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平台 > 弘一大電影

弘一大電影

發布時間:2023-04-24 13:29:47

① 半世繁華半世僧,不負如來卻負卿——《一輪明月》

電影《一輪明月》講述的是民國大家李叔同的一生,故事平淡無奇,但李叔同的人生卻波瀾起伏,充滿了傳奇色彩。

李叔同,著名畫家、音樂家、美術教育家,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書法造詣非凡,精通書文篆刻,對法學頗有研究,涉足的眾多領域都有不凡成就,可謂是一個傳奇人物。1918年秋,是李叔同的人生轉折點,他看破紅塵,遁入空門,法名演音,號弘一,專修律宗,律宗乃佛門輪讓之最嚴戒,而弘一法師卻無所畏懼,終成一代宗師。真可謂事事認真,事事精通。

兒時的李叔同並不快活,父親在自己五歲時就已去世,自己的母親又非正室,處處受排擠,李叔神遲同自此變得內向。成年之後,又受長輩封建思想的控制包辦婚姻,母親去世後,東渡日本,在話劇方面有所進展,並認識自己的日本妻子,李叔同攜日本妻子回國後,於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院任教音樂、美術,對當時的學生豐子愷、劉質平二人影響深遠。

1918年秋,李叔同決意出家,任親朋好友相勸,「已經決定了的事,怎麼還會再改?」。自此,俗世間少了一位大家,空門中多了一位大師。在電影中,日本妻子心痛不舍,讓他去日本出家,因日本的僧人可攜妻室,可李叔同卻說:「我是中國人,只做中國人的和尚」。並寄給妻子書信一封,以表心態。從此他國明月,兩心相隔,縱是有緣相逢,你是紅塵中一位過客,他是空門里一服海青。電影中有這么幾段對話:李叔同與日本妻子分別站在兩條船上訴別,「叔同」,「請叫我弘一」。妻子哽咽,「弘一法師,請告訴我,什麼是愛?」,弘一閉眼,「愛,是慈悲」。一句話,從此天涯海角,弘一法師將小愛割捨,將大愛播撒世間。

那皎皎月光,灑滿人間萬點亮。那時,日軍大舉侵華,弘一法師率眾僧聲援,並成立戰時救助會,為國為民,盡心盡力。於佛門里,尋救國良方,病榻之上,遺恨含言:我們一心向善,敵人卻向惡!好友夏丏尊及學生豐子愷等多次出財救濟他的生活,弘一法師卻將錢物盡數捐給前線。1942年,一代傳奇大家、宗師,就此別世,享年六十三歲。

電影的最後,弘一法師於江河乘小舟向月光駛去,從此,一輪明月永遠的在天空中散發光茫。張愛玲如此評價:「不要認為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的圍牆外面,我是如此游桐李的謙卑。」

「一瓢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② 有關弘一法師的電影有哪些

余秋雨《廟宇》

弘一法師(1880-1942)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息人,生於天津。既是才氣橫溢的藝術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 。「二十文章驚海內」的大師,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蘆耐敬、文學於陪慎一身,在多個領域,開中華燦爛文化藝術之先河。他反中國古代的書法藝術推向了極至,「樸拙圓滿,渾若天成」,魯迅、郭沫若等現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師一幅字為無尚榮耀。他是第一個向中國傳播西方畝肆音樂的先驅者,所創作的《送別歌》,歷經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成為經典名曲。同時,他也是中國第一個開創裸體寫生的教師。卓越的藝術造詣,先後培養出了名畫家豐子愷、音樂家劉質平等一些文化名人。 他苦心向佛,過午不食,精研律學,弘揚佛法,普渡眾生出苦海,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盡的精神財富,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是中國絢麗至極歸於平淡的典型人物。 太虛大師曾為贈偈: 以教印心,以律嚴身,內外清凈,菩提之因。 趙朴初先生評價大師的一生為:\"無盡奇珍供世眼 一輪圓月耀天心

