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學生拍微電影要點什麼東西
我拍過幾部劇情短片,應該有點發言權
製作視頻的流程非常復雜,就這樣說你是學不來的
首先,你要有劇本,有個好劇本,這是重中之重!!但即便你有一個很好的劇本,你的影片才完成了25%,後面的東西還多著呢
然後你要有好演員,即便不是好演員,也不能差!
之後導演還要懂電影語言,不一定要好萊塢級別,但基本的跳場、跳軸、穿幫等基本知識要熟悉;
之後你還要有個靠譜的攝影師,不一定要好萊塢級別,但基本的用光、構圖等技巧一定要懂;
你還必須有靠譜的錄音,很多人都忽視錄音,但作為導演的我,我更著重聲音多過於畫面;
在拍攝現場,隨機應變是導演的生存法則;因為你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開拍前你一定要有一個完整的大綱;
最後是後期,好的後期能把影片起死回生,但起死回生那是運氣,如果你前期做不好,後期很多時候都是救不回來的!後期軟體其實用什麼都可以,premiere,edius,蘋果的final cut,其實都一樣的效果,操作不一樣,就看你哪個用得順手
影片製作是團隊合作的,一個人很難做出好作品來,而我個人的經驗而言,技術我是更注重錄音的,因為你可以上看一看,一部畫面好聲音差的影片,你也會覺得很爛;相反,一部畫面一般的影片,但它有電影級的配音,你還會覺得這部影片很上檔次
以上純手打
Ⅱ 微電影製作存在哪些誤區呢
情節設計平淡,缺少戲劇張力。許多公益微電影給人的感覺是:公益味有餘,電影味不足。如《三個兒子》講述三個熱心公益的年輕人去養老院看望老人,故事情節非常簡單,能讓人有所震撼的主要在於三位老人的「回答」,但是三個兒子的所作所為顯然表現得過於單調了——他們只是坐在老人面前,聽他們說話、幫他們理理衣服、擦拭眼淚……該導演的另一部作品《三個爸爸》,在創作手法上與前片如出一轍:爸爸們去福利院看望腦癱的患兒,給他們帶去很多玩具,並不時地抱起小孩們玩親親……也許在現實生活中,這三個「兒子」和三個「爸爸」的確就是這么做的,日復一日重復著簡單瑣碎卻充滿溫情的事情,但就藝術表現而言,這樣的情節顯然缺乏感染力和藝術張力,總給人缺點火候的感覺。也就是說,當這些真實的事件作為藝術表現的素材呈現在藝術作品中時,它必須有所處理,有所轉換,在真實的基礎上有一個藝術化的表現。正如著名學者陳曉雲所言,「所有媒介都有長處和局限。並非所有讓你覺得感動或震動或轟動的人或事都可以轉換或直接轉換成電影敘事。電影敘事的核心仍然與『戲劇』相關:外在的戲劇沖突,或,隱含的戲劇張力。」所以,即便是那些再平常不過的小事,如果要通過影像藝術表現出來,「戲劇性」是必不可少的,當然對其度的把握至關重要,既不能流於形式,也不能過於誇張。
