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副理事長級別
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副理事長級別以上
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的理事長手念談級別有:
1、理事長: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主席;
2、副理事長: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副主席;
3、常務副理事長: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副主席;
4、常務理事: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常務理事;
5、理事: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理事;
6、監事長: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監事長;
7、監事:中國電影電畢碰視技術學會監事;
8、秘高譽書長: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秘書長。
Ⅱ 上海毛戈平形象設計藝術學校的學校領導
上海毛戈平形象設計藝術學校學校領導如下 毛戈平形象設計藝術學校總校校長
毛戈平專家工作室首席形象設計師
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化裝委員會會員
國家化妝師考評員
曾獲榮譽:
2007「財富女性魅力風尚盛典」才情睿智獎
中國音樂電視《彩雲南》獲全國城市展播化妝金獎
中國電影電視化裝協會授予「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
杭州市美容美發業雙十佳服務標兵
主要影視作品:《法門寺猜想》、《上海女性》、《謝瑤環》、《君子好求》、《梁山伯與祝英台》。 毛戈平形象設計藝術學校總校副總校長、副總經理
毛戈平形象設計藝術學校藝委會成員
中國十大化妝師
國家高級化妝師
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化裝委員會會員
中國國際時裝周2009年度最佳化妝造型師
曾擔任:香港21世紀攝影美術製作有限公司特級化妝造型師
國內外著名品牌時裝發布會、模特大賽化妝總監
「太廟薄濤」時裝發布會化妝造型師
「多朗迪」時裝發布會化妝造型師
趙偉國、馬克 張、唐偉、吳海燕等設計師專場發布會化妝造型師
影視作品:《上海女性》 、《銀樓》、《真情告白》、 《慾望》
合作的雜志:《ELLE》《風采》《時尚》《HOW》《W》《美容科學》等 毛戈平形象設計藝術學校總校運營總監
國家美容大師
國家高級考評員
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化裝委員會會員
瑞士CIDESCO美容最高學歷獲得者
中國美容美發協會會員
國際培訓師行業協會會員
浙江美容美發協會常務理事
浙江美容美發專家工作組成員
杭州市美容美發業雙十佳服務標兵
曾擔任:第二十五屆中國美容美發大賽評委
國際美容美發節—海峽兩岸交流賽評委
歷任國內外美容美發化妝大賽評委
著 有:《專業美容師》教材 、《美容師—高級技師》職業技能鑒定考試指南等 毛戈平形象設計藝術學校總校技術總監
國家高級化妝師
中國彩妝研創中心成員
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化裝委員會會員
曾擔任各類大賽形象設計總監:
新絲路模特大賽總決賽
中國職業模特總決賽
世界旅遊小姐中國賽總決賽
「CCTV」模特電視大賽
亞洲小姐中國地區總決賽
2004年世界超級模特大賽
2004上海國際時尚周
2004國際美容時尚周
主要影視作品、藝人造型:《慾望》、《街燈》、《梁祝》、吳瓊個人專輯、李文個人專輯 上海毛戈平形象設計藝術學校執行校長
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化裝委員會會員
2007-2009任上海毛戈平形象設計藝術學校常務副校長
2004-2007任上海毛戈平形象設計藝術學校校長助理
2002-2004任北京毛戈平形象設計藝術學校招生辦主任
2000-2002任浙江毛戈平形象設計藝術學校招生辦職員 上海毛戈平形象設計藝術學校教學校長助理
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化裝委員會會員
國家高級化妝師
國家高級發型師
曾擔任:
上海國際超模大賽造型設計
中國國際時裝周東北虎高級晚裝造型師
上海時裝周開幕式造型師
上海國際服裝文化節造型師
上海國際頂級私人用品奢侈品博覽會造型師
拉薩爾國際服裝之夜造型師
「中華杯」服裝設計大賽造型師
「巧帛-東華」 服裝設計大賽造型師
上海世博會主題曲《2010等你來》造型師
第13屆世界花藝大賽造型設計
上海《星尚》頻道指定造型師
2008-2010 CCTV中國服裝流行趨勢發布造型師
KCS Limited職員形象培訓師
Nine West全球媒體巡展造型師
2010年全球巔峰新裝價值發布《印象·鳳凰風尚秀》造型師
第59屆世界小姐上海分賽造型師
中國第九屆職業模特大賽造型師
2007東北虎錦鳳綉高級禮服發布會造型師
2007中國婚博會上海婚展發布會造型師
2007第四屆財富女性魅力風尚盛典造型師
2007東北虎歌本哈根皮草奢華之夜造型師
2005 CCTV-2「夢想中國」分站選手造型設計
2003年海川杯形象小姐決賽造型設計
2003年大連國際時裝周造型設計
2003年北京國際時裝周造型設計
2002年北京美容時尚周造型設計
2002年新絲路超級模特大賽造型師
2002年Esprit大型時裝發布會造型師
2002年薄濤大型時裝發布會造型師
2002年羅蒙大型時裝發布會造型師
2002年潘婷形象小姐大賽造型設計
2001年著名設計師吳海燕「東方絲國」大型時裝發布造型師會
2001年北京時裝周吳海燕專場造型師
1999年首屆舒蕾之星形象小姐大賽造型師
合作藝人:
成龍、蕭薔、姜育恆、黃品冠、張雨綺、高圓圓,春曉,李艾,羽.泉、李晨、滿文軍、董潔、於娜、李昕、陳娟紅等。 上海毛戈平形象設計藝術學校行政校長助理
北京毛戈平形象設計藝術學校高級攝影講師
資深時尚攝影師
曾參加:
2010年郭培《憐香伴》時裝發布
2010年中國國際時裝周張義超《旭化成.中國時裝設計師大獎》秋冬作品發布
2009 CCTV《時尚創意會》
2009成都電視台主持人形象設計
2008年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開·閉幕式化妝造型
2008年BTV大型選秀「龍的傳人」節目
2008- 2009CCTV中國服裝流行趨勢發布
2004-2010年中國國際時裝周
2004-2009年CCTV模特電視大賽
2003-2009年毛戈平彩妝趨勢發布
2004、2007 NE TIGER高級成衣發布
2004年春夏·秋冬色彩流行趨勢發布
1997-2004年各攝影機構攝影師、技術總監
1987-1996年大型國營企業宣傳策劃
作品發表:
《人民攝影》、《大眾攝影》、《中國攝影》、《人像攝影》、《攝影世界》、《攝影之友》、《健康之友》、《攝影導航》、《中外生活廣場》、《瑞麗》、《ELLE》、《世界時裝之苑》、《美容美發 化妝師》
Ⅲ 想去成都理工大學廣播影視學院學非線性編輯,final cut studio、logic studio有夜班或者周末上課的嗎
因為現在短視頻的崛起,任何企業,任何工作室或者個人都需要罩埋宏剪輯大量的視頻來包裝品牌,發抖音,發朋友圈,發淘寶等自媒體渠道做展示。因為每天都要更新並發布新內容,所以剪輯師根本招不夠,供需失衡就造成了剪輯師高薪水(無論是找工作還是自己在家裡接私單,月收入輕松過萬物冊,兩三萬也是稀鬆平常。)【推薦一個免費「短視頻剪輯後期」學習網址】:
www.huixueba.net/web/AppWebClient/AllCourseAndResourcePage?type=1&tagid=313&zdhhr-11y04r-327471305
而且剪輯這個技術並不需要高超的電腦技術,也不需要美術音樂造詣,基本都是固定套路,要什麼風格的片要什麼節奏,經過三四個月的培訓可以輕松掌握。但凡有點電腦基礎,會用滑鼠拖拽,會點擊圖標,會保存,除非自己不想學,沒有學不會的。但要學好學精,自製能力相對較弱的話,建議還是去好點的培訓機構,實力和規模在國內排名前幾的大機構,推薦王氏教育。
在視頻剪輯這塊,【王氏教育】是國內的老大,每個城市都是總部直營的連鎖校區。跟很多其它同類型大機構不一樣的是:王氏教育每個校區都是實體面授,老師是手把手教,而且有專門的班主任從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學習模式,提升會很快,特別適合0基礎的學生。王氏教育全國直營校區面授課程試聽【復制後面鏈接在瀏覽器也可打開】:
www.huixueba.com.cn/school/yingshi?type=2&zdhhr-11y04r-327471305
大家可以先把【繪學霸】APP下載到自己手機,方便碎片時間學習——繪液正學霸APP下載: www.huixueba.com.cn/Scripts/download.html
Ⅳ 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的介紹
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是由中國電影、電視和相關行業的科技工 作者單位自願組成,是依法登記的全國性、學術性、公益性法人社會團體,是非盈利性的社會組織,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組織單位,是發展我國電影電視科技事業的社會力量。
Ⅳ 北京人文大學「影視藝術學院」專業什麼時候開設的啊裡面的師資教學是那幾個老師親自教學嗎
影 視 藝 術 學 院
【學院簡介】
新世紀以來,世界呈現媒體全球化的趨勢,以影視媒體為代表的創意文化產業逐漸成為世界各國頭等重視的朝陽迅租產業,尤其在亞洲,隨著韓國影視媒體業的迅猛發展,為韓國經濟產業擺脫經濟危機立下汗馬功勞,成為經濟發展的強勁引擎;緊隨韓國之後的新加坡、泰國、越南等等均在大力發展影視媒體產業。
國家「十一五」規劃已經把文化創意產業作為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舉措,從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鼓勵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文化部明確提出在五年內文化產業要實現年均15%的增長。北京、上海、浙江、廣東、雲南、重慶、四川、河南、山西等諸多省、市提出建設文化大省、文化強省的目標,在規劃中都提出文化產業要高於GDP的增長速度。影視媒體產業在我國也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2008年國內電影票房已經達到30億左右,單片票房已經達到3億多,市場增長空間以平均每年20%以上的速度快速遞增,並逐步成為國際創意文化產業鏈條中的重要環節,其中國內的影視媒體產業完全有可能在將來成為全世界的加工廠,這昭示著中國影視媒體產業還有著巨大的升騰空間,而對所需人才的數量和周期都是巨大的。
結合影視行業市場對人才的迫切需求,及學校多年的藝術類教學經驗,我校於09年成立影視藝術學院。學院所設的影視表演專業和影視美術設計專業是今年北京市自考辦和影視行業組織教育專業委員會(中國電影評論學會、中國電影美術學會、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中國電影文學學會、中國電影音樂學會、中國電影剪輯學會、中國錄音師協會、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中國影視攝影師學會、北京創新數字文化發展促進會11家影視界行業權威協、學會組成)共同開發了首批自考影視藝術類教育項目,已經在全國考辦備案。學院重點配備一批由電影學院、傳媒大學、戲劇學院、師范大學等資深教授、博士/碩士畢業生等組成的國內一流專業教師團隊,旨在培養優秀行業人才,引導學生成為這個龐大市場領域的中堅人才。
