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演員大全 > 第五代電影導演成就

第五代電影導演成就

發布時間:2024-04-16 00:44:33

⑴ 中國每代電影導演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哪些

第五代的發軔之作是張軍釗1983年在廣西廠率先舉起大旗、一發沖天的《一個和八個》。第五代電影導演的崛起被認為是以影片《黃土地》為標志。代表作有陳凱歌的《黃土地》(1984年)、《大閱兵》(1986年)、《孩子王》(1987年)、《霸王別姬》;張藝謀的《紅高粱》(讓國內外觀眾、評論界集體大驚失色的處女作)、《大紅燈籠高高掛》、《活著》、《我的父親母親》、《英雄》;馮小剛的《甲方乙方》(1997)、《不見不散》(1998)、《沒完沒了》(1999)、《一聲嘆息》(2000)、《集結號》、《非誠勿擾》、《唐山大地震》;田壯壯的《獵場扎撒》(1985年)、《盜馬賊》(1986年)、《藍風箏》;吳子牛的《喋血黑谷》(1984年)、《晚鍾》(1988年);李少紅的《紅粉》、《戀愛中的寶貝》;黃建新的《黑炮事件》、《站直嘍,別趴下》、《背靠背,臉對臉》、《紅燈停,綠燈行》;何平的《雙旗鎮刀客》、《天地英雄》、霍建起的《那人那山那狗》、《暖》;寧瀛的《找樂》、《民警故事》、《夏日暖洋洋》。至此,第五代的影片告一段落。
第六代導演一般是指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90年代後開始執導電影的一批年輕的導演。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有:張元《媽媽》、《北京雜種》,王小帥《冬春的日子》、《十七歲的單車》,王一持(王強)《新一年》,路學長《長大成人》,章明《巫山雲雨》,管虎《頭發亂了》,何建軍《郵差》,婁燁《周末情人》、《蘇州河》,張揚《愛情麻辣燙》、《洗澡》,賈樟柯《小武》、《站台》,王全安《月蝕》《圖雅的婚事》,寧浩《綠草地》等。第四代導演」主體是60年代北京電影學院的畢業生。他們提出中國電影「丟掉戲劇的拐杖」,打破戲劇式結構,提倡紀實性,追求質朴自然的風格和開放式結構,注重主題與人物的意義性和從生活中、從凡人小事中去開掘社會與人生的哲理。第四代導演有理論有實踐,是這一時期獲得重大成就的一支導演力量。主要代表人物吳貽弓、吳天明、張曖忻、黃建中、滕文驥、鄭洞天、謝飛、胡柄榴、丁蔭楠、李前寬、陸小雅、於本正、顏學恕、黃蜀芹、楊延晉、王好為、王君正等。第四代導演尋找歷史底蘊,更多地表現對歷史和現實、對民族文化與現代意識交叉契合點的捕捉。在反映現實的影片中可以看到歷史與文化的延續性,看到歷史與文化如何制約著、創造著影片中人物的行動。是真實化的紀實美學。
第三代導演的活躍時期可分為三個階段: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65年文革前為第一階段。優秀作品有成蔭的《南征北戰》,水華的《白毛女》,崔嵬的《青春之歌》、《小兵張嘎》,謝鐵驪的《早春二月》,謝晉的《女籃五號》等。第二階段是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十年。除了《創業》、《海霞》、《閃閃的紅星》幾部較好的影片之外,故事片創作幾乎一片空白,中國電影基本處於停滯狀態。第三階段是文革結束後,已過中年的第三代導演拍攝了大批佳作,進入藝術上的豐收期,如《芙蓉鎮》、《鴉片戰爭》、《駱駝祥子》、《邊城》、《春桃》等。第三代導演的創作時期也是中國電影的曲折發展時期。第二代導演--第一個黃金時代的創造者「第二代導演」主要活動時間是在三、四十年代,部分導演一直到五、六十年,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電影崗位上,這一代導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東山、費穆、孫瑜、袁牧之、應雲衛、陳鯉庭、鄭君里、吳永剛、沈浮、湯曉丹、張駿祥、桑弧等。「第二代導演」最大的成就是,由他們開始,中國電影就思想內容而言,開始真正從單純的娛樂——「玩耍」中解放出來,開始比較深入地反映社會生活,從娛樂中發揮社會功能。在藝術上,這代導演最大的特點是寫實主義,同時,他們注意把「寫實」和電影化結合起來,開始逐漸掌握電影藝術的基本規律。盡管這代導演的「戲劇意識」還比較強烈,但他們已從對戲劇的摹仿從形式轉向內涵,即逐漸擺脫舞台的局限,充分發揮電影藝術之所長,只是在故事情節上強烈地追求戲劇懸念、戲劇沖突、戲劇程式。可以這樣說,中國電影從這一代導演開始,才顯出自己獨立的價值。其中的代表作有吳永剛的《神女》,夏衍的《春蠶》,費穆《城市之夜》,孫瑜的《大路》,朱石麟的《慈母曲》,史東山的《女人》,蔡楚生的《漁光曲》以及沈西苓和袁牧之的《桃李劫》等等蔡楚生出生地為上海。祖籍:廣東省潮陽縣(現為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銅盂鎮集星村。 出自博文:
http://hi..com/%CD%F5%BA%B1man/blog