公益理念流於形式,缺少感人細節和實質性的努力。公益微電影《星星的孩子》是一部關注自閉症兒童的微電影。拍攝手法比較簡單,實際感覺遠沒有宣傳得那麼感人,只是用字幕在反復強調「我們與他們生活在兩個不同的世界」,「這兩個世界是平行的,沒有交集」……片子在反復強調「他們」與「我們」的不同,卻缺少如何走入他們內心、真正讓兩個不同世界的人找到溝通點的努力,即片子太過於強調不同,而缺少了面對不同的態度。這使得公益的訴求流於表面,除了反復出現的藍絲帶和結尾放飛的孔明燈這些符號化的形式,並沒有多少實質性的努力和作為,這是作為一部公益微電影的最大欠缺之處。這樣的問題在同類公益微電影創作中不在少數,包括一些獲獎作品。如同樣關注自閉症患兒的微電影《會唱歌的魚》,雖然總體風格比較清新,突破了人們對「公益」的刻板印象,但是整個片子節奏緩慢,細節也不夠豐富,展示母親為小魚的成長付出的艱辛和痛苦的場景少得可憐。所以這位母親最後情感爆發的段落雖然令人印象深刻,但是從情感邏輯上看,難免顯得矯情和隔靴搔癢。我們無法指望觀眾花將近35分鍾的時間去堅持看完一部節奏緩慢、流於形式又缺少感人細節的公益微電影。這讓我想到常被人詬病的主旋律影片。我們不能因為它們的主旋律或公益性而降低它的審美標准,尤其是對細節和故事性的要求。相反,正是因為它們的主旋律或公益性才更需要有豐富的細節和吸引人的好故事去改變觀眾對此類影片的刻板印象。與一般影片相比,它們的細節應該更豐富,故事性應該更強,在觀賞性上所下的功夫應該更多。
Ⅲ 想拍個微電影,有沒有專業的高手給我說明下,微電影的詳細拍攝流程有什麼,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問題。
那就給你看看一些技巧吧。
電影常見拍攝手法1、聽到噩耗,手中的碗一定會掉到地上碎掉。2、遭遇突變,傷心難過時沖到外面,天氣一定是打雷下暴雨。3、掉到懸崖底下一定死不了,因此,跳海跳崖是百試不爽的逃生法。4、直覺一般總是對的,不祥的預感總是應驗的特別准,算命先生的話一般也挺准。5、臨死前的話一定要說完。6、不敲門闖進去一般會遇到兩件事,上吊和洗澡。7、女主角或男主角一般在一部電視劇中至少洗一次澡。8、女扮男裝被識破一般有以下四種方式:帽子被打掉,掉進水中,碰到胸部,換衣服被看到。9、好人躲進府中,任壞人怎麼搜一般都搜不到。10、一般壞蛋boss第一次都死不透,總要垂死掙扎一下,非要再被砍一刀再死。11、大戰之前一般都有意中人贈送護身符。12、奪刀(包括剪刀)的結果一般是一個人被劃傷。13、電視劇中新出現一個配角,一般下面發生的事情(和案件)就和他有關。14、逃跑的時候,要不就是逃到懸崖;要不就是逃到開闊地,然後周圍突然殺出大批人馬。15、太師一般都是壞蛋頭子,不管他姓什麼。16、對一句重要的話常常一下沒反應過來,之後又重讀一遍,這才大為驚訝。17、擋在男女主角之間的第三者的下場一般都是死。18、久別重逢的關鍵時刻,電話、呼機總是不合時宜地響起來。19、逃跑時,在山上走路時特別容易崴腳或者摔跟頭,之後就會說:「不要管我了,你們快跑。」。20、先拍鏡子裡面或湖面的倒影,之後轉到真實場景,是影視拍攝的常用手段。21、世上總有兩個長得一模一樣的人。22、爬山的時候總會踩到一個石頭一滑。23、心情不好,事業不順時就頭發散亂,鬍子拉揸(武俠片中,本來沒有鬍子的男主角這時候就會留起鬍子)。24、人一死,鏡頭一轉,就是一張黑白照片。