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外電影工業裡面電影剪輯的流程分別是什麼
中外的電影剪輯都差不多,首先是注意標記,一般交到剪輯師手中的素材都有,做了標記,還有攝影師或者導演臨時加入的備注,最開始的樣片一般是按照故事情節的發展順序來拍攝的,所以能基本與內容相符合的。首次排序簡直是在中關怎不靈便,對所有素材故事情節都有一定把握的情況下,要考慮重新排序了一句,是用最好的敘述方式表現形式來講故事,簡直是其實權力挺大的,他可以決定素材的順序,比如呢,哪個鏡頭來開場用怎樣的視角,鏡頭來展現一個畫面。初次修改,簡直是對片子做一個梳理,按照自己的理解想法創業,或者是遇到顏盛世,一起討論電影細節,大家闡述觀點想法,最終將素材排序是片子連貫起來。初剪和精剪,這是根據上一步確定的框架來完成。最終剪輯細節之處都處理到位了,還沒有結束,還要繼續為片子增色,那就是要加上字幕音效,整個流程就是這樣。
⑵ 拍電影中的導演、製片人、出品人、監制哪個職務大都分別是幹啥職務的啊
出品人:一般都是負責影片前期的市場調查,看類似的影片的電影市場是否有前景(比如說票房情況、受歡迎程度、續集的可能性等),通過調查來決定是否值得出品該影片。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們就找到所屬的電影集團投資製片人及相關人員,開始選導演、劇本、演員、贊助商等。
製片人:任務基本上跟出品人差不多,他負責整個影片的「催化」工作,督促大家快點完片,但也要保證質量。同時還是拍攝影片過程中的「管理人員」,負責監督整個影片的製作過程,確保大家沒有「偷奸耍滑」、沒有浪費投資商的錢等,跟工程監理的角色相似。
顧問:如果是歷史題材或比較其它專業的題材的影片,為使影片更具說服力或可信性,以及提供必要的指導及幫助,製片人會邀請權威人士作影片顧問。
導演:負責將劇本中刻化的各個人物角色,利用各種拍攝資源(道具、場地、演員等)將劇本演繹出來,成片、拷貝等。
副導演:兼具導演及監制的角色,是導演的左右手。
監制:主要是針對劇本,為維護劇本原貌給導演的拍攝工作提意見。
演員:根據導演及劇本的要求演繹劇本內容。
場務(劇務):負責提供拍攝影片所必需的物品及便利措施,如准備道具、選擇場景、維護片場秩序、搞好後勤服務工作等。
布景師:負責按照劇本及導演的要求布置片場的場景。
燈光:為達到電影藝術效果,按照劇本及導演的要求布置片場燈光效果。
造型師:根據劇本及導演要求為影片中的演員定出造型。
化妝師:「濃妝淡抹總相宜」,化妝師亦需按照劇本及導演要求給演員化妝,同時還要考慮到造型的要求。
特技人員:根據劇本內容,為影片增添精彩場面,但又必須使用專業人士表演,特技人員功不可沒。
後期處理:影片整體拍攝完封鏡後,導演和監制看過母片之後感覺有些地方需要用科技手段處理,達到電影藝術效果而作的修改,必要時還可能重拍某些鏡頭。期間有配樂、配音、加字幕、加特效等。對應的就會有作曲、配音演員、特技效果人員等。
作曲:為影片編配合適的曲子。相應的還會有樂隊、指揮、演唱者等人員。
剪輯:因拍攝過程中難免會有很多重復的或者多餘的鏡頭,為使影片整體效果自然和諧流暢,同時兼顧導演及劇本的風格要求,剪輯師需要將整片中不必要的鏡頭剪掉。
影片拷貝:母片處理完成後,製片人會找專業的電影拷貝公司拷貝子片,運往各地電影市場,待上市或上映。
一部影片的製作凝聚了電影工作人員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所有為使影片成功上映而付出艱辛努力的人都是一心一意想為廣大人民群眾奉獻好的作品的人,他們是偉大的、無私的。如果有人蓄意拍攝「圖謀不軌、有違史實」的影片,那他就是社會渣滓、人民的敵人!
