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涉及兒童的電視節目中都存在哪些問題
1、意識的缺失與定位 的失誤。意識的缺失與定位的失誤主要表現在兒童電視節目編創理念上的錯位目標受眾把握不準確、節目傳播內容定位不明確及前饋信息與反饋信息的渠道不暢等,我國兒童 電視節目的編創理念相對陳舊,常常以固有的模式來指導節目創作,這與如今兒童心理發展的程度和速度嚴重脫節。
2、兒童主權和權力的喪失。兒童觀看或者參與電視節目,在其成長過程中有其積極的一面 。電視媒體同樣也是一把雙刃劍,對於沒有社會經驗並且毫不設防的兒童來說會有非常大的負面影響。
傳媒對兒童權益的問接損害,准確地講是一種侵蝕。即並非是赤裸裸地進行的,它貫穿或化解在休閑或娛樂過程中,在休閑和娛樂中兒童的正當權益被疏忽 、置換直至被徹底剝奪了」。
(1)國產兒童電影存在哪些問題擴展閱讀
看電視對於正處在迅速發展時期的幼兒和學齡兒童是不利的。如果孩子僅對電視感興趣而對周圍其他事情漠不關心,就會思上「電視孤獨症」的疾病。這種病極易出現在3—7歲的兒童身上。要使孩子放棄對電視的迷戀,預防和治療「電視孤獨症」,家長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孩子廣泛而有益的興趣,使他們通過豐富的活動獲得樂趣。例如,教孩子剪紙、下棋,同孩子一起旅遊等,以增強其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各種娛樂活動的喜好。
2、要鼓動孩子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使他在與小朋友的共同活動中獲得獨立性、進取性、同情心等好的品質。
『貳』 關於國產動畫電影票房的問題
動畫片 重要是內容 其次是技術
長久國產動畫片都喜歡弄那些適合3歲小孩的內容 而大點的孩子 特別是現在的小孩可不是真的就那麼「笨」的 這是很大缺點之一
其實人生來就是如同野獸 但會逐漸用道德來改善自己 約束自己
這就是為什麼小孩子喜歡超人 大聲 不認輸 容易沖動的原因 這是與生俱來對暴力和支配的本性
但國產動畫片卻都是十分禮貌和「君子」 不是說這個不對 出發點是好 但與小孩那種潛在天性相違背 所以以前國產動畫不吃香 現在我感覺好多了 比較符合小孩的胃口 我覺得會越來越好
其次是技術 這個不用說了 是有不足之處 但同樣那句話 現在比以前好多 而且會越來越好
我覺得是上一代退了下來 而這代人上了崗 人文觀念變化了
不能說理所當然低 只是現在我們國產在進步 而他國卻有足夠的經驗和技術人員 相對來說當是有不足之處 我們要勇於承認 另一方面 咱們要大力支持國產動畫 這是一個過程
『叄』 中國動漫的發展和現存問題有哪些
自20世紀以來,中國動漫呈現出井噴之勢,大量優秀的作品如《秦時明月》、《狐妖小紅娘》等廣受好評,再加上《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大電影的高票房,讓大家認為中國動漫已經完全崛起,那麼中國動漫是如何一步步發展起來的呢?中國動漫目前面臨著哪些問題呢?
輝煌而曲折的發展歷程眾所周知的動畫形象米老鼠創作於1928年,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我們國產的《大鬧畫室》在1926年就已經誕生了,這部動畫由中國美術片的開創者萬氏兄弟(萬古蟾、萬籟明、萬超塵、萬滌寰)製作,也標志了我國動畫產業的誕生。由於當時的技術限制,這部動畫僅有十分鍾,而且沒有聲音,但是仍然不影響當時人們對它的喜愛。這部電影大獲成功後,萬氏兄弟又創作了《一封書信寄回來》和《紙人搗亂記》,這三部動畫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三部動畫」。
