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日本學校恐怖片電影有哪些
太多了,隨便說幾部給你:
01.學校怪談1-4(老片子)
02.鬼娃娃花子(經典鬼片)
03.怪談新耳袋系列(有很多是關於學校的短篇)
04.2CH的詛咒(2010年新作)
05.真實的捉迷藏(高中生之間的游戲)
06.鬼來電3(堀北真希演的)
『貳』 推薦幾個校園恐怖片,越多越好
《校墓處》《偵探學院》《失驚無神》《9個女仔1隻鬼》《幽靈情書》《失樂園》《死亡筆記》《鬼宿舍》《狐狸樓梯》《學校有鬼1》《學校有鬼2》《學校有鬼3》《恐怖老師》《鬼娃娃花子》《奪命高校》《老師不是人》《筆仙》《狐狸》《校園怪談》《女高怪談》《水靈》《咒怨1》《咒怨2》《鬼來電1》《鬼來電2》《鬼來電3》《鬼鈴》《筆仙》《預言》《怪談新耳袋》《怪談比留子》《鬼影》《生化喪屍》《富江之惡魔再生》《校務處》《黑夜》《魔圖》《怪談協會》《幽靈情書》《鬼迷心竅 》《陰陽愛》《疑神疑鬼》《凶宅幽靈》《幽靈人間》《office有鬼》《一樓一鬼》《夜半無人屍語時》《愛上屍新娘》《荒村客棧》《失樂園》《哭泣殺狼》《下一個就是你》《死亡教室》《大逃殺》《僵屍校園》《狐狸階梯》《失驚無神《異域》《殺出喪屍城》《花之血肉》《惡魔女醫生》《七夜》《魔胎》
『叄』 美國恐怖電影阿提克斯研究所是真的嗎
這片里還是有真實的部分的,包括測驗超感知(ESP)的紙牌實驗、測驗念力(PK)的擲篩子實驗等。以及前中部分出現的前蘇聯超能力者尼娜·庫拉吉娜(Nina Kulagina/Нине́ль Серге́евна Кула́гина)。她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出生於1926年,在1990年逝世。她的青蛙心臟搏動和金屬移動都有視頻材料,是很多研究超心理學的人壓箱底的論點支持核武器。據說冷戰時期曾有人想把她發展為某種殺人於千里之外的秘密武器。。
『肆』 有哪些關於學校的恐怖片
01.學校怪談1-4(老片)02.鬼娃娃花子(經典鬼片)03.怪談新耳袋系列(有很多是關於學校的短篇)04.2CH的詛咒05.真實的捉迷藏(高中生之間的游戲)06.鬼來電3 07.《考死》08.《灰姑娘 》09.《筆仙》 10.鬼娃娃花子
『伍』 有什麼關於學校的恐怖電影國產和日韓都行!不要歐美的!
學校有鬼2
講有一個學校,好象是每年的4月4日下午4點44分學校鍾樓的大鍾就會停止轉動,然後這個學校就開始鬧鬼,有一個學校去野炊,一個班不記得帶鍋了還是什麼,就叫一個小男孩去拿,小男孩就回到那個學校,被困住,一個老師回去找他,鋼琴自動彈起,天花板上也出現血,好像還出現字嘲笑了那個老師,記不的那麼多了,差不多就是這樣吧
日本就拍過一部這樣的女子喪屍片
有許多譯名 《再殺部隊》 《再殺行動》 《屠屍行動》
《日本屍變》 都是此片的譯名
順便給你下載地址 親測無毒 我給過很多人了mms://222.47.29.122/fhdvodwmv/午夜直播/屠屍行動/屠屍行動.wmv 把這個復制到迅雷上面的網址就好了
附簡介:城市裡的某所高校接二連三的發生學生恐怖死亡案件,令校方頭痛不已的是不管用盡什麼辦法就是查不出個所以然。然而事件還在不斷發生,是人為?是病毒?還是另有原因,一切不得而知。於是只有派軍隊來調查,但是……
『陸』 校花詭異事件是在哪個學校拍的
在重慶郵電大學拍的。
《校花詭異事件》是一部驚悚恐怖類電影,國內首部校園題材恐怖片,由關爾導演,由趙奕歡、王一、翟文斌、孔千千、李颯和李曼銥聯合主演,於2013年7月12日全國上映。
影片主要講述了大學校花蘇蘇獨自來到被眾多驢友推崇的大山中旅行,在一家旅店中發生了各種詭異事件,而真相則更令人吃驚。
(6)哪個學校研究恐怖電影擴展閱讀
影片的故事從頭至尾都被一個強烈的懸念牽引著,我們的思維如同趙奕歡飾演的校花蘇蘇一樣,被困在一所詭異的旅店裡,百思不得其解。影片中間還有很多細節頗有迷惑性,導演在其間安排這些細節一直干擾著我們的注意力。
