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1927年攝制完畢的世界上第一部有聲影片是什麼
1927年攝制完畢的世界上第一部有聲影片是《爵士歌王》。
《爵士歌王》由艾倫·克羅斯蘭執導,艾爾·喬森、梅·麥卡沃伊等主演的愛情歌舞片,於1927年10月6日在美國上映。該片是世界電影史上第一部有聲電影,同時也是第一部歌舞片。
它標志著有聲電影時代的來臨,也是電影走向成熟期的標志 。它於1929年5月16日獲得了首屆奧斯卡金像獎特別獎以及入圍最佳改編劇本獎。
(1)第一部有聲電影吻擴展閱讀:
但作為電影歷史上第一部採用了同期聲錄制技術的長篇敘事電影,。《爵士歌手》片長一個半小時,同期聲對話兩分鍾左右。
它還遠不是徹頭徹尾的「有聲電影」,默片中常見的字幕在影片里依然隨處可見。但正是這一點讓《爵士歌手》有了始祖鳥化石般的意義:你可以在一部電影里看到整個電影產業由「無聲」向「有聲」的過渡。
② 世界上第一部有聲電影是
《爵士歌王》。
《爵士歌王》由艾倫·克羅斯蘭執導,艾爾·喬森、梅·麥卡沃伊等主演的愛情歌舞片,於1927年10月6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描述了主人公一心想成為百老匯明星,卻遭到家長的強烈反對。多年後,背井離鄉、更名改姓的他終於登上了舞台,在舊金山的夜店酒吧里,他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成了一名爵士歌手的故事。
該片是世界電影史上第一部有聲電影,同時也是第一部歌舞片;它標志著有聲電影時代的來臨,也是電影走向成熟期的標志。它於1929年5月16日獲得了首屆奧斯卡金像獎特別獎以及入圍最佳改編劇本獎 。
(2)第一部有聲電影吻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傑基(傑克·羅賓)
唱詩班的領唱人拉比諾維茲的兒子傑基,天生擁有一副好嗓子以及非常強的動感。傑基的爸爸希望他成為未來唱詩班的領唱人,但是傑基卻不肯,他想當明星。
傑基在業余時間常到他們街區最熱鬧的馬勒咖啡館的露天庭院唱流行歌曲。他爸爸發現後,拚命地抽打他。倔強的傑基沒有哭,他吻別淚流滿面的母親後離家出走了。
演員:
艾爾·喬森(Al Jolson,1886–1950年),出生於俄國,美國歌唱家、表演家。以扮演黑人著稱。
1893年赴美,在華盛頓長大。1909年參加L.多克斯服泰德里黑人游藝團。因在百老匯主演《美麗的佩莉》(1911)、《邦博》(1921)等音樂劇而大受歡迎。1927年主演了第一部將音樂、對白與畫面配合處理的影片《爵士樂歌星》。
③ 我國第一部有聲影片是什麼
1931年3月,由上海的明星公司拍攝的《歌女紅牡丹》公開上映,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由此問世。
④ 30年前的國產穿越片鼻祖,張藝謀與鞏俐定情之作,至今無法超越
1986年夏天,張藝謀在北京見到了作家莫言。
因為感念西影廠老廠長吳天明的知遇之恩,他還在那一年跨界出演了電影《老井》,沒想到居然連奪國內外三個影帝大獎,其中包括最有分量的第2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成為 中國第一位國際A類電影節影帝 。
