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主要人物為一個媽媽和一個傻兒子的韓國電影是哪個
是韓國電影《馬拉松》。
影片講述了患有自閉症的主人公楚元,在母親慶淑和教練正旭的訓練下自我實現的故事。該片於2005年1月27日在韓國上映。喜歡斑馬和巧克力的楚元,從外表看起來和同齡人沒什麼兩樣,是個可愛、招人喜歡的孩子。
某一天卻被診斷出患有自閉症,媽媽慶淑(金美淑飾)聽到這個消息後暈了過去。但是醒來後的慶淑發現楚元在跑步上有著超乎常人的天賦,希望至少在跑步的時候自己的兒子不會輸給別人,抱著這種希望她開始訓練兒子。
隨著時光的推移,楚元(曹承佑飾)長成了20歲的小夥子,但是他的智力仍停留在5歲孩子的水平上。
把弟弟當成老師般尊敬,只要出來音樂,不分場合、地點就開始手舞足蹈,只要楚元在的地方就會變得亂糟糟。看他的行為和口氣和5歲孩子沒什麼兩樣,但是從小一直堅持的跑步卻仍然是第一。
(1)可愛的媽媽是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幕後花絮:
1、該片是導演鄭允哲的電影長篇處女作。
2、為了扮演好楚元這個角色,曹承佑閱覽了許多有關自閉症的資料,反復觀看人物原型的紀錄片。
3、在劇中扮演母親的金美淑在劇組的首次試音會上朗誦台詞時就被感動得淚流滿面。
4、楚元參加馬拉松比賽部分的拍攝是在春川公共運動場,與朝鮮日報主辦的春川馬拉松大賽同時進行的,這一天足足動員了 6萬名群眾演員,提前4個月就開始與馬拉松賽主辦方接洽,最終得到協助。
5、拍攝時,一輛飛機從天上飛過,這是劇本中沒有的,曹承佑看到後,立刻即興發揮,開始嘟囔「呃,飛機,飛機」,讓一旁看著飛機發愁的同時錄音師鬆了一口氣。
B. 電影《春歌》正式更名《媽媽!》定檔5月8日,講述母愛的電影有哪些
人類最偉大最無私的感情就是“母愛”,關於“母愛”的電影例如《媽媽再愛我一次》、《漂亮媽媽》、《楢山節考》、《告白》都非常的經典。
一、《媽媽再愛我一次》
這部電影上映於1989年,電影上映後在國內外引起很大的轟動,甚至被中小學列為必看教育影片,電影中媽媽為了兒子忍辱負重十八年,最終在兒子的聲聲呼喚中清醒過來,電影中的每一個場景都讓觀眾淚目,尤其是其插曲《世上只有媽媽好》傳唱度很高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唱,這部電影的影響力和地位根本無法超越。
C. 《媽媽!》奚美娟吳彥姝奉獻精湛演技,她們的配合為什麼能那麼默契
奚美娟和吳彥姝都是有著多年演戲經驗的老戲骨了,她們合作之所以有如此高的默契,離不開她們認真對待,也離不開她們精湛的演技。
奚美娟和吳彥姝兩人雖然沒有過多的女主戲,但是她們在熒屏上的次數也是數不過來,每一次的角色就算是沒有那麼重要,對於她們來說都能夠全心全意去付出,把每一次的戲演到極致。她們並不是什麼當紅明星,但是她們有著對職業尊敬那一份心,所以她們更加受到我們的尊敬。然而,這一次,她們成為了電影《媽媽!》的主角,更是因為她們有著非常執著和認真的心,才能演繹出如此完美作品。
D. 求本歐美電影的名稱
是不是《發膠》?那部歌舞片?
