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平台 > 電視電影義

電視電影義

發布時間:2022-05-26 14:14:26

電視電影的定義

為什麼美國的一些連續劇如《戰爭與回憶》、《根》能稱為電視電影.至今沒有人為電視電影下過定義.
源自: 思考電視電影 《北京電影學院學報》 1998年 蒲劍 人們一般認為所謂電視電影是指為電視而拍的電影.也就是英語的「MoViemadeforTV」.這個表述相當含糊.首先怎麼拍才算是電影(究竟是用攝影機拍攝呢還是用攝像機拍攝)這一點是不明確的 ,
源自: 由電視電影所想到的 《現代傳播-北京廣播學院學報》 1999年 王志敏 筆尖上的微笑香港無線每年都製作一批電影,因為是小製作電影,又被電影同行稱為電視電影.電視電影通常以情節或劇情取悅於觀眾,有極強的觀賞性和娛樂性.而我們這期介紹的電視電影,除《網中人》之外,都是新電影
源自: 懸案追凶 《電影評介》 2004年 筆尖上的微笑
來源文章摘要:香港無線每年都製作一批電影,因為是小製作電影,又被電影同行稱為電視電影。電視電影通常以情節或劇情取悅於觀眾,有極強的觀賞性和娛樂性。而我們這期介紹的電視電影,除《網中人》之外,都是新電影;劇情充滿懸念,作為消遣來觀賞,還是蠻不錯的選擇。 電視電影把8mm電影作品轉錄到錄像帶上,稱為電視電影.把電影作品錄像,就省去了搬運和安放放映機、屋子遮光、張掛銀幕等麻煩,全家很容易地欣賞作品
源自: 不同玩法的「有趣的錄像」(下) 《影視技術》 1995年
來源文章摘要:<正> 神秘的錄像藝術出現了使用電子計算機在畫面上展現完全新穎的影像世界——電子式圖案。這是不費一文錢而且人人都能學會的一種方法。 現在把這個方法介紹給大家。 把攝像機接在錄像機上,錄像機的輸出接在電視接收機上,使它處於監控狀態。
定義5
用電影膠片攝制、提供給電視台播出的故事片。在攝制過程中,基本上遵循電影藝術的技法,但考慮到電視屏幕較小,觀眾收看時注意力不如電影觀賞時那麼專心等特點,場景的設置盡量簡單、經濟;情節發展上較少使用大跨度的時間跳躍和閃回;鏡頭的處理也作相應的精簡或調整。播出時使用專門的電影電視轉換機將膠片上的光信號變成電信號發送出去。
劉建明 主編.宣傳輿論學大辭典.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3.第817頁.
定義6
對於電視電影的界定直到目前為止尚未在影視研究中達成共識。從它的英文表達「Movie made for TV」來看,是指用膠片來拍攝、在膠片上直接或經膠轉磁後剪輯、專供電視傳播網播放的影片;嚴格說來,這種影片不能進入商業院線發行。從這個角度說,電視電影與電影的區別僅僅是發行路徑與觀看方式的不同,在藝術規范、質量等方面的要求與電影並無原則區別;電視電影與電視劇的區別和電影與電視劇的區別也基本一致,如膠片拍攝、長度限制等方面。這並不是抹殺了三者的不同。因為,無論是電影、電視劇,還是電視電影,它們要面對的首要問題是一樣的:視聽語言。考慮到誕生時間的先後,電視劇的語言游戲規則是從電影那裡拿來的,電視電影直接就是電影本身。考察電視節目製作方式的演進對我們思考這一問題是有益的。早期電視節目的製作受到了當時技術設備水平的限制。那時,錄像機尚未發明,電視節目要麼是用電影膠片拍攝下來,沖印製作好以後再用電子掃描播出;要麼是通過攝像機直接把鏡頭採集的信號傳播出去。前一種方式不能直接播出,後一種方式不能記錄和重放。電視劇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它的最初製作方式就是在電視台的演播室演出(就如同演出話劇一樣),然後經攝像機直接播出的。1951年,美國出現了用35毫米膠片拍攝製作,通過電子掃描播出的第一部「電視片」。直到1959年攜帶型攝像機和攜帶型錄像機組成的現場采錄系統的發明,才使電視節目製作方式發生了根本變化。就是說,從記錄方式上講,電視與電影有著直接的淵源。這種淵源持續至今,後來出現的一個重要的表現形態就是電視電影。在歐洲和美國,為了保證視覺質量,一直較好地保持著用電影膠片製作電視節目的傳統,主要是拍攝紀錄片和電視短劇。特別是基耶斯洛夫斯基為法國電視4台拍攝的《十誡》成為電視電影的經典作品,其中《關於殺人的短片》和《關於愛情的短片》經對《殺誡》和《情誡》進行擴充後進入院線發行。所以,嚴格意義上的電視電影與電影乃至廣義的電視劇的區別不在於其記錄方式。可以認為,電視電影和電影的最直接區別在於它們的最終呈現方式:電視電影通過電視屏幕呈現,而電影通過銀幕呈現。在中國大陸,似乎拍電視劇和拍電影完全成了兩碼事兒,一些導演和影視批評家特別強調兩者的區別,這個問題甚至多次出現在影視院校的考試題中。在創作上,有人認為拍電影是創作,而拍電視劇是操作;有人認為拍電影有特別的「創作氛圍」,而拍電視劇就沒有這種氛圍;有人認為電影的特點是信息量大,敘事簡潔,而電視劇要把敘事節奏放慢, 「過場戲」可以比電影多。在發行和播出上,有人認為電視劇的長篇多集利於商業廣告的插播。似乎很少有人考慮觀眾如何接受,一個不成文的說法是:電視劇的種種特點照顧了在「家庭」日常生活中不斷離開電視機屏幕的觀看習慣。甚至當人們談到拍一個作品時,或者是拍電視劇,或者是拍「膠片」,而不使用「電影」一詞。基於這種體認,電視電影似乎成了一種折衷物。那麼,廣義上的電視電影能不能兼容使用磁帶拍攝的「電影」?在一些國際知名的電影節,設立了專門獎項,接受部分磁帶拍攝的短片和長片,或者是磁帶拍攝製作後經磁轉膠得到的作品,甚至接受VHS (家用錄像帶)作品,對電影的定義是非常廣泛的。中國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自1999年開始投入大筆資金製作及收購電視電影,這批電視電影幾乎都是使用磁帶拍攝的。無論整體藝術質量如何,對電視電影的界定已經突破了嚴格意義上的膠片記錄的限制。電視電影概念的拓寬,有一個正面效應是值得肯定的:將使影視創作者、影視批評家和影視觀眾更為關注電影語言本體及其藝術質量。
汪流 主編.中外影視大辭典.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第53-54頁.

