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演員大全 > 拍完電影導演

拍完電影導演

發布時間:2022-06-26 23:20:15

㈠ 拍完電影導演喊什麼

開拍是 Action!拍完喊 Cut!
NG 是 No Good 的簡稱,就是不好,不成功,重來一次。
但即使導演是NG,導演也會先喊 Cut,再重新准備拍一遍。

㈡ 電影的導演他們拍完片錢從哪裡來

本身他們自己就有酬勞,另外會有票房分紅,當然得片子賣的好才有分紅,也有不要酬勞,直接要票房分成的,如果導演本身是自己去開片子,那就需要找贊助賣廣告

㈢ 為什麼拍完電影後導演總會說殺青啊

拍戲結束為何叫殺青 年末歲尾,是賀歲片集中上映的時候。很多電影拍攝結束的消息傳來時,媒體都喜歡這么說:某某大片殺青。意思就是前期的工作已經完畢,剩下的就是後期加工了。 那麼「殺青」為什麼會被用來形容這樣的狀態呢?有人說,這和制茶有關。因為在製作綠茶的過程中,有一道工序就叫做殺青。這工序是用高溫加熱嫩葉,破壞茶葉內的一些東西,讓它保持綠色,同時把葉子內的水分蒸發掉,讓葉子的組織變軟,便於以後的搓捻。那麼有人會問了,既然是保持葉子的綠色,應該叫「護青」,為什麼叫「殺青」呢?要解釋一下的是,「青」在這里不做「綠色」講,而是指鮮葉、嫩葉。殺青是制綠茶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此後的茶葉再經過不同的加工,被製成不同的成品。有人認為這一點和影視片拍攝完畢等待進入後期的情況很像,所以拍戲的人們借用了制茶的這個術語。這個說法看起來有它的道理,但實際上「殺青」還有其他幾種不同的解釋,我們也來看一看。這些解釋都和寫書有關。大家一定熟悉兩句古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文天祥說的。詩句里的「汗青」指的是史書,但它的本意是指一種和書有關的工序。很多人都知道,以前的書不是紙質的,是用竹簡製成的。咱們在紙上寫字,糙紙肯定不行,得用加工後的好紙。竹書也是一樣,竹子不是拿來就能用的,需要先放在火上烤,烤幹了,在上面寫字就更容易,還能防蟲子咬。竹子表面是青色的,裡面有水分,這一烤,水就向外滲,就像出汗一樣,人們就稱這個過程為「汗青」,同時也稱之為「殺青」。這么一看,這個過程和制茶里的「殺青」的作用還有點類似。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即書寫初稿的時候,是寫在竹表面的青皮上,等到想修改的時候,用刀把這層青皮刮下去,露出竹子裡面的白色,在竹白上寫修改稿。也有人說,過去人們把草稿寫在竹簡上,等到修改定稿了,再謄抄在錦帛上,這個過程也稱為「殺青」。這兩種解釋的內容雖然不一樣,但意思是差不多的:定稿了,就是殺青。這么看起來,這兩種解釋和現在影視片拍攝完的「殺青」之意最為相近。另有關於殺青的一種解釋,是和造紙有關的,索性也借這個機會介紹一下。明代有個叫宋應星的人,寫過一本《天工開物》,屬於科技類的網路全書,介紹了很多生產技術,其中也包括造紙。談到造紙時,宋應星專門寫了一章,名字就叫「殺青」。書里是這么說的:「凡造竹紙……浸至百日之外,加功槌洗,洗去粗殼與青皮(是名殺青)……」意思就是,用竹子做原料造紙的時候,把竹子泡在水裡很多天,然後去掉竹子外面的青皮,就是「殺青」了。所謂「殺其青而白乃見」,之後白花花的紙就可以製作出來了。

㈣ 整部電視劇拍完,導演都會喊那兩個字為什麼

殺青原來是指古代造紙術推廣之前,製作書籍的最後一道工序。

這段古文的大概意思是,紙普及之前,古人都是用竹簡刻字的,這樣就不能像用筆墨紙硯寫字一樣,錯字隨便改。

但是這一詞屬於中國特色,並不通用。

殺青意味著結束,也就是說這一部電視劇作品,經過幾個月甚至一年的拍攝,就在這一天結束了。

㈤ 電影拍出來之後,導演或者編劇真的意識不到電影的好壞么

這個恐怕很多時候是真的意識不到的。因為他們已經在壓力大時間長的創作過程中被自己麻木了,理所當然的暫時失去了判斷力,這也就是為什麼電影上映的時候導演也會揪心,不管是好導演還是壞導演。沒人可以准準的說我的電影就是好電影,一個人是不敢相信麻木時的判斷的。要是能意識到,那世界上就不會有爛小說爛電影,除非是自願擺爛。