⑵ 體現第五代導演特色包括什麼

體現第五代導演特色包括他們的作品特點是主觀性、象徵性、寓意性十分強烈,代表人物有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等。

這批導演有的下過鄉,有的當過兵。在改革開放的年代,他們接受專業訓練,帶著創新的激情走上影壇,他們對新的思想、新的藝術手法特別敏銳,力圖在每一部影片中尋找新的角度。

他們強烈渴望通過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歷史和民族心理的結構,因此在選材、敘事、塑造人物、鏡頭語言、畫面處理等方面,都力求標新立異。

第五代導演在90年代獲得了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即金熊獎、金獅獎、金棕櫚獎,曾4次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是迄今為止歷代中國導演中最輝煌的一代。

五代導演:

第一代導演活動的時間大體上是在世紀初到20年代末。以張石川、鄭正秋、但杜宇、楊小仲、邵醉翁為代表。

第二代導演主要活動時間是在三、四十年代,以費穆、吳永剛、蔡楚生、陳懷皚、桑弧、崔嵬為代表。

第三代導演主要活躍以60年代到80年代,以謝晉、謝鐵驪、水華、魯韌等為代表。

第四代導演為主要活躍在80年代,代表人物黃蜀芹、謝飛、滕文驥等。

第五代導演發軔於八十年代中後期,巔峰於90年代,是個大國際電音節的主要獲獎群體。

⑶ 第五代導演是指80年代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年輕導演代表人物有誰

第五代導演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陳凱歌、張藝謀、吳子牛、田壯壯、黃建新、李少紅、胡玫等。

第五代導演是指八十年代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年輕導演,代表人物有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等。

第五代導演在90年代獲得了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即金熊獎、金獅獎、金棕櫚獎,曾4次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是迄今為止歷代中國導演中最輝煌的一代。

介紹:

張藝謀的《英雄》還是陳凱歌的《無極》,以全新的商業類型片取得了不錯的票房。但影片太過於注重形式,而不是故事的情節和內容,所以和初期相比,並沒有很好通過銀幕這個介質傳遞給觀眾。

第五代導演主要是八十年代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導演,主要代表人物有陳凱歌、張藝謀、吳子牛、田壯壯、顧長衛、黃建新,此外還湧出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像張軍釗、李少紅、胡玫、寧瀛、劉苗苗等在這一時期也拍出了具有各自特色的作品。

