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平台 > 大維齊爾電影

大維齊爾電影

發布時間:2022-07-23 21:27:53

Ⅰ 誰有電影1683維也納之戰 的下載資源 找了各種在網上都找不到 還是應該輸入別的名字 謝謝了

網路搜索「1683維也納之戰」第二個網頁就可以觀看或者下載。(嗶哩嗶哩,也就是B站,實際上A站也可以觀看和下載)。
劇情簡介:1683年7月14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13萬軍隊開始圍困維也納。當中決定性的一戰發生於9月12日,波蘭國王揚·索別斯基率領的波蘭援軍及時到達,並與其他神聖同盟的援軍聯手,團結一致,最終打敗了大維齊爾卡拉·穆斯塔法帕夏率領的奧斯曼帝國軍隊。

Ⅱ 賽利姆一世的第一次東征

兩位兄長死後,塞利姆發動了首次東征,目標的波斯、亞塞拜然地區的薩法維帝國,作為一個什葉派伊斯蘭帝國,薩法維帝國一直和遜尼派的奧斯曼帝國處於敵對之中,但是塞利姆的父親巴耶濟德二世更多注重內部的發展,是以雖然有對薩法維帝國進行戰爭,但規模不大。塞利姆不同,他首先和馬穆魯克王朝結成同盟,然後在帝國內部屠殺了大批什葉派教徒,之後才率軍出征,他與薩法維帝國的皇帝伊斯瑪儀一世親自率領的軍隊在安納托利亞東部交戰,伊斯瑪儀大敗撤退,塞利姆一路追擊。伊斯瑪儀為了阻止塞利姆的追擊,不得不沿路採取焦土政策,也就是拆除沿路所有的城市,以使塞利姆無法補給。
伊斯瑪儀的辦法取得了成效,塞利姆軍隊的糧草逐漸不續,每個士兵能分到的食物,每天都在減少,他們開始鼓噪,要求返回伊斯坦布爾,但是塞利姆不同意,他處決了所有反對繼續東進的人。1514年8月,塞利姆的軍隊,到達薩法維帝國的首都大不里士,伊斯瑪儀退無可退,只好再度與塞利姆交戰,結果死傷上萬,自己也受了重傷。大不里士並攻佔,當地的學者、藝術家、手工業者和商人,被塞利姆強遷至伊斯坦布爾。不過大不里士同樣沒有糧食,而隨著冬季的來臨,塞利姆決定退出該城,退至高加索地區的卡拉巴格過冬。這里曾經是成吉思汗和帖木兒西征時選擇的過冬之地。不過這一年的冬天尤其寒冷,許多士兵被生生凍死,塞利姆無奈只得再退一步,進入安納托利亞的阿馬西亞。此時薩法維帝國派人來求和,結果被囚禁。顯然塞利姆希望天氣轉暖後繼續攻打薩法維帝國。這讓士兵們再度爆發不滿,結果依然是很多反對者被屠殺,此次還牽涉進了當時的大維齊爾,他被塞利姆以不能保持軍團的穩定處決。
1515年初,塞利姆見軍團士氣確實太低,終於放棄了東征。此時他意識到要征服薩法維帝國,必須先控制其與奧斯曼帝國之間的那些小國,以沿長補給線。

Ⅲ 土耳其和希臘有哪些相似之處

藝術
希臘和土耳其的一些民族音樂,也有著非常相似的特點。當然,在這兩個國家,阿拉伯風格(Arabesque)都非常流行——婉轉悠揚的曲調極為相似,只是歌詞的語言不同。
飲食
希臘和土耳其的相似,就飲食方面而言,更是不勝枚舉。從街頭小吃說起,著名的土耳其旋轉烤肉döner,在希臘被叫做gyro(這兩個詞語都是「轉」的意思,因為都是一大坨肉被串起來轉著烤……從早烤到晚),土耳其的烤串兒şiş kebabı在希臘被叫做souvlaki。
希臘沙拉,在希臘語里被叫做鄉村沙拉(horiatiki salata),在土耳其語里則被稱作牧羊人沙拉(çoban salatası)。而用來製作希臘沙拉的feta乳酪,在土耳其被稱為白乳酪(beyaz peynir)

