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由劉德華拍演趙子龍的電影是什麼名稱
《見龍卸甲》
2. 劉德華演趙子龍那部電影叫什麼名字
劉德華演趙子龍那部電影叫《三國志之見龍卸甲》。
《三國志之見龍卸甲》是由李仁港執導,洪金寶動作導演,劉德華、洪金寶、李美琪、安志傑、濮存昕、狄龍、吳建豪、於榮光、洪天明等人領銜主演的動作電影 。
影片講述了中國古代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趙雲傳奇的一生。
三國亂世,常山趙子龍,智勇雙全、一身是膽。初任工兵的趙子龍與同鄉羅平安一見如故,從此戰場現扶,為救羅平安,陰差陽錯立下長坂坡、定軍山之功,被立為五虎將之翎軍將軍,統領全軍出師北伐。卻因此引得羅平安對其愛恨交織。
最終慘遭好兄弟羅平安出賣,將上軍師諸葛亮的利用,最終將星隕落,以身殉國鳳鳴山。
(2)劉德華演的趙子龍是那部電影擴展閱讀:
影片與真實歷史的差別:
1、電影中劉備稱帝時封五虎上將,而且說到曹操在世。這應該是《三國演義》中劉備稱漢中王的事情,而非稱帝。書中劉備稱帝時曹丕已經廢除漢獻帝,立國號「魏」。劉備隔年稱帝,續國號「漢」。實際上,打著漢室旗號的蜀漢,是不會在漢朝江山還存在哪怕還是名存實亡時立國號的。
2、書中諸葛亮從未在戰役上放棄趙雲,只是讓趙雲作為偏師吸引曹軍主力的注意。事實上,在多次北伐戰役中,諸葛亮雖無大勝但也鮮有敗績。
3、趙雲系討伐袁紹時帶兵投靠劉備,而非片中所提從小卒做起。
4、趙雲在長坂坡一役後不可能回到老家常山,因為常山在當時冀州屬於曹操勢力范圍,而且常山在北方中原地區,而趙雲跟隨劉備從未再回中原。
5、趙雲在北伐魏國時在現在陝南甘南一帶,不可能遇見荒漠地區。
6、趙雲系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前夕病故,非片中所描繪的戰死。
7、鄧芝多次出使東吳,死的時候大約是在78歲左右,不是電影中所描述的戰死。
3. 大家好,請問劉德華拍的趙子龍常勝將軍那個叫什麼電影
英文名: Three Kingdoms: Resurrection of the Dragon
中文名: 三國志之見龍卸甲 | 三國志之龍的復活
導 演: 李仁港
主 演: 劉德華 洪金寶 吳建豪 安志傑 於榮光 濮存昕
上 映: 2008年
4. 劉德華演趙子龍的電影叫什麼
英文名: Three Kingdoms: Resurrection of the Dragon 中文名: 三國志之見龍卸甲 | 三國志之龍的復活 導演: ( 李仁港 Daniel Lee Yan-Kong ) 主演: (劉德華 Andy Lau) (洪金寶 Sammo Hung Kam-Bo) (吳建豪 Vanness Wu) (安志傑 Andy On) (於榮光 Rongguang Yu) (濮存昕 Quanxin Pu) 上映: 2008年 年過古稀的趙雲為了幫劉備踏平魏吳再度出山,卻在鳳鳴山上被困,迎來人生中的終極決戰。回思往事立殘陽,在這電光火石中,一幕幕征戰中的腥風血雨,一陣陣軍旅間的喜笑悲愁,紛紛出現在這老將軍的眼前。 三國亂世,魏軍強勢壓境,初任工兵的趙雲遇上抱打不平的同鄉兄長羅平安,兩人一見如顧,互訴對亂世的一片憧憬。在蜀國軍師諸葛亮以攻為守的策略下,主動請纓劫寨擾敵立下大功。長板坡一役,為免羅平安遺失劉備妻兒的死罪,趙雲單槍匹馬殺入曹營救回幼主,從而一戰成名。 因「單騎救主」有功,趙雲被委以重任與蜀國上將黃忠老將軍一起出征定軍山,此役是蜀國收取漢中奠下蜀國基業的重要一仗。不料黃忠為爭頭功在羅平安的鼓動下提前出兵,卻不想中了曹操的奸計傷亡慘重,危難時刻趙雲及時趕到義救黃忠和羅平安,並在諸葛亮的妙計下燒掉曹軍糧草再立大功。趙雲榮升為五虎大將,而此時的羅平安卻是心中百味。 時間如梭,五虎大將的關、張、馬、黃都先後辭世,兩鬢斑白的諸葛亮再一次策動殲滅曹魏大計,不服老的趙雲堅持要做先鋒大將。不料此次的勁敵竟是曹操的孫女曹嬰,這個美得像雪一般的少女,弓馬嫻熟,智勇雙全,帶著10萬大軍欲生擒趙雲以了祖父心願。而對趙子龍愛恨交織的羅平安卻在最後一刻作出了一個令他後悔莫及的決定--他把趙雲最後一次出征的軍機出賣給了曹嬰。 而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也把趙雲當成誘敵之傀儡,寄望曹嬰和趙雲的大戰,能讓他暗渡陳倉,用全軍在三個時辰里攻下魏之主城六郡。此次此刻,趙雲該何去何從。
5. 如何評價劉德華的《見龍卸甲》
當年看的時候是初二,只覺得劉德華巨特么帥,電影很酷炫。
然後知道這就是藝術加工。說實在的,正史誰沒看過?三國演義誰沒看過?誰的心中沒一個長坂坡的七進七出的趙子龍?我只覺得,這一個趙子龍是我見過離我想像中最近的趙子龍。
UFO一樣的頭盔?日式的打扮?