監制:
監制(Executive Procer)。監制通常受命於製片人或製片公司法人,由他負責攝制組的支出總預算和編制影片的具體拍攝日程計劃,代表製片人監督導演的藝術創作和經費支出,同時也協助導演安排具體的日常事務。
這里將聚焦「監制」(Executive Procer)這個電影工業中不為人知的核心角色,他負責電影的日常運作與策劃。監制經常與電影工業的其他兩個角色混淆,製片人(Procer)和製片(Proction Manager,可直譯為製作經理),前者是影片的投資人,又稱出品人;後者是電影製作中的中層職位,負責具體的運營事務,向導演和監制負責。
對於監制這個角色,有人這樣描述,「他通常代表製片人或製片公司法人,由他負責攝制組的支出總預算和編制影片的具體拍攝日程計劃,代表製片人監督導演的藝術創作和經費支出,同時也協助導演安排具體的日常事務。在攝制組里,監制和導演往往又是一對矛盾,他們常常是針鋒相對,各執己見,互不相讓,只有到了拍完影片,他們才握手言和。」
電影製片人(Procer),也稱「出品人」,指影片的投資人。影片的商業屬性,決定了製片人是一部片子的主宰,有權決定拍攝影片的一切事務,包括投拍什麼樣的劇本,聘請導演、攝影師、演員和派出影片監制代表它管理攝制資金,審核拍攝經費並控制拍片的全過程。影片完成後,製片人還要進行影片的洗印,向市場進行宣傳和推銷。
⑶ 影視剪輯的基本流程
1、熟悉素材
剪輯師拿到前期拍攝的素材後,一定要將素材整體看一到兩遍,熟悉前期攝影師都拍了那些東西,對每條素材都要有大概的印象,方便接下來配合劇本整理出剪輯思路。
2、整理思路
在熟悉完素材後,剪輯師需要結合這些素材和劇本整理出剪輯思路,也就是整片的剪輯構架,這個工作可能會和導演一起探討完成,剪輯師會提一些建設性意見,幫助導演共同完成。
3、鏡頭分類篩選
有了整體的剪輯思路之後,接下來我們就需要將素材進行篩選分類,最好是將不同場景的系列鏡頭分類整理到不同文件夾中,這個工作可以在剪輯軟體的項目管理中完成,分類主要是方便後邊的剪輯和素材管理。
4、粗剪(框架、情節完整)
將素材分類整理完成之後,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在剪輯軟體中按照分類好的戲份場景進行拼接剪輯,挑選合適的鏡頭將每一場戲份鏡頭流暢的剪輯下來,然後將每一場戲安裝劇本敘事方式拼接。這樣整部影片的結構性剪輯就基本完成。
5、精剪(節奏、氛圍)
確定了粗剪之後,剪輯師還需要對影片進行精剪,精剪是對影片節奏及氛圍等方面做精細調整,對影片做減法和乘法,減法是在不影響劇情的情況下,修剪掉拖沓庸長的段落,讓影片更加緊湊,乘法是使影片的情緒氛圍及主題得到進一步升華。
6、添加配樂、音效
合適的配樂可以給影片加分,配樂是整部片子風格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影片的氛圍節奏方面也有很大影響,所以好的配樂對於影片至關重要。而音效則使片子在聲音上更有層次。
6、製作字幕及特效
影片剪輯完成後,需要給影片添加字幕及製作片頭片尾特效。當然特效的製作有時候會和剪輯一起進行。
7、影片調色
所有剪輯工作完成之後,需要對影片進行顏色統一校正和風格調色,一般情況下會有專業的調色師來完成。
8、渲染輸出視頻成品
最後一步是將剪輯好的影片渲染輸出,也就是導出視頻成片。
⑷ 拍電影時,導演,監制,製片人,等等等等,都是負責什麼工作的啊裡面誰是老大
導演是全片的統籌,片子如何拍,在藝術上是總指導。製片是投資方,資金上的支持。
還有攝像,場記,服裝,道具等等,相信你挺容易理解的。
要說誰是老大,還真挺難說的。
導演吧,拍攝時,一切服從導演!
⑸ 在拍電影或拍戲中,誰負責剪片
一般導演會在旁邊負責選哪段要剪,會有專門的人負責剪。
⑹ 尋找 剪輯拍攝 敘述上比較特別的電影
敘述獨特:
兩桿大煙槍
低俗小說(神!)