就在那時,張藝謀偶然讀到了莫言的小說《紅高粱家族》,隨後馬不停蹄進京尋授權,並拉來莫言做編劇,同學顧長衛做攝影,而男主角則是當時已經成名的姜文。
劇組開機在即,可在女演員的選擇上卻犯了難。
這時有人推薦了尚在中戲讀大二的女學生鞏俐,編劇莫言本來不同意,覺得鞏俐一點不像書中的「我奶奶」,學生氣太濃,甚至「懷疑這部戲會砸在她身上」。
最後還是張藝謀拍了板:
她更有味道,老天爺賞飯吃 。
就這樣,一個臨時拉起的劇組成立了。
因為倉促籌拍來不及立項,,多虧西影廠廠長吳天明頂著壓力,才讓劇組得以順利開拍。好不容易拍攝完成,電影成本花費超80萬,最終中影只願花70萬收購。
以至於張藝謀自己內心也做好了打算:
這部電影不成,以後再不拍電影。
然而誰也沒想到的是,就在兩年後,影片斬獲了柏林電影節的最佳影片金熊獎。同年,電影在國內公映,引發轟動,票價從當時的1元被炒到了10元之高,最終分賬票房高達4000萬。
初出茅廬的導演張藝謀憑藉此片一戰成名,而戲中的女主角鞏俐也一躍成為當紅明星。而隨著電影的熱映,兩人的戀情也隨之曝光。他們的戀情當年被八卦報紙炒得沸沸揚揚,但沒幾個人看好——因為張藝謀已有家室,而鞏俐也有男朋友。
一時間輿論嘩然,為了躲避風頭,張藝謀帶著鞏俐一起去香港拍攝了一部古裝武俠電影。張藝謀做男主角,鞏俐是女主角,這也是 張藝謀唯一一次用演員身份和鞏俐合作的電影 。
戲中兩人痴戀三生三世,似是想要用劇中情節向公眾證明自己的戀情。
更厲害的是,該片被公認為「 國內穿越劇鼻祖 」,影響了後來很多盜墓電影!
本期「 被遺忘的國產類型片 」,讓我們來重溫一部31年前的國產穿越神作!
《古今大戰秦俑情》
A Terracotta Warrior
作為一部大陸與香港的合拍片,影片放在三十年前絕對是華語影壇少有的大製作。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部影片的台前幕後陣容可謂星光熠熠。
演員方面,主演 張藝謀 和 鞏俐 自不必說,飾演反派的是著名武打影星 於榮光 。
出演秦始皇的演員 陸樹銘 ,是《三國演義》中的關羽和《大話西遊》中的牛魔王。
此外,對張藝謀有知遇之恩的西影廠廠長 吳天明 ,在片中客串了一位電影導演的角色,可謂本色出演。
再說幕後。
影片由作家 李碧華 擔任編劇,《霸王別姬》、《胭脂扣》、《青蛇》都是她的作品。
導演 程小東 是資深動作導演,最擅長武俠片,名下經典無數。
此外由於片中涉及大量的特技動作場面,香港著名導演 徐克 擔任了此片的特效指導。
而影片的配樂也非常值得一提,集齊了香港電影配樂屆的三位大師 顧嘉輝、黃沾 與 戴樂民 。
片中由顧嘉輝與黃沾創作, 葉倩文 演唱的主題曲《焚心以火》相當經典,傳唱一時。
如此強大的製作班底,讓影片獲得金像獎8項提名,並最終收獲最佳電影音樂獎。
說回影片本身,《秦俑》講述了一段跨越千年的愛情史詩。
故事背景分別涉及了秦朝、民國及20世紀70年代三段時空,並穿插了秦朝將軍蒙天放 (張藝謀 飾) 與少女韓冬兒 (鞏俐 飾) 的三世愛戀。
雖然這類穿越故事在今天早已屢見不鮮,但要知道,這可是一部30年前的電影!