◎譯 名 發膠/戀愛大爆發/發膠明星夢
◎片 名 Hairspray
◎年 代 2007
◎國 家 美國/英國
◎類 別 喜劇/劇情/音樂
◎語 言 英語/導演評論x2
◎字 幕 英文/中文/中文導演評論x2
◎IMDB評分 7.6/10 (23,468 votes)
◎IMDB鏈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427327
◎文件格式 X264 + MP3/DTS
◎視頻尺寸 864 x 360 (ANAMORPHiC)
◎文件大小 3CD 3 x 49 x 15MB
◎片 長 117 Min
◎導 演 亞當·山克曼 Adam Shankman
◎主 演 克里斯托弗·沃肯 Christopher Walken .....Wilbur Turnblad
伊利亞·凱利 Elijah Kelley .....Seaweed J. Stubbs
米歇爾·菲佛 Michelle Pfeiffer .....Velma Von Tussle
約翰·特拉沃塔 John Travolta .....Edna Turnblad
妮基·布朗斯凱 Nikki Blonsky .....Tracy Turnblad
阿曼達·拜恩斯 Amanda Bynes .....Penny Pingleton
扎克·埃夫隆 Zac Efron .....Link Larkin
布蘭特妮·斯諾 Brittany Snow .....Amber von Tussel
詹姆斯·麥斯登 James Marsden .....Corny Collins
阿麗森·詹尼 Allison Janney .....Prudy Pingleton
泰勒·帕克斯 Taylor Parks .....Little Inez
傑西·韋弗 Jesse Weafer .....IQ
薩拉·弗朗西絲 Sarah Francis .....Janetta
Tanee McCall .....Dynamites
Hayley Podschun .....Tammy
Nadine Ellis .....Dynamites
Tabitha Lupien .....Becky
Cassie Silva .....Brenda
Shane Simpson .....Skillet
J.P. Ferreri .....Joey
奎恩·拉提法 Queen Latifah .....Motormouth Maybelle
◎簡 介
以瘦為美,是這個社會時尚流行的趨勢,即使你心靈手巧、天賦異稟、魅力超凡、貌美如花,如果你擁有的是一副臃腫的身材,那麼基本可以和你所嚮往的一切說拜拜了,因為在這個以貌取人的社會中,你根本就沒辦法和其他人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特蕾西·特布萊德就是這么一個從頭「胖」到腳的女孩,先不說是同齡女孩兩倍的身材,再加上被發膠固定住的蓬蓬頭,特蕾西就是這么一個從任何角度看都有那麼點「寬」的姑娘。
在肥胖的身體里,特蕾西卻懷揣著一顆更加「寬廣」的心,她將自己所有的熱情與專注都放在了舞蹈上,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在「柯尼·科林斯電視秀」的舞台上一展自己出眾的舞蹈才華,這是一個在上世紀60年代的年輕人中風靡一時的現場秀……在夢想前雙眼發光的特蕾西,似乎並沒有發現,遺傳自媽MD肥胖基因,是她的舞蹈之路最大的一個障礙。
與生俱來的「缺陷」,掩蓋住了特蕾西身上的那股子超凡的魅力,讓她無法站在閃亮之處接受旁人的贊美--這是她的媽媽埃德娜時刻都在提醒她的一個事實,其實埃德娜只是在保護女兒,避免她受到自己年輕時曾受到的傷害。然而,這一切都不能阻止特蕾西前進的腳步,因為這個女孩只知道一件事:她是為舞蹈而生的。而這個世上,惟一了解特蕾西的,就只有她的爸爸威爾伯了。