Ⅳ 歐洲病夫的原因

連年不斷的戰爭,軍事和外交上的連連失利,極大地消耗著國力,此乃奧斯曼帝國國家的外因。奧斯曼土耳其人從佔領東南歐和巴爾干半島,將原屬於拜占庭人及其強鄰的領土囊括在蘇丹版圖內時,就將自己置於面對整個歐洲的敵視和對抗的境地。在其龐大的帝國內,民族分離因素也日益增長,巴爾乾地區各基督教民族開始謀求民族解放之路,塞爾維亞人和希臘人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成為全歐洲關注的中心。17世紀以後,中歐強國奧地利和東歐新興的俄羅斯帝國,開始激烈地爭奪巴爾干這片「中間地帶」。
奧斯曼帝國衰敗的主要原因來自內部。奧斯曼帝國是個極端專制的國家,所有大權都集中在蘇丹一人手中。奧斯曼帝國的前10任蘇丹個個聰明有為,是馳騁疆場的英雄。後來的統治者卻大多無能和墮落。在總共三十六位蘇丹中,有十七位遭到廢黜。蘇丹的血統繼承原則使得歷代蘇丹的子孫們都以激烈的生死角逐來決定最後的繼承者,奪取了權位的蘇丹也極力限制和迫害自己的兄弟子侄,以鞏固自己的地位。
穆罕默德二世在1444年頒布「弒親法」,即允許蘇丹在上任後處死除自己兒子外所有的男性親屬,以此鞏固國家政權。後來這個法令得以嚴格執行,穆罕默德三世在1595年繼位時,從宮廷中一下便抬出19具王侯的屍體。直到1603年艾哈邁德一世即位時,此法才被中止。此後奧斯曼帝國的王子雖然得倖免一死,但都被悉數囚入後宮,在那裡了卻殘生。這種深宮生活培養不出勤奮有為的統治者,只能養出軟弱無能的享受者。而且,他們出禁閉之前不得養育子女,於是,新蘇丹登極時根本不可能有子女,而當他們去世時,子女都還沒有成年,這就造成了寵臣和內宮長期當權的局面。因此,10代以後的蘇丹不再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臣民,國家大權旁落於後宮女眷或權臣帕夏(pasa)手中,蘇丹則成為被操縱的傀儡。任人唯親、賣官鬻爵、後宮干預朝政、官僚腐化墮落等所有沒落帝國曾有過的弊病,在奧斯曼帝國政府中成為風氣,導致國勢越來越弱。
蘇丹一般靠維齊爾(意為蘇丹之足即大臣)尤其是大維齊爾(即首相),來治理這個龐大的帝國。不過,即使大權在握的大維齊爾也常常難逃一死。據史料統計,大維齊爾存活的概率只有十分之一。有一位大維齊爾將自己比作一隻螻蟻,自嘲說:「真主賜給這只螻蟻以翅膀,只是為了讓它死得更快一些!」
為了爭奪蘇丹這個寶座,後宮的皇後和妃子也紛紛加入這場殘酷的斗爭。出現了從1644至1656年之間的所謂「女人統治」時期,她們同樣也心狠手辣。1651年,兩任蘇丹的母親寇西瑪太後在政變中被活活絞死。
腥風血雨的宮廷斗爭充斥著整個帝國的歷史,使奧斯曼帝國的政治陷入混亂狀態。
就在外戰不斷、內斗激烈的情況下,帝國要供養的各種人員也越來越多。從1640年至1656年,僅領取薪俸的官員便從六萬人迅速增長到十萬人。在1595年領取軍餉的士兵為四萬八千人,而到1652年其人數幾乎翻了一倍,上升到八萬五千人。此外,在後宮要保持至少四千個女奴,以侍候蘇丹的母後和情人,這也要花去國家一大筆開支。
在歐洲社會經濟突飛猛進的時代,奧斯曼帝國在技術方面也遠遠落後於他們曾經的手下敗將。他們頭腦麻木,不僅自己沒有發明,對別人的發明也無動於衷,對西方學者帕拉切爾蘇斯在醫學方面,維薩里和哈維在解剖學方面、哥白尼、開普勒和伽利略在天文學方面所做出的劃時代成就一無所知。他們既不了解這些科學進步,也不打算做任何有助於科學進步的事情。不僅在軍事上極其落後,而且在農業、工業和運輸業方面也仍然停留在中古時代的水平上。
十六世紀後,拉丁美洲的白銀滾滾東來,導致奧斯曼帝國的貨幣急劇貶值和隨之而來的經濟狀況的加速惡化,並引發了各地人民的反抗和起義。奧斯曼帝國政治、軍事、經濟各方面的危機日益加深。

