大是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聯合而成。 1937年抗日戰爭發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先遷至湖南長沙,組成長沙臨時大學,同年10月25日開學。1938年4月又西遷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5月4日開始上課,設立文、理、法商、工、師范5個院26個系,兩個專修科一個選修班。北大、清華、南開原為著名的高等學府,它們有各自獨特的經歷,有各自的教學作風,組成聯大以後,薈集了一批著名專家、學者、教授,師資充實,人才濟濟。他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堅持嚴謹的治學態度,樹立優良學風,是當時中國規模最大的著名高等學府。西南聯大在辦學的8年中畢業學生約2000人,均學有成就,有的成為舉世聞名的專家學者,他們對中國的建設事業、高等教育的發展和世界學術研究,作出了貢獻。抗戰勝利後,1946年西南聯大解散,3校分別遷回北京、天津復校。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自1938年5月4日開始上課,至1946年5月4日結束,西南聯大在滇整8年。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 西南聯大培養出大批傑出人才。其中有許多是蜚聲中外的第一流科學家。 著名校友 楊振寧 李政道 朱光亞 謝瑋 鄧稼先 黃昆 彭佩雲 著名教師 吳大猷 周培源 王竹溪 梁思成 金岳霖 陳省身 王力 朱自清 馮友蘭 吳有訓 陳寅恪 沈從文 陳岱孫 聞一多 錢穆 錢鍾書 費孝通 華羅庚 朱光潛 吳晗 趙九章李楷文 林徽因 西南聯大紀年表 1937年11月1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在嶽麓山下組成了長沙臨時大學,開學一個月後,日軍沿長江一線步步緊逼,危及衡山湘水,師生們於1938年2月搬遷入滇,4月,改名國立西南聯合大學,5月4日開課,1946年5月4日舉行結業典禮,7月31日宣布結束,西南聯大在滇8年。 期間,於1938年春在蒙自建立分校。於1940年8月設敘永分校。1946年5月,上述3校遷回原址,師范學院留昆獨立設院,改稱昆明師范學院,後更名為雲南師范大學。 校慶日 1937年11月1日,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正式上課。這一天,後來定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的校慶日。 校訓 剛毅堅卓。 校歌 萬里長征,辭卻了五史宮闕,暫駐足衡山湘水,又成別離,絕檄移栽楨干質,九州遍灑黎元血。盡笳吹弦誦在春城,情彌切。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傑。便一成三戶,壯懷難折。多難殷憂新國運,動心忍性希前哲,待驅除仇寇復神京,還燕碣。 校風 民主自由、嚴謹求實、活潑創新、團結實干。 專業設置 西南聯大共設文、理、法商、工、師范五學院,共26系,另有先修班和體育部。 師生 聯大8年,前後任教的教授有朱自清、聞一多等300餘人,他們都是各個學科、專業的泰斗、頂級專家,學生有8000人,畢業生近4000人。 聯大師生擔任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共171人(學生92人),其中有楊振寧、李振道2人獲得諾貝爾獎;趙九章、鄧稼先等8人獲得兩彈一星功勛獎;黃昆、劉東生2人獲得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宋平、彭佩雲等人成為國家領導人。 聯大校舍 西南聯大先租得蒙自海關、昆明大西門外昆華農業學校、拓東路迤西會館等處為校舍,總辦公處設在城內崇仁街46號,但仍不敷應用。1938年7月,學校以昆明市西北角城外荒地124畝為校址,修建新校舍。 1939年4月,西南聯大新校舍落成,有學生宿舍36棟,全是土牆茅草頂結構;教室、辦公室、實驗室56棟,為土牆鐵皮頂結構;食堂2棟,圖書館1棟,為磚木結構。 834聯大學生參軍 抗戰八年間,西南聯大從軍學生前後一共達到834人,其中不乏主動投筆從戎的熱血青年,聯大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之子梅祖彥就是其中之一。 除了擔任翻譯外,聯大學生還參加了遠征軍和空軍。在1942年至1945年間,為了保證空中運輸線「駝峰」航線的暢通,1500名中美健兒血灑長空。根據記載,其中就有聯大的從軍學生。 西南聯大當然是名人倍出了啊.不過有許多是後來成名的,當時出名的有如陳寅恪,馮友蘭、聞一多,錢鍾書、王力、朱自清、沈從文,胡適,記得好像張伯苓當時也是聯大的領導呢, 後來出名的多的多拉.象楊鎮寧,李政道,鄧嫁先等好多人他們也都在聯大求過學....自己只記得這多了