25、女人突然感到惡心只有一種可能,就是懷孕。26、戰爭片中常見場面,地平線盡頭逐漸出現部隊。27、表現時光飛逝一般有兩種方法:1、用字幕說明多少年後,2、主人公作一個動作(如騎馬,跑步),做著做著就突然長大了。28、阻止敵人的最後一招是抱腿,而抱腿的結果一般都是壯麗犧牲。29、衣服濕了,燒火烤衣服或避雨一般都會產生緋聞。30、比武時兩人對峙,一般都要按照目光、表情、姿態的順序仔細描述一番。31、女主角傷心的時候,跑呀跑,最後一定是抱著一棵樹開始哭。32、壞人偷偷向主角開槍,一定有一個******小心」替主角擋槍。33、一旦失去工作,又急著要錢,就去(或揚言要去)碼頭扛麻包。34、壞人將好人壓倒在身下,一般都會雙手舉刀高舉過頭來作致命一擊,不過一般此時黃雀在後,最後死的還是壞人。35、武林最厲害、最有名的武功一定是一門邪功。36、生氣的時候會隨手拿起附近的東西砸在地上撒氣,因此在主人生氣時上茶,那茶碗一定會被砸碎。37、羞辱別人總是讓對方鑽過自己胯下。38、敵眾我寡時,總會有人自願殿後,最後壯烈戰死。39、武俠片發生的門派一般都是武林第一大派,其掌門是武林盟主。40、為了表現一方武器占優,總要讓另一方被砍出幾條傷口。41、「放長線,釣大魚」是最常用的伎倆。42、閉關練功的時候一般會出事。43、壞人發的毒誓一定會應驗。44、一旦放別人走,就說:「你走,走的遠遠的,我以後不想再看見你。」 45、夫妻一齊死去總要把手握在一起。46、一開始就喜歡的後來會變成愛恨交加,一開始不太喜歡的反而有可能終成眷屬。47、骨灰一定灑入大海。48、即使在古代,也特別講究一夫一妻(男主角一般只會在諸多紅顏之間選擇一個)。49、被人罵急了都是一個大嘴巴扇過去,而被打的人一般會嘴角流血。。50、權傾朝野的權臣,不論是太監還是王爺,稱號都是九千歲。51、古代女主角死了,一般都放到一條船上,上面鋪滿花。52、古代男主角的隨身書童肯定會與女主角的貼身丫鬟對上眼。53、抓個人質是逃跑的最好辦法。54、凡是不知該說不該說的話肯定是要說出來的。55、當被問道「想聽真話還是假話」,所有人都會選擇聽真話。56、電視劇中有釣魚的鏡頭,一般都是兩個人在談話,但談話結束時肯定會釣上一條魚。57、頭撞到牆上一般都有個釘子,很多人就是因為這個莫名其妙的死了。58、打電話時因為猶豫半天不說話,對方也不掛。59、喪失記憶的人最終一定會蘇醒,但他選擇的不是原來的生活,而是喪失記憶後的生活。60、所謂最後一次,以後洗手不幹,一定會出事。61、想偷偷溜走時總是碰到一個帶響的東西。62、逃跑的時候,一般找個地方躲起來,等追的人沖過去,再出來。躲藏的地方一般是籮筐、草叢。63、神秘之地外面都立個石碑「擅入××者死」,不過進去一般都沒事。64、第三者欲拆散原來的一對,常用辦法是故意讓一方看到自己與另一方親熱。65、穿越時空的人,不論是去未來還是會古代,都會在新的環境里生活的更好。66、描寫非常害怕就給一個褲子濕了的特寫。67、電話總是要一直響到有人接為止。68、不知情的人在犯罪現場發現凶器,總要撿起來看看。69、晚上(或清晨)偷偷回屋肯定會被發現。