放在當年,穿越題材在國內電影圈絕對是稀罕物,說是國產穿越電影鼻祖並不為過。
因此本片一上映,便高居大陸年度票房榜第二,香港年度票房第五。
一直到15年後,成龍和金喜善主演的電影《神話》還能看出深受此片的影響。
故事開始於公元前兩百年的秦朝。
此時秦始皇已經統一六國,掃清天下的他,野心與權欲也達到了頂峰。
他一心建立一個統一的帝國,因而下令書同文車同軌,為了統一思想而焚書坑儒。
同時他還大興土木,先是修建了長城,然後又在驪山興建了皇陵,導致民不聊生。
主角 蒙天放 ,原是監督皇陵修建的軍官,為人忠誠正義,一心效忠始皇帝。
某日,始皇帝外出打獵,竟然遭遇刺客暗殺,身中一箭。
危急時刻,在皇陵附近駐守的蒙天放趕來救援,武藝不凡的他當場誅殺了刺客,救下始皇帝。
皇帝非常欣賞蒙天放,於是將他從皇陵的監工升為宮中護衛頭目。
雖然刺客的刺殺失敗了,但身上的傷口卻在提醒著皇帝,他已經不再年輕了。
始皇帝一心建立萬世基業,他不甘心就此衰老下去,於是廣招術士入宮煉丹,想要求取長生之法。可術士換了一批又一批,丹葯煉了再煉,一直沒能成功。
暴虐的秦始皇於是下令要術士斬首,此時術士之一的 徐福 站出來,告訴始皇帝:
徐福的話打動了秦始皇,於是皇帝下令在全國范圍內徵收童男童女,為去東海求葯做准備。
也就在此時,鞏俐飾演的女主角冬兒出場,正是被徵召入宮的童女之一。
其實徐福的話不過緩兵之計,丹葯一直無法煉成,徐福於是才想出這個計策,以求葯為名溜之大吉。這意味著,這些去往東海的童男童女們再也不能回到自己的家鄉。
每一個被安排踏入屏風之內的女孩,都自知命途多舛,有家難歸。
有人淚流滿面,有人驚惶失措,有人強忍淚珠,不過,都只靜靜地忍受命運支配。
可只有少女冬兒不同,她性格倔強,冷傲,握著一枚發簪,寧死也不肯入宮做童女。
偏偏負責督辦此事的是蒙天放。
他任由自己的臉被劃破,安撫住了眼前的白衣少女,並叮囑她:不要再做傻事!
可冬兒性子剛烈,為了不去蓬萊,她多次試圖逃跑,計劃未得逞,便想到了自殺。
就在她割腕,生命處在危急關頭,又是蒙天放救了他,幫他包紮傷口。
也就在這一刻,少女愛上了眼前這個一而再救下自己的男人。
可蒙天放卻深知兩人身份有別,他不敢也不能與冬兒發生感情,只能壓抑著自己的內心。
然而,即便他一再克制,感性終究敗給了理性。
就在臨行前的一夜,兩人在煉丹房偷吃了禁果,就此私定終生,然後決意殉情。
造化弄人,長生丹葯居然在此時煉製成功,但術士徐福卻隱瞞下了這個消息。
到了臨出發的日子,冬兒卻冒死逃下了船,這也讓他與蒙天放的戀情曝光。
始皇帝震怒,要冬兒進入窯火中獻祭,而蒙天放則自願被泥封,成為生生世世護衛皇陵的兵馬俑。
電影中最動人的一幕即在此,臨行刑前,冬兒背對熊熊大火,向蒙天放深情一吻。
原來她偷走了徐福的長生葯,悄悄喂給了自己的情郎,想要用自己的死換他活下去。
然後她奮不顧身地走向火海,以生命為代價來證明這份刻骨銘心的愛情。
世事輪轉,兩千年過去,時間來到民國年間。
此時一個電影劇組從上海飛往西安,宣稱要在這里開機拍攝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
主演白雲飛大影星,不僅風度翩翩而且帥氣多金,簡直是萬千少女的偶像。