最後,版權問題也是國漫目前發展的一大制約。有維基網路為證,喜洋洋的盜版在授權市場上橫行,而喜洋洋盜版經營商的利潤是正版經營者的4倍。盜版商沒有一家是付授版權費的。由於投資的不到回報,原創動漫製作公司的產量不得不提高,於是又陷入到一個惡性循環——越來越長,越來越爛。
『肆』 中國動畫片的面臨問題
中國大陸動畫片多數的受眾范圍為6至14歲。其內容簡單,符合低齡觀眾心理,但對成人吸引力較弱。由於畫質略粗糙,內容低齡化,經常受動漫迷指責。
人們常常把中國動畫的不景氣歸咎於技術和資金,但其實,國家這幾年對動畫片的投入已經遠超其他影視行業,「中國動畫片產出和投入的不成比例,根本原因就在於製作題材和理念上的『低齡化』,以及國人的狹隘想法與認識,並由此造成想像力不足,題材局限。
面對著還徘徊在目標觀影年齡層為「學齡前小朋友」的國產動畫片,「過低幼化」是許多國產動畫片共有的問題。一路走低的國產動畫片劇情,無論影片多麼爆笑搞怪無厘頭,不要把孩子看得過於幼稚,他們接受的信息量是我們小時候的數倍。」動畫只能是給小孩看的」這種思想束縛了中國動畫的發展,是中國動畫的病根所在。「過低幼化」帶來的蒼白說教和空洞內容,不但攆走了成年觀眾,也趕走了為數不少的小朋友。
從世界動畫片的成長路徑來看,動畫題材走向成人化和全齡化是動漫發展的必然之路。由於曾經被定性為「兒童節目」,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好萊塢動畫片也經歷過一段產量銳減、水平降低的黑暗時期。隨著以《怪物史萊克》為代表的一系列成人化動畫片的出現,好萊塢動畫終於走出了瓶頸,每年都能創造票房奇跡。
因此,路要一步一步地走,飯要一口一口地吃。在任何國家(包括美國日本),動畫都是從低齡開始逐漸向少年,成人發展,不可一蹴而就。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到低齡動畫是發展其他年齡層次動畫基礎,我們只有先把低齡向作品發展好,才能進一步發展高齡作品。 ・日本動畫題材一般由漫畫、游戲或小說改編;中國動畫多取材於歷史故事,或由編劇原創,僅有少數是漫畫、游戲和小說改編;
・日本動畫在固定檔一周播出一集,影響時間跨度長,便於商業操作及按觀眾要求修改;中國動畫需要全劇集完成申領動畫許可證後方可在電視台播出;
・日本動畫有清晰的分級制度,並由映倫等機構審查;中國動畫基本沒有分級審查制度,一般由廣電總局負責審查,雖低齡動畫較多,但是高齡動畫仍然能被廣電通過。日本動畫高齡化嚴重,出現了成人動畫數目超過子供動畫的局面。
・中國動漫多說教之流,其教育意圖大於娛樂性,音樂畫風等方面也不受看慣日本動漫的人所喜愛。 宮崎駿對中國的失望無以復加。我在這一點上也是如此。因為我們對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是很尊敬的,沒想到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高層卻只關心這個。一旦計件付酬,就再也拍不出中國學派的影片了。計件付酬不鼓勵創新——不斷投入新的短片很費錢,而系列片只要搞好開頭的部分,角色和背景定下來以後就不會花太多功夫。我必須要提醒他們,中國有懂行的人。但是中國一下迎來了現代化,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都已經沒有原來的風格了吧。太讓人失望了。我太失望了。
比起《牧笛》,特偉先生早期的《小蝌蚪找媽媽》,看的時候我都傻了,沒想到竟然能做出這樣的作品。那之後他的作品我也都看了。我覺得能創作出《小蝌蚪找媽媽》那樣的作品,也是因為中國電影製片廠當時的體制。說大點,中國動畫藝術電影的探索在改革開放之後,因為要追求利潤反倒衰退了。 由於2006年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發布了「限播令」,導致一些投機商人將譯制動畫以國產動畫名義申領播放許可證。
《虛幻勇士》是上海今日動畫和廣州原色動力冒原創之名引進的法國動畫。該片在《Code Lyoko》(《至Net奇兵》)的原片上進行塗改,將所有法文或英文一律改成中文,並且製作人員上也全打中國人名(即譯制組名單)而不提法國的工作人員。