那個哄動一時的電視節目的主持人柯尼·科林斯來到特蕾西所在的學校挑選新的競爭對手,而特蕾西終於以實力為自己贏來了一個在節目中露臉的機會……沒想到特蕾西迅速贏得了觀眾的喜愛,甚至超越了這個節目中原來公主級的人物艾姆伯·馮·塔塞爾,引起了她的忌妒、懊惱和不安,並和她那詭計多端的媽媽維爾瑪--WYZT電視台的經營者,想法設法地阻止特蕾西,可惜的是取得的效果不大,結果就連艾姆伯心儀的男孩林克·拉金,也開始抵擋不住特蕾西獨特的韻味了。隨著城市裡舉辦的一個私人舞蹈Party「發膠小姐」的臨近,特蕾西以絕對的優勢成為艾伯姆最大的競爭對手,兩個互不相讓的女孩開始明爭暗鬥起來。
然而一個突發事件,卻讓頭腦有點熱的特蕾西瞬間冷靜下來:她的好友彭妮·平格頓(白人女孩)和塞威德(黑人男孩)之間的戀情,掀起了軒然大波,他們不但成為人們側目的焦點,還因此被拘留……特蕾西找到了比舞蹈更重要的事情--消除種族歧視,她將所有的謹慎與警告拋到九霄雲外,為了提高自己的舞蹈技能,竟然跑到黑人社區去找摩特莫絲·梅貝爾。這一舉動使本來還算受歡迎的特蕾西轉瞬間成為了眾矢之的,就連警察局也簽署了關押她的拘捕令,她只好躲在彭妮家的地下室里了。那麼,特蕾西最終能夠逃離不公正的法律制裁嗎?她是不是就這樣錯過和艾姆伯的最終比賽,喪失「發膠小姐」的參賽資格呢?她會用自己擅長的舞蹈與演唱擺脫掉這些麻煩嗎?有的時候,似乎只有贏得冠軍,才能證明一切。
幕後製作:
【拍攝靈感】
《發膠》中所講述的故事起源於1988年,電影人約翰·沃特斯(John Waters)和新線公司聯合拍攝的同名經典邪典喜劇影片。與他之前製作的幾部影片非常相似,比如說《粉紅火鳥》和《菠蘿脂》(Polyester),原版的《發膠》也是由沃特斯自編自導並自己擔任了製片人,而且以最快的速度成為觀眾心目中無法磨滅的記憶。當時,故事的主角特蕾西·特布萊德由還是新人的里基·萊克(Ricki Lake)飾演,迪文(原名為格倫·米爾斯坦德)成了她那可愛的媽媽埃德娜,至於特蕾西的父親威爾伯,則由表演經驗非常豐富的傑里·斯蒂勒(Jerry Stiller)飾演,講述了一個除了沃特斯別人無法模仿、獨特的故事,他說:「在巴爾的摩貧民區的一個小公寓中,我躺在床上創作了這個故事。我曾經看過地方的電視舞蹈節目『巴迪·迪安秀』,很快就被吸引住了,那個時候的我和所有的白人小孩一樣,總是在暗地裡聽黑人音樂,我們能夠收聽到三個黑人電台。」
傑里·斯蒂勒表示贊同:「約翰·沃特斯就是在巴爾的摩的兩種文化的交叉下長大的,所以說也只有像他那種獨特而瘋狂的人格才能製作出這樣一個故事,也算是對生活的一種展望。」斯蒂勒將在新版的《發膠》中客串飾演平基先生,一家服裝店的老闆,只賣給「有品質的女孩有品質的衣服」。斯蒂勒還表示,是他的兩個孩子艾米和本促使他接拍了1988年的原著的:「沃特斯的幽默感是沒有界限、沒有約束的,這正是他作為一名電影人優秀的地方,他想像中的1962年的巴爾的摩的樣子,可能與實際中會有一些出入,但你不能否認的是,這種做法只會帶來不可思議的趣味性。」
在約翰·沃特斯看來,他1988年創作的《發膠》實際上是在通過一個白人的視角--也就是少女特蕾西·特布萊德的雙眼,去看待取消種族隔離運動的:「我相信這會是一部引起共鳴的影片,有趣的同時,也在關注著一些社會問題,絕不會嘮嘮叨叨地講大道理。這里我要說明的是,從來沒有過胖女孩參加現實生活中的『巴迪·迪恩秀』,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創造特蕾西這個角色的原因。對於我來說,像特蕾西這樣的女孩,是一個註定會失敗的人,她的夢想是在『柯尼·科林斯電視秀』跳舞--代表著每一個受到歧視的人的願望。」