從一開始的驚悸、恐怖、到最後的安心,蘇蘇一直在尋找自我,或者說是她的一個自我認定過程。人類對於活著這種感覺只是相對於他們所看到的死亡,而生與死本來就是兩種不同的定義。
對於相對的兩種物質狀態,我們的定義並不能起到實質上的改變,就像生物上的正交與反交。影片為了劇情的需要,使得死後的鬼魂能夠如常人般生活,這種陰陽平行的時空概念,還是蠻新穎的。
『柒』 關於日本電影《學校怪談》系列
學校有鬼》第二部。
又名《校園怪談2》
不過現在沒得下載了 你還是去影碟店看看吧 這片子小時候看過 真的很搞笑
一個學校到了4月14號晚上4:44分就會鬧鬼
有幾個小孩不小心被困在學校了~有一個小孩有自閉症~他把鞋卡到學校的鍾里了~因此時間停在4:44不走了
我記得有個很搞笑的地方女老師翻牆找他們去了~看見一個人牽了一條笨狗
那狗長的人的臉~還對女老師說看什麼看我咬你啊~
女老師被嚇暈了~
『捌』 關於日本學校恐怖片電影有哪些
01.學校怪談1-4(老片子)
02.鬼娃娃花子(經典鬼片)
03.怪談新耳袋系列(有很多是關於學校的短篇)
04.2CH的詛咒(2010年新作)
05.真實的捉迷藏(高中生之間的游戲)
06.鬼來電3(堀北真希演的)
『玖』 推薦幾部美國校園中的恐怖或懸疑電影
中文片名:驚聲尖叫(更多譯名:奪命狂呼)英文片名:Scream《驚聲尖叫》電影海報IMDB:7.2/10(88,984votes)地區:美國類型:驚悚/恐怖/懸疑語言:英語片長:111分鍾導演:韋斯·克雷文WesCraven編劇:凱文·威廉姆森KevinWilliamson主演:大衛·阿奎特DavidArquette內芙·坎貝爾NeveCampbell柯特妮·考克斯CourteneyCox斯基特·烏爾里奇SkeetUlrich羅絲·麥高恩RoseMcGowan馬修·里沃德MatthewLillard傑米·肯尼迪JamieKennedyW·厄爾·布朗W.EarlBrown德魯·巴里摩爾DrewBarrymore上映日期:1996年12月20日(美國)首映票房:,354,586.00(單位:美元)全美票房:3,046,663.00(單位:美元)
劇情簡介
凱西准備好爆米花,租好了恐怖電影錄影帶,正希望在這個父母外出的夜裡,好好享受被驚嚇的感覺。這時電影響起,一個陌生人卻讓她真正嚇破膽,因為他知道她的一舉一動,甚至在她面前活生生地將她男友殺死,最後連她自己都難逃厄運。接下來凱西的同學席妮(內芙·坎貝爾飾)也受到恐怖電話的威脅,席妮的母親曾在1年前被莫名殺害,席妮被兇手誤導冤枉了他人,致使真凶至今逍遙法外,八卦記者魏蓋兒堅持認為席妮指證錯了人,所以執意要尋找到真凶,而這名兇手利用所有驚悚電影的公式,大玩殺人游戲。雖然席妮千鈞一發逃過一劫,兇手卻仍不罷休,甚至追殺到學校,殺死了學校校長。而席妮身邊的好友們對這個恐怖游戲毫不在意,甚至決定開狂歡派對,沒想到兇手也決定參與這個盛會,讓大家享受尖叫的樂趣。在經過兇手不斷的殺戮之後,席妮終於明白了真凶原來是自己的男友比利和他的好友斯圖,最終在魏蓋兒的幫助下戰勝了兇手。《驚聲尖叫》的導演韋斯·克萊文,也是《半夜鬼上床》的原始創作者,他為《半夜鬼上床》系列寫下驚悚恐怖電影的典範,而利用人心的恐懼做為電影的題裁更是他的拿手好戲。同時《驚聲尖叫》這部電影,更讓他確信驚悚電影一樣能創造出最正點的角色人物,並深入人類的心理層面,因為劇中的角色所面對的就是我們內心最深層的恐懼。因為《驚聲尖叫》相當聰明的驚悚劇情設計,在美國上映之後引起極大的回響,不僅專業的影評人給與極高的評價,同時一般觀眾在戲院觀賞此片時,也感受到真正驚聲尖叫的樂趣,在此《驚聲尖叫》在美國連續九周皆名列十大票房,絕對是其來有因。
『拾』 全中國哪所大學的電影專業最好