5. 「西南聯大」是指什麼學校啊

曾經的世界第一!!!是指國家為了保留救國的希望,將清華,北大,南開三所最好大學組成一所學校叫「西南聯大」。

西南聯大的組成成員已經於1946年回北京天津復校,當年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依然培育出了一大批傑出人才,比如兩位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楊振寧。還有眾多兩彈元勛和上百位兩院院士:陳省身,梁思成,胡適,林徽因,華羅庚,朱自清,聞一多,馮友蘭,鄧稼先,陳寅恪,等等。

西南聯大可以說是我國乃至世界教育界的一個奇跡,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關於西南聯大的影視劇有很多:紀錄片「西南聯大」,電視連續劇「我們的西南聯大』,電影「無問西東」等等。

6. 西南聯大現在叫什麼-萬年歷

1、西南聯大已經解散了,當年的昆明校址現在是雲南師范大學。
2、西南聯大全稱是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該校1937年11月1日在長沙創辦,由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三所大學組成。由於長沙連遭日機轟炸,1938年2月中旬,經中華民國教育部批准,長沙臨時大學分三路西遷昆明。抗戰勝利後,1946年西南聯大解散,3校分別遷回北京、天津復校。
3、1946年8月,三校復員北返後,西南聯大師范學院留昆明聯大舊址獨立設置,定名國立昆明師范學院,1984年改稱雲南師范大學,其舊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首批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全國紅色旅遊精品線路、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全國免費開放博物館、民盟中央傳統教育基地、雲南省社會科學普及示範基地、雲南省國防教育示範基地等。

7. 求 西南聯大 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西南聯大》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XHbO4UvxAK77yFL88fLm5A

?pwd=sid6 提取碼:sid6
《西南聯大》
導演: 徐蓓
主演: 程賀南、裴宜理、馬勇、吳寶璋、余斌、楊苡、劉緣子、張道一、潘際鑾、李紅英、聞黎明、楊振寧、聞立雕、鄭晏、伯樂波斯、艾倫·麥克法蘭、吳慶寶、吳大猷、唐紹明、王漢斌、余丹、巫寧坤、鄭哲敏、王希季、李忠、關英、羅振詵、鄭敏、彭佩雲、孫亮、方堃、查平、戴景賢、龍繩德、和麗琨、李少龍、謝本書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2018-11-07(中國大陸)
集數: 5
片長: 50分鍾
系列紀錄片《西南聯大》由徐蓓導演,由雲南省委宣傳部與中央新影集團聯合出品,一共5集,每集52分鍾,分別為《八音合奏》《剛毅堅卓》《大學之大》《火的洗禮》《嘉蔭長留》。當晚展映了第一集《八音合奏》以及第五集《嘉蔭長留》,講述了西南聯大由清華、北大、南開聯合組建,「八音合奏,終和且平」的歷史故事,展現和解讀這所大學所具有的永恆魅力和精神力量。

8. 西南聯大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

1938年,在中國西南邊城昆明,誕生了一所特殊的大學,由國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合並而成,這就是西南聯合大學。西南聯大僅僅存在了九年時間,但是其成就與光輝,已經逾越了時代和疆域的界限,成為奉獻給整個世界的豐厚遺產。畢業學生3882人,卻走出了8位兩彈一星元勛、2位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李政道)、173名兩院院士、100多位人文大師。