Ⅳ 維也納之圍的1683年維也納之圍

奧斯曼帝國軍隊於1683年7月14日開始圍困維也納,軍隊大約有13萬8千人,對外號稱三十萬 。不過大部分並沒有參與戰斗,而且當中只有50,000名具作戰經驗的士兵,其餘是用作支援的兵員。
困守維也納的是以施塔海姆貝格伯爵為首的不足二萬的守城部隊,維也納守軍武器不足,裝備較差。神聖聯盟有七萬餘人的援軍抵達,對抗鄂圖曼軍隊。聯軍由以下的軍隊組成: 揚·索別斯基的3萬名波蘭軍隊(立陶宛人未有參與戰斗)洛林的查理五世率領的18,500名奧地利軍隊瓦爾德克的佐治·腓特烈親王率領的19,000名法蘭克尼亞、士瓦本和巴伐利亞軍隊約翰·喬治三世率領的9,000名薩克森軍隊。而波蘭立陶宛聯邦國王揚·索別斯基是這支聯軍的主帥。 17世紀上半葉,極盛而衰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再次發動對歐洲的進犯,1683年春天,奧斯曼土耳其進軍奧地利,准備佔領神聖羅馬帝國的首都維也納。在匈牙利軍隊的默許下,土耳其軍隊進展順利。奧地利匆忙派出皇家軍隊企圖阻擋奧斯曼土耳其軍隊的進犯,結果屢戰屢敗,無力扼制敵人的強悍攻勢。7月上旬,土耳其軍逼近維也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一世攜宮廷眷屬和達官顯貴一起倉皇逃離首都。
7月14日,土耳其軍隊合圍維也納城。此時,困守維也納的是以施塔海姆貝格伯爵為首的不足13000人的守城部隊,此外城中還有5000餘市民、學生組成的民兵。被圍在城中的還有6萬維也納民眾。維也納三面有城牆,雖說備有大炮,但效果如何卻未經過檢驗。最有一面有護城河天然屏障,過橋在土耳其軍隊來之前已經拆毀。帝國軍隊(如果還能這么稱呼的話)由利奧波德的姐夫,洛林的查理公爵率領,駐扎在多瑙河上游。維也納守軍武器不足,裝備較差。而土耳其軍雖遠道而來,但馬壯兵強,糧足草豐,共有13.5萬人之多。
土耳其人以為被利奧波德一世放棄的維也納一定會被輕易地佔領。所以,土耳其人並未馬上攻城,而是先扎營駐塞,休息整頓了10天。7月25日土耳其軍隊開始攻城,但很快被維也納軍民擊退。此後,土耳其軍隊又屢次攻城,均未得手,戰事呈膠著狀態。但守城軍民的食品供應出現了困難。8月下旬城內給養逐漸供不應求,很快就斷絕了。9月份開始後,飢餓開始威脅著城裡的軍民最後城內的飲用水也開始發生困難。與此同時,土耳其軍隊的進攻日益兇猛。此次進軍土耳其軍隊沒有攜帶攻城重炮,野戰用的輕便火炮對城牆的作用不大,所以土軍的主要策略為挖掘地道,通過地雷爆破城牆。