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演員大全 > 有關木通戰爭是在哪個電影

有關木通戰爭是在哪個電影

發布時間:2022-10-10 06:21:43

1. 找一部游牧民族西征的電影,急急急!誰知道一定要告訴我

大西遷

看看是不是你想要的。
另外白種人裡面,中國古代西遷的民族裡面基本上都演變成了白種人。具體哪些民族你可以去歷史博物館查一下。所以你說的西遷游牧應該是發生在中國。因為其他三大文明古國不具備這個游牧特性。

2. 求一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電影的名稱,主角在南軍陣地前來回騎馬,南軍幾次輪射都沒把他打死

樓主你好

你找的電影是《與狼共舞》

男主角腳受傷在哪個年代感染治不好的

他本想自殺所以沖向敵陣 結果別人幾輪射擊打不到他

鼓舞了士氣大了勝仗 成了英雄

有圖有真相求採納


http://ke..com/subview/28049/6750033.htm#viewPageContent

3. 《血戰台兒庄》:至今,我們仍然沒有拍出比它更好的戰爭片

1986年,由廣西電影製片廠拍攝的戰爭片《血戰台兒庄》上映。

該片我看過無數次,小時候只要在電視的電影頻道上遇到,無論播到哪裡,都一定會堅持看完,後來開始用電腦,每當想不到看什麼電影的時候,就將該片翻出來溫習一次,現在換成了手機,無聊時溫習該片的習慣仍然沒有改變。

我之所以如此的痴迷《血戰台兒庄》,沒有別的原因,就六個字:好看、真實、震撼!

它在我心目中的地位,絕對凌駕於所有國產戰爭片之首——尤其是抗戰類——我個人認為,從1986-2020,雖然已經過去了34年,但我們卻並沒有拍出整體水準能超越該片的戰爭電影,僅有寥寥幾部,稍稍可以望其項背而已(如《大決戰》三部曲),即便拿它同世界上一流的戰爭片作比較,它也光彩奪目,毫不遜色。

一、好看

除了少數特殊類型,好看,幾乎是所有電影最基本、最入門的標准,但這兩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不然,爛片的數量也不會占據80%以上的電影市場了——雖然爛片不一定就難看,難看也不是爛片的標准,但較真的說,99%的爛片,真的是不好看。

戰爭類型的電影,想要做到好看,相較於其它類型,是難上加難的事情,因為戰爭本身就不是一件具備「好看」基因的事情,與「好看」正相反,它實在是太血腥、殘酷、丑惡了,雖說作為正義的一方,有太多感人的事跡,但這並不能改變戰爭的本質。

稍微弄不好,要麼,會走上戲說化、兒戲化的邪路,雖然在某種程度上頗具喜劇效果,可是卻使得戰爭失去了嚴肅性,殘酷性,變得太輕松,太低幼,甚至太低智,比如層出不窮的抗日神劇;

要麼,會走上片面追求大場面、高度精細化服裝道具的歪路,固然能起到刺激觀眾視覺感官的效果,可是故事內容卻空洞無聊,比如近些年上映的不少打著大片旗號的戰爭片。

唯有把好故事與大場景、真道具、妙表演相結合的戰爭片,才能稱之為好看。

《血戰台兒庄》之所以好看,首先就是故事好,編劇采訪過不少參加過這次戰役,當時仍健在的老兵和將領,所以拿到的都是第一手的真實資料,除了將少量橋段作藝術化處理之外,完全沒有戲說胡說亂說的成分。

在具體的敘事上,主次分明,詳略得當,其間點綴不少特寫式的感人情節,大大增加了故事的耐看性。

其次是把戰爭那種震撼人心的大場面給表現了出來,單兵的拼刺、小分隊的巷戰、大部隊的交鋒、無盡的硝煙、可怕的爆炸、密集的槍聲、震天動地的殺聲……交織成一副悲壯的戰爭畫面。

《血》片中的道具也值得一提,雖然這些道具在高精細的程度上完全不能和如今那些所謂的戰爭大片相提並論,但這些看似簡陋的道具,卻能給人一種回到1938年抗日戰場的真實感覺。

至於《血》片中那些演員們的演技,就不用說了,隨便拉一個出來,都是老戲骨級別。

二、真實

上文說過,《血戰台兒庄》的劇本採用了大量的真實史料,甚至還有很多當事人直接的回憶,所以該片在相當大的程度上,真實的還原了 歷史 上那場名揚世界的台兒庄大戰。

首先它做到了客觀,在當時那種意識形態之爭還相當鮮明的環境下,該片能從正面客觀真實的描述國軍的抗戰,實在是開風氣之先的一件大事,這在當時也確實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政治影響與意義,比如蔣經國先生在觀看該片之後,就相應的調整了對陸關系政策,開放了老兵回陸探親的舉措。

其次它盡量在作出「還原 歷史 」的姿態,片中人物的台詞,有很多就是對 歷史 人物在 歷史 場景中所說話語的真實還原,比如孫連仲說的那句「當兵的打光了,軍官們填進去,大家都填光了,老子就來填」,就是他當年說過的話,還有王銘章說的那句「以贖二十年內戰之罪過」等等等等。

該片不僅僅是情節與台詞在盡量還原 歷史 ,就連 歷史 人物本人的長相外貌氣質神態,也力求做到還原,上幾張圖大家就知道了。

是不是,有種 歷史 人物穿越回現代當演員的感覺?

其實演員完全可以不用這么相像的,只要演技高就行,但這體現了該片主創人員高度認真負責的態度,這才是極為寶貴的財富,十分值得現在的影視工作者們學習。

三、震撼

沒有哪個類型的影片,能與戰爭片爭奪「震撼」這個榮譽,因為戰爭本身就是人世間最為震撼的事情。

震撼,不僅僅指的是戰爭場面給人們視聽上造成的沖擊,更指的是故事情節給人們心靈上帶來的巨大震撼。

該片在戰爭場面上,毫無疑問的做到了視聽盛宴級別,例如下面這張圖所示的場景:

很簡單的構圖,只有兩個騎在馬上的日寇,但兩人被背後彌天的硝煙一襯,立刻就襯出了戰爭那種陰郁殘酷的氣氛,同時也襯出了日寇囂張的氣焰。

還有這個更為經典的場景:

片尾這個屍山血河的場景,完全可以列為世界上所有戰爭片最經典場景之列,它不僅僅表現出了戰爭的殘酷,更體現出了我優秀中華兒女不畏犧牲、視死如歸的偉大精神!

除了戰爭場面,該片的故事也非常震撼人心。

震撼一:軍官的愛國情操;

蔣介石:抗日,對於軍人,那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龐炳勛:我沒有別的選擇,只能戰死在臨沂。

張自忠:就算戰至最後一兵一卒,我也誓將坂垣擊潰!