而在白雲飛的眾多傾慕者中,就有劇組內的一位三流女演員 朱莉莉 。
她是性格單純,混跡演藝圈的小透明,最大的心願就是能紅,然後嫁給白雲飛。
劇組拍攝間隙,他不忘對白雲飛暗送秋波,因此時時刻刻觀察白雲飛的動向。
某天,她意外跟著白雲飛來到劇組附近的後山,見到白雲飛悄悄走進入一處神秘盜洞。
原來, 白雲飛的劇組名義上是來西安拍片,背地裡卻是為盜墓 。
朱莉莉誤以為是劇組拍戲,可心狠手辣的白雲飛卻想要滅口,於是將朱莉莉騙上自己的私人飛機,打算在飛機上將她神不知鬼不覺的殺死。
然而沒想到因為意外,槍居然走了火,導致飛機失事。
白雲飛帶走唯一的降落傘逃出飛機艙,只留下朱莉莉在失控的飛機上。
但朱莉莉畢竟有主角光環,飛機居然迫降在一座山陵上,並隨著流沙陷落進一座地宮中。
就那麼巧,朱莉莉歪打正著地闖進了地宮皇陵里。
也因為這場事故,驚醒了一位睡在皇陵兩千年的兵馬俑,正是當年的秦國將軍蒙天放。
蒙天放誤以為眼前的朱莉莉就是冬兒,依舊對她情根深種,一路跟隨保護她來到城市裡。
對於一位沉睡了兩千年的古人來說,現代 社會 的一切都是陌生的。
因而鬧出了很多笑話:
看見電線桿的他,誤以為那是沒長葉子的樹,
看見玻璃窗還以為是紙糊的,會習慣性的用手去捅,會習慣性的用嘴去吹滅電燈,
醫生給他打針,結果誤以為是暗器……
另一方面,他發現不僅周圍的事物變了,就連眼前的冬兒也變了。
盡管蒙天放依舊在保護著他,可朱莉莉卻一心倒貼白雲飛,導致兩人大打出手。
白雲飛看到朱莉莉身邊的古裝士兵,頓時產生了好奇,於是假意勾搭朱莉莉,騙他偷幾根蒙天放的頭發。
經過化驗,日本科學家確認蒙天放是活了兩千年的古人,是真正的秦朝人。
於是,白雲飛和日本人合謀,打算讓朱莉莉將蒙天放騙去東北,交給日本人做解剖試驗。
而他自己則帶領盜墓團伙,去往朱莉莉墜機的地方,盜取秦始皇陵的寶物。
之後,蒙天放跟著朱莉莉坐上了去往北方的火車,結果在路上卻看到了早已成為斷臂殘垣的長城。皇陵明明在西方,長城在北方,這意味著火車根本不是去往皇陵。
發現真相的他殺出重圍,因為不忍心將朱莉莉一個人扔在火車上,帶她一起駕馬向西。
來到皇陵,此時白雲飛的盜墓團伙已經炸開陵墓,強行沖入地宮當中。
為了守護皇陵,蒙天放帶著莉莉回到陵墓和賊匪大戰,然而畢竟雙方強弱懸殊。
關鍵時刻,皇陵機關啟動,當年埋葬在皇陵的兵馬俑侍衛居然復活了。
原來當年曾有一批侍衛奉命為秦始皇試葯,他們因而得以長生不死,活到了現在。
蘇醒的秦朝士兵本能地與私闖皇陵的盜墓賊展開混戰,最終與盜墓賊同歸於盡。
一場混戰過後,盜墓賊被消滅了,但朱莉莉卻為保護蒙天放而命喪白雲飛槍下。
直到生命的盡頭,朱莉莉才終於明白了對蒙天放的感情:
我現在終於知道我是你的冬兒,可惜我知道的太晚了,你等我再回來……
隨著朱莉莉的死去,地宮再次陷落,只留下了獨自悲傷中的蒙天放。
轉眼來到七十年代,兵馬俑被發現,隨之考古界對西安的兵馬俑坑進行挖掘保護。
在那之後,博物館里突然來了一位沉默寡言的兵馬俑修補技工。
他的修補手藝很出色,修出來的效果簡直和原來一模一樣,似乎他很熟悉兵馬俑一樣。
幾年後,一對日本訪問團來到西安參觀兵馬俑。
團中有一位叫 山口靖子 的女郎,長得和朱莉莉與冬兒易某一樣!