❷ 求`講義氣的電影或電視劇~!!

《戰火兄弟連》《拯救大兵瑞恩》《父輩的旗幟》
(本人相信患難見真情 戰爭中出現的兄弟義氣都是沒有一分虛假和做作在裡面的)
現在真正的義氣越來越少了 只在某些人心中不朽罷了

❸ 什麼叫電視電影,和電影有什麼不同

電視電影(Movie made for TV)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是由電視人投資的低成本電影,適合在電視上播出,按電影的藝術規律用35毫米膠片拍攝製作。世界上有許多著名的「電影作品」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誡》、希區柯克的《精神病患者》、美國恐怖片《X檔案》、偵破片《神探亨特》等,其實都是電視電影。同樣,不少著名的導演、演員也是靠拍電視電影起家的,如斯皮爾伯格。電視電影因其低成本、表達自如、傳播渠道(由電視台播出)便捷和擁有廣大受眾而為越來越多有才華的影視創作者所關注。中國自1999年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電視電影」工程啟動以來,我國的電視電影已從穩定數量的初創期進入提高質量的發展期。電視電影漸受業界重視,華表獎、金雞獎等重要獎項都專門設置了電視電影獎,涌現出一批年輕的新銳導演。電視電影已成了電影人生存發展的可為空間,成為中國電影通向大眾的一個有效渠道,是中國電影業發展的新基地

