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由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凌子風執導的影片是什麼
這部電影是《邊城》。
《邊城》是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彩色故事片,由凌子風執導,馮漢元、戴吶等主演,於1984年上映。
劇情簡介
民國初年,在湘西邊境的一個小山城裡,有一個老船夫,守著一條渡船,幫來往的人渡河。他與外孫女翠翠相依為命,17年前,翠翠的母親與一名屯戍軍士未婚生子,後來二人雙雙殉情。老船夫不想翠翠重蹈覆轍,一心希望把翠翠託付給一個可靠的人。
茶峒城裡的船總順順有兩個兒子——大佬天保和二佬儺送。他們同時愛上了翠翠,而翠翠愛的是二佬,三年前的端午節夜晚,翠翠偶然邂逅了二佬,感情的種子就在那時悄悄埋下。
後來,兄弟倆決定用唱情歌的方式,讓翠翠選擇。但是因為各種原因,歌聲再沒有傳來了。隨後卻傳來了大佬被水淹死的噩耗。
(1)北京電影製片廠的導演擴展閱讀:
幕後製作
1983年,北京電影製片廠改編《邊城》為電影劇本;2月,沈從文讀了姚雲和李雋培的劇本,寫了很多具體修改意見,其後又和導演凌子風及姚雲一起討論劇本;8月,電影開拍。
1984年10月,電影攝制完成。
影片開始的鏡頭是沈從文在書桌前,於1983年8月在沈從文家裡拍攝。
⑵ 陳凱歌得過哪些獎
美籍華裔著名電影導演,原名陳皚鴿,祖籍福建長樂,1952年8月12日生於北京。第五代導演的領軍人物,至今仍為惟一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的華人導演。在第47屆希臘塞薩洛尼基電影節上獲得終身成就獎。
陳凱歌出身於藝術家庭,其父是著名導演陳懷皚。少年時期經歷過文革和插隊。初中畢業後到雲南省西雙版納農墾局當工人。1970年,陳凱歌參軍1974年復員轉業1976年到北京電影洗印廠工作。1978年,陳凱歌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1982年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 ,後任北京電影製片廠導演。1984年 ,他執導的《黃土地》,以其突破性的電影語言,對中國電影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並為中國第五代導演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主要電影有《大閱兵》、《孩子王》、《邊走邊唱》、《霸王別姬》、《風月》、《荊軻刺秦王》、《和你在一起》等。
1970年,陳凱歌參軍。1974年復員轉業。1976年到北京電影洗印廠工作。1978年,陳凱歌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1982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自1984年至今,他導演了《黃土地》、《大閱兵》、《孩子王》、《邊走邊唱》、《霸王別姬》、《風月》等作品。《黃土地》僅僅把故事當作外殼,它通過超時空的開拓,抒發了作者對土地、對人民的赤子之情。影片在攝影、色彩、造型、構圖等方面也出了大格,然又無不內蘊深意。《黃土地》以土地、民俗文化與人物的三者統一,以敘事因素、隱喻因素、抒情和哲理的三者統一,表現了陝西高原古樸、蒼涼、深厚的民風,表達了創作者對民族特性、農民命運的思考。影片獲1985年金雞獎最佳攝影獎;獲1985年瑞士第3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等6項國際獎。90年代,陳凱歌拍出大異於以往風格的《霸王別姬》。影片藉助於幾位京劇演員人生、命運的曲折展現對人的生存理想與現實存在著的永恆矛盾做了哲理的探索與闡釋。影片因其嫻熟的藝術技巧及內蘊的豐厚的東方化的人文主題獲法國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等8項國際獎。說到陳凱歌,他的夫人陳紅有點動情:「可以說陳凱歌把人生中最精彩的東西都給了電影。我記得他以前拍《刺秦》的時候,像一個苦行僧,背負了太重的歷史感、使命感,悲天憫人。
⑶ 誰能介紹一下電視劇「喬家大院」導演胡玫的情況
胡玫
胡玫
胡玫,女。1958年9月2日生於北京。中國著名影視導演。
----------------------------------------------------------------------------------------
個人簡歷
----------------------------------------------------------------------------------------
1982年畢業於中國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現任北京電影製片廠國家一級導演。
1984年胡玫導演反映軍隊女性情感生活的探索性故事片《女兒樓》,此片1985年被中國電影家協會、中國電影報評為全國十佳影片,被國際影評界評論為中國文革後第一部女性題材影片而受到關注。
1986年胡玫獨立導演心理故事片《遠離戰爭年代》,該片獲蘇聯第10屆亞非拉國際電影節銀獎(1988年)。並獲義大利第32屆薩爾索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1989年)。
1987年胡玫獲得中國電影家協會、當代電影雜志、中國電影報三家中國權威性電影機構和刊物聯合評出的「中國十大青年導演」稱號。
1988年導演商業性故事片《無槍槍手》(八一廠攝制)。
1989年開始任獨立製片人,拍攝、製作了商業性電視片《新兵小傳》(喜劇)、《姊妹迷蹤》。