學院設有影視(戲劇)表演專業(影視表演方向)、影視美術設計專業(影視動漫、影視化妝方向)及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影視編導、影視製作方向)。
學院遵循學歷證書與職業證書相結合的教育考試模式,突出專業的職業教育特點。加強教學管理,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符合社會市場要求的專業型應用人才。
【專業特色】
獨創性的針對高中畢業生教育背景設計,全面系統的了解影視媒體學科專業與實踐創作流程操作;強化實踐和可操作性,結合學院教學和實創培訓的各自特點,既突出藝術教育中的點對點教育和因材施教,又畝閉兆以實踐帶動教學,通過藝術觀念的提升全面深入了解各種影視媒體理論和創作技術技巧的特點應用;使得不同層次學生快速進入影視媒體的編導、製作、動漫、化妝、表演領域,了解、鑒賞、掌握、運用影視實際技巧,從而實現高質量聯合畢業作品創作。
為今後繼續深造、進入就業市場、獨立製片等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院長簡介】
周坤教授高級電影攝影師著名電影教育家
中國電影基金會理事、學術部主任、歐美同學會婦女委員會宣委、中國電影攝影師學會副會長、世界電影學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
1960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蘇聯國立電影學院,獲碩士學位。1982年與鄭洞天導演合作拍攝了第四代電影的代表作之一《鄰居》(1982年獲得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
1988年通過「電影攝影造型藝術」副博士考試,師從蘇聯著名電影攝影師沃爾切克。回國後調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任教,講授《故事片攝影創作》、《蘇聯電影研究》等課程。1989年擔任北京電影學院國際培訓中心副主任。1994年起在北京師范大態毀學藝術系首創了國內成人教育中的影視製作專業,任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影視製作專業主任,許多學生作品在國內、國際電影節上獲獎,培養出寧浩、應亮、潘粵明等優秀畢業生。
辦學感言:
「有些很聰明、很有藝術靈氣的孩子,只是因為文化課成績不夠,所以考電影學院等學校的本科沒考上。我覺得這些孩子既然在電影藝術方面有才華,就應該把他們培養出來。事實證明,經過學習,他們都做出成績來了。」
【首席顧問】
王迪教授電影編劇資深電影評論家金雞獎評委著名電影教育家
1956年至1961年就讀於蘇聯國立電影學院編劇系。回國後任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教授、系主任,主持電影劇作專業教學與劇作教材編撰,對於我國電影編劇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幾十年來,培養了大批的電影編劇人才,為我國電影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名師介紹】
陳山教授中國電影史專家博士生導師
北京電影學院電影文學系教授兼任史論教研室主任,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博士生導師。
著有《文化學說史》、《中國武俠史》、《中國電影理論史》及有關中國電影評論近百篇。曾任音樂劇《電影之歌》、《新京報》「中國電影百年」專欄顧問、央視《藝術與人生》、電影頻道《流金歲月》等電視專欄策劃和旅遊衛視「周末老片場」專欄嘉賓主持,並參加多部電視連續劇和專題片的編劇或策劃。
1998年被聘為北京市社科優秀成果教育系統評審委員會委員。1999年赴巴黎第八大學電影系講學。2001年任中宣部「五個一工程」電影評選委員會委員。2005年任全國藝術科學「十五」規劃課題評審委員會影視組委員。
馬修雯教授影視文學專家
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教授,曾參與多部電影的策劃及話劇的編導工作;中央電視台「精品賞析」節目策劃編導。
主講課程:《中外戲劇史》、《外國文學史》、《經典影視作品鑒賞》等;
李瑾副教授影視傳播學專家資深考試專家
中國傳媒大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碩士/澳洲麥考里大學碩士 澳洲國際會計師CPA高級會員
主講課程:《影視藝術概論》、《新聞傳播》、《經典影視作品鑒賞》等;
孟中副教授博士電影劇作專家編劇
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教師,北京市中青年骨幹教師,多年致力於影視編導專業本科課程、研究生課程教學工作,主講雅虎大講堂《昨天與今天電影的故事》,參與著作《電影劇作觀念》,策劃編劇影視劇作品多部。
主講課程:《視聽語言》、《電影劇作基礎》、《電影劇作理論與技巧》、《電影劇本寫作》、《影視導演基礎》等。
影視(戲劇)表演藝術
(影視表演方向)
(專科三年本科四年主考院校北京電影學院)
【培養目標】
本專業為適應影視文化產業高速發展的需要,致力於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專業影視表演人才,滿足國內外影視公司及專業藝術團體等對影視劇表演、廣播電視播音主持、影視配音等高級專業藝術人才的大幅度需求,並能勝任企事業單位、中專院校從事相關藝術宣傳、教育工作需求的專業藝術人才。
1、專業基礎:影視表演、戲劇表演、影視作品分析、語言藝術技巧、聲樂知識、形體及舞蹈知識等。
2、實用技能:影視表演技能、戲劇表演技能、影視作品分析技能、語言技能、舞蹈表演技能等。
3、綜合素質:具有較高的政治素養、文化素養及影視戲劇表演的綜合素質。
【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從事影視、戲劇表演,全國各種電影、電視製作機構、演出團體、廣告公司等從事人物表演與形象創作等工作。
【課程設置】
必修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中國文化導論、計算機應用基礎、計算機應用基礎(實踐)、影視文學基礎、影視藝術概論、影視作品分析、影視作品分析(實踐)、表演基礎理論、表演基礎元素、表演藝術習作、語言藝術技巧(一)、聲樂(一)、形體訓練、舞蹈表演技能、表演(實踐)、影視表演畢業考核。
特色選修課:中外文學作品選讀、公文寫作、演講與口才、英語口語、中外名劇選讀、藝術語言、聲樂、形體、化妝、視聽語言、電影音樂基礎等。
綜合素質教育課:體育、德育、職業道德、就業形勢分析與求職技巧、社交禮儀、駕駛、國防知識教育。
【職業資格證書】
國家職業影視表演員資格認證、普通話等級證、辦公自動化證(OA)、駕駛證等。
影視美術設計
(影視動漫、影視化妝方向)
(專科三年本科四年主考院校北京電影學院)
【培養目標】
本專業影視動漫方向培養適應社會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影視動漫創作型人才。要求考生掌握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基本精神,具備一定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知識修養,掌握影視動漫創作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藝術想像力和較扎實的基本功,具有從事動漫創意、動漫製作等工作的實際能力。
本專業影視化妝方向培養適應社會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影視化妝人才。要求考生掌握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基本精神,具備一定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知識修養,了解影視化妝造型的創作過程並能掌握影視化妝的方法,熟練掌握電視妝、電影妝、舞台妝的化妝方法。能夠掌握各種毛發的製作過程,了解胡須、眉毛、頭套的勾織方法,並能夠獨立設計各種毛發造型。
1、專業基礎:
影視動漫方向:動漫概論、動畫運動規律、卡通人物造型、中外電影史、中外美術史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和知識。
影視化妝方向:舞台化妝知識、戲劇化妝知識、毛發製作知識、形象設計知識、中國文化知識、影視知識、美術等方面的知識。
2、操作能力:
影視動漫方向:影視動漫設計技能、藝術想像力、動漫場景布置能力、卡通人物造型能力等。
影視化妝方向:繪畫、美術設計的基本能力,場景設計、服裝道具設計、化妝造型設計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3、綜合素質:具有較高的政治素養、文化素養及影視相關素養、美術方面、化妝方面的綜合素質。
【就業方向】
影視動漫方向畢業生可在動漫公司、影視劇製作單位、廣告公司等機構從事具體的動漫設計原創類工作。
影視化妝方向畢業生可在廣告公司、服裝公司、各大影視媒體、雜志社、現代大型影樓、個人工作室、婚慶公司及劇組等一切與化妝有關的企事業單位工作。
【課程設置】
必修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中國文化導論、計算機應用基礎、計算機應用基礎(實踐)、影視文學基礎、影視藝術概論、素描•靜物、色彩構成、色彩構成(實踐)、數字圖形圖像基礎、數字圖形圖像基礎(實踐)、建築表現、應用書法、影視畫面透視、影視美術造型、置景工藝與制圖、中國美術史(中國工藝美術史)、數碼影像概論、數碼影像畫面設計、人物動態技法、平面設計軟體(一)、數碼設計軟體(一)、影視特技數碼設計(一)、影視美術畢業考核。
特色選修課:
動漫概論、運動規律、分格漫畫創作、動漫作品分析、動漫小品寫作、動畫游戲及電腦動畫、影視舞台美術、表演基礎、經典影視作品鑒賞、服裝設計、特技設計、攝影基礎、特效化妝、塑型化妝、動漫設計、網頁製作等。
綜合素質教育課:體育、德育、職業道德、就業形勢分析與求職技巧、社交禮儀、駕駛、國防知識教育。
【職業資格證書】
化妝師資格證、普通話等級證、辦公自動化證(OA)、駕駛證等。
廣 播 電 視 編 導
(影視製作、影視編導方向)
(文理兼收 專科三年 本科四年 主考院校 中國傳媒大學)
【培養目標】
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有較高政治文化素質,熟悉我國文藝政策,具備廣播電視編導的基本理論和創作技能,具備寬廣的文化和科學知識,能在影視文化機構和企事業單位從事創作、編輯、製作和理論研究工作的專業人才。
1、專業基礎:影視攝影、攝影造型、電視畫面編輯、數字製作、電視寫作、新聞傳播、非線性編輯、電視藝術片創作、廣告文案策劃與寫作、廣播新聞節目創作等。
2、實用技能:影視攝影技術、電視畫面編輯、數字製作技術新聞采訪技能、新聞製作技能、電視節目包裝與編排、新聞廣播技能、口頭及書面表達能力。
3、綜合素質:具有較高的政治素養、文化素養、優秀的個人品德及較高的新聞敏感度, 視聽元素綜合能力、新聞事業的運作與管理與新聞佳作的鑒賞與評析能力等。
【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在全國各級新聞媒體,如廣播電台、電視台、報社、出版部門、網路行業及企事業單位從事影視創作、采訪寫作、編輯及新聞管理等工作。
【課程設置】
專科段: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中國文化導論、影視攝影技術、大學語文、計算機應用基礎、電視畫面編輯基礎、電視攝影造型基礎、數字製作技術基礎、影視聲音藝術、視聽元素綜合訓練、視聽元素基礎、電視寫作、電視作品欣賞。
本科段: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英語(二)、傳播學概論、電視藝術概論、非線性編輯、電視采訪、電視節目導播、電視文藝節目創作、電視文藝編導、電視藝術片創作、廣播新聞節目創作、電視片結構、外國新聞事業史、畢業論文。