記憶碎片
落水狗(昆丁)
破事兒(台灣導演彭浩翔)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話劇式的科幻片)
偽紀錄片:
十誡(惡搞版的那個)
達爾文獎
尋找下一個李小龍
現在就能想到這么多……
⑺ 導演剪輯版,難道製作的時候不是導演剪輯的么
導演剪輯版,顧名思義就是導演剪輯的版本,也就是他覺得最好的版本,在一部電影的拍攝過程中,好像是導演決定一切,但實際上真正的權力在製片人上(注意,是專業的大製片人,不是算賬幹活的製片主任或者傀儡製片人),當導演和剪輯師剪完一個版本後,製片人會審查,他會結合實際情況提出這個剪輯版本問題,比如如果片長是兩小時十分鍾,它就會要求減掉十分鍾,因為交易中兩小時內的片子更好賣,當然還有從藝術到技術再到貿易的諸多因素,還有過審也是一個問題。
總之,再次改過後的版本就是公映版,公映版一般都少了不少限制級畫面,但導演有自己的藝術追求,他之前自己剪過的版本就被保留下來,在影片公映完之後,再通過各種渠道散發出來,也就是導演剪輯版了。影片規格上有DC兩個字母的(Director's Cut),就是導演剪輯版。
⑻ 求:電影剪輯師程瓏的詳細資料
剪輯 程瓏
程瓏曾於上海科技大學主修電子工程,拿到理學士學位後,繼續在美國攻讀電影製作,先後在費城與洛杉磯就學。他曾於九O年代晚期擔任數部電影與電視節目的剪輯,他後來返回中國,執導電視劇。他以張藝謀的【十面埋伏】、【千里走單騎】與【滿城盡帶黃金甲】重拾剪輯工作。
程瓏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的「電視技術」專業。在電視台任工程師期間對影像發生興趣,遂到美國費城天普大學修讀電影製作藝術碩士課程。在學期間的音樂錄像作品《 Capriccio 》獲艾美獎學生組冠軍及全美大學電視作品比賽 ( 音樂及實驗類 ) 獎項。畢業後曾在美國廣播公司等機構工作, 97 年回國發展,翌年憑《紅色戀人》獲金雞獎最佳剪輯獎。 2004 年,程瓏參與《十面埋伏》一片,獲得英國金像獎最佳剪接提名。
現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擔任客席教授。
代表作品—
2007 【滿城盡帶黃金甲】【天堂口】
2005 【千里走單騎】
2004 【十面埋伏】
1998 【紅色戀人】
1995 【Bontoc Eulogy】
第十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剪輯—(紅色戀人)
張藝謀的「剪刀手」
狀 態
在剪接本身上,並沒有花哨的地方。剪接是為整個戲的敘事服務,是為了講故事的,而不是要炫耀某種剪輯技巧。
程瓏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的「電視技術」專業。在電視台任工程師期間對影像發生興趣,遂到美國費城天普大學修讀電影製作。碩士畢業後曾在美國廣播公司等機構工作,1997年回國發展,次年憑《紅色戀人》獲金雞獎最佳剪輯獎。2004年,程瓏擔任《十面埋伏》的剪輯師。
張藝謀這個人
大眾電影:到現在為止,《十面埋伏》《千里走單騎》《滿城盡帶黃金甲》都是由你擔任剪輯師的?
程瓏:是的。我和藝謀的合作是從《十面埋伏》開始的。
大眾電影:像侯詠啊,陶經啊,他們都是78班的,屬於在學校的時候就認識了。你和張藝謀的第一次合作是一個什麼樣的契機?
程瓏:我是在美國讀的電影製作的碩士,不像他們都是北京電影學院的。我是上海人,陶經也是上海人,我們是好朋友。當時《十面埋伏》馬上就要開機了,原定的剪輯師突然生病了。張藝謀就要陶經推薦一個剪輯師。陶經就推薦了我。當時陶經打電話給我,要我過去和張藝謀見面聊一聊。後來沒過幾天他們就去烏克蘭拍去了,沒能見到面。在烏克蘭,張藝謀問陶經,你覺得程瓏到底怎麼樣。陶經說肯定沒問題。張藝謀說你覺得行就行。這事就這么定下來了。等他們從烏克蘭回來,我就開始剪片子了。
大眾電影:說起張藝謀,大家都會想起他的勤奮。而他自己也在很多場合強調這一點。
程瓏:這個自然是沒得說了。另外有一點給我、包括給其他合作者的印象比較深。那就是他的藝術直覺是超常得好。比常人、比我們都高得多——也就是說他具有對一種東西的敏感的、直覺的把握。
大眾電影:比方說呢?
程瓏:比方說,當時《十面埋伏》的作曲是從日本請來的,他也是王家衛的《花樣年華》的作曲。張藝謀就和他談,哪段哪段要音樂,基本的要求是什麼。提出要求之後,作曲就先在電腦上做小樣。小樣做完之後作曲在電腦上配著畫面放給他聽。聽完一段音樂以後,張藝謀說你把這段音樂放到那段去試試。放了之後效果果然很好。那個日本的作曲也很佩服他。張藝謀在這些方面很厲害,勤奮是一方面,但更需要天份。
大眾電影:在工作上還有什麼給你印象比較深的地方?