❹ 什麼是電視電影啊

電視電影(Movie made for TV)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是由電視人投資的低成本電影,適合在電視上播出,按電影的藝術規律用35毫米膠片拍攝製作。世界上有許多著名的「電影作品」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誡》、希區柯克的《精神病患者》、美國恐怖片《X檔案》、偵破片《神探亨特》等,其實都是電視電影。同樣,不少著名的導演、演員也是靠拍電視電影起家的,如斯皮爾伯格。電視電影因其低成本、表達自如、傳播渠道(由電視台播出)便捷和擁有廣大受眾而為越來越多有才華的影視創作者所關注。中國自1999年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電視電影」工程啟動以來,我國的電視電影已從穩定數量的初創期進入提高質量的發展期。電視電影漸受業界重視,華表獎、金雞獎等重要獎項都專門設置了電視電影獎,涌現出一批年輕的新銳導演。電視電影已成了電影人生存發展的可為空間,成為中國電影通向大眾的一個有效渠道,是中國電影業發展的新基地
定義1:
為什麼美國的一些連續劇如《戰爭與回憶》、《根》能稱為電視電影.至今沒有人為電視電影下過定義.他起草了我國第一部生物製品規程並舉辦了生物製品人員訓練班為我國生物製品生產、檢定培養了一批骨幹
源自: 思考電視電影 《北京電影學院學報》 1998年 蒲劍
定義2:
人們一般認為所謂電視電影是指為電視而拍的電影.也就是英語的「MoViemadeforTV」.這個表述相當含糊.首先怎麼拍才算是電影(究竟是用攝影機拍攝呢還是用攝像機拍攝)這一點是不明確的
源自: 由電視電影所想到的 《現代傳播-北京廣播學院學報》 1999年 王志敏
定義3:
筆尖上的微笑香港無線每年都製作一批電影,因為是小製作電影,又被電影同行稱為電視電影.電視電影通常以情節或劇情取悅於觀眾,有極強的觀賞性和娛樂性.而我們這期介紹的電視電影,除《網中人》之外,都是新電影
源自: 懸案追凶 《電影評介》 2004年 筆尖上的微笑
來源文章摘要:香港無線每年都製作一批電影,因為是小製作電影,又被電影同行稱為電視電影。電視電影通常以情節或劇情取悅於觀眾,有極強的觀賞性和娛樂性。而我們這期介紹的電視電影,除《網中人》之外,都是新電影;劇情充滿懸念,作為消遣來觀賞,還是蠻不錯的選擇。
定義4:
電視電影把8mm電影作品轉錄到錄像帶上,稱為電視電影.把電影作品錄像,就省去了搬運和安放放映機、屋子遮光、張掛銀幕等麻煩,全家很容易地欣賞作品
源自: 不同玩法的「有趣的錄像」(下) 《影視技術》 1995年
來源文章摘要:<正> 神秘的錄像藝術 最近出現了使用電子計算機在畫面上展現完全新穎的影像世界——電子式圖案。這是不費一文錢而且人人都能學會的一種方法。現在把這個方法介紹給大家。 把攝像機接在錄像機上,錄像機的輸出接在電視接收機上,使它處於監控狀態。
國內現狀
上個世紀90年代末,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率先嘗試製作電視電影。為表彰優秀電視電影作品,繁榮影視創作,電影頻道從2001年起設立電視電影「百合獎」。
一直以來,電影頻道的電視電影都以新人新事、凡人小事、富有韻味、引人向上的藝術形象、製作輕盈的特點,不斷釋放出沁人心脾的力量。本屆「百合獎」共評選出優秀影片10部,其中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尤為突出。
這些年來,電影頻道電視電影受到了國內外影視界越來越多的關注,更多優秀的電影人投身到電視電影的製作隊伍。