王銘章:我122師全體官兵決心死力據守,誓與藤縣共存亡!

孫連仲:你們都填光了,老子就來填!

關麟征:我52軍請求單獨出擊,如若不勝,甘當軍令!

池峰城:作為軍人,就是死,也要往前倒!

震撼二:士兵的殺敵之志;

老兵(把手榴彈綁在身上):小子,學著點兒!

士兵甲(把大洋丟在地上):長官,眼下咱命都不要了,還要大洋干什麼?留著這點兒錢,等抗戰勝利了,別忘了,給咱們立塊碑就行了。

張姓士兵(舉槍自盡):弟兄們,幫我多殺幾個鬼子!

日軍眼中的國軍:觀XX軍人絕死奮戰之勇氣,雖為敵人,亦為之欽佩,曾使翻譯要其投降,應者絕無!看來,屍山血河並非為我大日本帝國軍人所獨有。

說到士兵的殺敵之志,片中有好幾處感人的特寫——

特寫一

一個重傷士兵要求王銘章「幫忙」,也就是要王師長殺了他,因為他絕不願當日軍的俘虜。

特寫二

一個士兵舉起殘缺的手臂,對池峰城敬了一個軍禮:全營都在這兒了!

特寫三

一個士兵身上捆滿手榴彈從城頭跳下去炸日軍坦克。

特寫四

老兵與小兵捨身炸坦克。

特寫五

幾個士兵奮力拆掉鬼子旗,換上國旗。

說起國產電影,不說人家外國人,就是我們自己人,向來都是一聽就露出一副嘲笑的表情,彷彿我們的國產片,就猶如我們前些年製造的廉價小商品,幾乎是劣質的代名詞。

其實,這是對國產片的誤解,我們不是拍不出可以媲美世界經典的影片,我們只是自新世紀以來,電影徹底商業化之後,由於大家都急於圈錢,根本不用心去打磨一部電影,所以才拍出了大量的爛片。

在新世紀之前,我們拍影視劇的態度,還是蠻嚴肅、蠻專業的,尤其在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我們其實拍了很多很多十分經典的影片。

其中,《血戰台兒庄》就是戰爭片的精品代表,希望以後我們還能拍出這樣的經典來。

4. 《拯救大兵瑞恩》:為何被無數影迷奉為「影史最偉大戰爭片」



搶灘登陸,無論是攝影設備還是米勒上尉的M1A1沖鋒槍,都需要塑料套加以保護。



斯皮爾伯格說道:「我盡可能地讓觀眾身臨其境,這樣他們永遠不會覺得安全,當你把距離縮小時,觀眾就能成為那些角色。」



他希望將觀眾置於這片殺戮現場,推動現實主義的手法到達極限, 用一種真實到粗 ,折磨感官的方式讓觀眾體會到慘烈得近乎荒謬的殘酷戰爭, 彷彿超高射速的「希特勒電鋸」MG-42機槍,下一秒就會撕碎你的身體。



為了得到最佳反應,在演員們來到奧哈馬海灘(拍攝地在愛爾蘭卡拉克魯海灘)前,即使對湯姆·漢克斯這樣傑出的演員,斯皮爾伯格也沒有對即將出現的狀況多做描述。


漢克斯形容:「斯蒂文利用了我們的困惑、驚慌和恐懼。捕捉到我們的震驚和大腦的一片空白。」


這種「小花招」讓漢克斯和他的同伴們的心理狀態得以接近D日登陸前被告知奧馬哈將輕松被攻取的士兵們——


「拍攝D日場景的第一天,我在登陸艇的後排,眼睜睜看著最開始的幾排哥們被子彈撕碎。我當然知道這是特效,但我當時仍沒有為如此真實的質感做好心理准備。」



為表現爆炸後的震顫、坦克駛過的狀態以及戰場的混亂,攝影組將電鑽連接到搖臂上,在適當的時候打開以獲得抖動效果。


手持拍攝時則使用特製設備Image Shaker以利於操作。配合影片同樣具有突破意義的音效——此起彼伏的劃破空氣的子彈聲、耳鳴與慘叫,我們就像那個被炸掉胳膊後滿地尋找的士兵一樣,陷入混亂、絕望和對方向的徹底迷失之中。




最溫暖的一幕


《拯救大兵瑞恩》堪稱斯皮爾伯格筆觸最為殘酷的作品之一,但仍留下一縷多愁善感,法國小女孩回到父親身邊時埋怨的巴掌,看似閑筆,竟成為片中最溫暖的一幕。



小分隊對這個家庭的態度代表著一種戰場上的道德困境,友邦百姓註定只能是美式理想主義的感傷陪襯。



所幸小女孩並沒有身著《辛德勒的名單》中那身註定讓人心碎的紅衣,最終也並未在片中蒙難。



必死一戰


如果說有哪個戰爭片場景能和《拯救大兵瑞恩》的第一幕一較高下,那應該就是《拯救大兵瑞恩》的第三幕。


奧馬哈海灘的擲硬幣 游戲 ,在虛構的法國小鎮拉梅萊變為必死之戰。



而更殘酷的是,在登陸時面目模糊的幾個重要配角, 都已經在不知不覺間與畫面前的我們產生了 情感 的聯系。


這讓最後一戰中的每一幕死亡都有了與那24分鍾不同卻無分高低的價值,奧馬哈暴露戰爭的血腥與荒謬,拉梅萊則抓住眼前僅存的 情感 紐帶,然後毫不留情地一把扯斷;


這是斯皮爾伯格靠近美國「偉大的一代」的極端方式,只有如此才能明白他們為下一代人所付出的代價。



美術指導湯姆·桑德斯復雜且精緻的布景給了影片多樣的調度選擇,利用牆壁、樓上樓下、街道的地形特徵,以及精準的位置安排,影片得以在角色因戰斗需要反復移位,視角反復變化,攝影極度追求臨場感的情況下也不顯慌亂,長時間的戰斗場面觀來也並無疲勞感。


湯姆·桑德斯為這場橋頭血戰設計了極為精細的布景。



他首先在充分考慮機位、調度與燈光等需求後,製作出這個法國小鎮的立體模型,然後再將其在英國哈特菲爾德一個廢棄的航空工廠按真實比例徹底還原。拍攝過程中他還要根據攝影和燈光需要隨時進行翻修或粉刷等工作。


激烈的巷戰給了眾多二戰的著名武器裝備以亮相的空間,不必多說的虎式坦克(片中道具由蘇聯產T-34坦克改裝)、給圍剿坦克駕駛員的傘兵以重創的20mm Flak 38防空炮、勉強可用於反坦克的M1A1巴祖卡火箭筒以及被拿來當手榴彈用的M2迫擊炮彈……輪番上場且都有據可依。