程瓏:在整個製作團隊中,誰都不如他對整個影片在全局上的把握。
大眾電影:但是他是整個片子的導演,做到這一點是應該啊。
程瓏:但同時,他是既拘泥於細節,又不拘泥於細節。
大眾電影:這句話怎麼講?
程瓏:有時候他對細節是非常強調的。但與此同時這種對細節的強調是超越了專業方面的對於細節的強調。比方說某一場戲,如果從攝影的專業角度來說,光線應該有層次。他是攝影師出身的,對這種東西自然很了解。但是他在做的時候,反過來是不要強調電影專業方面的東西。他考慮的東西首先是觀眾的反應——觀眾總體的反應超出了那些專業方面的所謂的光線的層次等基本的要求。在老百姓和專業人員的反應之間,他更看重前者。
大眾電影:有沒有具體的例子來說明?
程瓏:像我們在做《十面埋伏》的時候,有一場戲發生在竹林里。突然之間宋丹丹的飛刀飛出來,一下子把竹子全部剪掉了。當時澳大利亞的特技公司的工作人員就說全部把竹子剪掉不好。他們認為飛刀拐著彎一下子把所有的竹子剪掉太假,不大可能。後來張藝謀還是選擇了把那些竹子全部剪掉。因為他覺得那樣的話普通觀眾覺得這樣的武功更厲害。
大眾電影:雖然在常理上是不可能的。
程瓏:他說我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他更在乎觀眾在現場看片的感受。
大眾電影:和張藝謀合作起來輕松嗎?
程瓏:說輕松也輕松,說不輕松也不輕松。輕松,就是說工作就是工作,你只要把工作做好,不需要理會其他的事。他和工作人員的工作關系很純粹,不需要畢恭畢敬,不需要去討好他。在剪片子的時候,我會聽他的意見,同時也會實話實說我的意見。
大眾電影:不輕松的地方在哪兒呢?
程瓏:就是前面說的,他的勤奮,他的全局觀,他對於藝術的超常的敏感,需要你在工作的時候時時跟上他的節奏。我在和他說我的意見的時候,我說前半句,他基本上知道後半句是什麼了。
大眾電影:你覺得這次《滿城盡帶黃金甲》和你剪的前兩部片子相比,最大的差別是什麼?
程瓏:對於張藝謀,最大的差別是要用減法而不是加法;對於我,就是在剪輯方面貫徹他的這種想法。
要用減法的「黃金甲」
大眾電影:據說粗剪完的片幅是兩個半小時,而現在電影的長度是一小時五十多分鍾。將近四十分鍾的內容被刪減了。主要是哪些地方呢?
程瓏:比方說周潤發在葯房裡給鞏俐用那個小秤稱葯。有些對話,包括展示人物之間關系的鏡頭,表現人物調度的鏡頭都剪得更加簡短了。
大眾電影:還有呢?
程瓏:再比方說周潤發和陳謹的戲壓縮得特別多,尤其是一些涉及到兩個人前史的戲。因為考慮到這兩個人的前史和整個故事的線索關系不是特別大,只是一個背景而已。另外有一些忍痛割愛的地方。比方說陳謹和劉燁的打戲。中間的過程其實挺好看的。武術指導程小東設計的武戲都挺漂亮,但我們還是把這場戲變得非常簡短。因為你單看一場戲是沒問題的,但是作為一個整體看時,就會覺得特別突兀。因為陳謹和劉燁之間隔得太多了。
大眾電影:剪輯往往和導演的工作方式有很大關系。這次張藝謀的工作方式是像好萊塢那樣把故事板都一個個地畫好,還是現場再定機位、分鏡頭?
程瓏:他基本是現場定。這跟經驗有關系,另外一個是他的工作方式。但這之前一些基本的東西我們會溝通。我覺得一些細節的東西只有在現場才能出來。很多香港電影都是這么拍。但好萊塢不會這么拍。它每一個動作事先都設計好,都畫好。
大眾電影:現場是雙機拍攝?
程瓏:對,雙機拍攝。基本上每個景別都拍一次,這樣剪輯的時候選擇餘地會很大。
大眾電影:片子是邊拍邊剪?
