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90年代巔峰的時候,劉德華和李連傑相比,誰的票房更高
90年代巔峰時期,李連傑和劉德華誰更紅?答案是李連傑!兩人地位也不一樣,如果李連傑劉德華兩人在一起,劉德華必定是對李連傑畢恭畢敬!
九十年代,李連傑劉德華各有各的紅但是就電影來說,不管是國內還是國際,都是李連傑更紅,在國際上,到現在為止,李小龍依然是超一流的存在,畢竟是他打開了國際大門。成龍和李連傑是一流的存在,成龍更外向,李連傑更內斂,綜合起來,成龍的影響力還是要高幾分吧!然後才是周潤發,那些說星爺的,雖然我也是星爺的粉絲,但是就國際影響力,星爺基本上就不要排名了。再回來說劉德華,在國內,迄今應該是紅得最久,口碑最好,評分最高的綜合藝人。
因為當時大陸有電視的沒有幾家。懷疑劉德華演技的可以看看寶芝林、看看魔域桃源、看看神鵰俠侶。說到底,劉德華綜合第一無人超越。電影電視劇唱歌。單項方面劉德華電視劇不如羅嘉良唯一的三連冠TVB一哥的代稱。唱歌方面張學友可能稍勝一點。唱功更多人比劉德華好,不過風靡程度還是劉德華。電影方面周星馳、李連傑、周潤發、成龍、梁朝偉、梁家輝等可能都要出彩一點。
㈡ 有哪些外國動作電影受到了成龍的影響
成龍的動作電影。在國際上很有影響力。基本上也影響了很多國外的電影。因為它影響的電影比較多,咱們下面來一一舉例。
比如說成龍的警察故事,拍攝於1985年。但是在1989年,史泰龍拍攝的一部電影叫做《怒虎狂龍》,在這部電影裡面,就抄襲了成龍大哥警察故事裡面的一個經典鏡頭。
成龍大哥的電影。主要是讓國外認識到咱們中國功夫電影的特色。從而也讓他們逐漸的去接受咱們的這種特色,從而應用到他們的電影之中,增加了咱們中國和他們的電影的一個文化交流。
㈢ 成龍在電影圈影響力有多大以吳京的發展趨勢來看能超越他嗎
成龍和吳京這兩個人在電影圈裡面都是大佬級的存在分別代表著兩個時代,兩個人都是打星。成龍在之前電影剛剛開始出現的時候就拍攝了很多經典的影片,這些經典的影片中,功夫只是一種表現形式而已,那個時候成龍就已經成為了巨星,並且在國外都是家喻戶曉的。近幾年吳京發展的趨勢也是相當厲害的,拍攝了幾部影片,票房都大賣,但是根據吳京發展的勢頭來看,想要超越成龍其實是比較困難的。
只不過近年來大家都不是很喜歡看功夫電影了,之前香港電影也開始進入了衰退的時期。如果單從電影票房來看的話,吳京的電影票房確實是已經超越成龍了,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如果是國際影響力的話,吳京估計是很難超越成龍的。
㈣ 李連傑、成龍、鞏俐這些打入好萊塢的演員,在國際影壇地位到底如何
我覺得判斷一個演員在影壇的地位是高是低,主要是從以下三個方面分析,一個是票房號召力,有名氣才有票房,另外一個是粉絲數量,最後才是獲獎情況。