北京大學藝術學系(藝術學院正在籌建之中)現設3個本科專業、3個碩士專業和1個博士專業,即影視編導本科專業,藝術學專業輔修本科,文化藝術管理專業本科;藝術學專業碩士點、電影學專業碩士點、美術學專業碩士點;藝術學專業博士點。此外,藝術學系還從1998年起,陸續開始文化藝術管理、古代藝術品鑒定、文化經紀人、媒介經營管理、美術管理等方向的研究生課程進修班。藝術學系將依託北京大學雄厚的人文學科優勢,力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理論素質和實踐技能相結合的,寬口徑、復合型的高層次人才。
北京大學藝術學系於1997年4月宣告成立,這標志著北大藝術教育和藝術學研究在北大揭開了一頁新的歷史篇章。
藝術學系設四個教研室: 藝術學教研室、美術學教研室、音樂學教研室、影視學教研室。 設有四個研究所:文化產業研究所、書法研究所、京昆藝術研究所、戲劇研究所、電視研究中心等。
藝術學系還設有數字影像實驗室、蘋果電腦實驗室和圖書音像資料室。目前,藝術學系建設成一座較大規模的圖書音像資料館,國內最大的數字電影研究資料庫。 北京大學藝術學系還負責管理和輔導北京大學學生藝術團的工作。北大學生藝術團包括學生合唱團、學生管弦樂團、學生舞蹈團、學生民樂團等,近年來曾多次應邀出訪美國、西班牙、新加坡等國並在國際比賽中獲獎。藝術學習將努力把北京大學藝術團建設成為具有世界聲譽的大學生藝術團體,推動校園文化建設,並在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和國際文化交流中發揮作用。藝術學系還先後聘請一批海內外著名的學者和藝術家擔任兼職教授或客座教授。
北大藝術學系致力於以下互相聯系的四項目標:一, 向全體大學生進行藝術教育,使他們具有較豐富的藝術知識,同時具有較高的趣味、格調和鑒賞力,從而成為有相當藝術修養的人才;
二, 培養一批藝術教育、藝術評論、藝術實踐和藝術研究的專門人才(包括一批藝術研究的高級人才),這些人才應在理論基礎、專業訓練、綜合素質等三個方面都達到較高要求;
三, 積極組織基礎藝術理論、各門類藝術、比較藝術和美育等方面的學術研究,開展國際學術交流,為創建具有國際水準和中國特色的藝術學作出自己的貢獻;
四, 通過面向社會的藝術教育、藝術評論,以及在藝術產業、藝術科技、廣告產業等方面的探索和研究,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和社會注意市場經濟的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最快將於年內成立,初期計劃包括美術系、音樂系、影視藝術系、文化管理系四個系和戲劇研究所、書法藝術研究所、影視研究所等。
現有專業:本科(影視編導、藝術學、音樂學、文化藝術管理)
碩士(藝術學、電影學、美術學)
藝術碩士(MFA)
博士(藝術學)
可預計即將開設:本科(音樂表演、藝術設計)
碩士(戲劇戲曲學、設計藝術學、廣播電視藝術學)
博士(電影學、 廣播電視藝術學)
目前,藝術學院有電影學博士生導師1名:彭吉象 [教授],碩士生導師5名.影視學教研室 (主任:陳旭光 教授) 陳旭光 [教授] 俞 虹 [教授] 李道新 [副教授] 陳 宇 [副教授] 邱章紅 [講師] 陳宇[講師]
彭吉象 教授
北京大學藝術學系書記 副系主任
博士研究生指導導師
學術職務:
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
中國高教美育研究常務副會長
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高校分會副會長
中國高教影視學會副會長
開設主要課程:
藝術概論、影視鑒賞、中國藝術精神、
美學原理、影視美學
當前主要工作領域:
1. 主編"影視藝術叢書"(首批共10本),其中包括本人撰寫的《影視美學》(35萬字),以及由國內一批著名專家學者撰寫的《影視社會學》,《影視心理學》,《影視文化學》,《影視語言學》,《影視批評學》,《影視藝術傳播學》等,此套叢書將由北京大學出版社於2001年末開始陸續出版.