⑷ 第五代導演的相關點評

第五代導演們創造了中國電影的一代輝煌。它不但全然改觀了中國電影傳統的歷史面貌,更完成了中國電影人幾十年的宿願,實現了中國電影與世界的同步接軌,成就了「矗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電影先輩們早年的夢想,他們的崛起,預示了中國電影的未來和希望。是他們讓中國電影走向了世界,走向了市場,打造了中國電影的藝術新風氣。我相信,只要中國的電影導演們為著自己的理想,為了中國的電影事業而不斷地奮斗著,終有一天我們可以將電影的精英文化因素融入大眾的文化主流中,中國的「好萊塢」並不遙遠!
陳凱歌導演的《無極》被胡戈的「無稽」胡搞一通時,我們不由自主的又想到了中國電影界的驕傲——第五代導演。
1978年5月,北京電影學院恢復招生。9月,78級的153名新生分別進入電影學院的導演系、表演系、攝影系、美術系和錄音系。1982年7月,「78班」畢業。1983年,《一個和八個》拍竣。1984年,《黃土地》問世。「第五代電影」由此隆重登場。第五代導演是成長於亂世的一代。可以說他們是文革的「產物」,他們的青少年時代有十年被深深地打上了文革的烙印,也是這一段經歷造成了他們在前10年15年對中國歷史和現實的耿耿於懷的電影表述。在新時期以前的一個長時期內,電影作為政治的工具或附庸,它的形式、語言等特殊藝術規律,都不予以重視,藝術家獨立的審美個性,處於受鉗制狀態,陳陳相因,習以為常,幾近麻木的邊緣。從1983年發端,短短四、五年間,這群第五代新人,以一種從刻板的藝術模式里突圍而出的銳氣,創作了曾引起世界矚目的《黃土地》、《盜馬賊》、《黑炮事件》、《紅高粱》、《晚鍾》等樹一代新風的「新電影」。他們在前輩藝術創新的基礎上,近一步探索電影自身的表現潛能,構成一種以聲畫表意為主的全新的電影形態。他們視野開闊,思想開放,強調創作的個性化,運用獨特的電影造型語言,表現現實與歷史生活中的紛繁現象與深層哲理,力圖使影片達到更大的認識價值與藝術魅力,並希望觀眾能認同他們的審美觀,進入更深層次的思辨領域。他們具有獨特的藝術主張和藝術風格:象徵性、寓言式、民俗儀式化、黃河、黃土高原和對民族性格的思考,其影片亦烙著強烈的情緒體驗和人文色彩。
第五代導演在商業片的道路上走的似乎並不是一帆風順,有的影評家甚至已經開始指責他們無法在引領中國當代電影的發展。他們的前期電影例如:《黃土地》、《紅高粱》、《霸王別姬》等等,都在世界電影節上獲得了嘉獎,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可是,在向商業化的道路轉變時,卻鮮見他們的電影再拿獎。比如最近幾年的作品:《英雄》、《十面埋伏》、《刺秦》等,雖然追求了場面、效果,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增加了大量的電影特效,然而其取得的效果似乎總是讓人覺得「美中不足」。這也許是當今中國大陸導演的一個怪圈:有了票房卻沒有了「深度」,而有「深度」時卻又無法保證票房。直到凱歌雄心勃勃的《無極》被胡戈的一個「血饅頭」砸的粉碎的時候,個性思考與票房壓力的矛盾達到一個頂峰!導演拍片受到的來自方方面面的制約,既要考慮如何說故事,又要考慮形成自己的風格,既要考慮控製成本預算,又要考慮是否能迎合大眾的口味,取得較好的票房成績。雖然在自己的個性風格與商業運做存在著或多或少的「隔閡」,但是中國的第五代電影導演人始終沒有放棄對電影的追求與探索,他們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努力不斷地推動著中國電影事業的前進。導演們在新的藝術探索中既保持了以前的藝術個性,又打破傳統電影的敘事方式,靠塑造典型形象來表達藝術家對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同時又努力走出前期創作中頑強追求個人思想意念與情感體驗的路子,體現出這一代導演在價值觀念上的轉移與重構,顯示了新的藝術創作動向。這些「探索電影」突破了高層次文化和低層次文化的界限;汲取了傳統現實主義的某些長處,又保留了現代主義的可取之處;拽回了電影的商業性,揚棄了傳統電影的單純淺薄和現代主義電影的艱深晦澀。使「國產」電影不斷地上升到一個有一個新的高度,為世人所接受。