70、第一次試驗新發明(特別是火器)肯定會失敗。71、救過的人以後一定會在關鍵時候幫上忙。72、逃跑、打鬥的時候一般都會把路過的小攤弄得亂七八糟。73、掀蓋頭一般不會見到想見到的臉。74、電視劇中的高學歷者往往不是什麼好人。75、看見心愛的人睡在床上,一般都會給他蓋被子。76、說在路上還有多少分鍾就到肯定不會按時到;同樣,到對朋友或家人說:「你等會,我一會兒就回來」的人一般都不會按時回來。77、一段談話結束,在一人離開時,另一人會突然說:「××,謝謝你。」 78、給別人酒里下毒後,在別人喝的時候一定會盯著對方。79、懷孕期間流產的概率總是特別大,造成流產的原因大多是從樓梯上滾下。而且一旦流產就很可能喪失生育能力。80、一旦得了絕症,就故意把自己的男朋友(或女朋友)氣跑。81、主動摘下面具的人為女性的可能性比較大。82、被打中伏在馬背上肯定死不了。83、男女相愛一般都用「金風玉露一相逢」那首詞。84、勸說人的理由都是:「你要是為他好,就……」。85、劇中人物(特別是古裝劇中)總有一個經常聚會的餐館。86、劇中人物對只需回答「是與不是」的問題一般都不會直接回答,或者不回答,或者顧左右而言他。87、物體從高空落下,一定要拍一個落下的鏡頭。88、當聽到自己被懸賞時,一般都要對價碼做一個評價。89、真正的兇手總是因為言多必失,說出了自己本來不應該知道的東西而暴露。90、兩人交談完畢,一人離去,總要拍攝一下另一人此時的表情。91、用洗澡、睡覺來掩飾是常用的手段。92、惡習難改的人一旦表示要痛改前非,他就離死不遠了。93、一個人住院,總要先拍一下手術室外眾人的感受。94、縫衣服的下一個動作就是扎到手。95、信上看不清楚的字肯定是關鍵字。96、心慌的時候開汽車門一定會掉東西。97、撤退的時候明明沒人追趕,非要有個人自願留下來,說:「你們先走。」而這個人在接下來一定會出事。98、以前認識的人的重逢總要因為種種原因而錯過,但最後一定會重逢。99、一陣劇烈咳嗽後用手帕捂嘴,一般都會吐血。
------來源於愛微電影網。
Ⅳ 在拍攝《我和我的家鄉》拍攝這部電影時有沒有遇到難題
《我和我的家鄉》這部大電影是由五個單元的故事組成的,導演陣容很強大,演員的陣容也非常強大。我想在拍攝《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的時候,應該遇到不少的難題。因為電影主要講述的是家鄉的故事,圍繞家鄉的人物來進行拍攝的。怎麼把家鄉的感覺拍出來,怎麼凸顯家鄉的特色,這可能是最大的難題。這個需要通過演員的表演表達出來。
導演、演員、劇組這么辛苦完成一部作品不容易,而且這部《我和我的家鄉》是家鄉題材電影,很吸引觀眾。看了陳思誠導演的電影預告,我覺得裡面的人物描述太幽默了,太能戳中我的笑點,這其中包含了很多生活的樂趣,我很喜歡看這類電影。很感謝他們歷盡困難又給我們帶來一部好的作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歡樂。很期待電影的上映,疫情之後就沒去過電影院了,好想去感受一下電影院的氛圍。
Ⅳ 我想拍微電影能行嗎有什麼建議
預祝你成功!