電影是一種商品。它的價值是導演在演員,編輯,資本,攝影和審查制度之間搏弈後的結果;電影是否票房大賣在於營銷的努力,影評人的推崇,大眾的跟風,更重要的是那一點點運氣。電影能否成為經典,取決於它的價值觀能否迎合後世的人們的審美偏好。

㈥ 明星拍攝完影視作品後,他們有沒有義務幫導演宣傳

明星拍攝完影視作品之後,其實並不是幫導演宣傳,而是幫他們本身自己宣傳,所以他們有義務和責任幫助導演宣傳自己拍攝的這一部作品。雖然說一部作品的受益者最大的是導演,但是導演是整個拍攝過程當中付出最多的人,也是需要操心最多的人。

由此可見,一部電影的成功離不開幕後所有的人員,也離不開演員本身,所以演員是有義務也是有必須的責任去宣傳自己拍攝的這部電影來獲得大家的認可和獲得知名度的。

㈦ 拍完電影後導演說什麼

AC就是action
開始的意思
拍完後一半說CUT,也就是卡,全部結束OVER

㈧ 請問拍一部電影,導演,編劇,監制等各是負責什麼的

出品人:一般都是負責影片前期的市場調查,看類似的影片的電影市場是否有前景(比如說票房情況、受歡迎程度、續集的可能性等),通過調查來決定是否值得出品該影片。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們就找到所屬的電影集團投資製片人及相關人員,開始選導演、劇本、演員、贊助商等。 製片人:任務基本上跟出品人差不多,他負責整個影片的「催化」工作,督促大家快點完片,但也要保證質量。同時還是拍攝影片過程中的「管理人員」,負責監督整個影片的製作過程,確保大家沒有「偷奸耍滑」、沒有浪費投資商的錢等,跟工程監理的角色相似。 顧問:如果是歷史題材或比較其它專業的題材的影片,為使影片更具說服力或可信性,以及提供必要的指導及幫助,製片人會邀請權威人士作影片顧問。 導演:負責將劇本中刻化的各個人物角色,利用各種拍攝資源(道具、場地、演員等)將劇本演繹出來,成片、拷貝等。 副導演:兼具導演及監制的角色,是導演的左右手。 監制:主要是針對劇本,為維護劇本原貌給導演的拍攝工作提意見。 演員:根據導演及劇本的要求演繹劇本內容。 場務(劇務):負責提供拍攝影片所必需的物品及便利措施,如准備道具、選擇場景、維護片場秩序、搞好後勤服務工作等。 布景師:負責按照劇本及導演的要求布置片場的場景。 燈光:為達到電影藝術效果,按照劇本及導演的要求布置片場燈光效果。 造型師:根據劇本及導演要求為影片中的演員定出造型。 化妝師:「濃妝淡抹總相宜」,化妝師亦需按照劇本及導演要求給演員化妝,同時還要考慮到造型的要求。 特技人員:根據劇本內容,為影片增添精彩場面,但又必須使用專業人士表演,特技人員功不可沒。 後期處理:影片整體拍攝完封鏡後,導演和監制看過母片之後感覺有些地方需要用科技手段處理,達到電影藝術效果而作的修改,必要時還可能重拍某些鏡頭。期間有配樂、配音、加字幕、加特效等。對應的就會有作曲、配音演員、特技效果人員等。 作曲:為影片編配合適的曲子。相應的還會有樂隊、指揮、演唱者等人員。 剪輯:因拍攝過程中難免會有很多重復的或者多餘的鏡頭,為使影片整體效果自然和諧流暢,同時兼顧導演及劇本的風格要求,剪輯師需要將整片中不必要的鏡頭剪掉。 影片拷貝:母片處理完成後,製片人會找專業的電影拷貝公司拷貝子片,運往各地電影市場,待上市或上映。 一部影片的製作凝聚了電影工作人員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所有為使影片成功上映而付出艱辛努力的人都是一心一意想為廣大人民群眾奉獻好的作品的人,他們是偉大的、無私的。如果有人蓄意拍攝「圖謀不軌、有違史實」的影片,那他就是社會渣滓、人民的敵人! 監制: 監制(Executive Procer)。監制通常受命於製片人或製片公司法人,由他負責攝制組的支出總預算和編制影片的具體拍攝日程計劃,代表製片人監督導演的藝術創作和經費支出,同時也協助導演安排具體的日常事務。 這里將聚焦「監制」(Executive Procer)這個電影工業中不為人知的核心角色,他負責電影的日常運作與策劃。監制經常與電影工業的其他兩個角色混淆,製片人(Procer)和製片(Proction Manager,可直譯為製作經理),前者是影片的投資人,又稱出品人;後者是電影製作中的中層職位,負責具體的運營事務,向導演和監制負責。 對於監制這個角色,有人這樣描述,「他通常代表製片人或製片公司法人,由他負責攝制組的支出總預算和編制影片的具體拍攝日程計劃,代表製片人監督導演的藝術創作和經費支出,同時也協助導演安排具體的日常事務。在攝制組里,監制和導演往往又是一對矛盾,他們常常是針鋒相對,各執己見,互不相讓,只有到了拍完影片,他們才握手言和。」 電影製片人(Procer),也稱「出品人」,指影片的投資人。影片的商業屬性,決定了製片人是一部片子的主宰,有權決定拍攝影片的一切事務,包括投拍什麼樣的劇本,聘請導演、攝影師、演員和派出影片監制代表它管理攝制資金,審核拍攝經費並控制拍片的全過程。影片完成後,製片人還要進行影片的洗印,向市場進行宣傳和推銷。 場記 定義: http://www.sulushi.com/Article/wd/200506/124.html 現場記錄員,導演部門最低職位,工作量大,報酬少。需要細心認真,還要能熬夜。電影入門最易上手的職位,腳勤手快的話一部戲便可速成副導演。熟悉整個拍攝過程,也是洞悉導演的最佳位置。很多導演都是從場記、副導演出身。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堅持住啊,可別半途而廢.