電影頻道電視電影從1999年誕生迄今已走過9年,從最初一年只能攝制幾部作品到現在一年攝制100多部作品,目前電影頻道出品的電視電影總量已近千部,並以其投資低、風險小、製作周期短的特點逐漸成為繼電影、電視之後的「後起之秀」。2008年,電影頻道電視電影將走進第10個年頭,也必將迎接更好的發展。
自1995年起,中國中央電視台第六頻道——電影頻道開播,這一專業化電影頻道迅速吸引了全國億萬電視觀眾關注和期待的目光,並逐漸培育著觀眾在電視上收看電影的接受方式和接受習慣。來自各方面的調查已經顯示,中國當代電影觀眾的主體已經在向家庭方面轉移,中國觀眾觀看電影的最主要方式已經變成從電視里收看。調查還顯示,一部中等水平的影片在電影頻道播映的收視率高達2000萬人次,遠遠高於同等影片在電影院的觀眾上座人次。因此,電影頻道此舉,無疑對於傳統意義上的電影觀看方式和習慣是一次重大的挑戰,抑或是變革與創新。
據有關部門1998年的統計數字,全國能夠收看到電影頻道的觀眾約達4.3億人,佔全部電視家庭的40%以上。白天平均有1900萬人、晚間有4600萬人收看電影頻道。為了滿足廣大電視觀眾收看電影的需要,電影頻道僅在1995年底到1996年底的一年時間里,就購買了建國後拍攝的3600部國產影片總量的61%,約為近2200部影片。雖然國內各電影製片廠每年都有不少佳片新作,但與電影頻道每天近20個小時的節目播出時間、日吞量約10部影片,年吞量約3600餘部影片的「海量」需求相比,無疑是杯水車薪。更何況國產影片同樣也存在先爭取影院票房、爭取收回成本、賺取票房利潤的「首要任務」,因此無暇顧及電視也就理所當然了。於是,電影頻道於1999年起開始自行製作電視電影。為此,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每年投資6000多萬元拍攝電視電影。短短3年多時間里,電影頻道攝制完成了300餘部電視電影。
電視電影的藝術特性目前並沒有完全劃一的准確界定,但就其技術標准和藝術標准方面來看,理論界和製作者基本已經形成了一些共識。從技術標准方面來看,相對於一般電視劇,電視電影應該是更精美的製作。它應該比一般電視劇的影像更清晰,這是一個技術手段和材料介質問題。從藝術標准方面來看,專門為電視電影創作的劇本既要區別於電影的題材,又要有電影劇本那樣嚴謹的結構和獨特的電影語言及較高品位的內涵,有比電視劇更深化的主題。最後,電視電影是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對電影藝術文本的一種補缺,其低成本運作的投資風險性也是傳統電影所無法比擬的最大優勢之一。
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副主任、著名影視評論家仲呈祥說:「電視電影作為近年電影頻道大力扶植的新藝術形式,已經成為中國影視劇創作當中短片劇的主導力量,扭轉了中國電視劇短片創作每況愈下的情況。我認為這不僅對中國的電影藝術,也對中國的電視藝術作出了一個很重要的貢獻。在電視劇語言形態的日益完善、審美能力的日益發現當中,短片創作起到探索的作用,並且在某種意義上成為了電影的一個實驗基地。甚至我現在感覺,在一定意義上,可能將來電視電影這種形式要取代電視劇創作裡面的短片創作。」
隨著全球電視傳媒業的飛速發展,電視的先進科技手段大大豐富了電影藝術的表現能力,而電視也借鑒了電影藝術的表現手法,從而大大提升了自身的藝術品位和表現技能。電視電影作為電視傳媒與電影藝術結合直至整合的一種特殊的影視藝術形式,既體現出了影視藝術在新傳媒時代強烈的整合需求、現實的可能性、必然性以及新型的整合形式,同時又反映出了影視藝術同宗同源而又殊途同歸的深層美學特質。電視電影迅猛發展的道路,正說明了影視合流、互動、互補的國際化發展方向和美好前景。

