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演員大全 > 阿西莫夫的哪些小說拍成了電影

阿西莫夫的哪些小說拍成了電影

發布時間:2022-12-12 00:33:20

Ⅰ 有哪些著名的科幻小說被拍成電影

《I,Robter》《奇異潛航》、《黃昏》和《變人》等幾部影片均是根據阿西莫夫的小說改編的,
《2001太空漫遊》根據阿瑟·克拉克的同名科幻小說改編,
凡爾納的作品有三部被改編成電影,分別是1954年的《海底兩萬里》、1956年的《八十天環游地球》和1959年的《地心游記》,
威爾斯的《世界大戰》還有很多,具體的可以到我發的參考里了解。。。

Ⅱ 有哪些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

《星河戰隊》:改編自羅伯特·海因萊因的著名代表作《星船傘兵》,看電影覺得不錯,場面夠宏大,如果看過原著,就會覺得電影版是垃圾;

《銀翼殺手》:改編自飛利浦·迪克的《機器人會夢見電子羊嗎?》,原著起碼不輸於電影,不過現有的中文版翻譯都不太好;

《地球戰場》:改編自羅恩·哈伯德的長篇《地球殺場》,雖然有爭議,但原著是不錯的小說,當然影片是大爛片;

《我,機器人》:又叫《機械公敵》,改編自阿西莫夫著名的系列小說《我,機器人》,跟《星河戰隊》的情況類似,看過原著會覺得電影版就是垃圾;

《機器管家》:改編自阿西莫夫的代表作之一《兩百歲的人》,少見的對得起原著的電影;

《2001太空漫遊》:這部電影在影史上的地位不需多講。編劇即是科幻大師阿瑟·克拉克,小說版叫做《2001太空奧德賽》,對於有些人來說小說會比電影版更容易接受,因為節奏沒那麼舒緩;

《銀河系漫遊指南》:很搞笑的科幻喜劇電影。但是它的原著,英國作家道格拉斯·亞當斯的《銀河系漫遊指南》,就不是搞笑那麼簡單了,這是一部被稱為科幻聖經的重要小說,電影版的地位別指望達到那個高度了;

《侏羅紀公園》:小說版《侏羅紀公園》的作者叫邁克爾·克萊頓,很值得一看的小說;

以上幾個,都是小說在網上比較好找的。懸念科幻作家裡,最受電影製作人歡迎的是飛利浦·迪克、史蒂芬·金、阿西莫夫等,他們都有多部小說被改編成電影。

————————————————附上些資料————————————————
阿西莫夫,創造了「機器人三大定律」的俄羅斯籍美國科幻作家。與其在文壇的地位和作品的數量來看,那些改編自其小說的電影無論從量還是質,都相去甚遠。其主要作品(改編成的電影,以下同)為:1966年《奇異潛航》、1999年《變人》、2000年《黃昏》、2004年《我,機器人》。

羅伯特海因萊因,首位獲得「大師」稱號的美國科幻作家,有大量重量級作品,得到雨果獎、星雲獎無數,著有《帝國雙星》、《傀儡主人》、《月亮是個嚴厲的女人》等小說。主要作品為:1950年《目的地月球》、1997年《星河戰隊》。

雷布雷德伯里,美國科幻界「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著作包括《霜與火》、《華氏451》、《時間狩獵》等。主要作品為:1953年《深水怪獸》、《來自宇宙的危險》、1965年《華氏451》、1968年《文身人》。另外,最近已經看到根據他的《時間狩獵》改編的影片《一聲驚雷》的預告片,估計不久就又有好戲看了。

阿瑟C克拉克,英國作家,著作有《2001接觸之年》、《童年的終結》、《與拉瑪會合》等,庫導的《2001太空漫遊》及後來其他人拍的兩部續集均改編自其作品。

菲利普K迪克,加拿大人,定居美國,被譽為「美國金庸」(呸,查豬頭能和他比?)。他的作品風格另類,以描寫大腦活動、精神領域見長,生前改編成電影的作品不多,但最近幾年,好萊塢大量拍攝他的影片。全部作品為:1981年《銀翼殺手》、1990年《全面回憶》、1995年《Screamers》、2002 年《強殖入侵》、《少數派報告》、2003年《記憶裂痕》。