③ 好看的佛教電影

《達摩祖師傳》,《慧能大師》,《百年虛雲》,《玄奘大師》,《觀世音》,《了凡四訓》,《地藏王》,《釋迦牟尼佛傳奇》,佛祖傳,釋迦摩尼佛的一生,超越輪回,念佛滅罪,佛說長壽滅罪經,逆緣,討債鬼,十八玉羅漢,現世報應,阿修羅城之瞳,解怨,。。。
搜索「佛教電影電視劇精選專輯」,土豆網有的看

④ 講述弘一法師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片名:一輪明月
導演:陳家林
導演:路奇
編劇:楊捷 武華 於洪洋
領銜主演:濮存昕
主演:徐若瑄
李建群
類型:劇情
片長:105分鍾
出品:北京一輪明月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劇本規劃策劃中心
泉州廣播電視中心
獎項:第11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優秀男演員獎
上映日期:2005年8月

《一輪明月》是一部以二十世紀初的文化名人、佛學高僧李叔同的出家生涯為軌跡,衍射出一代高僧倡導佛學,精研戒律,孜孜復興律學的偉大精神的愛國愛民情懷高尚的故事影片。弘一大師的一生是充滿傳奇與藝術至臻的一生,他以詩賦文章、金石書畫、戲劇音樂的無所不精……

⑤ 重病的僧人:沒有積蓄、沒有親人,他們生存的希望在哪

當我們到偏遠地區,看到一些孩子,他們過著艱苦的生活,而他們有時一個小小的願望,往往讓我們淚流不止。


當我們看到年邁的老人,獨自一人在角落裡尋找別人丟棄的食物時,這一幕幕情景讓我們內心受到觸動。

但是,隨著我國快速的發展,這些狀況很少出現,讓我們感受到祖國的強大和世間的溫暖。


提起僧人,讓我們不禁想到香火旺盛的寺廟和得道高僧,還有網上說高學歷人才出家、僧人開豪車、香火錢收入高達上億元等等的報道,讓我們心裡對僧人有一種不可言喻的印象。


可是呢?這些畢竟都是少數的,而大部分人出家,都是為了心中的信仰。

我們稍微認真思考一下,就會發現如果這些僧人都是一群有錢的僧人,那麼還會出現遼寧大悲寺僧人化緣乞食、86歲的意求老法師放棄治療、張久(化名)是青海省一家寺院的僧人無錢治病的狀況嗎?

在一部紀念弘一法師(李叔同)的電影《一輪明月》里,病重的弘一法師說:「大病從死,孫念小病從醫」。


這正是對現實生活中重病的僧人真實的內心寫照,試問一下,連一位著名的佛教得道高僧都無法保障自己的生活,又何況是一位普通的僧人呢?

縱觀佛教 歷史 ,在古代,曾設有如意寮、安養堂、往生寮等等,來保障他們的生活,當僧人生病就會得到妥善安置。


如果無法治癒的,都會送到往生寮,然後僧眾一起助念,讓他們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

可是,現在呢?雖然條件得到了改善,還有醫保,可是這些重病的僧人卻境況堪憂,他們沒有任何的積蓄,更沒有親人和子女守護在身邊。

雖然醫保可以報銷,但是這只是少部分的,他們所面臨的情況就是慢慢的等待生命的逝去,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悲哀呢?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 社會 ,我們往往認為出家是一種職業,認為沒有真正的修行人,以為僧人都是有錢人,過著富貴的生活。


據中國宗教調查(China ReligionSurvey,CRS)2015年報告顯示,中國宗教教職人員經濟收入遠低於當地民眾平均水平,人均月收入僅為397元, 這一情況的出現,可謂是讓我們所料未及的。

而且還有一些寺院並沒有為僧人繳納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那麼以後這些僧人生病了,又如何去得到保障呢?