當山口靖子望向兵馬俑坑的時候,才發現,那位修補技工也在默默望著他。
已經活了很久的蒙天放知道——
他等了兩千多年,終於等到冬兒了……
故事至此結束。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部《古今大戰秦俑情》的故事未免有些俗套。但對於一部三十年前的電影來說,影片在創作上可謂相當前衛。
電影融合了 動作、冒險、奇幻、愛情、武俠、喜劇、盜墓 等種種賣座元素,在畫面布景、情節設置、節奏把握等方面,均屬於那個年代商業片的上乘之作。再加上恢宏的場景、復雜的特技和演員們出色的表演,更加豐富了影片的內容,如果純從 娛樂 性而言,頗為可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前三分之一的古代部分,得益於編劇李碧華的劇本,拍得蒼涼凄美,頗具古典史詩感。西北蒼涼的景象與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相得益彰,最後鞏俐一襲紅衣走向火焰的瞬間,回頭微笑,拍的非常唯美,成為香港影史上經典一幕,就連周星馳也惡搞過這一經典段落。
可惜的是,影片到了民國部分就變得有些荒腔走板,情節潦草,故事太趕,角色轉變草率,蒙天放和莉莉活生生把本片演成了無厘頭喜劇,落入到八十年代港產商業片的陳詞濫調當中,多少影響了影片的整體觀感,只能算是一部合格的商業電影。
影片最初決定邀請張藝謀出演男主角是編劇李碧華的建議,因為她認為張藝謀本身就是陝西人,西北人的身份加上自身外貌線條都很像秦俑人物,再加上他的名望,一定有號召力。
而對於當時業已成名的張藝謀來說,他當時其實非常瞧不起這樣的商業電影,覺得跟藝術差太遠了,演完後配音都沒去。而他之所以最終決定接拍電影,也是為了能和鞏俐有個相處的空間。
在《印象中國:張藝謀傳》里,張藝謀曾公開提及過這段往事:
(接拍這部電影的目的)很簡單,根本不是為了掙錢,因為那時給錢很少。原因是我正在鬧婚變,我和鞏俐的事曝光後,全國都在沸沸揚揚地討論我的離婚,在很多人眼裡我是陳世美,我沒有一個地方能鑽。那時沒錢,不可能去開旅館,就是想找個地方,有個相處的空間,我不知道怎麼面對這個世界和大家的目光。這時韓培珠讓我跟鞏俐去演部戲,我第一反應就是接下來,這樣就能有一個公開的空間,兩人能在一塊兒,避開外部世界。
不過,吊詭的是,盡管老謀子當年並不喜歡這部電影中的商業元素,可就在出演此片十多年後,他也開始試水商業片,拍得還是秦始皇的故事,用的武術指導還是程小東,就連服裝美術風格都與《古今大戰秦俑情》中都一脈相承。
尤其是片中的一幕,鞏俐手持筷子敲擊盛了雨水的大碗小碗,給舞劍的張藝謀配樂。雨中曲響,意隨心動,端的是劍膽琴心,俠骨柔腸。而《英雄》里是李連傑與甄子丹在棋館中聽琴比武,二人自雨中破水穿行,風聲水聲兵氣聲,原來都是在模仿當年的《秦俑》而已。
由此可見,這部電影對於張藝謀的影響可謂深遠。
這部電影拍完後,張藝謀與妻子肖華離婚。此後,鞏俐和張藝謀開始了長達8年的親密合作。
這8年裡,他們合作拍攝了 《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活著》《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多次獲奧斯卡提名,金熊獎、銀獅獎、金像獎、金雞獎、百花獎……國際國內各種獎項拿到手軟。
鞏俐一路從一個青澀的大學生成為歐洲三大電影節最高獎演員,而張藝謀也成為第五代赫赫有名的電影大師,可以說兩人互相成就了對方。
雖然這部電影沒能成為藝術傑作,但卻成為了當時兩人感情的最好見證。
而片中凄美的愛情故事也感動了無數觀眾,讓這部影片成為港台合拍片史上的經典之作。
⑤ 我國第一部有聲和無聲電影,誕生的時間
1905年,北京的豐泰照相館攝制了戲劇紀錄片《定軍山》,此為中國第一部無聲電影,譚鑫培主演