邁克爾克萊頓,這位兄台可算在事業上比較成功了,做過醫生,後改行寫書,還擔任電影導演和製片,憑著這個職業優勢,他的作品被搬上銀幕次數之多,在科幻作家中無人能比。主要作品為:1971年《安德洛墨達品系》、1993年《旭日追凶》、《侏羅紀公園1》、1995年《剛果》、1997年《侏羅紀公園2》、1998年《地動天驚》、2003年《時間線》。

還有,根據確切消息,威爾斯最著名的小說之一《世界大戰》,即將由斯皮爾伯格拍成電影,熱切期待中。最後,厚顏無恥預測一下今後五到十年內將要被改編成電影的著名科幻小說,不知能有多少預測成功率:

1 霜與火
2 與拉瑪會合
3 華氏451(重拍)
4 機器島
5 傀儡主人

Ⅲ 阿西莫夫代表作是什麼

阿西莫夫代表作是《機器人系列》《基地系列》《銀河帝國三部曲》。

阿西莫夫一生著述近500本,題材涉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文學藝術等許多領域,與羅伯特·海因萊因、亞瑟·克拉克並列為科幻小說的三巨頭。

其作品中以《基地系列》《銀河帝國三部曲》和《機器人系列》三大系列被譽為「科幻聖經」。曾獲代表科幻界最高榮譽的雨果獎和星雲終身成就大師獎。小行星5020、《阿西莫夫科幻小說》雜志和兩項阿西莫夫獎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他提出的「機器人學三定律」被稱為「現代機器人學的基石」。

阿西莫夫的代表作影響:

《基地三部曲》為科幻小說的發展鋪平了道路,它在這方面所做的貢獻可能要比其他任何一部科幻小說都大,60年代中期創作的《星際旅行》無疑也得益於它的啟迪。同時,它還激起了70年代的科幻影片浪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喬治·盧卡斯的傑作《星球大戰》。

阿西莫夫剛開始寫機器人小說時,機器人學尚未發展出來。早先關於機器人的小說多以「人類創造機器人,又為機器人所毀」為主題。阿西莫夫扭轉了這種局面,在《我,機器人》一書中,第一次為機器人提出行為法則,即「機器人學三定律」。

即使在機器人學中,這三大法則也是十分重要的,並為以後的科幻作者所遵從。有人甚至友好地稱他為「機器人之父」。

Ⅳ 阿西莫夫全部作品的寫作順序

不願意網路么,我幫你找了,轉的

機器人系列:

1954年《鋼穴》(The Caves of Steel),伊利亞·貝萊的第一部科幻推理小說
1957年《裸陽》(The Naked Sun),伊利亞·貝萊的第二部科幻推理小說
1983年《曙光中的機器人》(The Robots of Dawn),伊利亞·貝萊的第三部科幻推理小說
1985年《機器人與帝國》(Robots and Empire),「伊利亞·貝萊三部曲」續集
1993年《正子人》(The Positronic Man),和羅伯特·席維伯格合作,改編自早期短篇〈雙百人(英語:The Bicentennial Man)〉)
銀河帝國三部曲系列:

1950年《蒼穹微石》(Pebble in the Sky),銀河帝國第三部,最早出版但是故事年代最晚
1951年《繁星若塵》(The Stars, Like Dust),銀河帝國第一部
1952年《星空暗流》(The Currents of Space),銀河帝國第二部
基地系列:

基地三部曲
1951年《基地》(Foundation)
1952年《基地與帝國》(Foundation and Empire)
1953年《第二基地》(Second Foundation)
基地後傳
1982年《基地邊緣》(Foundation's Edge)
1986年《基地與地球》(Foundation and Earth)
基地前傳
1988年《基地前奏》(Prelude to Foundation)
1993年《邁向基地》(Forward the Foundation)
非系列小說
下面所列雖然都非屬任何系列的獨立之作,但是部分作品跟「大基地系列」還是有著若有似無的關系。

1955年《永恆的終結》(The End of Eternity)
1966年《聯合縮小軍》(Fantastic Voyage),電影改編小說,講述科學家在人體裡面探險的故事
1972年《諸神自身》(The Gods Themselves)
1987年《聯合縮小軍續集:腦內大進擊》(Fantastic Voyage II : Destination Brain),跟上集題材相仿的獨立之作
1989年《復仇女神》(Nemesis)
1990年《日暮》(Nightfall),和羅伯特·席維伯格合作,改編自英文同名短篇〈夜歸〉
1992年《丑小孩》(The Ugly Little Boy)和羅伯特·席維伯格合作,改編自早期短篇小說

Ⅳ 阿西莫夫科幻小說《基地》將拍劇版,原作曾獲得過哪些獎項

阿西莫夫的小說一直受到大家的歡迎,其中《基地》這本小說也是獲得了非常多優秀的文學獎項。同時這本小說也將拍攝劇場版,所以要喜歡這本小說的粉絲非常期待。小說的主要背景是科幻題材的,給許多天馬行空愛好外太空的影迷們一份很好的寄託。

對於這本小說拍攝電影粉絲們怎麼看?

這部小說拍攝的導演曾經指導過,非常優秀的影視作品,所以對於這部影片粉絲們也是充滿信心。希望在選還有場景製作方面能夠下足功夫,將小說當中的情景更好的展現出來。

Ⅵ 科幻小說改編電影

一、《星球大戰》系列六部曲
影片故事圍繞在奴隸帝國及一小批叛軍的太空戰事上。《星球大戰》中,馬克漢彌爾與他結盟的朋友共同維護宇宙和平;《帝國大反擊》故事延續《星球大戰》,並加入新的結盟者,繼續一場正、邪對抗的太空大戰。科學家們選出這兩部電影,可能是對《星球大戰》最初三部曲系列存有懷舊之情,並非全為了片中的科學情節。這兩片上映後,掀起一股《星球大戰》玩具及游戲的流行風,成為日後多部太空電影及科幻小說的模板。

二、《魔鬼終結者》
在2029年主宰地球的計算機,為進一步滅絕人類及遏止人類反抗,派出機器人回到二十世紀,殺死人類領袖的母親,但計劃失敗。續集中,計算機派出更厲害的液體金屬機器人再度執行暗殺行動,但「終結者機器人」保護了未來人類領袖及其母親。英國牛津大學量子物理學家德意志認為,雖然此片在講述時間旅行上有些前後矛盾,卻仍是同類型電影中的佳作。

三、《黑客帝國》
主角是二十二世紀計算機高手,經常被夢境困擾,後來他發現自己的生活被來自邪惡網路世界的無形力量操縱,最後發現人類原來生活在一個「虛擬現實世界」中而不自知。主角決定拯救人類,挺身對抗邪惡網路世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細胞生物學家麥克說,片中人類能輕易地在大樓之間跳來跳去,看來有點超現實,但「也保有一貫的娛樂價值,也就是壞人與好人在未來世界裡還是斗來斗去。」

四、《異形》系列
一艘負責開采星球礦石的宇宙飛船載著七名隊員,在返回地球途中接到一顆不知名星球的求救訊號,隊員們前往調查。不料,外星怪物寄生在一隊員體內,後來還破體而出吞下隊員,最後剩下一名女隊員與怪物進行殊死戰。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航天暨極地醫學中心負責人方凱文認為,此片描述了長途太空旅程的過程,使「我們首次知道未來人類在太空工作及生活時,可能會在宇宙飛船上吃薄餅、吸煙和玩紙牌來打發時間」。

