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八佰》的主演有哪些
電影《八佰》的主演有黃志忠、張俊一、歐豪、張承、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陸思宇、張宥浩、魏晨、李晨、白恩、余皚磊、俞灝明、鄭愷。
《八佰》是由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和北京七印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騰訊影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北京光線影業有限公司和阿里巴巴影業(北京)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導演管虎執導的戰爭題材影片。
該片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擴展資料
《八佰》影片製作成本高達5.5億人民幣:
相比不少華語抗戰片的小打小鬧,《八佰》規模之龐大令人咋舌,據媒體報道,影片製作成本高達8000萬元(約合5.5億人民幣),不僅運用了頂尖CG技術,僱傭了大批群眾演員,還1:1搭建了實景,片方力爭還原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同時給觀眾帶來更驚艷的視覺感官體驗。
每位工作人員都為該片傾盡全力,管虎曾在微博留下這樣一句話:「從十年前的一個想法,到項目三度重啟,籌備499天,拍攝230個日夜,1500多台前幕後工作人員...」,相信倘若成功,便能像《戰狼2》《流浪地球》一樣,給華語戰爭電影樹立全新標桿。
B. 《八佰》中陳樹生為何要抱著手榴彈跳下去,而不是直接扔下去
在鎮守四行期間,有許多悲壯感人的故事,陳樹生便是其一。年僅21歲的敢死隊員陳樹人,帶著一捆手榴彈,從六樓一躍而下,與十幾名日軍同歸於盡。
陳樹生湖北利川人,1937年10月28日,在四行倉庫保衛戰中面對日軍一個十多人小分隊,已經潛入樓下企圖安裝炸葯爆破時。陳樹生捆滿手榴彈拉響導火索從六樓跳下,落入日軍突襲小隊後和十幾名日軍同歸於盡,時年21歲僅給母親留下一紙遺書“捨生取義,兒所願也”。
或許如果時間充足的話,他們是可以想出別的辦法來發揮手榴彈威力的,但就在當時那個時刻,真的是容不得任何人有任何思考時間的。影片中如實的描述了這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亦是影片的淚點之一,但是作為電影在描寫這一情節時卻有點用力過猛,可能是為了表現壯士們都悍不畏死吧!
陳樹生身上綁炸彈跳下去之後,隨後便有將近一個排的士兵輪番在身上綁上了手榴彈,然後接連報名字跳了下去,在我個人看來,這包含渲染影片的成分,如果放在真實的戰場上,身上綁著手榴彈和敵人同歸於盡的舉動,肯定也是會發生的,但是在迫不得已的時候,戰士們才會選擇用這樣的舉動去摧毀敵人。
C. 鄭愷在《八佰》中的表現讓人看到了他的演技,他的哪場戲最打動你
抗戰的歷史事件有很多,但是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這場戰役,他打敗了日軍囂張的氣焰,三個月想滅亡中國,遲早要滾出你們的國土去。相信陳樹生倒下了,還會有千百個陳樹生站起來與日軍做殊死搏鬥。
D. 《八佰》中,陳樹生等戰士抱著炸葯跳樓,為何不直接扔下
看過《八佰》的人,恐怕都對戰士們綁著炸葯跳樓這一幕所震撼,但是很多人也在好奇,為何要採取這種孤注一擲的殺敵方式?
(一)四行倉庫
所謂四行倉庫,指的是“北四行”聯合防線。而“北四行”則是指金城銀行、上海中南銀行、大陸銀行和天津鹽業銀行,這四大銀行是當時上海的主要金融機構。正是因為如此,四行倉庫在修建的時候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同時又是周圍各建築中的制高點,易守難攻。更重要的是,四行倉庫“毗鄰公共租界,日軍在炮擊的時候會有所顧慮”。
最後就電影表現而言,這樣更能夠突出壯烈色彩。八佰中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小高潮,就是陳樹生抱著手榴彈往下跳的那一刻。決意赴死的將士和被感動的觀影者形成鮮明對比,不僅能夠帶來可以震懾人心的效果,更能夠讓觀影者從內心中產生共鳴,對這些決意赴死的將士產生敬佩之情。
E. 死前留下遺言令人淚目的,是八佰中的哪位英雄
眾所周知,自從《八佰》電影的上映,不僅讓民眾感受到英雄們的熱血戰斗過程,同時再次激起對先輩們的崇敬之情,對於現如今的美好生活,使得我們更加珍惜其來之不易,在淞滬會戰最後一役中,四百名戰士對陣日軍30萬大軍,孤軍奮戰四天四夜,這種拋棄生死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也正因為有這些英雄人物的存在,才能夠有如今的和平繁榮的美好生活,而今天筆者要講述的這位英雄,正是八佰電影當中的原型人物