1931年,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在上海誕生,主演胡蝶
⑥ 美國歷史上第一次有聲音的電影是什麼
美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是1927年拍攝的《爵士歌王》。
有聲電影的誕生過程,鮮活地展示了科技、藝術、資本之間的互相促進、掣肘、激勵、妥協,重溫這段歷史,對我們面臨今天的電影技術變局,無疑有很重要的意義。
電影在誕生的前三十多年,一直是個「偉大的啞巴」,直到 1927 年,才終於開口說話。
讓電影發出聲音,並不是薩姆·華納第一個想出這主意,實際上從電影誕生伊始,發明家就沒有放棄過努力。1889 年 10 月 6 日,愛迪生的助手勞里·迪克森,首次展示了他研製的「有聲電影」。
那天,愛迪生剛從國外回來,迪克森請他來看自己發明的裝置。當機器開動,小銀幕上便出現迪克森的形象,只見他舉起帽子,微笑著說道:「早安,愛迪生先生,歡迎回家,希望你喜歡這台有聲攝影機,我可以舉起手來從一數到十,證明這是同步進行的。」
但是,這一成果並沒有解決機械錄音的問題,還不具備實際運用的價值,所以一直停留在實驗階段。
薩姆·華納要發明的是真正具有實用性的有聲電影技術。
⑦ 我國第1部有聲影片是什麼影片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故事片《歌女紅牡丹》。在新光大戲院公開上映,該電影為蠟盤發音,由上海的明星公司拍攝。拍攝於1931年的電影《歌女紅牡丹》在中國電影史上具有重要意義,這部電影中成功地插入了一首歌曲,打破了人們看電影無須帶著耳朵的習慣,一首歌曲,也使國產片帶給了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
⑧ 中國拍攝了第一部有聲電影是那一部那年拍攝的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
1931年3月,由上海的明星公司拍攝的《歌女紅牡丹》公開上映,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由此問世。
有聲電影有「臘盤發聲」和「片上發聲」兩種技術。前者是將聲音刻錄在唱盤上,放映時與影片同步播放,為電影配音;這也是世界上有聲電影最初問世時採用的方法。誕生於1927的世界上第一部有聲片美國的《爵士歌王》就是如此。後者則是今天普遍應用的在膠片上錄制聲音的技術。由於成本和技術水平的原因,《歌女紅牡丹》採用的是成本低廉、製作簡單的臘盤發聲方法,因而,它實際上應該稱作是中國第一部「臘盤發聲」的有聲片。
《歌女紅牡丹》由洪深編劇,張石川導演,主演蝴蝶等。影片描寫女歌手紅牡丹嫁給生活墮落的丈夫後,不僅備受凌辱,藝術生涯也走向衰落。但當丈夫賣掉女兒,又因失手殺人入獄後,紅牡丹卻忍辱負重,恪盡婦道,努力拯救自己的丈夫。影片描述了戲曲藝人的生活悲歡,也揭露了封建禮教對婦女身心的迫害。除了對白之外,片中利用「有聲」的優勢插入了《穆柯寨》、《玉堂春》、《四郎探母》等4段京劇片段(由梅蘭芳代唱),更增加了影片的轟動效應。這也和世界上第一部有聲片以歌唱家生活為題材如出一轍。影片於1930年中旬開拍,前後經過5次試驗,至年底拍竣,耗資12萬元舊幣,1931年1月在明星大戲院試映,3月15日於新光大戲院正式公映。影片公映時盛況空前,並在全國各大城市引起了轟動,發行到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但嚴格地說,《歌女紅牡丹》只能算是一部「半有聲片」,因其只注意了對話的有聲,而忽略了周圍環境的音響效果,所以看起來只有人說話或唱戲時有聲,其它周圍事物都是靜悄悄的。這當然也是初期有聲電影的通病。