程瓏:是邊拍邊剪。拍了三天之後,我就拿著膠片到泰國洗印去了。等樣片出來,看到畫面的效果非常好。到七月份拍完的時候,我這邊的粗剪就剪定了。大家到機房一看,哇,覺得太漂亮了,拍出來的效果非常好。大家都很佩服導演對視覺東西的把握。
大眾電影:難道他們在片場不覺得場景很漂亮嗎?
程瓏:肉眼看到的東西一般,但呈現在膠片上的東西就很精彩了——同時場景雖然絢麗,但演員的表演沒有被吃掉。這一點很難做到。
大眾電影:你覺得邊剪邊拍這種工作方法對導演有什麼好處?
程瓏:導演看到電腦上的東西之後,他自己也會做出一定調整。回過頭再去拍,就知道後面有些戲該如何改進了。
大眾電影:從粗剪到精剪,你把握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程瓏:每一場戲最主要的內容是什麼?你要保留最本質的東西。在剪接本身上,並沒有花哨的地方。剪接是為整個戲的敘事服務,是為了講故事的,而不是要炫耀某種剪輯技巧。
大眾電影:這次的特技做得感覺不錯。是在哪兒弄的?
程瓏:特技分兩塊,一個是英國的一家公司,屬於世界四大特技公司之一,像《哈利波特》,《X戰警3》等都是在那做的。還有一個就是香港的一家公司,做過《無極》《功夫》之類的。
大眾電影:最後一個問題——片子的最後一個鏡頭是大王和家人圍坐的外圓內方的桌子。它是否有什麼寓意?
程瓏:其實就是所謂的天圓地方吧。
本文圖片由程瓏提供
責任編輯/馮湄
摘自:《大眾電影》2007年05期 作者:狀 態
⑼ 國外一部電影導演重新剪輯後成大片的叫什麼
記憶碎片 Memento (2000)
導演: 克里斯托弗·諾蘭
編劇: 克里斯托弗·諾蘭 / 喬納森·諾蘭
主演: 蓋·皮爾斯 / 凱瑞-安·莫斯 / 喬·潘托里亞諾 / Russ Fega / 喬雅·福克斯
類型: 劇情 / 懸疑 / 驚悚 / 犯罪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00-09-05(威尼斯電影節) / 2001-05-25(美國)
片長: 113 分鍾
⑽ 介紹下詹姆斯卡梅隆
網路上就有~ 我復制下來的 ···
代表作-《深淵》1954年8月16日,詹姆斯·卡梅隆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個電氣工程師,母親是一個藝術家,這似乎註定他一生下來就會具有工程和藝術兩方面的才華。少年時的詹姆斯·卡梅隆就具有非凡的工程才能和組織能力,他曾經帶領小夥伴們製造過一個足以在地面上留下彈坑的拋石機,以及用一個自製的潛水艇把一隻老鼠送到了尼亞加拉河底。在藝術方面,他曾和母親學習過多年的繪畫,並且曾在家鄉舉辦過畫展,並且很小就開始寫科幻小說,他12歲時所寫的一部科幻小說被看作是他的科幻影片《深淵》故事的原型。在他14歲的時候,他看到了大師斯坦利•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遊》。當時詹姆斯·卡梅隆被驚呆了,在電影院里連續看了10遍之多,從此在他心靈中萌發了製作電影的願望。他開始用父親的8毫米攝影機拍攝一些簡陋的影片。
中學畢業以後,詹姆斯·卡梅隆被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的物理系錄取,他很快就對大學的課程感到失望,跑出校園闖盪社會。他干過機械修理工,給別人開過大卡車。1977年,詹姆斯·卡梅隆看到了喬治•盧卡斯的經典科幻影片《星球大戰》,他激動地意識到這就是他想要創造的東西。這使得詹姆斯·卡梅隆確立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並開始為此忙碌起來,從未接受過專業訓練的他開始到處尋找機會成為電影人,熟悉從鏡頭到攝影機導軌的各種電影製作器材,甚至和朋友制定了人生第一個拍攝計劃,想要利用手頭的設備和自製的模型製作一部10分鍾的科幻影片!