特色選修課:電影劇作基礎、電影劇本寫作、短片創作、影視舞台美術、表演基礎、形體訓練、中外文學作品選讀、公文寫作、演講與口才、行政管理學、英語口語、秘書實務、現代漢語、中國文化概論、經典影視作品鑒賞。
綜合素質教育課:體育、德育、職業道德、就業形勢分析與求職技巧、社交禮儀、駕駛、國防知識教育。
【職業資格證書】
新聞專業執業資格證、普通話等級證、辦公自動化證(OA)、非線性編輯員證書、攝影師技師資格證、駕駛證。
Ⅵ 我國國家一級學會一覽表
學會名稱
中國國有資產管理學會
中國會計學會
中國財政學會
中國電子勞動學會
中國少年先鋒隊工作學會
中國軍事教育學會
中國宏觀經濟學會
中國電影剪輯學會
中國電影美術學會
中國電影文學學會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
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
中國動畫學會
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
中國電影音樂學會
中國兒童少年電影學會
中國世界電影學會
中國夏衍電影學會
中國影視攝影師學會
中國空間法學會
中國核工業檔案學會
中國監察學會
中國糧食經濟學會
中國朝鮮民族史學會
中國朝鮮語學會
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
中國蒙古語文學會
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及社會思想史學會
中國市場監督管理學會
中國稅務學會
中國生產力學會
中國統計學會
中國投入產出學會
中國衛生經濟學會
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
中國人口學會
中國水利電力醫學科學技術拍橡學會
中國性學會
中華口腔醫學會
中國古陶瓷學會
中國長城學會
中國文物學會
中國現代史學會
中國紫禁城學會
世界醫學氣功學會
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
世界中醫葯學會聯合會
中國民族醫葯學會
中國醫學氣功學會
中國行政管理學會
中國工業合作經濟學會
中國機械電子兵器船舶工業檔案學會
中國機械工業審計學會
中國建材數量經濟監理學會
中國物流學會
中國輕工業史學會
中國人像攝影學會
中國商業會計學會
中國商業經濟學會
中國商業史學會
中國商業統計學會
中國石油化工勞動學會
中國石油化工信息學會
中國醫葯會計學會
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
中國茶禪學會
中國海關學會
中國交通會計學會
中國《文心雕龍》學會
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
中國教育審計學會
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
中國教育會計學會
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
中國核工業教育學會
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
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
中國電子教育學會
中國航空教育學會
中國美國經濟學會
中國辭書學會
全國馬克思列寧主義經濟學說史學會
中國比較文學學會
中國古都學會
中國教育學會
中國文藝理論學會
中國文字學會
中國李清照辛棄疾學會
中國林業教育學會
中國蒙古史學會
中國民俗學會
中國墨子學會
中國屈原學會
中國人類工效學學會
中國人類學學會
中國人生科學學會
中國人學學會
中國商品學會
中國社會史學會
中國詩經學會
中國石油教育學會
中國水滸學會
中國俗文學學會
中國唐代文學學會
中襲猛旁國唐史學會
中國統計教育學會
中國寫作學會
中國新文學學會
中國新聞史學會
中國信息經濟學會
中國學位與知爛研究生教育學會
中國冶金教育學會
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
中國韻文學會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
中國周易學會
中華孔子學會
中華日本哲學會
中外語言文化比較學會
中國軍事科學學會
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
中國管理科學學會
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
長江技術經濟學會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
中國地名學會
中國合作經濟學會
中國柑桔學會
中國農村合作經濟管理學會
中國農業會計學會
中國農業經濟學會
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
中國農業綠色發展研究會
中國農業科技管理研究會
中國養蜂學會
中國原子能農學會
中國沼氣學會
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
中國勞動學會
中國社會保險學會
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統計學會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會計學會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
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
中國審計學會
中國鐵道財務會計學會
中國國際關系學會
中國國際法學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學會
中國漢畫學會
中國雕塑學會
中國兒童歌舞學會
中國紅樓夢學會
中國兒童音樂學會
中國壁畫學會
中國舞台美術學會
中國戲劇文學學會
中國戲曲表演學會
中國戲曲導演學會
中國戲曲學會
中國戲曲音樂學會
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
中國木偶皮影藝術學會
中國群眾文化學會
中國少年兒童造型藝術學會
中國少數民族聲樂學會
中國少數民族舞蹈學會
中國少數民族戲劇學會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會
中國社會主義文藝學會
中國延安文藝學會
中國藝術檔案學會
中國藝術攝影學會
中國音樂文學學會
中國油畫學會
中國圓明園學會
中國藝術職業教育學會
中華曲藝學會
中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學會
中國索引學會
中國中共黨史學會
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
歐美同學會
黃埔軍校同學會
中國編輯學會
中國盲人按摩學會
長江海商法學會
中國海洋法學會
中國科學技術法學會
中國衛生法學會
中國國際經濟法學會
中國行為法學會
A-01 中國數學會
A-02 中國物理學會
A-03 中國力學學會
A-04 中國光學學會
A-05 中國聲學學會
A-06 中國化學會
A-07 中國天文學會
A-08 中國氣象學會
A-09 中國空間科學學會
A-10 中國地質學會
A-11 中國地理學會
A-12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
A-13 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
A-14 中國古生物學會
A-15 中國海洋湖沼學會
A-16 中國海洋學會
A-17 中國地震學會
A-18 中國動物學會
A-19 中國植物學會
A-20 中國昆蟲學會
A-21 中國微生物學會
A-22 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
A-23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
A-24 中國植物生理與植物分子生物學學會
A-25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
A-26 中國遺傳學會
A-27 中國心理學會
A-28 中國生態學學會
A-29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A-30 中國自然資源學會
A-31 中國感光學會
A-32 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
A-33 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
A-35 中國系統工程學會
A-36 中國實驗動物學會
A-37 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
A-38 中國環境誘變劑學會
A-39 中國運籌學會
A-40 中國菌物學會
A-41 中國晶體學會
A-42 中國神經科學學會
A-43W 中國認知科學學會
A-44W 中國微循環學會
A-45G 國際數字地球學會
A-46G 國際動物學會
B-01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
B-02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
B-03 中國農業機械學會
B-04 中國農業工程學會
B-05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
B-06 中國電工技術學會
B-07 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
B-08 中國水利學會
B-09 中國內燃機學會
B-10 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
B-11 中國空氣動力學會
B-12 中國製冷學會
B-13 中國真空學會
B-14 中國自動化學會
B-15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
B-16 中國計量測試學會
B-18 中國圖學學會
B-19 中國電子學會
B-20 中國計算機學會
B-21 中國通信學會
B-22 中國中文信息學會
B-23 中國測繪學會
B-24 中國造船工程學會
B-25 中國航海學會
B-26 中國鐵道學會
B-27 中國公路學會
B-28 中國航空學會
B-29 中國宇航學會
B-30 中國兵工學會
B-31 中國金屬學會
B-32 中國有色金屬學會
B-33 中國稀土學會
B-34 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
B-35 中國化工學會
B-36 中國核學會
B-37 中國石油學會
B-38 中國煤炭學會
B-39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
B-40 中國能源研究會
B-41 中國硅酸鹽學會
B-42 中國建築學會
B-43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
B-44 中國生物工程學會
B-45 中國紡織工程學會
B-46 中國造紙學會
B-49 中國材料研究學會
B-50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
B-51 中國糧油學會
B-53 中國煙草學會
B-54 中國模擬學會
B-55 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
B-56 中國振動工程學會
B-57 中國顆粒學會
B-58 中國照明學會
B-59 中國動力工程學會
B-60 中國慣性技術學會
B-61 中國風景園林學會
B-62 中國電源學會
B-63 中國復合材料學會
B-65 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
B-66 中國人工智慧學會
B-67 中國體視學學會