地道即將完成前夜被維也納城內麵包師無意中發現,守軍立刻採取破壞行動,將土軍地道摧毀。雙方又進入僵持階段。 此時教皇英諾森十一世試圖勸告法國的路易十四援助利奧波德抵抗土耳其人,但沒有成功。於是以重金向波蘭求助。雖然索別斯基當年早些時候同皇帝簽訂過同盟條約,但他仍不願發兵,直到英諾森告知以洛林的查理為首的一支包括薩克森和巴伐利亞選侯,以及30個德意志諸侯組成的聯軍已經開到戰場以後,他才同意出戰。
9月12日早晨,索別斯基指揮聯軍打響了維也納解圍戰。索別斯基將聯軍布成弧線形陣線,由奧地利皇家陸軍中將洛林公爵和薩克森選帝侯約翰·喬治率領各自軍隊組成左翼,索別斯基親率波蘭軍隊組成右翼,其餘聯軍組成中軍。
而土耳其方面,為避免一系列麻煩問題,同時打擊帝國軍士氣,土軍主將穆斯塔法下令將部隊中攜帶的30000餘名俘虜就地處決。同時組織部隊排列陣形待命,他以十萬兵力在基督教聯軍的前方展開,試圖圍殲對手。
決戰當日,索別斯基首先命令聯軍左翼的帝國諸侯軍發起進攻,土耳其軍隊馬上應戰。為了防止陣地被聯軍突破而被包圍,土耳其人將大部分兵力調至左翼與聯軍展開血戰。中午時分,索別斯基看到土耳其軍隊右翼兵力不斷減弱,就不失時機地下令聯軍中軍和右翼全部投入戰斗,向土耳其軍隊展開猛烈的沖擊。激戰15小時之久,直到多瑙河小島上的土耳其炮群被打啞,聯軍在索別斯基的率領下,連破土耳其軍隊幾道防線,土耳其大軍漸漸不支。
戰至日落時分,圍城的土耳其軍敗局已定,土耳其軍隊統帥卡拉·穆斯塔法為避免被聯軍包圍聚殲,不得不下令全軍後退。索別斯基再次抓住戰機,命令聯軍全線出擊,趁勢窮追猛打,土耳其軍隊很快潰不成軍。在維也納解圍戰中聯軍給土耳其軍隊以毀滅性打擊,土耳其首相的紅色帳篷被炸毀,但他本人逃走了。土軍被擊斃2萬餘人,被俘2000餘人,繳獲大炮300餘門,聯軍大獲全勝,一舉成功。9月13日,索別斯基在土耳其統帥遺棄的營帳中給王妃寫信報告戰果:「所有的大炮,所有的營帳,數不清的財富都落到我的手裡,土耳其人遺屍遍野,狼狽潰逃。丟棄下的駱駝、驢子、綿羊和其他牲口正等待我們的士兵去收拾……」
相傳咖啡就是這才戰役之後由柯奇斯基在戰利品中收獲而在歐洲傳播開的。由於一個麵包師發現地道而拯救了城市,維也納人大量烤制新月形麵包來紀念他,因為形狀關系,這種麵包後來被稱為「牛角麵包」。 大維齊爾卡拉·穆斯塔法被蘇丹在貝爾格萊德處決。這場戰役是中歐的多個王國與奧斯曼帝國持續300年的爭斗以來的一次轉折點。戰役之後的16年,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逐漸從奧斯曼帝國中奪回匈牙利南部和特蘭西瓦尼亞,當中並消滅了大量奧斯曼軍隊。