佛教自傳入我國,後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和傳播,成為了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而佛教僧眾更是把弘法利生當作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他們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用佛法的智慧和慈悲去引導人們斷惡修善,讓人們保持自己的初心和平常心。

可見佛教不僅是一種信仰,更是一種文化和智慧,而僧眾更是其發展和傳播的一種不可或缺的力量。

如果他們連生活都得不到保障,又如何去修行,怎麼去弘法利生呢?長此以往,這種文化將會被淹沒。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有寺廟3萬余座,在冊佛教教職人員約24萬。

我們所不知道的,在這些僧人中,不知道有多少僧人已經年邁,甚至在忍受病痛的折磨,他們一生以苦為樂、慈悲為懷,可是到最後,還要為晚年的生活和病痛所折磨,最後無奈來選擇自生自滅。


而東北遼寧的大悲寺,在妙祥法師的住持下,他們持金錢戒,更是不接受人們的供養,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過後,就會行腳,開始苦行、化緣、乞食。

他們用自己的那顆虔誠之心,向我們詮釋了什麼是一心向佛,也讓我們見證了佛門的一片凈土。

可是歲月無情,如今他們已經走向年邁,而且還清苦一生,他唯凱迅們會一直走下去,可是他們面臨病痛時,又不知該何去何從。

妙祥法師曾說:「佛法的戒律就是不摸金錢,那不摸錢就是我們的糧食,就是我們需要的一切甘露,就是我們的生命」。


聽起來,這不正是佛教的真實意義所在嗎?當我們在質問那些酒肉和尚時,卻往往真實的忽略了這些一心修行、弘揚佛法的僧人。

這些真正修行的僧人,他們一心向佛,過著清苦的常伴青燈古佛的日子,更是不會去爭取自己生活的保障,他們只指此有一些很少的收入,可是當身患疾病時,就會成為他們的一大難題。

而一些僧人,則認為這是修行中的一種考驗,到最後會選擇圓寂,但是在世俗人眼中,他們則是被誤解和忽略的一個群體,更是一種悲哀。


在我國各地,有一些師父曾經身患重病,最後得到善心人士的救助,使他們能夠得到生活和生存的保障。


比如:麥桑師父,是四川某寺院的堪布,因罹患糖尿病引發腎衰竭和尿毒症等並發症,住院一個月花了8萬多元,因為沒有積蓄,最後無奈選擇放棄治療。

還有86歲意求老法師,他身患三種癌症,由於沒有多餘的積蓄,不願動用重建寺院的啟動資金,選擇默默的承受這種病痛的折磨。

這樣的事情更是數不勝數,正是因為他們是僧人,尋求幫助的道路更是難上加難。雖然得到了許多愛心人士的幫助,可是對於這個特殊的群體,還是杯水車薪。


佛教曾說:「心中有愛、處處皆是愛」,只要我們理性的去對待,放棄心中的偏見,用我們的大愛精神,去伸出援助之手,必將感受到世間的溫暖,體會愛的陽光,感受愛的真諦。

⑥ 在線求2005年陳家林執導的電影《一輪明月》的免費百度雲資源

《一輪明月》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提取碼:u8kr

《一輪明月》是由陳家林/路奇執導,濮存昕/徐若瑄VivianHsu/李建群/尹治/胡光子/劉偉明主演的電影。於2005年8月5日在中國大陸上映。該片講述了在日本留學多年的李叔同(濮存昕飾)終於回到了魂牽夢繞的祖國,當時正置辛亥革命成功,他為共和歡呼,並出仼《太平洋報》副刊主編,憧憬國家美好未來。好景不長,沒過多久國家陷入軍閥混戰,李叔同也從穿洋裝的主編轉變為懦雅的布衣君子,以教授書畫為業。其間,培養了豐子愷(尹治飾)、劉質平(胡光子飾)等一批日後的藝術名家。此時的李叔同對佛學產生濃厚興趣,遁入空門,法號弘一。閩南佛學院太虛院長(劉偉明飾)與弘一法師都有宏大的志願,雖門派不同,最終卻殊途同歸。抗戰爆發後,身患重病的弘一法師仍堅持抗日救亡運動,並譜寫救亡歌曲鼓舞士氣,1942年10月13日,一代大師駕鶴西去。