B-71 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
B-72T 中國光學工程學會
B-73T 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
B-74 中國密碼學會
B-75T 中國大壩工程學會
B-77W 中國生物材料學會
C-01 中國農學會
C-02 中國林學會
C-03 中國土壤學會
C-04 中國水產學會
C-05 中國園藝學會
C-06 中國畜牧獸醫學會
C-07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
C-08 中國植物保護學會
C-09 中國作物學會
C-10 中國熱帶作物學會
C-11 中國蠶學會
C-12 中國水土保持學會
C-13 中國茶葉學會
C-14 中國草學會
C-15T 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
C-16W 中國農業歷史學會
D-01 中華醫學會
D-02 中華中醫葯學會
D-03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
D-04 中國葯學會
D-05 中華護理學會
D-06 中國生理學會
D-07 中國解剖學會
D-08 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
D-09 中國病理生理學會
D-10 中國營養學會
D-11 中國葯理學會
D-12 中國針灸學會
D-17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
D-18 中國毒理學會
D-19 中國康復醫學會
D-20 中國免疫學會
D-21 中華預防醫學會
D-22 中國法醫學會
D-23T 中華口腔醫學會
D-26T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
D-27W 中國睡眠研究會
D-28W 中國卒中學會
E-01 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
E-02 中國管理現代化研究會
E-03 中國技術經濟學會
E-04 中國現場統計研究會
E-05 中國未來研究會
E-06 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
E-07 中國科學技術情報學會
E-08 中國圖書館學會
E-09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
E-10 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
E-13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
E-15 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
E-16 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
E-19 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
E-21 中國檔案學會
E-22 中國國土經濟學會
E-23 中國土地學會
E-24 中國科技新聞學會
E-27T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
E-29T 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
E-33T 中國檢驗檢測學會
E-35W 中國創造學會
E-37W 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
E-38W 中國微量元素科學研究會
E-40W 中國基本建設優化研究會
中國國際金融學會
中國國際經濟關系學會
中國現代金融學會
中國金融會計學會
中國金融學會
中國農村金融學會
中國錢幣學會
全國漢語方言學會
中國經濟思想史學會
中國拉丁美洲學會
中國法律史學會
中國近代文學學會
中國經濟史學會
全國日本經濟學會
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
中國城市經濟學會
中國俄羅斯東歐中亞學會
中國工業經濟學會
中國外國文學學會
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
中國無神論學會
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
中國考古學會
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
中國林牧漁業經濟學會
中國倫理學會
中國邏輯學會
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
中國蒙古文學學會
中國民族理論學會
中國民族史學會
中國民族學學會
中國民族語言學會
中國明史學會
中國南亞學會
中國歐洲學會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
中國日本史學會
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
中國社會科學情報學會
中國社會心理學會
中國社會學會
中國生態經濟學學會
中國史學會
中國世界經濟學會
中國世界民族學會
中國市場學會
中國數量經濟學會
中國先秦史學會
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
中國現代文化學會
中國亞非學會
中國亞洲太平洋學會
中國殷商文化學會
中國語言學會
中國哲學史學會
中國政治學會
中國中東學會
中國中日關系史學會
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
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
中國宗教學會
中華美國學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
中華日本學會
中華文學史料學學會
中華美學學會
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
中國傳記文學學會
中國根藝美術學會
中國扇子藝術學會
中國說唱文藝學會
中國楹聯學會
中國保險學會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
中國大眾文化學會
中國微型小說學會
中國武俠文學學會
中國散文學會
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
中國詩歌學會
中國小說學會
中華詩詞學會
中國家庭教育學會
中國供銷合作經濟學會
中國華僑歷史學會
中國華僑攝影學會
中國新聞攝影學會
中國工會會計學會
中國國防科學技術信息學會
中國國際戰略學會
中國建設勞動學會
中國建設會計學會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
中國房地產估價師與房地產經紀人學會
中國地質礦產經濟學會
中國林業經濟學會
中國太平洋學會
中國治沙暨沙業學會
Ⅶ 時光坐標是外包公司嗎
不是外包公司
是一家從事、電視欄目包裝的專業製作公司,發展為擁有旗下時光製作、時光教育、時光新媒體三大品牌機構的集團化影視。校企的主創團隊全部由業內資深創作人員組成,是經過國家教育部門認證的靠譜機構,由於其效率高,員工積極性好,深受顧客的一致好評。
一、時光坐標基本情況介紹
時光坐標影視傳媒」成立於2004年,是一家專注於「用創意和科技再造影視創作全流程」的科技型文創高新技術企業。
作為旗下擁有「時光視效、時光研發、時光矩陣、時光數娛、時光新影教育」為一體的集團化影視全流程科技公司,時光坐標主要從事影視項目/技術研發、全流程影視拍攝製作、數字電影、數字電鋒舉掘視等虛擬拍攝、數字特效製作、數字資產大數據管理及攝制、原創科幻IP創作、數字廣告創作、MCN創作運營、線上線下數字娛樂體驗、虛擬現實內容創作、大型文旅項目開發、文創類研學項目開發、專業影視行業人才培養、在線多媒體數字教育等領域的研發和技術服務。
時光坐標在數字特效技術服務領域具備主要的競爭優勢:
1)技術領先、經驗豐富。時光坐標建立了國內領先的數字電影虛擬攝影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高清虛擬場景資產庫」,採用國際先進的虛擬拍攝、雲渲染等數字特效製作技術,先後完成超過200 部電影電視劇及綜藝欄目、大型政府宣傳項目的數字化製作,其中不乏如《杭州G20二十國峰會項目》、《「一帶一路」阿斯塔納能源世博會》、《杭州亞運會主口號發布視頻》、《影》、《烈日灼心》、《香蜜沉沉燼如霜》等。
2)企業影響力強。作為專注於「用科技再造影視拍攝全流程」的影視科技公司,2016年公司以華東區最具專業性和成長性數字影視製作機構的身份登錄新三板,2018年榮獲「文化+互聯網」創新企業、浙江省守合同重信用A 級,2019年得到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等。
3)團隊優勢:時光坐標具備國內頂尖的影視特效製作技術團隊,使用全景拍攝系統和先進拍攝設備,採用全景拼接技術的代表作品《時光·坐標西行影像庫》,2017年榮獲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頒發的「國際先進影像作品獎金獎」,該團隊被浙江省廣播電視局授予「2018 浙江省網路視聽年度產品/技術創新團隊」。
時光坐標旗下自創影視特效技術培訓的專業教育品牌「時光新影教育銀核」,匯集了國內外行業龍頭企業及高等院校專家師資的力量,如國際特效製作公司、北京電影學院、浙江傳媒學院等,在數字影視製作課程研發、人才培養質量、培訓模式和評價方式改革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深化和系統完善,經過多年的影視特效技能的培訓和教育實踐,形成了一套適用於高等院校專業學生、高等、中等職業院校等學生的系統化、職業化的影視特效技術技能培訓標准,同時進一步加強了與各大院校合作,落實產教相融合,注重教學和實踐相結合,培養和提升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教育質量和學生畢業就業能力。
二、時光坐標的作品資料
截止到2020年,時光坐標已製作完成了電影:《影》(張藝謀)、《吹哨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狗十三》、《追凶者也》、《烈日灼心》、《痞子英雄:黎答森明升起》、《睡在我上鋪的兄弟》等作品;
電視劇:《琉璃》、《冰糖燉雪梨》、《無心法師3》、《鱷魚與牙簽鳥》、《在遠方》、《香蜜沉沉燼如霜》、《古劍奇譚2》等作品;
綜藝欄目:《偶滴歌神啊》、《牽手愛情村》、《人生第一次》、《爽食行天下》、《原來是這樣》等;
大型政府廣告宣傳項目:2016年《杭州G20項目》、2017年《阿斯塔納能源世博會—參展企業浙江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宣傳片》,2022杭州亞運會《吉祥物緣起篇》等。
業務范圍覆蓋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山東、廣東等影視產業發達的省市,主要客戶包含博納影業、華誼兄弟影業、 藍色星空影業、華錄百納影業、完美世界影視、華策影視、長城影視等國內大型影視出品機構,業內享有較高的知名度。
公司獨家數字特效製作的《烈日灼心》獲得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和最佳男演員獎、中美及中英電影節最佳影片獎,時光坐標也憑借這部影片中387個特效鏡頭入選「美國2015 NAB The Foundry全球最佳特效作品」,成為該年度中國大陸地區唯一入選的企業。公司目前引進的Previs虛擬攝制系統榮獲2013年美國電視科學與藝術學會第65屆艾美工程學獎。憑借著一系列的數字技術創新,時光坐標不僅榮獲「第四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文創企業組銅獎的榮譽,還非常榮幸地成為了2016年G20峰會文藝演出的數字視頻供應商,演出中在西子湖面美輪美奐展開的數字摺扇,成為了晚會上享譽中外的最大亮點之一。
