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閃電麥昆是什麼
閃電麥昆是一個速度飛快的賽車新手。《Cars》影片開頭是他正參加Piston Cup(活塞杯),活塞杯的大賽主持人對他的評價極高,說麥昆成名很迅速,很有可能是第一個贏得活塞杯並加入恐龍石油的新手賽車。他一心想成為很棒的賽車,於是努力並奮斗著。
情節介紹
在一次活塞杯比賽中,主角閃電麥昆、路霸、和車王同時到達終點,於是主辦方決定加一個附加賽,閃電麥昆也同時以「賽場新星」的頭銜成為媒體的焦點。
他在做專屬載搭閃電麥昆的一輛卡車向附加賽賽場駛去過程中,卡車出了小意外,睡著了,麥昆被遺落在馬路上。麥昆追錯拖車而迷失方向,最終狼狽不堪跑到了水鄉溫泉鎮(Radiator Springs),幾天時間里在這個小鎮發生了一系列的事情。最終他結識了一群新朋友,並且也讓他重新改變了自己。
2. 賽車總動員20號車叫啥
賽車總動員20號車叫新一代賽車黑風暴傑克遜。
黑風暴傑克遜造型酷炫、速度奇快無比,是新一代賽車中的領跑者。賽場上麥昆常勝將軍的地位遭到新生代車手的挑戰,意氣風發的傑克遜風暴含著金湯勺出生,認為世界盡在掌握之中,他天生神速而且全身上下均為頂級配置他在與閃電麥坤的較量後奪得了冠軍頭銜。
《賽車總動員3:極速挑戰》是由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製作,迪士尼影業出品,布萊恩·菲執導,歐文·威爾遜等配音的動漫系列電影,主要講述了一代傳奇賽車閃電麥昆通過背水一戰。
努力重返巔峰並由此領悟「車生」真諦的故事,該片於2017年6月16日在北美上映,2017年8月25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劇情簡介
閃電麥坤(歐文·威爾遜配音)走到了賽車生涯的十字路口,他剛剛在與一位年輕選手黑風暴傑克遜(艾米·漢莫配音)的較量後失去了冠軍頭銜。
在被風暴打敗後,麥坤打算在訓練最後一個賽季後就退休。他的合作夥伴是頂尖訓練基地的老闆斯特林(內森·菲利安配音),和他的王牌教練科魯茲拉米雷斯(克里絲特拉·阿隆佐配音)。
最後麥坤意識到,斯特林之所以對他感興趣,不是想讓其復出,而是希望他退休,以便能在產品中獲得授權使用閃電麥坤的形象。麥坤拒絕退出,跟斯特林定下協議,如果他能贏得本賽季的第一場比賽,他便可以等到自己想要時再退休,但如果他沒有取勝,就必須立即退休,老實去當斯特林的品牌代言人。
3. 給我推薦幾部關於跑車電影,刺激點滴。謝謝!
