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岡仁波齊》你曾經為它感動到哭么
張楊,是一位對生活情有獨鍾的導演。
關於生活中一切痛點——成長、青春期、愛情、理想、激情、贍老等,他都能用其擅長的平靜朴實的鏡頭精妙記錄下來。《愛情麻辣燙》中對都市的愛情進行了相冊記錄般的刻畫;《昨天》中對已逝搖滾演員賈宏聲的迷亂紀錄;自傳體作品《向日葵》中對自小長大的北京胡同中的人情實錄的描畫,記錄了北京在三個時代中的靜靜變遷。平靜地紀錄,真實地表達,生活場景由此緩緩展開,平淡中透出一股堅定的力量,讓人不知不覺被一種如向日葵般「頑強而執拗」的精神所感染。
在遙遠的西藏邊境,那裡有一種與世隔絕的平淡生活,此次,張楊把紀錄生活的鏡頭指向了這里——文藝紀錄片《岡仁波齊》講訴了一個淳樸的普拉村村民尼瑪扎堆,為完成父親遺願,帶領村民前往聖山岡仁波齊朝聖,此去經年,眾人歷經艱辛和磨難,終於抵達拉薩。口袋所剩無幾的朝聖者,為了籌備旅費,留在拉薩做起了臨時工。當他們湊齊路費朝著岡仁波齊前進,在抵達聖山時,同行轉經輪的老人終因疲累盍然離世。影片中展現的藏區牧民生活,宛如荷蘭畫家維米爾對生活的平靜描繪,吃飯、放牧、屠宰、誦經、睡覺,日復一日,在美麗的高原之上,靜謐中蘊含力量。這些身處每日重復的人們,臉上有凄苦和愁容,卻總能在陽光燦爛、風過高原時露出純真又溫暖的微笑,是什麼在支撐他們抵抗著如此艱苦的生存環境?
『貳』 誰看過《岡仁波齊》好看嗎
《岡仁波齊》很好看,在好萊塢席捲中國院線的背景下,這部片子很給中國導演長臉;在馮小剛說「垃圾電影是因為有垃圾觀眾捧場」的背景下,這部片子很給中國觀眾長臉。
下面來說說這部片子好在哪裡。
——————————————
《岡仁波齊》好就好在:片子講的是一件很高級、很有信仰的故事,但它沒有絲毫的「自我感動」。
不自我感動成就了《岡仁波齊》。故事講的是:11個藏民組成了一支朝聖隊伍,從西藏芒康出發,磕長頭1200多公里到達拉薩,在拉薩打短工掙夠路費後,又磕長頭1200多公里到達神山岡仁波齊。
(磕長頭遇到繞不過的水窪,就從水窪中磕過來)
在這部片子里,戲劇沖突都被最大化地平實處理,很少出現近景和特寫,基本都是遠景和中景,就是保持最大的剋制和理性。這在充滿導演個人表達的藝術片門類里邊,已經難能可貴。
但是,平淡並不代表平庸,將生老病死、春去秋來自然地融入這段朝聖旅途中,使影片具有了深刻的宿命感。
『叄』 如何評價張揚導演的電影《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是藏傳佛教四大神山,也是很多宗教中的聖山。2017年,這部張揚導演,以朝聖為主題的公路電影上映了。
然而與大部分電影不同的是,它採用了紀錄片的拍攝手法。影片中的所有人都是活生生的,這個事情也是真實發生的。
電影的劇情極為簡單卻又不簡單。步行兩千於公里,耗時一年,從芒康走到岡仁波齊,這期間克服了無數困難。我沒有去過西藏,但我去過佛教四大名山中的峨眉。徒步11個小時登上了金頂,是對體力、耐力和信念的考量。然而,在登山的過程中我看到佛教徒一台階一跪拜,這種毅力和信念,領我自愧不如。
普通人可能覺得他們又蠢又笨,為什麼不坐車去呢?我們不能用常人的眼光去看待他們的行為,也沒有理由去責備他們。對於他們來說世間金錢名利並不重要,只求心裡的安寧。藏民們的善良在劇中表現的淋漓盡致,給過路者喝茶、留宿,盡可能不發生爭端。這種善良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中顯得尤為可貴。
影片同時暗含了對現在和未來的思考。機械化的推進,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正逐步改變這個世界,哪怕是高原上的村落也不能倖免。是堅守傳統還是趕上潮流,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劇里的老人沒有答案,每個人都沒有答案,但卻在不知不覺間做出了選擇。
影片沒有出現配樂,對話實際也少的可憐,運用大量的空鏡,中遠鏡頭來展現。這么做確實能最大程度的保留真實性,心路無聲,任何的添加都是對純潔和志誠的褻瀆。
影片的最後,楊培在岡仁波齊山腳下長眠,人們或許會感傷,但更多的是欣慰。一個人終其一生走完了他最想走的路,將自己的靈魂永遠的寄留在這山川之中。朝聖之路,不僅是一種儀式;心誠則靈,不僅是一句口號。在這條路上有的是對自己的審視和對人生的思考。
生與死,輪回不止;愛與恨,何時分離?