Ⅵ 維也納之圍的1529年維也納之圍

1529年的維也納之圍,是蘇丹蘇萊曼一世所率領的奧斯曼帝國穆斯林軍隊,第一次嘗試奪取維也納,奧斯曼土耳其大約為10萬人,由大維奇大維齊爾巴加利·易卜拉欣·巴沙帶隊。奧地利一方有1.7萬人,由威廉·馮·洛加多夫和 力卡拿斯·加拉夫·薩利姆兩位指揮官指揮,由於土軍沒能在前幾天強攻佔領維也納,戰事拖了下來,冬天的第一場雪下來以後,土耳其人顧慮已經拉的太長的後勤線,決定撤退。這一戰是奧斯曼帝國第一次侵略中歐,此戰之後的150年奧地利和奧斯曼帝國互相爭奪中歐,直至維也納之戰為止。
一些歷史學家認為蘇萊曼一世這次進攻中歐的主要目的是要重新確立奧斯曼帝國在匈牙利的統治,而這次進攻維也納只是一個偶然的機會。

Ⅶ 為何蘇萊曼大帝選擇酒鬼塞利姆繼承皇位而不是穆斯塔法皇子

首先說明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初期,皇位不是根據繼承法得來的,而是各位皇子通過大規模爭斗搶來的。
然後再說明,穆斯塔法不是許蕾姆蘇丹(這人是蘇萊曼大帝的皇後)所親生的孩子,他的上台定然對許蕾姆蘇丹的地位造成不利的影響。而且當時奧斯曼帝國還未建立起正式的皇位繼承製度,新蘇丹繼位後往往會將兄弟們全部處死以防止他們為爭奪皇位而發動叛亂。許蕾姆蘇丹有三個親生的兒子,其中塞利姆二世便是其中一個,為了保住自己兒子的性命,她利用自己的政治影響力,在這場皇位繼承權的爭斗中做了很多幕後工作。
在許蕾姆蘇丹的煽動下,蘇萊曼大帝謀殺了大維齊爾(宰相)易卜拉欣帕夏(這人是穆斯塔法皇子的主要支持者),讓女婿呂斯泰姆帕夏(娶蘇萊曼大帝與許蕾姆蘇丹之女米赫麗瑪赫蘇丹)取而代之。從1552年呂斯泰姆帕夏被任命為遠征波斯的總司令開始,扳倒穆斯塔法皇子的陰謀拉開了序幕。呂斯泰姆帕夏派一個蘇丹最為信任的人向蘇丹報告,他稱因為蘇丹已經不是軍隊的首領,士兵們認為是時候讓一位更年輕的皇子上台了;同時他散布謠言,證實穆斯塔法皇子已經接受了這個建議。蘇萊曼被謠言激怒,他開始相信穆斯塔法皇子確實想搶班奪權,結果第二年夏天,遠征軍從波斯回國途中,蘇萊曼把穆斯塔法皇子召到自己在埃雷利河谷(今屬科尼亞省)的大帳中,說「如果他(穆斯塔法皇子)內心無愧地趕來了」,他將「能把自己的被指控罪行洗刷干凈」。
穆斯塔法皇子面臨一個選擇:如果真的去他父皇那裡,他得冒著被處死的生命危險;如果他不去,則會被指控叛君叛國。最後,穆斯塔法皇子以為有軍隊的支持,自己不會有事,還是選擇了去父皇的大帳。奧地利駐伊斯坦布爾大使比斯貝克自稱是穆斯塔法皇子生命最後時光的見證人,他描繪了穆斯塔法皇子的結局:當穆斯塔法皇子進入蘇萊曼大帳的時候,蘇萊曼的宦官們攻擊了他,年輕的皇子勇敢地自衛。蘇萊曼靠著大帳的亞麻布吊簾才將打鬥的雙方分開,然後他凝視著大帳,「用凶惡和危險的目光瞥向沉默的宦官,並用威脅性的言語嚴厲地指責他們的猶豫不決。於是,懼怕蘇萊曼的宦官們壯了壯膽,把穆斯塔法皇子推倒在地,把絞索套在他的脖子上,絞死了他」。
之後塞利姆二世又經過一系列爭斗,幹掉了另一位皇子巴耶濟德及其四個兒子後,成為帝國唯一的皇位繼承人。在先皇歸真後順理成章的繼承了皇位。
穆斯塔法皇子
穆斯塔法皇子是蘇萊曼大帝的長子,由居爾巴哈爾蘇丹(Gülbahar Sultan,「居爾巴哈爾」意為春天的玫瑰)所生,由於他比許蕾姆蘇丹的三個兒子年長,從而擁有皇位優先繼承權。穆斯塔法皇子被認為是所有皇子中最有才能的一位,而且他得到了大維齊爾帕爾加勒·易卜拉欣帕夏的支持。奧地利駐伊斯坦布爾大使比斯貝克就曾提到:「蘇萊曼的諸皇子中有一位叫穆斯塔法,他的教養出奇的好,深謀遠慮,二十四五歲左右,作為一位君王正當年;希望上帝不要讓和他一樣充滿力量的野蠻人靠近我們。」接著他還談到了穆斯塔法「卓越的天賦」。後死於皇位繼承權的爭斗之中。