我的天,隔壁那疙瘩哪裡沒學中國?到底三國時期是什麼樣誰真的見過。
根本沒法確定的真實卻有一堆人說的頭頭是道,豆瓣的影評原來不是從戰狼2而是將近9年前就這幅德行。
音樂扣起心弦,畫面在急速的閃動,一格一幀都是精挑細選,想想幾年後的甄子丹主演的關羽,差距從細節看出。
這劇情和畫面侮辱了誰?是那些英雄人物還是觀眾的智商,我只看到導演對藝術的追求。
我覺得當評影人只關注畫面外的東西的時候,他就已經失格了。豆瓣上的集體高潮只給我一種感受:他們根本不懂的欣賞所以只能賣弄大家都懂得,抖機靈,就像個小丑。
說實在我看的三國電影也不多,但我印象中專門刻畫一個人物的很少,關羽真的敗筆,看時一堆吐槽,看完沒印象。當然我個人理解,畢竟看得早可能很多導演想表達的我看不出。
這部電影明暗兩條線,趙子龍明,羅平安暗,明線刻畫了趙子龍的強大如虎,暗線展現了玫瑰芬芳。很漂亮,真的很漂亮。
壯麗,細膩。
常山趙子龍豈能跌倒?
沒事,勝敗乃兵家常事嘛
要敗,也不能敗在我們手裡
皮影上的戲,花燈上的願,身邊的紅袖。
英雄應該是完美的,但結局又往往早就被預示的,
那段感情戲沒用嗎?不,每句話都是對電影的解讀。
女人不應該出差嗎?恰恰她的出現告訴我們,英雄有自己的願望,也有自己的熱愛,有目標,有一個溫柔的心。這個趙子龍是幻想中的趙子龍,因為他很完美,但我們不就好這么一口嗎?
羅平安,出場時躊躇滿志,心驕氣傲,斬殺曹軍先鋒獲得擢升卻冷藏給予最大助力的趙子龍,護送阿斗失敗後卻又希望趙子龍能回來,每次子龍受封都幻想是自己受封,懦弱的出賣國家,最後卻在見龍卸甲時被感化獲得救贖。
第一次受封,他穿著盔甲
第二次受封,他穿著頹廢,喝著酒。
即使失去了夢想,也能被感召。
莫不是英雄的故事,而是英雄的氣概常使淚濕襟。
韓德將軍,上陣父子兵,最小兒子兵器被奪,用拳頭打趙子龍,四子全亡,一句依計行事便打消念頭,戰場的無情,多少人看到了?
當有人為了批評而去批評,他就失去了理解一部良作的可能。
當旌旗蔽日,卻一騎當千,英雄的歷史。
我不是一個專業的影評人,但這也不是一部很難看懂的電影,但如果你從來不關注畫面內的東西,那真的很難看懂。
6. 劉德華在那部電影里飾演的趙子龍
《三國之見龍卸甲》在裡面演的是趙子龍,很帥,很值得看以看。尤其是在闖曹營救阿斗的那場戲里,曹操問:「來者何人?」他近乎咆哮著對曹操說:「常山趙子龍。」
7. 《見龍卸甲》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講了趙子龍的一生,至於這個見字, 因為趙子龍在行軍打仗期間 是從來都不脫戰袍的,最後一戰,也就是他唯一失敗的一戰,由於附上 不得已脫了戰甲療傷, 見龍卸甲,我猜 也就是 看見趙子龍脫掉戰甲 可能有點淺薄了 但我就是這么認為的啦 覺得有道理 就採納了哈
8. 電影趙子龍是誰演的
電影《三國之見龍卸甲》中,劉德華飾演常山趙子龍。
9. 劉德華主演的電影《見龍卸甲》里,為什麼趙子龍非要去鳳鳴山
這個看不懂就對了。因為這些都是導演和編劇瞎編的,不僅和正史《三國志》不符合,和作為演義小說的《三國演義》都對不上號。導演實際只是利用三國人物的姓名特徵,生造著講了一個自己的故事:英雄遲暮,命運無常,宿命不可解脫。因為是生編硬造,所以邏輯錯誤、硬傷比比皆是 ,非要較真就輸了。
在小說中,趙雲出道於192年的大戰文丑;到了這部電影中,導演李仁港把時間推後了20年,即諸葛亮六齣祁山之時。
我有三種見解 ,一是導演故意這樣設定劇情 ,趙子龍成名於鳳鳴山 ,這是他一生輝煌開始的地方 ,生命終結於此地 ,使他一生畫了一個圓滿的記號 ,這是導演的邏輯思維 。
還有一種說法,諸葛亮 在趙子龍出征之前給了他錦囊 ,讓他走到交叉口時 ,打開錦囊 ,發現寫的前往鳳鳴山 ,牽制曹軍 ,趙子龍是一個忠勇之人 ,他的性格也註定了他一定會去鳳鳴山。
再有一種說法,趙子龍前往鳳鳴山 ,是曹英的設計 ,當趙子龍得知自己兵馬被圍時 ,派斥候探路 ,發現三面被圍 ,唯有西面可退 ,為了不被全殲 ,只得退往鳳鳴山 。
曹英故意留了鳳鳴山這一個口子 ,就是為了完成他爺爺曹操 ,當年在鳳鳴山他爺爺曹操 沒有完成的事 ,那就是生擒趙子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