願你我在這路途中都能求得那心田的寧靜。
『肆』 電影《岡仁波齊》的導演是誰
近日,電影《岡仁波齊》在大陸上映,這部「偽紀錄片」風格的電影,讓很多觀眾感到震撼,「信仰」和「希望」,竟然能夠給予人如此巨大的精神力量。
張揚在他的電影中表現中國社會的變化,記錄了這一代人的心路歷程。
2015年10月20日,張揚擔任第六屆導演協會副會長。
『伍』 電影《岡仁波齊》主要講了什麼
近日,一個在多倫多電影節上映過的電影,在中國大陸地區正式上映——電影《岡仁波齊》,一部關於「朝聖之路」的電影。
『陸』 電影《岡仁波齊》的主題是什麼
該片講述了在藏腹地古村普拉村,該村的10個普通藏人和一個孕婦一起從家出發前去2500公里以外的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
劇情片,沒有什麼特殊主題,就是講故事而已。
『柒』 電影《岡仁波齊》里小女孩輟學磕大頭去朝聖這一場景,小女孩為什麼要這么做
張揚導演的《岡仁波齊》上映有段時間了,票房已經突破了9000萬。對於一部題材比較冷門的影片來說,這個成績有些意外。票房逆襲的同時,《岡仁波齊》產生的爭議也不小。看這部片子之前,大海和多數人的想法可能一樣,覺得朝聖是一種愚昧、落後的行為。預告片里,一位母親對小女孩說「磕頭好,磕頭長見識」,這句話尤其刺激了我的神經。
很多人說,宗教信仰是迷信,但是真的經歷親人離去的時候,誰不希望有一套方法體系讓自己減輕悲痛,也讓死者有個體面的葬禮。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或傳統習慣,這些傳統代代相傳,構成了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特徵。
題中的小女孩其實很簡單,就單純的是信仰,一種對生活的渴望。
『捌』 如何評價張揚導演的電影《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看上去像一部紀錄片,這一場「朝聖」也是精心策劃過的一場旅行;然而雖然是演員在表演,表演者卻不是職業演員,他們的確是真正的素人,也想要去一趟岡仁波齊和拉薩朝聖,因此這場電影的拍攝既完成了拍攝,又完成了一群人的朝聖心願,聽上去像是一場行為藝術,這也是為什麼張楊拒絕將之稱為「公路電影」而叫做「真實電影」。(搜狐娛樂評)
《岡仁波齊》中還有一個女人懷孕在身還去朝聖,途中生完孩子繼續上路,影片沒有把真正殘酷的一面扒開給觀眾看,至少在醫學上很難不為這個女人的健康感到擔憂 。(騰訊娛樂評)
『玖』 《岡仁波齊》這部電影對你的價值觀有何影響
岡仁波齊這部電影對我的印象特別深刻,講述了一群人自發去磕長頭的故事,還有個女人半路生了孩子,完美的顯示了信仰的力量,主題曲也好聽。
『拾』 電影《岡仁波齊》的主題曲是什麼
《No Fear In My Heart》
演唱者:朴樹
你在躲避什麼你在挽留什麼
你想取悅誰呢你曾經下跪
這冷漠的世界何曾將你善待
所以你厭惡危險墜入厄運深淵
輸掉一切你兩手緊緊抓著
如同身處懸崖你小心翼翼地
以為你擁有著貌似人生圓滿
能不能徹底地放開你的手
敢不敢這么義無反顧墜落
墜入黑暗中墜入泥土中的海闊天空
就讓我來次透徹心扉的痛
都拿走讓我再次兩手空空
只有奄奄一息過
那個真正的我他才能夠誕生
Just let time go on
Your kneeling now stand
With no fear in my heart
God comes into my mind
你也曾經追問然後沉默
漸漸習慣謊言並以此為榮
因為沒有草原就忘了你是馬
你卑微的人生從不曾犯錯的
無聊的人生
能不能徹底地放開你的手
敢不敢這么義無反顧墜落
墜入黑暗中墜入泥土中的海闊天空
就讓我來次透徹心扉的痛
都拿走讓我再次兩手空空
只有奄奄一息過那個真正的我
他才能夠誕生那才是我
那才是我那個發光的
那個會飛的Yo buddy
那個頂天立地的那才是我
當我一微笑所有的苦難
都灰飛煙滅
能不能徹底地放開你的手
敢不敢這么義無反顧墜落
墜入黑暗中墜入泥土中的海闊天空
就讓我來次透徹心扉的痛
都拿走讓我再次兩手空空
只有奄奄一息過
那個真正的我他才能夠誕生
創作背景
朴樹新歌《No Fear In My Heart》是朴樹為張楊導演電影《岡仁波齊》改編的主題曲,原曲名為《The Fear In My Heart》,是朴樹在看到了《岡仁波齊》的電影後重新編曲、重新演繹。
距他上一張專輯《生如夏花》13年之後,朴樹終於推出了他的新唱片《獵戶星座》,專輯中有一首原名為《The Fear In My Heart》的歌就像這張難產的專輯,代表了他內心一直以來的糾結和不安。
朴樹簡介
1973年11月8日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成長於北京市,中國內地男歌手。
1994年放棄首都師范大學學業,開始音樂創作。1996年10月簽約麥田音樂,並錄制首支單曲《火車開往冬天》;1999年1月發行首張音樂專輯《我去兩千年》並獲得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流行歌曲榜最佳新人獎 和東方風雲榜最佳新人獎等多個獎項。
2013年10月26日首次在北京舉辦演唱會。2014年7月為電影《後會無期》創作獻唱主題曲《平凡之路》,該歌曲獲得第51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