2007年3月,國家廣電總局撤銷了《虛幻勇士》的播放許可證,並且進行了處罰。 (一)配音方面由於許多人不重視,導致缺少優秀的配音演員。
(二)國產動漫缺少創意,許多以神話為主,甚至有更多的說教動畫,只有少數片子能達到良好的娛樂效果,
(三)盈利渠道過於單一。
(四)動畫製作極少有能做到商業化、市場化,無法盈利,無法真正得到發展。
(五)山寨成風。得形卻沒神,沒深度,太膚淺甚至只是為了笑而笑。
(六)畫風和配樂很少有令動漫迷滿意的,劇情少甚至沒有劇情甚至幾條主線交叉,不知所雲,讓人產生厭倦感。 (一) 國產動畫影響力不足,且多為低幼說教片。相比之下國外動漫更受到國人的歡迎。(二)中國動畫相對國外較為粗糙,一直被動漫迷稱為「(低劣的)動畫」而不是「(高大上)的動漫」。配音缺少優秀的聲優。
(三)國產動漫缺少創意,僅有少數能真正吸引大批觀眾。(四)動畫製作做到商業化、市場化的少,無法真正得到發展。
(五)國人對動畫的狹隘認識,認為動畫「必須要是說教片」;而一些不依靠說教走紅的國產動畫,2014年來來卻總是受到部分國人的指責,甚至是投訴和誣告。 為了扶持國產動畫,國家相關部門確實做了大量工作,國家廣電總局更是動用行政力量,下發《關於促進我國動畫創作發展的具體措施》,強制各電視頻道的黃金時段必須播出國產動畫片。即使這樣,依然有85%的動漫企業虧損。雖然國產動漫產量已達到14萬2700分鍾,但是這僅僅是一個量的勝利,我們還不足以高興的忘乎所以,量的繁榮之下,隱憂是國產動畫質量不高,是市場不買賬。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必須靠產品來說話。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在分析原因的時候表示,動漫企業家是中國動漫產業成敗的關鍵。而中國動畫的狀況卻不樂觀,經營動漫的企業投資者大多不了解動漫產業的特點,動漫創作者又缺乏商業訓練,造成動漫企業家非常稀缺,這也是85%的動漫企業處於虧損的原因所在。別看總獎勵資金是2127萬元,但動畫片特等獎的獎金只不過80萬元,動畫頻道特等獎的獎勵資金只不過70萬元。動畫片《三國演義》的投資是4000多萬元,無論是賺了,還是賠了,80萬元的獎金都算不了什麼,對電視頻道來說,一集優秀動畫片的盈利就可能超過百萬元,即使70萬元獎金擺在面前,電視頻道也不會無視巨額利潤的吸引力,因此,無論廣電總局的獎勵看起來多麼光鮮,對動漫企業來說,它都只是一塊雞肋——吃之無味,棄之可惜。
『伍』 請以國產電影作品為例,並分析目前國產電影存在的問題。。各位大神幫幫忙啊!
以鄙人愚見,我大國產電影存在以下弊端:
一、最根本的弊端,體質和模式的弊端
最典型的,試著去把近幾年的春節檔和十一、五一檔所謂「賀歲片」大片翻出來仔細看一看,你會發現有什麼,有什麼真正的看點?你去看,從頭到尾,不管是之前的無極,滿城盡帶,還是十面埋伏,今年的大鬧天宮,我感受最多的只有那從片頭到篇尾,從看到沒看之前就充斥在每一個我生活中能接觸的角落的,最多的就是所謂「領銜主演」、「愛情主打戲」,大成本、大製作,甚至更有「戲謔」「床戲」「無厘頭」大量泛濫、充斥其中,這真的是有問題的說明我國產電影!說到這就讓我想到人美國大片,你說為什麼人 美國大片就很少矯情呢?人為什麼就不無厘頭呢?當然我說這也免不了井底蛙的嫌疑,但是總的來說,我要說美國大片至少熱愛生活,表現英雄主義吧,人活得是一種信仰,這一點在我們這是不一樣的,可是至少那樣拍完我們會感覺到真實,感覺到愛恨情仇,甚至起碼可以學地道美語啊。可是我們的電影製片公司和人家好萊塢,華納,21世紀,派拉蒙一大堆比較起來,你會發現一點,也就是我這一段話的標題那樣,我們最缺的就是真正的去表現人,表現人的生活,發掘人性,發掘人性的最基層的元素,善良,比如說勇敢,比如說正直,雖然現在同樣是市場化運作,但是開發模式和創造的思維起步就是Off the track 的,你還怎麼期待他發展好,拍得深入人心拍得出色??