❺ 電影電視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它的存在就是為商家賺錢,為了取悅大眾,為了炒作明星。

❻ 電影和電視的區別

1、相對媒介
傳統地說法,電影是用膠片拍攝的.用光學原理放映的.每秒24格放映速度
電視是攝像機拍攝的.用電子原理拍攝的播送的.每秒25幀掃描速率
常用的英文說法:
電影是FILM或者CINEMA,或者CINE、MOVIE
電視是TV、TELEVISION、VIDEO

2、作品意義
電影是指那種90分鍾左右的劇情片,電視電影就是按照這個標准來的。電視電影的拍攝手段有的是16毫米膠片,現在很多是用高清了,所以很難用媒介意義來介定。但是也有那中新聞電影、科教電影,這些是媒介概念來介定的。
電視一般指電視劇、電視節目等。

3、製作意義
電影是屬於在電影院放映的視覺產品,大熒幕的特性、和膠片的感光特性使得在製作手段上與電視有很大不同。電影膠片的感光寬容度限制,所以電影在燈光上的要求相當高,而且膠片只能感光一次,不能抹去重來,所以在成本上相對高。還有因為是大熒幕,所以電影用全景、遠景比較多。還有電影雖然也有娛樂屬性,但有以影載道的傳統功能,它要求相對嚴格些,製作上的要求也要高很多。還有電影的基本投資會大很多。
而電視因為在家庭生活中放映,所以一般對聲音的要求比畫面更大,電視劇基本製作成本比較低(主要原因是電視一般少用同期聲,燈光要求不高使得拍攝進度比較快,還有是膠片和洗印成本高)。電視用中近景和特寫較多。在劇情發展上沒有電影那麼緊湊,比便觀眾一邊干別的事情一邊看,基本上是一個大眾娛樂的方式。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上面的意思,比如現在年輕人用DV拍攝的東西也叫電影,這也是作品意義上的概念。還有電影本身上也有很多區別,但是中文僅用電影一詞全概括了,MOVIE一般指娛樂意義上的電影,CINE、CINEMA就有劇場的概念,作品也就有「戲劇」方面的概念、其實也帶有作品的概念,而FILM是純媒介上的概念