三、時光坐標歷年行業獲獎資料
2015年:杭州市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企業;
第四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文化創業行業企業組第三名;
第四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優秀企業」;
2016年:浙江省成長型科技「百強企業」;
2017年:杭州市高新技術企業;
公司研發團隊使用全景拍攝系統和先進拍攝設備,通過實地取景拍攝獲得圖像,並將數字圖像通過全景拼接技術從而形成高清晰、完整、寬視角的風光大片《時光·坐標西行影像庫》獲得由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聯合主辦的「2017北京國際先進影像大會暨展覽會」,獲得「中國先進影像作品獎(高質量影像類)——最佳獎」
2018年: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業;
全國科技型中小企業;
浙江「文化+互聯網」創新企業;
浙江省網路視聽年度產品/技術創新團隊;
浙江省守合同重信用A級企業;
2019年:浙江省「成長型文化企業」;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新三板「最佳公司治理獎」;
2020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Ⅷ 姚國強的個人生平
學術研究方向:影視聲音藝術創作及理論,影視聲音藝術史,影視聲音美學。
北京電影學院學術委員會 秘書長、委員
北京影視藝術研究基地(部級)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常委
北京地區普通高等學校《數字數字電影技術與藝術》北京市級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副會長、常務理事、學術委員
中國高教學會影視教育專業研究會理事
中國高教學會科研管理學會理事
中國錄音師協會理事
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
中國電影家協會理論評論工作委員會委員
中國電影家協會電影高新科技委員會理事
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CSMPTE)科普與教育工作委員會委員、聲音委員會委員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員
中國台港電影研究會會員
中國鐵路文藝工作者協會會員
北京高教學會藝術教育研究會理事
北京高教學會信息化工作研究會理事
北京電影業協會會員
北京市哲學會美學會會員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顧問
《現代電影技術》編委會編委
1999年 第五屆「全國影視節目聲音學會獎」電影評委組組長、評委
1999年 第1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參評影片錄音獎咨詢組組長、評委
1999年 《當代影視聲音系列叢書》編委會執行主編
1999年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當代電影》編輯部「影片個案分析」專欄特約作者
2000年 北京市青少年科普顧問團科普顧問
2001年 北京電影學院申博系列叢書《電影學新論》編委會編委
2001年 第2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參評影片錄音獎咨詢組組長
2001年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電視節目聲音製作技術質量獎」評委會委員
2002年 中國影視技術學會(CSMPTE)第一屆「影視科技優秀論文」評委會評委
2003年 中國影視技術學會「全國影視節目聲音學會獎」評委會評委
2004年 北京影視藝術研究基地(部級)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常委
2004年 中國影視技術學會「全國影視節目聲音學會獎」評委會評委2004年 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專業史研究》編委會副主任、編委、主編之一
2004年 北京電影學院《當代中國電影藝術家創作研究》編委會副主任、編委、主編之一
2005年 中國影視技術學會(CSMPTE)第三屆「影視科技優秀論文」評委會評委
2006年 第二屆「聲響亞洲」(廣州)文化節錄音作品評委會評委
2006年 北京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綜合學科評選組評委
2006年 《北京電影學院教育教學系列叢書》編委會編委
2006年 北京市屬高等學校人才強教計劃「學術創新團隊建設計劃」項目——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藝術家創作研究》創新團隊骨幹成員
2006年 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教委教育專項經費聯合評審專家
2007年 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教委教育專項經費聯合評審專家
2007年 北京市教委特色資源庫項目評審專家
2008年 北京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綜合學科評選組評委
2008年 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精品課程(藝術組)評委
2008年 北京市教委科技創新平台建設計劃評審專家
2008年 北京電影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 、秘書長
2008年 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教委教育專項經費聯合評審專家
2008年 北京市屬高等學校人才強教深化計劃科研創新人才(2009-2011年度)
2009年 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精品課程(藝術組)評委
2010年 北京電影學院《中外電影聲音研究文庫》編委會主編、編委、作者
2010年 北京學生文化創意國際交流活動之第八屆「半夏的紀念」北京國際大學生影像展評委
2010年 北京市級重點實驗室《數字電影技術與藝術》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2010年 中國電影家協會電影高新科技委員會理事
2010年 中國影視技術學會(CSMPTE)科普與教育工作委員會委員
2010年 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副會長、常務理事、學術委員
2010年 北京高教學會信息化工作研究會理事
2010年 北京電影業協會會員 1976年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電器廠金工車間車工
1978年 北京電影學院錄音系錄音藝術專業讀大學,獲(電影錄音)文學士學位
1982年 浙江電視台技術部錄音師
1985年 鐵道部工程指揮部文工團錄音室錄音師
1997年 中鐵建總公司文工團高級錄音師
1997年 北京電影學院錄音系講師
1998年 北京電影學院錄音系副教授、研究生導師
2000年 北京電影學院碩士課程研究生班畢業
2000年 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兼職教授
2000年 北京大學哲學系美學專業擔任國內訪問學者(導師:葉朗教授、博導)
2002年 哈爾濱工業大學人文和社會科學學院兼職教授
2002年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生部兼職教授
2002年 北京電影學院教務辦公室(科研管理)副主任
2003年 中國傳媒大學兼職教授
2003年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影視傳播研究中心擔任國內訪問學者(導師:尹鴻教授、博導)
2003年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
2004年 北京電影學院科研設備處處長
2005年 國家一級錄音師
2009年 北京電影學院科研信息化處處長
2011年 北京電影學院博士研究生導師 1、本科生課程
錄音藝術基礎及實踐技巧,影視聲音藝術創作,電影聲音,影視錄音製片管理,影視聲音基礎,影視錄音工藝,影視錄音技巧,影片聲音賞析,影視錄音技術概論,影視聲音藝術概論,影片分析,音樂錄音工藝。
2、研究生課程
影視聲音藝術創作,影視錄音工藝及技巧,影片(聲音)分析與賞析,影視聲音藝術理論研究,學術規范及學術方法,音樂錄音工藝研究,影視聲音美學研究,中國影視聲音藝術史研究、電影聲音、數字視音頻製作研究。 (一)藝術及管理類文章
1.挑戰、機遇和展望,在廣電部1997年中青年科技論文學術會上交流
2.從電影 《一個都不能少》讀解——張藝謀影片的聲音藝術構思,《當代電影》,1999年第2期;被論文集《中國電影美學:1999》轉載,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3.「網路新生代」的聲音構思,《當代電影》,1999年第3期;被論文集《中國電影美學:1999》轉載,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4.讀解電影「那山 那人 那狗」和那聲,《當代電影》,1999年第4期;被論文集《中國電影美學:1999》轉載,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5.從第五屆全國影視節目聲音學會獎評獎談起──全國影視節目聲音學會獎評獎綜述,《北京電影學院學報》,1999年第4期
6.讓「國歌」聲永世傳唱──解析獻禮影片《國歌》的聲音構思,《當代電影》,1999年第5期;被論文集《中國電影美學:1999》轉載,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7.讀解高科技類型片的聲音藝術構思,《當代電影》,1999年第6期;被論文集《中國電影美學:1999》轉載,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8.全國影視節目聲音學會獎評獎綜述,在中國影視技術學會聲音委員會1999年年會宣讀
9.歷史、現實和未來,在中國影視技術學會聲音委員會1999年年會宣讀
10.從聲音學會獎看中國電影聲音藝術創作趨勢──第五屆全國影視節目聲音學會獎評獎綜述,《當代電影》,2000年第1期;被論文集《電影藝術與技術》轉載,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9月
11.新生代電影人的聲音創作構思,《當代電影》,2000年第1期;被論文集《中國電影美學:1999》轉載,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12.電影聲音數字化技術發展概述及展望,《當代電影》,2000年第1期;
13.90年代電影音樂創作中的多元化風格及運用(姚國強/李濤),《當代電影》,2000年第1期;被論文集《電影藝術與技術》轉載,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9月
14.影片《我的1919》的聲音創作解析,《當代電影》,2000年第2期;被編著《我的1919—從劇本到電影》轉載,中國電影出版社,2000年;被論文集《中國電影美學:1999》轉載,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15.「三性」的和諧統一,《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0年第2期