詹姆斯·卡梅隆是幸運的,他的才華很快就得到了好萊塢製片人羅傑•卡曼的賞識,從羅傑•卡曼那裡他得到了人生第一份電影方面的工作——為卡曼工作室1980年的影片《星空大戰》製作特技模型,第二年他就升職為這個工作室的另一部影片《恐怖星系》的第二小組導演和電影製作設計師。詹姆斯·卡梅隆是少有的以特技設計出身的導演之一,在以後的電影創作中,詹姆斯·卡梅隆一向把特技製作放在一個極其重要的位置,而且還經常親自參與設計和實施特技的製作。在詹姆斯·卡梅隆的電影里,卓越的特技製作不但總是創造出令人目瞪口呆、熱血沸騰的視覺效果,而且能夠和情節自然地融為一體,絲毫沒有生硬和炫耀的感覺。但這並不是說,特技就是詹姆斯·卡梅隆電影的全部。詹姆斯·卡梅隆不但是個優秀的特技工程人員,更具有一般的工程人員不具備的想像力,以及一些別的東西。
1981年,詹姆斯·卡梅隆的第一部導演作品問世。這部名叫《食人魚2:繁殖》的影片完全在義大利拍攝,詹姆斯·卡梅隆和一口義大利語的工作人員相處得並不愉快,而拍攝完畢後,製片方出於對這個羽翼未豐的導演的輕視,不讓他參與影片的最終剪輯。25歲的詹姆斯·卡梅隆一氣之下,用一張信用卡撬開了工作室的門,自己想方設法學會使用了義大利的剪輯機,用幾個星期的時間自己剪輯了整部片子。在這個過程中,詹姆斯·卡梅隆下定決心不再為任何人賣命,一定要製作自己的電影。
在義大利期間,詹姆斯·卡梅隆備受疾病、飢餓和貧困的折磨。痛苦的經歷使他每晚噩夢纏身,一次他做了一個非常清晰的噩夢:被一個來自未來的機器殺手追殺。根據噩夢的內容,詹姆斯·卡梅隆寫了一個浸滿其卓越才華的電影劇本《終結者》。他把這個劇本以一美元的價格賣給了製片人高爾•安尼•赫特,條件是讓他以自己的方式導演這部影片。高爾答應了他的要求。1984年,詹姆斯·卡梅隆推出了他第一部自編自導的影片《終結者》。這部影片的拍攝只花了650萬美元,卻賺得了3600萬美元的國內票房,並贏得了影迷和評論界的一致好評。
《終結者》的成功使得詹姆斯·卡梅隆獲得了電影界的廣泛關注。1985年,詹姆斯·卡梅隆和西爾維斯特·史泰龍一起撰寫了《第一滴血2》的劇本,這部影片同樣也取得了票房上的成功。
代表作《異形2》1986年,詹姆斯·卡梅隆自編自導的第二部作品《異形2》問世。這部影片是著名導演瑞德利•斯科特的科幻經典《異形》的重拍版。詹姆斯·卡梅隆編導的這部影片的續集明智地避免了重復原片的風格,而是把人和異形的戰場從單個的太空船搬到了一個巨大的太空基地,以一種動作片的風格重新演繹了發生在太空的恐怖故事,整部影片洋溢著一種英雄主義的精神。此片的視覺效果也絕對一流,其美工設計給人一種卡梅隆影片所一貫具有的,純粹的(而非形式主義的)機械審美快感,而其特技製作也堪稱達到了電腦生成影像參與電影製作之前的高峰。《異形》獲得了七項奧斯卡提名,其中包括西古內爾•韋弗的最佳女主角提名,結果獲得了最佳音響剪輯和最佳視覺效果獎。
1989年,詹姆斯·卡梅隆自編自導的第三部重量級作品《深淵》問世。這部科幻影片和卡梅隆的其它同類作品有些不同,雖然其中穿插了很多驚險的打鬥和關於海底神秘生物的描述,但它重點還是用一種比較慢的節奏,在一個科幻的背景下講述了一個關於夫妻感情的故事。很多觀眾認為這部影片的節奏過慢,使人昏昏欲睡,這使得這部影片的票房不如卡梅隆的其它影片賣座。但也有很多影迷被片中人物的感情所打動。在撰寫《深淵》的劇本時,卡麥隆正在經歷和第二任妻子——電影製作人高爾•安妮•赫德的感情危機,自然地把自己的經歷帶入了創作之中,把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糾葛寫得感人至深。
代表作《終結者2》1991年,被影迷們盼望已久的《終結者2》終於浮出水面,這部影片震驚影壇,並且賺得了2億美元的國內票房,獲得了四項奧斯卡獎(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音響、最佳化妝和最佳音效剪輯)。《終結者2》宣告了一個時代的來臨,人們終於相信,電影特技表現已經無所不能,唯一的制約只是人們的想像力。在每個單個的場面中,詹姆斯·卡梅隆也發揮了卓越的導演和剪輯才能,在場面調度、蒙太奇的使用和時間的控制(太短不過癮,太長又使人厭倦)等方面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在《終結者2》之後,詹姆斯·卡梅隆於1993年成立了自己的特技製作公司「數字領域」,和盧卡斯的「工業光魔」分庭抗禮。