我參與拍攝過微電影,希望能夠幫到你。
第一,拍攝微電影沒有你想的的那麼簡單,一部製作精良的微電影要有優秀的攝像、編導、演員,甚至後勤人員和必要的輔助設備。如果沒有充分的准備,會處處碰壁,遇到各類問題。當然如果只是想玩玩那就無所謂了,很多微電影都拍成紀錄片了,那也是一種收獲。
第二,選好故事控制時長。微電影畢竟也是電影,如果沒有投資只是自娛自樂的話,希望你能夠找好一個好的故事題材,把故事用鏡頭語言表達出來,試試自己能不能用最簡單的方式傳達最多的信息。
第三,希望你組建一個團隊。團隊人員可多可少,反正單打獨斗是不行的,拍微電影是很多編導專業、攝像專業大學生的畢業入門作業,基本都不是很成熟的作品,即便這樣都是團隊完成的。最重要的團隊作業可以避免很多因為考慮不周造成的拍攝延誤,後期製作也能減輕負擔,互相協作。
拍微電影的流程。
A.【導演】,主要負責整個影片的方向的把握;
B.【攝影】;
C.【場記】,負責打板和記錄場記單(很重要的兩樣東西,對後期剪輯和現場調度有很強的作用);
D.【製片】,介於是微電影,所以主要是現場製片這一塊兒,主要職責有和導演一起商定場景、道具籌備、資金監督、處理突發事件等;
E.道具組,准備道具(特效製作,如槍戰、爆炸也可歸道具組管,也可以獨立設立);
F.場工,微電影的劇組嘛,當然可以兼職咯,主要是扛器材、布景等;
G.演員;
H.動作指導,如果沒有動作戲則沒有這個職務,主要和道具、製片、導演、攝影一起商討機位運動和演員動作、現場調度;
I.演員指導,指導演員的表演,一般由導演兼任;
J.燈光組,和導演、攝影一起制定機位及打光等問題(也可以並入道具組,微電影嘛,燈光估計很難搞到,不過如果有夜戲那麼一定要准備好兩樣東西:手電筒、反光板,勉強打光吧);
K.剪輯師,一般由導演或者攝影來做,不過導演來做的話很可能捨不得剪,導致片長過長,在影片思維和導演意識上你們好好把握吧~
另:附上場記板內容和場記單格式,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場記板】
大致有以下內容
片名、卷號、鏡號、次數、導演、攝影、日期
在機器開機後、表演開始前錄入素材中。主要作用有記錄素材編號、錄音測試設備、全場靜音、調節白平衡(白板背面的功能)
【場記單格式】
片名《微電影名字》 日期: 年 月 日 編號:
導演: 攝像師: 場記:
集號 (素材在攝像機里的數碼編號或者膠片的編號)
場號 (拍攝場地)
鏡號 (第幾個鏡頭)
景別 (遠全中近特)
拍法 (推拉搖移跟固定)
內容 (這一條鏡頭的內容)
時碼 (時間長短)
次數 (這個鏡頭的第幾次拍攝)
帶號 (存儲卡的卡號)
備注 (比如只有聲音可以保留、穿幫部分等)
另外,【分鏡頭】一定要設計好,簡單來說就是這個鏡頭的下面一個鏡頭怎麼接得上,有沒有出現景別相同的問題,或者兩個鏡頭之間沒有剪輯點,導致後期沒辦法剪。
如果准備充分了,就可以放心大膽去試一試,微電影成本和投入畢竟是比較少的,一來可以鍛煉自己,二來可以豐富自己閱歷。
勇於嘗試未必不是壞處。
能不能拍就看你有沒有有以下條件,微電影劇本,有沒有導演,製片,攝影,燈光,錄音,後期團隊這些相關的人員,還要准備好一定的啟動資金,團隊幹活總得吃飯吧,設備需要花錢租賃或購買。
是想當興趣,還是想做職業?