16.青春囈語——斑駁陸離的失真年代(姚國強/甘凌/李理),《當代電影》,2002年第1期
17.愛誰是誰和惟我獨尊(姚國強/甘凌),《當代電影》,2002年第2期
18.法國電影「新浪潮」與中國電影「第五代」比較,《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2年第3期;獲美國《華文精擷》(Chinese Culture)雜志社2003年優秀華文獎
19.體育片聲音創作解讀,被編著《審美空間延伸和拓展—電影聲音藝術理論》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年3月
20.多元化電影音樂風格(姚國強/李濤),被編著《審美空間延伸和拓展—電影聲音藝術理論》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年3月
21.風格化影片聲音讀解,被編著《審美空間延伸和拓展—電影聲音藝術理論》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年3月
22.經典電影理論中的聲音,被編著《審美空間延伸和拓展—電影聲音藝術理論》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年3月
23.經典聲音理論辨析——評愛因漢姆的電影聲音觀點,《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3年第1期;被編著《影像本體論:作為創作的電影》(1)轉載,中國電影出版社,2004年3月;被編著《中國當代思想寶庫》轉載,中國文聯出版社,2006年6月;被編著《審美空間延伸與拓展—電影聲音藝術理論》轉載,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年3月;獲2004年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三屆「學會獎」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獲2004年度國家廣電總局高校(部級)優秀科研成果獎(文科論文類)三等獎;獲2006年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優秀論文
24.譯文:電影中的聲音——我們到底聽到了什麼?(姚國強/姚睿),《世界電影》,2004年第3期
25.激情的浪漫主義(姚國強/呂甍),《當代電影》,2004年第5期;被《中國高教影視教育委員會2005年會暨第七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轉載,2005年8月;獲2005年中國高教影視教育委員會「第二屆中國高校影視研究學術獎」論文類二等獎
26.一曲悲壯的英雄輓歌(姚國強/劉桐),《當代電影》,2004年第6期
27.中國電影聲音事業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為紀念中國電影百年而作,被編著《中國電影年鑒——中國電影百年特刊》收入,中國電影年鑒社,2005年7月
28.當代中國電影錄音師聲音藝術創作現狀全景掃描,被編著《銀幕再現-與中國當代電影錄音師對話》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05年7月;在上海大學主辦的2006「全球化視野中的藝術史論」國際學術研討會宣讀,2006年5月;被編著《藝術學》第3卷第2輯轉載,學林出版社,2006年5月
29.調研報告:中國當代電影錄音師藝術創作研究,《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5年第5期;獲2008年中國高教學會影視教育委員會「中國高校影視學術論文二等獎」
30.國內外大學生影視作品之比較—對北京電影學院國際學生影視作品展的概覽與思索(姚國強/呂甍),被編著《北京影視傳媒精品論文集》收入,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2005年7月;在北京大學生電視節學術論壇上宣讀,2005年12月;被《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影視教育專業委員會2006年年會暨第八屆影視文化與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轉載,2006年9月;被編著《傳承與梳理——高等電影教育研究》轉載,中國電影出版社,2006年12月
31.影視同期錄音的基本法則——解析「同期錄音三原則」(上/下)(姚國強/王旭鋒),《世界專業音響與燈光》,2006年第1期;被《現代電影技術》轉載,2006年第4期;獲2007年中國高教影視教育委員會「第三屆中國高校影視研究學術獎」論文類二等獎
32.依託高等教育,構建中國電影學術研究的國際合作平台,在第十四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電影新百年:合作與發展》學術研討會上宣讀,2005年11月;被編著《中國電影新百年:合作與發展——第十四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全文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06年5月;被編著《北京影視藝術研究報告2006》全文轉載,同心出版社,2006年5月;在中國高教影視教育委員會2006年會上宣讀,2006年9月;被《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影視教育專業委員會2006年年會暨第八屆影視文化與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全文轉載,2006年9月;被編著《傳承與梳理——高等電影教育研究》全文轉載,中國電影出版社,2006年12月;被編著《探索與實踐—藝術專業人才的培養與實踐》全文轉載,中國電影出版社,2009年1月;被編著《中國教育理論參考》全文轉載,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09年1月;獲2006年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四屆「學會獎」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
33.學院「十一五」科研展望,《北京電影學院學術與科學研究2002-2006》,北京電影學院科研設備處,2006年12月
34.北京電影學院的科研工作發展回顧及展望——從「十五」到「十一五」的科研規劃,《北京電影學院簡報》2007年第1期(總第118期),北京電影學院宣傳部,2007年3月
35.也許真實,也許虛構:試論影片《西洋鏡》的聲音設計(姚國強/呂甍);被編著《鏡子里的山:一次電影文化的沖撞》收入,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7月;
36.簡論北京電影學院「十一五」期間影視科研學術發展策略(姚國強/曾笑鳴);被《中國高等教育影視教育專業委員會2007年會暨第九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收入,2007年8月;被北京高教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努力增強高校創新與服務能力》(下冊)轉載,2008年1月
37.在跨界中行走——與中國著名電影作曲家對話,《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7年第5期
38.中國電影聲音藝術年度分析,被編著《2008中國電影藝術報告》全文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08年6月;獲2008年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五屆「學會獎」論文類二等獎
39.我院教師參加「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中國電影論壇」,《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8年第6期
40.中國電影聲音發展進程中的新技術、新現象和新理論(孫楊/姚國強),被《中國高等教育影視教育專業委員會2008年會暨第十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全文收入,2008年9月
41.改革開放30年:中國電影音樂發展歷程回顧(曾笑鳴/姚國強),被編著《求異與趨同—中國影視文化主體性追求與現代性建構》全文收入,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11月
42.藝術和技術的結合——訪北京電影學院科研處姚國強處長,《DV時代》,2008年第11期
43.我與社科規劃的點點滴滴,《北京社科》,2008年第11期
44.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電影聲音創作與錄音製作現代性的構建(姚國強/孫楊),被《改革開放與中國電影30年—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中國電影論壇論文集》全文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08年12月
45.探索與實踐:北京電影學院科研學術發展歷程回顧及展望(姚國強/曾笑鳴),被《中國電影年鑒2008》全文收入,中國電影年鑒社,2009年1月
46.電影聲音創作觀念的多元化趨勢,《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9年第2期;被編著《北京影視藝術研究報告2009》全文轉載,中國電影出版社,2009年12月;被《中國電影年鑒2009》全文轉載,中國電影年鑒社,2010年1月
47.年度電影聲音藝術分析(姚國強/曾笑鳴/孫楊/郝昕),被編著《2009中國電影藝術報告》全文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09年6月
48.調研報告:當代中國電影作曲家音樂藝術創作現狀全景掃描,被編著《銀幕寫意——與中國當代電影作曲家對話》全文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09年6月
49.中國電影音樂發展歷程回顧(1978-2008)(曾笑鳴/姚國強),被編著《銀幕寫意——與中國當代電影作曲家對話》全文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09年6月
50.高等藝術院校科研學術發展策略研究——兼論北京電影學院科研管理工作對策(曾笑鳴/姚國強),被《東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全文收入,2009年7期
51.調研報告:當代中國電影作曲家藝術創作現狀全景掃描,被《中國高教學會影視教育專業委員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全文收入,2009年8月
52.新中國60年電影聲音藝術發展回顧,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主辦的《社會變遷與國家形象——新中國電影60年論壇》上宣讀,2009年10月;被編著《社會變遷與國家形象——新中國電影60年論壇論文集》全文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10年4月
53.2008年部分影片電影音樂評析(姚國強/曾笑鳴/孫楊),被《中國電影年鑒2009》全文收入,中國電影年鑒社,2010年1月
54.新中國電影聲音藝術發展歷程,被編著《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成果選編2010》全文收入,同心出版社,2010年5月