1990年導演商業性故事片《江湖八面風》。
1990年,胡玫獲法國政府頒發的國家獎學金。
1991年導演紀實性故事片《鷺島情》。
1992年導演商業性故事片《都市槍手》。
1993年導演12集商業性電視連續劇《無盡的愛》,同年出任神秘題材故事片《霧宅》的製片人。
1994年為福建電視台編劇並導演20集紀實性電視連續劇《昨夜長風》。
1995年為中央電視台導演上、下集電視劇《女飛行師長》。
1997至1998年胡玫執導44集大型歷史劇《雍正王朝》,任總導演。
1998年由於成功執導《雍正王朝》,胡玫作為藝術界名人,被評為中國十大優秀女導演,雙十佳電視劇導演。
1999年,《雍正王朝》獲飛天獎、金鷹獎,「五個一」工程獎,優秀電視劇獎。
2000年胡玫執導20集電視連續劇《忠誠》(兼製片人),該劇獲2001年度飛天獎,優秀電視劇二等獎,五個一工程獎。
2002年胡玫執導故事影片《芬妮的微笑》,該劇男主角獲得2003年莫斯科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2003年胡玫執導58集電視史詩《漢武大帝》,任總導演,兼執行製片人。
2004年胡玫執導30集電視劇《香樟樹》,該片獲得2005年飛天(政府)獎優秀電視劇獎。
2005年胡玫執導40集電視劇《喬家大院》。
2005年8月,由於成功執導《漢武大帝》一劇,該劇獲得2005年飛天獎優秀電視劇獎,胡玫獲得中國政府影視大獎「飛天獎」最佳導演一等獎。
同年9月26日,胡玫及該劇以觀眾選票總數第一名的名次,獲得大眾電視2005「雙十佳」導演獎。
⑷ 中國的三大導演是誰呀
中國的三大導演是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
張藝謀,1950年4月2日出生於陝西省西安市,中國電影導演,「第五代導演」代表人物之一,美國波士頓大學、耶魯大學榮譽博士。
1978年進入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學習。1982年畢業後分配到廣西電影製片廠。1984年在電影《一個和八個》中首次擔任攝影師,獲中國電影優秀攝影師獎。1986年主演第一部電影《老井》奪三座影帝。
中國的三大導演介紹
陳凱歌,男,1952年8月12日出生於中國北京市,原名陳皚鴿,籍貫福建福州長樂,中國導演,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
1984年執導電影處女作《黃土地》走紅,該片獲得第3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1987年憑借劇情片《孩子王》獲得第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導演特別獎。2002年憑借劇情片《和你在一起》獲得第2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2005年執導的史詩片《無極》提名第63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馮小剛,男,1958年出生於北京,中國內地導演、編劇、演員,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
1984年擔任《生死樹》美術助理,正式進入電影圈;1994年執導電影處女作《永失我愛》;1997年擔任《甲方乙方》導演,獲得第21屆百花獎最佳影片獎;2001年擔任喜劇片《大腕》的導演、編劇,打破華語片在北京地區的票房紀錄;還獲得了第2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獎。
⑸ 四十不惑的導演介紹
李少紅
主要經歷:
1978-1982年 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1982-1995年 北京電影製片廠導演
1995至今創辦榮信達影視藝術有限公司
1955年7月出生於山東文登。1969年到四川軍區獨立2師當兵,從事宣傳工作。1978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1982年畢業後分配到北京電影製片廠任導演,相繼在《包氏父子》、 《出門掙錢的人》、《清水灣,淡水灣》等影片中任副導演。1988年,她獨立執導影片《銀蛇謀殺案》,一舉成功。1990年導演的影片《血色清晨》更是獲法國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大獎。1992年執導的影片《四十不惑》,再度成功,獲瑞士洛迦諾國際影評人獎。1994年執導了影片《紅粉》,獲西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第27屆印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棗金孔雀獎,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導演獎。1996年,她導演了曹禺的名作《雷雨》,再受好評。其後,更以電視劇《大明宮詞》和《橘子紅了》走紅。2002年開拍新片《戀愛中的寶貝》。
⑹ 想問一下北京田壯是誰
是北京田壯壯吧,很有名的導演。
田壯壯,1952年出生於北京,1982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中國電影導演,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 1978年至2003年為北京電影製片廠導演,現任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研究生導師。