2. 研究課題《藝術學原理》擬在本人原來主編的《中國藝術學》(80萬字)與《藝術學概論》(30萬字)的基礎上,努力用現代觀念來闡述中國藝術傳統理論,運用打通學科、打通中西、打通古今的研究方法來進行。
3. 承擔中央電視台研究課題「電視綜藝節目研究」。
4.本人目前正在同北京大學出版社共同組織一套影視藝術譯叢,其中包括本人帶領2000級影視專業研究生共同翻譯的〈Film Art >(第五版),該書是美國著名大學均採用的電影教材,而且是美國影視專業學生必修課的指定教科書。該書將於2001年12月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同時發行的還將有另外兩本著作《電影文化》、《電影簡史》等。
研究課題:
1. 國家"八五"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科研項目《中國藝術學》,本人為課題負責人。該項目在"八五"期間全國藝術科研10個重點項目中名列第二位,研究成果為《中國藝術學》,本人主編,5位教授共同撰寫,歷時5年完成,共80萬字。
2 .中央電視台研究課題《電視綜藝節目研究》。
主要學術獲獎情況:
1 .《中國藝術學》(本人主編,高教出版社於97年12月出版,80萬字)1998年獲"中國圖書獎";1999年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學術成果一等獎;1999年獲全國文科最高獎,即第一屆國家社科基金優秀項目成果二等獎。
2 .《影視鑒賞》(本人主編,高教出版社98年7月出版,30萬字)1998年被列為國家級"九五"重點教材。1998年被教育部推薦為全國普通高校美育與藝術教育重點教材(共四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嵐清同志為這套重點教材寫序,倡導高校普及美育與藝術教育。1999年被教育部列為全國普通高校素質教育第一批重點教材(共41本)之一。2001年先後被北京市評為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以及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3.《電影銀幕世界的魅力》(北大出版社1991年版)和《藝術學概論》(北大出版社1994年版)分別獲得北京大學第四屆與第六屆科研成果獎。
主要學術著作:
1. 《中國藝術學》,主編,高教出版社97年12月出版,80萬字。
2. 《影視鑒賞》,主編,高教出版社98年7月出版,30萬字。
3. 《電影銀幕世界的魅力》,彭吉象著,北大出版社91年版,25萬字。
4. 《藝術學概論》,彭吉象著,高教出版社2002年版,35萬字。
5. 《影視美學》,彭吉象著,北大出版社2001年版,35萬字。
主要學術論文:
1. 《散文詩電影的美學特色》,載《電影藝術》,1985年第7期
2. 《驚險片段的美學追求》,載《當代電影》1988年第3期
3. 《走向跨文化研究的比較藝術學》,載《文藝研究》1998年第2期
4. 《中國戲曲與日本能樂美學特性比較略論》,載《文藝研究》2000年第4期
5. 《跨文化交流中的華語電影》,載《電影藝術》2000年第1期,《北京日報》2001年2月18日轉載摘要,《新華文摘》2001年第5期轉載
6. 《全球化語境下的中華民族影視藝術》,載《現代傳播》2001年第2期
7. 《中華民族影視藝術與WTO》,載《電影創作》2001年第3期
李道新 副教授 博士
北京大學藝術學系副教授
碩士研究生指導導師
開設主要課程:
中國電影史、中國電影批評
主要研究領域:
中國電影史、中國電影批評、中國電影文化、中國電影傳播
主要學術獲獎情況:
《中國電影批評史(1897-2000)》(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64萬字)2004年獲北京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主要教學獲獎情況:
2003年獲北京大學十佳教師稱號。
主要學術著作(均為獨立署名):
1. 《中國電影文化史(1905-2004)》,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71萬字。