大戰來臨前,法國香頌歌唱家伊迪絲·皮雅芙的《你無所不在》飄盪在殘垣斷壁之上。這一宛若夢幻的場景,竟然是編劇羅伯特·羅達特根據老兵向他講述的親身經歷所改編。而其後的守橋之戰,反而完全虛構。



「有時我幻想卧在你懷中,你在我耳邊低語呢喃。」悼念愛人的柔腸寸斷,在離家太遠已無從自證戰爭意義的當口,成為一根維系於他們與奢侈的昇平世界間脆弱的風箏線。




一直顫抖的右手



從諾曼底前線返回英國韋茅斯港的羅伯特·卡帕,露出標志性的、帶著一絲嘲弄的笑容——「如果你拍得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靠得不夠近。」這是卡帕最著名的經典語錄。



在影片中,剛剛經歷內心烈戰的厄本,在末日一般的橋頭戰場有如遊魂,而他,也是全片最具有爭議的人物。



下面這張極具動感和壓迫力的劇照,是否為劇組有意設計拍攝不得而知,但無論答案為何,著名戰地攝影師羅伯特·卡帕對影片的影響都顯露無疑。


厄本靠本能尋找掩體的姿態,酷似卡帕的名作《戰士之死》(該作品捕捉到西班牙內戰中,一名共和軍士兵中彈倒地的瞬間)。



羅伯特·卡帕是唯一一位跟隨首波沖鋒的戰士在D日踏上歐洲大地的記錄者。


他在彈雨和浮屍之間拍攝了106張底片,遺憾的是因為工作人員的失誤,大半被毀。


斯皮爾伯格曾表示:「那些無法復活的照片,是D日的最重要記錄。」當天的底片只剩下11張留存,而這僅存的11張照片,就成為D日的珍貴影像記錄,同時也是斯皮爾伯格拍攝《拯救大兵瑞恩》的靈感源泉。



影片極盡寫實的攝影風格,帶有隨機性的拍攝方式,都繼承了卡帕深入各個戰地尋找真實震撼的精神。如果你清楚卡帕回憶錄《稍微失焦》名字的來歷,或許就能夠理解,為什麼米勒上尉的右手一直在顫抖。


然而卡帕還如此描述過D日的經歷:「炮彈在我身邊炸響,水面已經擠滿屍體,我反復不斷地用西班牙語重復: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事。」


卡帕徹底擁抱身處戰地的自我,這種體驗與審視,同那11張震顫人心的照片一樣,珍貴且不可復現。




我和我的兄弟們


湯姆·漢克斯和他的兄弟們,在影片的籌備階段曾接受影片的技術顧問、原美國海軍陸戰隊上尉代爾·戴(圖中前排左五)為期一周多的訓練。



漢克斯此前曾為《阿甘正傳》中的越戰戲份接受過代爾·戴的訓練,深知這位有著硬朗的面部線條的「魔鬼教頭」態度嚴格,手段了得。


其他演員們還天真地以為這會是一次愉快的林中野營,結果剛到第三天,他們就不堪其苦。


再加上天氣潮濕寒冷,有人開始生病,漢克斯形容:「他們難以理解被這個灰白頭發的傢伙吼來吼去,對成為一個更好的演員有什麼幫助。」


戴在冷雨之中向全員訓話,這位在眾多好萊塢戰爭片中擔任顧問的前陸戰隊員告訴他們:「不是穿上制服在海灘上溜溜彎兒,你們就能演好軍人的。你們在表現活生生的、真格的大兵,讓他們蒙羞可不行。」


承受戴的痛罵,互相只能用角色名稱呼,經受了嚴格軍事訓練的主演們,至少可以稍許接近當年在歐洲作戰的父輩們的經驗。



漢克斯和斯皮爾伯格都是聽著父輩們講著二戰的經歷長大的,尤其是斯皮爾伯格,父親和他的老戰友們每次在家中聚會,都會講述他們二戰期間在印度和緬甸的經歷。


「二戰讓我們這一代(嬰兒潮)得以存續。二戰讓我們的未來成為可能。嬰兒潮的這一代人,虧欠父輩們太多。」斯皮爾伯格感謝父輩的方式,就是盡可能地了解他們的犧牲。



這部殘酷、血腥、讓理想主義的光芒在最黑暗處點亮的影片,卻承載著斯皮爾伯格將床邊故事搬上銀幕的溫柔夙願。


他曾無數次強調這是一部「獻給父親的電影」,經常在作品中表達「父愛缺位」元素的斯皮爾伯格,終於用一部盡力走近父輩傷痛的電影,化解了與父親的誤會與隔閡。


在那之前,父親只是默默地消化這一切;而在那之後,父親感受到發自內心的溫暖,斯皮爾伯格也終於釋然: 「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親密。」

5. 《拯救大兵瑞恩》,深深觸動自己的內心,震撼殘酷煽情,應有盡有

電影裡面有最真實的戰爭場面,最巧妙的人物塑造,最細膩的 情感 刻畫。這部片子塑造了戰爭中的英雄,也在過去的戰爭中理性之中,加了一種加入溫情。《拯救大兵瑞恩》,深深觸動自己的內心,震撼殘酷煽情,應有盡有。

看過這部電影之後,強烈的代入感會,令人意識到,個人在戰爭當中是有多麼的渺小,一顆子彈,一個手雷,一發炮彈,一個轟炸,與完全陌生的敵軍拼刺刀,都有可能會讓一名士兵失去生命。在戰場上,不會有人憐憫你的父母,曾經多麼用心培養你,和知道他們有多麼愛你,在敵人的眼中,和你的眼中,都閃爍著同樣的光芒,殺死對方,贏得戰爭。

片中的戰爭場面,也其真實和殘酷,難得的是導演的視角,並不僅僅關注戰斗的場面,還關注戰斗中的人,很多充滿人性的細節,讓人印象深刻,比如搶灘登陸時,一個士兵四處尋找自己的斷臂那段,從一個小側面,讓人體會到戰爭的反人性。

在這樣殘酷的戰爭中,電影也大膽的,表達了人性中確實存在的細節:德國士兵投降後,仇恨的美國大兵裝作聽不懂他們的語言,而將他們槍殺;他們用火焰噴射器,將德軍的堡壘點著之後,告訴其他人不要開槍,寧願德國士兵,承受更多的痛苦……這些只是直白的表達了,人在仇恨面前進行的選擇。

厄本真正的轉變,在於親手殺了俘虜。他破壞了自己的規則,他曾經阻止過上尉槍殺俘虜,但最後,他殺得非常堅決。這說明厄本變了。當一個戰士開槍打死第一個人時,他才成長為真正的戰士。仇恨給了人力量。從厄本殺人開始,他就不再是那個懦弱、害怕、害死戰友的那個厄本了。厄本會殺越來越多的敵人。

戰爭是很磨煉人的意志的,在那樣殘酷的環境中,你不得不讓自己變強,變得堅強,甚至是變得殘忍。米勒從一個教師變成了上尉,不難相像他在戰爭中經歷了什麼,厄本開始的軟弱,顯而易見,他從看著戰友同胞,被德軍殺死,到他也不得不拿起槍來殺死敵人,只為保護自己的戰友同胞。那炮轟的耳鳴,那鮮紅的海水,那慘烈的叫喊,那遍野的屍體,在戰爭中,人命不過像魚兒一樣,那麼渺小,縱使你喊混蛋,卻仍然要趕盡殺絕,你死我活,那就是戰爭!