與這部影片同時開拍的另一部有聲片是「友聯」公司攝制的《虞美人》。它同樣採用臘盤發聲技術,描寫了一對兒戲劇演員演出《霸王別姬》一劇的幕前幕後。兩部影片在技術上稍有不同。《歌女紅牡丹》是影片拍完後讓演員看著畫面對口型配音,相當於我們今天的後期配音。《虞美人》則是先把聲音錄好唱片,然後演員在現場按照放出來的聲音表演。兩者相比,各有千秋。《虞美人》稍晚於《歌女紅牡丹》,於1931年5月上演。
臘盤發聲的有聲片在技術上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唱片和放映的配合是最大的問題。特別是膠片一旦發生局部斷毀,其後的劇情就難以再和聲音相吻合,甚至會出現銀幕上男人在張口,擴音器里傳出來的卻是女聲的笑劇。因而,在這兩部影片上演的當年,一些電影公司也開始試制「片上發聲」的有聲片。它們是由大中國和暨南兩家公司合制的《雨過天青》和天一公司拍攝的《歌場春色》。這兩部影片都是租用國外的設備,並由外國人參與協助製作完成的。首先完成的《雨過天青》於1931年6 月3日在虹口大戲院試映。由於該片租用的是日本的設備,並赴日本拍攝,不久後即遭到觀眾的抵制。1933年,亨生影片公司用自己研製的錄音設備拍攝了《春潮》一片,成為中國第一部用國產錄音設備製作的片上發聲的有聲電影。
由於資金和技術的原因,在有聲電影問世後,許多電影公司仍然在繼續攝制無聲片,這形成了中國早期無聲電影與有聲電影長期並存的特殊現象。直至1936年,無聲片才終於停止拍攝,中國電影從無聲向有聲的轉變得以徹底完成
⑨ 我國第一部有聲影片是什麼
《歌女紅牡丹》採用的是成本低廉、製作簡單的臘盤發聲方法,因而,它實際上應該稱作是中國第一部「臘盤
發聲」的有聲片。
電影自問世之初實際上就一直伴隨著有聲的實驗。愛迪生最初發明電影的動機就是以他已發明成功的留聲機為主題,試圖創造出一種能夠與之配合的活動畫面。這種「留聲機電影」在電影史上也留下過幾段「有聲電影」的片段。1926年8月,美國華納公司推出了第一部有聲電影——只有音樂片段的《唐璜》;隨後,國外的有聲短片即傳入了中國。至1929年,上海夏令配柯影戲院安裝了美國光學發聲的放映機,放映了美國有聲片《飛行將軍》,國外的有聲電影開始大舉進入中國。
就在國外有聲電影正式登陸中國的同時,中國的民族電影企業也開始紛紛研究、攝制自己的有聲電影。1929年,天一公司最早開始了有聲電影的攝制,其次年年初完成的第一部有聲短片《鍾聲》因遭遇火災被毀,未能與觀眾見面。同年,由中國早期電影的開拓者鄭正秋、張石川等人創辦的明星影片公司和友聯公司都開始攝制自己的有聲電影。
明星公司攝制的第一部有聲片是由左翼戲劇家聯盟成員洪深編劇的《歌女紅牡丹》。影片講述的是女歌手紅牡丹嫁給生活墮落的丈夫後,不僅備受凌辱,藝術生涯也走向衰落。但當丈夫賣掉女兒,又因失手殺人入獄後,紅牡丹忍辱負重,克盡婦道,努力拯救自己的丈夫,並終使其幡然悔悟。影片由張石川親任導演,並由胡蝶、王獻齋、夏佩珍、龔稼農等著名影星組成了強大的演員陣容,志在一舉成功。影片於1930年中旬開拍,至年底攝制完成,1931年1月,先於明星大戲院試映,3月15日在上海新光大戲院正式公映,從而成為中國第一部國產有聲電影。
有聲電影有「臘盤發聲」和「片上發聲」兩種技術,也稱為「機械錄音」法和「光學錄音」法。前者是將聲音刻錄在唱盤上,放映時與影片同步播放,為電影配音;這也是從《唐璜》到《爵士歌王》等早期國外有聲電影普遍採用的方法。後者則是今天普遍應用的在膠片上錄制聲音的技術。由於成本和技術水平的原因,《歌女紅牡丹》採用的是成本低廉、製作簡單的臘盤發聲方法,因而,它實際上應該稱作是中國第一部「臘盤發聲」的有聲片。