⑸ 中國第五代導演和第六代導演的風格和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第五代導演:「
第五代導演」是指八十年代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年輕導演。這批導演在少年時代捲入了中國社會大動盪的漩渦中,有的下過鄉,有的當過兵,經受了10年浩劫的磨難。在改革開放的年代,他們接受專業訓練,帶著創新的激情走上影壇。他們對新的思想、新的藝術手法,特別敏銳,力圖在每一部影片中尋找新的角度。他們強烈渴望通過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歷史和民族心理的結構。在選材、敘事、刻劃人物、鏡頭運用、畫面處理等方面,都力求標新立異。「第五代導演」的作品主觀性、象徵性、寓意性特別強烈。第五代」影片也以強烈的探求渴望和主體意識去觀照且獨特表現紛繁復雜的歷史和現實,以深沉的歷史思考和敏銳的哲理思辨角度來揭示社會變化的歷史淵源,剖析陳腐的傳統理念,展現民族的生動氣韻,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憂患意識和強烈情感。正如陳凱歌所言: 「我們的感情是深摯而復雜的,難以用言語一絲一縷地表述清楚。它是一種思前想後而產生的又悲又喜的情緒,是一種縱橫古今的歷史感和責任感,是一種對未來的希望和信念……我渴望能夠通過自己的作品,使這種信念和情感得以抒發」(陳凱歌〈懷著深摯的赤子之愛〉〈電影藝術參考資料〉1984年第15期
陳凱歌
第五代的發軔之作是張軍釗1983年在廣西廠率先舉起大旗、一發沖天的《一個和八個》。第五代電影導演的崛起被認為是以影片《黃土地》為標志。代表作有陳凱歌的《黃土地》(1984年)、《大閱兵》(1986年)、《孩子王》(1987年)、《霸王別姬》;張藝謀的《紅高粱》(讓國內外觀眾、評論界集體大驚失色的處女作)、《大紅燈籠高高掛》、《活著》、《我的父親母親》、《英雄》;馮小剛的《甲方乙方》(1997)、《不見不散》(1998)、《沒完沒了》(1999)、《一聲嘆息》(2000)、《集結號》、《非誠勿擾》、《唐山大地震》;田壯壯的《獵場扎撒》(1985年)、《盜馬賊》(1986年)、《藍風箏》;吳子牛的《喋血黑谷》(1984年)、《晚鍾》(1988年);李少紅的《紅粉》、《戀愛中的寶貝》;黃建新的《黑炮事件》、《站直嘍,別趴下》、《背靠背,臉對臉》、《紅燈停,綠燈行》;何平的《雙旗鎮刀客》、《天地英雄》、霍建起的《那人那山那狗》、《暖》;寧瀛的《找樂》、《民警故事》、《夏日暖洋洋》。至此,第五代的影片告一段落。
第六代:
他們大多出生於60~70年代,基本上沒有受過「文革」的影響,即使受到一些,也只是孩提時代的印象性記憶,並不存在受到壓抑的切膚之痛;中學時代至長大成人時期正是中國社會改革開放的重大變革時期,舊體制、舊觀念的消融與崩潰,各種新潮思想、觀念的發生與建立,伴隨著他們成長,這就決定了他們對傳統和一切舊事物習慣於站在懷疑和審視的立場上;他們遭遇了在80~90年代經濟轉軌給社會帶來的劇痛,同時也經歷了電影從所謂神聖的藝術走入日常生活,還原為一種文化消費產品的無奈。代表導演包括張元、陸川、王小帥、婁燁、王超、路學長、管虎、賈樟柯、何建軍、王全安、李楊、劉冰鑒、王一持、李欣、寧浩、張海洋等。他們要麼極度追求影象本體,要麼偏執於寫實形態、關注草根人群,要麼堅定的走在商業路線上,幾乎難以象「第五代」那樣整體構建電影精神的統一面貌,所以,他們是抗拒歸納的一代。典型特徵是「叛逆與反思」。

這一群體成長於經濟復甦的改革開放年代,此時正值中國建設市場經濟初期,他們在相對開放多元的文化背景下接受了系統的教育,並接觸到大量國外電影理論。第六代親身感受到經濟體制的轉軌給中國的社會關系、人際關系、家庭關系所帶來的重大變動,經歷了電影從神聖的藝術走入尋常生活,成為一種文化產品的現實過程,所以,他們的觀念和作品內容都較前幾代導演發生了巨大變化,他們的影片沒有通過製造幻覺的快感向市場妥協,而是更多地關注那些出於禁忌而「不可言說」的社會現實,更顯出直面現實的勇氣和真誠。在題材選取上,他們關注當下都市、邊緣人物,小偷、妓女、無業青年這些邊緣人頻繁在影片中亮相;在敘事策略上,他們常常在劇中人物身上融入自己的經歷,或多或少帶有自傳色彩;在影像風格上,他們強調真實的光線、色彩和聲音,大量運用長鏡頭,形成紀實風格。他們注重以電影為媒介來考察當代都市普通/邊緣人的生活狀態,新一代青年在歷史轉型時期的迷茫、困惑和無所適從在他們的鏡頭下被真實地記錄下來。

伴隨著1905年中國電影的誕生,從以張石川、鄭正秋為代表的「第一代導演」開始,中國的電影導演們不斷的進行著各自的導演創作。如今,被人們經常提及的是號稱「第五代導演」的張藝謀、陳凱歌們,他們從80年代中期開始,成為中國電影的執牛耳者,在探索民族大歷史與民族心理的結構上,成就了自己的風格。現在,走上導演創作舞台的的「第六代導演」卻以他們異與先輩的導演創作,風格迥異的顛覆了老一代的電影規律,他們的作品具有深厚的人文思想和人文情懷,他們關注社會百姓人生冷暖,表達小人物內心情感和終極關懷的人文主題,第六代導演的鏡頭語言較前幾代導演更加寫實,具有新的紀實美學特徵,他們把人物的命運與現實生活緊緊連在一起,作品更有「地氣」和「人情味」,從第六代導演賈樟柯的《三峽好人》、寧浩導演的《綠草地》、王一持導演的《新一年》到張元的《過年回家》、章明的《巫山雲雨》等電影作品中,我們都能深刻體會到一種對生命和人性的禮贊與思考,能立體而鮮活的感受到片中小人物,這些平常百姓的悲喜。如今,國際觀眾已經把欣賞第六代導演的電影作品當作了解中國新文化,新面貌的窗口,而第六代導演以他們貼近生活,關懷大眾的電影創作理念不斷的在電影藝術創作中前行,拍攝著反映人性,呼喚真、善、美的電影作品。