不義之戰,必須要用暴力的手段,去制止消除,但沒有人生來就喜歡流血犧牲,而這正是拯救瑞恩的價值所在,這場戰爭,正是為了千千萬萬個瑞恩,這樣的家庭的溫馨,延續而存在,當為戰而戰,撕裂了一個又一個瑞恩式家庭,這一切還有什麼意義?表面救起的是一個普通士兵,其實救起的,是人們對這場戰爭最純潔的初心。

人性的殘酷,遠比影片傳遞的內涵,更加真實、逼人。在戰爭面前,信仰的力量,支撐著國家機器和軍隊實力,能夠屹立不倒的,也永遠是自我價值追求,和更宏大的理想抱負。以暴制暴,將在暴力中瓦解重生;當迎來和平的那一縷曙光,瑞恩飽經戰亂的淚光中,蓄積著一個國家和民族雄起的感人力量。

在我看來,瑞恩應當被拯救,從表面上看,救了一個人,犧牲了一隊人,讓人覺得愚蠢。其實拯救的不僅僅是一個大兵,更多的是他所代表的希望。二戰時期,是全人類共同面對的黑暗時期,戰爭帶來的壓迫感和絕望感,比戰爭本身更致命,瑞恩是家中四兄弟,唯一倖存的一個,他是家中老母親的唯一希望,拯救大兵瑞恩,也像全世界昭示著,還有希望,不能放棄。

瑞恩可以說是幸運的,也可以說是不幸的。不幸的是,殘酷的戰爭,讓他同時失去他最摯愛的三位兄長,讓孤獨衰老的母親,一個人在家久久的等候。幸運的是,上級派了一支精英小組,來尋找他並且把他送回家,這樣他才有和母親團圓的日子,才有機會見證戰爭之後的和平。

影片最後米勒,絕望無力的看著駛來的坦克,簡直讓人淚奔,生活中有一種痛苦,叫無能為力,尤其是一些特別重要的事,這種無力感常常讓我無奈至極,但是生活就是這么不完美,所以才有了那麼一句安慰人的話,遺憾也是一種美。

第一次控制不住自己眼淚,是年老的母親很恐懼的推開自己的房門,當看到下車的是一個軍官時,顫顫巍巍的後退了兩步然後癱軟的坐到了地上。一瞬間我的眼淚就控制不住了。

很難去比較誰的生命更有意義 ,也很難去衡量八條生命和一條生命哪個更重要 ,人活著有時僅僅只是為了完成某個使命 ,或者只是為了能自我認可地說,「我是個好人」 ,很簡單也很沉重。逝去的終將消失,不滅的是永遠的精神。每個角色都有鮮明的特色,尤其喜歡狙擊手,冷靜、信仰堅定,目標堅定;厄本,普通人的懦弱,換成你我,並不能指責他更多。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罷了。