《歌女紅牡丹》是在法國百代唱片協助下攝制的。片中除錄制了全部對白之外,並利用「有聲」的優勢,插入了《穆柯寨》、《玉堂春》、《四郎探母》等四段京劇片段(由梅蘭芳代唱),更增加了影片的轟動效應,這也和世界上第一部有聲片以歌唱家生活為題材如出一轍。影片在拍攝中採用的是先按照默片的方法拍攝,然後由演員按照銀幕上的口型錄制台詞。由於經驗不足,前後經過5次試驗方才拍竣,共耗資12萬元。影片公映後盛況空前,在全國各大城市引起了轟動,並發行到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但嚴格地說,《歌女紅牡丹》只能算是一部「半有聲片」,因其只注意了對話的有聲,而忽略了周圍環境的音響效果,所以看起來只有人說話或唱戲時有聲,其餘周圍的事都是「悄然無聲」的。這當然也是初期有聲電影的通病。同時,由於影片揭露了封建禮教對婦女身心的毒害,與當時社會的進步思潮吻合,也成為30年代的進步電影的代表作之一。
與《歌女紅牡丹》同時開拍的「友聯」公司第一部有聲片《虞美人》也是採用的臘盤發聲技術。但與《歌女紅牡丹》相反,《虞美人》是先把聲音錄好唱片,然後演員在現場按照放出來的聲音進行表演,其難度明顯較「明星」的做法更大,常令演員顧此失彼,白白浪費膠片。《虞美人》描寫了一對兒戲劇演員演出《霸王別姬》時發生在幕前幕後的故事,它稍晚於《歌女紅牡丹》,於1931年5月公演,並以一鳴有聲電影公司的名義推出。
臘盤發聲的有聲片在技術上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唱片和放映的配合是最大的問題。特別是膠片一旦發生局部斷毀,其後的劇情就難以再和聲音相吻合。因而,在這兩部影片上演的當年,一些電影公司也開始試制「片上發聲」的有聲片。它們是由大中國和暨南兩公司合制的《雨過天青》和天一公司拍攝的《歌場春色》。這兩部影片都是租用國外的設備,並由外國人參與協助製作完成的。其中《雨過天青》首先於1931年6月3日在虹口大戲院試映。由於該片租用的是日本的設備,並赴日本拍攝,不久後即遭到觀眾的抵制。同年10月,《歌場春色》在新光大戲院首映,成為第一部在中國本土攝制的片上發聲的有聲片。
⑩ 世界第一部有聲電影是什麼
世界上第一部有聲電影是《爵士歌王》,它標志著有聲電影時代的來臨,也是電影走向成熟期的標志。它於1929年5月16日獲得了首屆奧斯卡金像獎特別獎以及入圍最佳改編劇本獎。
該片描述了主人公一心想成為百老匯明星,卻遭到家長的強烈反對。多年後,背井離鄉、更名改姓的他終於登上了舞台,在舊金山的夜店酒吧里,他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成了一名爵士歌手的故事。
劇情簡介
該片是一個發生在20年代美國紐約猶太區的故事。在奧查德大街的猶太教堂里,唱詩班的領唱人拉比諾維茲先生來到一大群孩子們中間。他被外來的流行樂曲搞得心煩意亂,可孩子們卻聽得津津有味,這使他更為氣惱。
兒子—傑基(艾爾·喬森飾)天生一副好嗓子,樂感又十分強,這是他未來的希望。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把兒子培養成唱詩班的領唱人。
可傑基卻對父親說:「我不想當領唱人,我要當歌劇院的明星。」這使得拉比諾維茲(華納·歐蘭德飾)十分傷心,他不懂兒子怎麼會有這樣的念頭。「胡說,拉比諾維茲家當領唱人已有整整五代了,你這個不爭氣的混蛋,居然想到下等社會的劇院去當演員,你這是中魔了。」
他大聲訓斥著兒子。傑基雖然有點害怕,但依然不改初衷。傑基在業余時間常到該區最熱鬧的馬勒咖啡館的露天庭院的平台上唱流行歌曲。一日,被尤德爾森—猶太區商界和宗教界很有影響的人物看見了,並告訴了拉比諾維茲。
拉比諾維茲怒不可遏,他還在咖啡館里親眼看見兒子模仿黑人載歌載舞,便怒氣沖天地將兒子拉回家,並掄起皮帶死命地抽打。倔強的傑基沒有哭,他吻別了淚流滿面的母親,離家出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