系列紀錄片《西南聯大》由徐蓓導演,由雲南省委宣傳部與中央新影集團聯合出品,一共5集,每集52分鍾,分別為《八音合奏》《剛毅堅卓》《大學之大》《火的洗禮》《嘉蔭長留》。當晚展映了第一集《八音合奏》以及第五集《嘉蔭長留》,講述了西南聯大由清華、北大、南開聯合組建,「八音合奏,終和且平」的歷史故事,展現和解讀這所大學所具有的永恆魅力和精神力量。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校訓:【剛毅堅卓】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連八載。弦歌壯古今。

有一種老師叫做「先生」

有一種教育叫做「通識」

有一種研究叫做「無畏」

有一種故鄉叫做「雲南」

有一種情懷叫做「天下」

一國家當動盪變進之時,其以往歷史,在冥冥中必會發生無限力量,誘導著它的前程,規范著它的旁趨此乃人類歷史本身無可避免之大例。我們一定要和平,一定要和平,別的算不了什麼。

千秋恥終當雪,中華興須人傑。

農人忙著耕耘、播種、收獲,漁人得在運河裡撒網捕魚,女人得紡織縫補,商人忙著買賣,工匠們忙著製作精巧的成品,讀書人則高聲誦讀,默記「四書五經」,然後參加科舉。中國有成千上萬這樣的村落,共同的文字,共同的生活理想,共同的文化和共同的科舉制度則使整個國家結為一體,而成為大家所知道的中華帝國。

1891年張伯苓就讀北洋水師學堂,1895年甲午戰敗,因無船實習賦閑在家。1898年英國繼日德後強租威海衛,三歷國恥而決心投身教育,與嚴修共創南開中學堂。1917年赴美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教育學,與蔣夢麟成為同學。1919年回國後,建立南開大學並任校長。

1907年蔣夢麟就讀南洋公學,其總教習為清末翰林蔡元培。1909年赴美入讀加州大學,1912年於哥大攻讀教育學博士。1919年被時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蔡元培聘為教授,1921年成為蔡校長的繼任者。

1907年梅貽琦就讀南開中學堂,師從退伍海軍張伯苓。1909年通過庚款留美項目,考入伍斯特理工學院。1919年入職清華大學,曾向張伯苓抱怨,對教書沒有興趣。張伯苓說,教半年就沒興趣,年輕人要能忍耐,回去教書!1931年,出任清華大學校長。

1937年盧溝橋事變,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北大、清華、南開受命組成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再遷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三位校長共任校常委成員。日後,張伯苓用天津話給蔣夢麟說:我的表你戴著(你代表我了)。蔣夢麟則給梅貽琦講:你年富力強,要多擔重任。因清華在經費和師資上留存最高,梅貽琦成為西南聯大的掌舵者,而這很大程度上也依賴於「張的退,蔣的讓」。

本集結語,源自馮友蘭題寫的《西南聯大紀念碑碑文》: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喜人所言,今有同慨。三校有不同歷史,各異之風學。八年之久,合作無間。同無妨異,異不害同。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西南聯大》

我的童年教育,可以說主要是記憶工作。

——蔣夢麟《西潮》

面必凈,發必理,衣必整,鈕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暴,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庄。

——嚴修《南開中學堂》鏡子箴言

不慌不忙不喜不憂。人稱之為「寡言君子」。

——《徐若陶自述》梅先生

生斯長斯,吾愛吾廬。

——《梅貽琦自述》

·嚴式家館——南開中學堂——天津南開學校——天津南開中學

·南開大學

·北京大學

·游美學務處臨時辦公處——清華學堂——清華學校——國立清華大學——清華大學

代際之間的轉化:

第一代辦大學:進士,狀元(舊知識分子)

第二代領導者:到過西方留學過的

嚴復——北大首任校長

蔡元培——第三代領導者:領導者的代際轉化,充分的世界化,充分的現代化

西南聯大常務委員會三常委:

·T——清華——梅貽琦(年紀最小)