由於通貨膨脹的影響,我們不可能以最終票房來排名號召力,要知道過去的一百萬跟現在的一百萬完全是兩個概念,所以我們用他們所主演的電影年度票房排名來確定號召力,記住前提,是主演,客串配角等都不算,成龍在好萊塢的代表作有《尖峰時刻》系列,《鄰家特工》、《功夫夢》等,成龍的《尖峰時刻》跟《尖峰時刻2》分別拿到了1998年跟2001年的北美年度票房第7名跟第5名,《尖峰時刻3》雖然口碑不如前兩部,但也是年度第13名,《功夫夢》是2010年的第14名,其餘的《鄰家特工》、《環游》等電影五十名開外的就不提了
所以總的來說,就國際影響力而言,成龍毫無疑問是華人演員里的NO1,在好萊塢也許算不上超級巨星,但絕對是一線男星,是有資格談票房分成的,李連傑頂多算是二線,鞏俐在美國的影響力不大,但是在歐洲,要低於成龍高於李連傑
㈤ 你知道成龍在電影圈的影響力有多大吳京的發展趨勢有可能會超過成龍嗎
吳京沒有國際號召力。雖然我很喜歡吳京,但吳京最多在大陸和香港圈子裡有影響力,但成龍,是在非洲說自己是成龍的朋友可以逃過一劫,是可以在迪拜拿到土豪直接贊
助的物資,在澳洲能上悉尼歌劇院 頂的人。國際電影圈裡,成龍影響力之大,華人影視圈現存的人里,沒有一個比得上。已故的人中,應該是
李小龍僅次於他。李安雖然是國際知名的大導演,但論影響力,恐怕稍遜一籌。
從年齡看,龍叔在京哥這個年紀的時候,已經是國際巨星了。
而且,即使在國內電影圈,成龍目前也是獨一份的存在。然而,或許也是由於「主旋律表達過於露骨直給」的原因,近年來的作品,劇情節奏往往被打 斷,接入一段略顯突兀的演講,也讓作品的質量受到了一些口碑上的影響。
如果拋開對特定背景設置、事件標志的強調,依然可以靠著電影本身去打動中國觀眾,吳京才能拿
出更具有普世性意義的作品,拋開對受眾的限定,讓更多民族、國家的影迷被打動。也只有那時
候,或許吳京才能獲得足以用電影質量本身,與成龍在國際上一較高下的基本條件。《流浪地球
》當然不算完美,但卻是值得吳京在參演中學習的一個案例。
當然,這是建立在「開拓國際影響力」的目標之上的說辭。而這種目標,往往是因人而異、因時而
異的。
㈥ 1994年,成龍零片酬出演,導演中途拒導,卻成就一部名垂影史經典
丨本文首發於皮皮電影
皮皮電影 / 每天一部精彩電影推薦
2020年春節檔,成龍大叔又有新片上映了,就是與唐季禮再度合作的《急先鋒》。
近年在賀歲檔表現不佳的龍叔,新年就66歲高齡了,希望能夠憑藉此片翻身,再造輝煌啦!
回顧當年,成龍曾經是賀歲檔的締造者,1980年的《師弟出馬》是他第一次「吃螃蟹」,之後更是源源不斷創造奇跡。
《龍少爺》、《福星高照》、《龍兄虎弟》、《飛龍猛將》、《飛鷹計劃》等等每一部都是票房口碑雙豐收的經典之作。
1994年,為了給剛剛成立的動作特技演員公會籌建會址,成龍和劉家良決定合作拍攝《醉拳2》。
成龍也力邀梅艷芳加盟,兩人都是零片酬,真是很仗義!
