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簡單說明電影發展史上的幾次重要突破
電影史上的三次重大變革都與現代科技的發展有密切聯系:
1.電影藝術史上的第一次大變革是從無聲到有聲。
2.電影藝術史上第二次大變革是從黑白到彩色。
3.電影藝術史上的第三次大變革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至今,電影正在大踏步地進入高科技時代。
2. 為什麼說世界電影藝術發展史上三次重大變革均與現代科技的發展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
三次重大改革和政治有關的話那就是 從蘇維埃新經濟政策 美國羅斯福新政和中國的改革開放來講了 高中政治講過人類文化大系統的法杖,物質文化是基礎,制度文化是中介,精神文化是核心。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決定和制約精神文化 所以,經濟、政治對於包括藝術在內的精神文化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電影作為藝術的一部分,電影文化與這種變革相互關系表現在 電影藝術會受到科學等其它精神文化的影響,也反過來影響著它們。電影包含於藝術,藝術又是精神文化的獨特組成部分,發揮著推動著人類文化的歷史發展進程,體現和反映出人類文化的各個歷史發展階段,再者說,藝術又必然受到體制的制約。。先說改革開放:革開放最根本的意義在於解放了思想,實現了思想的解放,思想又帶動文化,文化映射出藝術,不同體制有用不同體制的特點。再說羅斯福新政(高中的時候經常拿羅斯福新政和改革開放做對比辨析題的)新政時期為大蕭條的過渡時期時期。在此期間,美國的藝術市場也在劫難逃藝術家的作品忽然沒有了買主,即使有,價格也被壓得很低,在這種惡劣的環境里,藝術家的境況可想而知,美國政府在大力恢復經濟的同時,也採取了一系列扶助文化藝術的政策,不僅救藝術家於水火,更為日後美國抽象表現主義躋身西方藝術的領導地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政府頒布按管工的工資付給藝術家報酬,年輕的美國藝術家們已經意識到他們尚未真正參與到我們的國家和文明目前正在經歷的社會變革中去,因而如果能夠得到政府的協助的話,他們可以以一種長期存在的藝術形式表現我們的社會理想。他們將以生動有力的紀念性作品表現和弘揚您為之奮斗的社會理想。由於藝術觀點和政治態度不同,美國的電影文化變現的針對點也不同(我覺得國外的文化可以被一些現實因素統治但不會被體制統治,中國就杯具了....)
蘇維埃新經濟政策忘了。。。我看看書再寫 科技革命的內容也忘了。。
3. 《肖申克的救贖》為什麼可以排行影史第一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劇有多牛逼?你一定想都想不到。就說在國內的好評吧,在豆瓣上的打分人數超過100萬,評分9.6,80%以上的人打五星,穩穩占據著豆瓣Top250第一的寶座,到底是牛掰在哪裡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裡面的經典句:正能困住一個人的,不是鋼鐵鑄就的牢籠,而是心中矗立的高牆。這句話無不是反映了現在的我們,能夠困住我們的不是社會,而是我們心中自己的那道圍牆,像一個無色的線在緊緊的把我們捆綁在了規則之下。
這部電影最打動人心的就是追求自由的希望。
4. 世界電影史上的第一
世界電影簡史
1895~1910
● 12月28日盧米埃在巴黎大咖啡廳放映自製的十部影片(1895)
● 第一家專映有聲電影的「留聲影院」在法國成立(1900)
● 柏格森之喜劇論文《論笑》發表(1900)
● 維他公司vitagraph成立(1900)