風馳電掣的刺激 盤點電影史上十大賽車電影 能看上這部被奉為經典之王的賽車電影,得感謝無所不容的BT時代,不然這比我年齡還大許多的老古董,不知要上哪找去。故事講的是一位美國賽車手輾轉參加蒙地卡羅及歐洲多國的比賽爭奪世界總冠軍的故事,對某些影評家來說這就像一鍋國際性賽事的大雜燴。 ★《霹靂神風》(1966年/美國)能看上這部被奉為經典之王的賽車電影,得感謝無所不容的BT時代,不然這比我年齡還大許多的老古董,不知要上哪找去。故事講的是一位美國賽車手輾轉參加蒙地卡羅及歐洲多國的比賽爭奪世界總冠軍的故事,對某些影評家來說這就像一鍋國際性賽事的大雜燴。可賽車電影本來就不在乎什麼故事情節,讓觀眾體驗視覺和聽覺的刺激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嗎?在當時尚不能藉助CG技術的情況下,劇組不僅到世界上最著名的賽道上取景拍攝,還請來了32名職業車手為影片保駕護航,汗!影片當年的票房成績自不必說,67年的奧斯卡三項技術大獎還被其攬入懷中。對我來說,光是開場用交響樂模擬營造出的汽缸轟鳴聲就能成就其在影史上的不朽地位。 ★《阿朗的故事》(1989年/中國香港)當鮮血滿面的阿郎駕著賽車風馳電掣沖過終點之後搖搖晃晃摔倒在地的時候;當波仔和波波從喜悅瞬間轉為滿臉淚水繼而瘋狂奔入賽車跑道的時候;當阿郎的臉在賽車爆炸的火光中若隱若現的時候;當年少的我在錄像廳里與那幫兄弟一起偷偷抹眼淚的時候——《阿朗的故事》就註定成為我心目中最悲情的賽車電影。嚴格意義上這是一部講述父子情深的電影,賽車元素其實只是為悲劇性的結尾作鋪墊,故事情節也簡單到無需多講,但感動我們的電影似乎都有一個共同點:故事也許用一句話就可以講完,但看完電影後留在你心中的那份濃情卻會讓你久久回味。曾經英氣逼人的發哥也已老去,但那個風趣樂觀、與兒子其樂融融的阿朗和片尾羅大佑的《你的樣子》,都成了永恆的經典。
★《霹靂火》(1995年/中國香港)賽車運動很男人,很男人的成龍大哥自然不會錯過。想想看,令人眼花繚亂的成龍式打鬥與緊張刺激的賽車糅合在一起,《霹靂火》還有讓人喘息的機會嗎?這是成龍大哥僅此一部的賽車電影,老東家嘉禾影片公司自然是不敢怠慢,2億港幣的投資在今天看來也足以讓人咂舌。影片的製作陣容更是豪華到有點誇張的程度,成龍自己是總監督,洪金寶負責動作部分,陳嘉上負責文戲,唐季禮負責開場時的那場賽車,元奎也應邀到現場幫忙,5位大腕合作指導一部影片,也可為世界影史上一件罕事吧。★《速度與激情》(2001年/美國)如果習武之人的最高境界是劍人合一,那麼好車之人的最高境界就可以用《速度與激情》來形容了。找一個有良好心理素質的警察當卧底應該不算太難,可要找一個既有膽識,又能街頭飈車的卧底就不是易事。布萊恩是名警察,他需要潛入一個飛車黨,以偵察公路貨車搶劫案;他幫助大哥逃脫警察的追捕,贏得了大哥的信任;他愛上了大哥的妹妹,引起了情敵兼幫派副手的妒忌;他徘徊於工作的職責和對飛車黨成員的友情之間……精心設計的劇情與風馳電掣的飈車橋段比起來,簡直太蒼白無力,光是那些酷到極點的賽車就把屏幕給炫爆了。「在這10秒里,我是自由的!」,看《速度與激情》,這句台詞是最佳的觀影指南:關閉大腦,停止思維,讓馬達的轟鳴肆虐你的聽覺,讓高速馳騁的「極品飛車」挑逗你的視覺!(兩部續集就不多說了)
★《極速競賽》(2001年/美國)對於F1方程式賽車的粉絲來說,本片絕不容錯過,因為上一部同類題材的電影已經是40年以前的事了(就是前面說的<霹靂神風>)。史泰龍花了四年的心血才把影片搞定,回憶起這段經歷他是這么說的:很多人都勸我說它的難度太高了,要完成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但我沒有放棄,現在我們終於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這部片子了,這真值得慶幸。據說影片的DVD版本有這樣的功能:觀眾可以從多個角度選擇他們喜歡的視角觀賞影片,可以從上空欣賞,也可以從賽道的一側觀賞,更可以進入到賽手的座位上,來體驗這場時速超過200英里的極速競賽。