55.講座:大片時代的到來:中國電影藝術創作應該走向何方,浙江傳媒學院講座,2010年05月18日;國家圖書館《藝術家講壇》,2010年09月26日;中原工學院,2010年11月04日
56.關於對電影聲音學科可持續創新發展的若干思考和設想,2010年度《中國高教學會影視教育專業委員會年會報告集》全文收入,2010年10月;獲2010年中國高教學會影視教育委員會「中國高校影視學術論文優秀獎」,2010年10月
57.大片時代的中國電影創作之道(姚國強/姚睿),在《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成立30年學術論壇》宣讀;中國電影評論學會,2011年4月8日
(二)工藝及技術類論文
1.環幕立體聲電影《華夏掠影》的錄音工藝和製作(張君/姚國強)《電影技術》,1990年第12期
2.超16mm電影錄音工藝探討(姚國強)在中國影視技術學會聲音委員會1997年年會上宣讀
3.超16mm電影電視劇錄音工藝探討(姚國強)《影視技術》,1998年第1期
4.數字化技術在電影錄音工藝中的發展及應用(姚國強)《北京電影學院學報》,1999年第2期
被編著《影像本體論:作為創作的電影》(1)全文轉載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04年3月
5.數字多聲道立體聲環幕電影錄音工藝探討(姚國強)在中國影視技術學會聲音委員會1999年年會是宣讀
6.環幕電影《龍城風光》數字多聲道立體聲錄音新工藝(姚國強)《影視技術》,1999年第9期
獲2003年度中國影視技術學會影視科技優秀論文獎二等獎
7.電影聲音數字化技術發展概述及展望(姚國強)《當代電影》,2000年第1期
被編著《電影藝術與技術》全文轉載收入,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9月
8.電影數字化錄音技術的應用及發展概述兼論數字多聲道立體聲環幕電影錄音工藝(姚國強)
被《影視聲音論文集》全文轉載收入,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0年
9.即時性直播電視專題紀錄片的錄音工藝及其聲音創作觀念(姚國強/陳晨)《影視技術》,2001年第8期
10.2001年度電視節目聲音製作技術質量獎評獎綜述(姚國強)《影視技術》,2001年第12期
11.數字電影聲音——3D時代的全維度環繞立體聲(ADSS)的概念、創意與發展對策 (姚國強/姚睿)
在第19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電影科技之光論壇》上宣讀,2010年10月科研項目
(三)出版著作
1.教材:影視聲音基礎(姚國強),北京電影學院教材科,1998年
2.編著:影視聲音論文集(編委/作者之一),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0年
3.編著:我的1919——從劇本到電影(作者之一),中國電影出版社,2000年
4.編著:中國電影美學:1999(作者之一),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5.編著:電影藝術和技術(作者之一),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9月
6.譯著:電影和電視製作(審校之一),華夏出版社,2001年
7.專著:影視錄音—聲音創作與技術製作(姚國強),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年3月;獲2004年北京電影學院第五屆院級「精品教材」稱號;2006年入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8.編著:審美空間延伸和拓展—電影聲音藝術理論(姚國強/孫欣),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年3月
9.教材:音樂錄音(姚國強),北京電影學院教材科,2002年
10.專著:影視聲音藝術與技術(姚國強),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3年1月;獲2004年度國家廣電總局高校(部級)優秀科研成果獎(工科著作類)三等獎
11.譯著:電影電視聲音—錄音技術與藝術創作(姚國強/王旭鋒/李理),華夏出版社,2004年8月
12.編著:銀幕再現—與中國當代電影錄音師對話(姚國強/孫欣),中國電影出版社,2005年7月
13.主編:北京電影學院學術與科學研究2002-2006(姚國強),北京電影學院科研設備處,2007年4月
14.編著:銀幕寫意—與中國當代電影作曲家對話(姚國強),中國電影出版社,2009年6月;獲2010年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六屆「學會獎」著作類二等獎,2010年11月
15.國家級「十一五」教材:電影電視聲音創作與錄音製作教程(姚國強),中國電影出版社,2011年3月
(四)科研項目
1.《音樂錄音工藝》課題組組長(已結項)1997年度廣電部首屆高校科研(自然科學)項目
2.《電影錄音技術概論》課題組代理組長(已結項)1997年度廣電部首屆高校科研(自然科學)項目
3.《電影錄音藝術概論》課題組骨幹(在研)2000年度廣電總局高校科研(人文社科)項目
4.《影視聲音藝術研究》課題組骨幹(在研)2002年度北京市教委面上科研項目
5.《中國電影錄音師研究》課題組組長(已結項)2003年度北京市教委面上科研項目
6.《影視聲音研究》課題組組長(已結項)2003年度北京電影學院科研項目
7.《中國電影錄音史研究》課題組組長(正在結項)2003年度北京電影學院重點科研項目
8.《中國電影作曲家研究》課題組組長(在研)2004年度北京電影學院面上科研項目
9.《中國電影錄音史研究》課題組組長(正在結項)2004年度北京市優秀人才培養項目
10.《當代中國電影藝術家創作研究》課題組子項目組《當代中國電影錄音師研究》組長(已結項)
2004年度北京市哲社規劃項目--《北京影視藝術研究基地》人文社科重點項目
11.《當代中國電影作曲家研究》課題組組長(在研)2005年度廣電總局高校科研項目
12.《中國電影學史論研究》課題組子項目組《中國電影聲音史研究》組長(正在結項)
2005年度北京市哲社規劃項目·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重點項目
13.《中國電影學專業發展史研究》課題組子項目組《中國電影聲音史研究》組長(正在結項)
2005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全國藝術科學規劃年度項目
14.《中國電影作曲家研究》課題組組長(在研)2006年度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面上項目
15.《影視聲音技術與藝術研究》課題組組長,2007年度北京市教委科技創新平台項目
16.《中國電影學史論研究》課題組子項目組《中國電影聲音史研究》組長,2008年度北京市哲社規劃項目·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重點項目
17.《科技創新平台—特色資源庫-影視教育專題》課題組子項目組《學院大講堂研究》組長,2008年度北京市教委科技創新平台重點項目
18.《北京地區部分高校影視專業發展現狀研究》課題組子項目組《影視錄音專業研究》組長,2008年度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面上項目
19.《電影聲音的藝術與技術研究》項目組組長,2009年度北京市屬高等學校人才強教計劃「學術創新人才建設計劃」
20.《中國影視學術創新理論》項目組組長,2010年度北京市屬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平台項目
21.《從實踐到理論:中國電影聲音創意研究》(批准號:10DC16)項目組組長,2010年度文化部文化藝術科學研究項目
22.《當代中國電影聲音藝術與技術研究》項目組組長(SZ),2011年度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北京市教委社科計劃重點項目
Ⅸ 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的理事成員
名譽理事長:張海濤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 副局長
理事長:何宗就 中央電視台 副台長
副理事長 丁文華 中央電視台 總工
副理事長 宋宜純 中央電視台 副總工
副理事長 陳飛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總工
副理事長 田方 北京電視台 總工
副理事長 馬炬 國家廣電總局廣科院 院長
副理事長 高少君 國家廣電總局規劃院 副院長
副理事長 林長海 中廣電廣播電影電視設計研究院 副院長
副理事長 李金榮 中國廣播電視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總公司 總經理
副理事長 姚平 成都索貝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EO/博士
副理事長 姚威 北京中科大洋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總裁
副理事長 何濤 佑圖物理應用科技發展(武漢)有限公司 總經理
副理事長 吳會森 北京華傲精創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總經理
秘書長 黃平剛 中央電視台新台址建設辦公室 主任
常務副秘書長 陳默 原中央電視台播送中心 主任
副秘書長 繆暑金 原中央電視台技術管理辦公室 副主任
副秘書長 李宏虹 中央電視台技術製作中心 主任
副秘書長 包峰 廣科院北京廣研廣播電視高科技中心 總經理
副秘書長 金英 中國廣播電視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總公司 展覽部經理
Ⅹ 國家一級學會名單
國家一級學會名單如下:
中國電影美術學會
中國感光學會
中國國際金融學會
中國國有資產管理學會
中國航海學會
中國合作經濟學會
中國華僑歷史學飢猛會
中國華僑攝影學會
中國化學會
歐美同學會
全國漢語方言學會
中國地質礦產經濟學會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會計學會
中國工商行政管理學會
中國古陶瓷學會
中國國土經濟學會
中國會計學會
中國經濟思想史學會
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
中國空間法學會
中國空氣動力學會
中國昆蟲學會
中國拉丁美洲學會
中國勞動教養學會
黃埔軍校同學會
中國測繪學會
中國茶禪學會
中國電工技術學會
中國電影文學學會
中國電源學會
中國動物學會
中國毒理學會
中國復合材料學會
中國工業合作經濟學會
中國硅酸鹽學會
中國國防科學技術信息學會
中國國際經濟關系學會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
中國漢畫學會
中國建設勞動學會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
中國地質學會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
中國雕塑學會
中國動力工程學會
中國紡織工程學會
中國風景園林學會
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
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
長江海商法學會
長江技術經濟學會
中國編輯學會
中國朝鮮語學會
中國兒童歌舞學會 爛春橋
中國法律史學會
中國工程圖學學會
中國光學學會
中國紅樓夢學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中國家庭教育學會
中國教育審計學會
中國解剖學會
中國近代文學學會
中國經濟史學會
中國晶體學會
中國軍事教育學會