⑦ 李叔同的世夢講的是什麼

Yes娛樂6月12日綜合報導為紀念弘一大師(李叔同)誕辰135周年,第一部「送別」主題的新媒體電影《世夢》在北京完成後期製作。該片由北京瀞華文化藝術傳播中心與北京光影時光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攝制,講述了一段頗具佛家意味的愛情別離纖薯故事,在女主角「把袂牽衣淚如雨,此情誰與語」的意境中影片緩緩結束,並伴隨著「送別」的曲調,使觀者頓生「明日非今日,長亭更短亭」之感。低吟一闋,哀婉惆悵!

《送別》曲調取自約翰·P·奧德威所作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李叔同留日期間,日本歌詞作蔽豎清家犬童球溪採用其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曲,在日本傳唱不衰。1914年,李叔同在浙一師執教期間為此曲重新填詞,便是如今耳熟能詳的《送別》,一句「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在百年中觸動了無數國人的內心,其中也包括漂泊海外的遊子。台灣女作家林海音在其自傳體小說《城南舊事》中便兩次提到《送別》這首歌,1982年吳貽弓導演將其搬上銀幕,依然沿用《送別》作主題歌曲,令觀者回味不已。

影片的導演袁健說,《世夢》是他和朋友創立北京瀞華文化藝術中心之後,拍攝的第二部「李叔同文化題材」的短片,李叔同(弘一大師)是他最為尊崇的文化巨匠,百餘年來少有人及,而《送別》又是大師在俗期間創作的家喻戶曉的歌曲,以「送別」為主題的情感故事更易打動觀眾的內心。作為中國近代音樂的啟蒙者,其創作的許多音樂也都會恰當的渲染在影片之中。

作為一部「李叔同文化題材」的影片,不僅有著凄婉可誦的別離故事,而且傳統文化意蘊也是該片的一大亮點,弘一書法與佛教寫經也作為其中的敘事線索與文化符號,更深層次的展現了影宏前片的情感基調與美學內涵,使其成為一部值得品味的新文人電影。

⑧ 一部講述日本遺孤在中國長大當上和尚,後來訪問日本母子團聚的電影

你好!
一輪明月
總導演:濮存昕再現一代高僧弘一法師
片名1992
《清涼寺的鍾聲》
2005
電影
《一輪明月》
李叔同(弘一大師)
《一輪明月》:路奇
編劇:濮存昕
主演:楊捷
武華
於洪洋
領銜主演:陳家林
導演
打字不易,採納哦!

⑨ 《一輪明月》:從「李叔同」到「弘一法師」,半世風流半世僧

在他39歲那一年,「李叔同」成為了「弘一法師」,而此時,他的結發妻子為他養育了一對兒女,他留學時娶的妻子,隨他遠渡重洋而來,已陪伴了12年。

他們各自站在小船上,日本妻子雪子不甘心地問:「叔同……」

話音未落,他即打斷,「請叫我弘一。」

這是電影《一輪明月》中的畫面,由此將弘一法師波瀾壯闊的一生,分成上下兩半場。

上半場,他是一年光零花錢就30萬大洋的天津豪門貴公子,他師從蔡元培先生,留學日本,詩文、書畫、篆刻、油畫、音樂、戲劇,無一不通,精彩絕艷。他辦過報紙,在浙江第一師范做信族謹過老師,都因為時局而受挫,報國熱情一次次被熄滅。

下半場,他一心向佛,復興了失傳多年的南山律宗,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為傳佛法他開辦佛學院,並且「念佛不忘救國」,用一顆悲憫之心渡世上苦難之人。