五、《超人》四部曲
《超人》開創了一個科幻領域的嶄新時代,克里斯多夫在最後時間與命運不屈不撓的抗爭讓很多人欽佩。克里斯托弗·里夫就是超人,這是無論誰都抹消不了的記憶。從1978年到1987年,在這近10年的時間里,電影《超人》共誕生了4集。也許不少讀者還記得小時候觀看《超人》的美妙體驗。這套電影,不僅奠定了一系列科幻英雄片中的經典模式,直接開啟了銀幕上以《蝙蝠俠》、《蜘蛛俠》、《X戰警》等為代表的漫畫英雄時代,而且每一集都反映出當時美國主流社會的心理和大眾價值取向,折射出整個世界的政治文化格局。餘波至今,已經成為美國甚至全球的流行文化符號和銀幕偶像。這一切,都是超人給這個星球的最大禮物。讓我們記住他的名字:克里斯托弗。里夫。

六、《銀翼殺手》
主角是洛杉磯警察達克德,任務是尋找並殺死混雜在地球人中的非法復制人。這些復制人體力及智能遠超過人類。達克德在追殺過程中,意外愛上一名女復制人。倫敦國王學院幹細胞生物學家明傑說,這是他看過最棒的科幻電影,「在當時來說,它和整個故事都超越時代,提出了千古不變的問題,包括什麼是人類?我們是誰?」

七、《地球末日》
講述一個像人的高智能外星人乘飛碟來到美國首都華盛頓,隨他一起來的是一個具有恐怖力量的機器人。外星人警告人類廢除核武器,並希望人類加入他們的和平星球聯盟,卻沒想到被地球人視為敵人,並發動攻擊。負責火星探測器「小獵犬二號」的英國科學家皮林傑十分喜歡這部電影。他說,「當年播放這部電影時,戲院經理為增添噱頭,會暫停播放電影,向觀眾宣布宇宙飛船已經降落的消息。」

八、《2001太空漫遊》
講述人類對命運及宇宙的探求,首先由史前人猿時期說起,之後,跨越時空來到太空殖民地。導演庫柏力克試圖藉此片,凸顯人類的無知,並前瞻性地預言人類科技的渺小。此片曾榮獲美國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視覺效果獎」。英國愛丁堡大學榮譽教授曼寧稱贊此片:「模擬技術卓越,當今計算機繪圖也無法出其右。」

九、《地球爭霸戰》
火星人因火星氣候突變無法生存,組織了一批無堅不摧的外星軍團,計劃大舉入侵地球。人類的所有武器都對付不了火星人的死光炮,城市陸續淪陷,全世界人類都在逃命。就在此刻,火星人因感染地球細菌逐漸死去。美國加州天文學家休斯塔克說:「電影手段十分吸引人,因為它創造了一批我們完全不認識,背景也與我們大相徑庭的生物。」

十、《第三類接觸》
主角目睹來自外層空間的飛碟到達地球,從而展開一連串不可思議的事件,主角到最後仍一償夙願,登上外星人的母艦,肩負起地球使者與外星人進行友善的接觸。英國倫敦大學科學家方凱文表示,即使真有外星人,他們也不太可能駕駛電影中那種外形像倒聖誕樹的宇宙飛船,但對他而言,《第三類接觸》還是電影史上,有關外星人造訪地球的經典名片。

全球影迷推薦影史二十大經典科幻片!

5 Return of the Jedi 絕地大反攻
1983年 美國
導演:Richard Marquand
獲獎:奧斯卡最佳視覺特效
英國金像獎最佳視覺特效
簡介:帝國統帥維達建造了一個新的死星基地,妄圖一舉殲滅義軍。與此同時,行天者盧克和喬裝打扮的公主莉雅以及機器人R2D2、3PO前往營救被賈巴囚禁的梭羅。義軍同帝國的最後一戰在此展開,盧克在死星中再度遭遇維達,經過一場惡戰,義軍最終戰勝了帝國。