6. 裝甲核心的衍生作品

中文譯名:裝甲核心:幻影計劃
日文名稱:アーマード・コア:プロジェクトファンタズマ
英文名稱:Armored Core:Project Plantasma
游戲平台:PS
游戲類型:3D ACT
游戲容量:CD X 1
游戲語言:日文、英文
發行區域:日本、美國
游戲人數:1~2人
發售日期:1998年9月30日
製作公司:FROM SOFTWARE
發行公司:FROM SOFTWARE
「游戲簡介」
前作發售後得到了玩家的好評,FROM SOFTWARE趁熱打鐵又推出了系列第二款作品。本作延續了前作的風格,在武器裝備方面又展示了有許多新的設計思路。一直以來《裝甲核心》的機體在設計上有別於日式傳統的高達系設計,更加傾向於現實,一直注重細分化的機體部位設定。本作最大的特色是武器裝備種類繁多,通過完成任務獲取金錢,購買機體零件,全面而細致的配置、強化心愛的機體,製作只屬於自己的機器人兵器,而駕駛自己組裝的機體去執行任務。
「劇情簡介」
初代數年後,一個傭兵(主角)受到了一封依賴,要求他潛入某個地方,看重依賴巨額的報酬,他接受了這個依賴,卻不知道這會讓他的命運發生巨大的改變。 中文譯名:裝甲核心:鬥技場之王
日文名稱:アーマード・コア:マスターオブアリーナ
英文名稱:Armored Core:Master of Arena
游戲平台:PS
游戲類型:3D ACT
游戲容量:CD X 2
游戲語言:日文、英文
發行區域:日本、美國
游戲人數:1~2人
發售日期:2000年4月16日
製作公司:FROM SOFTWARE
發行公司:FROM SOFTWARE
「游戲簡介」
一年後FROM SOFTWARE再次推出了系列新作《裝甲核心:鬥技場之王》,這款續作是PS平台上的最後一款《裝甲核心》游戲。游戲第一次使用了雙CD容量,足以說明本作游戲內容的豐富程度。鬥技場之王的裝備和武器又上一個新的台階,種類之多,性能之豐富讓玩家大呼過癮。本作還登場了《裝甲核心》系列游戲中最強的機體「nine ball」(九號球),其強大的機動性能與攻擊力正等著玩家們的挑戰。
「劇情簡介」
在一座城市裡發生了恐怖襲擊,生存者只有一位青年(主角),在那裡他失去了自己的家人。Raven,紅黑色的機體,⑨的標志,他便是兇手,由鬥技場之王ハスラー・ワン所駕駛的AC,nine ball(九號球)。數月後,通過網路一位名叫ラナ・ニールセン找到他,尋問主角「想成為Raven嗎?」,青年的復仇之旅由此開始。 中文譯名:裝甲核心2
日文名稱:アーマード・コア2
英文名稱:Armored Core 2
游戲平台:PS2
游戲類型:3D ACT
游戲容量:DVD X 1
游戲語言:日文、英文
發行區域:日本、美國
游戲人數:1~2人
發售日期:2000年8月3日
發售價格:7,140日元
製作公司:FROM SOFTWARE
發行公司:FROM SOFTWARE
「游戲簡介」
操作方式延續以往的設定,但靈活度卻有些許不同,對初學者而言,需要花點時間來學習。游戲中主要是以接受任務(契約),機體(AC)改裝的流程來進行。首先玩家可以接受各企業的特殊任務,接著依照任務的內容進行AC改裝,然後進行任務。其目的就是要完成委託的內容,至於手法就全靠玩家自己來決定了。任務執行後會依照任務的報酬、彈葯、費用等進行結算,總和就是玩家的酬勞。玩家可以用得來的資金改造出個性化的機體。本次裝配零件變得更多、更復雜,這也使自由度大幅度提高。從內部機件的裝配,到外部的武器、塗裝、圖案設計,都是由玩家一手完成。更能突顯玩家的個人風格。游戲依然有鬥技場設定,玩家可以挑戰排名高的傭兵,以獲取賞金增加自己的排名。本作也對應USB滑鼠、ILINK端子線,利用ILINK端子線連接兩台PS2,便可與好友享受對戰的樂趣。
「劇情簡介」
隨著地下世界的逐漸崩壞,人們回到了地上。地球歷0223年,大大戰時候活躍的傭兵們,失去了表現的舞台。但在地球X主導開發的火星計劃時,因本身製作上的不良,造成企業之間利益的爭奪戰,傭兵再度成為企業爭相僱用的熱門職業,而身為傭兵的主角,也開始捲入各企業之間的戰爭。 中文譯名:裝甲核心2:另一個時代
日文名稱:アーマード・コア2:アナザーエイジ
英文名稱:Armored Core 2:Another Age
游戲平台:PS2
游戲類型:3D ACT
游戲容量:DVD X 1
游戲語言:日文、英文
發行區域:日本、美國
游戲人數:1~2人
發售日期:2001年4月12日
發售價格:7,140日元
製作公司:FROM SOFTWARE
發行公司:FROM SOFTWARE
「游戲簡介」
From Software發售了《裝甲核心》系列的最新作,這款架構在前作《裝甲核心2》之後的第二款PS2平台上的游戲,新作除了支持PS2的iLink對戰線外,也首度的加入了PS2數據機的網路對戰功能,USB介面的滑鼠也在支持之列。 游戲中新增了一個可以兩人同時進行的任務模式「VS Mission」,總共提供了100個以上的任務讓玩家彼此對抗,在機體方面也比起前作多了26部。
「劇情簡介」
這一步開始世界觀變更,為不同世界的故事。世界有唯一一個存在所管制,無論是什麼事都如此,但對於住在那裡的人們,這是理所當然的,後來誕生了擁有力量的企業,並開始了爭斗,但連那爭斗,也是管理者所指示的。 中文譯名:裝甲核心3
日文名稱:アーマード・コア 3
英文名稱:Armored Core 3
游戲平台:PS2、PSP
游戲類型:3D ACT
游戲容量:DVD X 1(PS2版)、UMD X 1(PSP版)
游戲語言:日文、英文、
發行區域:日本、美國
游戲人數:1~2人
發售日期:2002年4月4日(PS2版)、2009年7月30日(PSP版)
發售價格:7,140日元(PS2版)、3,990日元(PSP版)
製作公司:FROM SOFTWARE
發行公司:FROM SOFTWARE
「游戲簡介」
從PS時代便慢慢受到玩家們注意的《裝甲核心》(Armored Core)系列,於先前在PS2上推出兩款序作《裝甲核心2》(Armored Core 2)與《裝甲核心2:另一個時代》(Armored Core 2 Another Age),其豐富的游戲內容以及多變的機甲設定,讓許多喜愛機器人動作游戲的玩家愛不釋手! PS2版《裝甲核心3》與前幾代不同的地方,除了任務更加豐富,玩家們可獲得的武裝更為多樣化,除此之外,這一代還加入的新的戰斗系統「實時武裝解除」,玩家們可再戰斗中瞬間將自己身上所裝備的武器給解除,用以供給隊友,作為戰略性的考慮,當隊友因為彈葯缺乏而身陷苦戰時,這個新增的功能搞不好可以救了他一命!從之前開始,《裝甲核心》系列就有的傳統,玩家們在執行任務時,成功,並不是唯一的方法,有時候會因為失敗而導致其它不同的劇情發生,如果想要完整玩過一次的玩家,可別往全勝的目標邁進!
本作於2009年發售了PSP版《裝甲核心3攜帶版》(Armored Core 3 攜帶版),原先PS2 版的『AC3 』中,舍棄了部件系統,從系列的第一代到AC2這5部作品中的部件系統在玩家中獲得了很大成功,而PSP版彌補這個遺憾,部件系統再次回歸。游戲中的各種機體,都是分為頭部,腕部,軀乾等14個部分,共有200 種以上的部件收錄。速度、EN效率、AP、攻擊力、防禦力。
「劇情簡介」
這屆世界中,一切的主宰那就是「管理者」,在「管理者」的庇護下,人們在世界上生活。但是在「管理者」之外,還存在著三大企業,他們為了權利和支配權,不停地征伐。百年之後人類數量大幅減少,倖存下來的人類都移居到了地下世界「雷亞特」——人類最後的方舟,地下世界中一切都要服從管束,但是只有一個例外,那就是——雷紋。 中文譯名:裝甲核心3:寂靜前線
日文名稱:アーマード・コア3:サイレントライン
英文名稱:Armored Core 3:Silent Line
游戲平台:PS2、PSP
游戲類型:3D ACT
游戲容量:DVD X 1(PS2版)、UMD X 1(PSP版)
游戲語言:日文、英文、
發行區域:日本、美國
游戲人數:1~2人
發售日期:2003年1月23日(PS2版)、2009年11月19日(PSP版)
發售價格:7,140日元(PS2版)、3,990日元(PSP版)
製作公司:FROM SOFTWARE
發行公司:FROM SOFTWARE
「游戲簡介」