·P——北大——蔣夢麟(大3歲)——讓

·N——南開——張伯苓(大13歲)——退

長沙臨時大學 = 國立清華大學 + 國立北京大學 + 私立南開大學

1938年再遷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我的表你戴著(天津話)=

  你就代表我了

——張伯苓

先生答道:「再炸再修」

——張伯苓

唐梅宋柏元杉

當象牙之塔的師生真正走向戰亂中國,在跨越湘、黔、滇三個省份,行程三千多里的行走當中,他們真正了解了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和人民,他們的意志得到磨礪,心靈受到震撼,思想得以升華。這次行走成為了聯大師生的共同精神財富,「剛毅堅卓」得以成為聯大校訓。而這四個字,正是聯大師生在昆明辦學八年的寫照:他們經歷轟炸、貧窮、病痛,卻從未間斷過教學與研究。

·陳寅恪

1937年日本軍隊佔領北平,清華教授陳寅恪之父陳三立聽聞後大放悲聲:蒼天何以如此對中國也!隨後,這位85歲老人拒醫禁食,以死殉國。此時的陳寅恪不僅背負喪父之痛,還因右眼視網膜脫落急需手術治療,應留京處理家事休養生息。然而,陳與妻子徹夜商榷,不願日後為日本人做事,丟了中國人的骨氣,決定攜親眷隨校南遷,用剩下的一隻左眼堅持自己的教育工作。

1944年12月,陳寅恪左眼視網膜脫落,從此雙目失明。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陳寅恪曾寫下如此詩篇:

降書夕到醒方知,何牽令生見此時。

聞訊杜陵歡至泣,還家賀監病彌衰。

國仇已雪南遷恥,家祭難忘北定時。

念往憂來無限感,喜心題句又成悲。

·聞一多

1938年初,日軍進犯中國腹地,長沙臨時大學南遷昆明,清華教授聞一多報名參加了師生步行團,跋山涉水三千餘里。他人不解為何大教授要自討苦吃,他回應說:「我在十五歲以前,受著古老家庭的束縛,以後在清華讀書,出國留學,回國後一直在各大城市教大學,過的是假洋鬼子的生活,和廣大的山區農村隔絕了。雖然是一個中國人,而對於中國社會及人民生活,知道的很少,真是醉生夢死呀!現在應該認識認識祖國了!」某種意義上,這次行軍是聞一多思想左轉的起點。

聞一多在聯大先後教授十餘門課,極受歡迎的是古代神話課。不單是文學院的學生來聽講,連理學院、工學院的同學也會穿過整整一座昆明城來上他的課。汪曾祺在《人間草木》中寫道:「聞先生是一個好演員。伏羲女媧,本來就是相當枯燥的課題,但聽聞先生講課讓人感到一種美,思想的美,邏輯的美,才華的美。聽到這樣的課,穿一座城,也值得。」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昆明城內物價飛漲。聞一多迫於生計,開始撰文刻章以貼補家用,切身體會到了百姓之不易,他反思道:「我這一二十年的生命,都埋葬在古書古字中,究竟有什麼用?現在,不用說什麼研究條件了,連起碼的人的生活都沒有保障……國家糟到這步田地了,我們再不出來講話,還要等到什麼時候……現在只有一條路,革命。」

1946年7月11日,愛國人士李公朴慘遭國民黨暗殺,15日聞一多在其追悼大會上做了最後的演講:「這幾天,大家曉得,在昆明出現了歷史上最卑劣、最無恥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麼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過用筆,用嘴,寫出了、說出了一個沒有失掉良心的中國人的話!」當時在場的雲南大學學生余丹及時記錄下了講稿,如今已是88歲耄耋老人的她依然感慨:聞先生的話歷歷在目,多少年都忘不了。1946年7月18號,聞一多被國民黨特務槍殺於昆明街頭。

本集結尾曲《也許》的歌詞,源自聞一多寫給女兒立瑛的葬歌:

也許你真是哭得太累,

也許,也許你要睡一睡,

那麼叫夜鷹不要咳嗽,

蛙不要號,蝙蝠不要飛。

不許陽光撥你的眼簾,

不許清風刷上你的眉,

無論誰都不能驚醒你,

撐一傘松蔭庇護你睡。

也許你聽這蚯蚓翻泥,

聽這小草的根須吸水,

也許你聽這般的音樂,

比那咒罵的人聲更美。

那麼你先把眼皮閉緊,

我就讓你睡,我讓你睡,

我把黃土輕輕蓋著你,

我叫紙錢兒緩緩的飛。

觀晚霞,至美。

——吳宓

從長沙到昆明長途跋涉的第一步,使他走向了殉道之路。

——歷史學者易社強(美)《戰爭與革命中的西南聯大》聞一多

快一個月了,沒有吃茶,只吃白開水……回來在飯後泡了一碗,總算開了葷。

——聞一多致妻子高孝真信

食於斯,寢於斯,讀書於斯,做研究於斯。

那時,我的身份是清高教授。嗚呼,清則有之,清者清湯之清,而高則未也。

——華羅庚自述

剛毅堅卓

——西南聯大校訓

1937年7月,天津人楊苡高中畢業,她的成績本可以讓她被保送南開大學,可是突如其來的七七事變,讓她無書可念。幾個月後,她得知由清華、北大、南開共同組成的長沙臨時大學遷往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便決定乘船離開天津。

·求學之路

1937年8月淞滬會戰上海失守,17歲的高二學生汪曾祺告別江蘇南菁中學,隨家人流落到高郵遠郊村落的一座小庵(即其日後作品《受戒》里的荸薺痷)。1939年他通過海路幾經輾轉,就讀於西南聯大中文系。

1937年12月13號日本佔領南京並屠殺城中百姓,16歲的許淵沖受到震動遂離開老家江西南昌,1938年考入西南聯大外文系。

1941年17歲的北平少年鄧稼先考入西南聯大物理系,與曾共同就讀北京崇德中學的楊振寧分到一班並成為摯友。

中國各地的學子,歷經各自的顛沛流離,終於在陌生的內陸高原,與自己的大學相遇。

·學有建樹

1938年11月,前湘軍士兵、北大旁聽生、破產報館主編沈從文,被聘為西南聯大中文系副教授,講解各體文習作、創作實習和中國小說史,汪曾祺選修了所有的三門課。一次他寫了篇小說,自認為對話寫得很詩意、哲理。他拿給沈從文批閱,沈回復:「你這不是對話,是兩個聰明腦殼打架!」從此他知道,對話就是人物所說的普普通通的話,要盡量寫得樸素,這樣才真實。

多年以後,汪曾祺寫出了很多像老師沈從文一樣「平淡的、沒有腦殼打架」的文字,被稱為「中國最後一位士大夫」。

1941年10月,許淵沖報名參加了戰地服務團譯訓班,1942年被分配到航空大隊機要秘書室,負責翻譯每天昆明行營的軍事情報。一日,許淵沖看到情報說日本一艘軍艦到達海防,登陸士兵多少人,飛機多少架進駐河內機場,他火速將譯文送到陳納德的指揮室。第二天日軍空襲時,飛虎隊早有準備。他在日記中回憶道:「我只聽見飛機爬高的嗚嗚聲,機槍掃射的啪啪聲,一架架畫著一輪紅日的日本飛機,尾巴冒出一團團濃煙,被擊落在西山滇池上空。」

1983年62歲的許淵沖回到北京任北大教授,他開始以每年至少一本新作的速度,英譯了大量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如《詩經》、《楚辭》、《唐詩》、《宋詞》、《元曲》、《中國四大名劇》等。2014年,國際譯聯把亞洲第一個「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授予了93歲的許淵沖。

1948年鄧稼先赴美留學,再次與同窗好友楊振寧相遇。1950年鄧稼先獲得博士學位後,決定歸華報效祖國。1971年獲得諾貝爾獎的楊振寧回國,與已成為中國原子彈研發事業領頭人的鄧稼先重逢,他問道,有沒有美國人參與中國原子彈的工作。鄧表示應該沒有,但會再去證實一下。不久鄧回信說:「我已證實,除了最早於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蘇聯的極少援助以外,中國原子武器工程沒有任何外國人參加!」