6 Blade Runner 銀翼殺手
1982年 美國
導演:Ridley Scott
獲獎:英國金像獎最佳攝影
英國金像獎最佳藝術指導
英國金像獎最佳服裝設計
簡介:在21世紀,人類創造出了高科技的結晶——復制人。它們擁有與人類相同的智慧和感覺,甚至在體魄上更勝於人類。它們被用於開拓外太空,干最累最危險的活,但它們也有自己的情感和憎惡。一場暴動後,它們被宣判從地球上消失,如果再被發現,格殺勿論!一群復制人冒險回到地球,尋求生存的方法,因為它們的機械能量即將耗盡,隨時會死去,於是洛杉磯銀翼殺手小組派出精英迪克去追殺它們,而它們的罪名卻是想成為人類?!但是迪克與美麗的復制人麗歌發生感情,他開始左右為難……
《銀翼殺手》是一部被眾多影迷,科幻迷認為最被忽略的老片。這部充滿陰郁、壓抑的作品中,始終貫穿著對人和人的價值的思辯。一方面人類試圖消滅由自己親手製造出的在各方面都強於自己的復制人,而另一方面復制人為了生存的權利與人斗爭的矛盾,迫使觀者不得不透過復制人的命運來反思自己:什麼是生命?以及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等等這些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我們忽略的問題。

7 Alien 異形
1979年 美國
導演:Ridley Scott
獲獎:奧斯卡最佳視覺特效
英國金像獎最佳藝術指導
英國金像獎最佳錄音
簡介:這部科幻經典叫好叫座,並獲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於是續集接踵而來,目前拍至第四集,仍大受親眾歡迎,雪歌妮薇佛扮演硬朗女長官蕾普莉,她和下屬乘坐商用太空船,在不知名的星球探險,下屬回到船上才發現一頭嗜血怪物上了船,從此永無寧日,恐怖事件接二連場。

8 2001: A Space Odyssey 2001太空漫遊
1968年 美國/英國
導演:Stanley Kubrick
獲獎:奧斯卡最佳視覺特效
英國金像獎最佳攝影
英國金像獎最佳藝術指導
英國金像獎最佳錄音
簡介:由斯坦利.庫伯力克執導的本片講述的是,為了解開神秘的石柱突然屹立於地面並攻擊人的秘密,原子動力太空般帝斯卡巴里號出發飛往距離八億公里遠的木星。此宇宙飛船的成員包括波曼船長、布魯飛行員及三個在圓筒內冬眠的隊員等五人。途中電腦HAL發生錯亂,破壞了冬眠裝置,布魯被誘出船外,於黑暗的太空中被殺,波曼船長則被困在母船中,與之展開生死格鬥,結果人類終於獲勝。不久宇宙飛船在進入木星的軌道後,因船長發現某地有與月球上的石柱一模一樣的東西,就駛向它,卻發生意外。當他醒來時,看見自已正和宇宙飛船在路易十六的寢室中。超越時間與空間,所有的一切東西都消失於白光之中後,飄浮在太空上的綠色地球,由一胎兒看守著,此胎兒正是波曼轉世而成的,正繼續等待著自己出生的日子。這部內容以不遠的未來為背景,在廣闊的宇宙空間中,人類將面對不可思議之事。本巨作廣集特殊攝影技巧與精華畫面感覺拍攝而成,可謂是空前絕後

9 A Clockwork Orange 發條橘子
1971年 英國
導演:Stanley Kubrick
獲獎: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影片
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導演
簡介:1971年庫布里根據安東尼.伯蓋斯的同名小說推出了[發條桔子]。故事以未來社會為背景,講述一個惡棍在被政府洗腦前後的惡行和徒勞的轉變。影片將矛頭直指社會意識形態,庫布里克說:「影片的主旨對人的自由意識提出了質疑。每個人都必須按照固定的方式和原則生活。當選擇做好人或壞人的權力被剝奪以後,人們是否還真正亨有人權?」麥考姆和其他英國演員獨樹一幟的表演風格加上庫布里克發燒式的超現實導演手法,使這部充滿血腥和暴力的黑色喜劇震撼著人們的靈魂。