2. 《中國電影的史學建構》,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4年版,27萬字。
3. 《中國電影批評史(1897-2000)》,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年版,64萬字。
4. 《影視批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34萬字。
5. 《中國電影史(1937-1945)》,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23萬字。
6. 《波德萊爾是怎樣讀書寫作的》,長江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34萬字。
主要學術論文(均為獨立署名):
1. 《消費邏輯的建立與賀歲電影的進路》,《文藝研究》2005年第5期。
2. 《以光影追尋光明——沈浮早期電影的精神走向及其文化含義》,《當代電影》2005年第3期。
3. 《淪陷時期的上海電影與中國電影的歷史敘述》,《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5年第2期。
4. 《建構中國電影文化史》《當代電影》2005年第1期。
5. 《意識形態氛圍與中國恐怖電影的不可預期》,《電影新作》2004年第5期。
6. 《電影學術:無人喝彩的尷尬與渴望超越的焦慮》,《中華讀書報》2004年8月11日。
7. 《電影啟蒙與啟蒙電影--鄭正秋電影的精神走向及其文化含義》,《當代電影》2004年第2期。
8. 《作為類型的中國早期喜劇片》(上、下),《海南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第2、3期(連載)。
9. 《新中國喜劇電影的歷史境遇及其觀念轉型》,《電影藝術》2003年第6期。
10. 《女性意識及其艱難浮現--影片<跆拳道>文化闡釋》,《當代電影》2003年第6期。
11. 《市場經濟呼喚重構中國電影類型生態》(記者專訪),《中國文化報》2003年8月26日。
12. 《從中國電影的類型傳統看當前中國電影的發展機緣》,《文藝報》2003年7月17日。
13. 《心靈探詢與價值重建--影片<和你在一起>的文化讀解》,《當代電影》2003年第2期。
14. 《中國早期電影史:類型研究的引入與墾拓》,《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3年第2期。
15. 《第四代導演的歷史意識及其在中國電影史上的獨特地位》(上、下),《海南師范學院學報· 社科版》2003年第1期、2002年第6期(連載)。
16. 《為生而死與向死而生--對侯孝賢影片<童年往事>的一種讀解》,《電影新作》2002年第6期。
17. 《中國早期電影里的父親形象及其文化含義》,《電影藝術》2002年第6期。
18. 《物戀悲劇與生存困境--影片<尋槍>的文化讀解》,《電影藝術》2002年第3期。
19. 《歷史·文化與個體·塵世--夏鋼影片<玻璃是透明的>評析》,《當代電影》2002年第1期。
20. 《好萊塢電影在中國的獨特處境及歷史命運》,《當代電影》2001年第6期。
21. 《中國電影史研究的發展趨勢及前景》,《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1年第4期。
22. 《王家衛電影的精神走向及其文化含義》,《當代電影》2001年第3期。
23. 《選擇與堅持:早期現實主義電影批評》,《文藝理論與批評》2001年第1期。
24. 《作為類型的中國早期歌唱片》,《當代電影》2000年第6期。
25. 《電影理論與電影史視野里的中國電影批評》,《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0年第3期。
26. 《中國早期電影里的都市形象及其文化含義》,《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1999年第6期。
27. 《當代中國電影:現實主義50年》(上、下),《電影藝術》1999年第5、6期(連載)。
28. 《建構中國電影批評史》,《電影藝術》199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