❼ 什麼是電視電影

電視電影也可以只專為在電視屏幕上播放而拍攝的電影,一般篇幅較普通電影長,或者由電視台直接投資拍攝。
電視電影在世界各國產生的原因和歷史過程大同小異。美國人是最早意識到拍攝電視電影的,時間應是60年代。歐洲開始拍攝電視電影是在70、80年代,我國則是在90年代末投入這一項目的。電視電影在各國的發展有以下幾個共同特點:
第一,電視電影的產生來自電視台對電影節目的大量需求。以美國為例,60年代美國各電視網看到電視上放新電影對觀眾仍有很大的誘惑力,極高的收視率帶來的高額利潤刺激他們竟相在黃金時段推出電影劇場節目,這樣就造成對電影的大量需求。但購買新影片價格太高,而且電影長度不等,在電視上播放起來很麻煩等問題,促使電視網產生了專門為電視拍攝電影的想法。1964年,美國環球電影公司為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製作了第一部電視電影《看他們怎麼跑》。此後,美國電視網不斷為自己拍攝電視電影在黃金時段播出,並保持了非常高的收視率。現在美國每年製作的電視電影在400多部。歐洲在70、80年代投拍電視電影的過程與美國大體相同,法國四台負責人就承認他們是效法美國的做法。不過法國政府為保護民族電影,對電視台播出法國電影有嚴格的比例規定,因而法國電視台為自己投拍電視電影顯得更為重要。總之,歐美國家通過拍攝電視電影,使影視界人士認識到電影的未來必須建立在與電視業日益加強合作的基礎上,因為兩者之間是相互需要與相互支持的關系。
第二,電視電影是小製作但更有活力。在美國與好萊塢上千萬、上億美元的大製作的影院電影相比,電視電影的投資只在100萬到500萬美元,因此他們盡量避免宏大的場面和高科技三維動畫,而更注重電視電影的內容和文化品味的挖掘。如在電視電影中更多地反映重大歷史、社會和政治事件,以引起人們的思考;用真實的手法紀錄下一些大案罪犯犯罪的過程並登出真人照片,以供老百姓協助警察破案。英國電視BBC四頻道的第一任負責人戴衛羅思第一年上任,就用960萬美元拍攝了20部電視電影。雖然投資不大,但專家評論英國在80年代拍攝的電視電影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英國新電影的氣息。
第三,大導演加盟電視電影製作。在歐洲許多大導演不拒細流,為電視台製作了很多電視電影。如波蘭著名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曾表示,他是以同樣嚴肅的態度對待電影觀眾和電視觀眾的。他拍攝的《十戒》就是電視電影,在波蘭電視台播放時,第一集的收視率是52%,最後一集達到了64%。英國著名導演斯蒂芬·弗里爾斯就拍攝過26部電視電影,遠遠超過他拍攝的影院電影。他拍攝的《我美麗的洗衣店》曾為英國電影爭得榮譽,就是一部電視電影。他說,他之所以選擇把《我美麗的洗衣店》拍成電視電影,就是希望更多的觀眾能看到並討論他的作品。美國的許多著名導演以是拍攝電視電影起步的,如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的第一部作品就是電視電影《決斗》。
第四,收視率高、效益好。電視電影在各國電視台的節目中一直是觀眾非常喜愛的節目,因此美國的許多電視台都是在黃金時間播放電視電影,從而保持了非常高的收視率。這不但給電視台帶來極高的經濟利潤,也給電影界帶來多方面的利益。
電視電影在我國也毫無例外地經歷了相似的過程。電影頻道開播的第三年就把建國以來拍攝的近3000部國產片(除了由於各種原因不能播的)幾乎全播過了。盡管電影頻道的收視率在中央電視台的八個頻道中一直保持排行第2位,可是沒有足夠的國產電影供播放已經顯而易見。這里的原因就是電影頻道每年電影節目播出量很大,國家又對國產電影播出比例有嚴格規定(3:1),如果每年沒有300-400部新電影製作出來,就不能滿足電視觀眾的娛樂需求。為解決片源危機,1998年初提出拍攝電視電影以彌補電影片源不足的設想,並在下半年開始實施,1999年春節播出了我們的第一部電視電影《歲歲平安》。1999年電影頻道用低成本投資拍攝了近100部電視電影。這些電視電影雖然還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但確實給電影頻道的節目補充了新鮮的血液。
從電視電影的發展進程,我們看到這是一個電視與電影互動的過程,即電視電影是在電影與電視相互需要、相互支持、相互延伸、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在這個過程中,電影界應從略顯被動的狀態變得更為主動一些。