蕾西·特布萊德的夢想並沒有隨著約翰·沃特斯1988年的影片的結束而結束,2002年,新線公司重新改編了喜劇《發膠》,以《發膠:音樂喜劇》之名,讓這個故事以全新的面貌震驚了百老匯。舞台劇版本由馬克·奧唐納(Mark O'Donnell)和馬斯·米漢(Thomas Meehan)共同編劇,馬克·沙依曼(Marc Shaiman)作曲,沙依曼和斯科特·威特曼(Scott Wittman)合作填詞……《發膠:音樂喜劇》最終獲得了13項托尼獎的提名,並斬獲了其中的8個,包括最佳音樂喜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原聲音樂等等。
音樂劇版的《發膠》在百老匯的尼爾·西蒙大劇院持續吸引著觀眾,它那通俗易記的可惜、可愛的角色、大眾化的主題,很快就風靡北美,得到了所有年齡的觀眾的喜愛。另外,《發膠:音樂喜劇》正打算擴張一下海外的市場,2007年7月在日本停留兩周之後,將於10月份去倫敦公演。
【肥胖的灰姑娘】
1988年版本中特蕾西·特布萊德的飾演者里基·萊克表示,約翰·沃特斯拍攝的影片更像是一個「灰姑娘的故事」,也間接影射著萊克本身的遭遇,她回憶道:「我和沃特斯一樣,將會在新版影片中客串一個角色,當我來到片場時,那種感覺太不可思議了,我的意思是,我們拍攝原著的時間可是19年前,每當想到我現在的年齡足以做新版特蕾西的媽媽時,就會產生一種不太真實的感覺。要我說,這樣一個故事,即使到了今天,仍然有著它難以抵抗的魅力:只要你相信自我,夢想總可以成真--我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能夠出演1988年的《發膠》,是我邁向成功的第一步,我將永遠感謝沃特斯在人群中發現了我,把我從卑微帶向成功,最終使我成了一個明星……現在,尼基·布朗斯基(Nikki Blonsky)穿上了那雙曾讓我變成公主的水晶鞋,只要她願意,就能得到和我擁有的一切。」
讓我們回到2007年,首先要說明的是,新版本的故事並非是1988年的重拍版,也不是2002年音樂舞台劇的電影版,而是綜合了兩位「先輩」特點的新故事。
2004年秋天,新線公司召集了製片人克雷格·扎丹(Craig Zadan)和尼爾·梅隆(Neil Meron),他們都是音樂類型片中的經驗豐富的老手,曾經為獲得奧斯卡的《芝加哥》做過製片--好萊塢34年來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的音樂電影。梅隆說:「三個版本的《發膠》擁有著相同的基因和血統,它們能夠彼此聯系在一起,同時又因為不同的藝術敏感性而相互獨立。新版的影片不但利用了原著的一些建築結構,還注入了那種百老匯音樂劇獨有的能量和趣味性,它們就好像是三胞胎,並不完全一樣,是獨立的個體,可是卻來自於同一個家庭。」
花絮:
·約翰·沃特斯將會在新版影片中客串出場,在開頭部分飾演一個住在隔壁的暴露狂。
·每天拍攝之前,約翰·特拉沃塔都要花上4個小時的時間把他那身「肥油」粘身上。
·尼基·布朗斯基抵達片場的第一天,約翰·特拉沃塔就對她說:「到媽媽這兒來。」
·新版影片的原聲碟收錄了「三個」特蕾西的演唱:原版的里基·萊克;舞台劇中的瑪麗沙·葉瑞特·維諾庫(Marissa Jaret Winokur)以及新版中的尼基·布朗斯基,她們演唱的是同一首歌--《媽媽,我現在是大姑娘了》(Mama,I'm A Big Girl Now)。另外,哈韋·菲爾斯泰(Harvey Fierstein)也會在影片即將結束時露一小臉。
E. 電影迷請進
電影《母親快樂》故事梗概:郭辛麗是個美麗迷人剛剛走紅的女歌星,本來前途光明,但因為太善良單純,相信愛情,深深愛上了風流倜儻的花花公子徐文龍。同為歌手的文龍一直想出人頭地,用甜言蜜語哄得辛麗為了他的事業,甘願退居幕後。文龍則利用辛麗的金錢和關系,在結婚後漸走紅,成為了一名紅歌星,與此同時也逐漸露出了醜陋的嘴臉。
辛麗得知自己懷上小孩後,欣喜若狂。文龍則自私地為了自己的名利,怕辛麗和小孩會影響自己的事業,喝令辛麗把小孩打掉。辛麗接著又親眼目睹文龍與情人出雙入對,兩人因此而離婚……連接不斷的打擊讓辛麗心灰意冷,她已經擱置了事業,無力再拾起。因對自己孕育生命的負責,她忍受世人的嘲諷,挺著隆起的肚子獨自到度假村居住。苦命的孩子終於生下來了,叫做子橋。辛麗因產後得病,身體狀況極差。小子橋因為沒有父親,懂事後經常被其他孩子欺負,被稱為「野孩子」。母子倆在經濟條件一天天惡劣的情況下,忍辱負重地生活著,母子間的真情也在困境中被磨練得更加深厚。