多年後,楊振寧對此回憶說:「鄧稼先的回答,讓我熱淚滿眶。事後我追想,為什麼會有那樣大的感情震盪,是為了民族而自豪?還是為了鄧稼先而感到驕傲?我始終想不清楚。」1986年7月29日,長期受到放射性物質傷害的「兩彈元勛」鄧稼先在病痛折磨中溘然長逝。

中國各處的寧靜,都終結於1937年的炮火。

——旁白

L——聯,P字好,T字香,N字沒人要。

——楊苡翻譯家

就這樣,中國各地的學子,歷經各自的顛沛流離,終於在陌生的內陸高原,與自己的大學相遇。

——旁白

聞先生的課可以抽煙。聞先生打開筆記,開講。痛飲酒,熟讀《離騷》,乃可以為名士。

——汪曾祺《人間草木》

聽這樣的課,穿一座城,也值得。

——汪曾祺

一條大路通雲南,去時容易轉時難。去時陽鵲未下蛋,轉時陽鵲叫滿山。

——聞一多錄下的貴州安順民歌

前士兵,北大旁聽生,破產報館主編沈從文,經人推薦,受聘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旁白

沈先生說,你這不是對話,是兩個聰明腦殼打架。

——汪曾祺《人間草木》

抗戰要勝利,國家要富強,要民主。

——彭佩雲西南聯大社會系學生

中華興,須人傑

——西南聯大校歌

千秋萬世,長樂未央。

為往聖繼絕學,真正的大學,才能讓中華文脈不斷。

——《未央歌》歌名來源

Makethemosteveryday。

每一天,一定要做到最好。

1938年的秋天,日本軍隊陸續佔領廣州和武漢。至此,中國的大片領土淪陷。在昆明的街頭,不斷出現來自淪陷區的青年學生。他們冒著生命危險,穿越一道道火線,只是為了在中國找到一張安靜的課桌。然而,遠離戰場的雲南真的安全嗎?

我雖可以忘記我是人,而我不能忘記,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我深知道我這本書,有舊瓶裝新酒的毛病,其所以明知故犯之者,就是因為我要把一部分,對於這些名詞的感情,轉移到這本書一部分的概念上去。

——西南聯大教授金岳霖《論道》

一國家當動盪變進之時,其以往歷史,在冥冥中必會發生無限力量,誘導著它的前程,規范著它的旁趨此乃人類歷史本身無可避免之大例。我們一定要和平,一定要和平,別的算不了什麼。

——西南聯大教授錢穆《國史新論》

中國人的生活是靠土地,傳統的中國文化是土地里長出來的。

——西南聯大教授費孝通《土地里長出來的文化》

轟炸是火的洗禮,咱們的民族,咱們的國家,像涅槃的鳳凰一般,已經從火里再生了。

——西南聯大教授朱自清《論轟炸》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昆明南屏電影院,一場群架,箭在弦上。原因是一名外地觀眾模仿雲南話,給正在放映的一部外國電影加了戲謔的旁白,因此惹惱了在場的雲南人。1938年5月,雲南本地最大的兩家報刊連篇累牘地刊發聲討文章,聲討對象是一位作家,他此前曾在一篇文章里把雲南人比喻成牛,令雲南人感到受辱。這位觀眾和這位作家,都來自西南聯大。

此地但無烽警,便是桃源。苟能國難平息,生活安定。在此亦可樂不思蜀也矣。

——吳宓日記

本校同人不敢希冀培植天才,但不踐踏天才。

——黃鈺生自述

西南聯大師范學院,留昆明獨自辦學——昆明師范大學——雲南師范大學

唯我國家,亘古亘今,亦新亦舊。曠代之偉業,八年之抗戰。已開其規模,立其基礎。

今日之勝利,於我國家有旋乾轉坤之功。而聯合大學之使命,與抗戰相終始。

萬物並遇而不相害,天道並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偉大。斯雖先民之恆言,實為民主之真諦。聯合大學以其兼容並包之精神,轉移社會一時之風氣。內樹學術自由之規模,外來民主堡壘之稱號。聯合大學之終始,豈非一代之盛事。曠百世而難遇者哉。