電影以4歲的小李叔同玩陀螺開始,以63歲的弘一法師看另一個娃娃玩陀螺結束,似乎在說,生命就是一場輪回。

這部電影獲得了第11屆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故事片獎,主演濮存昕獲得最佳男主角提名。那年獲得最佳男主角獎的,是《新警察故事》中的成龍

這部片子以白描的方式講述了弘一法師的一生,情節沒有太大的波瀾起伏,但是每一章節都用精彩的鏡頭語言、音樂、和恰當的表演,鋪排得很緊湊,娓娓道來,貫穿人心。

弘一法師的一生太厚重,他的佛法修為我不懂,只能仰視。但是他的藝術作品我們可以欣賞,並且這部平鋪直敘的電影,也因藝術氣息的加持而增色不少。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李叔同最為現代人熟知的音樂作品應該就是這首《送別》。

但其實,作為中國第一位用五線譜譜曲的音樂家,他的音樂作品非常多,有愛國歌曲、抒情歌曲、哲理歌曲。他在1905年就編輯出版了《國學唱歌集》,後被當時的滑基中小學取為教材。

在電影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音樂,是他在母親葬禮上彈唱的一首《夢》。

「哀遊子煢煢其無依兮,在天之涯;惟長夜漫漫而獨寐兮,時恍惚以魂馳」……

李叔同的父親李筱樓72歲去世,這年他只有5歲,他是父親的第四房小妾所生,上面還有三位「母親」管著。

他雖出身富貴,但不自由,高牆大院里的日子並不好過。要讀書考功名,要念經禮佛。

婚姻他說了不算,他愛津城名伶楊翠喜,但這種出身的女子怎麼能進天津巨富之家的大門呢。他聽從母命,娶了門當戶對的鹽商之女俞氏為妻。

他有一腔報國之心,支持戊戌變法,可是不久變法失敗,六君子亡的亡,逃的逃,他被造謠是六君子同夥,被迫帶著母親妻兒逃往上海。

母親在上海病逝,在彌留之際對他說:我知道你一直都不快活,我死後,你盡管做你喜歡的事便好。

他將母親的靈柩從上海帶回天津老家,不顧二哥和叔叔的反對,打破禮制,給母親辦了一場西式葬禮。

他和妻兒不披麻戴孝,來弔唁的賓客也不用跪拜大哭,只需著黑衣,恭恭敬敬地給母親敬個禮即可。

他特地為母親創作了一首歌,在葬禮上他沒有流一滴眼淚,只是唱了無數遍:

「月落烏啼,夢影依稀,往事知不知?泊半生哀樂之長逝兮,感親之恩其永垂。」

連一向和母親不合的三娘都不禁潸然淚下,說:「三郎,等我葬禮的那天,你也給我彈一曲吧。」

李叔同的音樂沒有矯揉造作,沒有兒女情長,都是有感而發的大愛,對親人、對故園、對祖國,成為弘一法師後,還有對佛法。

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學習油穗尺畫,他的日本妻子雪子(徐若瑄飾),就曾是他的裸體模特。