而文龍終於是"惡有惡報",在一次車禍中重傷,失去了生育能力。傷愈後他偶然得知辛麗當初並沒有打掉孩子,便朝思慕想得到子橋。面對著文龍提出的要求,辛麗一開始斷然拒絕,但後來考慮到自己的經濟狀況和身體狀況,為了能讓孩子有更好的將來,便含淚把子橋交給文龍。
「沒媽的孩子像根草」,在文龍的豪宅中,子橋日思夜想的只有親愛的媽媽。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子橋本想回家看母親,走到門前卻怕母親責罵,於是爬上慈母崖乞求上天能讓一家人和好團聚。辛麗聞訊後,急忙和文龍上崖找孩子,辛麗卻不慎滑落山谷……
故事在小橋滿含淚水的倒敘中展開,在《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感人音樂中結束。一幕幕內心的真情流露,構成了一曲歌頌天下偉大母親的贊歌。
為求製作成為一部感人肺腑的影片,本片香港紅星李麗珍、童星原島大地、內地偶像派紅星陳龍等擔任主角,博紅、寇振海等友情出演,由巨星公司老闆鄧建國親自操刀執導。
相關評論:1、 《母親快樂》是專門為母親節拍攝的一部揭示女性善良本性、反映偉大母愛的故事片。鄧建國說:「拍攝這部影片是我多年來的一個夢想。我在大約十年前就看過《媽媽再愛我一次》,當時被這部影片深深地打動了,我看了好幾遍,也哭了好幾次。那時我就想,以後有了條件我一定要拍一部這樣感人的影片。如今,我終於自己投資並且擔任導演拍攝了這部《母親快樂》;如今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喜事太多了,愁事也多了,愁的是很少有機會能真正感動一把。所以,我拍這部影片就是想觸動一下人們的情感神經,因為對現代人來說,感動比歡笑更難得。如果你在看這部片子時找到了看《媽媽再愛我一次》的感覺,那就對了,因為這正是我所追求的感覺。我對這部影片基本滿意,因為在我自己看時,我也哭了。」
鄧建國說:「我有很多非常好的朋友,而我交朋友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則就是我的朋友一定是孝順父母的人,比如張國立就是一個有名的孝子,他平時很忙,但是每年春節,就乖乖地守在家裡陪母親過年。你想,如果一個人連父母的恩情都不珍惜,能珍惜友情嗎?所以,我趕在五月初將這部片子製作完成,就是想把它作為母親節的禮物,獻給天下所有偉大的母親。其實,我真想請每一位善良的母親都能在母親節免費觀看這部電影。所以,我在電影的宣傳海報上特意寫上了謝絕幾種人觀看我這部影片,其中包括不孝順的兒女和不稱職的丈夫。」
今年,鄧建國可謂喜事連連,不僅《我這一輩子》創下了北京電視台電視劇頻道的收視紀錄,《康熙微服私訪4》也在緊張拍攝中,同時,又將巨星影業擴展到了北京,在北京一處涉外公寓建立了巨星影業北京分部,事業發展蒸蒸日上。當問起他在事業上最大的目標是什麼,鄧建國回答說:「我做事沒有太遠大的設想,干一件說一件,干好一件再干一件。現在我最大的心願就是在母親節之際,能讓更多的人被影片《母親快樂》所感動。」
2、《母親快樂》觀後感 範文
《母親快樂》講述的是善良美麗的歌星郭辛麗感情被騙成為單身母親,和可愛的小兒子橋橋共同生活經歷的一段感人淚下的母愛故事。
橋橋才四歲就學會了燒飯、洗衣、做菜、煎葯,甚至照顧他的媽媽。我呢?放學回家只知道吵著要吃飯,衣服臟了就叫媽媽洗,甚至有時候還惹媽媽生氣。
世上最親的人是母親,世上最真摯的愛是母愛。我平時在享受母愛時,就沒去體會母親的愛有多珍貴,更不知道對母親的愛心存感激,只知道享受,卻忽略了自己的母親的感受,真的是太不應該了。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靠近媽媽的懷抱……」每當我想起這首歌時,也會情不自禁地問:「我們的媽媽不也是這樣的好媽媽嗎?」