——馮友蘭《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碑文》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這是一段難忘的歲月,在生死攸關的時刻,國家和個人命運緊緊相連。國立西南,三校同存,八年之久,合作無間,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千秋文脈。

在這個時代,「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一時盛行。那時的師生不再囿於個人選擇,義無反顧乃至理所當然地投身救國,心裡都有一團炬火。錢穆在破廟中撰寫《國史大綱》,聞一多在街頭慷慨演講,陳寅恪為隨校南遷舍棄了一隻眼睛,查良錚投身中國遠征軍穿越過野人山……他們「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他們就這么做了,好像中國的知識分子就本該如此。

鏡頭下,硝煙彌漫的雲南昆明,黃鍾毀棄,瓦釜雷鳴。聯大師生雖輾轉顛沛,流離失所,朝不保夕,但卻從未放棄過對學術的追求,對文脈的保護與傳承。無數優秀的翻譯作品和理論思想文章,隨著他們的足跡流向四面八方。「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勾勒出西南聯大,這個亂世中的桃花源,這個當時所有學子的思想聖地的寧靜與美好。

梅貽琦先生曾說,「再也不會有第二個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的,天時地利人和,也再造就不了第二個「學術包容,學風自由」的西南聯大,它將永遠地銘刻進歷史,成為高山仰止般的存在。在每一段回憶結束後,那短暫的沉默,安靜舒緩低沉地音樂開始響起,像是一種致敬,一種沉思,抑或是一種宏大敘事收攏後的內心潮湧,人們從中感嘆著過往,回念著老一輩人艱苦執著的精神,並繼承著先輩的品格,為中華民族的富強而砥礪前行。

「中興業,須人傑。」聯大的校歌依稀回盪在耳邊。西南聯大的先生們,教明德,述致知,行於微渺,著於磅礴,「寡言君子校長」梅貽琦,「國學大家」陳寅恪,「文學大師」沈從文,「事必躬行」朱自清……他們,憑一腔肝膽,肩育才之責。西南聯大的學子們,見賢思齊,勤學善思,剛毅堅卓,崇德向善,「工業報國」的王希季、鄭哲敏,「兩彈一星」的鄧稼先,「詩譯英法唯一人」的許淵沖……他們,懷一腔熱血,將此生許國。白玉無瑕,孰為珪璋,少年如玉,師者鍥之,方成瓊琚。師者與學者相輔,成民族之脊樑,承民族之希望。在那個特殊的時代下,一代人的堅守,一個民族的堅守,一條中華文脈的源遠流長。

西山滄滄,滇水茫茫。千秋恥,終當雪,學子痛,何時滅。多難殷憂新國運,動心忍性希前哲。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熱淚盈眶,唏噓不已。風骨不再,斯文難繼。

閱讀全文

與西南聯大電影哪個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院會計如何做合並報表 瀏覽:908
電影男主角是個攝影師女主警 瀏覽:466
2015八到12月電影 瀏覽:427
恐怖變異人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354
成龍大哥拍的最新電影片 瀏覽:185
關於西藏動畫電影 瀏覽:305
韓國影片中的電影字幕如何翻譯 瀏覽:167
金融電影電視推薦 瀏覽:247
1905電影如何轉格式 瀏覽:671
英男是日本什麼電影 瀏覽:350
類似愛情電影上映 瀏覽:226
多a夢哆大電影大全 瀏覽:584
好看的大俠電影推薦 瀏覽:740
國內搞笑電影推薦 瀏覽:998
15電影網電影城宅男 瀏覽:456
有關音樂與愛情的電影 瀏覽:167
印度電影主角勇者 瀏覽:634
電影院基金 瀏覽:924
蘇州大光明電影 瀏覽:242
淺淺電影網 瀏覽: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