《裝甲核心》(Armored Core),是日本FROM SOFTWARE公司製作、發行的一款機器人射擊戰斗游戲。自2001年11月5日在PS上發售的第一作起,至今已在PS2、PS3、XBOX360等主機上推出了多部正統續作和相關資料片。而系列也在PSP掌機上推出了兩部作品。縱觀整個《裝甲核心》的系列的設定,其一直以細分化的機體部位設定,通過玩家自己的想法可以製作只屬於自己的AC機器人兵器而得到固定量玩家的普遍認可,同時游戲中標榜的超高自由度的改裝系統,以及豐富的對戰樂趣都讓玩家津津樂道。
From Software公司於03年發售了最新作《裝甲核心3:寂靜前線》(Armored Core 3: Silent Line)於PS2平台上。2009年11月19日PSP掌機推出了移值版《裝甲核心:寂靜前線攜帶版》(Armored Core: Silent LinePortable)。PSP移植新作:《裝甲核心:寂靜前線攜帶版》(Armored Core: Silent Line Portable)是以2003年1月23日在PS2平台推出的《裝甲核心3:寂靜前線》為基礎的移植強化版。新作承襲原PS2版的內容與系統並追加豐富新要素,包括支持PSP的16:9寬屏幕顯示、提供完整按鍵自訂功能、改良的菜單操作介面、收錄更多機甲零件等,同時PSP版《裝甲核心:寂靜前線攜帶版》可繼承《裝甲核心3:攜帶版》和未來將會推出的《裝甲核心:最後的傭兵攜帶版》的存檔。
「劇情簡介」
人類逃離了地球規模的大災害,由唯一的AI管理機構,和幾個企業保持著均衡。就這樣在稱之為───雷亞德(Layerd)的地下世界生活、營運了數世紀。為了保持企業勢力的平衡就產生出傭兵這特殊的存在,而AI管理機構就是被這些稱呼為Raven的傭兵所破壞。
人類從世界的災厄中解放,開始出入地上的時代。這個時候,正是數年前由企業所提倡的「Brigade Project(地上開發計劃)」之全盛時期,在急欲發現新世界的同時,地上的開發計劃也很活躍。數年後,在大部份的未勘查地區之中,發現了巨大的殞石坑。在那之後,地上開發計劃急速的展開。往復興的道路上走著、破碎世界的編成然而在企業加速開發計劃的同時,資源的所有化、各種權力紛爭等等爭端將再次出現…… 中文譯名:裝甲核心:連接
日文名稱:アーマード・コア:ネクサス
英文名稱:Armored Core:Nexus
游戲平台:PS2
游戲類型:3D ACT
游戲容量:DVD X 2
游戲語言:日文、英文
發行區域:日本、美國
游戲人數:1~2人
發售日期:2004年3月18日
發售價格:8,190日元
製作公司:FROM SOFTWARE
發行公司:FROM SOFTWARE
「游戲簡介」
From software的看家大作「裝甲核心」系列的PS2最新作《裝甲核心:連接》應該是目前為止PS2上最受期待的3D機器人動作游戲了,自從PS上推出首款「裝甲核心」以來,該作總會在正傳的基礎上推出一款全新的超加強版外傳,新推出的《裝甲核心:連接》的超高品質看來,該系列游戲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的高峰。
擔任本作機體設計的仍為天才設計師的河森正治,此君曾擔任「超時空要塞」的機體設計,而現今又因SONY的玩具狗AIBO的設計而聲名大噪。在該作中可供選擇的機體部件達到了400多種,重新加入的迷彩塗裝將讓你設計初獨一無二的機體;另外大幅強化的場景可破壞程度、40種以上的全新任務、超震撼的爆炸效果……各方面的強化都讓人大呼過癮。
本作可以說是系列的集大成之作。這次是兩枚光碟組,分別是「過去」與「未來」。在屬於「過去」的REVOLUTION光碟里,以不同的角度詮釋過去各系列作的精華代表任務。例如EXTEND SIDE是以前作品的旁支故事,讓玩家更能了解以前故事的發展。REVERSE SIDE是以過去敵人的立場來完成任務,例如以前是保護列車免於敵人攻擊,而本次的任務就會變成是破壞列車。此外還有畫廊模式,收錄了過去作品的設計插圖、BGM等等的要素。無論是沒玩過的新玩家或是對這作品很熟的老玩家,都可以更加了解並體驗《裝甲核心》的樂趣。
至於另一枚屬於「未來」的EVOLUTION光碟里則是新的故事,這次會同時發生的任務大幅增加,所以隨著玩家行動和決定,會讓故事發展發生變化。在廣大的地圖上會同時顯示多項任務的光點,這就是自由任務系統。玩家可以任意決定進行哪一項任務。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過去」的REVOLUTION與「未來」的EVOLUTION雖然是兩個獨立的劇情,但是記錄文件是同一個。也就是說玩家自行組裝強化的機器人,不論在哪一枚光碟都能使用。例如讓「過去」的原創組裝機器人可以在「未來」的游戲內容中進行游戲,這又是另一種不同的樂趣。 中文譯名:裝甲核心:九號終結者
日文名稱:アーマード・コア:ネクサス
英文名稱:Armored Core:Nine Breaker
游戲平台:PS2
游戲類型:3D ACT
游戲容量:DVD X 1
游戲語言:日文、英文
發行區域:日本、美國
游戲人數:1~2人
發售日期:2004年10月28日
發售價格:6,090日元
製作公司:FROM SOFTWARE
發行公司:FROM SOFTWARE
「游戲簡介」
在 PS 版《裝甲核心》中登場號稱是最強機甲的「9 號球」(Nineball),於本游戲中再度復出;而為了擊敗這台性能再次強化的新型「9 號球」,世界上的機甲戰士們再次集合;爭奪「9 號破壞者」(Nine Breaker)的稱號,無止盡的戰事又再度蔓延開來。
本作中使用的機甲全身上下的零件,全部可以自由地變更,創作出世界上獨一無二隻專屬於玩家自己的一台機甲。而在前作《裝甲核心:連接》之中,玩家苦心設計出來的機體,在本游戲之中也可以延續使用。不過由於有部份的零件在本游戲之中有修正其性能,所以玩家可以透過已強化的新組裝系統,再次為自己專屬的機體進行細部的調整。為了讓本系列游戲的初學者能更快速的熟悉操作,在本作品之中准備了超過 100 種以上的訓練程序。而除了初級的機體操作練習之外,還有在實際戰斗中相當有用的戰鬥技巧課程。因此,無論是想要強化基礎的新手,或者想讓自己的技術更上一層樓的老手,都可以透過這個模式來達成所願。而訓練程序主要是以「攻擊」、「防禦」、「移動」、「技術」、「特殊」、「綜合」等六大項目組成;其中再細分為各個小項目,玩家可以依自己的喜好來設定訓練的項目,一邊訓練一邊享受游戲的樂趣。在競技場模式之中,玩家可以自由地和其它戰士的機甲進行一對一的戰斗,只要獲勝就可以取得勝利點數,進而提升玩家自己的名氣。而除了排行榜上有名的知名機甲之外,其它所有的機甲都是經由計算機隨機數組合而成,因此會出現什麼樣子的敵人機甲當然無法預估,充滿了刺激以及新鮮感。而當玩家的排行提升至一定程度,就會和知名的機甲戰斗,當然這是對玩家的機體以及技術的挑戰;是否能順利打敗最強的「9 號球」機體,而取得「9 號破壞者」稱號呢?這完全要看玩家的操控手腕! 中文譯名:裝甲核心:方程式前線
日文名稱:アーマード・コア:フォーミュラフロント
英文名稱:Armored Core:Formula Front
游戲平台:PS2、PSP
游戲類型:3D ACT
游戲容量:DVD X 1(PS2版)、UMD X 1(PSP版)
游戲語言:日文、英文、中文(PSP漢化版)
發行區域:日本、美國
游戲人數:1~2人
發售日期:2005年3月3日(PS2版)、2005年11月7日(PSP版)
發售價格:6,090日元(PS2版)、2,800日元(PSP版)
製作公司:FROM SOFTWARE
發行公司:FROM SOFTWARE
「游戲簡介」
FROMSOFTWaRE公司的《裝甲核心》系列向來同傳統的機器人大戰的游戲不同,是一款集動作、模擬養成等多種要素於一身的游戲。玩家可以通過戰斗經驗的增加,不斷提升機體的aI,並可以按自己意願對機體的部件、顏色、標志等進行改造,從而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個性機體。與系列以往作品不同,這一次在掌機平台上推出的此作,採用了非玩家直接操作的aC模擬對戰系統。玩家不再操縱機體進行戰斗,而是需要進行全局性的組裝,調整,觀戰,分析,再調整,這就非常考驗玩家對機體的熟悉程度和戰略眼光了。另外,玩家也可以通過記憶卡同其他玩家進行機體的對戰。雖然說是一款機器人題材的科幻游戲,但它所帶來的,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機器人大戰的游戲模式了。值得一提的是後來發售的PSP版還可以同PS2版的進行連動。 中文譯名:裝甲核心:最後的傭兵