❽ 影視作品的意義是什麼,電影的精髓是什麼

引 我們眼前的這個世界,是什麼?我們在茫茫宇宙中的一個角落,用佛家思想,整個宇宙都可以裝在心裡。用道家思想,宇宙因人而存在。用天文思想,宇宙是一個爆炸形成的力場。 生存的意義是什麼?也許是為了功成名就,也許是為了開心,也許是為了快樂,也許是為了報答父母和朋友對自己的恩情,也許是為了逃避死亡,也許是為了瀟灑走一回,也許是為了走走過場,或許也是為了碌碌無為一輩子。 讀書的意義是什麼?可能90%的人讀中學的目的只是為了考高分,只是為了考年級第一,只是為了競賽,只是為了清華北大。 愛情的意義是什麼?也許是為了玩一玩,也許是為了滿足生理和心理追求,也許是為了幸福開心地過一輩子,也許是為了責任,也許是為了想和一個人一輩子相守。 正文 我們眼前的這個世界,是個忙碌的世界,是個壓力的世界,是個殘酷的世界。我們回憶一下我們走過的路,3歲的時候,我們被送進幼兒園,6歲的時候,我們進入了小學,小學時代我們過得還算輕松,因為那個時候是我們的童年,是我們天真,無憂無慮和快樂的時候,雖然每天要上課,但是學習壓力並不是很重。那個時候,大家都很天真,都很幼稚,或許上不上學,都是一樣的。 12歲的時候,我們進入了初中,中學六年,我們被牢牢地限制在學校。我們眼前的世界是個由老師和試卷組成的世界,那個時候,只要學習好,基本上就等於樣樣好。 進入了大學,我們緊張的神經一下子就鬆懈了下來,大學四年差不多是屬於我們的世界,其實本科四年對人的改變,遠比高中三年對人的改變大。因為大學是個綜合世界,是個不成熟的世界,是個重塑人性格的世界。 出了校門,進入了企業,我們鬆弛的神經似乎又緊張了起來。因為我們身邊的家人和朋友不斷地在告誡我們,進入了企業要低調,要謙虛,要含蓄;因為我們身邊的家人和朋友不斷地在告誡我們,進入了企業要勤快,要學習,要努力;因為我們身邊的家人和朋友不斷地在告誡我們,進入了企業要成熟,要明白,要有胸懷。 可能我們剛進企業的時候感到這些話很對。或許當我們在這里生活一段時間後,又會發現其實也不完全是那麼回事。或許再過10年,我們會摒棄我們現在知道和擁有的一切,去開辟一個全新的生活。或許再過20年,我們會看淡一切,不再去追求什麼,也不再去明白什麼。 我們眼前的這個世界是個忙碌和壓力的世界。很多地方,只要你有一次工作沒做好,你就得立馬走人;很多時候,我們受了傷卻只能默默忍受;很多地方,我們只能跟著別人,別人走到哪裡,我們就必須跟到哪裡;很多的人,需要我們去理解,包容和關心。 想讓別人完全理解和了解自己是件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也許一個和自己相處了10年的摯友,都不可能完全了解自己。同樣的,想完全了解一個人也是一件幾乎根本不可能的事情。當我們遇到這種難受和委屈的時候,該怎麼辦? 理科領域有無數的定理和公理,但文科領域並沒有絕對的真理。雖然說是這樣說,可是在當今社會,確實有某些不成文的公理在約束著我們,我們必須按照這些公理說的去做,別人才會喜歡我們,才會欣賞我們。這些公理被我們稱作交際原則,官場潛規則或者別的什麼亂七八糟的名字。 現在很多人也很有個性和想法,他們也不拘束於這些潛規則和原則的約束,也有自己的想法追求和世界。其實現在大多數人都有自己的世界,因為社會越來越進步,因為生活越來越多彩。所以現在的人也越來越多彩,多才和多元。 但是地球上有那麼多人,卻只有那麼點資源。科學技術也只能有這么發達,車子也只能在地上跑,不可能飛到天上去。身邊的人畢竟也是凡人,不是神仙,境界不可能像觀音和如來那麼高。所以,我們的生活其實也只能這樣。因為地球上的條件就是這樣,所以我們必須接受事實,我們所能有的只能是頭腦上的充實和滿足,我們所能有的只能是思想境界上的提升。 可是問題在於,該怎麼提升呢。我們應該學誰?如果沒有可以學習的對象,難道我們只能靠自己走出來嗎? 可以看書,書可以讓人充實,高爾基曾經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因為書是人類交流的工具。書上可以找到全世界的真理,書上也能找到全世界的定理和公理。 可以請教別人,請教別人最直接,最快。 也可以自己去打,去拼,去闖盪。自己通過栽跟頭,通過吃虧,通過走坎坷,最後把一切都看淡,提升自己的境界。 可是書能給我們的只是道理,書不能給我們真正的生活;別人能給我們的是建議,別人不能給我們真正的生活;自己去拼,去打,去闖盪能夠給我們真正的生活,可是不能給我們真正的自己。因為人極容易在疲勞和傷害重迷失原本的自己,也許最後拼打出來的已經不再是「純」的自己,而已經是一個混合體了。 其實現在的人,最需要的是一些能觸動自己內心深處的東西。而不是一些浮華和籠統的東西。也許一隻鉛筆在某些時候比一個城市還重要。 電影的意義 電影的意義,就在於喚醒人內心深處的那隻鉛筆,那縷陽光,那份記憶,那份幻想。這些東西在很多時候可以決定人的一生。 現在的人,需要的不是高深的哲理,不是華麗的文筆,也不是萬貫的金錢。現在的人需要的是那隻鉛筆,那把雨傘和那隻狗。而電影,電視劇或者游戲是最好的方式。因為電影可以包攬數不清的細節,這么多的細節里,一定有各種各樣的人需要的東西。其實一部電影,真正能感染人的不是主題思想和絢麗的畫面,可能真正觸動我們內心的只是它的一個細節或者一個場面,或者是那幾秒鍾的音樂。當電影進行到這一秒的時候,我們的精神會凝固起來,我們會感到一股嚮往之意,我們會迸發出一股動力,追求的動力,改變的動力。 可是當我們關上電腦的時候,一切似乎又回到了現實。我們當時的那份感情和沖動,又被埋進了無底的現實里。 我覺得,電影的意義就在於喚醒人內心深處的那份現實生活喚不醒的希望和追求。讓人清清楚楚地看到:這不是不可能,他做到了,我也一定能做到;讓人在受傷的時候找到動力和依靠;讓人在獲得榮譽的時候找到冷靜和開闊。 電影是改變人類生活的工具,它以是一部人類自己扮演的作品。它的意義在於告訴人類:你也可以這樣,世界可以這樣,生活也可以這樣。一切皆有可能。