後來電影在香港本土上映,拿下4097萬港元票房,又被《時代周刊》評為「1994年世界十大佳片」,入選「全球史上百部最佳電影」,成為成龍電影走向世界的標志性電影。
一、成龍與劉家良首度合作,卻不歡而散。
1978年的《醉拳》曾拿下676萬港元票房,登上當年票房亞軍寶座,令成龍一舉成名,在他的電影作品中占據重要地位。
此後成龍漸漸向時裝動作片發展,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低成本民國功夫片也越來越沒有市場。
直到1993年,成龍得到了和劉家良合作的機會,又邀請到梅艷芳、狄龍、黃日華助陣,誠意滿滿的將《醉拳》的續作搬上銀幕。
劉家良是黃飛鴻洪家拳的嫡系傳人,其父劉湛是林世榮的親傳弟子,劉家良自幼隨父習武,深得洪拳真傳,在拍片時對硬橋硬馬的招式套路歷來十分講究。
因此我們看到在電影中成龍展現了與之前完全不同的華麗打鬥,無論群戰還是對戰一拳一腳都清晰好看。然而成龍傾向於更為誇張的表達,這與劉家良講究的傳統寫實風格背道而馳。
兩人在片場時有爭論,發展到最後變得水火不容,終於導致劉家良憤而離開,最後在煉鋼廠長達20分鍾的動作戲完全由成龍接管。
劉家良在片中也出演了一個角色,就是滿清最後一位武舉人福民祺,為了保護國寶玉璽上了黃麒英父子乘坐的列車,又和黃飛鴻成了忘年之交。萬幸的是劉家良在離開劇組之前戲份已經拍攝完成,不需要換人重拍。
二、舊瓶裝新酒,主題高大上。
保護國寶的主題,成龍1982年的《龍少爺》就玩過一次了。這次也是同樣的套路,好點子不怕舊,關鍵還要看故事。
黃飛鴻這個人物大家都很熟悉了,向來以武功高強又德高望重的形象出現,關德興和李連傑兩人塑造的宗師形象都無可取代。
在《醉拳》中,成龍卻將其塑造成一個虎頭虎腦的功夫小子,令人幾乎忘記這個人物就是 歷史 上著名的洪拳宗師。
《醉拳2》延續了這種形象,雖然成龍當時已經年近40,卻風采不減,塑造一個20出頭的年輕人形象依然形神兼備。
黃飛鴻和父親黃麒英遠赴東北采購葯材,為了逃避關稅,將行李中最為貴重的人參混入英國領事的行李中。
怎料到行李中還有一個傳國玉璽,途中福民祺要盜走玉璽,卻和黃飛鴻掉了包,導致黃飛鴻被英國人盯上。
英國領事表面上在開辦煉鋼工廠,實則在偷運國寶賣到國外。手下有譚昌和亨利等一幫打手,勢力龐大,是廣州沙面一幫的一股黑惡勢力。
黃飛鴻和福民祺兩人為保護國寶,與其幾番較量,福民祺終於遭其毒手。黃飛鴻在煉鋼廠與譚昌、亨利等人一場大戰,最終用醉拳打敗了譚昌,保住了國寶。
三、醉拳的元素和主角的成長故事緊密相連,正是電影的特色。
名為醉拳自然離不開酒,電影的設定將醉拳和飲酒掛勾,用片中黃麒英的話說就是:酒精能夠發揮興奮和麻醉的作用,被人打不會覺得痛,又增加出拳的力度,這些就是醉拳的原理。
但酒喝多了就會醉,醉了就會失去戰鬥力,也會傷害身體,很多人就是因為練醉拳而最終成了酒鬼。
這套學問,都是在本片中才有,原來的《醉拳》里並沒有講究這么多。
一語概之,可以用「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來概括,黃飛鴻需要學會的,就是如何控制這個「度」。
這種對酒量的控制,實際上也是對自身情緒和行為的控制。
在電影中途,黃飛鴻就為了用醉拳對付亨利等一眾打手而喝了幾瓶洋酒,在打鬥的過程中所向披靡。但後來醉得不省人事,卻反而被趕來的譚昌教訓。這就是因為沒控制一個「度」,非但不能成事,反受其害。
後來又因為福民祺的死,黃飛鴻夥同阿燦潛入英國領事館盜玉璽,卻被抓住並打成重傷。
這個人物在片中的整個歷程就是不斷犯錯,卻在一次次犯錯之後仍然堅持自身的原則,更一步步成長起來。
四、前面武打劉家良,後面武打看成龍。
電影的片長只有102分鍾,卻安排下多場動作戲,其中有單對單的切磋比試,也有你死我活的群戰,精彩紛呈,令人目不暇接。
劉家良對動作戲的嚴格把關,令成龍收起那些雜耍式的 搞笑 打鬥,專注於拳拳到肉的實打,反而令動作更具視覺沖擊力。
開頭成龍與劉家良的一場大戰,就是出自劉家良的設計。在狹小空間里用片刀對長槍,充分展現了兩人的速度和應變能力。