10 Aliens 異形2
1986年 美國
導演:James Cameron
獲獎:奧斯卡最佳音效剪輯
奧斯卡最佳視覺特效
英國金像獎最佳視覺特效
簡介:雪歌妮薇佛今回再度扮演女長官蕾普莉,承接首集劇情,蕾普莉是首次探險任務的唯一生還者,卻處於冬眠狀態中。五十七年後,她終被一艘拯救隊太空船發現,並接獲新命令,重到那個神秘的星球。蕾普莉清楚異形物的底蘊,知道只有用核彈才能把它毀滅,可是一批人類早已被置上該星球建立殖民地,她必須尋求其他方法對付怪物。
《黑客帝國》三部曲
《超人》系列
《終結者》三部曲
《異形》系列
《星球大戰》六部曲
《銀翼殺手》
《Wired》
《第三類接觸》
《2001太空》
《地球爭霸戰》
蜘蛛俠和X戰警
<星河戰隊>又名《星際船上的傘兵》
《E.T外星人》
<第6日>
<少數派報告>
<變人>5部分
<天煞>
《星際爭霸》
絕地大反攻
發條橘子
攻殼機動隊
《回到未來》三部曲
帝國反擊戰
奇愛博士
大都會
楚門的世界
鋼鐵巨人
《百幕大三角》
《蝴蝶效應》 這有兩部
《時光機器》

《異次元殺陣》 這有好幾部
《記憶裂痕》
《人猿星球》
《侏羅紀公園》
《世界大戰》
《千鈞一發》又名<變種異煞>
12隻猴子
第五元素
黑暗都市
<時間機器>
人工智慧

《地球末日》又名地球停轉之日
銀翼殺手
千鈞一發
黑客帝國

Ⅶ 阿西莫夫代表作是什麼

阿西莫夫代表作是銀河帝國三部曲。銀河帝國三部曲是一部經典科幻小說,作者是美國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三部曲包括三部長篇小說與一篇短篇小說。是美國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出版於1951年的長篇科幻小說。

是銀河帝國三部曲中年代最早的一部,在這部小說里,人類還處於星際戰國時代,銀河帝國及其前身川陀王國皆尚未出現。

人物簡介

艾薩克·阿西莫夫是美籍猶太人,為本世紀最頂尖的科幻小說家之一,曾獲代表科幻界最高榮譽的雨果獎和星雲終身成就大師獎。阿西莫夫不僅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化學博士,更是世聞名的全能作家,一生著述多達百七十餘本。