曾執導過《我們的角落》,《盜馬賊》,《藍風箏》,《小城之春》,《德拉姆》,《吳清源》等影片。影片獲得過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導演,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等電影榮譽。
家庭背景:
田壯壯的父親田方是北京電影演員劇團第一任團長,也是一名演員,代表作有《壯士凌雲》、《風雲兒女》等。1949年參加組建北京電影製片廠,同時擔任文化部電影局副局長,中國影協副主席等職。
母親於藍則是演員,兼實業家,邀請參加第二屆全國政協會議,1981年組建兒童電影製片廠並成為首任廠長,到80歲才退休。同時田壯壯母親於藍是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李雪健的大姑,田壯壯和李雪健是表兄弟關系。
⑺ 中國有哪些著名的女導演
中國著名的女導演有楊潔、馬儷文、張婉婷、黃蜀芹、胡玫、陳沖、許鞍華等等。
1、楊潔
陳沖,著名華人電影女演員,1961年1月3日生於上海,現定居美國。百花獎史上最年輕的影後獲得者,分別憑借《紅玫瑰與白玫瑰》和《意》兩度獲得金馬獎影後,憑借《天浴》榮獲金馬獎最佳導演。執導的影片作品有《天浴》、《紐約的秋天》、《非典情人》等。
⑻ 李少紅的人物經歷
1969年,李少紅在北京第十一中學就讀初中,同年到四川軍區獨立第2師當兵 。
1978年5月,只讀過小學六年級的李少紅,由於各科考試成績優秀被錄取進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就讀 。
1982年,李少紅在畢業後分配到北京電影製片廠任導演 。
1983年,李少紅開始參與影片導演工作,在劇情電影《包氏父子》中擔任副導演;同年在劇情電影《出門掙錢的人》中擔任副導演 。
1984年,在張瑜、謝芳主演的愛情電影《清水灣,淡水灣》中擔任副導演;隨後因家庭原因暫停從事導演工作。
1988年,李少紅復出獨立執導驚悚影片《銀蛇謀殺案》受到關注,是李少紅真正意義上導演的第一部電影,隨即獲得了影片的獨立執導權 。
1990年,執導犯罪影片《血色清晨》,影片獲得第14屆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獎 。
1992年,李少紅執導家庭劇情電影《四十不惑》,影片獲得第45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豹獎,同時李少紅作為導演獲得第45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天主教人道精神獎 。
1994年,執導的倫理劇情影片《紅粉》受到關注,同時影片一舉獲得西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第27屆印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金孔雀獎,李少紅同時憑借影片獲得第3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
1996年,李少紅開始轉型執導電視劇,同年執導由曹禺所著話劇改編的電視劇《雷雨》 。
1997年,李少紅執導劇情電影《紅西服》,作品《紅西服》榮獲中國政府華表獎「最佳故事片獎」,同時李少紅榮獲上海影評協會「最佳導演獎」 。
1998年,李少紅同其夫曾念平共同執導由歸亞蕾、趙文瑄等主演的歷史古裝電視劇《大明宮詞》 。
2001年,李少紅導演愛情劇情電視劇《橘子紅了》,該劇在播出後收視達5.7% 。
2004年,執導愛情電影《戀愛中的寶貝》,憑借該劇獲得第5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導演獎。
2006年,執導劇情電影《生死劫》,獲得美國迪伯倫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金膠片獎」、義大利米蘭亞、非、拉美電影節最佳影片獎、印度喀拉拉邦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金雀獎」、紐約翠貝卡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 。
2010年,導演清代曹雪芹著章回體小說改編的同名電視劇《紅樓夢》 。
2012年,監制都市愛情電視劇《花開半夏》,同李小婉共同製作近代近代傳奇電視劇《娘心計》 。
2013年,擔任由宋茜、蔣勁夫主演的民國電視劇《繭鎮奇緣》的製片人 ;同年擔任都市偶像劇《億萬繼承人》監制 。
2015年10月20日,連任第六屆導演協會會長。
⑼ 能人於四的導演簡介
王好為:女,1940年生於重慶。中共黨員。北京電影學院客座教授。北京電影製片廠一級導演。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電影復審委員會委員。中共十二大、十四大、十五大代表。全國三八紅旗手。
1962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後進入北京電影製片廠任導演助理、副導演、導演至今。
1987年獲一級電影導演職稱。
1985年、1998年當選為第六屆、第七屆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
1995年被聘為北京電影學院客座教授。
1996年被聘為廣播電影電視部電影復審委員會委員;
1999年被聘為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電影復審委員會委員。多次任電影金雞獎、華表獎評委及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導演系研究生畢業答辯組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