從興趣做起,總比沒興趣做要強。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 堅持下去就沒問題。
Ⅵ 企業微電影拍攝哪些問題值得注意
劇本
一個好的劇本是成功的一半。沒有一個好的劇本,很難獲得好的口碑。導演和編劇之間的矛盾往往是最大的,因為兩者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對一個片子的認識也就不相同。
拍攝手法,故事架構
同樣的故事以什麼樣的手段講述出來效果是不一樣的。好的故事架構能為故事增添很多色彩。包括伏筆,結尾,情感表達都是影片最重要的。
攝影
攝影是企業微電影拍攝的一個重要部分,對攝影師和導演的審美要求很高。對於微電影來說,前期拍攝的成果能大大減少後期的工作量。特效調出的效果和前期拍攝的效果是具有一定差異的。比如對於微電影中常用的暖色調來說,如果使用後期調整,視頻中會有微小色塊。
鏡頭切換與平滑
作為小成本企業微電影拍攝,人物的切換或對話,基本以鏡頭切換實現,視頻在一個片段中鏡頭不移動。拍攝過程中要盡量多切換鏡頭,以減少這種尷尬。另外,如果在拍攝中鏡頭能平滑移動,如同電影中鋪設的拍攝軌道一樣,那樣能增添很多故事感情。但同時這對拍攝成本、攝影師、後期剪輯工作的要求都會提高。
Ⅶ 導演不可不知的錄音相關知識
導演不可不知的錄音相關知識
作為一部電影,微電影的導演,錄音是一項提高影片質量的關鍵點,本文詳細說明導演不可不知的錄音相關知識。
一,開拍前和錄音師的溝通。
錄音師應該是導演的主創團隊裡面的一員,從劇本階段就應該參與進來。我們在拍作業的時候常常有這樣的誤區——看景的時候帶著攝影燈光美術唯獨忘記了錄音。其實錄音師也是需要看景的。不同的環境聲場不同,也可能有噪音源。我們自己肯能會忽略了這些,但是如果有一個錄音師在的話,他能夠幫助你注意到這些問題。比如說我們在一個倉庫裡面拍片,倉庫的混響如果太強我們聽著沒問題,但是錄到錄音機里可能就會出現對白不清的問題。錄音師需要在選定的場景里預錄一些素材,預判肯能會發生的情況,做出解決的方案,如果實在不行就換景。再比如,也是我們常犯的錯誤,同學們常常會租房子拍戲,但是我們租了一個臨街的房子,房子外面車水馬龍,關上窗子還是噪音太大。這些都是我們為什麼要帶著錄音去選景的原因。
錄音師前期能夠越早的看到劇本,看到分鏡頭,看到場地。他們才能越早得做出錄音的方案,才能決定用什麼樣的設備,下幾根桿、用幾個小蜜蜂、用幾路的錄音機。這些都是需要導演提前和錄音溝通的。舉一個例子,最近有朋友拍片子,分鏡頭遲遲沒有給錄音。錄音到了現場才知道有一場劇場的群戲。需要下兩根桿和若干小蜜蜂才行,但是片場雖然給錄音準備了744這樣的錄音機,但是卻只配備了一根桿,沒有小蜜蜂。這場戲的聲音就完全達不到要求。這要不就是後期補錄要不趕緊讓人臨時去租小蜜蜂。前者廢錢廢時,後者耽誤進度。這就是導演缺乏基本錄音意識,以及與錄音缺乏溝通的結果。
一個好的錄音師,還能夠在聲音設計上給予導演很大的幫助,提前的'溝通能夠給他們留出很大創作空間。多花一些經歷在前期和錄音的溝通上,也許你的片子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同期錄音的時候要注意的事項。
同期最重要的就是幫助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比如燈光組,有的燈質量有問題,會發出噪音。這樣的燈最好不用,如果要用也得想辦法隔音。比如攝影組,老化的設備如軌道,攝像機等等可能就會發出聲音,這些東西都是可以提前溝通解決的。此處設計的問題會很多,我分享幾個我們在同期的時候常常忽略的事情。
1、空調一定要關。空調是有低噪的,而且很大。我們在開機的時候要關了空調,可以等停機的時候開空調。
2、小心空調外機。外景的時候,如果當時選景的時候赴京的空調外機沒有響,但開拍的時候裡面的人開了空調,那就是悲劇了。