內容廣及科學類的數理化、天文、生物、醫學,還旁涉人文類的文學、宗教、史地等。基地,機器人等系列是阿西莫夫最膾炙人口的代表作。這些看似各自獨立的故事,相互貫串。

Ⅷ 阿西莫夫

艾薩克·阿西莫夫,當代美國最著名的科幻大師、世界頂尖級科幻小說作家、,他也是位文學評論家,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高產,著述頗豐,一生著述近500本,其中有100多部科幻小說,早已遠遠超過了「著作等身」的地步。是本世紀最頂尖的科幻小說家之一。曾獲代表科幻界最高榮譽的雨果獎和星雲終身成就「大師獎」。以他的名字為號召的「阿西莫夫科幻雜志」,是美國當今數一數二的科幻文學重鎮。他是一位生於俄羅斯的美籍猶太人。作品極其豐富,代表作有《我,機器人》(I,Robot) 、《基地》系列、《鋼窟》(The Caves of Steel) 系列、《赤裸太陽》(The Naked Sun) 等。他他於1941年發表的作品《Runaround》中第一次明確提出了著名的「阿西莫夫機器人三定律」(即:一、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看到人類受到傷害而袖手旁觀;二、在不違反第一定律的前提下,機器人必須絕對服從人類給與的任何命令;三、在不違反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前提下,機器人必須盡力保護自己)。以其名字命名的《阿西莫夫科幻小說》雜志,至今仍然是美國當今數一數二的科幻文學暢銷雜志。
這位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化學博士,波士頓大學的副教授,先是業余寫作科幻小說,1958年開始專職寫作,以他淵博的科學知識和豐富的想像力很快就成為引人注目的科學作家。其科幻小說的代表作為「機器人」系列和"基地"系列等,其他科學和科普著作有《生物化學簡史》、《化學簡史》、《碳的世界》、《月亮》、《海洋知識》、《空間知識》、《聖經入門》、《莎士比亞入門》等。阿西莫夫筆下的機器人,改變了原來科幻小說中機器人老套的奴隸工具或人類敵人的怪物面目,開始成為人類的親友,他在科幻小說中制訂的「機器人三定律」一直被奉為機器人科幻的經典,這定律幾乎成了以後科幻作家創作有關機器人的作品時必須遵循的法則。
艾西莫夫以真切的物質科學及人文現象演繹出他的科幻世界,又加進偵探與推理小說的技法,使得他的作品情節生動,扣人心弦,讓人不忍釋卷。
阿西莫夫是美籍俄裔猶太人,他於1920年1月2日出生在俄國的彼得格勒,3歲時舉家遷往美國,5年後取得美國國籍。阿西莫夫的父親在紐約布魯克林區開有數家糖果連鎖店,阿西莫夫則一邊讀書一邊幫忙照料店鋪。阿西莫夫的父親保守刻板,對子女要求嚴格,禁止阿西莫夫看暴力色情之類的報刊書籍,於是阿西莫夫選擇了科幻小說,並從9歲開始痴迷。
阿西莫夫從小喜歡讀書,他六歲時父親就在市立圖書館給他領了一張借書證,同時,也開始接收美國的正規教育。10歲起他就開始在父親的糖果店裡工作,養成了持續工作的習慣,這個習慣伴隨他度過了一生。此後,他還做過打字員、助教、副教授,從1958年開始,阿西莫夫成為專業作家。
在阿西莫夫18歲那年,他將自己的處女作《宇宙瓶塞鑽》投給著名科幻作家兼編輯坎貝爾主編的科幻雜志,但是坎貝爾認為這篇作品「作為短篇太長,作為長篇則太短」,而且他「不喜歡慢騰騰的開頭,以及自殺的結局」。不過坎貝爾還是給了阿西莫夫以很大的鼓勵。結果在1939年3月,阿西莫夫終於發表了自己的第一篇作品《逃離灶神星》。
就在這同一年,阿西莫夫獲得了哥倫比亞學士學位,1941年他又獲得文學碩士。二戰中阿西莫夫曾入伍服役,戰後於1948年獲得博士學位,並進入大學教書。 阿西莫夫一生寫有大量的科幻作品,其中最主要的有兩大系列:「基地」系列和「機器人」系列。
「基地」系列為讀者展示了一個浩瀚龐大的宇宙畫卷。它的故事發生在遙遠的未來,其時人類已遍布250萬顆行星,人口達到1000億 ,形成了一個真正的宇宙帝國。而這時一位社會心理學家卻根據推算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帝國行將崩潰,人類社會將進入一個長達30000年的黑暗時期,所有的文明都將盪然無存;但是如果按照他的方法,通過建立基地的方法,則可以將人類文明的火種保留下來,並將黑暗時期縮短為1000年……
「機器人」系列中的短篇作品主要收集在《我,機器人》(同名電影由威爾·史密斯主演,亦翻作《機械公敵》)和《其餘的機器人》等作品集當中,此外阿西莫夫有關機器人的科幻還有長篇《鋼窟》和《裸日》等。阿西莫夫利用自己提出的「機器人學三定律」,為機器人建立了一套行為規范和道德准則,從而演繹出一系列推理性和邏輯性極強的漂亮故事。本期要介紹的,就是阿西莫夫的長篇推理偵探科幻《鋼窟》。
除上述兩大系列之外,阿西莫夫還有許多膾炙人口的科幻作品,比如描寫某文明星球數千年才出現一次星空的《黃昏》,描寫「平行世界」中外星人的《眾神自己》,以及他唯一涉及時間旅行的《永恆的末日》,……可謂不勝枚舉,不一而足。
作為一名科學工作者,阿西莫夫不僅創作科幻小說,同時也寫作科普作品,他的科普作品同樣讓人百讀不厭。正如阿西莫夫逝世後一位評論家所說:「他的作品愉悅了數百萬人,同時改變了他們對世界的看法。」