Ⅷ 帕夏的角色

奧斯曼帝國蘇丹及其名義上的附庸埃及赫迪夫有權授予帕夏官銜。這官銜本來獨指軍事長官,但後來卻可用於任何高級官員以及法庭要求授予的非官方人民。 掛上兩撮馬尾的帕夏之圖卡普坦帕夏是奧斯曼帝國海軍艦隊的司令。 帕夏的地位在貝伊及阿加之上,在赫迪夫及維齊爾之下。 帕夏又分為三個等級,以所持有的牛或馬尾區分(三撮、兩撮或一撮,這是突厥-蒙古的傳統),有時會用孔雀尾。
在戰時,持有者會展示在他們的軍旗上,以展示其軍事權力。只有蘇丹可持有四撮馬尾,象徵具加王身分的軍事指揮官。
以下軍階可授帕夏稱號予持有者(低階的為貝伊或愛芬迪):
大維齊爾(相當於「總理」,可代替蘇丹出任元帥);
莫希勒(Mushir,戰地高級長官);
法歷克(Ferik,中將或海軍中將);
利瓦(Liva,少將或海軍少將);
奇茲拉爾(Kizlar,宦官首領,是托卡比皇宮最高級的官員,持有三撮馬尾,是槍戟兵部隊的指揮官);
伊斯坦布爾的伊斯蘭教長,是最高的穆斯林神職人員。
如果帕夏管治地方,則稱為帕夏魯克(Pashaluk)。貝拉貝伊(一般統治長官)及瓦利(普通的長官)均可獲得帕夏稱號。「帕夏里克」(Pashalik)專指具有管轄權的帕夏。
奧斯曼帝國及埃及會無差別地頒授帕夏予穆斯林及基督徒,也會授給對奧斯曼帝國及埃及有貢獻的外國人,如霍巴特帕夏。

Ⅸ 《一千零一夜》的作者是誰

作者不明,故事源於東方口頭文學傳統、於9世紀左右以阿拉伯文成書。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間故事集,以包孕連環的方式開始。相傳波斯帝國國王山魯亞爾娶妻後,發現自己的妻子不貞,而哥哥的妻子極其淫亂,便將其殺死:由此,哀傷和憤恨導致他認為所有的女人都是如此。

此後,山魯亞爾每日娶一少女,翌日晨即殺掉,以示報復。最終,負責此事的維齊爾再也找不到合適的少女了。

維齊爾的女兒山魯佐德為拯救無辜的女子,自願嫁給國王。山魯佐德用講述故事方法吸引國王,每夜講到最精彩處,天剛好亮了,使國王因愛聽故事而不忍殺她,允許她下一夜繼續講。她的故事一直講了一千零一夜,國王終於被感動,與她白首偕老。

故事的范圍很廣:包括歷史、愛情、悲劇、戲劇、詩歌、滑稽以及色情。故事講述了神靈、盜屍、猿人、術士、魔法、史詩,包涵真實人物和地理,但不總是那麼精確理性。

常見主角包括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哈倫·拉希德,他的大維齊爾,以及宮廷詩人阿布·努瓦斯。有的人物生活在故事背景波斯帝國沒落後的200年。有時,山魯佐德故事中的人物會講述另一個故事,使得敘述結構在層面上十分豐富。