日文名稱:アーマード・コア:フォーミュラフロント
英文名稱:Armored Core:Last Raven
游戲平台:PS2、PSP
游戲類型:3D ACT
游戲容量:DVD X 1(PS2版)、UMD X 1(PSP版)
游戲語言:日文、英文、
發行區域:日本、美國
游戲人數:1~2人
發售日期:2005年8月4日(PS2版)、2010年3月4日(PSP版)
發售價格:7,190日元(PS2版)、3,990日元(PSP版)
製作公司:FROM SOFTWARE
發行公司:FROM SOFTWARE
「游戲簡介」
自從邁入PS2時代以來,《裝甲核心》系列游戲的開場動畫就一直有著堪稱經典的表現。為了紀念系列第十部作品的製作,製作方From Software隆重其事地請來了先前日本所播映的電影《終戰的羅蕾萊(Loreilei)》的導演木通口真嗣監修和電腦特效師佐藤敦紀共同執導製作《最後的傭兵》的開場CG。這段CG以甲蟲的眼眸為出發點,在化為廢墟的都市戰場中,通過士兵、武裝直升機與裝甲傭兵間激烈的對戰為主軸,充分展現出各自所擅長的激烈戰斗、強力武器交火與大規模爆發等場面,其演出可謂極具魄力,對視覺沖擊的震撼可謂無以復加。
游戲的畫面與前作分別不大,滿屏的鋸齒和噪點與XBOX上同樣出自From Software的《鋼鐵蒼狼:混沌之戰》,還有Day 1 Studios的《機甲先鋒》等同類作品不可同日而語。在光影效果和機體的建模的細膩程度上,同樣沒有很出彩的地方。且視角的轉換對於初級玩家和第一次接觸該系列的朋友而言,完全可以用別扭來形容。上手的難度比較高,要完全適應,得花上不少的時間。因此,無論從畫面還是操作的角度而言,和系列過往的作品一樣,《最後的傭兵》都更適合一些FANS和對機甲動作射擊游戲情有獨衷的玩家。 中文譯名:裝甲核心4
日文名稱:アーマード・コア 4
英文名稱:Armored Core 4
游戲平台:PS3、X360
游戲類型:3D ACT
游戲容量:BD X 1(PS3版)、DVD X 1(X360版)
游戲語言:日文、英文
發行區域:日本、美國
游戲人數:1~2人
發售日期:2006年12月21日(PS3版)、2007年3月22日(X360)
發售價格:8,190日元
製作公司:FROM SOFTWARE
發行公司:FROM SOFTWARE
「游戲簡介」
由from soft ware開發製作的裝甲核心系列第4作終於登陸次時代PS3平台。AC系列初次登陸為1997年PS平台發售,該游戲以復雜的操作.和硬派機甲戰斗為主題吸引了無數玩家,在此之後至今的9年裡,AC系列已經陸續在家用主機平台上登陸數量達11款至多。而PS3版正是裝甲核心系列正統續作的第4作,為了迎接次時代,不光在畫面上,就連操作也革命性的做了改動來適應新玩家。
「劇情簡介」
人口爆炸、長期的食物以及能源的短缺將這個世界再度推向毀滅的邊緣。在世人的絕望和無助面前,所謂的政治民主已經無從控制人們對於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的無限憤怒。隨著一座又一座城市在未被確定身份的恐怖分子的狂轟濫炸之下淪為廢墟,軍事力量則成為維護文明秩序的唯一希望;在這種情況之下,少數機械兵器製造廠商已經組建並完善了自己的私人武裝力量,並且這種力量正在以史無前例的速度急速的彭長著……
當全球經濟體系達到瀕臨崩潰的極限,一次空前的革命橫掃了整個世界;由六家最強兵器生產企業所組成的聯盟取得了這個世界實質性的最高政治權利;一次以消除其它一切以「國家」形式存在的武裝力量的全面戰爭已經一觸即發。 中文譯名:裝甲核心:答案
日文名稱:アーマード・コア:フォーアンサー
英文名稱:Armored Core:for Answer
游戲平台:PS3、X360
游戲類型:3D ACT
游戲容量:BD X 1(PS3版)、DVD X 1(X360版)
游戲語言:日文、英文
發行區域:日本、美國
游戲人數:1~2人
發售日期:2008年12月18日(PS3版)、2009年1月8日(X360)
發售價格:8,190日元
製作公司:FROM SOFTWARE
發行公司:FROM SOFTWARE
「游戲簡介」
From Software公司最近公布了次世代機器人動作大作《裝甲核心FA》的一批高清晰游戲畫面,這次終於可以看到本作對抗超巨型並且的強大魄力,體現出次世代游戲的真正風采。本作講述在LINKS戰爭之後,企業開始決定改變過於依賴特定人物的軍事結構,超巨大型兵器Arms Fort成為主要的戰鬥力,其中最大的機型長度可達7公里。它不僅是單純的兵器,還具備了當作移動要塞的功能,很適合在污染和過度開發而荒蕪的地面上戰斗。
本作的一大亮點就是會加入超巨型兵器「Arms Fort」,它不僅體型巨大,而且有列車型、水上型、飛翔型等各種變化形態,每種形態都會配備不同的武器。與這種巨大兵器戰斗,就要從外部逐一破壞零件,或者進入內部破壞核心部分。玩家駕駛的AC機體將搭載特殊零件「VOB」,這是一種強勁的推進器,使機體可以達到最高2000公里的時速,迅速穿越Arms Fort的密集彈幕。
本作也將會加入網路合作模式,單人模式中的所有任務幾乎都可以通過網路協力的方式完成,多人模式最多可以8人參加。並且游戲還提供了簡易操作模式,讓第一次接觸該系列的玩家也能夠輕松上手。
在本作登場的機體方面,也有很多充滿個性和強大性能的機體。機體「白色閃光(White Glint)」是最大的非企業勢力LINE ARK擁有的最新銳AC,LINE ARK的重要戰力,在管理機構卡拉德中也有登錄,卡拉德的順位為9,是過去曾經提供機體給7月機關成員約書亞·歐布賴恩之設計者所創造的完全原創機體,現在被認定擁有最高等級的戰鬥力。溫·D·范森,管理機構卡拉德管轄下的女性LINKS,是已經退下一線的霞澄香的後繼者,也是內部同盟系的主力LINKS,與奢華的機體相反,其戰斗方式可以說是極其猛烈。馬克西米利安·泰米德駕駛的機體是已經崩潰的Rayleonard所製造的主力機體阿莉婭(03-AALIYAH)的逆足姐妹機阿莉西婭(ALICIA),是不屬於管理機構卡拉德管轄的未登錄機體,他襲擊了企業中最重要的能源建設企業ALGERA,不過真正意圖未明。 中文譯名:裝甲核心5
日文名稱:アーマード・コア 5
英文名稱:Armored Core 5
游戲平台:預定PS3、X360
游戲類型:BD X 1(PS3版)、DVD X 1(X360版)
游戲容量:未定
游戲語言:中文、日文等多國語言
發行區域:日本、亞洲區域(港中)、美國
游戲人數:1人
發售日期:2012.1.26(日版)
發售價格:7,800日元
製作公司:FROM SOFTWARE
發行公司:FROM SOFTWARE
「游戲簡介」
From Software 發表,將於2010 年推出老牌機器人動作游戲《裝甲核心》系列PS3 / Xbox 360 最新作《裝甲核心5(Armored Core 5)》,並釋出遊戲概要供玩家參考。
《裝甲核心5》是1997 年登場的老牌機器人動作游戲《裝甲核心》系列正統續篇新作,風格與內容大幅翻新,主題由先前的「速度」轉變為「暴力」,包括地圖、組件、動作都煥然一新,並加入全新的「超武裝」等新要素。
游戲戰斗概念由以往追求速度感的超音速高速動作戰斗,改為以呈現毀滅性破壞力的暴力動作戰斗。除了傳統的近身肉搏與遠距射擊武裝之外,並加入具備一擊扭轉戰況的「超武裝(Overd Weapon)」,讓對戰雙方隨時保持一擊逆轉的戰戰兢兢緊張感。本作同時提供協力與對戰兩種在線模式,允許玩家合作完成特定任務。
游戲主角的AC(Armored Core)尺寸由以往的10 公尺縮減為5 公尺,小型化的機體使得建築物等戰場地形對戰斗的影響更為顯著,玩家將能體驗到比以往更緊張刺激的市街巷戰。組件的設計也因應機體尺寸的變更而翻新,並融入更多現實軍武元素。
具體來說,《裝甲核心5》的核心理念之一名為「極限兵器」,它也可以被看作是包含游戲性和美術表現手法在內的所有新要素的總稱。鍋島製作人透露,極限兵器擁有極具破壞性的力量,隱藏著能夠靠一擊反敗為勝的可能性,至於這種可能性究竟指的是什麼,官方現在還沒有公布。
另外,與系列以往作品相比,《裝甲核心5》的機體和場景比例將有所調整,使得畫面表現更具實感,對地形和建築物的利用以及戰術的選擇也變得更加重要。在機設方面,將比以前更重視對構架、細節和關節可動性的再現,令游戲的真實感進一步提升。