● 愛德溫.波特的《美國消防員生活》採用復雜的戶外拍攝鏡頭,並以溶的手法連接鏡頭,開啟之後劇情片的拍攝手法(1902)
● 四月,美國第一家長期放映電影的戲院「電化劇場」在洛杉磯開幕,由湯瑪斯.陶利創立
(1902)
● 傳記公司開始在室內攝影棚使用人工燈光(1903)
● 美國第一家「五分錢戲院」在匹茲堡設立(1905)
● 愛彌兒.考爾正試探動畫影片的可能性(1905)
● 第一部卡通影片:《做鬼臉的步驟》,由詹姆士.史都華.布萊頓製作完成(1906)
● 李狄佛斯特發明的音管,指出電子聲音擴音的可能性(1906)
● 澳洲的第一部警匪片《大盜凱利的故事》完成,長度約一小時(1906)
● 此年估計每周約有八千萬美國人光顧五分錢戲院(當時美國人口約一億人),而全美已有五千家以上的五分錢戲院(1907)
● 葛理菲斯到傳記公司工作,因為影片生場量大,於是發展出分工模式,使得電影導演首度由不懂機器的人來擔任(1907)
● 美國「國家檢查局」成立(1907)
● 法國開始製作舞台式的藝術電影(1907)
● 愛迪生合組「電影專利公司」,授權拍攝、發行與放映電影(1908)
● 「火車大劫案」導演愛德溫.波特與愛迪生公司決裂,愛迪生公司不久後停止拍片。至此初始電影漸被劇情片取代(1909)
● 卡爾.德蘭姆利用IMP公司旗下的女演員:法倫絲.羅蘭斯的假死亡消息,造成明星風潮
(1910)
● 葛理菲斯率領公司的演員與工作人員到洛杉磯定居,許多電影公司相繼搬到加洲的好萊塢地方發展(1910)
重要作品:
《月球之旅》A Trip to the Moon
1900/梅里葉/法國/黑白
《美國消防員的生活》The Life of an American Fireman
1903/愛德溫.波特/美國/黑白
《火車大劫案》The Great Train Robbery
1903/愛德溫.波特/美國/黑白
第一部西部片的誕生。
《靈犬救主記》Rescued by Rover
1905/西希.赫普渥斯/英國/黑白
開創在屏幕上說故事的技巧,是葛里菲斯之前剪輯最巧妙的作品。
《鷹巢歷險記》The Eagle's Nest
1908/愛德溫.波特/美國/黑白
內容描述營救被老鷹捉去的嬰兒的過程,葛里菲斯演出並在此片中學習到導演的技巧。
1911~1920
● 華納兄弟開始製作電影(1912)
● 第一本電影雜志《影劇》在美國問世(1912)
● 賽納特的基斯東公司成立(1912)
● 阿道夫.索克成立「名人公司」(1912)
● 威廉.福斯成立「票房誘力公司」(1912)
● 賽納特製作第一部美國喜劇長片《泰莉的傷心羅曼史》,使卓別林踏上明星之路(1912)
● 美國「環球公司」成立(1912)
● 葛理菲斯成立自己的電影公司(1913)
● 西席.地米爾為了拍攝《番妻記》至加州,以每月七十五元租下好萊塢谷場(1913)
● 達達沙赫.法蘭克完成第一部印度電影,器材則全部由英國進口(1913)
● 第一家重要的新型豪華戲院「河濱戲院」建於百老匯(1914)
● 霍金遜成立派拉蒙公司(1914)
● ●貝拉斯哥的燈光技術師布克蘭至好萊塢(1914)
● 梅里葉拍完他的最後一部電影(1914)
● 第一次世界大戰讓許多國家管制敵國電影進口,間接為本國電影保留了發展空間(1914)
● 卡爾.蘭姆建立宏大的環球攝影城(1915)
● 「電影專利公司」被法院宣判違反托拉斯法,宣布倒閉(1915)
● 葛理菲斯,英斯與賽納特成立鐵三角影業公司(1915)
● 「票房誘力公司」改名為「福斯公司」(1915)
● 1915~1917之間確立了好萊塢的經濟模式(1915)
●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雨果.孟斯特堡寫下《電影劇-心理的研究》(1916)
● 艾倫.瑞在《萬神殿》中改良貝拉斯哥式布景(1916)
● 卓別林至轉至「互助公司」發展(1916)
● 德國政府成立「烏發製片公司」,開始拍攝戰爭宣傳影片,以壓制國內的反戰聲浪
(1918)
還有很多,具體見:參考資料
5. 雅典奧運會和電影的誕生相差了幾年