2011年底,中央美院在整理庫房藏品時,發現一幅晚清時期的半裸女體油畫像,十分驚訝,這可能是中國最早的裸體油畫,經過鑒定發現是李叔同的手筆。

他還是第一位將人物裸體引入西畫教學的老師,這在保守的民國可謂驚世駭俗。

在杭州師范任教期間,因為這個教學理念的沖突,李叔同受到官方打壓,這也是促成他遁入空門的原因之一。

也許是為了應和弘一法師的美術修養,《一輪明月》的畫面很有油畫的質感。

電影中很多鏡頭是對稱構圖,用四周的靜物形成天然的取景框,然後把主體放在中間,一束光打下來,突出明暗對比,即便是一個空鏡頭,也能很好的襯托劇情的情緒。

沒有取景框的時候,就把人物放在黃金分割點上,用遼闊的背景,深沉的色調,體現人物的渺小、無力感。

從「李叔同」到「弘一法師」後,他將過去種種才藝都一概摒棄,從此沒畫過畫、沒彈過琴,甚至也不再作詩。唯獨對書法一道,他不曾丟棄。

弘一法師曾說:佛法不能當人情,但書法可以是。

他出家後,把書法視同佛法,既藉此修身養性,但並不刻意研習「書法」,而以「寫字」名之。有人求字也不輕易送之,而只送有緣之人。

弘一法師的書法是有禪意的,這種風格獨樹一幟,成為書法史上別具一格的「弘一體」。

「李叔同書法」和「弘一體」是不一樣的,前後判若兩人,沒有對佛法的修行,就沒有「弘一體」。

電影開場有一副「悲欣交集」的字,是弘一法師的絕筆,與他平時書寫的淡然之氣也不相同。

這四個字寫得更有力量,更加蒼涼,即有他自身前往極樂世界、此生無憾的灑脫,又有見世人還在苦海掙扎,不忍國家積貧積弱的悲愴。

因為各人有各人的審美,有人欣賞弘一體的禪意,也有人說他的字寡淡,了無生趣,像小孩的字。

我們已經無法用「書家」的標准去評判他,他的境界早已超越了書「家」。

電影中,李叔同和雪子最後於西湖相見,各乘一葉小舟,相對而望。

雪子想要最後挽留他,問;「弘一大師,請問什麼是愛?」

他答道:「愛,就是慈悲」。

雪子潸然淚下,說,「慈悲對世人,為何獨傷我?」

然而回應她的,只有西湖上縹緲的霧和岸邊的柳。

如果李叔同沒有出家,繼續活躍在文化領域,不知道會有多少偉大的作品傳世。

林語堂曾感嘆,李叔同是他們那個時代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

可是他選擇了一條完全不同的路,一條用佛法濟世的慈悲之路。

也許在他15歲誦出「人生猶似西山日,富貴終如草上霜」這句話時,就已經註定了一生都將與眾不同。

無論是「李叔同」還是「弘一法師」,他的這一生,活得肆意,活出了自己。

#齊帆齊2022年寫作營 第38篇 2329字 總56258字#主題文

⑩ 一個和日本和尚有關的電影。

2005
電影 《一輪明月》 李叔同(弘一大師)
劇情介紹
李叔同出生於天津豪門富戶,因為是庶出,加上幼年失怙,於是過早地體驗了人生的殘缺。當年奧國公使送給父親的一架鋼琴,伴隨他走過寂寞童年。李叔同初涉人生,探求中華文化底蘊,悲憫國家民族苦難,創作《祖國歌》,傳頌大江南北。
李叔同在音樂、詩詞歌賦、篆刻、書法、繪畫、表演諸方面造詣頗深,才華滿身,一腔憂憤,常寄託於風情瀟灑間,與坤伶楊翠喜、歌郎金娃娃、詩妓李蘋香以藝事相往還。
李叔同考取上海南洋公學,受業於蔡元培,邃覓群科,鑽研法學。與黃炎培組織滬學會,宣講進步思想。不久,蔡元培遭到通緝,黃炎培逃亡日本。李叔同尋求濟世之途的夢想化為泡影。
母親去逝,李叔同運靈回津,反陳規陋習,采西式喪禮,自彈鋼琴,唱悼歌,感人至深,轟動津門。李叔同了無牽掛,遂東渡日本。
李叔同在日本學習油畫,從事音樂、戲劇創作。創刊《音樂雜志》,發起組織春柳社,演出話劇《茶花女》。其間與日本姑娘雪子相戀結婚。