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
中國顆粒學會
中國蠶學會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
中國動畫學會
中國法醫學會
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
中國環境誘變劑學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
中國計量測試學會
中國監獄學會
中國建設會計學會
東北三省中國經濟史學會
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
全國日本經濟學會
中國電子勞動學會
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
中國國際關系學會
中國國際戰略學會
中國機械電子兵器船舶工業檔案學會
中國機械工業審計學會
中國監察學會
中國建材數量經濟監理學會
中國建築學會
中國教育會計學會
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
世界醫學氣功學會
中國茶葉學會
中國長城學會
中國大眾文學學會
中國地震學會
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
中國供銷合作經濟學會
中國海洋法學會
中國航空學會
中國核工業檔案學會
中國核工業教育學會
中國宏觀經濟學會
中國化工學會
中國保險學會
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
中國電子學會
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
中國柑桔學會
中國古生物學會
中國國際法學會
中國核學會
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
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
中國科技新聞學會
中國科學技術法學會
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
中國科學技術情報學會
中國空間科學學會
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
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
世界中醫葯學會聯合會
中國財政學會
中國城市經濟學會
中國創造學會
中國檔案學會
中國電子教育學會
中國兒童音樂學會
中國工程機械學會
中國工會會計學會
中國管理科學學會
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
中國航空教育學會
全國美國經濟學會
中國壁畫學會
中國病理生理學會
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
中國城市金融學會
中國傳記文學學會
中國辭書學會
中國俄羅斯東歐中亞學會
中國都市人類學會
中國房地產估價師與房地產經紀人學會
中國根藝美術學會
中國公路學會
中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學會
中國國際經濟科技法律人才學會
中國海洋學會
全國馬克思列寧主義經濟學說史學會
中國比森行較文學學會
中國博物館學會
中國材料研究學會
中國電影音樂學會
中國兒童少年電影學會
中國工業經濟學會
中國古都學會
中國海關學會
中國交通會計學會
中國教育學會
中國金融會計學會
中國金融學會
中國金屬學會
中國軍事科學學會
中國菌物學會
中國康復醫學會
中國外國文學學會
中國微生物學會
中國微型小說學會
中國微循環學會
中國衛生法學會
中國衛生經濟學會
中國衛生信息學會
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
中國文化管理學會
中國文物學會
中國文藝理論學會
中國文字學會
中國無神論學會
中國武俠文學學會
中國舞台美術學會
中國物理學會
中國物流學會
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
中國稀土學會
中國戲劇文學學會
中國戲曲表演學會
中國戲曲導演學會
中國戲曲學會
中國戲曲音樂學會
中國系統模擬學會
中國系統工程學會
中國考古學會
中國國際經濟法學會
中國勞動學會
中國老年學學會
中國李清照辛棄疾學會
中國力學學會
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
中國糧食經濟學會
中國糧油學會
中國林牧漁業經濟學會
中國林學會
中國林業教育學會
中國林業經濟學會
中國倫理學會
中國邏輯學會
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
中國盲人按摩學會
中國煤炭工業勞動保護科學技術學會
中國煤炭學會
中國蒙古史學會
中國蒙古文學學會
中國蒙古語文學會
中國免疫學會
中國民俗學會
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
中國民族理論學會
中國民族史學會
中國民族學學會
中國民族醫葯學會
中國民族語言學會
中國明史學會
中國墨子學會
中國木偶皮影藝術學會
中國內燃機學會
中國南亞學會
中國農村合作經濟管理學會
中國農村金融學會
中國農學會
中國農業工程學會
中國農業會計學會
中國農業機械學會
中國農業經濟學會
中國農業歷史學會
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學會
中國農業科技管理研究會
中國歐洲學會
中國氣象學會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
中國錢幣學會
中國輕工業史學會
中國輕音樂學會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
中國屈原學會
中國群眾文化學會
中國熱帶作物學會
中國人工智慧學會
中國人口學會
中國人類工效學學會
中國人類學學會
中國人生科學學會
中國人像攝影學會
中國人學學會
中國日本史學會
中國散文詩學會
中國散文學會
中國扇子藝術學會
中國商品學會
中國商業會計學會
中國商業經濟學會
中國商業史學會
中國商業統計學會
中國少年兒童造型藝術學會
中國少年先鋒隊工作學會
中國少數民族聲樂學會
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
中國少數民族舞蹈學會
中國少數民族戲劇學會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會
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及社會思想史學會
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
中國社會保險學會
中國社會科學情報學會
中國社會史學會
中國社會心理學會
中國社會學會
中國社會主義文藝學會
中國神劍文學藝術學會
中國神經科學學會
中國審計學會
中國生產力學會
中國生理學會
中國生態經濟學學會
中國生態學學會
中國生物工程學會
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
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
中國聲學學會
中國詩歌學會
中國詩經學會
中國石化審計學會
中國石油化工勞動學會
中國石油化工信息學會
中國石油教育學會
中國石油學會
中國實驗動物學會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
中國史學會
中國世界電影學會
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
中國世界經濟學會
中國世界民族學會
中國市場學會
中國數量經濟學會
中國數學會
中國水產學會
中國水滸學會
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
中國水利電力醫學科學技術學會
中國水利學會
中國水土保持學會
中國稅務學會
中國說唱文藝學會
中國俗文學學會
中國索引學會
中國太平洋學會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
中國唐代文學學會
中國唐史學會
中國體視學學會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
中國鐵道財務會計學會
中國天文學會
中國鐵道學會
中國通信學會
中國統計教育學會
中國統計學會
中國投入產出學會
中國投資學會
中國圖書館學會
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
中國土地學會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
中國土壤學會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
中國夏衍電影學會
中國先秦史學會
中國現代史學會
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
中國現代文化學會
中國小說學會
中國寫作學會
中國心理學會
中國新文學學會
中國新聞攝影學會
中國新聞史學會
中國信息經濟學會
中國行為法學會
中國行政管理學會
中國行政區劃與地名學會
中國性學會
中國畜牧獸醫學會
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
中國亞非學會
中國亞洲太平洋學會
中國煙草學會
中國延安文藝學會
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
中國養蜂學會
中國葯理學會
中國葯學會
中國醫學氣功學會
中國冶金教育學會
中國醫葯會計學會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
中國遺傳學會
中國藝術檔案學會
中國藝術攝影學會
中國音樂文學學會
中國殷商文化學會
中國營養學會
中國楹聯學會
中國影視攝影師學會
中國油畫學會
中國有色金屬學會
中國宇航學會
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
中國語言學會
中國園藝學會
中國運籌學會
中國原子能農學會
中國圓明園學會
中國韻文學會
中國造船工程學會
中國造紙學會
中國沼氣學會
中國照明學會
中國哲學史學會
中國針灸學會
中國真空學會
中國振動工程學會
中國政治學會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
中國植物保護學會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
中國植物生理學會
中國植物學會
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
中國製冷學會
中國治沙暨沙業學會
中國中等藝術教育學會
中國中東學會
中國中共黨史學會
中國中日關系史學會
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
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
中國中文信息學會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
中國周易學會
中國紫禁城學會
中國自動化學會
中國自然資源學會
中國宗教學會
中國作物學會
中華護理學會
中華孔子學會
中華口腔醫學會
中華美國學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學會
中華日本學會
中華日本哲學會
中華詩詞學會
中華文學史料學學會
中華醫學會
中華預防醫學會
中華中醫葯學會
中外語言文化比較學會
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
中華美學學會
中華曲藝學會
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