二、追求奇葩,內涵缺乏
我們要拍一部電影,一定要成本過億,一定要有激情戲,一定要高端大氣上檔次,愛情中帶點科幻,科幻中帶點驚竦,驚悚中帶點玄疑。。這樣的話,如果說完你看完覺得熟悉覺得對頭的話,說明什麼呢,說明這不是你一個人的想法,普通人希望電影拍出來這么牛X大氣,很多很多個普通的類似需求經過市場調研,製片團隊設計開發,到籌資開拍,後期製作,再貼兩張大海報在萬達商場牆上,最後殺青開播等著票房收入分紅收錢(我是不是知道的太多了?呵呵)為什麼!這就是向市場化運作看齊的一種必要,但這不可以就此讓我大國產片淪落的充分原因,你過分的講需求!需求!需求!要迎合需求,迎合需求! 那麼為了迎合需求,你考慮過你的電影的真正內涵嗎?你現在能拍一個一年兩年熱氣過了還廣為傳播的真正的電影嗎?歷史就是一條河,滌去一切浮沉,真正有內涵有層次的電影才會一直走的下去,一路上熠熠生輝!比如你說你拍所謂喜劇片,大家搬個凳子坐著就是看,看了無厘頭就笑,笑歸笑,笑完之後特么真正讓人還會去想一想的電影有幾個?!那才是真正的電影,笑完之後,滑鼠點一點關閉,想都不會去想的,那叫什麼?看完之後遇見跟朋友隨口一說,看過,然後就沒有了,內容,內涵什麼的壓根就不知所以的,那叫電影?舉個例子,我國第一部國產大片《定軍山》出來多少年了,現在還有人知道名字知道他著名,靠的是什麼,是主題,是內容。
暫時這么多,本人能力有限,說得存在片面、粗口、多有得罪之處,求指教,感興趣的歡迎題外多多交流~ 我是方言
『陸』 六一到了,可國產兒童電影都去哪兒了
「六一」兒童節將至,帶孩子看電影慶祝節日是不少家長選擇之一。數據顯示,2012-2016年,中國兒童電影票房收入逐年增加。但近期多部國產動畫系列電影卻頻頻被詬病:內容幼稚、粗糙且同質化,歌頌真善美的作品不足、想像力不足、放眼世界不足。不少觀眾表示無奈,為何適合孩子看的電影越來越少,好看的中國兒童電影都去哪了?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兒童電影陪伴無數中國人度過童年。改革開放之初,以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為標桿,每年每個國營電影製片廠都要生產至少一部兒童電影。兒童電影製片廠每年要生產5部不同類型的兒童電影。那個時期涌現出《泉水叮咚》《霹靂貝貝》《紅衣少女》等不少經典佳作。上世紀90年代以來,受市場化沖擊,「不賺錢」的兒童電影逐漸沒落。據中國兒童少年電影學會統計,近10年來,兒童電影生產數量並不少,一直占國產影片10%左右。目前每年生產國產兒童電影超過60部。但業內人士指出,讓觀眾印象深刻的屈指可數。
[原因分析]原因何在?
①中國兒童電影商業孵化還不成熟。沒有票房市場,就沒有高額投資,相關研發就沒有保障,專業化水平低,缺少營銷和宣傳,讓兒童電影很難引起市場的關注,進入惡性循環。
②創作觀念滯後於兒童成長。兒童電影概念還較模糊,既包括面向兒童觀眾的類型電影,也包括回憶童年的藝術電影,後者未必適合兒童觀看。很多國產『合家歡電影』主要從市場考慮追求票房,沒有從兒童本身出發。此外,赤裸裸的說教式電影,一個大人都不喜歡看的電影,也無法讓孩子在電影院戴上1個來小時。
③兒童觀影渠道狹窄。因兒童沒有購買力,基本靠家長周末帶孩子去影院,需要政策引導和扶持。」
早在2004年,全國婦聯等6部門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做好少年兒童電影工作的通知》,強調「在題材、資金、隊伍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每年重點扶持創作20部少年兒童題材故事影片和兩部動畫影片。據報道,目前每年約有30多部兒童片、動畫片得到總計約2000萬元政府資助。
[背景分析]大量新城市家庭的誕生、中國新時代的建設發展、已有很多題材與手法的參考借鑒、創作隊伍迅速成長等,都使我們的兒童電影創作有很好的時代背景、很強的創作實力,且更多創作都能夠面對廣闊的市場。
[對策建議]要做好兒童電影這塊「蛋糕」,建議:
①政策應向電影出口渠道更多傾斜,比如成立針對中小學生的院線,或通過補貼以極低價格賣給孩子電影票,讓孩子們有更多渠道看到好電影,才能形成優質產
②改變創作思路,尊重兒童的獨立性和特殊的心裡結構及思維水平。擺脫低幼、淺薄的創作模式,接近市場,倡導積極向上,幽默感人的創作風格,製作出優秀的老少咸宜的好作品。
③學校定期組織孩子們進影院,針對不同年齡孩子放映不同電影,組織跟電影主題相關教育活動,票價也相應降低。讓更多孩子走進影院,才能形成良性循環產業鏈。
④呼籲建立兒童電影分級制。兒童還未形成成熟的是非辨別能力,在當前視聽環境下建立兒童電影分級制度非常必要,可為家長和孩子提供觀影指導意見。
社會需要兒童電影去講述人類文明,讓下一代能把文明傳承下去,「兒童電影必須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柒』 中國動畫片的發展遇到了哪些阻礙
我國的動畫片歷史可以追溯到60年代,一直到80年代中期都處於繁榮狀態,其繁多的種類和有趣的內容都吸引了國人的喜愛,並且日本很多的早期動畫都受到我國動畫的影響。但是從90年代起,我國的動畫開始走向衰落,其遇到的兩大障礙主要出現在兩個時代。
中國動畫品還是留給了我們很多美好的記憶,希望以後的中國動畫都可以多多借鑒別人的優點,讓我們期待中國動畫再次迎來鼎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