劉家良的動作雖然相對比較簡單,卻仍然力道十足,干凈利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電影高潮處的動作戲,因為劉家良的退出,成龍完全放飛自我,導演了一場長達20分鍾酣暢淋漓的醉拳大戰。
黃飛鴻剛出場時穿著馬褂,隱約能看出一點宗師形象,然而開打之後先是腳上的鞋和褲子著火;之後掉入燒紅的煤坑裡,衣服都被燒爛;之後袖子又被扯斷,弄得灰頭土臉,之前瀟灑的形象盪然無存。像這樣「自我糟蹋」的事,也就成龍能夠做得出來。
成龍的保鏢盧惠光,在片中得到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飾演一號反派譚昌。
盧惠光原是泰國華僑,在香港的泰拳比賽中曾拿過七連冠,後加入成家班成了成龍的保鏢。
在電影中他展示了超強的腿功,柔韌性和力量都非常出眾,是從影至今最好的一次表演。
譚昌是用腿,黃飛鴻是用拳,用拳法對腿功是功夫電影常見的套路。為了發揮醉拳的威力,黃飛鴻誤飲工業酒精,漲得滿臉通紅,終於將醉拳發揮到完美的境界,從而打敗了譚昌。
五、「愛國」是成龍電影的一大主題,也是我們喜歡的原因。
最後黃飛鴻因為保護國寶有功而受到國民政府的嘉獎,這種弘揚正義、有為愛國的主旋律是成龍的電影中自從80年代以來逐漸形成的一個方向。
「成龍式黃飛鴻」這個人物應該和其他影視作品中的黃飛鴻形象區別對待。
他的身上有很多性格缺點和少年天性,會不斷犯錯,卻也有一種自我的道德約束。
電影通過黃麒英和福民祺這兩個人物,向黃飛鴻灌輸正直、隱忍、堅持等等行為准則和民族大義,既是他的精神導師,也是電影主題的詮釋者。「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引申為對自身行為的約束和控制,實在高明!
與《醉拳》相比,《醉拳2》與外國殖民者對抗,維護國家和民族利益的故事明顯要高出一大截。
黃飛鴻的思想和行為既保留了儒家思想中的優秀品質,又帶有西方平等博愛的精神,這些都是能夠令外國人產生共鳴的地方。
電影在美國賣出了1156萬美元的票房,雖然不多,卻增加了成龍的影響力,為他三年後進軍好萊塢打下基礎。
與此同時,電影也作為第一批獲准在中國大陸上映的電影登陸內地院線,標志著成龍對內地電影市場的成功開拓。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熱血丹心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㈦ 成龍在國際影壇當中,影響力非常大的,這是為什麼呢
在國內提到成龍,我相信他應該是家喻戶曉的存在。很多80後90後都是看著他的電影長大的。成龍是除了李小龍以外,真正地將中國功夫帶到國際上的中國藝人,也是讓全世界知道中國功夫的人。在娛樂圈,圈裡人都叫他聲「大哥」表示對他的尊敬,這也反映出成龍在圈裡面有著很高的地位和威望!那麼,在國際上成龍是處於一個什麼地位呢?
成龍的電影是以幽默、高難度、危險動作聞名!圈內出了名的敬業,演戲從來不用替身,每一個危險動作都是自己親自上陣,也是這樣,讓保險公司拉入黑名單,終身不得投保。每一部電影拍完,都是進各個部位的不同程度的摔傷、骨折!
隨著年齡的增長,成龍的電影質量對比年輕時有所下滑,但是,人終會老去,成龍大哥也不例外!如果說李小龍是把中國功夫帶到國際上的人,那成龍一定是把中國功夫帶到另一高度的人!
㈧ 成龍和周星馳哪個在電影歷史上地位更高呢
成龍和周星馳其實電影兩個領域的領軍人物,二人也無法直接比較,不過可以才二人的直接成就來細分一二。
總體來說影響力方面真的是成龍第一,但是周星馳對於喜劇電影的開拓和發展又是獨一檔,當年電影四大名人的說法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四大分別是:成龍、李連傑、周潤發、周星馳,我覺得最好不要分第一第二,他們都是中國最出色的電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