F. 在采訪中對《八佰》的幕後艱辛進行揭秘的鄭愷,都作何感想
大家可以看到,在采訪中,鄭愷也揭秘了八佰一些幕後的艱辛,讓許多人對於這部作品的成就也是有一個很好的看法,而且對於他們在為了展現這樣一個好的影視製作能夠付出這么大的成就,讓許多人都非常的欣慰。讓大家有一種與有榮焉的驕傲,而且我們可以看到在八佰這部作品中,真的有許多的演員,讓大家看到了演技,他們用自己真實的表現,給大家帶來了很多深刻的回憶,例如鄭愷在八佰中的一個表現,讓許多人都覺得這部電影彷彿成就了鄭愷,他的角色在電影裡面那個縱身一躍,讓很多人都覺得紛紛淚目,讓大家看到那樣的身影,堅定的同時,又非常的有激情。
讓許多人對於鄭愷也有了一個重新的定義,他能夠吃苦也能夠耐勞,更多的是願意為自己的角色負責。鄭愷飾演的陳樹生這樣的一個角色,也是非常的精彩,讓我們看到他的這個角色不再是大家意義上,是否能夠帶紅鄭凱,而更多的是他創造了一個人心目中的經典場景。
G. 《八佰》點映大獲好評,你對哪個演員印象最深刻
1937年,淞滬會戰最後一役,我國上海即將被日軍攻陷,400多名中國戰士駐守四行倉庫,誓死抵抗,對外號稱“八百壯士”。數十年後,著名導演管虎為了致敬這些為了保護祖國犧牲自己戰士們,將他們輝煌的壯舉拍成了電影並搬上了大銀幕。這部影片沒有特定的主角,但有王千源、張譯、姜武等演技派演員加盟,憑借他們卓越的演出在剛剛點映結束就獲得了大量好評,不論是電影內容還是票房亦或者是聽覺、視覺效果上來說,這部電影非常成功的,甚至可以說是中國戰爭題材電影當中體現了當今國內影視工業的頂尖水準。因此有不少劇中的演員成為了當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每個人的觀影方式不同,所以劇中的每一個人物也會給觀影者帶來不同的印象,比如演員鄭愷給我的印象是最深刻的,一位影片中戲份不到三分鍾的角色。
《八佰》這部電影中,你又對那個演員的印象最深刻?歡迎在下方評論里留言。
H. 今年最受期待的國產片《八佰》,有沒有感動你
1937年10月26日
一群壯士困守孤島,
四天四夜奮力抵抗,用生命守護民族尊嚴!
這樣子的一群人
我們稱之為「八百壯士」,但其實駐守四行倉庫的中國軍隊只有400多人。
這不是偶然,而是刻在中華民族骨子裡的血性,今天這座繁華的大都市,今天我們的歲月靜好,不是從天而降,並非唾手可得,而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每個人都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我為我生在這個祖國感到驕傲和
I. 八佰原型人物
1、謝晉元(杜淳飾):謝晉元1905年出生於廣東梅州蕉嶺縣,1925年12月,謝晉元從國立廣東大學(今國立中山大學)畢業,進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習。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謝晉元被第88師師長孫元良選中,組成「敢死隊」堅守四行倉庫,掩護十萬大軍西撤。當時他不過32歲,卻留下了豪言壯語:「我們是中國軍人,寧願戰死在閘北這塊領土之內,也決不放棄殺敵的責任。」
2、何香凝(姚晨飾):何香凝是女權運動的先驅之一,民革主要創始人,國民黨元老廖仲愷的遺孀。時至激戰之際,何香凝先生專程趕到蘇州河南岸「遙望致哀」,她在一封致函中寫道:「『八百壯士』的英雄氣概,使我們感動得流淚,但等我們趕到溝邊,卻又不能通過,只有靜穆地向對岸注視,遙寄我滿腔虔敬親愛之忱。」1937年淞滬會戰的時候,何香凝已近花甲之年,但姚晨飾演這一角色時才39歲,在年齡上有較大出入,可能是運用了特效化妝。
3、上官志標(俞灝明飾):上官志標,生於1912年7月20日,福建省上杭縣人,中央軍校軍訓班第一期畢業。作為謝晉元的主要助手,上官志標在四行倉庫浴血奮戰的經歷,被寫進了台灣課本。
4、陳樹生(鄭愷飾):陳樹生是湖北利川人,1934年冬於家鄉參加國民革命軍第88師,被編入補充團第一營。在四行倉庫保衛戰中,謝晉元組織官兵們寫下298封遺書,其中,陳樹生在白色汗衫上,給遠在四川大巴山裡的老母親寫下一行悲愴血書:「捨生取義,兒所願也!」
5、楊惠敏(唐藝昕飾):在片中可以看到一女士橫渡蘇州河,她很有可能是楊惠敏。1937年10月28日深夜,14歲女童子軍楊惠敏冒著生命危險游過蘇州河,爬到四行倉庫樓下,將一面旗幟交給團長謝晉元,謝團長屬下將旗幟升上四行倉庫樓頂。1977年,台灣拍攝的電影《八百勇士》里,林青霞曾扮演楊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