Ⅸ 求阿西莫夫 ( Isaac Asimov )的科幻小說(神奇的旅程)說的大概是5個醫生被微縮很小,進入人體內治病

1966年的《神奇的旅程》或《奇異的航行》(Fantastic Voyage )是第一部利用微縮科技拍攝人體內部的科幻片。故事描述一名蘇聯科學家逃到美國,因為他的腦血管遭到間諜破壞而命在旦夕。五名美國醫生被縮小成幾百萬分之一置於水中,注射進科學家體內進行血管手術,後任務完成經眼睛逃出。這是根據艾薩克·阿西莫夫 ( Isaac Asimov )的同名科幻小說改編的電影。

Ⅹ 阿西莫夫代表作

阿西莫夫的代表作有機器人系列、基地系列、銀河帝國三部曲。

阿西莫夫一生寫了近500本書,涉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文學藝術等多個領域,與羅伯特·海因萊因、亞瑟·克拉克並稱為科幻小說三巨頭。

在他的作品中,《基地》系列、《銀河帝國》三部曲和《機器人》系列被譽為「科幻聖經」。曾獲代表科幻界最高榮譽的雨果獎,星雲終身成就大師獎。小行星5020,阿西莫夫科幻雜志,兩個阿西莫夫獎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的「機器人三定律」被稱為「現代機器人學的基石」。

阿西莫夫的代表作影響:

《基地》三部曲為科幻小說的發展鋪平了道路,它在這方面的貢獻可能比其他任何科幻小說都要大。60年代中期創作的《星際迷航》無疑得益於它的啟蒙。同時也在70年代掀起了一股科幻電影的浪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喬治·盧卡斯的代表作《星球大戰》。

阿西莫夫剛開始寫機器人小說的時候,機器人學還沒有發展起來。早期關於機器人的小說大多以「人類創造了機器人,卻被機器人毀滅」為主題。阿西莫夫扭轉了這一局面。他在《我,機器人》一書中,首次提出了針對機器人的行為規則,即「機器人三定律」。

即使在機器人領域,這三個定律也非常重要,是未來科幻作家要遵循的。甚至有人親切地稱他為「機器人之父」。

閱讀全文

與阿西莫夫的哪些小說拍成了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雪電影韓國 瀏覽:437
高分激戰電影推薦 瀏覽:673
俄國版第一滴血電影 瀏覽:967
有哪些好看的恐怖的中國電影 瀏覽:292
如何輕松在家看3D電影 瀏覽:474
與愛同居第二季大電影在哪看 瀏覽:966
電影突襲動作指導 瀏覽:742
夢精愛2曖昧韓國電影 瀏覽:896
肉搏大尺度的電影 瀏覽:366
電影版格莫拉導演被通緝 瀏覽:747
如何用VR看3D小電影 瀏覽:122
電影推薦家庭劇搞笑 瀏覽:343
韓劇愛情電影產科男醫生 瀏覽:907
太空科幻電影推薦100部 瀏覽:711
感知世界日本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404
電影推薦大片90以上評分感人電影 瀏覽:948
美國電影有個無頭機器人 瀏覽:928
死亡游戲電影泰國 瀏覽:966
有哪些中國抗日電影 瀏覽:495
美國電影的優點 瀏覽: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