⑹ 第五代導演的影史成就

第五代導演開創了藝術風氣之先與不斷創造獲獎的輝煌之外,用了整整20年的時間打造了自己的強者形象。
1、中國電影第五代讓中國電影走向了世界
2、中國電影第五代讓中國電影走向了市場
3、中國電影第五代打造了中國電影的藝術新風氣

⑺ 張藝謀陳凱歌為首的第5代導演,為何被稱為導演最輝煌的一代

張藝謀陳凱歌為首的第5代導演見證了中國電影的發展,中國電影在他們這一代人的努力下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已經漸漸和國際接軌,能夠滿足現在國內人們觀影的需求,他們也為中國電影奠定了很好的基調,培養了很多的人才,為中國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不管從任何角度看,任何方面來說,徐克都是中國電影史上無法略去的一筆。眾所周知,徐克拍武俠片是一絕,無人能及。大部分導演都把武俠視角聚焦於男人們的刀劍恩仇,行俠仗義,徐克卻另闢蹊徑地,在武俠世界中注入曖昧斑駁與柔美情思的女性美,別具滋味。

⑻ 20世紀90年代,中國電影導演的成就如何

20世紀90年代以來,文化思想領域逐步開放,與國外的交流合作日益增多,中國電影也開始走向世界,其中的代表人物是中國電影導演的第五代,以張藝謀、陳凱歌最為有名。

1990年,張藝謀的新作《菊豆》入圍威尼斯和奧斯卡,開中國電影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之先例。1991年,張藝謀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再度入圍威尼斯,獲銀獅獎;並再度入圍奧斯卡。1992年,張藝謀的《秋菊打官司》又一次入圍威尼斯並一舉奪得金熊獎。接著,謝飛的《香魂女》也分享金熊。此外,陳凱歌1993年為香港湯臣公司製作的《霸王別姬》凱旋戛納,奪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並入圍奧斯卡。張藝謀的《活著》在1994年奪得了評委會特別大獎,在《霸王別姬》和《活著》里擔當男主角的葛優更是獲得了最佳男主角的榮譽。1994年後,張藝謀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陳凱歌的《風月》、《荊軻刺秦王》都相繼來到戛納參賽,並且都有所斬獲。2000年華語電影《花樣年華》、《卧虎藏龍》在戛納電影節上大獲全勝,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此間,田壯壯的《藍風箏》於東京電影節奪魁;第五代女導演李少紅的影視片《血色清晨》、《四十不惑》、《紅粉》、《太平公主》、《橘子紅了》、寧瀛的《找樂》和《民警故事》、劉苗苗的《雜嘴子》相繼在歐洲、亞洲、中國電影(視)節上參賽、獲獎。

20世紀90年代電影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獲得了一個又一個前所未有的榮譽,實現了中國電影的突破。第五代導演90年代的電影進行著新的藝術個人化多元化的翻新和調整:他們背負著的沉重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的歷史反思和文化批判,在20世紀90年代轉化為對現實人生的感悟;他們以敘述平常人的悲歡離合為主,把20世紀80年代理性客觀的宏大歷史敘事,轉化為90年代的主觀個人化的歷史經驗故事。

閱讀全文

與第五代電影導演成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海南橋電影院 瀏覽:200
沙龍金逸電影城 瀏覽:348
苔絲電影和劇哪個版本好看 瀏覽:844
俄羅斯電影散兵坑mp4 瀏覽:627
ps5怎麼播放3D藍光電影 瀏覽:522
2016大學生電影紀錄片獎 瀏覽:768
僵屍少女美國電影 瀏覽:468
推薦關於怪獸的恐怖電影 瀏覽:710
印度電影勇士傳奇國語版 瀏覽:267
在日本很難拍電影 瀏覽:493
救人動作電影大全 瀏覽:167
國外冷門緝毒電影 瀏覽:970
可以用vr看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748
2017dc未來電影計劃表 瀏覽:479
蒼蠅電影印度 瀏覽:661
02愛電影網 瀏覽:992
70屆戛納電影節短片 瀏覽:627
大蓬車電影完整版 瀏覽:181
關於電影孫中山觀後感 瀏覽:91
長期去電影院看電影會怎麼樣 瀏覽: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