1994年由「數字領域」製作特技的第一部影片《真實的謊言》出爐。這部影片試圖把間諜驚險片和喜劇情節有機地結合起來,成功地發掘出了動作明星施瓦辛格的幽默潛力,但它給人留下最深印象的還是結尾那一架「海鷂」式垂直起落戰斗機。它在海天一色的背景下發射「小牛」導彈打中跨海大橋的場面既壯觀華美,又具有軍事演習一樣的真實感;而後來的機翼上的搏殺又呈現出繁復和誇張的卡通風格。作為導演,詹姆斯·卡梅隆能夠選中這種獨特的武器扮演片中「重要角色」,並且把它的魅力發揮到極致,又一次證明了他對機器美的特殊愛好和感悟力。另一方面,和多數影片把特工人員描繪成冷酷無情的殺人機器相反,《真實的謊言》把他們描繪成傳統意義上的「好人」,再一次體現了卡梅隆特有的樂觀主義精神。
代表作《泰坦尼克號》1997年,詹姆斯·卡梅隆拍攝了著名的《泰坦尼克號》。一心追求自己心目中完美目標的精神的他,在《泰坦尼克號》中得到了最高的體現,詹姆斯·卡梅隆親自操辦了幾乎每一件事,從給特技人員畫受力分析圖講解大船沉沒的原理,到為片中的傑克提筆畫素描。在拍攝過程中,詹姆斯·卡梅隆對演員和職員也非常的嚴格。投資方的冷言冷語、手下的怨聲載道、酷寒的海水,再加上拍攝過程中遇到的難以想像的困難,這一切使卡梅隆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但他仍然堅持著,並且喊出了近乎悲壯的豪言壯語:「『泰坦尼克號』可沉,《泰坦尼克號》不可沉!」
這一切的努力終究沒有白費。在《泰坦尼克號》推出3個月後,全美票房收入高達4億7千萬美元,而國際票房更是超過了18億,使這部影片成為了最賣座的影片之一。這部影片更是獲得了14個奧斯卡獎的提名並獲得了其中的11個,平了《賓虛》的紀錄。詹姆斯·卡梅隆也因此獲得了第70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在頒獎晚會上,卡梅隆近乎瘋狂地舉起奧斯卡獎,大聲說出片中的著名台詞:「我是世界之王!」
輝煌之後,詹姆斯·卡梅隆卻出人意料地選擇了「消失」,《泰坦尼克號》之後他一直沒有推出大的銀幕作品,直到2005年,他才正式宣布開拍他的新片———《阿凡達》,這是一部真人表演結合電腦CG動畫的科幻片。在接受美國《時代》雜志專訪時,這位好萊塢最會「燒錢」也最會「賺錢」的大導演承認,此片在票房上很難超越《泰坦尼克號》,但是他又立即補充了一句:沒人能超越《泰坦尼克號》。這位曾經在奧斯卡頒獎禮高呼「我是世界之王」、被很多人形容為「暴君」的大導演,仍舊是一副霸氣十足的模樣。
2010年第一個周末,科幻巨制《阿凡達》(Avatar)依舊表現生猛,以創紀錄的6830萬的第三周票房成績實現「三連冠」。上映短短十七天,《阿凡達》已在全球席捲十億美元!挑戰《鐵達尼號》的巔峰紀錄不再是奢望。新年首周末,北美市場沒有新片大規模上映,詹姆斯卡梅隆的最新力作《阿凡達》根本沒有把老對手放在眼裡。新年第一天,《阿凡達》勁收2520萬美元,刷新歷史上元旦票房最高紀錄。本周末,該片以6830萬美元的成績毫無懸念地登頂票房榜,輕松實現票房「三連霸」。這一成績也創造了歷史上第三個周末最高票房紀錄。《阿凡達》第二個周末成績只比首映周末微跌2%,締造第二個周末票房最高紀錄;第三周也僅僅小跌一成,可見《阿凡達》的長線吸金能力無可匹敵。
據票房統計機構估算,《阿凡達》上映十七天以來,在北美市場累計收獲3.52億美元票房,平均每天超過2000萬美元;海外總票房達6.7億美元,全球累計票房突破10億美元大關,高達10億2000萬美元。在全球總票房榜上已經高居第四位,僅次於卡梅隆的愛情史詩片《泰坦尼克號》、《指環王:王者歸來》和《加勒比海盜2》。口碑極佳的《阿凡達》將在下周躋身全球總票房亞軍,屆時,史上全球總票房冠亞軍影片導演將由詹姆斯卡梅隆一人囊括。按照目前的強勢吸金能力,加上《阿凡達》更高的票價和更多的上映影院,超越《泰坦尼克號》18.4億美元的巔峰紀錄並非奢望。
截止2010年1月7日,今晚《阿凡達》(Avatar)的全球累計票房將超過《指環王:王者無敵》(Lord Of The Rings: Return Of The King)的11.1億美元,只用20天時間就成為影史第二賣座片!