雅典奧運會是奧林匹克大家庭最大規模的一次團圓。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202個國家和地區的10500名運動員,參加了28個大項301個小項的比賽。他們以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挑戰極限、攀越新高,在田徑、游泳、自行車、舉重和射箭等賽場,創造了20多項新的世界紀錄。
美國、中國和俄羅斯分別以35、32和27枚金牌排在金牌榜前三位,成為領跑的第一集團。奧林匹克在自己的故鄉見證了世界體壇新格局的誕生——美、中、俄三強鼎立的新格局在上屆奧運會初現雛形,在本屆奧運會上進一步得到鞏固。
6. 關於人類歷史上第一部電影,你了解多少
關於世界上第1部電影,其實一直存在爭議,有很多研究歷史的人,把一位在英國工作的法國人路易斯.普林斯所拍攝的《朗德海花園場景》看成是世界上的第一部電影。
這部電影其實只有短短的三秒鍾時間,它用紙膠片記錄,單鏡頭拍攝,主要內容是記錄的4個女人在花園跳舞,路易斯.普林斯在他拍攝這部短片兩年後在1890年於一輛火車上失蹤,直到一百多年後,人們才從一張被淹死的男人照片上推測可能應該是他本人,他也被稱為電影之父。
《朗德海花園場景》由於這部電影時間只有三秒鍾,盡管事實上它是世界上的第1部電影,但是有很多人更傾向於把另外一位法國人,路易斯.盧米埃爾在《朗德海花園場景》誕生的幾年之後,於1895年拍攝的《工廠大門》稱之為世界上的第1部電影。
《工廠大門》這部電影片長一分鍾左右,他用黑白鏡頭記錄了工廠工人上下班的場景,影片中「一群女工人首先從工廠走出來,她們穿著緊身上衣和長裙,然後一群推著自行車的男工從裡面出來,而工廠老闆則在此時乘坐著兩匹駿馬拉著的馬車進入工廠,然後工廠的守門員關上了大門,電影結束。
這部電影的取景位置比較有特點,工廠大門只是佔到了盡頭的1/2左右,它位於鏡頭右邊,而在鏡頭左邊還有一個小門…據說這部電影因為沒有拷貝,所以賣一份拍一份,因此版本不止一個版本,不過通常意義上人們把有一輛兩匹馬拉著工廠老闆的版本,認為是最初的版本,這部電影對人類電影史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也被人們認為是世界上最優秀的100部電影之一。
7. 世界電影史上的第一 彩色影片、紀錄片、第一次影展
1935年,世界歷史上第一部彩色電影問世:馬摩里安在他執導的《浮華世界》中首次使用了彩色技術。
1895年,法國人盧米埃爾放映了他的第一部影片,也是世界第一部"紀錄片"--《工廠大門》。
1922年,美國人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納努克》完成並公映,是世界上的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記錄片。
1932年,世界上的第一個影展--威尼斯影展誕生,主要的首獎是金獅獎。
8. 簡述電影發展史上三次重要的變革
1、電影藝術史上的第一次大變革是從無聲到有聲。
2、電影藝術史上第二次大變革是從黑白到彩色。
3、電影藝術史上的第三次大變革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至今,電影正在大踏步地進入高科技時代。
電影誕生
在我們眼前每秒鍾以24格畫面(從前是16格畫面)的速度轉動的影片,之所以能給我們以運動的幻覺,是因為反映在我們眼膜上的形象不會立即消失。我們眼睛的這一特點——或者說這一缺點——即形象在眼膜上的滯留性,可以使一塊燃燒著的木炭在被揮動時變成一條火帶。
這種現象曾被古時的人們發現過。在17世紀和18世紀,牛頓和達賽爵士曾進行過這方面的研究。但由此打開通向電影的道路,則還有待於在瑞士出生的英國人彼德·馬克·羅傑特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