呵呵,這輩子開不上F1的兄弟們,看看片自慰一下得了。★《車神》(2003年/法國)★《車神》(2003年/法國)印象中法國好看的電影都要跟呂克·貝松扯上關系,這部《車神》也不例外。影片改編自法國著名的同名漫畫系列,據說本片編劇呂克·貝松還是這套漫畫書的忠實讀者,從電影里可以看出他對漫畫的真實想法和渴望夢想成真的虔誠。盡管漫畫迷們認為影片效果遠不如原來的漫畫,有大雜燴的嫌疑。但不可否認從娛樂角度上還是一部十分養眼的電影:酷車、俊男、美女、干凈利落的畫面和動感十足的音樂·····當然,還有那有點變態的勒芒賽道。
★《頭文字D》(2005年/中國香港)Drift,中文的叫法是「漂移」。漂移產生的條件歸咎到底就是一個:後輪失去大部或全部抓地力,同時前輪能保持抓地力,這時只要前輪有一定的橫向力,車就甩尾,產生漂移。《頭文字D》翻成中文就是「漂移第一」的意思。拓海成就了周傑倫的第一個銀幕形象,也讓我等這些不把日本漫畫當回事的「落伍人群」明白了2006年電影世界裡最流行的一個名詞。在九曲回環的秋名山車道上,這幫年輕人已經把賽車當成演繹生命的載體,生命的意義似乎只能通過手中的方向盤和飛馳的車輪來詮釋,在用激情宣洩青春之火的同時,他們也在觸摸著死亡。瞧瞧電影的宣傳語——「酷盡青春、飆出夢想」,對年輕人來說,實在是煽情的很。★《塔拉德加之夜》(2006年/美國)看《塔拉德加之夜》之前,還得先了解下美國的汽車文化。上個世紀30年代美國禁酒令期間,私酒販子常常駕駛飛車在南部的鄉間小路上飛馳,以躲避美國聯邦稅務稽查員的追捕。隨著這種貓捉老鼠的游戲不斷升級,私酒販子們想方設法地提高汽車馬力、改造汽車結構以使車子更好地控制、更容易地逃脫聯邦政府的追捕。更有意思的是,私酒販子們本著「交流心得、互相促進」的精神,也在內部開展一些非正式的賽車比賽,比比誰的車跑得最快、誰的車技最好,後來逐漸演變成了一項賽事,而影片題材選取的是這項好萊塢少有涉獵的NASCAR賽車。NASCAR賽車在全世界范圍的影響力可能遠不如F1,但在美國卻是一項無限風光的賽事。它的收視率甚至高過了NBA比賽和棒球聯賽。NASCAR是採用改造後的房車進行比賽,速度也沒有F1快,但由於使用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車輛,在美國,不是每人都會扣籃,也不是每人都能揮舞球棒擊中高速飛來的棒球,但是幾乎每個人都會開車。這就是NASCAR賽車有著驚人魅力的原因,擁有如此深厚的群眾基礎,《塔拉德加之夜》連奪兩周北美票房冠軍也就不足為奇了。
★《賽車總動員》(2006年/美國)皮克斯的動畫似乎與「總動員」三個字杠上了,除了賽車之外,還有玩具、超人和海底的魚。但是仔細想一想還真沒有更合適的中文譯名了,看來咱中國人還是熟諳也「人海戰術」的魔力,畢竟「人多力量大嘛」!瞧瞧,代表著美國造車精神的「道奇蝰蛇」是男主角閃電麥昆的原型車、女主角莎莉脫胎於保時捷911、退隱車王來自於1951年的經典車Hudson Homet、輪胎店老闆是義大利的的菲亞特126、看台那對可愛的粉絲雙胞胎應該就是日本產的馬自達MX-5吧·····在享受皮克斯動畫幽默的同時,車迷們更是飽了一回眼福。★《SS》(2008年/日本)在我完成這篇帖子的前幾天,這部電影才剛剛在日本上映。原諒我還沒看就把它列入我的十大經典,可看完片花之後的沖動讓我還是這么做了,就算自己的一份期待吧。賽車電影長久以來都是年輕人唱主角,本片卻是讓一位上了年紀的大叔唱大戲,有點另類吧??它似乎是那些不願隨波逐流的大叔們的有力宣言:你們年輕人雖然是八、九點鍾的太陽,世界是你們的,但同時也是我們的!據說影片中的所有賽車鏡頭全部是真刀真槍的實拍,完全沒有經過任何電腦處理!深夜山道上的飛馳,差之分毫即可致命的纏斗,分秒必爭的極限競速……最重要的是,又可以看到迷人的酒井法子喔! 以上賽車影片絕對經典的經典!!!我可一部沒落!!!還等個啥!!!~~~趕緊去看吧!!!眼福可不等閑!!!腳步可不能停!!!輪子可不想歇!!!一起瘋狂馳騁在急速的癲狂狀態!!!