7. 電影《布列斯特要塞》是哪國的戰爭蘇聯是俄國嗎是俄羅斯嗎

是蘇聯和德國的戰爭。
蘇德戰爭爆發,靠近波蘭邊境的白俄羅斯小城布列斯特要塞最先遭受德軍炮火突襲,但守衛部隊於彈丸之地牽制了數十倍於自己的德軍兵力。戰爭進行到第30天,最初打響戰斗的布列斯特守備部隊仍在堅守,並一直向後方總部發出「這里是要塞,正在戰斗」的訊息。在已經失守的布列斯特要塞的地道里堅持戰斗一年多的最後一名蘇軍戰士,被德國人發現時,他被德國人從地穴中押出來刺眼的陽光讓他幾乎失明。面對德國將軍的審問,他的回答是: 「將軍,現在您知道一俄里有多遠了吧?」 (戰前德軍宣稱這個距蘇德邊境僅一俄里的要塞一個沖鋒就能拿下)…

8. 俄羅斯車臣戰爭電影

《風暴之門》是迷你劇,講的是車臣戰爭,拍的不錯;《九連》講的是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戰爭,但是強烈推薦;《煉獄》也不錯。

拓展資料: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但它又具有獨自的特徵,電影在藝術表現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種藝術的特徵,又因可以運用蒙太奇(法語:Montage)這種藝術性突躍的電影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藝術的表現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復制放映,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電影已深入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9. 哪個戰爭片里有孟良崮戰役

解放戰爭—孟良崮戰役

10. 《狙擊手》和《長津湖之水門橋》戰爭電影,哪個票房更高呢

引言:《狙擊手》和《長津湖之水門橋》 都是春節檔上映的影片,從演員的陣容上看,兩部影片不相上下,並且熱度也差不多。很多觀眾對於這兩部影片,都是非常喜歡的。但是小編個人認為《長津湖之水門橋》 這部影片的票房會更高,主要是因為這部影片,已經是《長津湖》 的續集,之前的票房和口碑就已經非常好,也給《長津湖之水門橋》 這部電影打下了基礎,很多觀眾也會為了看續集而買單。

閱讀全文

與有關木通戰爭是在哪個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內第一個手游改編電影 瀏覽:451
中國醫生電影意味著什麼意思 瀏覽:398
十大自然災害電影 瀏覽:451
2戰抗日戰爭電影推薦 瀏覽:772
萬達電影商譽如何破解 瀏覽:188
2018年6月上映哪些電影 瀏覽:620
有部美國電影女的叫奶牛 瀏覽:791
建業電影小鎮什麼證件能優惠 瀏覽:782
韓國電影女主角做陶瓷 瀏覽:925
日動漫本電影修羅道武士斬獸虎 瀏覽:435
一六電影院 瀏覽:231
龍泉煒岸城電影院 瀏覽:718
評分日本電影排行榜2015 瀏覽:240
哪個電視應用看電影免費的 瀏覽:239
微信買電影票可以用花唄嗎 瀏覽:38
2015經典電影推薦排行榜 瀏覽:103
教師日記泰國電影結局 瀏覽:805
貓飯大電影 瀏覽:165
日本忍者搞笑電影 瀏覽:39
初戀日本耽美電影 瀏覽: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