3、電腦等電器設備。這些設備在拍攝的時候也要關掉。會有輕微干擾,而且電腦的風扇也會有響聲。如果一定要拍到開著的電腦請一定和道具部門溝通,選擇雜訊小的。同理適用與電風扇等設備。
4、所有的視頻都要錄聲音。常常我們在拍片的時候遇到了強烈的雜訊源,我們的聲音不得不回去重新做。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這個就不錄聲音了。錄下來的聲音雖然不能用,但是卻是後期重做聲音的重要參考。
5、疊詞的問題。我們在拍正反打的時候,常常一個演員演另一個演員搭詞。這種時候每一句台詞都應該非常清晰,搭詞的時候不要出現疊詞。如果需要疊詞,也是由後期來完成,而且這樣還可選擇在什麼時候疊進來。同理適用與現場的補錄台詞。
三,後期時候需要注意的事項。
1、合板。第一次做片子的時候我們常常出現這樣的錯誤,先剪輯完畫面,然後在一點點的對口型。正確的做法是在剪輯開始前就先合好板。
現在我們拍作業以及電視劇和電影基本上走的都是雙系統,這都涉及到打板和後期合板的問題。這邊要糾正一個大家很可能犯的錯誤:合板不是合攝像機的機頭打板的聲音與錄音機錄到的打板的聲音。我們常常用兩個聲音的波形的那一下峰值來對。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
因為聲音和光的傳播速度是不一樣的,攝像機裡面拍到的畫面其實比攝像機機頭收的聲音要快。如果我們採用錯誤的方式對板,很容易出現畫面比口型快一點的現象,雖然是細小的差別但是這樣口型就會軟,看起來會怪怪的。正確的做法:用畫面里板合上的那一楨對聲音文件的波形峰值。這樣才能保證聲音和畫面的同步,而且錄音會在打板的時候把桿指著場記版。
2、OMF。當我們剪輯完成後會用剪輯軟體生成OMF文件給錄音。但是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在剪輯的時候只要保證聲音和畫面的同步和嚴格按照場記單將視頻和相應的聲音文件匹配。我們自己剪片子用剪輯軟體做聲音的時候常常這個鏡頭匹配的不是這個鏡頭的聲音。但是想這樣找替換的聲音的工作都是應該有聲音剪輯來完成的。我們的多此一舉會給他們造成不必要的麻煩,他們會摸不著頭腦。同理,視頻剪輯軟體里的聲音特效,我們也完全不用去做。因為聲音剪輯會刪掉這些所有的東西,我們做了也白做,錄音師刪著也麻煩。我們只要給他們一個條理清晰乾乾凈凈的OMF文件就好。另外在生產OMF文件的時候視頻剪輯軟體會有一個餘量的選項,至少給我們的錄音流出120楨。具體OMF是什麼,導入錄音的剪輯軟體里是什麼樣子什麼的大家可以自己去網路一下。
補充一點,如果不想你的錄音師在剪輯聲音的時候一直給你打電話問你這個鏡頭用的是哪個聲音。那麼你最好在剪輯的時候按著場記單上的記錄給聲音文件命名成「場鏡次」.這樣錄音可以根據自己的錄音場記單來找到原來的素材。這個工作和對板在同時完成。當然這是行業標准做法,也許同學們具體合作的錄音師有自己的一套做法,那麼導演需要提前和你的錄音溝通。
3,聲音的剪輯是很復雜的。聲音的剪輯會涉及很多東西,包括動效,對白,音樂,等等。我們的小作業里都有可能出現十幾軌的情況。一般的電影都是幾十軌甚至一百多軌的情況。
第一我們要給錄音流出足夠的聲音後期的時間。第二我們一定要視頻定剪之後再給錄音師做聲音。如果我們的畫面這加幾楨那邊減幾楨,對聲音後期來說就是災難。他們要動幾十甚至幾百軌的聲音,之前的特效都得重新做,還得根據畫面去找那些聲音對不上的地方。如果不想你的錄音師提著刀追著你滿街跑得話,一定要定剪了再出OMF給錄音做後期。
四,錄音是很貴的。
我們的一個片子要爭取給錄音留出1/5的預算。中國現在行業標准電視劇的聲音一集的同期加後期成本在一萬五左右。同期的錄音師1000/天,大助(桿爺)300-400/天,小助(順線)100-200/天。當然在物價飛漲得今天也許我們下個片子的時候他們就不是這個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