不同版本中的細節不同。有時山魯佐德哀求,有時國王看到孩子們後悔、有時國王被瑣事中途打斷。但不顧怎樣,國王最終都原諒了他的妻子。

敘述製造了各種懸疑,較之今天的小說來講更為廣泛。有時,英雄處在生死危機中,故事啞然停止。有時,山魯佐德試圖解釋一個極為抽象的哲學原理,或是展示伽林式的人體解剖,但沒有了後續——但這些都證明了她試圖保留國王的興趣,留存自己明日的性命的所為。

作品影響

《一千零一夜》對後世文學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8世紀初,法國人加朗第一次把它譯成法文出版,以後在歐洲出現了各種文字的轉譯本和新譯本,一時掀起了「東方熱」。

《一千零一夜》很多故事來源於古代波斯、埃及和伊拉克的民間傳說,但阿拉伯人民經過吸收、溶化、改造和再創作,使它們真實生動地反映了阿拉伯社會的生活。故事包括神話傳說、寓言故事、童話、愛情故事、航海冒險故事以及宮廷趣聞等,如《漁夫和魔鬼》、《阿拉丁和神燈》、《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辛巴達航海旅行記》等。

故事包括神話傳說、寓言故事、童話、愛情故事、航海冒險故事以及宮廷趣聞等,如《漁夫和魔鬼》、《阿拉丁和神燈》、《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辛巴達航海旅行記》等。

書中的人物也無所不包,有天仙精怪、國王大臣、富商巨賈、庶民百姓、三教九流,涵蓋了中世紀阿拉伯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是研究阿拉伯歷史、文化、宗教、語言、藝術和民俗等多方面內容的珍貴資料。