㈨ 導演徐崢在拍完電影《囧媽》後,為何會飽受江郎才盡的質疑

其實嚴格的來說也並不是徐崢江郎才盡,不過徐崢現在確實不再適合拍攝囧系列的影視劇,實際上之所以有這么多人認同徐崢,可能都要從當年的一部《泰囧》說起。當年由徐崢自己導演的影視劇《泰囧》易經播出以後口碑是非常的不錯,而且這部影視劇也是成為了一匹黑馬,直接奪得了12.67億的票房。一時間徐崢也是名聲大噪,成為了國內頂級的喜劇導演。

實際上徐崢導演現在依舊是非常有才華的,只不過我認為徐崢沒有必要繼續圍繞著囧系列來拍攝電影,因為如果過度的去消費這一個系列,那反而會引起很多觀眾的反感。其實前兩年徐崢導演拍攝的《我不是葯神》也是非常的不錯,這部電影並不是囧系列的,但最後卻收獲了31億的票房。

㈩ 拍電影的導演拍了電影從哪裡得來錢

一般不是由導演籌錢。這個工作是製片人做的,他發現好的劇本後,通過自身交際圈去整合朋友手裡的資源來達到籌錢的目的。然後雇導演拍攝。如果是獨立製片,國內很多導演自掏腰包,或者與有投資能力的製片人合作拍攝。

閱讀全文

與拍完電影導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院會計如何做合並報表 瀏覽:908
電影男主角是個攝影師女主警 瀏覽:466
2015八到12月電影 瀏覽:427
恐怖變異人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354
成龍大哥拍的最新電影片 瀏覽:185
關於西藏動畫電影 瀏覽:305
韓國影片中的電影字幕如何翻譯 瀏覽:167
金融電影電視推薦 瀏覽:247
1905電影如何轉格式 瀏覽:671
英男是日本什麼電影 瀏覽:350
類似愛情電影上映 瀏覽:226
多a夢哆大電影大全 瀏覽:584
好看的大俠電影推薦 瀏覽:740
國內搞笑電影推薦 瀏覽:998
15電影網電影城宅男 瀏覽:456
有關音樂與愛情的電影 瀏覽:167
印度電影主角勇者 瀏覽:634
電影院基金 瀏覽:924
蘇州大光明電影 瀏覽:242
淺淺電影網 瀏覽: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