「沒媽的孩子像根草!」橋橋離開了媽媽的懷抱,日夜思念著自己的母親。我在享受著母愛時,卻不知道母愛就在我身邊。當我心情不好時,還不斷希望媽媽快點走開。
看過電影,我懂得了:為什麼辛勤勞作的媽媽平時將好吃好穿的都留給了我;為什麼不管夏日炎炎和寒風刺骨,媽媽總是毫無怨言地接送我上下學;為什麼媽媽總是不厭其煩,苦口婆心地叮囑我;為什麼媽媽讓我讀一本又一本的作文書;為什麼媽媽讓我一次又一次做競賽題。今天看了這部電影,我才知道媽媽希望我今後考上好的大學,找一份好的工作,來報效祖國,報效媽媽。
F. 電影可愛的中國觀後感
如果你問我:「世界上最親近的人是誰?」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是媽媽」。是媽媽用乳汁把我養大,媽媽時刻關心著我的冷暖,是媽媽把我掛在心尖上。但你想過沒有,我們還有一個共同的媽媽——親愛的祖國。
革命烈士方誌敏同志在獄中寫的《可愛的中國》用最美好的語言描繪我們的祖國:「中國是生育我們的母親,她是一個身體魁偉、胸寬背闊的婦女。美麗的母親,可愛的母親!」
方誌敏為了拯救祖國,他參加了革命,不幸被捕。在獄中寧死不屈,並且寫文章號召同胞們起來保護「母親」。「從崩潰毀滅救出中國來,從帝國主義惡魔的生吞活剝下救出我們垂死母親」。千萬個方誌敏為國捐軀了,他們用生命換來了祖國的解放,用鮮血染紅了五星紅旗。
六十年過去了,祖國有很大的變化,實現了方誌敏同志夢寐以求的願望:「到處是活躍的創造,到處是日新月異的進步,歡歌代替了悲傷,笑臉代替了哭臉,富裕代替了貧窮,祥和代替了仇殺,生之快樂代替了死之悲傷,明媚的花園代替了凄涼的荒地!」但是我們在世界上還比較落後,我們想讓祖國快快富強起來,還需要努力。不是嗎?
方誌敏烈士對祖國深情的感受打動了我的心。烈士啊,對祖國我和您一樣愛。您在苦難中奮斗,我在蜜水中長大,您獻給母親的是鮮血和忠骨,我要把全部的力量和指揮獻給我們親愛的母親。
我們要像烈士一樣,緊記毛主席的教誨: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以後,報效我們、養我們的、最親愛的祖國媽媽。
可愛的中國啊,我永遠愛你!
G. 吳彥姝回應獲最佳女主角,為什麼稱榮譽「屬於所有偉大的母親」
她在表演的時候是站在母親的角度去表演的,所以她才會感謝偉大的母親。
H. 《媽媽!》的故事擊中所有觀眾,一部文藝片是如何做到催淚治癒又震撼的
這部《媽媽!》是有兩位影後演的,劇中67歲的辛美娟,和84歲的吳彥姝,是兩個老年痴呆症患者。 她們在劇中逐漸喪失記憶,甚至連生活都不能自理,內心迷茫又無助,後來被送進了養老院,被特殊對待。兩人由於不肯住在院內,所以做出了各種反抗,通過這部電影我們可以看出,老年人心中的心酸與無奈。
這部影片是一部催淚之作,而且非常有意義,在影片中84歲的媽媽,為了能夠照顧自己的女兒,居然開始健身,逼著自己吃東西,就是為了在年老時,能夠不成為女兒的負擔,這樣的母愛讓人動容不已。
I. 《海的盡頭是草原》《媽媽!》治癒暖心贏觀眾口碑,文藝片有著怎樣的魅力
最近有幾部新的電影已經上映,其中就包括海的盡頭是草原,還有媽媽這部電影,可以發現這些都是治癒暖心的文藝片兒,散發著不一樣的魅力。
因為愛可以幫助人們化解苦難,這用一對老年母女的愛讓大家感受到無論什麼時間段,在什麼時刻只要有愛就能夠抵抗一些事情,這樣的故事感動了很多觀眾。每一位導演在創作的時候都會加入自己的想法,疫情是突如其來的,大家就能夠更加珍惜自己家人的存在也能夠體會到親情是克服一些困難的關鍵性力的,洱海的盡頭是草原就是以小見大的方式將電影拍攝出來是非常令人感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