至1月8日晚,《阿凡達》票房已經以11億3100萬美元的票房超越《指環王:王者歸來》。
當然目前電影史最賣座的仍然是卡梅隆自己的《泰坦尼克號》(Titanic),18.42億美元。
題外話:《阿凡達》之後,中國各地估計要大批大批的建設IMAX了
[編輯本段]成就及榮譽
1998年第70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1998年第70屆奧斯卡最佳電影剪輯獎
1998年第55屆金球獎 最佳導演獎
1998年堪薩斯城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獎
1998年拉斯維加斯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獎
2010年第67屆金球獎 最佳導演獎
電影史票房榜前二名被詹姆斯卡梅隆包攬
截至1月6日,上映僅20天的《阿凡達》全球累積票房正式超過《魔戒3:王者無敵》名列影史第二位。至此,全球票房前兩名的位置均被詹姆斯·卡梅隆的影片占據,第一名依舊是全球累積票房18.42億的《泰坦尼克號》。另據透露,《阿凡達》在內地上映三日後,票房已高達1.1億。
[編輯本段]個人作品
作為導演的電影作品
《阿凡達》Avatar ------- (2009)
《深海異形》 Aliens of the Deep ------- (2005)
《深淵幽靈》 Ghosts of the Abyss ------- (2003)
《重返俾斯麥戰艦》 Expedition: Bismarck ------- (2002)
《末世黑天使》 "Dark Angel" Pilot: Part 1 ------- (2000)
《泰坦尼克號》 Titanic ------- (1997)
《真實的謊言》True Lies ------- (1994)
《終結者2:審判日》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 (1991)
《深淵》The Abyss ------- (1989)
《異形2》 Aliens ------- (1986)
《終結者》The Terminator ------- (1984)
《食人魚2:繁殖》 Piranha Part Two: The Spawning ------- (1981)
作為演員的電影作品
《深海異形》 Aliens of the Deep ------- (2005)
《深淵幽靈》 Ghosts of the Abyss ------- (2003)
《重返俾斯麥戰艦》 Expedition: Bismarck ------- (2002)
《末世黑天使》 "Dark Angel" Pilot: Part 1 ------- (2000)
《繆斯女神》The Muse ------- (1999)
作為編劇的電影作品
《阿凡達》 Avatar ------- (2009)
《終結者4:救世主》Terminator Salvation ------- (2009)
《終結者外傳》 "Terminator: The Sarah Connor Chronicles" ------- (2008)
《終結者3:機器的興起》 Terminator 3: Rise of the Machines ------- (2003)
《末世黑天使》"Dark Angel" ------- (2000)
《末世天使1》 "Dark Angel" Pilot: Part 1 ------- (2000)
《泰坦尼克號》Titanic ------- (1997)
《末世紀暴潮》 Strange Days ------- (1995)
代表作《真實的謊言》《真實的謊言》 True Lies ------- (1994)
《終結者2:審判日》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 (1991)
《深淵》 The Abyss ------- (1989)
《異形2》 Aliens ------- (1986)
《第一滴血2》 Rambo: First Blood Part II ------- (1985)
《終結者》The Terminator ------- (1984)
作為製片人的電影作品
《阿凡達》 Avatar ------- (2009)
《深海異形》 Aliens of the Deep ------- (2005)
《深淵幽靈》 Ghosts of the Abyss ------- (2003)
《重返俾斯麥戰艦》 Expedition: Bismarck ------- (2002)
《飛向太空2002》Solaris ------- (2002)
《末世黑天使》Dark Angel" ------- (2000)
《末世天使1 》"Dark Angel" Pilot: Part 1 ------- (2000)
《泰坦尼克號》Titanic ------- (1997)
《末世紀暴潮》 Strange Days ------- (1995)
《真實的謊言》True Lies ------- (1994)
《終結者2:審判日》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 (1991)
《終極豪情》 Point Break -------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