4. 閃電麥昆的情節介紹
賽車總動員1情節介紹:
在一次活塞杯比賽中,主角閃電麥昆、路霸、和車王同時到達終點,於是主辦方決定加一個附加賽,閃電麥昆也同時以「賽場新星」的頭銜成為媒體的焦點。他在做專屬載搭閃電麥昆的一輛卡車向附加賽賽場駛去過程中,卡車出了小意外,睡著了,麥昆被遺落在馬路上。麥昆追錯拖車而迷失方向,最終狼狽不堪跑到了水鄉溫泉鎮(Radiator Springs),幾天時間里在這個小鎮發生了一系列的事情。最終他結識了一群新朋友,並且也讓他重新改變了自己。
酷車酷評:
他是最快的4輪物體,不信問問他!| He's the Fastest thing on four wheels. Just ask him.
口頭禪:
我就是速度,我與速度同在!Speed,I am speed!
演藝生涯
賽車總動員 | Cars | 2006 賽車總動員2丨Cars2丨2011 閃電麥昆為一個手工打造的普通賽車,零件都為人工製造。他的最高時速是322公里(200英里);0-60MPH 加速時間 4.5 秒;車體配備V-8 引擎,750馬力;95號,贊助商為除銹靈(Rusteze Medicated Bumper Ointment),又譯銹必清。
閃電麥昆本來的號碼是57號,為了紀念導演 John Lasster 先生的出生年,後來號碼改成了95,為了紀念《玩具總動員》(Toy Story)首映的1995年。
閃電麥昆的輪胎是 Lightyear (光年|萊特異)牌的,這個牌子和真實的輪胎品牌 Goodyear (固特異)相呼應,而且和 John Lasseter 的上一部電影《玩具總動員》的巴斯光年(Buzz Lightyear)的名字相呼應。
閃電麥昆(Lighting McQueen)這個人物參照了 Glenn McQueen ,他是2002年去世的皮克斯著名動畫師。他曾經是《玩具總動員》的動畫師,還有《蟲蟲危機》、《玩具總動員2》以及《怪獸電力公司》的動畫監督,2003年的《海底總動員》就是紀念他推出的。 Okay. Focus. Here we go. Speed. I am speed. One winner. 42 losers. I eat losers for breakfast. Breakfast? Sounds good. Maybe I should have had breakfast? Breakfast could be good for me. No no no. Focus. I am faster than fast, quicker than quick. I am Lightning. (影片開頭,麥昆即將開始比賽在拖車里自我激勵的自白)
Ka-chow!【經典之一。麥昆的前車輪輪眉上方貼有閃電形狀的反光貼,麥昆稱之為Lucky stickers。每次反光貼反光的時候就會說「Ka-chow」之類的擬聲詞】
Holy Porsche...She's gotta be from my attorney's office.【在水箱溫泉鎮惹了麻煩後在法庭上第一次見到Sally時的自白語】
I create feelings in others that they themselves don't understand. 【法庭上見到Sally後與Sally的對話之一,語氣有點調侃和傲慢】
5. 閃電麥昆為什麼跑得這么快
閃扮旅電麥昆跑得快的原因是它是最快的4輪物體。根據查詢相關資料信息顯示,閃電麥昆出自動畫電影《閃電總動員》,閃電麥昆為一個手工打造的普通賽車,零件都為人工製造,最高時速是每小時322公里。閃差缺廳電麥昆是一個速度飛快的賽車虛隱新手,成名很迅速。它的口頭禪是:速度,我就是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