❾ 電視電影和電影有什麼區別

電影包括電視電影。

電視電影指專門為電視播放所拍攝的電影,通常用數字技術進行拍攝,也可以用膠片拍攝,電視電影的製作一般規模不大,拍攝周期相對較短。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按發行及上映方式可以分為電視電影、院線電影、網路電影、錄像電影。

(9)電視電影義擴展閱讀:

電影的分類

按發行及上映方式分為:

院線電影:在電影院上映的電影

網路電影:僅在網路視頻平台上上映的電影

電視電影:僅在電視熒屏上上映的電影

錄像電影:僅以錄像帶、DVD、VCD等方式發行的電影

閱讀全文

與電視電影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院會計如何做合並報表 瀏覽:908
電影男主角是個攝影師女主警 瀏覽:466
2015八到12月電影 瀏覽:427
恐怖變異人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354
成龍大哥拍的最新電影片 瀏覽:185
關於西藏動畫電影 瀏覽:305
韓國影片中的電影字幕如何翻譯 瀏覽:167
金融電影電視推薦 瀏覽:247
1905電影如何轉格式 瀏覽:671
英男是日本什麼電影 瀏覽:350
類似愛情電影上映 瀏覽:226
多a夢哆大電影大全 瀏覽:584
好看的大俠電影推薦 瀏覽:740
國內搞笑電影推薦 瀏覽:998
15電影網電影城宅男 瀏覽:456
有關音樂與愛情的電影 瀏覽:167
印度電影主角勇者 瀏覽:634
電影院基金 瀏覽:924
蘇州大光明電影 瀏覽:242
淺淺電影網 瀏覽:252