李叔同回到闊別六年的祖國,正值辛亥革命成功,填《滿江紅》詞,為共和歡呼,主編《太平洋報》副刊,盡情施展才華。旋即,中國陷入北洋軍閥統治的黑暗年代,報社停刊,李叔同移席杭州浙江一師,由西裝革履的翩翩公子,變為恂恂儒雅的布衣君子。是以藝術狂狷,裁成眾多。創作了以《送別》為代表的一批優秀歌曲,在美術課中引入西畫系統,首開裸體寫生先河。言教之餘,益以身教,莘莘學子,翕然從風。培養出豐子愷、劉質平等一批優秀學生。其間與夏丏尊為友,馬一浮為師,刻意於自身修養,對佛學產生濃厚興趣。於虎跑寺斷食十七天,身心靈化,飄然出世。李叔同告別好友、門生和妻子,遁入空門,法號弘一。
弘一從寂山師,閉關修律,數年寫成《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從印光師僅七天,其「惜福」和「救世」的嘉言懿行,深刻影響了弘一以後的修行生涯。弘一律已至嚴,治學至勤,操行至苦,雲游四方,恆跣足芒鞋,孑然一擔。當他站在馬一浮面前時,儼然是一顆充盈的般若種子;當他與夏丏尊重逢,不能不令其感動落淚;他與中外學者比肩而坐,僧俗殊途、塵凈兩致造成的矜持,使氣氛寂寞凝注;門生豐子愷、劉質平奉上《護生畫集》和《中文名歌五十首》,他以一顆深大的心諄諄教誨,指點迷津。
弘一應閩南佛學院邀請前來講律,太虛院長正准備去歐洲講學。太虛希望弘一和他一起創建更偉大的佛教事業,如同當年弘一把西方的音樂、美術、戲劇引入中國一樣,把佛教引向世界。弘一認為兩人雖然門派不同,卻是殊途同歸。太虛推遲行期,期待弘一對閩南佛學院的頹勢有所改變。弘一偶得太虛舊作《三寶歌》,欣然為之譜曲。《三寶歌》在佛學院傳唱開來,對學僧起到教化心靈的作用,太虛深為感動。兩位大師的合作傳為千古佳話。
弘一來青島湛山寺講律,受到僧俗兩界熱烈歡迎,報上還登了消息。專程從南方趕來聽弘一講律的青年學僧妙蓮,見此情景,大失所望,當面指出弘一喜歡聞名利養、風光場面,不適合講律。其實,弘一早已和湛山寺住持約法三章「不為人師、不開歡迎會、不登報揚名」,無奈亦然既成事實。弘一從善如流,不僅接受妙蓮的批評,還和妙蓮一起探討佛教教育的未來。弘一在妙蓮身上看到了佛教的希望。
「七七事變」爆發,日寇大舉入侵中國,弘一年近六旬,身患重病,依然積極參加抗日救亡,宣講「念佛不忘救國」,親自譜寫抗戰歌曲。
一九四二年十月十三日,偉大的愛國者、中國近代藝術的先驅、南山宗第十一代祖師弘一大師,在悲欣交集中吉祥生西。
趙朴初題詩:深悲早現茶花女,勝願終成苦行僧。
無數奇珍供世眼,一輪明月耀天心。

閱讀全文

與弘一大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電影感人愛情 瀏覽:336
我的母親3韓國電影 瀏覽:796
印度拍電影的時候用英語說話 瀏覽:813
豬八戒免費電影網 瀏覽:716
陳坤和劉德華合作的電影 瀏覽:108
女主電影推薦 瀏覽:645
一個美國女孩奮斗的電影 瀏覽:837
賀歲片電影推薦前十名 瀏覽:789
哪裡可以買小電影網盤 瀏覽:971
成龍電影帕傑羅音樂 瀏覽:412
推薦看電影的網 瀏覽:761
武漢哪裡可以免費觀看中國電影 瀏覽:797
2017年好看的華語電影排名 瀏覽:613
電影視頻資源哪裡找的 瀏覽:769
5歲娃可以帶3D眼鏡看電影嗎 瀏覽:909
酷炫動作電影 瀏覽:949
獅心是哪個國家電影 瀏覽:810
國外電影怪物吸食腦子 瀏覽:45
時光冒險的電影2015年 瀏覽:567
俄羅斯導彈鎖定飛機電影 瀏覽: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