Ⅹ 阿拉丁的劇情簡介

起因
賈方(Jafar)是阿格拉巴(Agrabah)王國中蘇丹的一個大維齊爾,他想要進入一個魔法洞穴,因為那個洞穴中有一個裡面住著精靈的神燈。不過,他和他那隻會說話的鸚鵡艾格(Iago)發現,只有隱喻中「未切割的鑽石」或其同伴能夠進入這個洞穴。
蘇丹的女兒茉莉公主(Princess Jasmine)對於她飽受束縛的生活感到很無聊,於是逃出了皇宮,跑到阿格拉巴的市街上散心。在那裡,她碰到了一位街童阿拉丁(Aladdin)以及他的寵物猴子阿布(Abu)。賈方在得知阿拉丁就是那位「未切割的鑽石」後,就將他給抓了起來。茉莉公主命令他釋放阿拉丁,但賈方卻騙她說阿拉丁已經死了。
過程
賈方假扮成一個老人,把阿拉丁從監牢中釋放後帶著他到了洞穴中。洞穴中的一個魔毯帶著他們找到了神燈,而當初洞穴的入口告訴他們除了神燈以外什麼都不要碰,但是在阿拉丁拿到了神燈後,阿布就想要偷取洞穴中的一個紅寶石,因而造成了這個洞穴的崩塌。賈方原本打算在拿到神燈後就把阿拉丁殺掉的,但是阿布卻咬了賈方的手,搶走了神燈後逃往了出口。後來,在洞穴崩塌後,阿拉丁醒了過來,發現自己還沒離開洞穴,於是召喚了神燈中的精靈。
精靈(Genie)告訴阿拉丁,他將會讓阿拉丁實現三個願望,而阿拉丁卻告訴精靈,他希望能夠在不使用自己的願望為前提下離開這個洞穴。當精靈正在考慮是否要答應阿拉丁時,阿拉丁就問了精靈他的想法。精靈說,由於他長期都受困在這個神燈中,於是希望阿拉丁能夠用他的其中一個願望許願讓精靈能夠離開這個神燈。阿拉丁答應了,於是精靈就帶他們離開了洞穴,阿拉丁也使用了他的第一個願望:成為一個有錢有勢的王子,如此就可以和茉莉公主結婚了。
賈方想要欺騙蘇丹,讓他把茉莉公主嫁給自己,好潛入皇宮殺害公主和蘇丹,這樣自己就能夠統治整個阿格拉巴。但是,他的計劃卻被突然出現的阿拉丁給打斷了。阿拉丁突然跑進了皇宮中,並說到自己是「阿里王子」(Prince Ali),但是茉莉公主卻不理他,以為他是外面進來搗亂的小丑。那天晚上,茉莉公主又碰到了阿拉丁,而阿拉丁使用魔毯帶著茉莉公主環遊了世界一周,此時,茉莉公主才發現,原來這個阿里王子其實就是那天在市集中碰到的街童阿拉丁。而阿拉丁則假冒了一個故事,說自己常常為了要逃離皇宮的生活,而扮成一個普通人到市集上游盪。後來,阿拉丁就將茉莉公主送回了她的皇宮,兩人也親吻了。
在送茉莉公主回到了她的皇宮後,阿拉丁卻被賈方給捉住了,他命令守衛將阿拉丁綁起來並丟到海里。阿拉丁在不得已之下,只好又召喚出精靈,請精靈解救他,於是就用了第二個願望。阿拉丁回到了皇宮,並和茉莉公主以及蘇丹說了賈方邪惡的計劃,而他們兩個都感到很驚訝。賈方這時終於明白了阿里王子的身分,於是就逃離了皇宮。蘇丹在聽到阿拉丁勇敢的事跡之後,就決定將自己的王位傳給阿拉丁。這時,阿拉丁就決定要等到有機會許願釋放了精靈以後再接受這個王位。後來,艾格卻偷走了神燈,把它交給了賈方,而賈方使用了第一、二個願望:成為蘇丹以及一個強大的魔法師,並把阿拉丁送到了一個很遙遠的地方。
阿拉丁使用魔毯回到了阿格拉巴,而在茉莉公主分散賈方的注意力時打算偷走神燈。不過,賈方發現了阿拉丁,並攻擊他。賈方說自己是「世界上最強大的人」,但阿拉丁卻提醒他,再怎麼強大都沒有精靈厲害,因為精靈能夠做出任何事情。於是,賈方就用了他的第三個願望:成為一個精靈。但是,賈方卻忘記,一旦成為精靈,就會被束縛在神燈中,必須要被召喚出來才能夠獲得自由。後來,阿拉丁就將賈方收回了他的新神燈中,連艾格也一起被吸進去了。精靈很快的就將賈方的神燈丟進了當初找到神燈的洞穴中。
阿拉丁最後終於許了願,讓精靈能夠重獲自由,而精靈也會此感到很驚喜和高興。而茉莉公主更深愛著阿拉丁,於是蘇丹就更改了規定,讓茉莉公主能夠嫁給阿拉丁。精靈於是離開了阿格拉巴,前去環游世界,而茉莉公主和阿拉丁也訂婚了,故事結束。

閱讀全文

與大維齊爾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外親情高分電影 瀏覽:845
2017最優秀電影 瀏覽:68
狼人電影有哪些美國 瀏覽:190
白嫖電影網 瀏覽:342
何鴻燊原型電影劉德華 瀏覽:548
雙程電影第一部百度 瀏覽:618
a夢所有大電影 瀏覽:615
d什電影院 瀏覽:629
哪個軟體的電影可以免費看 瀏覽:925
電影院包私人影院 瀏覽:886
美國電影插翅難逃女主角 瀏覽:465
韓劇電影愛情的味道 瀏覽:280
我是獵妖師2017電影 瀏覽:815
電影主角叫池歐 瀏覽:602
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瀏覽:56
人鳥動漫電影 瀏覽:764
馬的抗戰電影大全2015 瀏覽:337
共享電影院 瀏覽:525
丸電影院 瀏覽:360
大鵬電影四川話 瀏覽: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